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詩詞易理燭照:民間奇譚中的天地人之道


    易理燭照:民間奇譚中的天地人之道


    古易精微意韻長,奇譚萬象隱陰陽。


    乾行健道賢才顯,坤載柔德眾庶彰。


    靈鼠釁災憑智取,嶽神賜福賴心莊。


    民間軼事皆藏易,天地人和法象藏。


    解析:首聯點明《周易》精深微妙,民間奇譚蘊含陰陽易理。頷聯以乾卦自強不息喻奇人依天賦展現才能,坤卦柔順承載比百姓生活百態,體現天地之道在民間的映射。頸聯從具體故事如《大鼠》中以智應對困難、《武夷嶽神》裏虔誠獲福,展現人在天地間運用智慧與秉持品德的行事方式,凸顯人事與天地的互動。尾聯總結民間故事皆蘊含易理,天地人和諧共生之道隱匿其中,等待發掘領悟,呈現民間文化與傳統哲學交融的深厚底蘊。


    一、易理燭照:民間奇譚中的天地人之道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周易》作為中華文化之濫觴,其深邃的哲學思想如同一座蘊藏無盡智慧的寶庫,為我們解讀民間奇人故事提供了獨特而深刻的視角。


    《研石》:才質天成與變易之智


    《研石》中的民間奇人,其特殊才能仿若璞玉渾金,與生俱來卻又在歲月磨礪中綻放光華。從周易哲學觀之,此乃“乾道變化,各正性命”的體現。奇人於平凡中顯非凡,順應自身天賦之“性”,在生活的磨礪中“正命”,如乾卦之自強不息,不斷挖掘、發揮才能,展現生命獨特價值。其個性發展亦隨境遇而變,猶如易之“變易”,依據環境調整自身行為與表現,於變中求進、求存,達成與生活情境的和諧共融,恰是易理在個體生命軌跡中的微觀映照。


    白話文故事


    《璞玉初現》


    在一個寧靜的小村莊裏,生活著一個名叫林風的少年。林風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但其展現出的特殊才能,卻讓他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顯得格外獨特。


    林風自幼便對周圍的事物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感知。他能在山林中準確地辨別出各種草藥的特性,能從風中捕捉到細微的氣候變化,還能從星辰的排列中預測出一些即將發生的小事。這些才能並非後天習得,而是仿佛與生俱來,如同璞玉渾金,未經雕琢卻已散發著迷人的光芒。


    村子裏的人們對林風的特殊能力感到驚奇,有人認為這是上天的恩賜,也有人覺得這不過是孩子的一時運氣。然而,林風的父母卻深知,兒子的這份天賦需要正確的引導和培養。


    林風的父親常常帶著他走進山林,教導他如何分辨草藥的功效和用途。在這個過程中,林風展現出了驚人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他不僅能迅速記住各種草藥的名字和特征,還能根據不同的病症給出合理的用藥建議。


    隨著年齡的增長,林風開始運用自己的才能幫助村裏的人們。有一次,村裏的一位老人突發疾病,林風憑借著對草藥的了解,迅速采摘了一些草藥為老人熬製了藥湯,成功地緩解了老人的病情。這件事情讓林風在村子裏聲名大噪,人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


    然而,林風並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他深知自己的才能雖然獨特,但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提升。於是,他開始研讀古籍,從古老的智慧中汲取營養。在這個過程中,他接觸到了周易哲學,書中“乾道變化,各正性命”的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他。


    他開始思考自己的天賦和使命,明白自己要順應自身的“性”,在生活的磨礪中不斷“正命”。林風明白,自己就如同乾卦中的巨龍,要自強不息,不斷挖掘和發揮自己的才能,才能展現出生命的獨特價值。


    在這個小小的村莊裏,林風這塊璞玉正逐漸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華,等待著更大的挑戰和機遇。


    《逆境成長》


    林風的名聲漸漸傳遍了周邊的村落,人們紛紛慕名而來,尋求他的幫助。然而,這也引來了一些人的嫉妒和惡意。


    村裏有一個名叫王霸的惡霸,他平日裏橫行霸道,欺壓百姓。看到林風受到眾人的尊敬和愛戴,心中十分不滿。他開始四處散播謠言,說林風的才能是妖術,會給村子帶來災難。


    起初,人們並不相信王霸的話,但隨著謠言的不斷傳播,一些人心生疑慮。林風的生活開始變得不再平靜,他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困境。


    與此同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旱災襲擊了這個地區。莊稼顆粒無收,村民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王霸趁機煽動村民,將旱災歸咎於林風的特殊才能,聲稱是他觸怒了神靈。


    麵對眾人的誤解和指責,林風感到十分委屈和困惑。他不明白為什麽自己一心幫助別人,卻換來這樣的結果。然而,他並沒有被逆境打倒,而是想起了周易中“變易”的思想。


    他決定離開村子,去外麵的世界尋找解決旱災的方法。在旅途中,林風曆經艱辛,遭遇了強盜的襲擊,還差點迷失在茫茫的沙漠中。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憑借著堅強的意誌和頑強的毅力,終於來到了一座繁華的城鎮。


    在城鎮裏,林風結識了一位博學多才的老者。老者聽聞了他的遭遇,對他的遭遇表示同情,並告訴他,旱災並非是神靈的懲罰,而是自然的變化。要解決旱災,需要尋找水源,改善灌溉方式。


    林風深受啟發,他決定迴到家鄉,帶領村民們共同對抗旱災。然而,當他迴到村子時,卻發現王霸已經煽動村民將他的家搗毀,父母也被迫離開了村子。


    林風心中充滿了憤怒和悲傷,但他知道,此時不能衝動。他冷靜地思考著應對之策,決定先找到父母,再一起想辦法解決村子的問題。


    《破局重生》


    林風四處打聽父母的下落,終於在一個偏遠的山村找到了他們。看到父母安然無恙,林風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總算落了地。


    他向父母講述了自己在外麵的經曆和所學,父母鼓勵他一定要勇敢麵對困難,幫助村子度過危機。林風帶著父母迴到了家鄉,此時的村子已經滿目瘡痍,村民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林風決定先解決王霸這個罪魁禍首。他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圈套,讓王霸自己露出了馬腳。在村民們麵前,林風揭穿了王霸的謊言和惡行,王霸最終被繩之以法。


    解決了王霸之後,林風開始帶領村民們尋找水源。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於在村子附近的山穀中發現了一處地下泉眼。林風組織村民們修建了灌溉渠道,將泉水引入農田。


    在林風的帶領下,村子逐漸恢複了生機。莊稼重新生長,村民們的生活也慢慢好了起來。林風的名字再次成為了人們口中的讚美之詞,他的才能和智慧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


    然而,林風並沒有滿足於此。他深知生活中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隻有不斷地學習和進步,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他繼續研讀周易哲學,將其中的智慧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麵麵。


    隨著時間的推移,林風的名聲越來越大,吸引了許多誌同道合的人前來投奔。他們一起在村子裏建立了學堂,教導孩子們知識和技能,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有才華的人。


    林風的故事傳遍了整個地區,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他的經曆告訴人們,無論麵對多大的困難和挫折,隻要順應自身的天賦,靈活應對生活的變化,就一定能夠戰勝逆境,實現自己的價值。


    《傳承與發展》


    林風的村子在他的帶領下日益繁榮,成為了周邊地區的楷模。但林風並沒有停下腳步,他開始思考如何將自己的所學和經驗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受益。


    他在學堂中不僅教授孩子們書本上的知識,更注重培養他們的品德和思維能力。他常常以自己的經曆為例,教導孩子們要勇敢麵對生活中的變化,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天賦並努力發揮。


    在林風的悉心教導下,一批批優秀的學生從學堂畢業,他們有的成為了出色的醫者,有的成為了智慧的謀士,有的則成為了勤勞的農夫。他們帶著林風的教誨,走向了更廣闊的世界,將知識和希望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角落。


    與此同時,林風也不斷地完善村子的治理。他引入了先進的農業技術,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他組織村民們開展手工業,製作出精美的工藝品,遠銷外地;他還積極與周邊的村落交流合作,共同發展經濟。


    隨著村子的繁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前來定居。林風根據周易中“和而不同”的思想,製定了包容開放的政策,讓不同背景的人們都能在這個村子裏和諧共處。


    然而,林風也麵臨著新的挑戰。隨著人口的增加,資源的分配問題逐漸凸顯出來。一些人為了爭奪利益,開始產生矛盾和衝突。林風深知,這是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問題,他需要運用智慧來解決。


    他召集了村裏的長者和有威望的人,共同商討解決方案。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他們製定了公平合理的資源分配製度,並加強了對村民的教育,倡導團結互助的精神。


    在林風的努力下,村子再次恢複了和諧穩定的局麵。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而林風,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成長和進步。他的名字成為了一種象征,代表著智慧、勇氣和堅韌不拔的精神。他的故事,將永遠流傳下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大鼠》:陰陽製衡與民間慧光


    《大鼠》故事裏,麵對大鼠這一擾攘之“陰邪”(困難象征),民間應對之法蘊含陰陽製衡之理。民眾起初常規手段無效,後尋得巧妙製衡之道,恰似陰陽的動態平衡被打破後,又通過智慧重新調適。以柔克剛、以巧破拙,利用事物相生相克原理,暗合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民間智慧在此彰顯,深知萬物皆有其對立麵與製衡點,在相克相生中把握生活的節奏,從困境中尋得出路,維護生活環境的穩定與安寧,此為民間對自然和生活規律樸素而深刻的領悟,是周易陰陽學說在日常難題解決中的鮮活演繹。


    《武夷嶽神》:敬畏虔誠與神人之契


    《武夷嶽神》所呈現的民間信仰故事,是人與神在精神層麵的對話與互動,映射出周易“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的思想。人對嶽神懷有敬畏之心,在信仰的虔誠祈願與遵循神諭中,尋求生活的庇佑與指引,此為對“天”(神之象征)的尊崇,期望獲得超自然力量的護佑。同時,人在信仰實踐裏也不斷規範自身言行,契合神所代表的道德秩序,構建起人與神之間無形卻緊密的聯係,宛如遵循易道,順應天命而行事,以虔誠之心為鑰,開啟生活吉祥順遂之門,反映民間深層精神世界與周易敬天順道觀念的交融。


    《孫必振》:處變以恆與卦象人生


    孫必振於特殊境遇下的遭遇與反應,恰似周易卦象在人生場景的具象化。麵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如“雷風”般的動蕩),他未慌亂失據,而是秉持內心的操守與淡定(如同堅守“貞正”之德)。其在困境中的抉擇和應對,可類比為卦象的變化演進,依循內心的“恆常之道”做出判斷,恰似在複雜多變的人生卦象中找準定位,以不變應萬變。這種在變故中堅守正道的行為,正是周易倡導的在人生風雨中保持道德與信念的穩定,遵循恆卦之理,於無常世事中錨定靈魂的坐標,實現精神的超脫與升華。


    《刁姓》:性靈稟賦與人際之易


    《刁姓》人物故事是民間百態的縮影,其性格特質與生活事件交織,演繹著周易的人際哲學。人物性格為“本”,生活遭遇為“變”,二者相互作用,如同八卦中各爻的變化影響卦象整體意蘊。刁姓之人依據自身性格在複雜人際關係與生活事件中周旋,或順應、或抗爭,恰是在“同人”“大有”等卦象所蘊含的人際互動原則下的生存實踐。在群體生活中尋求共鳴與合作,又在個性碰撞中磨合前行,反映出民間對人與人相處之道的探索,以周易經世致用思想為指引,書寫平凡生活中的人性篇章。


    《紅毛氈》:內外交感與文化融合之象


    《紅毛氈》中民間與外來者的故事,宛如乾坤交感、內外互動的卦象呈現。外來者(紅毛氈相關人物)的闖入打破民間原有的生活“卦局”,引發一係列反應。起初的警惕與防範,如同兩卦相遇時的碰撞與磨合;而後在接觸中逐漸產生的交流與融合,恰似乾坤二卦在交感中尋求平衡與新生。這體現了周易“天地交而萬物通”的理念,民間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接觸中,既有堅守本真的一麵,又有吸納融合的一麵,在碰撞交融中豐富自身內涵,展現民間對外來事物包容且審慎的態度,順應文化發展的“時”與“勢”,書寫文化傳承與交流的生動故事。


    《張貢士》:命運起伏與易道參詳


    張貢士的故事是民間人物命運軌跡的寫照,其中蘊含著周易對人生運勢解讀的精妙之處。他的經曆有起有伏,恰似卦象的吉兇輪轉。在其春風得意時,如陽爻居陽位,得位得時;而遭遇波折之際,則似陽爻轉陰,形勢逆轉。但張貢士在命運浪潮中的堅持與抉擇,體現了對“否極泰來”“剝極而複”等易理的潛在遵循。他在困境中不放棄希望,順應時勢調整自我,等待命運轉機,猶如在易道的指引下於人生迷局中探尋方向,反映民間對命運無常的認知和對生命堅韌力量的篤信,借周易智慧在命運漩渦中把握生機,展現生命的頑強與韌性。


    這些民間奇人故事宛如散落在歲月長河中的璀璨珍珠,在周易哲學之光的映照下,串聯起民間文化傳承與生活智慧的珠鏈。它們不僅是民眾生活的質樸記錄,更是周易天地人之道在民間土壤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鮮活見證,承載著中華民族古老而深邃的文化基因,在代代相傳中延續著華夏文明的精神血脈,為後世子孫在修身、處世、應事等諸多方麵提供源源不斷的啟示與滋養,讓古老的周易智慧在民間故事的講述與傳承中永葆生機、熠熠生輝。


    二、用周易哲學深度解析《易理燭照:民間奇譚中的天地人之道》


    《周易》作為中國傳統哲學的經典之作,其核心理念包括陰陽平衡、變化發展、天人合一等,為理解自然、社會和人生提供了深邃智慧,能從以下幾個關鍵方麵對民間奇譚進行深度剖析:


    (一)陰陽觀念的體現


    1. 人物特性的陰陽分化:在民間奇譚中,人物往往呈現出鮮明的陰陽特質。例如,某些奇人具有剛健、主動、積極的“陽”性特質,他們在困境中挺身而出,憑借自身的能力和勇氣化解難題,如同乾卦之陽剛;而另一些人物則展現出柔順、包容、內斂的“陰”性特質,善於以柔和的方式協調人際關係,維持生活的和諧穩定,恰似坤卦之陰柔。這種陰陽特質在人物身上的分化與融合,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也反映了生活中陰陽互補的真實狀態。


    2. 事件發展的陰陽互動:故事裏的事件發展也遵循著陰陽互動的規律。以應對困難的情節為例,困難的出現可視為“陰”性的挑戰,而人們采取的應對策略則是“陽”性的主動出擊或化解手段。陰陽的相互作用推動著事件的發展,如在《大鼠》的故事中,大鼠的肆虐是一種“陰”性的破壞力量,而人們最終找到的巧妙製敵方法則是“陽”性智慧的體現,二者的互動構成了完整的事件過程,彰顯了陰陽平衡在事物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二)變化思想的映射


    1. 命運起伏與卦象變化:民間奇人的命運軌跡猶如《周易》中的卦象變化,充滿了變數與轉折。他們在生活中會遭遇各種境遇,時而順遂亨通,如處於泰卦之象;時而艱難坎坷,似困於蹇卦之境。這些命運的起伏並非偶然,而是如同卦象因爻的變動而產生吉兇變化一樣,是由人物自身的選擇、行為以及外在環境的綜合因素所導致。例如,某奇人在秉持正道、積極進取時,往往會迎來命運的轉機,這恰似卦象在陽爻增長時趨向吉祥;而當陷入懈怠、違背道德時,則可能陷入困境,如同陰爻漸盛導致卦象轉兇,體現了事物發展變化的動態性與規律性。


    2. 應對策略的因時製宜:麵對生活中的種種變化,民間人物的應對策略也體現了《周易》的變化思想。他們深知在不同的情境下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就像《周易》倡導的“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在局勢有利時,果斷采取行動,擴大優勢;在形勢不利時,則收斂鋒芒,保存實力,等待時機。這種因時製宜的智慧,是對《周易》變化哲學的深刻領悟與實踐運用,反映了民間智慧與傳統哲學在應對生活變化方麵的高度契合。


    (三)天人合一理念的彰顯


    1. 敬畏自然與順應天時:許多民間奇譚都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這與《周易》天人合一的理念相唿應。故事中的人物尊重自然規律,依據天時行事,如在農耕、狩獵等生產生活活動中,遵循季節變化和自然節律,不逆天時而動。他們明白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隻有順應自然,才能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機會,這體現了人與自然在精神層麵的和諧統一,是天人合一理念在民間生活中的具體表現形式。


    2. 人神交感與道德自省:部分故事涉及人神之間的聯係,人們通過祭祀、祈禱等方式與神靈溝通,尋求庇佑和指引。這種人神交感的現象,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行為,更蘊含著天人合一理念下的道德自省內涵。人們相信神靈具有洞察人心、賞善罰惡的能力,因此在與神的互動中,不斷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規範,從而促使自身修養的提升和行為的端正。這反映了民間文化中對天地神靈的敬畏如何轉化為對自身道德行為的約束與規範,進一步深化了天人合一的哲學內涵在民間思想中的滲透。


    三、卷九《聊齋誌異》之卷九中《研石》《大鼠》《武夷嶽神》《孫必振》《刁姓》《紅毛氈》《張貢士》的文言原文和白話文故事:


    《研石》


    原文:


    王仲超言:“洞庭君山間有石洞,高可容舟,深暗不測,湖水出入其中。嚐秉燭泛舟而入,見兩壁皆黑石,其色如漆,按之而軟;出刀割之,如切硬腐。隨意製為研。既出,見風則堅凝過於他石。試之墨,大佳。估舟遊楫,往來甚眾,中有佳石,不知取用,亦賴好奇者之品題也。”


    白話文故事:


    王仲超說:“在洞庭君山之間有個石洞,高大得能夠容納船隻,洞內幽深黑暗,深不見底,湖水在其中進出。曾經有人舉著蠟燭乘船進入,看到兩邊洞壁都是黑色的石頭,顏色像漆一樣黑,用手按壓感覺柔軟;拿出刀來切割,就像切割堅硬的腐肉。隨意把它製作成硯台。出來後,一遇到風就堅硬凝固得超過其他石頭。試著用它來研磨墨,非常好。來往的船隻很多,其中有好的石頭,卻不知道取用,也依賴好奇的人的品評和讚賞。”


    《大鼠》


    原文:


    萬曆間,宮中有鼠,大與貓等,為害甚劇。遍求民間佳貓捕製之,輒被啖食。適異國來貢獅貓,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闔其扉,潛窺之。貓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見貓,怒奔之。貓避登幾上,鼠亦登,貓則躍下。如此往複,不啻百次。眾鹹謂貓怯,以為是無能為者。既而鼠跳擲漸遲,碩腹似喘,蹲地上少休。貓即疾下,爪掬頂毛,口齕首領,輾轉爭持,貓聲嗚嗚,鼠聲啾啾。啟扉急視,則鼠首已嚼碎矣。然後知貓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則歸,彼歸則複,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劍,何異鼠乎!


    白話文故事:


    萬曆年間,皇宮中有老鼠,大得和貓差不多,造成的禍害很嚴重。到處尋找民間的好貓來捕捉製服它,總是被老鼠吃掉。恰好有外國來進貢獅貓,毛白得像雪一樣。抱來投入有老鼠的屋子,關上房門,悄悄觀察。貓蹲伏了很久,老鼠從洞穴中小心翼翼地出來,看到貓,憤怒地向它奔去。貓躲避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貓就跳下來。像這樣反複不止一百次。眾人都認為貓膽怯,認為這是沒有能力的表現。不久老鼠跳躍奔跑漸漸遲緩,肥大的肚子好像在喘氣,蹲在地上稍微休息。貓立即迅速跳下,爪子抓住老鼠頭頂的毛,嘴咬老鼠的頭和脖子,輾轉爭鬥相持,貓嗚嗚叫,老鼠啾啾叫。打開門急忙看,老鼠的頭已經被咬碎了。這才知道貓的躲避,不是膽怯,是等待老鼠懈怠。它出來就迴去,它迴去就又出來,用的是這種智謀啊。唉!那些匹夫拿著劍,和這老鼠有什麽不同呢!


    《武夷嶽神》


    原文:


    閩中某太守,惑於女妖。後有一道人,能劾治之。太守請其登壇,設法。方登座,即有大風吹去其法衣冠。俄傾,靴襪亦並失去。道人急以所攜劍擊之,妖亦隨手攫其劍,騰空而遁。道人歎息曰:“此妖亦大有神通,非我所能降伏也。”太守狼狽而歸,後不知其終。


    白話文故事:


    福建中部有個太守,被女妖迷惑。後來有一個道士,能夠彈劾懲治她。太守請他登上法壇,設法降妖。剛登上座位,就有大風吹走他的法衣和帽子。不一會兒,靴子和襪子也都不見了。道士急忙用所攜帶的劍擊打她,妖怪也隨手抓住他的劍,騰空逃走了。道士歎息說:“這個妖怪也有很大的神通,不是我能夠降伏的。”太守狼狽地迴去了,後來不知道最終的結果。


    《孫必振》


    原文:


    孫必振渡江,值大風雷,舟船蕩搖,同舟大恐。忽見金甲神立雲中,手持金字牌下示;諸人共仰視之,上書“孫必振”三字,甚真。眾謂孫:“必汝有犯天譴,請自為一舟,勿相累。”孫尚無言,眾不待其肯可,視旁有小舟,共推置其上。孫既登舟,迴首,則前舟覆矣。


    白話文故事:


    孫必振渡江的時候,正遇上大風雷,船搖晃動蕩,同船的人都非常害怕。忽然看見金甲神站在雲中,手裏拿著金字牌向下展示;眾人一起抬頭看,上麵寫著“孫必振”三個字,非常真切。眾人對孫必振說:“一定是你犯了天譴,請自己坐一條船,不要連累我們。”孫必振還沒說話,眾人不等他答應,看到旁邊有一條小船,一起把他推到上麵。孫必振登上小船,迴頭一看,前麵的船就翻了。


    《刁姓》


    原文:


    有刁姓者,家無生產,每出賣許負之術——實無術也——數月一歸,則金帛盈橐。共異之。會裏人有客於外者,遙見高門內一人,冠華陽巾,言語啁嗻,眾婦叢繞之。近視,則刁也。因微窺所為。見有問者曰:“吾等眾人中,有當得官者乎?”刁大聲曰:“有。”“何人?”曰:“無不可官之人。”問者悅,贈以錢。又問:“吾等或有不貧賤者乎?”刁又大聲曰:“有。”“何人?”曰:“無不可富之人。”問者亦悅,亦贈錢。大略皆類此。人以其言語無度,頗不信之。後刁竟以騙術致富。


    白話文故事:


    有個姓刁的人,家裏沒有產業,常常外出賣相麵算卦的本事——其實他並沒有什麽本事——幾個月迴來一次,就帶著滿滿的錢袋。大家都感到奇怪。正好鄉裏有人在外地做客,遠遠看見一座高門裏麵有一個人,戴著華陽巾,說話囉嗦,眾多婦女圍著他。走近一看,是刁某。於是悄悄觀察他的所作所為。看到有人問:“我們這些人當中,有能當官的嗎?”刁大聲說:“有。”“誰?”說:“沒有不能當官的人。”問話的人高興,送給他錢。又問:“我們當中或許有不貧賤的嗎?”刁又大聲說:“有。”“誰?”說:“沒有不能富裕的人。”問話的人也高興,也送給他錢。大概都是這類情況。人們因為他言語沒有分寸,很不相信他。後來刁竟然靠騙術致富。


    《紅毛氈》


    原文:


    紅毛國,舊許與中國相貿易。邊帥見其眾,不許登岸。紅毛人固請:“賜一氈地足矣。”帥思一氈所容無幾,許之。其人置氈岸上,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頃刻氈大畝許,已數百人矣。短刃並發,出於不意,被掠數裏而去。


    白話文故事:


    紅毛國過去允許和中國互相貿易。邊地的將領看到他們人多,不許他們上岸。紅毛人堅決請求:“賜給一塊氈子大的地方就足夠了。”將領心想一塊氈子容納不了幾個人,就答應了。那些人把氈子放在岸上,隻容得下兩個人;拉扯一下,能容四五個人;邊拉扯邊登岸,一會兒氈子就大到一畝左右,已經有幾百人了。短刀一起亮出,出於意料,被搶掠了好幾裏地才離去。


    《張貢士》


    原文:


    安邱張貢士,寢疾,仰臥床頭。忽見心頭有小人出,長僅半尺;儒冠儒服,作俳優狀。唱昆山曲,音調清澈,說白自道名貫,一與己同;所唱節末,皆其生平所經曆。四折既畢,吟詩而沒。張猶記其梗概,為人述之。


    白話文故事:


    安邱的張貢士,臥病在床,仰頭躺在床上。忽然看見心頭有個小人出來,隻有半尺高;戴著儒生的帽子穿著儒生的衣服,做出表演雜戲的樣子。唱昆山曲,音調清澈,說的獨白自己道出姓名籍貫,和自己一樣;所唱的每一節末尾,都是他生平所經曆的事情。唱完四折,吟詩消失了。張貢士還記得大概的情況,給別人講述。


    四、用不同詞牌名詩詞歌賦解析易理燭照:民間奇譚中的天地人之道


    臨江仙·易理奇譚


    易道昭昭千古秘,民間軼事深藏。奇人異事演陰陽。賢才乾德耀,眾庶法坤常。


    大鼠擾攘憑慧破,嶽神福佑心香。天人交感意悠揚。古今多少事,皆在易中彰。


    西江月·易映人間


    往昔奇譚紛現,易理暗寓其間。賢能應運法乾元,坤厚載生如幻。


    小鼠乖張智解,嶽神威凜誠牽。人天互動妙機緣,萬象皆循道衍。


    念奴嬌·易理溯源


    乾坤初辟,衍陰陽易理,化生諸物。歲月長河波浩渺,多少奇聞堪閱。研石呈能,大鼠施計,皆為生機奪。嶽神臨世,信民誠敬祈悅。


    遙想賢聖觀天,法地作易,奧旨心中結。今古民間諸事裏,盡顯易之精絕。天地人和,盈虧有數,妙諦憑君說。奇譚紛解,易光長照如曄。


    詮釋:


    《臨江仙·易理奇譚》


    上闋:開篇點明《周易》蘊含著深邃且千古流傳的奧秘,而民間的奇人軼事裏深深隱藏著這些易理。其中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展現出如同乾卦所象征的剛健之德,熠熠生輝;普通大眾則遵循著坤卦所代表的柔順、承載之德,過著平凡而真實的生活,這便是天地之道在民間最質樸的呈現形式,揭示了“易”與民間生活在道德、行為準則層麵的緊密聯係。


    下闋:以“大鼠”的故事為例,講述麵對棘手災禍,人們憑借智慧巧妙化解,這是人類在困境中運用自身能力的體現;而在“嶽神”的故事裏,人們懷著虔誠之心祈求庇佑,反映出人與神(可象征天地間不可控的強大力量)之間通過誠心建立起的聯係。最後指出從古至今,這些民間發生的事情,都在《周易》所闡述的道理中得到彰顯,強調了易理對民間萬象的高度概括性和指導性。


    《西江月·易映人間》


    上闋:迴憶往昔那些紛紛呈現的奇聞軼事,實則都暗暗蘊含著《周易》的道理。賢能之人順應時機發展,展現出如乾卦“元亨利貞”中初始開創、積極進取的精神特質,而世間萬物在坤卦所代表的寬厚、包容、孕育萬物的特性下,呈現出多樣且變幻的生活景象,進一步闡述了易理在人物命運與世間萬象發展規律上的映射。


    下闋:繼續從具體故事深入,“小鼠乖張”代表生活中出現的乖戾、難以馴服的困難,人們依靠智慧去破解,體現了人類主觀能動性與易理智慧的結合;“嶽神威凜”象征著威嚴神秘、令人敬畏的力量,民眾則以誠心相待,這是人與天地神靈間微妙關係的體現,再次強調了在這些民間故事裏,人、事與天地自然(以易理為紐帶)之間存在著的緊密而神奇的互動關係,深化了易理貫穿民間生活的主題。


    《念奴嬌·易理溯源》


    上闋:從乾坤開辟說起,衍生出陰陽變化的易理,進而產生世間萬物,歲月悠悠,曆史長河中有著無數值得閱讀品味的奇聞。如“研石呈能”體現事物獨特本質的展現(類似乾卦的獨特剛健之性在具體事物上的呈現),“大鼠施計”則是生命在複雜環境下求生存、求發展的手段(契合易理對事物變化應對的智慧啟示),這些都是萬物為了生存、發展而有的本能行為,同時也反映著易理的規律,而像“嶽神臨世”這樣的故事中,民眾懷著虔誠敬畏祈求福澤,展示了人與神秘未知力量的溝通方式,體現了易理中天地人關係的一種表現形式。


    下闋:遙想古代聖賢通過觀察天地自然創造出《周易》,其深奧主旨便在心中形成。看古今民間發生的各類事情,無不精妙地展現著《周易》的精髓要義。天地自然、人類社會存在著和諧共生、盈虧消長的規律,這些奇妙的真諦都可以通過《周易》去解讀闡釋。最後指出民間眾多奇聞軼事的解讀,都離不開《周易》所散發的智慧光芒,如同明亮的光輝長久照耀,再次強調易理對民間文化、生活哲理的根源性作用和深刻影響,升華了易理燭照民間奇譚的主題內涵,讓讀者感受到《周易》與民間生活千絲萬縷又深刻內在的聯係,以及其所承載的深厚文化底蘊和智慧價值。


    經典綜述


    《武夷神佑:陰陽之道與塵世之緣》


    在福建武夷山的深處,有一座神秘而古老的廟宇,供奉著武夷嶽神。這座廟宇終年香煙繚繞,前來朝拜的信徒絡繹不絕。


    話說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書生,他出身貧寒,但心懷壯誌,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這一年,李明決定前往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他一路艱辛,翻山越嶺,終於來到了武夷山腳下。


    此時的李明已是疲憊不堪,加之天色漸晚,他便決定在山腳下的一家客棧歇息一晚。客棧中,李明結識了一位名叫老張的行商。老張常年在各地奔波,見識廣博。兩人相談甚歡,老張聽聞李明要去京城趕考,便好心提醒道:“這武夷山中有神靈庇佑,過往行人都會前去祭拜,以求一路平安。你明日要穿過這片山林,不妨也去拜拜。”李明本是個讀書人,對這些神神鬼鬼之事向來不太相信,但出於對未知旅途的擔憂,還是點頭應下。


    次日清晨,李明早早起身,按照老張的指引,來到了武夷嶽神的廟宇。廟宇莊嚴肅穆,李明站在殿前,心中不禁生出一絲敬畏之情。他點燃香燭,虔誠地拜了三拜,心中默默祈禱:“嶽神在上,保佑我此次進京趕考一路平安,若能金榜題名,定當迴來重謝。”


    拜完嶽神,李明繼續踏上征程。一路上,山林靜謐,隻有鳥鳴聲和他自己的腳步聲相伴。走著走著,李明突然感覺眼前的景色變得陌生起來,原本熟悉的山路似乎消失了。他心中慌亂,開始四處尋找出路。


    就在這時,一位老者出現在他的麵前。老者身著一襲白衣,仙風道骨,目光炯炯。老者微笑著對李明說:“年輕人,你迷失了方向。”李明急忙上前施禮,請求老者指點迷津。老者捋了捋胡須,說道:“此乃天意,你與武夷嶽神有緣,神特意讓我來指引你。”李明心中驚訝,但又半信半疑。


    老者帶著李明在山林中穿梭,不多時,便將他帶出了困境。李明感激不已,想要報答老者,老者卻擺擺手說:“不必謝我,要謝就謝嶽神吧。”說完,老者便消失不見了。


    李明繼續趕路,一路上迴想著剛剛的奇遇,心中對武夷嶽神的敬意又增添了幾分。


    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李明的這段經曆可以被視為陰陽變化的體現。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正如李明在困境中遇到老者的幫助,困境為陰,幫助為陽,陰陽的交替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同時,李明對武夷嶽神的祭拜以及嶽神的“顯靈”,也反映了人與神之間的一種神秘聯係,這種聯係在周易中可以被理解為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與自然、人與神靈之間存在著某種和諧共生的關係。


    李明終於來到了京城,參加了科舉考試。他發揮出色,文章深得主考官的賞識,最終金榜題名。


    功成名就的李明沒有忘記自己在武夷嶽神麵前許下的諾言。他帶著豐厚的祭品,再次迴到了武夷山。當他走進廟宇時,心中感慨萬千。


    李明虔誠地獻上祭品,再次向嶽神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就在這時,廟宇中突然閃耀出奇異的光芒,嶽神的身影若隱若現。嶽神開口說道:“年輕人,你的真誠和努力打動了我。但你要記住,功名利祿皆為浮雲,切不可迷失本心。”李明連連點頭,表示銘記在心。


    從周易的角度來解析,李明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他自身努力與神靈庇佑的共同結果。努力為陽,庇佑為陰,二者相輔相成。而嶽神對李明的告誡,則體現了周易中關於平衡和適度的哲學思想,提醒人們在追求成功和名利的過程中,要保持內心的平衡,不被外在的物質所迷惑。


    李明迴到京城後,被授予了官職。他為官清廉,一心為民,深受百姓的愛戴。然而,官場的複雜和黑暗也讓他倍感壓力。


    有一次,李明因為得罪了權貴,被誣陷陷入了一場冤案。他身陷囹圄,感到無比絕望。在這黑暗的時刻,李明想起了武夷嶽神,他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嶽神能再次拯救他。


    也許是李明的誠心感動了嶽神,就在案件即將定案之時,突然出現了新的證據,證明了李明的清白。李明得以重獲自由,官複原職。


    經曆了這場風波,李明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官場的險惡。他決定辭官歸隱,迴到家鄉。


    在周易哲學中,李明的遭遇反映了人生的起伏和無常。陰陽的變化無處不在,福禍相依,當處於順境時要居安思危,逆境時要堅定信念。而李明最終的選擇,辭官歸隱,也體現了一種對陰陽平衡的追求,放棄官場的繁華,迴歸平淡寧靜的生活。


    李明迴到家鄉後,在武夷山腳下蓋了一間小屋,過上了平靜的生活。他時常前往武夷嶽神的廟宇,與神靈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多年後,李明壽終正寢。在他離世的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武夷嶽神的微笑,迎接他走向另一個世界。


    李明的一生,與武夷嶽神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故事在當地流傳開來,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也讓更多的人對武夷嶽神充滿了敬畏和信仰。


    從周易的終極哲學思考來看,李明的一生是一個完整的陰陽循環。出生為陽,死亡為陰,而他在這一生中所經曆的種種,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武夷嶽神在他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既是他心靈的寄托,也是引導他走向正道的力量,體現了在無常的世間,人們對永恆真理和精神支柱的追尋。


    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誌異蘊哲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i重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i重歌並收藏聊齋誌異蘊哲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