http://.biquxs.info/


    </p>


    沒錯,中國人建造了一艘魔方號星艦。


    魔方號星艦是第七空間技術研究院成立以後,首次立項設計,首次立項興建,並曆時十五年時間才在第七區的近地高空軌道上最終完成的一艘大型宇宙飛船。


    話說,其他洲際星艦基地建造一艘大型星艦也就不過8-10年時間,為什麽魔方號星艦卻整整花費了十五年的時間呢?


    原因,無他。


    因為這艘魔方號星艦並不普通。


    首先,魔方號星艦並不是一艘普通的星艦,它是一艘係外星艦。


    其次,魔方號星艦也不是一艘普通的係外星艦,它是一艘大型的係外星艦。


    第三,魔方號星艦也不是一艘普通的大型係外星艦,它是一艘巨無霸級別的星艦。


    第四,魔方號星艦也不是一艘普通的巨無霸級別的星艦,它是一艘一去不迴頭的單程星艦。


    也就是說,魔方號星際是一艘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被定義的星艦,它是一艘啟程離開地球後就不會迴航的太陽係外移民星艦。


    正因如此,這艘早已被特殊定義的巨無霸星艦從最初的研發設計,到正式開始興建,再到全部興建完畢這就耗費掉了整整的十年時間,而剩下的另外五年時間其實就是一直在等。


    等?


    是的,就是在等。


    可是,它在等什麽呢?


    原因無他,當然是在等地球人類突破最後的光速。


    那是因為,當魔方號星艦曆時整整十年時間終於建造完成之時,地球人類並沒有突破最後的光速,而突破光速對地球人類而言真的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當旅行者一號在1977年以6萬公裏的時速飛離地球時,足足飛行了37年以後才在2014年被前nasa正式宣布它已經離開飛出了柯伊伯帶,正朝著奧爾特星雲飛去,


    這在當時,是人類航天史上一座極具紀念意義的裏程碑。


    但事實上柯伊伯帶並不是太陽係的邊緣,旅行者一號穿越柯伊伯帶後進入的奧爾特星雲是一片異常神秘的星域,這裏才是太陽係的真正邊界,旅行者一號隻有飛出奧爾特星雲才算是真正飛出了太陽係。而以旅行者一號的行進時速,當它真正的飛出太陽係時,那都已經是17000年以後的事情了。


    所幸,地球人類是高級智慧生物。


    當帕克探測器在2018年離開地球之時,平均飛行時速已經達70萬公裏,差不多是旅行者一號的12倍,這是人類提升星際速度的一個裏程碑式的記錄。


    但地球人類是一個不斷追求進步的物種,在追求星際速度的道路上不斷突飛猛進,而且成績顯著。於是乎在二十一世紀中期以前,人類探測器飛離地球的時速越來越快,100萬公裏,200萬公裏、300萬公裏,快,更快,還要更加的快。


    越來越多的人類探測器就這樣在不斷提速的過程中飛離地球,不斷的飛向宇宙深空。


    在二十一世紀中後期,當人類首次突破了1000萬公裏的時速以後,就開始以2000萬公裏的時速、3000萬公裏的時速不斷快速邁進。繼而在二十一世紀末,人類一鼓作氣的突破了5000萬公裏的時速,為二十一世紀末的收官落下了極具裏程碑的完美句號。


    當人類邁進二十二世紀初年以後,也就是在2100年,中國科學界就綻放出了最耀眼的科技之光。


    中國科研人員首次成功的研製出了反原子和反物質推進器,首次突破了地球人類翹首以盼的第一亞光速,將人類送出太陽係的理論時間縮短到了35個月。


    就在當年,三艘載人星艦就先後從第一、第二、第三區的星際基地出發了,以第一亞速向太陽係外飛去。但讓人遺憾的卻是,這三艘星艦在進入奧爾特星雲以後就先後與地球失去了聯係,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它們進入奧爾特星雲的第一天。


    人類在太陽係內啟動的一係列搜救行動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但這三艘載人星艦就猶如石沉大海一般,從此以後就了無蹤跡。


    而在5年以後,也就是在2105年,中國科研人員又繼續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他們成功的提升了反物質推進器的轉換效能,成功突破了第二亞光速,將人類送出太陽係的理論時間又縮短到了28個月。


    於是,也是在同一年,又有三艘載人星艦先後從第四、第五、第六區的星際基地出發了,以第二亞速向太陽係外飛去。但讓人同樣遺憾的是,這三艘星艦在進入奧爾特星雲以後也先後與地球失去了聯係,而這一切也都發生在星艦進入奧爾特星雲的第一天。


    同樣,人類在太陽係內啟動的一係列搜尋行動也是無所不用其極,但這三艘載人星艦也石沉大海,也從此了無音訊了。


    又過了10年,也就是2115年,中國科學界再一次成功的突破了第三亞光速,將人類送出太陽係的理論時間縮短到了21個月。


    這消息一經發布,全地球人類為之雀躍。


    原因無他。


    因為當光速已經突破到了第三亞光速時,這就意味著人類突破光速的時間已經指日可待了。於是乎,為了迎接地球人類即將到來的光速時代,地球上的七個星艦基地全都積極的行動了起來。


    七個星艦基地都開始設計研發更新、更大、更適合係外遠航的超級大型星艦。而魔方號星艦,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sa的第七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發設計和建造的。


    沒錯。


    魔方號星艦是一艘反動力驅動星艦。


    可話說迴來了,全球七大星艦基地設計建造的係外星艦,又有哪一艘星艦沒有艦載反動力裝置呢?


    但是,魔方號星艦之所以與眾不同,不僅僅因為它是一艘反動力星艦,也不僅僅因為它是地球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一艘巨型係外星艦,而是它獨一無二的構造設計。


    用一句話說,那就是艦如其名。


    魔方號星艦,是一艘基於魔方幾何公式和幾何結構設計建造的超級巨型星艦。


    自從匈牙利建築學教授魯比克在1947年發明了三階魔方以後,在之後的幾百年時間裏,地球上前赴後繼的湧現出了無數的魔方愛好者。這其中,就不乏專業量級的高階玩家們。


    而自從英國數學教授大衛.辛馬特斯這樣的數學量級玩家推出了最早的“魔方公式”以後,後續就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各行各業專業領域的高階玩家們加入到了對高階魔方的研究中。


    而在中國,也有這麽一群高智商的魔方玩家,他們不僅是高階魔方的超級玩家,更是天體物理學家、空間物理學家和係外星艦的結構設計師。這些極具專業量級的高階玩家基於戴森球的人造天體理論,也基於魔方幾何公式和幾何結構,設計建造了一艘魔方星艦。


    平心而論,當量子電動力學的巨擘弗裏曼·戴森在1960年提出戴森球人造天體理論之,他隻是描述了如何收集能源的問題,並沒有從細節上講解如何建立人造天體結構。


    但是已經突破了反物質驅動能、而又無需考慮如何收集能源的第七空間技術研究院的結構設計師們,卻從高階魔方體中找到了構建戴森球的構建原理。當然了,他們也參考和運用了其他原理作為輔助。


    然後,一艘魔方星艦就橫空出世了。


    而且,這艘魔方星艦還是一艘三十三高階的魔方體星艦。


    既然是三十三高階的魔方體,這就意味著這艘星艦在設計之初,就是嚴格按照三十三高階魔方的基礎結構,被分割為若幹獨立的艦體進行分眾式融合設計的。


    而這些分眾融合的獨立艦體先是被編訂上各自的序列號,分送打造,然後再按照三十三高階魔方體的組裝程序,按次序被送到第七區的近地高空軌道上,然後從最內核的中心區域由裏往外的逐層組裝了整整十七層區域,這才算是完成了整艘星艦的基礎構造。


    魔方號星艦的內核,是星艦的中央超腦總控係統,是星艦的反物質能量轉換和驅動係統所在。這裏,屬於星艦的內循環係統,相當於人的大腦和心髒。


    然後,由裏向外延伸而出十七層艦體套件,就逐層形成了外循環係統,相當於人的五官與四肢。


    基於這是一艘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被設定為一艘一旦離開地球,就沒有打算再讓它再迴到地球的太陽係外移民星艦。星艦的構造專家們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充分考慮了星際在係外航行中可能會遭遇的各種撞擊、爆炸、損壞和脫落。


    所以,除了星艦的內核區以外,其餘十七層的星艦體都被賦予了自我修複功能。


    也就是說,當星艦遭遇突發性星際災難或損毀時,星艦的十七層艦體在層層保護內核的前提下,具有自我修複性質的變形和重組功能。隻有這樣的設計構建邏輯,才能讓星艦體既具備保護內核驅動源的能力,也具備自我升級進化的能力。


    也隻有這樣,星艦才有可能在宇宙中長期的存在,才有可能去探索外星的超級文明。那麽被打造成巨無霸的魔方號星艦真就類似於一個戴森球那樣的人工天體嗎?


    不是。


    第七空間技術研究院的設計師們隻是借鑒和參考了戴森球的理論邏輯,因為戴森認為隻有超巨型的人造天體結構才能在宇宙中長期存在,他甚至還建議注意搜尋這樣的人造天體結構,以便找到外星超級文明。


    那麽,魔方號星艦的外形也類似於一個戴森球嗎?


    也不是。


    雖然近看魔方號星艦時,會發現它的艦體線條光滑圓潤得很像一個巨大的類圓形球體。但是遠觀,這才會發現魔方號星艦仍然保持了三十三高階魔方體最基本的六麵體和那八個巨大的菱角。


    隻不過,那菱角分明的八個直角區域已被打磨成為八個半球形的半球角區融。而那十二條巨大的魔方體直角線已被逐漸拉伸成為巨大的弧線,與八個半球角區融為一體。


    但這些都還不足以讓人側目,真正讓人側目和矚目的卻是星艦的外層結構。


    什麽?


    這艘星艦還有更為矚目的外層結構嗎?


    那是當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普拉斯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伍伍六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伍伍六六並收藏普拉斯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