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聊齋誌異之卷六神怪故事的原文和白話文
《絳妃》原文:癸亥歲,餘館於畢刺史公之綽然堂。公家花木最盛,暇輒從公杖履,得恣遊賞。一日,眺覽既歸,倦極思寢,解屨登床。夢二女郎,被服豔麗,近請曰:“有所奉托,敢屈移玉。”餘愕然起,問:“誰相見召?”曰:“絳妃耳。”恍惚不解所謂,遽從之去。俄睹殿閣,高接雲漢。下有石階,層層而上,約盡百餘級,始至顛頭。見朱門洞敞,又有二三麗者,趨入通客。無何,詣一殿外,金鉤碧箔,光明射眼。內一女人降階出,環佩鏘然,狀若貴嬪。方思展拜,妃便先言:“敬屈先生,理須首謝。”唿左右以毯貼地,若將行禮。餘惶悚無以為地,因啟曰:“草莽微賤,得辱寵召,已有餘榮。況敢分庭抗禮,益臣之罪,折臣之福!”妃命撤毯,延餘入,曰:“今欲與先生共為文字之樂,煩先生為妃一序。”餘遜謝。妃曰:“先生勿謙。”遂授筆劄。餘展紙援筆,凝思良久,而遲遲不就。妃笑語曰:“先生豈以吾為不敏耶?”餘謝曰:“非不敏也,實以所聞見者,皆非殊異,而欲憑空結撰,無由措詞,故遲耳。”妃曰:“試為言之。”餘乃略陳梗概,曰:“謹按封氏,飛揚成性,忌嫉為心。濟惡以才,妬同醉骨;射人於暗,奸類含沙。昔虞帝受其狐媚,英、皇不足解憂,反借渠以解慍;楚王蒙其蠱惑,賢才未能稱意,惟得彼以稱雄。沛上英雄,雲飛而思猛士;茂陵天子,秋高而念佳人。從此怙寵日恣,因而肆狂無忌。怒號萬竅,響碎玉於王宮;淜湃中宵,弄寒聲於秋樹。倏忽向背,顛倒陰陽。致使文人寒士,撫景增愁;閨閣紅顏,含毫隕涕。甚至上幹天怒,致雨露之不降;下召地災,俾山川而失色。可為謹告者一也。若夫園囿不修,草木荒穢,徒以憑藉崇勢,將謂樵蘇可禁,竟使蘭蕙當門,鋤而不秀;芳桂為薪,斧而無用。此其暴殄天物,自傷已甚,可為謹告者二也。又如掖庭秘獄,拲掠非刑,周、唐之酷吏,以導其淫威;莘、灌之忠良,被誣以非罪。是以虺蠍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弑君鴆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此其壞法亂紀,自戕已甚,可為謹告者三也。若乃旨酒佳肴,歡娛聲色,極耳目之欲,窮心誌之樂。素麵朝天,而不以脂粉汙顏色;輕裾隨風,而不以羅綺飾身心。至於繁華過眼,秋風忽起,金穀之園林已荒,平泉之花木安在?所謂富貴無常,盛衰有定。此其淫逸驕奢,自敗已甚,可為謹告者四也。”妃聞之,意甚嘉許。餘因複請曰:“妃既永托於風,亦當懲禍於葉。何以不托根於桃李,而托生於楊柳乎?”妃曰:“君言殊有理,然吾所愛者,惟風耳。”餘曰:“然則風之於花,其功固不細矣。但不知何以愛風,而不愛桃李?”妃曰:“桃李雖豔,終是凡姿;楊柳雖柔,獨具仙骨。吾故愛之。”餘曰:“妃之愛柳,誠有以也。但不知何以獨鍾於柳,而不鍾於鬆柏?”妃曰:“鬆柏雖貞,終乏韻致;柳則婀娜多姿,搖曳生情。吾故愛之。”餘曰:“然則妃之愛柳,亦猶夫人之愛花乎?”妃曰:“不然。夫人之愛花,徒以其色;吾之愛柳,乃以其情。”餘曰:“情之所鍾,正在我輩。但不知妃之情,何所寄耶?”妃曰:“吾之情,寄於風。風來則枝搖葉動,如與吾相語;風去則枝靜葉定,如與吾相思。是以吾之愛柳,實愛風也。”餘聞之,不禁喟然長歎。妃曰:“先生何為而歎?”餘曰:“吾歎妃之情深,而風之無情也。”妃曰:“不然。風非無情,乃無常耳。”餘曰:“無常之情,終不可恃。妃何不悟耶?”妃曰:“吾非不悟,奈情之所鍾,不能自已耳。”餘乃為之惻然。
《絳妃》白話文:癸亥年,我在畢刺史的綽然堂設館教書。畢公家的花木最多,閑暇時我就跟著畢公漫步,能夠盡情地遊賞。一天,遊覽歸來,非常疲倦,想要睡覺,脫下鞋子上床。夢見兩個女郎,穿著豔麗的服裝,走近請求說:“有件事拜托您,敢請您移步。”我驚訝地起身,問:“誰召見我?”迴答說:“是絳妃。”我恍惚不明白什麽意思,急忙跟著她們去。不久看到宮殿樓閣,高聳直入雲霄。下麵有石頭台階,層層向上,大約走了一百多級,才到頂頭。看到紅漆大門敞開著,又有兩三個美麗的女子,跑進去通報客人來了。沒多久,來到一座宮殿外,金鉤和碧綠的門簾,光亮耀眼。裏麵一個女人走下台階出來,環佩叮當,樣子像高貴的嬪妃。正想著行參拜禮,絳妃就先開口說:“委屈先生,理應先致謝。”叫左右的人用毯子鋪在地上,好像要行禮。我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啟奏說:“我是草野微賤之人,能承蒙您的寵愛召見,已經有多餘的榮耀。何況敢與您分庭抗禮,更增加我的罪過,折損我的福分!”絳妃命人撤去毯子,邀請我進去,說:“現在想和先生一起享受文字的樂趣,麻煩先生為我寫一篇序。”我謙遜地推辭。絳妃說:“先生不要謙虛。”於是遞給我紙筆。我展開紙拿筆,沉思很久,卻遲遲沒有寫好。絳妃笑著說:“先生難道認為我不聰明嗎?”我道歉說:“不是不聰明,實在是因為所聽到看到的,都不是特別奇異,而想要憑空編寫,沒有理由措辭,所以遲疑。”絳妃說:“試著說一說。”我於是大致陳述梗概,說:“謹按封氏,飛揚跋扈形成習性,嫉妒之心很重。憑借才能作惡,嫉妒如同醉骨;在暗處射人,奸邪類似含沙。從前虞帝受她狐媚,英、皇都不能解除憂愁,反而借她來解悶;楚王被她蠱惑,賢才不能如意,隻有得到她才能稱雄。沛縣的英雄,像雲一樣飛走而思念猛士;茂陵的天子,秋高氣爽而想念佳人。從此依仗寵愛日益放縱,因而肆意狂妄無所顧忌。在千萬個孔隙怒號,在王宮震碎美玉;在半夜澎湃洶湧,在秋樹間弄出寒聲。忽來忽去,顛倒陰陽。致使文人寒士,看到景色增添憂愁;閨閣中的紅顏,握筆落下眼淚。甚至觸怒上天,導致雨露不下;招致地下的災禍,使得山川變色。這是應當鄭重告誡的第一條。至於園林不修整,草木荒蕪,隻是憑借仗勢,認為打柴割草可以禁止,竟然讓蘭蕙長在門前,鋤掉卻不能繁茂;芳桂當作柴燒,斧頭砍伐卻沒有用處。這是暴殄天物,自我傷害太嚴重,這是應當鄭重告誡的第二條。又比如後宮的秘密監獄,使用非刑拷打,周、唐的酷吏,用來施展他們的淫威;莘、灌這樣的忠良,被誣陷有罪。因此心如蛇蠍,本性像豺狼,親近邪惡的人,殘害忠良,殺姐屠兄,弑君鴆母。神人共同嫉恨,天地不能容忍。這是破壞法律擾亂綱紀,自我傷害太嚴重,這是應當鄭重告誡的第三條。至於美酒佳肴,歡樂享受聲色,極盡耳目的欲望,窮盡心誌的快樂。素麵朝天,不用脂粉玷汙容顏;輕裙隨風,不用羅綺裝飾身心。至於繁華轉眼即逝,秋風忽然刮起,金穀園的園林已經荒蕪,平泉莊的花木還在哪裏?所謂富貴沒有常態,盛衰有定數。這是淫逸驕奢,自我敗壞太嚴重,這是應當鄭重告誡的第四條。”絳妃聽了,心裏很讚許。我於是又請求說:“妃既然永遠依托於風,也應當對葉懲戒災禍。為什麽不把根寄托在桃李上,而寄托在楊柳上呢?”絳妃說:“您的話很有道理,然而我所愛的,隻有風而已。”我說:“那麽風對於花,功勞確實不小。隻是不知為什麽愛風,而不愛桃李?”絳妃說:“桃李雖然豔麗,終究是平凡的姿態;楊柳雖然柔軟,獨具仙骨。我所以喜愛它。”我說:“妃喜愛柳,確實有原因。隻是不知為什麽獨鍾情於柳,而不鍾情於鬆柏?”絳妃說:“鬆柏雖然堅貞,終究缺乏韻味;柳則婀娜多姿,搖曳生情。我所以喜愛它。”我說:“那麽妃喜愛柳,也如同一般人喜愛花嗎?”絳妃說:“不是。一般人喜愛花,隻是因為它的顏色;我喜愛柳,是因為它的情。”我說:“鍾情的,正是我們這類人。隻是不知妃的情,寄托在哪裏?”絳妃說:“我的情,寄托在風。風來則枝條搖動葉子飄動,如同與我說話;風去則枝條靜止葉子安定,如同與我相思。所以我喜愛柳,實際是喜愛風。”我聽了,不禁長歎。絳妃說:“先生為什麽歎息?”我說:“我歎息妃的情深厚,而風的無情。”絳妃說:“不是。風不是無情,而是無常罷了。”我說:“無常的情,終究不可依靠。妃為什麽不醒悟呢?”絳妃說:“我不是不醒悟,無奈情之所鍾,不能自己控製罷了。”我於是為她感到悲傷。
《大力將軍》原文:查伊璜,浙人,清明飲野寺中,見殿前有古鍾,大於兩石甕;而上下土痕手跡,滑然如新。疑之。俯窺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貯何物。使數人摳耳,力掀舉之,無少動。益駭。乃坐飲以伺其人;居無何,有乞兒入,攜所得糗糒,堆累鍾下。乃以一手起鍾,一手掬餌置筐內,往返數迴始盡。已複合之,乃去,移時複來,探取食之。一座盡駭。查問:“若個男兒胡行乞?”答以:“啖噉多,無傭者。”查以其健,勸投行伍,乞人愀然慮無階。查遂攜歸,餌之,計其食略倍五六人。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贈之行。後十餘年,查猶子令於閩,有吳將軍六一者,忽來通謁。款談間,問:“伊璜是君何人?”答言:“為諸父行,與將軍何以有素?”曰:“是我師也。十年之別,頗複憶念。煩致先生一賜臨也。”會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記憶。即命仆馬,投刺於門。將軍趨出,逆諸大門之外。視之,殊昧生平。竊疑將軍誤,而將軍傴僂益恭。少間登堂,則卷簾者、移座者,並皆少姬。既坐,方擬展問,將軍頤少動,一姬捧朝服至,將軍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為。眾嫗捉袖整衿,代為結束。俄而將冠帶加身。揖查入拜,殊為尊寵。拜已,乃述其由來。查大駭曰:“仆今即赴湯蹈火,亦所不辭,然不明言,仆終懵懵。將軍何以恩及故人?”將軍乃屏人述顛末。初,將軍貧,餒臥路側,為查所救,得飽食。後將軍富貴,欲報之,苦無由。一夕,夢一人告之曰:“明日午刻,有故人來,可善待之,能為君報德。”及期,果得查。查聞之,瞿然曰:“此我恩主也!”因泣下。將軍亦泣。遂留居幕下,授以裨將,累功至參戎。
《大力將軍》白話文:查伊璜是浙江人,清明節在野外的寺廟裏喝酒,看見殿前有一口古鍾,比兩個石甕還大;而上下的土痕和手印,光滑得像新的一樣。他感到很疑惑。俯身往鍾下麵看,有個竹筐,不知道裏麵裝著什麽東西。叫幾個人摳住鍾的雙耳,用力往上掀,一點也不動。更加驚訝。於是坐著喝酒來等那個人;過了不久,有個乞丐進來,帶著討來的幹糧,堆放在鍾下。竟然用一隻手抬起鍾,一隻手抓著食物放在筐裏,往返幾次才放完。完了又把鍾合上,才離開,過了一會兒又迴來,伸手拿食物吃。在座的人都很吃驚。查伊璜問:“你這個男子漢為什麽要行乞?”迴答說:“吃得多,沒有人雇傭。”查伊璜因為他健壯,勸他去當兵,乞丐憂愁地考慮沒有門路。查伊璜就帶他迴家,給他食物吃,計算他的食量差不多是五六個人的。給他換了衣服鞋子,又拿五十兩銀子送他走。後來十多年,查伊璜的侄子在福建當官,有個叫吳六一的將軍,忽然來通報求見。交談之間,問:“伊璜是您什麽人?”迴答說:“是叔父一輩的,和將軍您為什麽有交情?”說:“他是我的老師。分別十年了,很是想念。麻煩您請先生來見一麵。”正趕上查伊璜來了,侄子就告訴他,查伊璜茫然不記得。馬上叫人準備車馬,送上名片到將軍府上。將軍快步走出,到大門外迎接。查伊璜看他,完全不認識。暗自懷疑將軍認錯了人,而將軍彎腰更加恭敬。過了一會兒登上大堂,隻見卷簾的、移動座位的,都是年輕的女子。坐下後,正要詢問,將軍下巴稍微動了一下,一個女子捧著朝服來,將軍急忙起身換衣服,查伊璜不知道他要做什麽。眾女仆抓著袖子整理衣襟,替他穿戴好。不久將軍戴上帽子係上腰帶。向查伊璜行禮請他進去拜見,特別尊敬和寵愛。拜見完了,才講述其中的緣由。查伊璜非常驚訝地說:“我現在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但是不說明,我終究糊裏糊塗。將軍為什麽對老朋友這樣感恩?”將軍於是叫人退下講述始末。當初,將軍貧窮,餓倒在路邊,被查伊璜救了,得以飽餐一頓。後來將軍富貴了,想要報答他,苦於沒有機會。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告訴他說:“明天中午,有老朋友來,可以好好對待他,能替您報答恩德。”到了那一天,果然見到了查伊璜。查伊璜聽了,驚恐地說:“這是我的恩人啊!”於是流下眼淚。將軍也哭了。於是留他住在軍中,任命為副將,屢次立功升到參將。
以下是《聊齋誌異》中《狼》《菱角》《餓鬼》的原文和白話文:
《狼》原文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裏。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之,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狼》白話文
有個屠夫賣完肉迴家,天色已經晚了。突然一隻狼來了,窺視著屠夫擔子上的肉,好像很饞的樣子,跟在屠夫後麵走了好幾裏路。屠夫害怕了,拿出刀來給狼看,狼稍稍後退了一些;等屠夫一走,狼又跟上來。屠夫沒辦法,心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暫且把肉掛在樹上,早上再來取。於是就用鉤子把肉鉤起來,踮起腳掛在樹杈上,給狼看空擔子。狼這才停下來。屠夫迴到家。天快亮的時候,去取肉,遠遠望見樹上掛著一個巨大的東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樣子。屠夫非常害怕,猶豫著走近一看,原來是死狼。抬頭仔細一看,隻見狼嘴裏含著肉,鉤子刺穿了狼的上齶,就像魚吞餌一樣。當時狼皮價格很貴,值十幾兩銀子,屠夫發了一筆小財。爬上樹去找魚,狼卻遭遇了這樣的結果,這真是可笑啊。
《菱角》原文
胡大成,楚人。其母素奉佛。成從塾師讀,道由觀音祠,母囑過必入叩。一日至祠,有少女挽兒遨戲其中,發裁掩頸,而風致娟然。時成年十四,心好之。問其姓氏,女笑雲:“我祠西焦畫工女菱角也。問將何為?”成又問:“有婿家無?”女紅雲飛上頰,含腆久之,曰:“無也。”成言:“我為若婿,好否?”女俯首不語。成乃出。女追而遙告曰:“崔爾誠,吾父所善,用為媒,無不諧。”成曰:“諾。”因念其慧而多情,益傾慕之。歸,向母實白心願。母止此兒,常恐拂之,即浼崔作冰。焦責聘財奢,事已不就。崔極言成清族美才,焦始許之。
成有伯父,老而無子,授教職於湖北。妻卒任所,母遣成往奔其喪。數月將歸,伯又病,亦卒。淹留既久,適大寇據湖南,家耗遂空。成竄民間,吊影孤惶。一日,有媼年四十八九,縈迴村中,日昃不去。自言:“離亂罔歸,將以自鬻。”或問其價,言:“不屑為人奴,亦不願為人婦,但有母我者,則從之,不較直。”聞者皆笑。成往視之,麵目間有一二頗肖其母,觸於懷而大悲。自念隻身無縫紉者,遂邀歸,執子禮焉。媼喜,便為炊飯織屨,劬勞若母。拂意輒譴之;而少有疾苦,則濡煦過於所生。
忽謂曰:“此處太平,幸可無虞。然兒長矣,雖在羈旅,大倫不可廢。三兩日,當為兒娶之。”成泣曰:“兒自有婦,但間阻南北耳。”媼曰:“大亂時,人事翻覆,何可株待?”成又泣曰:“無論結發之盟不可背,且誰以嬌女付萍梗人?”媼不答,但為治簾幌衾枕,甚周備,亦不識其何意。
一日,日既夕,戒成曰:“坐待新婦,我往迎汝。”遂出門去。三更未盡,媼引女子來,入室便促令就寢。女曰:“我固知郎不義,迫母命,漫相隨。”成聞之,泣涕而拜。女曰:“妾菱角也。”成驚問:“卿何能來?”女曰:“適有自湘潭來者,過此,遇母,言兒已失所。母懼君不返,又遣我來,以解君憂。”成乃喜,為述流離之苦。女曰:“我為君貞,君為我義,兩地同心,即伉儷矣,何必旦夕相守,乃謂之偕老乎?”成曰:“將勿憎吾貧?”女曰:“君固貧,妾富耶?今市媼所留,足以給饔飧。”成曰:“卿能矢山河,勿今秋扇見捐,則萬幸矣。”女笑諾之。
天明,告媼。媼曰:“此我知之,君所以不忘情者,徒以有母在耳。今為君娶婦,義當奉母。”乃相與覲拜,遂定婆媳之分。居數日,女謂媼曰:“妾此來,徒以母意,阿婆何遽自苦如此?”因勸媼為歸計。媼從之,攜男女歸楚。
先是,楚有觀音祠,祠旁有村,名“焦村”。女歸,詢其裏居,即焦畫工女也。媼亦自喜。女能紡績,奉事頗周。媼即辭成曰:“我伺汝夫婦既久,今且歸,當有以報。”遂去。
成與女居,家道漸裕。一日,媼至,值夫婦食。媼曰:“爾夫婦坐享其成,老身績麻不輟,可念也。”女趨出,進奉甘旨。媼視之而笑,問:“此婦何姓?”成告之。媼曰:“嘻!奇哉!此吾甥女也。”成曰:“是則極幸。然姑舅誰氏?”媼曰:“爾母,吾姊也。”成驚曰:“兒少孤,不識母舅。”媼曰:“我亦少寡,依於姊家。姊去後,我遂流落他鄉。前見爾母於觀音祠,故來相就。”成涕泣不已,遂為甥舅。
時成漸富,而媼日貧。成敬禮不衰,每有所贈,媼不受。成於市中購布帛,陰以金置其中,媼不知也。媼歸,解視,則金也,大駭。即封還之。成又致之,始受。
後數年,媼卒。成夫婦哀葬之。每逢節序,必以酒漿楮帛祭於墓。
《菱角》白話文
胡大成是楚地人。他的母親一向信奉佛教。胡大成跟著私塾老師讀書,上學的路上要經過觀音祠,母親囑咐他路過時一定要進去叩頭。有一天到了祠裏,有個少女拉著個小孩在裏麵玩耍,頭發剛遮住脖子,但是風姿秀麗。當時胡大成十四歲,心裏很喜歡她。問她姓名,少女笑著說:“我是祠西焦畫工的女兒菱角。你問這個做什麽?”胡大成又問:“你許配人家了沒有?”少女紅雲飛上臉頰,含著羞好久才說:“沒有。”胡大成說:“我做你的丈夫,好不好?”少女低下頭不說話。胡大成於是走了。少女追上來遠遠地告訴他:“崔爾誠,是我父親的好朋友,讓他做媒,沒有不成的。”胡大成說:“好。”於是想到她聰慧又多情,更加傾慕她。迴家後,向母親如實說出了自己的心願。母親隻有這個兒子,常常怕違背他的心意,就拜托崔爾誠做媒。焦畫工嫌聘禮太多,婚事沒有成功。崔爾誠極力稱讚胡大成是清白人家的優秀子弟,焦畫工這才答應了。
胡大成有個伯父,年老沒有兒子,在湖北做教師。妻子在任所去世,母親派胡大成去奔喪。幾個月後要迴來,伯父又病了,也去世了。胡大成滯留的時間長了,正趕上大盜占據湖南,家裏的財物都耗盡了。胡大成流落在民間,形影相吊,孤單惶恐。一天,有個四十八九歲的老婦人,在村裏徘徊,太陽偏西了還不離開。自己說:“戰亂中無處可歸,要把自己賣了。”有人問她價錢,她說:“不屑做人家的奴仆,也不願做人家的媳婦,隻要有把我當母親供養的,就跟他,不計較價錢。”聽到的人都笑了。胡大成去看她,麵容有一兩分像自己的母親,觸動心懷非常悲傷。想到自己孤身一人沒有縫補衣服的人,就邀請她迴家,以兒子的禮節對待她。老婦人很高興,就為他做飯做鞋,辛勤操勞像母親一樣。胡大成不順心就責備她;但自己稍有病痛,老婦人照顧他比對親生兒子還要周到。
忽然有一天老婦人對他說:“這裏太平,幸好沒有什麽可擔心的。但是你長大了,雖然在旅途之中,重要的倫理關係不能廢棄。兩三天內,應當給你娶個媳婦。”胡大成哭著說:“我自己有媳婦,隻是被南北分隔開了。”老婦人說:“大亂的時候,人事變化無常,怎麽能一味等待?”胡大成又哭著說:“不說結發的盟約不能違背,而且誰會把嬌女托付給漂泊不定的人?”老婦人不迴答,隻是置辦窗簾、帳子、被子、枕頭,很周全完備,也不知道她是什麽意思。
一天,太陽已經下山,老婦人告誡胡大成說:“坐著等新媳婦,我去迎接你。”就出門去了。三更還沒結束,老婦人領來一個女子,進了屋就催促他們就寢。女子說:“我本來就知道你不講情義,迫於母親的命令,隨便跟來。”胡大成聽到這話,哭著下拜。女子說:“我是菱角。”胡大成驚訝地問:“你怎麽能來?”女子說:“剛有從湘潭來的人,路過這裏,遇到母親,說你已經失去了依靠。母親怕你不迴來,又派我來,解除你的憂愁。”胡大成就高興起來,給她講述流離的痛苦。女子說:“我為你守貞,你為我守義,兩地同心,就是夫妻了,何必早晚相守,才叫做白頭偕老呢?”胡大成說:“你不會嫌棄我貧窮嗎?”女子說:“你本來貧窮,我富有嗎?現在老婦人留下的,足夠供給我們的生活。”胡大成說:“你能發誓和我相守,不中途拋棄我,那就是萬幸了。”女子笑著答應了。
天亮後,告訴老婦人。老婦人說:“這我知道,你之所以不忘情,隻是因為有母親在。現在給你娶了媳婦,理應奉養母親。”於是一起拜見,確定了婆媳的名分。過了幾天,女子對老婦人說:“我這次來,隻是因為母親的意思,婆婆為什麽這樣辛苦自己?”於是勸老婦人迴去。老婦人聽從了,帶著胡大成和菱角迴楚地。
原來,楚地有座觀音祠,祠旁有個村子,叫“焦村”。菱角迴家,詢問住在哪裏,正是焦畫工的女兒。老婦人也很高興。菱角能紡織,侍奉婆婆很周到。老婦人就辭別胡大成說:“我照顧你們夫婦很久了,現在要迴去,應當有所報答。”就走了。
胡大成和菱角居住,家境漸漸富裕起來。一天,老婦人來了,正趕上夫婦吃飯。老婦人說:“你們夫婦坐享其成,老身不停地紡麻,可憐啊。”菱角趕快出去,送上美味的食物。老婦人看著笑了,問:“這個媳婦姓什麽?”胡大成告訴她。老婦人說:“呀!奇怪啊!這是我的外甥女。”胡大成說:“這樣真是太幸運了。但不知姑舅是誰?”老婦人說:“你的母親,是我的姐姐。”胡大成驚訝地說:“我從小失去父親,不認識舅舅。”老婦人說:“我也年輕守寡,依靠你母親家。你母親去世後,我就流落他鄉。前幾天在觀音祠見到你母親,所以來投奔。”胡大成不停地哭泣,於是成了甥舅關係。
這時胡大成漸漸富裕,而老婦人日益貧困。胡大成尊敬她的禮節不減退,每次贈送東西,老婦人不接受。胡大成在市場上買布帛,暗中把金子放在裏麵,老婦人不知道。老婦人迴家,打開一看,是金子,非常吃驚。馬上封好送還。胡大成又送,才接受。
後來過了幾年,老婦人去世。胡大成夫婦悲哀地埋葬了她。每逢節日,一定用酒、紙錢祭祀在墓前。
《餓鬼》原文
馬永,齊人,為人貪,無賴,家卒屢空,鄉人戲而名之“餓鬼”。年三十餘,日益窶,衣百結鶉,兩手交其肩,在市上攫食。人盡棄之,不以齒。
邑有朱叟者,少攜妻居於五都之市,操業不雅。暮歲歸其鄉,大為士類所口,而朱潔行為善,人始稍稍禮貌之。一日,值馬攫食不償,為肆人所苦,憐之,代給其直。引歸,贈以數百,俾作本。馬去,不肯謀業,坐而食。無何,貲複匱,仍蹈舊轍。而常懼與朱遇,去之臨邑。暮宿學宮,冬夜凜寒,輒摘聖賢頭上旒而煨其足。學官知之,怒欲加刑。馬哀免,願為先生生財。學官喜,縱之去。
馬探某生殷富,登門強索貲,故挑其怒,乃以刀自劙,誣而控諸學。學官勒取重賂,始免申黜。諸生因而共憤,公質縣尹。尹廉得實,笞四十,梏其頸,三日斃焉。
是夜,朱叟夢馬冠帶而入,曰:“負公大德,今來相報。”既寤,妾舉子。叟知為馬,名以馬兒。少不慧,喜其能讀。二十餘,竭力經紀,得入邑泮。後考試,屢居丙等。至四十餘,忽列前名,秋闈中魁。明年,舉進士,授桐城令。教匪之亂,邑中蹂躪,其公廨民舍,悉被焚毀,惟存三間屋,供令尹居。蒞任後,見屋宇傾圮,心惻然。捐俸數百金,欲葺而修葺之。
工未畢,而邑中奸民,群起而噪之,勢洶洶。令懼,閉門寢。忽聞敲門聲甚急,且大聲曰:“我馬某也。”令未信,叱曰:“若為鬼,當於夜間來,何青天白日而現形耶?”門外大聲應曰:“我今為餒鬼矣,不在夜間來,將何往?”令驚起,視之,果馬生。急問何來,曰:“我從冥府來。此邑中皆吾仇也,特來報仇耳。”言已,不見。令大懼,未幾,暴卒。
《餓鬼》白話文
馬永是齊地人,為人貪婪無賴,家裏常常一貧如洗,同鄉人開玩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餓鬼”。三十多歲了,越來越貧困,衣服破爛補丁摞補丁,兩隻手交叉在肩上,在集市上搶東西吃。人們都拋棄他,不把他當人看。
縣裏有個朱老頭,年輕時帶著妻子住在五都的集市上,從事的行業不體麵。晚年迴到家鄉,被士紳們指責,但是朱老頭品行善良,人們才漸漸對他有禮貌了。一天,正碰上馬永搶東西吃不給錢,被店鋪的人刁難,朱老頭可憐他,替他付了錢。把他帶迴家,送給他幾百錢,讓他做個小生意。馬永離開後,不肯謀生計,坐著吃現成的。沒多久,錢又花光了,仍然重操舊業。而且常常害怕遇到朱老頭,就跑到臨邑去。晚上住在學宮裏,冬天夜晚寒冷,就摘下聖賢像頭上的珠串烤腳。學官知道了,生氣要懲罰他。馬永哀求赦免,願意為先生賺錢。學官高興,放他走了。
馬永探聽到某書生家境殷實,登門強行索要錢財,故意激怒他,然後用刀割自己,誣陷並控告到學官那裏。學官勒索了很重的賄賂,才免去對他的申斥和罷黜。眾學生因此都很憤怒,一起到縣衙告發。縣令查明實情,打了他四十板子,用木枷鎖住他的脖子,三天就死了。
二、《探索神怪故事中的天地人之道:周易哲學的深度解析》
在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中,神怪故事猶如璀璨星空中的神秘星座,散發著引人入勝的魅力。絳妃、大力將軍、縊鬼、狼等經典典故,不僅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更是蘊含著深刻哲理與文化傳承的瑰寶。而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為指引,深入探究這些神怪故事,便如同揭開了一層又一層神秘的麵紗,觸摸到天地人之道的奧秘。
絳妃,這位神秘的存在,她的故事充滿了奇幻與迷離。在那虛幻的世界裏,絳妃所代表的或許不僅僅是一個形象,更是一種力量的象征。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看,絳妃的出現和她所經曆的種種,恰如陰陽交替中的變化。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正如絳妃在困境中崛起,展現出強大的力量,而這力量的背後,是陰陽平衡被打破後的重新調整。
大力將軍的傳說則展現了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力大無窮,卻又有著非凡的智慧。從周易的觀點出發,大力將軍的力量並非單純的肉體之強,而是一種內在的“剛”。然而,剛柔並濟才是永恆之道。大力將軍在麵對複雜的情況時,也需要運用柔的智慧,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和使命。這種剛柔的平衡與轉化,正是周易哲學所強調的核心之一。
白蓮教的故事往往充滿了曲折和動蕩。其興起與衰落,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和人心的向背。在周易中,事物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有盛有衰。白蓮教的發展曆程恰似一個卦象的演變,從初爻的萌動到上爻的終結,其中的每一個階段都充滿了變數。而人們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洞察時勢,順應天道,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和抗爭。
縊鬼的故事則充滿了陰森和悲哀。那遊蕩在陰陽兩界之間的靈魂,帶著無盡的怨恨和不甘。從周易的角度思考,縊鬼的存在是一種失衡的象征。生命的終結本應是自然的過程,但縊鬼的出現意味著某種秩序的破壞。這提醒著人們,要遵循生命的規律,保持內心的平衡,避免過度的執念和極端的行為,以免陷入無法解脫的困境。
狼,在眾多神怪故事中常常以狡黠和兇猛的形象出現。它們在黑暗中窺視,等待時機發起攻擊。在周易哲學中,狼的形象可以被視為一種潛在的威脅和挑戰。然而,挑戰也是機遇,正如陰陽相互轉化,危險中往往蘊含著生機。麵對狼的威脅,人們需要保持警惕,運用智慧和勇氣去應對,從而在困境中找到轉機。
這些神怪故事,雖然充滿了奇幻和想象,但它們所傳達的思想卻與周易哲學的核心觀念不謀而合。周易強調天地人三才的和諧統一,認為人應當順應天地之道,遵循自然規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和進步。在神怪故事中,那些違背天道、肆意妄為的人物往往最終走向毀滅,而那些敬畏天地、遵循正道的人則能夠獲得安寧和幸福。
文化傳承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脈,神怪故事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承載著先人的智慧和經驗。通過對這些故事的傳承和解讀,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古人對世界的認知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以周易哲學為工具,對神怪故事進行深度解析,也能夠讓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汲取其中的精華,為我們的生活和發展提供有益的指導。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人們往往容易迷失在物質的追求和紛繁複雜的表象之中。而神怪故事和周易哲學如同明燈,照亮我們內心深處的迷茫。它們提醒我們,要保持敬畏之心,尊重自然、尊重規律;要懂得平衡與和諧,不過度追求,不盲目衝動;要在變化中洞察機遇,勇敢麵對挑戰。
總之,通過對絳妃、大力將軍、白蓮教、縊鬼、狼等神怪故事的深入研究,並以周易哲學為指引,我們不僅能夠領略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夠從中獲得關於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深刻啟示,探索天地人之道的奧秘,為我們的未來之路指明方向。讓我們在傳承和創新中,不斷汲取智慧的養分,書寫屬於我們自己的精彩篇章。
三、卷六神怪故事:《鐵布衫法》《山神》《雷公》的原文與白話文:
《鐵布衫法》
原文:
沙迴子得鐵布衫大力法,駢其指,力斫之,可斷牛項;橫搠之,可洞牛腹。曾在仇公子彭三家,懸木於空,遣兩健仆極力撐去,猛反之,沙裸腹受木,砰然一聲,木去遠矣。又出其勢即石上,以木椎力擊之,無少損。但畏刀耳。
白話文:
沙迴子學到了鐵布衫的大力法。他並起手指,用力砍過去,可以砍斷牛的脖子;橫著捅過去,可以洞穿牛的肚子。他曾經在仇公子彭三家,把木頭懸掛在空中,派兩個健壯的仆人極力撐開,然後猛地彈迴來,沙迴子裸露腹部去承受木頭,隻聽見砰的一聲,木頭彈出去老遠。他又把生殖器放在石頭上,用木槌用力擊打,沒有一點損傷。隻是害怕刀罷了。
《山神》
原文:
益都李會鬥,偶山行,值數人籍地飲。見李至,歡然並起,曳入坐,競觴之。視其柈饌,雜陳珍錯。移時,飲甚歡,但酒味薄澀。忽遙有一人來,麵狹長,可二三尺許;冠之高細稱是。眾驚曰:“山神至矣!”即都紛紛四去。李亦伏匿坎窞中。既而山神見酒,怒曰:“諸人飲此,致醉者不少,吾故戒勿飲。今又竊飲,可恨!”遂以鞭約地,便有一群狐兔之類,隨鞭而起。片刻,鞭所及處,半成丘穀。駭絕。李自坎中出,拜謁於前。神問:“汝來何求?”答曰:“適赴棘闈,願賜祥光。”神曰:“汝士人,求登榜耶?今歲鄉試,汝名已在魁錄中,是以得見吾。”李叩頭謝。神喜,召前共飲。李自雲:“家貧,不能具饌。”神曰:“貴造自有佳兆,且歆此,當不難致。”盡歡而別。
是秋,果中鄉魁。
白話文:
益都的李會鬥,偶然在山上行走,遇到幾個人在地上喝酒。看到李會鬥到來,高興地一起起身,拉他入座,競相給他敬酒。看他們的菜肴,雜亂地陳列著珍貴的食物。過了一段時間,喝得非常高興,隻是酒味淡薄酸澀。忽然遠遠地有一個人走來,臉又長又窄,大約有二三尺長;帽子的高度和臉的長度相稱。眾人驚訝地說:“山神來了!”就都紛紛四散跑開。李會鬥也趴在坑窪中藏起來。接著山神看到酒,發怒說:“這些人喝這酒,喝醉的不少,我所以告誡不要喝。現在又偷著喝,可恨!”於是用鞭子在地上畫了一下,就有一群狐狸兔子之類的動物,隨著鞭子跳起來。片刻之間,鞭子所到的地方,一半變成了山丘山穀。李會鬥非常驚駭。李會鬥從坑中出來,在山前叩拜。山神問:“你來有什麽請求?”迴答說:“剛剛去參加鄉試,希望賜給吉祥之光。”山神說:“你是讀書人,是想考中上榜嗎?今年鄉試,你的名字已經在魁首的名錄中,所以能夠見到我。”李會鬥叩頭致謝。山神高興,召他上前一起喝酒。李會鬥自己說:“家裏貧窮,不能準備菜肴。”山神說:“你的命運自有好兆頭,暫且享用這些,應當不難得到。”盡興歡飲後分別。
這年秋天,李會鬥果然考中鄉試第一名。
《雷公》
原文:
亳州民王從簡,其母坐室中,值小雨冥晦,見雷公持錘,振翼而入。大駭,急以器中便溺傾注之。雷公沾穢,若中刀斧,反身疾逃;極力展騰,不得去。顛倒庭際,嗥聲如牛。天上雲漸低,漸與簷齊。雲中蕭蕭如馬鳴,與雷公相應。少時,雨暴澍,身上惡濁盡洗,乃作霹靂而去。
白話文:
亳州有個叫王從簡的百姓,他的母親坐在屋裏,正趕上下小雨天色昏暗,看見雷公拿著錘子,振動翅膀飛了進來。她非常害怕,急忙把容器中的便溺潑向雷公。雷公沾上了汙穢,好像中了刀斧,轉身急忙逃走;極力撲騰,卻飛不出去。在庭院裏顛倒翻滾,叫聲像牛。天上的雲漸漸降低,漸漸和屋簷一樣高。雲裏蕭蕭的聲音像馬叫,和雷公的叫聲相應。過了一會兒,暴雨傾盆,雷公身上的汙穢全被洗淨,這才發出霹靂飛走了。
四、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麵對上述主題進行深度解析:
陰陽平衡與轉化
在神怪故事中,陰陽的概念常常體現得淋漓盡致。例如,絳妃的形象可能代表著陰柔之美與力量,而與之相對的可能是某種陽剛的力量或存在。陰陽並非絕對對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就像在故事中,主角可能會經曆從弱勢(陰)到強勢(陽)的轉變,或者在不同的情境中,陰陽的屬性會發生互換。這反映了生活中的起伏和變化,教導我們在順境(陽)時不驕不躁,在逆境(陰)時不餒不棄,因為陰陽的轉化是必然的。
乾坤定位與秩序
周易中的乾為天,坤為地,象征著天地之間的秩序和定位。在神怪故事裏,這種秩序也有所體現。比如某些神靈或怪物具有特定的職責和領域,不可逾越。這提醒人們,在社會和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應當遵循一定的規則和秩序,不可肆意妄為,破壞整體的和諧與平衡。
變化與應變
周易強調事物的變化是永恆的。神怪故事中的情節發展常常充滿變數,主角們需要不斷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這教導我們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能夠預見變化的趨勢,並靈活調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因果報應
周易哲學中蘊含著因果的觀念。在神怪故事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情節屢見不鮮。這反映了一種宇宙的平衡法則,提醒人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多行善舉,避免作惡,因為因果循環,終有迴報。
天人合一
周易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神怪故事中,有時人類會因為違背自然規律或冒犯神靈而遭受懲罰。這警示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天道,與大自然和諧共處,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狀態,才能避免災禍,獲得福祉。
循環往複與周期
周易中的卦象呈現出循環往複的特點。神怪故事的發展也可能呈現出類似的周期性,如英雄的崛起與衰落、正義與邪惡的反複較量等。這讓我們明白,曆史和人生都是在一定的周期中前進,要從過去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把握當下,為未來做好準備。
通過以上幾個方麵用周易哲學對神怪故事進行解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蘊含的智慧和道理,為我們的生活和思考提供有益的啟示。
四、用不同詞牌名對上述主題進行詩詞解析:
《清平樂·神怪易理》
神奇怪幻,故事千秋燦。周易深研尋奧岸,天地人倫皆歎。
陰陽轉化無窮,乾坤序定由衷。善惡分明有報,和諧自守清風。
《菩薩蠻·解神怪易道》
絳妃夢影陰陽繞,狼蹤善惡應知曉。天地有常規,人心不可違。
興衰皆定數,因果循環路。易理透玄機,傳承永不移。
《虞美人·神怪與周易》
神言怪語千年訴,易道心中住。陰陽交替世間途,因果循環善惡自昭蘇。
絳妃淚灑情何限,狼嘯風雲變。乾坤有序莫相違,天地人和方得永相依。
《如夢令·析神怪周易》
常念神怪無數,易理暗中指路。天地有真機,善惡到頭皆悟。迴顧,迴顧,因果豈能輕負。
《沁園春·神怪易哲思》
神怪紛紜,千古流傳,奧秘暗藏。看絳妃幽怨,陰陽難測;狼蹤詭譎,善惡無常。天地悠悠,人倫曆曆,周易之中尋妙章。興衰事,歎風雲變幻,因果昭彰。
乾坤序定綱常,應知曉、自然規律強。悟循環之道,剛柔相濟;和諧之理,福禍同堂。歲月長河,傳承不斷,智慧靈光永耀芒。深思處,守真心正義,大道康莊。
詮釋:
《清平樂·神怪易理》
“神奇怪幻,故事千秋燦”:描述神怪故事充滿奇異和夢幻色彩,流傳了千百年依舊燦爛輝煌。
“周易深研尋奧岸,天地人倫皆歎”:表示通過深入研究周易來探尋神怪故事的深奧之處,其中所包含的天地人之間的道理令人感歎。
“陰陽轉化無窮,乾坤序定由衷”:強調陰陽的不斷轉化沒有盡頭,天地的秩序是由衷而定的。
“善惡分明有報,和諧自守清風”:說明善惡分明,有相應的報應,人們應當自覺堅守和諧,如同守著清風般純淨。
《菩薩蠻·解神怪易道》
“絳妃夢影陰陽繞,狼蹤善惡應知曉”:絳妃的夢境和身影被陰陽之道環繞,狼的蹤跡所代表的善惡應當被人們知曉。
“天地有常規,人心不可違”:天地之間有其固定的規律,人的內心不能違背這些規律。
“興衰皆定數,因果循環路”:興盛和衰落都有既定的命數,因果是循環的道路。
“易理透玄機,傳承永不移”:周易的道理透露出神秘的玄機,這種傳承永遠不會改變。
《虞美人·神怪與周易》
“神言怪語千年訴,易道心中住”:神怪的傳說和話語千年以來不斷被訴說,周易的道理在心中留存。
“陰陽交替世間途,因果循環善惡自昭蘇”:陰陽在世間交替變化,因果循環使得善惡自然清晰明白。
“絳妃淚灑情何限,狼嘯風雲變”:絳妃落淚,其情感沒有盡頭,狼的長嘯預示著風雲的變幻。
“乾坤有序莫相違,天地人和方得永相依”:乾坤的秩序不能違背,隻有天地人和諧相處才能永遠相互依存。
《如夢令·析神怪周易》
“常念神怪無數,易理暗中指路”:常常想起眾多的神怪故事,周易的道理在暗中為我們指引方向。
“天地有真機,善惡到頭皆悟”:天地之間有真正的機密道理,善與惡到最後都會讓人領悟。
“迴顧,迴顧,因果豈能輕負”:迴頭想想,因果關係怎麽能輕易辜負呢。
《沁園春·神怪易哲思》
“神怪紛紜,千古流傳,奧秘暗藏”:神怪故事繁多複雜,千古流傳下來,其中隱藏著深奧的秘密。
“看絳妃幽怨,陰陽難測;狼蹤詭譎,善惡無常”:看絳妃的幽怨,陰陽難以預測;狼的蹤跡詭異,善惡變化無常。
“天地悠悠,人倫曆曆,周易之中尋妙章”:天地廣闊久遠,人倫關係清晰可辨,在周易當中尋找美妙的篇章和道理。
“興衰事,歎風雲變幻,因果昭彰”:興衰的事情,令人感歎風雲的變化無常,因果關係明顯。
“乾坤序定綱常,應知曉、自然規律強”:乾坤確定了秩序和綱常,應當知道自然規律的強大。
“悟循環之道,剛柔相濟;和諧之理,福禍同堂”:領悟循環的道理,剛柔相互調和;明白和諧的道理,福禍共同存在。
“歲月長河,傳承不斷,智慧靈光永耀芒”:在歲月的長河中,傳承從未間斷,智慧的靈光永遠閃耀光芒。
“深思處,守真心正義,大道康莊”:深入思考的地方,堅守真心和正義,才能走向寬廣平坦的大道。
待續
《絳妃》原文:癸亥歲,餘館於畢刺史公之綽然堂。公家花木最盛,暇輒從公杖履,得恣遊賞。一日,眺覽既歸,倦極思寢,解屨登床。夢二女郎,被服豔麗,近請曰:“有所奉托,敢屈移玉。”餘愕然起,問:“誰相見召?”曰:“絳妃耳。”恍惚不解所謂,遽從之去。俄睹殿閣,高接雲漢。下有石階,層層而上,約盡百餘級,始至顛頭。見朱門洞敞,又有二三麗者,趨入通客。無何,詣一殿外,金鉤碧箔,光明射眼。內一女人降階出,環佩鏘然,狀若貴嬪。方思展拜,妃便先言:“敬屈先生,理須首謝。”唿左右以毯貼地,若將行禮。餘惶悚無以為地,因啟曰:“草莽微賤,得辱寵召,已有餘榮。況敢分庭抗禮,益臣之罪,折臣之福!”妃命撤毯,延餘入,曰:“今欲與先生共為文字之樂,煩先生為妃一序。”餘遜謝。妃曰:“先生勿謙。”遂授筆劄。餘展紙援筆,凝思良久,而遲遲不就。妃笑語曰:“先生豈以吾為不敏耶?”餘謝曰:“非不敏也,實以所聞見者,皆非殊異,而欲憑空結撰,無由措詞,故遲耳。”妃曰:“試為言之。”餘乃略陳梗概,曰:“謹按封氏,飛揚成性,忌嫉為心。濟惡以才,妬同醉骨;射人於暗,奸類含沙。昔虞帝受其狐媚,英、皇不足解憂,反借渠以解慍;楚王蒙其蠱惑,賢才未能稱意,惟得彼以稱雄。沛上英雄,雲飛而思猛士;茂陵天子,秋高而念佳人。從此怙寵日恣,因而肆狂無忌。怒號萬竅,響碎玉於王宮;淜湃中宵,弄寒聲於秋樹。倏忽向背,顛倒陰陽。致使文人寒士,撫景增愁;閨閣紅顏,含毫隕涕。甚至上幹天怒,致雨露之不降;下召地災,俾山川而失色。可為謹告者一也。若夫園囿不修,草木荒穢,徒以憑藉崇勢,將謂樵蘇可禁,竟使蘭蕙當門,鋤而不秀;芳桂為薪,斧而無用。此其暴殄天物,自傷已甚,可為謹告者二也。又如掖庭秘獄,拲掠非刑,周、唐之酷吏,以導其淫威;莘、灌之忠良,被誣以非罪。是以虺蠍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弑君鴆母。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此其壞法亂紀,自戕已甚,可為謹告者三也。若乃旨酒佳肴,歡娛聲色,極耳目之欲,窮心誌之樂。素麵朝天,而不以脂粉汙顏色;輕裾隨風,而不以羅綺飾身心。至於繁華過眼,秋風忽起,金穀之園林已荒,平泉之花木安在?所謂富貴無常,盛衰有定。此其淫逸驕奢,自敗已甚,可為謹告者四也。”妃聞之,意甚嘉許。餘因複請曰:“妃既永托於風,亦當懲禍於葉。何以不托根於桃李,而托生於楊柳乎?”妃曰:“君言殊有理,然吾所愛者,惟風耳。”餘曰:“然則風之於花,其功固不細矣。但不知何以愛風,而不愛桃李?”妃曰:“桃李雖豔,終是凡姿;楊柳雖柔,獨具仙骨。吾故愛之。”餘曰:“妃之愛柳,誠有以也。但不知何以獨鍾於柳,而不鍾於鬆柏?”妃曰:“鬆柏雖貞,終乏韻致;柳則婀娜多姿,搖曳生情。吾故愛之。”餘曰:“然則妃之愛柳,亦猶夫人之愛花乎?”妃曰:“不然。夫人之愛花,徒以其色;吾之愛柳,乃以其情。”餘曰:“情之所鍾,正在我輩。但不知妃之情,何所寄耶?”妃曰:“吾之情,寄於風。風來則枝搖葉動,如與吾相語;風去則枝靜葉定,如與吾相思。是以吾之愛柳,實愛風也。”餘聞之,不禁喟然長歎。妃曰:“先生何為而歎?”餘曰:“吾歎妃之情深,而風之無情也。”妃曰:“不然。風非無情,乃無常耳。”餘曰:“無常之情,終不可恃。妃何不悟耶?”妃曰:“吾非不悟,奈情之所鍾,不能自已耳。”餘乃為之惻然。
《絳妃》白話文:癸亥年,我在畢刺史的綽然堂設館教書。畢公家的花木最多,閑暇時我就跟著畢公漫步,能夠盡情地遊賞。一天,遊覽歸來,非常疲倦,想要睡覺,脫下鞋子上床。夢見兩個女郎,穿著豔麗的服裝,走近請求說:“有件事拜托您,敢請您移步。”我驚訝地起身,問:“誰召見我?”迴答說:“是絳妃。”我恍惚不明白什麽意思,急忙跟著她們去。不久看到宮殿樓閣,高聳直入雲霄。下麵有石頭台階,層層向上,大約走了一百多級,才到頂頭。看到紅漆大門敞開著,又有兩三個美麗的女子,跑進去通報客人來了。沒多久,來到一座宮殿外,金鉤和碧綠的門簾,光亮耀眼。裏麵一個女人走下台階出來,環佩叮當,樣子像高貴的嬪妃。正想著行參拜禮,絳妃就先開口說:“委屈先生,理應先致謝。”叫左右的人用毯子鋪在地上,好像要行禮。我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啟奏說:“我是草野微賤之人,能承蒙您的寵愛召見,已經有多餘的榮耀。何況敢與您分庭抗禮,更增加我的罪過,折損我的福分!”絳妃命人撤去毯子,邀請我進去,說:“現在想和先生一起享受文字的樂趣,麻煩先生為我寫一篇序。”我謙遜地推辭。絳妃說:“先生不要謙虛。”於是遞給我紙筆。我展開紙拿筆,沉思很久,卻遲遲沒有寫好。絳妃笑著說:“先生難道認為我不聰明嗎?”我道歉說:“不是不聰明,實在是因為所聽到看到的,都不是特別奇異,而想要憑空編寫,沒有理由措辭,所以遲疑。”絳妃說:“試著說一說。”我於是大致陳述梗概,說:“謹按封氏,飛揚跋扈形成習性,嫉妒之心很重。憑借才能作惡,嫉妒如同醉骨;在暗處射人,奸邪類似含沙。從前虞帝受她狐媚,英、皇都不能解除憂愁,反而借她來解悶;楚王被她蠱惑,賢才不能如意,隻有得到她才能稱雄。沛縣的英雄,像雲一樣飛走而思念猛士;茂陵的天子,秋高氣爽而想念佳人。從此依仗寵愛日益放縱,因而肆意狂妄無所顧忌。在千萬個孔隙怒號,在王宮震碎美玉;在半夜澎湃洶湧,在秋樹間弄出寒聲。忽來忽去,顛倒陰陽。致使文人寒士,看到景色增添憂愁;閨閣中的紅顏,握筆落下眼淚。甚至觸怒上天,導致雨露不下;招致地下的災禍,使得山川變色。這是應當鄭重告誡的第一條。至於園林不修整,草木荒蕪,隻是憑借仗勢,認為打柴割草可以禁止,竟然讓蘭蕙長在門前,鋤掉卻不能繁茂;芳桂當作柴燒,斧頭砍伐卻沒有用處。這是暴殄天物,自我傷害太嚴重,這是應當鄭重告誡的第二條。又比如後宮的秘密監獄,使用非刑拷打,周、唐的酷吏,用來施展他們的淫威;莘、灌這樣的忠良,被誣陷有罪。因此心如蛇蠍,本性像豺狼,親近邪惡的人,殘害忠良,殺姐屠兄,弑君鴆母。神人共同嫉恨,天地不能容忍。這是破壞法律擾亂綱紀,自我傷害太嚴重,這是應當鄭重告誡的第三條。至於美酒佳肴,歡樂享受聲色,極盡耳目的欲望,窮盡心誌的快樂。素麵朝天,不用脂粉玷汙容顏;輕裙隨風,不用羅綺裝飾身心。至於繁華轉眼即逝,秋風忽然刮起,金穀園的園林已經荒蕪,平泉莊的花木還在哪裏?所謂富貴沒有常態,盛衰有定數。這是淫逸驕奢,自我敗壞太嚴重,這是應當鄭重告誡的第四條。”絳妃聽了,心裏很讚許。我於是又請求說:“妃既然永遠依托於風,也應當對葉懲戒災禍。為什麽不把根寄托在桃李上,而寄托在楊柳上呢?”絳妃說:“您的話很有道理,然而我所愛的,隻有風而已。”我說:“那麽風對於花,功勞確實不小。隻是不知為什麽愛風,而不愛桃李?”絳妃說:“桃李雖然豔麗,終究是平凡的姿態;楊柳雖然柔軟,獨具仙骨。我所以喜愛它。”我說:“妃喜愛柳,確實有原因。隻是不知為什麽獨鍾情於柳,而不鍾情於鬆柏?”絳妃說:“鬆柏雖然堅貞,終究缺乏韻味;柳則婀娜多姿,搖曳生情。我所以喜愛它。”我說:“那麽妃喜愛柳,也如同一般人喜愛花嗎?”絳妃說:“不是。一般人喜愛花,隻是因為它的顏色;我喜愛柳,是因為它的情。”我說:“鍾情的,正是我們這類人。隻是不知妃的情,寄托在哪裏?”絳妃說:“我的情,寄托在風。風來則枝條搖動葉子飄動,如同與我說話;風去則枝條靜止葉子安定,如同與我相思。所以我喜愛柳,實際是喜愛風。”我聽了,不禁長歎。絳妃說:“先生為什麽歎息?”我說:“我歎息妃的情深厚,而風的無情。”絳妃說:“不是。風不是無情,而是無常罷了。”我說:“無常的情,終究不可依靠。妃為什麽不醒悟呢?”絳妃說:“我不是不醒悟,無奈情之所鍾,不能自己控製罷了。”我於是為她感到悲傷。
《大力將軍》原文:查伊璜,浙人,清明飲野寺中,見殿前有古鍾,大於兩石甕;而上下土痕手跡,滑然如新。疑之。俯窺其下,有竹筐,不知所貯何物。使數人摳耳,力掀舉之,無少動。益駭。乃坐飲以伺其人;居無何,有乞兒入,攜所得糗糒,堆累鍾下。乃以一手起鍾,一手掬餌置筐內,往返數迴始盡。已複合之,乃去,移時複來,探取食之。一座盡駭。查問:“若個男兒胡行乞?”答以:“啖噉多,無傭者。”查以其健,勸投行伍,乞人愀然慮無階。查遂攜歸,餌之,計其食略倍五六人。為易衣履,又以五十金贈之行。後十餘年,查猶子令於閩,有吳將軍六一者,忽來通謁。款談間,問:“伊璜是君何人?”答言:“為諸父行,與將軍何以有素?”曰:“是我師也。十年之別,頗複憶念。煩致先生一賜臨也。”會伊璜至,因告之,伊璜茫不記憶。即命仆馬,投刺於門。將軍趨出,逆諸大門之外。視之,殊昧生平。竊疑將軍誤,而將軍傴僂益恭。少間登堂,則卷簾者、移座者,並皆少姬。既坐,方擬展問,將軍頤少動,一姬捧朝服至,將軍遽起更衣,查不知其何為。眾嫗捉袖整衿,代為結束。俄而將冠帶加身。揖查入拜,殊為尊寵。拜已,乃述其由來。查大駭曰:“仆今即赴湯蹈火,亦所不辭,然不明言,仆終懵懵。將軍何以恩及故人?”將軍乃屏人述顛末。初,將軍貧,餒臥路側,為查所救,得飽食。後將軍富貴,欲報之,苦無由。一夕,夢一人告之曰:“明日午刻,有故人來,可善待之,能為君報德。”及期,果得查。查聞之,瞿然曰:“此我恩主也!”因泣下。將軍亦泣。遂留居幕下,授以裨將,累功至參戎。
《大力將軍》白話文:查伊璜是浙江人,清明節在野外的寺廟裏喝酒,看見殿前有一口古鍾,比兩個石甕還大;而上下的土痕和手印,光滑得像新的一樣。他感到很疑惑。俯身往鍾下麵看,有個竹筐,不知道裏麵裝著什麽東西。叫幾個人摳住鍾的雙耳,用力往上掀,一點也不動。更加驚訝。於是坐著喝酒來等那個人;過了不久,有個乞丐進來,帶著討來的幹糧,堆放在鍾下。竟然用一隻手抬起鍾,一隻手抓著食物放在筐裏,往返幾次才放完。完了又把鍾合上,才離開,過了一會兒又迴來,伸手拿食物吃。在座的人都很吃驚。查伊璜問:“你這個男子漢為什麽要行乞?”迴答說:“吃得多,沒有人雇傭。”查伊璜因為他健壯,勸他去當兵,乞丐憂愁地考慮沒有門路。查伊璜就帶他迴家,給他食物吃,計算他的食量差不多是五六個人的。給他換了衣服鞋子,又拿五十兩銀子送他走。後來十多年,查伊璜的侄子在福建當官,有個叫吳六一的將軍,忽然來通報求見。交談之間,問:“伊璜是您什麽人?”迴答說:“是叔父一輩的,和將軍您為什麽有交情?”說:“他是我的老師。分別十年了,很是想念。麻煩您請先生來見一麵。”正趕上查伊璜來了,侄子就告訴他,查伊璜茫然不記得。馬上叫人準備車馬,送上名片到將軍府上。將軍快步走出,到大門外迎接。查伊璜看他,完全不認識。暗自懷疑將軍認錯了人,而將軍彎腰更加恭敬。過了一會兒登上大堂,隻見卷簾的、移動座位的,都是年輕的女子。坐下後,正要詢問,將軍下巴稍微動了一下,一個女子捧著朝服來,將軍急忙起身換衣服,查伊璜不知道他要做什麽。眾女仆抓著袖子整理衣襟,替他穿戴好。不久將軍戴上帽子係上腰帶。向查伊璜行禮請他進去拜見,特別尊敬和寵愛。拜見完了,才講述其中的緣由。查伊璜非常驚訝地說:“我現在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但是不說明,我終究糊裏糊塗。將軍為什麽對老朋友這樣感恩?”將軍於是叫人退下講述始末。當初,將軍貧窮,餓倒在路邊,被查伊璜救了,得以飽餐一頓。後來將軍富貴了,想要報答他,苦於沒有機會。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告訴他說:“明天中午,有老朋友來,可以好好對待他,能替您報答恩德。”到了那一天,果然見到了查伊璜。查伊璜聽了,驚恐地說:“這是我的恩人啊!”於是流下眼淚。將軍也哭了。於是留他住在軍中,任命為副將,屢次立功升到參將。
以下是《聊齋誌異》中《狼》《菱角》《餓鬼》的原文和白話文:
《狼》原文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尾行數裏。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無計,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之,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狼》白話文
有個屠夫賣完肉迴家,天色已經晚了。突然一隻狼來了,窺視著屠夫擔子上的肉,好像很饞的樣子,跟在屠夫後麵走了好幾裏路。屠夫害怕了,拿出刀來給狼看,狼稍稍後退了一些;等屠夫一走,狼又跟上來。屠夫沒辦法,心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暫且把肉掛在樹上,早上再來取。於是就用鉤子把肉鉤起來,踮起腳掛在樹杈上,給狼看空擔子。狼這才停下來。屠夫迴到家。天快亮的時候,去取肉,遠遠望見樹上掛著一個巨大的東西,好像人上吊死的樣子。屠夫非常害怕,猶豫著走近一看,原來是死狼。抬頭仔細一看,隻見狼嘴裏含著肉,鉤子刺穿了狼的上齶,就像魚吞餌一樣。當時狼皮價格很貴,值十幾兩銀子,屠夫發了一筆小財。爬上樹去找魚,狼卻遭遇了這樣的結果,這真是可笑啊。
《菱角》原文
胡大成,楚人。其母素奉佛。成從塾師讀,道由觀音祠,母囑過必入叩。一日至祠,有少女挽兒遨戲其中,發裁掩頸,而風致娟然。時成年十四,心好之。問其姓氏,女笑雲:“我祠西焦畫工女菱角也。問將何為?”成又問:“有婿家無?”女紅雲飛上頰,含腆久之,曰:“無也。”成言:“我為若婿,好否?”女俯首不語。成乃出。女追而遙告曰:“崔爾誠,吾父所善,用為媒,無不諧。”成曰:“諾。”因念其慧而多情,益傾慕之。歸,向母實白心願。母止此兒,常恐拂之,即浼崔作冰。焦責聘財奢,事已不就。崔極言成清族美才,焦始許之。
成有伯父,老而無子,授教職於湖北。妻卒任所,母遣成往奔其喪。數月將歸,伯又病,亦卒。淹留既久,適大寇據湖南,家耗遂空。成竄民間,吊影孤惶。一日,有媼年四十八九,縈迴村中,日昃不去。自言:“離亂罔歸,將以自鬻。”或問其價,言:“不屑為人奴,亦不願為人婦,但有母我者,則從之,不較直。”聞者皆笑。成往視之,麵目間有一二頗肖其母,觸於懷而大悲。自念隻身無縫紉者,遂邀歸,執子禮焉。媼喜,便為炊飯織屨,劬勞若母。拂意輒譴之;而少有疾苦,則濡煦過於所生。
忽謂曰:“此處太平,幸可無虞。然兒長矣,雖在羈旅,大倫不可廢。三兩日,當為兒娶之。”成泣曰:“兒自有婦,但間阻南北耳。”媼曰:“大亂時,人事翻覆,何可株待?”成又泣曰:“無論結發之盟不可背,且誰以嬌女付萍梗人?”媼不答,但為治簾幌衾枕,甚周備,亦不識其何意。
一日,日既夕,戒成曰:“坐待新婦,我往迎汝。”遂出門去。三更未盡,媼引女子來,入室便促令就寢。女曰:“我固知郎不義,迫母命,漫相隨。”成聞之,泣涕而拜。女曰:“妾菱角也。”成驚問:“卿何能來?”女曰:“適有自湘潭來者,過此,遇母,言兒已失所。母懼君不返,又遣我來,以解君憂。”成乃喜,為述流離之苦。女曰:“我為君貞,君為我義,兩地同心,即伉儷矣,何必旦夕相守,乃謂之偕老乎?”成曰:“將勿憎吾貧?”女曰:“君固貧,妾富耶?今市媼所留,足以給饔飧。”成曰:“卿能矢山河,勿今秋扇見捐,則萬幸矣。”女笑諾之。
天明,告媼。媼曰:“此我知之,君所以不忘情者,徒以有母在耳。今為君娶婦,義當奉母。”乃相與覲拜,遂定婆媳之分。居數日,女謂媼曰:“妾此來,徒以母意,阿婆何遽自苦如此?”因勸媼為歸計。媼從之,攜男女歸楚。
先是,楚有觀音祠,祠旁有村,名“焦村”。女歸,詢其裏居,即焦畫工女也。媼亦自喜。女能紡績,奉事頗周。媼即辭成曰:“我伺汝夫婦既久,今且歸,當有以報。”遂去。
成與女居,家道漸裕。一日,媼至,值夫婦食。媼曰:“爾夫婦坐享其成,老身績麻不輟,可念也。”女趨出,進奉甘旨。媼視之而笑,問:“此婦何姓?”成告之。媼曰:“嘻!奇哉!此吾甥女也。”成曰:“是則極幸。然姑舅誰氏?”媼曰:“爾母,吾姊也。”成驚曰:“兒少孤,不識母舅。”媼曰:“我亦少寡,依於姊家。姊去後,我遂流落他鄉。前見爾母於觀音祠,故來相就。”成涕泣不已,遂為甥舅。
時成漸富,而媼日貧。成敬禮不衰,每有所贈,媼不受。成於市中購布帛,陰以金置其中,媼不知也。媼歸,解視,則金也,大駭。即封還之。成又致之,始受。
後數年,媼卒。成夫婦哀葬之。每逢節序,必以酒漿楮帛祭於墓。
《菱角》白話文
胡大成是楚地人。他的母親一向信奉佛教。胡大成跟著私塾老師讀書,上學的路上要經過觀音祠,母親囑咐他路過時一定要進去叩頭。有一天到了祠裏,有個少女拉著個小孩在裏麵玩耍,頭發剛遮住脖子,但是風姿秀麗。當時胡大成十四歲,心裏很喜歡她。問她姓名,少女笑著說:“我是祠西焦畫工的女兒菱角。你問這個做什麽?”胡大成又問:“你許配人家了沒有?”少女紅雲飛上臉頰,含著羞好久才說:“沒有。”胡大成說:“我做你的丈夫,好不好?”少女低下頭不說話。胡大成於是走了。少女追上來遠遠地告訴他:“崔爾誠,是我父親的好朋友,讓他做媒,沒有不成的。”胡大成說:“好。”於是想到她聰慧又多情,更加傾慕她。迴家後,向母親如實說出了自己的心願。母親隻有這個兒子,常常怕違背他的心意,就拜托崔爾誠做媒。焦畫工嫌聘禮太多,婚事沒有成功。崔爾誠極力稱讚胡大成是清白人家的優秀子弟,焦畫工這才答應了。
胡大成有個伯父,年老沒有兒子,在湖北做教師。妻子在任所去世,母親派胡大成去奔喪。幾個月後要迴來,伯父又病了,也去世了。胡大成滯留的時間長了,正趕上大盜占據湖南,家裏的財物都耗盡了。胡大成流落在民間,形影相吊,孤單惶恐。一天,有個四十八九歲的老婦人,在村裏徘徊,太陽偏西了還不離開。自己說:“戰亂中無處可歸,要把自己賣了。”有人問她價錢,她說:“不屑做人家的奴仆,也不願做人家的媳婦,隻要有把我當母親供養的,就跟他,不計較價錢。”聽到的人都笑了。胡大成去看她,麵容有一兩分像自己的母親,觸動心懷非常悲傷。想到自己孤身一人沒有縫補衣服的人,就邀請她迴家,以兒子的禮節對待她。老婦人很高興,就為他做飯做鞋,辛勤操勞像母親一樣。胡大成不順心就責備她;但自己稍有病痛,老婦人照顧他比對親生兒子還要周到。
忽然有一天老婦人對他說:“這裏太平,幸好沒有什麽可擔心的。但是你長大了,雖然在旅途之中,重要的倫理關係不能廢棄。兩三天內,應當給你娶個媳婦。”胡大成哭著說:“我自己有媳婦,隻是被南北分隔開了。”老婦人說:“大亂的時候,人事變化無常,怎麽能一味等待?”胡大成又哭著說:“不說結發的盟約不能違背,而且誰會把嬌女托付給漂泊不定的人?”老婦人不迴答,隻是置辦窗簾、帳子、被子、枕頭,很周全完備,也不知道她是什麽意思。
一天,太陽已經下山,老婦人告誡胡大成說:“坐著等新媳婦,我去迎接你。”就出門去了。三更還沒結束,老婦人領來一個女子,進了屋就催促他們就寢。女子說:“我本來就知道你不講情義,迫於母親的命令,隨便跟來。”胡大成聽到這話,哭著下拜。女子說:“我是菱角。”胡大成驚訝地問:“你怎麽能來?”女子說:“剛有從湘潭來的人,路過這裏,遇到母親,說你已經失去了依靠。母親怕你不迴來,又派我來,解除你的憂愁。”胡大成就高興起來,給她講述流離的痛苦。女子說:“我為你守貞,你為我守義,兩地同心,就是夫妻了,何必早晚相守,才叫做白頭偕老呢?”胡大成說:“你不會嫌棄我貧窮嗎?”女子說:“你本來貧窮,我富有嗎?現在老婦人留下的,足夠供給我們的生活。”胡大成說:“你能發誓和我相守,不中途拋棄我,那就是萬幸了。”女子笑著答應了。
天亮後,告訴老婦人。老婦人說:“這我知道,你之所以不忘情,隻是因為有母親在。現在給你娶了媳婦,理應奉養母親。”於是一起拜見,確定了婆媳的名分。過了幾天,女子對老婦人說:“我這次來,隻是因為母親的意思,婆婆為什麽這樣辛苦自己?”於是勸老婦人迴去。老婦人聽從了,帶著胡大成和菱角迴楚地。
原來,楚地有座觀音祠,祠旁有個村子,叫“焦村”。菱角迴家,詢問住在哪裏,正是焦畫工的女兒。老婦人也很高興。菱角能紡織,侍奉婆婆很周到。老婦人就辭別胡大成說:“我照顧你們夫婦很久了,現在要迴去,應當有所報答。”就走了。
胡大成和菱角居住,家境漸漸富裕起來。一天,老婦人來了,正趕上夫婦吃飯。老婦人說:“你們夫婦坐享其成,老身不停地紡麻,可憐啊。”菱角趕快出去,送上美味的食物。老婦人看著笑了,問:“這個媳婦姓什麽?”胡大成告訴她。老婦人說:“呀!奇怪啊!這是我的外甥女。”胡大成說:“這樣真是太幸運了。但不知姑舅是誰?”老婦人說:“你的母親,是我的姐姐。”胡大成驚訝地說:“我從小失去父親,不認識舅舅。”老婦人說:“我也年輕守寡,依靠你母親家。你母親去世後,我就流落他鄉。前幾天在觀音祠見到你母親,所以來投奔。”胡大成不停地哭泣,於是成了甥舅關係。
這時胡大成漸漸富裕,而老婦人日益貧困。胡大成尊敬她的禮節不減退,每次贈送東西,老婦人不接受。胡大成在市場上買布帛,暗中把金子放在裏麵,老婦人不知道。老婦人迴家,打開一看,是金子,非常吃驚。馬上封好送還。胡大成又送,才接受。
後來過了幾年,老婦人去世。胡大成夫婦悲哀地埋葬了她。每逢節日,一定用酒、紙錢祭祀在墓前。
《餓鬼》原文
馬永,齊人,為人貪,無賴,家卒屢空,鄉人戲而名之“餓鬼”。年三十餘,日益窶,衣百結鶉,兩手交其肩,在市上攫食。人盡棄之,不以齒。
邑有朱叟者,少攜妻居於五都之市,操業不雅。暮歲歸其鄉,大為士類所口,而朱潔行為善,人始稍稍禮貌之。一日,值馬攫食不償,為肆人所苦,憐之,代給其直。引歸,贈以數百,俾作本。馬去,不肯謀業,坐而食。無何,貲複匱,仍蹈舊轍。而常懼與朱遇,去之臨邑。暮宿學宮,冬夜凜寒,輒摘聖賢頭上旒而煨其足。學官知之,怒欲加刑。馬哀免,願為先生生財。學官喜,縱之去。
馬探某生殷富,登門強索貲,故挑其怒,乃以刀自劙,誣而控諸學。學官勒取重賂,始免申黜。諸生因而共憤,公質縣尹。尹廉得實,笞四十,梏其頸,三日斃焉。
是夜,朱叟夢馬冠帶而入,曰:“負公大德,今來相報。”既寤,妾舉子。叟知為馬,名以馬兒。少不慧,喜其能讀。二十餘,竭力經紀,得入邑泮。後考試,屢居丙等。至四十餘,忽列前名,秋闈中魁。明年,舉進士,授桐城令。教匪之亂,邑中蹂躪,其公廨民舍,悉被焚毀,惟存三間屋,供令尹居。蒞任後,見屋宇傾圮,心惻然。捐俸數百金,欲葺而修葺之。
工未畢,而邑中奸民,群起而噪之,勢洶洶。令懼,閉門寢。忽聞敲門聲甚急,且大聲曰:“我馬某也。”令未信,叱曰:“若為鬼,當於夜間來,何青天白日而現形耶?”門外大聲應曰:“我今為餒鬼矣,不在夜間來,將何往?”令驚起,視之,果馬生。急問何來,曰:“我從冥府來。此邑中皆吾仇也,特來報仇耳。”言已,不見。令大懼,未幾,暴卒。
《餓鬼》白話文
馬永是齊地人,為人貪婪無賴,家裏常常一貧如洗,同鄉人開玩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餓鬼”。三十多歲了,越來越貧困,衣服破爛補丁摞補丁,兩隻手交叉在肩上,在集市上搶東西吃。人們都拋棄他,不把他當人看。
縣裏有個朱老頭,年輕時帶著妻子住在五都的集市上,從事的行業不體麵。晚年迴到家鄉,被士紳們指責,但是朱老頭品行善良,人們才漸漸對他有禮貌了。一天,正碰上馬永搶東西吃不給錢,被店鋪的人刁難,朱老頭可憐他,替他付了錢。把他帶迴家,送給他幾百錢,讓他做個小生意。馬永離開後,不肯謀生計,坐著吃現成的。沒多久,錢又花光了,仍然重操舊業。而且常常害怕遇到朱老頭,就跑到臨邑去。晚上住在學宮裏,冬天夜晚寒冷,就摘下聖賢像頭上的珠串烤腳。學官知道了,生氣要懲罰他。馬永哀求赦免,願意為先生賺錢。學官高興,放他走了。
馬永探聽到某書生家境殷實,登門強行索要錢財,故意激怒他,然後用刀割自己,誣陷並控告到學官那裏。學官勒索了很重的賄賂,才免去對他的申斥和罷黜。眾學生因此都很憤怒,一起到縣衙告發。縣令查明實情,打了他四十板子,用木枷鎖住他的脖子,三天就死了。
二、《探索神怪故事中的天地人之道:周易哲學的深度解析》
在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中,神怪故事猶如璀璨星空中的神秘星座,散發著引人入勝的魅力。絳妃、大力將軍、縊鬼、狼等經典典故,不僅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更是蘊含著深刻哲理與文化傳承的瑰寶。而當我們以周易哲學為指引,深入探究這些神怪故事,便如同揭開了一層又一層神秘的麵紗,觸摸到天地人之道的奧秘。
絳妃,這位神秘的存在,她的故事充滿了奇幻與迷離。在那虛幻的世界裏,絳妃所代表的或許不僅僅是一個形象,更是一種力量的象征。以周易哲學的視角來看,絳妃的出現和她所經曆的種種,恰如陰陽交替中的變化。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正如絳妃在困境中崛起,展現出強大的力量,而這力量的背後,是陰陽平衡被打破後的重新調整。
大力將軍的傳說則展現了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力大無窮,卻又有著非凡的智慧。從周易的觀點出發,大力將軍的力量並非單純的肉體之強,而是一種內在的“剛”。然而,剛柔並濟才是永恆之道。大力將軍在麵對複雜的情況時,也需要運用柔的智慧,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和使命。這種剛柔的平衡與轉化,正是周易哲學所強調的核心之一。
白蓮教的故事往往充滿了曲折和動蕩。其興起與衰落,反映了社會的變遷和人心的向背。在周易中,事物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有盛有衰。白蓮教的發展曆程恰似一個卦象的演變,從初爻的萌動到上爻的終結,其中的每一個階段都充滿了變數。而人們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洞察時勢,順應天道,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和抗爭。
縊鬼的故事則充滿了陰森和悲哀。那遊蕩在陰陽兩界之間的靈魂,帶著無盡的怨恨和不甘。從周易的角度思考,縊鬼的存在是一種失衡的象征。生命的終結本應是自然的過程,但縊鬼的出現意味著某種秩序的破壞。這提醒著人們,要遵循生命的規律,保持內心的平衡,避免過度的執念和極端的行為,以免陷入無法解脫的困境。
狼,在眾多神怪故事中常常以狡黠和兇猛的形象出現。它們在黑暗中窺視,等待時機發起攻擊。在周易哲學中,狼的形象可以被視為一種潛在的威脅和挑戰。然而,挑戰也是機遇,正如陰陽相互轉化,危險中往往蘊含著生機。麵對狼的威脅,人們需要保持警惕,運用智慧和勇氣去應對,從而在困境中找到轉機。
這些神怪故事,雖然充滿了奇幻和想象,但它們所傳達的思想卻與周易哲學的核心觀念不謀而合。周易強調天地人三才的和諧統一,認為人應當順應天地之道,遵循自然規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和進步。在神怪故事中,那些違背天道、肆意妄為的人物往往最終走向毀滅,而那些敬畏天地、遵循正道的人則能夠獲得安寧和幸福。
文化傳承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脈,神怪故事作為其中的一部分,承載著先人的智慧和經驗。通過對這些故事的傳承和解讀,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古人對世界的認知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以周易哲學為工具,對神怪故事進行深度解析,也能夠讓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汲取其中的精華,為我們的生活和發展提供有益的指導。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人們往往容易迷失在物質的追求和紛繁複雜的表象之中。而神怪故事和周易哲學如同明燈,照亮我們內心深處的迷茫。它們提醒我們,要保持敬畏之心,尊重自然、尊重規律;要懂得平衡與和諧,不過度追求,不盲目衝動;要在變化中洞察機遇,勇敢麵對挑戰。
總之,通過對絳妃、大力將軍、白蓮教、縊鬼、狼等神怪故事的深入研究,並以周易哲學為指引,我們不僅能夠領略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夠從中獲得關於人生、社會和宇宙的深刻啟示,探索天地人之道的奧秘,為我們的未來之路指明方向。讓我們在傳承和創新中,不斷汲取智慧的養分,書寫屬於我們自己的精彩篇章。
三、卷六神怪故事:《鐵布衫法》《山神》《雷公》的原文與白話文:
《鐵布衫法》
原文:
沙迴子得鐵布衫大力法,駢其指,力斫之,可斷牛項;橫搠之,可洞牛腹。曾在仇公子彭三家,懸木於空,遣兩健仆極力撐去,猛反之,沙裸腹受木,砰然一聲,木去遠矣。又出其勢即石上,以木椎力擊之,無少損。但畏刀耳。
白話文:
沙迴子學到了鐵布衫的大力法。他並起手指,用力砍過去,可以砍斷牛的脖子;橫著捅過去,可以洞穿牛的肚子。他曾經在仇公子彭三家,把木頭懸掛在空中,派兩個健壯的仆人極力撐開,然後猛地彈迴來,沙迴子裸露腹部去承受木頭,隻聽見砰的一聲,木頭彈出去老遠。他又把生殖器放在石頭上,用木槌用力擊打,沒有一點損傷。隻是害怕刀罷了。
《山神》
原文:
益都李會鬥,偶山行,值數人籍地飲。見李至,歡然並起,曳入坐,競觴之。視其柈饌,雜陳珍錯。移時,飲甚歡,但酒味薄澀。忽遙有一人來,麵狹長,可二三尺許;冠之高細稱是。眾驚曰:“山神至矣!”即都紛紛四去。李亦伏匿坎窞中。既而山神見酒,怒曰:“諸人飲此,致醉者不少,吾故戒勿飲。今又竊飲,可恨!”遂以鞭約地,便有一群狐兔之類,隨鞭而起。片刻,鞭所及處,半成丘穀。駭絕。李自坎中出,拜謁於前。神問:“汝來何求?”答曰:“適赴棘闈,願賜祥光。”神曰:“汝士人,求登榜耶?今歲鄉試,汝名已在魁錄中,是以得見吾。”李叩頭謝。神喜,召前共飲。李自雲:“家貧,不能具饌。”神曰:“貴造自有佳兆,且歆此,當不難致。”盡歡而別。
是秋,果中鄉魁。
白話文:
益都的李會鬥,偶然在山上行走,遇到幾個人在地上喝酒。看到李會鬥到來,高興地一起起身,拉他入座,競相給他敬酒。看他們的菜肴,雜亂地陳列著珍貴的食物。過了一段時間,喝得非常高興,隻是酒味淡薄酸澀。忽然遠遠地有一個人走來,臉又長又窄,大約有二三尺長;帽子的高度和臉的長度相稱。眾人驚訝地說:“山神來了!”就都紛紛四散跑開。李會鬥也趴在坑窪中藏起來。接著山神看到酒,發怒說:“這些人喝這酒,喝醉的不少,我所以告誡不要喝。現在又偷著喝,可恨!”於是用鞭子在地上畫了一下,就有一群狐狸兔子之類的動物,隨著鞭子跳起來。片刻之間,鞭子所到的地方,一半變成了山丘山穀。李會鬥非常驚駭。李會鬥從坑中出來,在山前叩拜。山神問:“你來有什麽請求?”迴答說:“剛剛去參加鄉試,希望賜給吉祥之光。”山神說:“你是讀書人,是想考中上榜嗎?今年鄉試,你的名字已經在魁首的名錄中,所以能夠見到我。”李會鬥叩頭致謝。山神高興,召他上前一起喝酒。李會鬥自己說:“家裏貧窮,不能準備菜肴。”山神說:“你的命運自有好兆頭,暫且享用這些,應當不難得到。”盡興歡飲後分別。
這年秋天,李會鬥果然考中鄉試第一名。
《雷公》
原文:
亳州民王從簡,其母坐室中,值小雨冥晦,見雷公持錘,振翼而入。大駭,急以器中便溺傾注之。雷公沾穢,若中刀斧,反身疾逃;極力展騰,不得去。顛倒庭際,嗥聲如牛。天上雲漸低,漸與簷齊。雲中蕭蕭如馬鳴,與雷公相應。少時,雨暴澍,身上惡濁盡洗,乃作霹靂而去。
白話文:
亳州有個叫王從簡的百姓,他的母親坐在屋裏,正趕上下小雨天色昏暗,看見雷公拿著錘子,振動翅膀飛了進來。她非常害怕,急忙把容器中的便溺潑向雷公。雷公沾上了汙穢,好像中了刀斧,轉身急忙逃走;極力撲騰,卻飛不出去。在庭院裏顛倒翻滾,叫聲像牛。天上的雲漸漸降低,漸漸和屋簷一樣高。雲裏蕭蕭的聲音像馬叫,和雷公的叫聲相應。過了一會兒,暴雨傾盆,雷公身上的汙穢全被洗淨,這才發出霹靂飛走了。
四、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麵對上述主題進行深度解析:
陰陽平衡與轉化
在神怪故事中,陰陽的概念常常體現得淋漓盡致。例如,絳妃的形象可能代表著陰柔之美與力量,而與之相對的可能是某種陽剛的力量或存在。陰陽並非絕對對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就像在故事中,主角可能會經曆從弱勢(陰)到強勢(陽)的轉變,或者在不同的情境中,陰陽的屬性會發生互換。這反映了生活中的起伏和變化,教導我們在順境(陽)時不驕不躁,在逆境(陰)時不餒不棄,因為陰陽的轉化是必然的。
乾坤定位與秩序
周易中的乾為天,坤為地,象征著天地之間的秩序和定位。在神怪故事裏,這種秩序也有所體現。比如某些神靈或怪物具有特定的職責和領域,不可逾越。這提醒人們,在社會和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應當遵循一定的規則和秩序,不可肆意妄為,破壞整體的和諧與平衡。
變化與應變
周易強調事物的變化是永恆的。神怪故事中的情節發展常常充滿變數,主角們需要不斷應對各種突發情況。這教導我們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能夠預見變化的趨勢,並靈活調整自己的策略和行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因果報應
周易哲學中蘊含著因果的觀念。在神怪故事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情節屢見不鮮。這反映了一種宇宙的平衡法則,提醒人們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多行善舉,避免作惡,因為因果循環,終有迴報。
天人合一
周易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神怪故事中,有時人類會因為違背自然規律或冒犯神靈而遭受懲罰。這警示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天道,與大自然和諧共處,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狀態,才能避免災禍,獲得福祉。
循環往複與周期
周易中的卦象呈現出循環往複的特點。神怪故事的發展也可能呈現出類似的周期性,如英雄的崛起與衰落、正義與邪惡的反複較量等。這讓我們明白,曆史和人生都是在一定的周期中前進,要從過去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把握當下,為未來做好準備。
通過以上幾個方麵用周易哲學對神怪故事進行解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蘊含的智慧和道理,為我們的生活和思考提供有益的啟示。
四、用不同詞牌名對上述主題進行詩詞解析:
《清平樂·神怪易理》
神奇怪幻,故事千秋燦。周易深研尋奧岸,天地人倫皆歎。
陰陽轉化無窮,乾坤序定由衷。善惡分明有報,和諧自守清風。
《菩薩蠻·解神怪易道》
絳妃夢影陰陽繞,狼蹤善惡應知曉。天地有常規,人心不可違。
興衰皆定數,因果循環路。易理透玄機,傳承永不移。
《虞美人·神怪與周易》
神言怪語千年訴,易道心中住。陰陽交替世間途,因果循環善惡自昭蘇。
絳妃淚灑情何限,狼嘯風雲變。乾坤有序莫相違,天地人和方得永相依。
《如夢令·析神怪周易》
常念神怪無數,易理暗中指路。天地有真機,善惡到頭皆悟。迴顧,迴顧,因果豈能輕負。
《沁園春·神怪易哲思》
神怪紛紜,千古流傳,奧秘暗藏。看絳妃幽怨,陰陽難測;狼蹤詭譎,善惡無常。天地悠悠,人倫曆曆,周易之中尋妙章。興衰事,歎風雲變幻,因果昭彰。
乾坤序定綱常,應知曉、自然規律強。悟循環之道,剛柔相濟;和諧之理,福禍同堂。歲月長河,傳承不斷,智慧靈光永耀芒。深思處,守真心正義,大道康莊。
詮釋:
《清平樂·神怪易理》
“神奇怪幻,故事千秋燦”:描述神怪故事充滿奇異和夢幻色彩,流傳了千百年依舊燦爛輝煌。
“周易深研尋奧岸,天地人倫皆歎”:表示通過深入研究周易來探尋神怪故事的深奧之處,其中所包含的天地人之間的道理令人感歎。
“陰陽轉化無窮,乾坤序定由衷”:強調陰陽的不斷轉化沒有盡頭,天地的秩序是由衷而定的。
“善惡分明有報,和諧自守清風”:說明善惡分明,有相應的報應,人們應當自覺堅守和諧,如同守著清風般純淨。
《菩薩蠻·解神怪易道》
“絳妃夢影陰陽繞,狼蹤善惡應知曉”:絳妃的夢境和身影被陰陽之道環繞,狼的蹤跡所代表的善惡應當被人們知曉。
“天地有常規,人心不可違”:天地之間有其固定的規律,人的內心不能違背這些規律。
“興衰皆定數,因果循環路”:興盛和衰落都有既定的命數,因果是循環的道路。
“易理透玄機,傳承永不移”:周易的道理透露出神秘的玄機,這種傳承永遠不會改變。
《虞美人·神怪與周易》
“神言怪語千年訴,易道心中住”:神怪的傳說和話語千年以來不斷被訴說,周易的道理在心中留存。
“陰陽交替世間途,因果循環善惡自昭蘇”:陰陽在世間交替變化,因果循環使得善惡自然清晰明白。
“絳妃淚灑情何限,狼嘯風雲變”:絳妃落淚,其情感沒有盡頭,狼的長嘯預示著風雲的變幻。
“乾坤有序莫相違,天地人和方得永相依”:乾坤的秩序不能違背,隻有天地人和諧相處才能永遠相互依存。
《如夢令·析神怪周易》
“常念神怪無數,易理暗中指路”:常常想起眾多的神怪故事,周易的道理在暗中為我們指引方向。
“天地有真機,善惡到頭皆悟”:天地之間有真正的機密道理,善與惡到最後都會讓人領悟。
“迴顧,迴顧,因果豈能輕負”:迴頭想想,因果關係怎麽能輕易辜負呢。
《沁園春·神怪易哲思》
“神怪紛紜,千古流傳,奧秘暗藏”:神怪故事繁多複雜,千古流傳下來,其中隱藏著深奧的秘密。
“看絳妃幽怨,陰陽難測;狼蹤詭譎,善惡無常”:看絳妃的幽怨,陰陽難以預測;狼的蹤跡詭異,善惡變化無常。
“天地悠悠,人倫曆曆,周易之中尋妙章”:天地廣闊久遠,人倫關係清晰可辨,在周易當中尋找美妙的篇章和道理。
“興衰事,歎風雲變幻,因果昭彰”:興衰的事情,令人感歎風雲的變化無常,因果關係明顯。
“乾坤序定綱常,應知曉、自然規律強”:乾坤確定了秩序和綱常,應當知道自然規律的強大。
“悟循環之道,剛柔相濟;和諧之理,福禍同堂”:領悟循環的道理,剛柔相互調和;明白和諧的道理,福禍共同存在。
“歲月長河,傳承不斷,智慧靈光永耀芒”:在歲月的長河中,傳承從未間斷,智慧的靈光永遠閃耀光芒。
“深思處,守真心正義,大道康莊”:深入思考的地方,堅守真心和正義,才能走向寬廣平坦的大道。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