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詩詞來讚《卷五:探索奇異類故事中天地人之道的奧秘》:


    《讚奇道奧秘》


    卷五探尋玄秘篇,奇聞軼事蘊真禪。


    陰陽交錯乾坤裏,天地人和義理淵。


    古往賢言書內載,今來智慧卷中傳。


    傳承奧秘千秋業,文化光輝耀萬年。


    以下是對這首七律詩詞的詮釋:


    “卷五探尋玄秘篇”:開篇指出這是對卷五所探索的神秘內容的稱讚,強調其獨特和引人入勝。


    “奇聞軼事蘊真禪”:說明那些奇異的故事和傳聞之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陰陽交錯乾坤裏”:提到了周易哲學中的陰陽觀念,在天地之間相互交錯運行,暗示著宇宙的運行規律。


    “天地人和義理淵”:指出天地人之間的和諧關係所包含的義理深邃淵博。


    “古往賢言書內載”:意味著古代以來的賢能之士的智慧言論都承載在這卷書中。


    “今來智慧卷中傳”:表示當今之人也能從這卷書中傳承到其中的智慧。


    “傳承奧秘千秋業”:強調傳承這種天地人之道的奧秘是一項千秋大業。


    “文化光輝耀萬年”:總結說明這種文化的光輝能夠閃耀萬年,具有永恆的價值和意義。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卷五內容的讚美,突出了其蘊含的哲學思想和文化價值的重要性與深遠影響。


    一、《從周易哲學探究〈聊齋誌異〉卷五奇異故事中的天地人奧秘》


    《聊齋誌異》卷五中的奇異故事豐富多彩,如“木雕人”“武孝廉”“孝子”“獅子”“閻王”“土偶”“長治女子”“鄱陽神”“伍秋月”“黎氏”“罵鴨”“上仙”“侯靜山”“錢流”“郭生”“金生色”“堪輿”“竇氏”“梁彥”“龍肉”等,它們以獨特的視角展現了世間萬象,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天地人之道。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審視這些故事,能為我們揭示出更深層次的奧秘。


    陰陽觀念在奇異故事中的體現


    在《木雕人》中,木雕人的神奇魔力與凡人的平凡形成鮮明對比,木雕人的超凡能力可視為陽,凡人的普通生活則為陰。陰陽相互作用,木雕人的出現打破了凡人生活的平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武孝廉》裏,武孝廉的虛偽和石氏的忠貞構成了陰陽對立。武孝廉表麵的光鮮和內在的醜惡是陽中之陰,石氏的柔弱外表下蘊含的堅定和正義則是陰中之陽。這種陰陽的交織與轉化,展現了人性的複雜。


    變化思想與故事的情節發展


    《長治女子》中,女子命運的起伏多變,從平凡生活到遭遇奇異事件,再到最終的結局,充分體現了周易中“變化無常”的思想。正如陰陽的相互轉化,女子的生活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充滿了未知和不確定性。


    《伍秋月》的情節更是充滿了變數,秋月的生死輪迴、與主人公的情感糾葛,都隨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改變。這告訴我們,人生就像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我們需要順應變化,靈活應對。


    天人合一思想在故事中的反映


    《獅子》這一故事中,獅子的出現或許是一種天的警示或象征。人們對獅子的敬畏和應對,反映了人類在天地之間應有的敬畏之心和順應之態。人類不能肆意妄為,而應尊重自然、順應天道。


    在《龍肉》裏,龍作為神秘而強大的存在,其肉的出現引發了一係列的事件。這暗示著人類對未知的、超越常規的事物的渴望和追求,但同時也提醒著人們,要遵循天地間的規律和秩序,不可因貪婪而破壞平衡。


    道德與因果在故事中的呈現


    《罵鴨》中,偷鴨者身上長出鴨毛,直到他承認錯誤並悔改,鴨毛才消失。這一情節體現了因果報應的觀念,類似於周易中的“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人的行為會產生相應的結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孝子》強調了孝道的重要性,孝子的善行最終得到了好的迴報。這符合周易中倡導的道德準則,即通過遵循正道、踐行美德,來達到和諧美好的人生境界。


    從人物命運看命運的無常與可控


    《侯靜山》中侯靜山的奇特經曆展示了命運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然而,他在麵對種種奇異境遇時的心態和抉擇,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人在命運麵前並非完全被動,而是可以通過自身的智慧和品德來影響命運的走向。


    《錢流》裏主人公意外獲得財富的過程充滿了偶然性,但他對財富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又決定了他最終的結局。這表明命運雖有其不確定性,但人的選擇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命運的最終歸宿。


    故事對人性和社會的洞察


    《竇氏》揭示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性的醜惡,竇氏的悲慘遭遇反映了弱勢群體在不公社會中的無奈。但同時,也展現了她堅韌不屈的反抗精神,這種反抗正是對黑暗現實的一種抗爭,如同陰陽鬥爭,雖艱難但蘊含著希望。


    《黎氏》中對人性的貪婪和欺騙進行了批判,主人公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擇手段,最終自食惡果。這提醒人們要克製欲望,遵循道德規範,否則將陷入陰陽失衡的困境。


    堪輿與環境的關聯


    在《堪輿》這個故事中,堪輿之術所涉及的地理環境與人的命運關係,從周易哲學的角度來看,可以理解為人類生活的環境(地)與人自身(人)之間的相互影響。適宜的環境有助於人的發展,而人的行為也會對環境產生作用,這體現了天地人之間的和諧統一。


    綜上所述,《聊齋誌異》卷五的這些奇異故事,通過豐富多樣的情節和生動的人物形象,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周易哲學中的陰陽、變化、天人合一等觀念。它們不僅帶給我們奇幻的閱讀體驗,更讓我們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思考人生的意義、道德的價值以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這些故事在文化傳承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不斷啟發著後人對天地人之道的探索和領悟。


    二、《聊齋誌異》中“木雕人、武孝廉、孝子、獅子、閻王”的原文與白話文:


    《木雕人》


    原文:商人白有功言:“在濼口河上,見一人荷竹簏,牽巨犬二。於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餘,手目轉動,豔妝如生。又以小錦韉被犬身,便令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學解馬作諸劇,鐙而腹藏,腰而尾贅,跪拜起立,靈變無訛。又作昭君出塞:別取一木雕兒,插雉尾,披羊裘,跨犬從之。昭君頻頻迴顧,羊裘兒揚鞭追逐,真如生者。”


    白話文:商人白有功說:“在濼口河上,看見一個人背著竹簍,牽著兩條大狗。從竹簍裏拿出一個木雕美人,高一尺多,手和眼睛都能轉動,裝扮豔麗如同活人。又用小錦墊披在狗身上,就讓木雕美人跨坐在上麵。安置好以後,嗬斥狗快速奔跑。木雕美人自己起身,表演解馬等各種雜戲,踩在馬鐙上藏到馬腹下,彎腰貼在馬尾巴上,跪拜起立,靈活多變沒有差錯。又表演昭君出塞:另外取出一個木雕兒,插上雉尾,披著羊裘,騎著狗跟在後麵。昭君頻頻迴頭看,披羊裘的小孩揚鞭追逐,真像活人一樣。”


    《武孝廉》


    原文:武孝廉石某,囊貲赴都,將求銓敘。至德州,暴病,唾血不起,長臥舟中。仆篡金亡去。石大恚,病益加,資糧斷絕。榜人謀委棄之。會有女子乘船,夜來臨泊,聞之,自願以舟載石。榜人悅,扶石登女舟。石視之,婦四十餘,被服燦麗,神采猶都。呻以感謝。婦臨審曰:“君夙有瘵根,今魂魄已遊墟墓。”石聞之,哀哭求生。婦曰:“我有丸藥,能起死。苟病瘳,勿相忘。”石灑泣矢盟。婦乃以藥餌石,半日,覺少痊。婦即榻供甘旨,殷勤過於夫婦。石益德之。月餘,病良已。石膝行而前,敬之如母。婦曰:“妾煢獨無依,如不以色衰見憎,願侍巾櫛。”時石三十餘,喪偶經年,聞之,喜愜過望,遂相燕好。婦乃出藏金,使入都營幹,相約返與同歸。石赴都夤緣,選得本省司閫,餘金市鞍馬,冠蓋赫奕。因念婦臘已高,終非良偶,因以百金聘王氏女為繼室。心中悚怯,恐婦聞知,遂避德州道,迂途履任。年餘,不通音耗。有石中表,偶至德州,與婦為鄰。婦知之,詣問石況。某以實對。婦大罵,因告鄰黨。鄰黨吊慰悉集。婦抗聲曰:“曩吾以君義,故冒恥相從。今諸君垂問,何忍緘默。實告諸君:此人初喪偶,吾憐其貧,委身相事。不意狼心狗肺,遽蓄新婦。古人雲:‘受恩不報,非君子。’與世人不仇,亦非丈夫。吾已蒙恥而來,豈複艾乎!須令反櫬,別醮而去,乃可耳。不然,剛刀白練,幸賜見隨!”聞者咋舌,而婦無懼色。鄰黨懼婦顛沛,勸石納婦。石躊躇未決。婦入廚下,持刀將自刎。石懼,乃歸原金,而聽其歸。婦以金置幾上,曰:“此不義金,君既得官,安用之!”唿石曰:“而仍去,後勿複言念我。”石大敗,慚而出。歸舟經德州界,見婦人從數騎,按轡徐行。視之,婦也。石大怖,避於道旁。婦自車中窺見石,令騎縛至車前,罵曰:“負心賊!試思富若貴何所自來?我與爾夙有姻緣,故冒嫌相從。今爾貴而忘賤,負心若此!然我亦不欲與爾訟於官,亦不願與爾言於眾,爾第還吾金而己!”言已,抽刀欲下。石大懼,頓首謝過。婦擲刀於地,縱馬而去。石歸,魂魄喪失,若有所失。後數日,忽暴卒。


    白話文:武孝廉石某,帶著錢去京城,準備謀求官職。走到德州,突然生了重病,吐血不止,隻能躺在船裏。仆人偷了他的錢跑了。石某非常憤恨,病情更加嚴重,錢糧都斷絕了。船夫打算拋棄他。恰好有個女子乘船,夜晚來臨停靠,聽說了這件事,自願用自己的船載石某。船夫很高興,把石某扶到女子的船上。石某看那女子,四十多歲,穿著華麗,神采依舊動人。他呻吟著表示感謝。女子仔細查看後說:“您向來有癆病的病根,現在魂魄已經遊離到墳墓之間了。”石某聽了,悲哀哭泣請求活命。女子說:“我有藥丸,能起死迴生。如果病好了,不要忘了我。”石某哭著發誓。女子於是用藥喂石某,半天後,覺得稍微好了些。女子就在床上提供美味的食物,殷勤照顧超過了夫妻。石某更加感激她。一個多月後,病完全好了。石某跪著向前,尊敬她如同母親。女子說:“我孤獨沒有依靠,如果您不因為我容顏衰老而嫌棄,願意侍奉您。”當時石某三十多歲,喪偶已經一年多,聽了這話,高興滿意超出期望,於是兩人結為夫妻。女子拿出藏著的金子,讓石某去京城活動謀求官職,約定迴來一起迴家。石某到京城攀附關係,選上了本省的武官,剩下的錢買了鞍馬,衣帽顯赫。因為想到女子年紀已經大了,終究不是好配偶,就用一百兩銀子聘了王氏女子做繼室。心中惶恐害怕,怕女子知道,於是避開德州的道路,繞路去上任。一年多,不通音信。有石某的表親,偶然到德州,和女子是鄰居。女子知道了,去詢問石某的情況。表親如實迴答。女子大罵,於是告訴鄰居。鄰居們前來慰問都聚集在一起。女子高聲說:“以前我因為您有義,所以不顧羞恥跟隨您。現在各位來詢問,怎麽忍心沉默。實話告訴各位:這個人剛喪偶,我可憐他貧困,委身侍奉他。沒想到他狼心狗肺,很快娶了新婦。古人說:‘受恩不報,不是君子。’和世人沒有仇恨,也不是大丈夫。我已經蒙羞而來,難道還能忍耐嗎!必須讓他送迴棺材,改嫁離開,才行。不然,剛刀白練,希望能跟著我!”聽的人都咋舌,而女子沒有害怕的神色。鄰居們害怕女子顛沛流離,勸石某接納女子。石某猶豫不決。女子走進廚房,拿刀要自刎。石某害怕,就歸還了原來的金子,聽憑她迴去。女子把金子放在桌上,說:“這是不義之財,您既然得了官,哪裏用得著!”喊石某說:“您還是走吧,以後不要再想念我。”石某非常羞愧,出來了。迴船經過德州境內,看見女子帶著幾個騎馬的人,勒住韁繩慢慢走。一看,是那女子。石某非常害怕,躲在路邊。女子從車裏看見石某,讓騎馬的人綁到車前,罵道:“負心賊!想想富貴是從哪裏來的?我和您向來有姻緣,所以不顧嫌疑跟隨您。現在您富貴了就忘記貧賤,負心到這種地步!然而我也不想和您在官府打官司,也不想和您在眾人麵前爭論,您隻歸還我的金子就行了!”說完,抽出刀要砍。石某非常害怕,磕頭認錯。女子把刀扔在地上,騎馬走了。石某迴去,魂不守舍,好像丟了什麽。幾天後,突然暴死。


    《孝子》


    原文:青州東香山之前,有周順亭者,事母至孝。母股生巨疽,痛不可忍,晝夜嚬呻。周撫肌進藥,至忘寢食。數月不痊,周憂煎無以為計。夢父告曰:“母疾賴汝孝。然此瘡非人膏塗之不能愈,徒勞焦惻也。”醒而異之。乃起,以利刃割脅肉,肉脫落,覺不甚苦。急以布纏腰際,血亦不注。於是烹肉持膏,敷母患處,痛截然頓止。母喜問:“何藥而靈效如此?”周詭對之。母瘡尋愈。周每掩護割處,即妻子亦不知也。既痊,有巨疤如掌,妻詰之,始得其情。


    白話文:在青州東香山的前麵,有個叫周順亭的人,侍奉母親極其孝順。母親大腿上長了個巨大的毒瘡,疼痛得難以忍受,日夜皺眉呻吟。周順亭撫摸著母親的肌膚給她上藥,以至於忘記了睡覺和吃飯。幾個月了還沒有痊愈,周順亭憂愁焦急得沒有辦法。夢見父親告訴他:“母親的病靠你的孝順。但這個瘡除非用人的肉膏塗抹不能好,你白白地焦急傷心也沒用。”醒來後感到很奇怪。於是起來,用鋒利的刀子割下脅部的肉,肉掉落下來,覺得不怎麽痛苦。急忙用布纏住腰際,血也不流出來。於是煮了肉做成膏,敷在母親的患處,疼痛立刻完全止住了。母親高興地問:“是什麽藥這麽靈驗?”周順亭騙她迴答。母親的瘡不久就好了。周順亭每次遮掩著割肉的地方,就連妻子兒女也不知道。痊愈以後,有個像手掌大的巨大傷疤,妻子追問,才知道了實情。


    《獅子》


    原文:暹邏國貢獅,每止處,觀者如堵。其形狀與世所傳繡畫者迥異,毛黑黃色,長數寸。或投以雞,先以爪摶而吹之。一吹,則毛盡落如掃,亦理之奇也。


    白話文:暹邏國進貢獅子,每到一處停留,觀看的人圍得像牆一樣。它的形狀和世上所傳的刺繡圖畫中的獅子完全不同,毛是黑黃色,長幾寸。有人扔給它雞,它先用爪子抓著雞然後吹氣。一吹,雞的毛就全部掉落像被掃掉一樣,也是很奇特的道理。


    《閻王》


    原文:李久常,臨朐人。壺榼於野,見旋風蓬蓬而來,敬酹奠之。後以故他適,路傍有廣第,殿閣弘麗。一青衣人自內出,邀李,李固辭。青衣要遮甚殷,李曰:“素不識荊,得無誤耶?”青衣雲:“不誤。”便言李姓字。問:“此誰家?”答雲:“入自知之。”入,進一層門,見一女子手足釘扉上。近視,其嫂也。大駭。李有嫂,臂生惡疽,不起者年餘矣。因自念:何得至此?轉疑招致意惡,畏沮卻步。青衣促之,乃入。至殿下,上一人,冠帶如王者,氣象威猛。李跪伏,莫敢仰視。王者命曳起之,慰之曰:“勿懼。我以曩昔擾子杯酌,欲一見相謝,無他故也。”李心始安,然終不知其故。王者又曰:“汝不憶田野酹奠時乎?”李頓悟,知其為神,頓首曰:“適見嫂氏,受此嚴刑,骨肉之情,實愴於懷。乞王憐宥!”王者曰:“此甚悍妒,宜得是罰。三年前,汝兄妾盤腸而產,彼陰以針刺腸上,俾至今髒腑常痛。此豈有人理者!”李固哀之,王乃曰:“便以子故宥之。歸當勸悍婦改行。”李謝而出,則扉上無人矣。歸視嫂,嫂臥榻上,創血殷席。時以妾拂意故,方致詬罵。李遽勸曰:“嫂勿複爾!今日惡苦,皆平日忌嫉所致。”嫂怒曰:“小郎若個好男兒,又房中娘子賢似孟姑姑,任郎君東家眠,西家宿,不敢一作聲。自當是小郎大好乾綱,到不得代哥子降伏老媼!”李微哂曰:“嫂勿怒,若言其情,恐欲哭不暇矣。”嫂曰:“便曾不盜得王母籮中線,又未與玉皇香案吏一眨眼,中懷坦坦,何處可用哭者!”李小語曰:“針刺人腸,宜何罪?”嫂勃然色變,問此言之因,李告之故。嫂戰惕不已,涕泗流離而哀鳴曰:“吾不敢矣!”啼淚未幹,覺痛頓止,旬日而瘥。自是改行為善。


    白話文:李久常是臨朐人。有一次在野外飲酒,看見一股旋風唿唿而來,他恭恭敬敬地把酒灑在地上祭奠。後來因為有事到別處去,路旁有一座高大的宅院,殿閣宏偉壯麗。一個青衣人從裏麵出來,邀請李久常,李久常堅決推辭。青衣人攔住他,邀請得很殷切,李久常說:“向來不認識您,恐怕有誤吧?”青衣人說:“沒錯。”接著說出李久常的姓名。李久常問:“這是誰家?”迴答說:“進去就知道了。”進去後,過了一道門,看見一個女子手腳被釘在門上。走近一看,是他的嫂子。他非常吃驚。李久常有個嫂子,手臂上長了個惡性毒瘡,臥床不起已經一年多了。他於是心想:怎麽會到這裏?轉而懷疑是被惡意招來的,害怕得想退縮。青衣人催促他,他才進去。到了殿下麵,上麵坐著一個人,穿戴像帝王,神情威猛。李久常跪下叩頭,不敢抬頭看。帝王讓人把他拉起來,安慰他說:“不要害怕。我因為過去打擾了你喝酒,想和你見一麵表示感謝,沒有別的緣故。”李久常心裏才安定下來,但始終不知道是什麽原因。帝王又說:“你不記得在田野祭奠的事了嗎?”李久常恍然大悟,知道他是神,叩頭說:“剛才看見嫂子,遭受這樣的嚴刑,出於骨肉之情,實在心裏悲傷。請求大王憐憫寬恕!”帝王說:“這個女人非常兇悍嫉妒,應該受到這樣的懲罰。三年前,你哥哥的小妾生孩子時難產,她暗中用針刺在小妾的腸子上,使得小妾至今髒腑常常疼痛。這哪裏還有點人性!”李久常堅決哀求,帝王於是說:“就因為你的緣故寬恕她。迴去應當勸這個兇悍的女人改改行為。”李久常道謝後出來,就見門上沒人了。迴去看嫂子,嫂子躺在床上,瘡口流出的血把席子都染紅了。當時因為小妾不合心意,正在大罵。李久常急忙勸說道:“嫂子不要再這樣!今天遭受這樣的痛苦,都是平日嫉妒造成的。”嫂子生氣地說:“小叔子是個好男兒,而且房中的娘子賢惠得像孟光,任憑你在東家睡,西家宿,不敢說一句話。自然是小叔子能當家作主,難道還能代替哥哥來降服我這個老太婆!”李久常微微一笑說:“嫂子不要生氣,如果說出實情,恐怕想哭都來不及了。”嫂子說:“就算不曾偷過王母娘娘籮筐裏的線,又沒有和玉皇大帝香案前的官吏使眼色,心中坦坦蕩蕩,哪裏有什麽值得哭的!”李久常小聲說:“用針刺人的腸子,該當什麽罪?”嫂子臉色大變,問這話的原因,李久常把事情告訴他。嫂子驚恐不已,眼淚鼻涕一起流出來,悲哀地叫道:“我不敢了!”眼淚還沒擦幹,就覺得疼痛立刻停止了,十天就好了。從此改惡從善。


    三、《聊齋誌異》中《土偶》《長治女子》《鄱陽神》《伍秋月》《黎氏》的原文與白話文:


    《土偶》


    原文:


    沂州馬姓者,娶妻王氏,琴瑟甚敦。馬早逝,王父母欲奪其誌,王矢不他。姑憐其少,亦勸之,王不聽。母曰:“汝誌良佳;然齒太幼,又無出。每見有勉強於初,而貽羞於後者,固不如早嫁,猶恆情也。”王正容,以死自誓,母乃任之。女命塑工肖夫像,每食,酹獻如生時。


    一夕,將寢,忽見土偶人欠伸而下。駭心愕顧,即已暴長如人,真其夫也。女懼,唿母。鬼止之曰:“勿爾。感卿情好,幽壤酸辛。一門有忠貞,數世祖宗皆有光榮。吾父生有損德,應無嗣,遂至促我茂齡。冥司念爾苦節,故令我歸,與汝生一子承祧緒。”女亦沾襟,遂燕好如平生。雞鳴,即下榻去。如此月餘,覺腹微動。鬼乃泣曰:“限期已滿,從此永訣矣!”遂絕。


    女初不言;既而腹漸大,不能隱,陰以告母。母疑涉妄;然窺女無他,大惑不解。十月,果舉一男。向人言之,聞者罔不匿笑;女亦無以自伸。有裏正故與馬有隙,告諸邑令。令拘訊鄰人,並無異言。令曰:“聞鬼子無影,有影者偽也。”抱兒日中,影淡淡如輕煙然。又刺兒指血付土偶上,立入無痕;取他偶塗之,一拭便去。以此信之。長數歲,口鼻言動,無一不肖馬者。群疑始解。


    白話文:


    沂州有個姓馬的人,娶了妻子王氏,夫妻感情非常深厚。馬氏很早就去世了,王氏的父母想讓她改嫁,王氏發誓不再嫁人。婆婆可憐她年輕,也勸她,王氏不聽。她母親說:“你的誌向固然很好,但年紀太小,又沒有孩子。常常看到有人起初勉強守節,後來卻留下恥辱,倒不如早點改嫁,這也是人之常情。”王氏表情嚴肅,以死發誓,母親也就聽任她了。王氏讓塑像工匠照著丈夫的模樣塑了一尊土偶,每次吃飯,都像丈夫活著時那樣祭奠供奉。


    一天晚上,王氏將要睡覺,忽然看見土偶人伸著懶腰走下來。她又驚又怕,迴頭看時,土偶已經迅速長得像人一樣高,正是她的丈夫。王氏害怕,唿喊母親。鬼製止她說:“不要這樣。感激你的深情,地府裏酸楚痛苦。一家中有忠貞之人,幾代祖宗都有光榮。我父親在世時做了有損德行的事,應該沒有後代,以至於讓我年輕早逝。地府念你苦苦守節,所以讓我迴來,和你生一個兒子延續香火。”王氏也感動得流淚,於是兩人像過去一樣恩愛。雞叫時,鬼就下床離開了。這樣過了一個多月,王氏覺得肚子微微動了。鬼於是哭泣著說:“期限已滿,從此永別了!”就消失了。


    王氏起初沒有說出來;後來肚子漸漸大了,不能隱瞞,私下告訴了母親。母親懷疑她胡說;但觀察王氏沒有別的異常,非常疑惑不解。十個月後,果然生下一個男孩。王氏向別人說起這事,聽到的人沒有不偷偷笑的;王氏也無法為自己申辯。有個裏正過去和馬氏有矛盾,就把這事報告給縣令。縣令拘捕審訊鄰居,都沒有不同的說法。縣令說:“聽說鬼沒有影子,有影子的就是假的。”把孩子抱到太陽下,影子淡淡的像輕煙。又刺孩子的手指把血滴在土偶上,血立刻滲進去沒有痕跡;拿別的土偶塗上血,一擦就掉了。因此相信了這件事。孩子長到幾歲,口鼻言行,沒有一處不像馬氏。眾人的疑惑才消除。


    《長治女子》


    原文:


    陳歡樂,潞之長治人。有女慧美。有道士行乞,睨之而去。由是日持缽近廛間。適一瞽者自陳家出,道士追與同行,問瞽者:“君自陳家來,見有女郎,年可十七八,攜幼子出者乎?”答曰:“無之。”道士曰:“可怪!”因述所遇,瞽者不信,與道士約,曆諸其門偵之。


    陳女方抱兒乳,瞽者登門,見女頗姿媚,瞽者竊喜,便問:“娘子哺乳,所育何人?”女曰:“吾夫陳某前妻之子。”瞽者問:“君何姓?”曰:“陳。”“娘子貴姓?”女不答。瞽者曰:“奇哉!此子與吾同宗,欲丐一見,可乎?”女曰:“可。”因唿老嫗抱兒出。其盲乃能視,抱兒從階下上,以手捫兒頂曰:“此陳家之胤,君善視之。”陳女以為善相,喜,拜謝。瞽者去,道士仍在門,瞽者述所遇,道士曰:“是矣。但餘術未深,當求師導之。”


    相去不數武,有老衲趺坐簷下。道士與瞽者見之,膝行而前。老衲問:“何事?”道士以陳氏事告。老衲曰:“此魅也。我所習咒術,正足以治之。”因與俱去。至陳所,陳女正抱兒立牖下,老衲突出,急以木魚擊兒腦,兒驚,墜地而沒。陳女大號,瞽者亦驚,問故。女哽咽良久,始述兒乃夫亡後所生,本圖苟活,今禍及兒,悲不可言。瞽者大怒,與道士逐老衲,不及而返。既而女病,數日而死。


    白話文:


    陳歡樂是潞州長治人。他有個女兒聰慧美麗。有個道士來乞討,看了她一眼就走了。從此每天拿著缽在附近街市上。恰好一個盲人從陳家出來,道士追上去和他一起走,問盲人:“你從陳家出來,見到有個十七八歲的女郎,帶著幼子出來嗎?”盲人迴答說:“沒有。”道士說:“奇怪!”於是敘述了遇到的情況,盲人不相信,和道士約定,逐一到各家去偵察。


    陳女正抱著孩子喂奶,盲人登門,見女子容貌很嫵媚,盲人暗自高興,便問:“娘子喂奶,哺育的是誰?”女子說:“我丈夫陳某前妻的兒子。”盲人問:“你丈夫姓什麽?”女子說:“陳。”“娘子貴姓?”女子不迴答。盲人說:“奇怪!這孩子和我同姓,想求見一下,可以嗎?”女子說:“可以。”於是叫老婦人抱孩子出來。這個盲人竟然能看見,抱著孩子從台階下走上,用手摸孩子的頭頂說:“這是陳家的後代,你要好好照顧他。”陳女以為他善於看相,很高興,拜謝。盲人離開,道士仍在門口,盲人敘述了所遇到的,道士說:“就是她了。隻是我的法術不深,應當求師父指導。”


    相距不遠,有個老和尚在屋簷下打坐。道士和盲人見到他,跪著向前。老和尚問:“什麽事?”道士把陳家的事告訴他。老和尚說:“這是個鬼魅。我所學的咒術,正好可以治她。”於是一起去。到了陳家,陳女正抱著孩子站在窗下,老和尚突然衝出來,急忙用木魚敲擊孩子的腦袋,孩子受驚,墜地不見了。陳女大聲哭號,盲人也吃驚,問原因。女子哽咽了很久,才說孩子是丈夫死後所生,本想苟且活下去,現在災禍殃及孩子,悲傷得無法言說。盲人非常生氣,和道士追趕老和尚,沒追上就迴來了。不久女子生病,幾天後就死了。


    《鄱陽神》


    原文:


    翟湛持,司理饒州,道經鄱陽湖。湖上有神祠,停蓋遊瞻。內雕丁普郎死節臣像,翟姓一神,最居末坐。翟曰:“吾家宗人,何得在下!”遂於上易一座。


    既而登舟,大風斷帆,桅檣傾側,一家哀號。俄一小舟,破浪而來,既近官舟,急挽翟登小舟,於是家人盡登。審視其人,與翟姓神無少異。無何,浪息,尋之已杳。


    白話文:


    翟湛持擔任饒州司理,路過鄱陽湖。湖上有座神廟,停車進去遊覽瞻仰。裏麵雕刻著丁普郎等盡忠守節之臣的神像,有一尊姓翟的神像,在最末的座位。翟湛持說:“是我家的族人,怎麽能坐在下麵!”於是把這尊神像換到上麵的座位。


    接著登上船,大風刮斷了船帆,桅杆傾斜,一家人哀號。不久一隻小船破浪而來,靠近官船後,急忙拉翟湛持登上小船,於是家人也都登上。仔細看那個人,和姓翟的神像沒有一點差別。沒多久,風浪平息,尋找那個人已經不見蹤影。


    《伍秋月》


    原文:


    秦郵王鼎,字仙湖。為人慷慨有力,廣交遊。年十八,未娶,妻殞。每遠遊,恆經歲不返。兄鼐,江北名士,友於甚篤。勸弟勿遊,將為擇偶。生不聽,命舟抵鎮江訪友。友他出,因稅居於逆旅閣上。


    鎮江有伍姓者,行伍出身,貧不能自存,委身婿家。婿固無賴,侵吞其所有,且虐遇之,妻憤欲死。一日,欲自經,為傭媼所覺,救之不得,因以剪刀自刺其喉,不死,而創甚。伍恐其複死,日遣媼守之。媼出,女自起,撥簪剔目,而自剜其耳,血淋漓滿地。媼歸,大駭,奔告伍。伍怒撻之,女遂昏厥。媼為之調藥敷治,數日始痊。


    時王生寓其側,聞女慘狀,心惻然。窺女,容色殊麗,而創痕可怖。一日,女自外來,見王生,秋波頻顧,王亦目注之。女忽入室,王亦隨之。女曰:“君為誰?”王告之。女曰:“妾伍秋月也。先父名儒,邃於《易》數。妾生時,父為筮,得‘蹇’之‘漸’,曰:‘當為北方之鬼,食於揚州之郭。’及笄,父死,母為妾議婚,不允,將自經,為媼所覺,救而不死。後遇惡婿,幾死,幸得不死。今流落於此,君能救妾乎?”王曰:“能。”女曰:“君若有意,夜當夢妾。”王頷之。


    是夜,王夢女來,相與綢繆。既醒,益思女,遂往告媼,願贖女。媼以告伍,伍不許。王乃賂媼,得女歸。女感其德,願奉箕帚。王亦喜,遂與同歸。


    抵家,女忽不見。王大駭,四覓無蹤。至夜,女忽至,曰:“妾為陰曹所追,暫避於此。君勿懼。”王曰:“卿既來,何為又去?”女曰:“君陽氣方盛,妾陰氣未消,日近君,恐損君壽。今暫別,異日當來。”王信之。


    女去數日,王思念甚苦。一夕,忽夢女曰:“妾在冥中,蒙君高義,得更生。然冥司有例,凡再生者,當以十五日為期,否則仍歸冥路。今十五日已滿,君速備牲醴,妾當來也。”王驚覺,即備牲醴。至期,女果至,與王歡好如初。自是,女晝隱夜出,與王為夫婦。


    逾年,王以兄命赴試,女泣別。王中副車,歸,不見女。問家人,皆雲未見。王大疑,夜複夢女曰:“君別後,為冥司所攝,幸遇父執為解,得免。然自此與君永訣矣。”王驚哭而醒。後王每思女,輒夢之。


    白話文:


    秦郵的王鼎,字仙湖。為人慷慨有力量,廣交朋友。十八歲時,還沒娶妻,妻子就去世了。他常常遠遊,常常一年都不迴家。他的哥哥王鼐,是江北的名士,兄弟之間感情很好。勸弟弟不要出遊,要為他擇偶。王鼎不聽,乘船抵達鎮江訪友。朋友外出,於是租住在旅店的閣樓上。


    鎮江有個姓伍的人,行伍出身,貧困不能養活自己,入贅到女婿家。女婿本是無賴,侵吞了他的所有財產,並且虐待他,妻子憤恨得想要自殺。一天,想要上吊,被雇傭的老婦人發覺,救她沒成功,於是她用剪刀刺自己的喉嚨,沒有死,但傷口很重。伍某擔心她再尋死,每天派老婦人看守她。老婦人出去,女子自己起來,拔下發簪挖眼睛,自己割掉耳朵,鮮血淋漓滿地。老婦人迴來,非常害怕,跑去告訴伍某。伍某憤怒地鞭打她,女子於是昏厥過去。老婦人給她調藥敷治,幾天才痊愈。


    當時王鼎住在旁邊,聽說女子的慘狀,心中憐憫。偷看女子,容貌非常美麗,但傷痕很可怕。一天,女子從外麵迴來,看見王鼎,頻頻用目光看他,王鼎也注視著她。女子忽然進房間,王鼎也跟著。女子說:“你是誰?”王鼎告訴她。女子說:“我是伍秋月。先父是有名的儒者,精通《易》數。我出生時,父親占卜,得到‘蹇’卦變成‘漸’卦,說:‘應當成為北方的鬼,在揚州城邊進食。’到了十五歲,父親去世,母親為我議婚,我不同意,想要上吊,被老婦人發覺,救了沒死。後來遇到惡婿,差點死了,幸好沒死。現在流落到這裏,你能救我嗎?”王鼎說:“能。”女子說:“你如果有意,晚上會夢到我。”王鼎點頭。


    這天晚上,王鼎夢到女子前來,相互纏綿。醒來後,更加思念女子,於是去告訴老婦人,願意贖女子。老婦人告訴伍某,伍某不同意。王鼎於是賄賂老婦人,得到女子迴家。女子感激他的恩德,願意侍奉他。王鼎也很高興,於是和她一同迴家。


    到家後,女子忽然不見了。王鼎非常害怕,四處尋找沒有蹤跡。到了晚上,女子忽然到來,說:“我被陰曹追捕,暫時躲避在這裏。你不要害怕。”王鼎說:“你既然來了,為什麽又走?”女子說:“你陽氣正盛,我陰氣未消,每天接近你,恐怕損害你的壽命。現在暫時分別,他日會來。”王鼎相信了。


    女子離開幾天後,王鼎思念得很痛苦。一天晚上,忽然夢到女子說:“我在冥間,承蒙你的深情厚義,得以重生。然而冥間有規定,凡是再生的,應當以十五日為期限,否則仍然迴到冥路。現在十五日已滿,你趕快準備祭品,我會來的。”王鼎驚醒,立即準備祭品。到了約定的日子,女子果然來了,和王鼎歡好如初。從此,女子白天隱藏晚上出現,和王鼎做夫妻。


    過了一年,王鼎因為哥哥的命令去參加考試,女子哭著分別。王鼎考中副榜,迴家,不見女子。問家人,都說沒看見。王鼎非常疑惑,晚上又夢到女子說:“你離開後,被冥間拘捕,幸好遇到父親的舊友解救,得以脫身。但從此和你永別了。”王鼎驚醒哭泣。後來王鼎每當思念女子,就會夢到她。


    《黎氏》


    原文:


    龍門謝中條者,佻達無行。三十餘喪妻,遺二子一女,晨夕啼號,縈累甚苦。謀聘繼室,低昂未就。暫雇傭媼撫子女。


    一日,翔步山途,忽一婦人出其後。待以窺覘,是好女子,年二十許。心悅之,戲曰:“娘子獨行,不畏怖耶?”婦走不對。又曰:“娘子纖步,山徑殊難。”婦仍不顧。謝四望無人,近身側,遽挲其腕,曳入幽穀,將以強合。婦怒唿曰:“何處強人,橫來相侵!”謝牽挽而行,更不休止。婦步履跌蹶,困窘無計,乃曰:“燕婉之求,乃若此耶?緩我,當相就耳。”謝從之。偕入靜壑,野合既已,遂相欣愛。


    婦問其裏居姓氏,謝以實告。既亦問婦,婦言:“妾黎氏。不幸早寡,姑又殞歿,塊然一身。


    《黎氏》的白話文:


    婦問其裏居姓氏,謝以實告。既亦問婦,婦言:“妾黎氏。不幸早寡,姑又殞歿,塊然一身,無所依倚。”謝曰:“我亦喪偶,今幸遇卿,可共百年。”婦曰:“我年齒尚少,又有幼子幼女,累君矣。”謝曰:“無妨,我自能撫之。”遂與同歸。


    初至其家,子女皆懼,婦溫言撫慰,漸相親近。婦勤苦操作,井臼躬操,謝甚德之。


    逾數月,婦忽謂謝曰:“近覺身倦,恐將有孕。”謝喜甚。及期,果產一子。然自此婦漸兇悍,動輒詬誶,子女皆畏之。謝稍拂其意,即怒目相向,摔盤砸碗。


    一日,謝友過訪,婦箕踞而坐,謾罵無禮。友慚而退。謝責婦曰:“何乃如此無狀!”婦反唇相譏,不可理喻。


    未幾,婦又與鄰婦爭,竟操杖毆之。謝聞之,怒不可遏,欲逐婦。婦大言曰:“汝敢逐我,我必禍汝家!”謝不顧,驅之出。


    婦去數日,家中忽失幼子。謝遍尋不得,憂心如焚。忽一夕,婦攜子歸,笑曰:“與汝戲耳。”謝怒曰:“如此惡婦,不可留矣!”婦泣曰:“知罪矣,願改過。”謝念其子幼,姑容之。


    然婦終不改,日以惡言相向,家無寧日。謝悔之不及,歎曰:“吾誤矣!”


    《金生色》


    原文:


    金生色,晉寧人也。娶同村木姓女。生一子,方周歲。金忽病,自分必死,謂妻曰:“我死,子必嫁,勿守也!”妻聞之,甘詞厚誓,期以必死。金搖手唿母曰:“我死,勞看阿保,勿令守也。”母哭應之。既而金果死。


    木媼來吊,哭已,謂金母曰:“天降兇憂,婿遽遭命。女太幼弱,將何為計?”母悲悼中,聞媼言,不勝憤激,盛氣對曰:“必以守!”媼慚而罷。夜伴女寢,私謂女曰:“人盡夫也。以兒好手足,何患無良匹?小兒女不早作人家,眈眈守此繈褓物,寧非癡子?倘必令守,不宜以麵目好相向。”金母過,頗聞絮語,益恚。明日:謂媼曰:“亡人有遺囑,本不教婦守也。今既急不能待,乃必以守!”媼怒而去。


    母夜夢子來,涕泣相勸,心異之。使人言於木,約殯後聽婦所適。而詢諸術家,本年墓向不利。婦思自炫以售,縗絰之中,不忘塗澤。居家猶素妝,一歸寧,則嶄然新豔。母知之,心弗善也,以其將為他人婦,亦隱忍之。於是婦益肆。


    裏有董貴者,慕婦之色,以金賂媼。媼勸婦從之,婦不從。有某甲,亦以金賂媼,謀挑之。數語,婦即心動,遂與甲通。甲慮事泄,以刃脅婦曰:“不從,即殺汝!”婦懼,從之。甲稔其情,日益狎昵。婦每與甲私會,木媼輒知之。


    一日,木媼適至,見婦與甲同寢。媼大怒,奮掌批婦頰,唿甲曰:“爾敢汙吾家!”甲懼而逸。婦慚懼,向母哀懇。母怒曰:“汝誌不可奪,我言何用?”婦益懼,自縊於房。媼驚覺救之,已死。木媼告於金母,金母訟於官。官鞫甲,甲懼罪,賂官求免。官受其賂,竟釋甲。


    金母忿不能伸,夜攜幼子,潛至婦墓,發塚開棺,欲取婦屍碎之。棺啟,婦忽起坐,母子驚怖,棄屍而走。婦唿曰:“我已活矣!”金母不信,趨歸。婦從之,至家,入室坐床上。金母大懼,唿鄰人視之。婦曆述所遇,鄰人共為驚喜。


    官聞之,以其事誕,笞金母,械婦。婦言:“我感金生色恩,義不受辱,故自縊。及就死,魂遇金郎,攜我至冥司,冥王察我無罪,令我複活。”官未信,遣役驗之,棺中果無屍。官乃釋婦歸。婦歸家,終不與甲通。


    白話文:


    金生色是晉寧人。娶了同村姓木的女子為妻。生了一個兒子,剛滿周歲。金生色忽然生病,自己料想必定會死,對妻子說:“我死了,兒子必定要改嫁,你不要守節!”妻子聽了,用好話寬慰他,還發誓表明決心,一定守節到死。金生色搖著手叫母親說:“我死了,勞煩您照看孩子,別讓她守節。”母親哭著答應了。不久金生色果然死了。


    木氏的母親前來吊唁,哭完後,對金生色的母親說:“上天降下這兇災憂患,女婿突然死去。女兒太年輕柔弱,今後怎麽辦?”金母正在悲痛之中,聽了她的話,非常氣憤,怒氣衝衝地迴答說:“一定要守節!”木母羞愧地走了。晚上陪女兒睡覺,私下對女兒說:“人都可以做丈夫。憑你的好模樣,還愁找不到好配偶?小孩子們不早點找個人家,眼巴巴地守著這個繈褓中的孩子,難道不是傻嗎?倘若一定要讓你守節,不應該用漂亮的臉蛋去招人。”金母經過時,正好聽到這些話,更加惱怒。第二天,對木母說:“我死去的兒子有遺囑,原本不讓媳婦守節。如今既然你們急著改嫁,那就一定要守節!”木母生氣地走了。


    金母夜裏夢見兒子來,流著淚勸她,心裏覺得很奇怪。派人去告訴木家,約定等出殯後聽憑媳婦改嫁。但是詢問算命的,說這一年墳地的方向不利。木氏想賣弄自己來求得改嫁,在服喪期間,也不忘梳妝打扮。在家還是穿著素裝,一迴娘家,就打扮得煥然一新。金母知道了,心裏很不高興,因為她即將成為別人的媳婦,也就忍耐著。於是木氏更加放肆。


    村裏有個叫董貴的,愛慕木氏的美貌,用錢賄賂木母。木母勸木氏跟董貴,木氏不同意。有個某甲,也用錢賄賂木母,謀劃挑逗木氏。說了幾句話,木氏就心動了,於是和某甲私通。某甲擔心事情敗露,用刀威脅木氏說:“不聽話,就殺了你!”木氏害怕,就順從了他。某甲深知她的情況,日益親昵放肆。木氏每次和某甲私會,木母總是知道。


    一天,木母恰好來到,看見木氏和某甲睡在一起。木母大怒,使勁打木氏的臉,叫某甲說:“你竟敢玷汙我家!”某甲害怕逃走了。木氏又羞又怕,向母親哀求。母親生氣地說:“你的心意不可改變,我說有什麽用?”木氏更加害怕,在房裏上吊自殺了。木母驚醒過來救她,已經死了。木母告訴了金母,金母告到官府。官府審問某甲,某甲害怕獲罪,賄賂官員請求免罪。官員接受了賄賂,竟然釋放了某甲。


    金母憤怒不能伸張冤屈,夜裏帶著小兒子,悄悄來到木氏的墳墓,挖墳開棺,想要把木氏的屍體剁碎。棺材打開,木氏忽然坐了起來,母子驚恐害怕,丟下屍體就跑。木氏喊道:“我已經活了!”金母不相信,急忙跑迴家。木氏跟著她,到家後,走進屋裏坐在床上。金母非常害怕,叫鄰居來看。木氏詳細敘述了遭遇,鄰居們都又驚又喜。


    官員聽說了這件事,認為這事荒誕,打了金母,給木氏戴上刑具。木氏說:“我感激金生色的恩情,從道義上講不願受辱,所以上吊自殺。等到快死的時候,魂魄遇見了金郎,他帶我到了陰曹地府,冥王查明我沒有罪,讓我複活。”官員不相信,派差役去查驗,棺材裏果然沒有屍體。官員這才釋放木氏迴家。木氏迴家後,始終不再和某甲來往。


    四、《聊齋誌異》中《罵鴨》《上仙》《侯靜山》《錢流》《郭生》的原文與白話文:


    《罵鴨》


    原文:


    邑西白家莊居民某,盜鄰鴨烹之。至夜,覺膚癢。天明視之,茸生鴨毛,觸之則痛。大懼,無術可醫。夜夢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罰。須得失者罵,毛乃可落。”而鄰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嚐征於聲色。某詭告翁曰:“鴨乃某甲所盜。彼甚畏罵焉,罵之亦可警將來。”翁笑曰:“誰有閑氣罵惡人。”卒不罵。某益窘,因實告鄰翁。翁乃罵,其病良已。


    白話文:


    城西白家莊有個居民,偷了鄰居的鴨子煮著吃了。到了夜裏,覺得皮膚發癢。天亮一看,身上長滿了毛茸茸的鴨毛,一碰就疼。他非常害怕,卻沒有辦法醫治。夜裏夢見一個人告訴他說:“你的病是上天的懲罰。必須得到失主的罵,鴨毛才能脫落。”然而鄰居老人向來心寬量大,生平丟了東西,從來不在言語臉色上表現出來。這個人騙老人說:“鴨子是某甲偷的。他非常害怕挨罵,罵他也可以警告他以後別再偷。”老人笑著說:“誰有閑氣去罵壞人。”最終也沒有罵。這個人更加窘迫,於是把實情告訴了鄰居老人。老人於是罵了他,他的病就好了。


    《上仙》


    原文:


    癸亥三月,與高季文赴稷下,同居逆旅。季文忽病。會高振美亦從念東先生至郡,因謀醫藥。聞袁鱗公言:南郭梁氏家有狐仙,善“長桑之術”。遂共詣之。


    梁,四十以來女子也,致綏綏有狐意。入其舍,複室中掛紅幕。探幕以窺,壁間懸觀音像;又兩三軸,跨馬操矛,騶從紛遝。北壁下有案;案頭小座,高不盈尺,貼小錦褥,雲仙人至,則居此。眾焚香列揖。婦擊磬三,口中隱約有詞。祝已,肅客就外榻坐。婦立簾下,理發支頤與客語,具道仙人靈跡。久之,日漸曛。眾恐礙夜難歸,煩再祝請。婦乃擊磬重禱。轉身複立,曰:“上仙最愛夜談,他時往往不得遇。昨宵有候試秀才,攜肴酒來與上仙飲,上仙亦出良醞酬諸客,賦詩歡笑。散時,更漏向盡矣。”言未已,聞室中細細繁響,如蝙蝠飛鳴。方凝聽間,忽案上若墮巨石,聲甚厲。婦轉身曰:“幾驚怖煞人!”便聞案上作歎吒聲,似一健叟。婦以蕉扇隔小座。座上大言曰:“有緣哉!有緣哉!”眾驚問:“大仙是何人?”答雲:“我即此家房東。蒙諸位見招,感甚。但自慚粗陋,未敢與雅士抗禮。幸能夜深相晤,足消萬年寂寞。”於是酬酢議論,滔滔不竭。所言皆世外事。


    良久,忽聞雞聲。婦驚曰:“秀才輩且至,吾仙人不宜與凡人相見。”即見案上列酒果皆空。振美覺手足皆慵,有不解者。婦曰:“此常情。過此即愈。”振美乃歸。越數日,果愈。


    白話文:


    癸亥年三月,我和高季文到稷下,一起住在一家客店。季文忽然生病了。恰好高振美也跟著念東先生來到郡城,於是商量給他治病找藥。聽袁鱗公說:南郭梁氏家有狐仙,擅長“長桑之術”。於是一起去拜訪。


    梁氏是個四十多歲的女子,顯得很柔順,有狐仙的樣子。進入她的房間,裏麵的套間掛著紅色的帷幕。掀開帷幕往裏看,牆壁上掛著觀音像;還有兩三幅軸畫,上麵畫著騎馬持槍、前唿後擁的人物。北牆下有一張桌子;桌前有個小座位,高不滿一尺,上麵貼著小錦褥,說是仙人來了,就坐在這兒。大家焚香列隊作揖。梁氏敲了三下磬,口中隱隱約約有話語。祈禱完,恭敬地請客人到外間的床上坐下。梁氏站在簾下,梳理頭發托著下巴和客人說話,詳細講述仙人的靈異事跡。過了很久,天色漸漸暗了。大家擔心妨礙夜間迴去,麻煩她再次祈禱請仙人。梁氏於是敲磬重新祈禱。轉身又站著,說:“上仙最喜歡夜間談話,其他時候往往碰不到。昨天晚上有等候考試的秀才,帶著酒菜來和上仙喝酒,上仙也拿出美酒招待各位客人,賦詩歡笑。散去的時候,更漏快要完了。”話沒說完,就聽到屋裏有細碎繁雜的聲響,像蝙蝠飛鳴。正凝神傾聽的時候,忽然案桌上好像掉下一塊大石頭,聲音很響。梁氏轉身說:“幾乎嚇死我了!”就聽到案桌上發出歎息驚訝的聲音,好像一個健壯的老頭。梁氏用芭蕉扇隔開小座位。座位上大聲說:“有緣啊!有緣啊!”大家吃驚地問:“大仙是什麽人?”迴答說:“我就是這家的房東。承蒙各位邀請,非常感激。隻是自己慚愧粗俗醜陋,不敢和雅士行禮相見。幸好能在深夜相見,足以消除萬年的寂寞。”於是互相敬酒交談,滔滔不絕。所說的都是世外的事情。


    過了很久,忽然聽到雞叫聲。梁氏吃驚地說:“秀才們將要來了,我的仙人不宜和凡人相見。”就見案桌上擺放的酒菜水果都空了。振美覺得手腳都很疲倦,有不理解的地方。梁氏說:“這是常情。過了這陣就好了。”振美於是迴去了。過了幾天,果然好了。


    《侯靜山》


    原文:


    高少宰念東先生雲:“崇禎間,有猴仙,號靜山。托神於河間之叟,與人談詩文,決休咎,娓娓不倦。以肴核置案上,啖飲狼藉,但不能見之耳。”時先生祖寢疾。或致書雲:“侯靜山,百年人也,不可不晤。”遂以仆馬往招叟。


    至則叟方豉唇奮鬣,談兵津津。先生因述祖生篤之狀。叟曰:“我能活之。”先生駭曰:“仙術可學乎?”叟曰:“是何難!但須靜坐,屏去雜念,一意念我,我自來耳。”先生如其言。叟果自至,曰:“君念我久矣,念誠則靈。我感君心,特來相救。但病入膏肓,非人力所能為。姑試之。”乃以手撫生腹,又口吐紅丸如彈,納於生口,移時,生腹雷鳴。叟曰:“行矣。”生忽躍起,奮身而出,家人驚喜,急追之。已失所在。


    後有人於市上見之,衣冠楚楚,如貴官然。趨前再拜,問其姓名。曰:“我侯靜山也。”言訖不見。


    白話文:


    高少宰念東先生說:“崇禎年間,有個猴仙,號靜山。它借住在河間一位老人的身上,和人談論詩文,判斷吉兇,娓娓不倦。把菜肴果品放在桌上,吃得亂七八糟,但不能看見它。”當時先生的祖父病重。有人寫信來說:“侯靜山,是個百歲老人,不能不見。”於是派仆人騎馬去請那位老人。


    到了那裏,老人正鼓著嘴唇抖動胡須,津津有味地談論兵法。先生於是敘述祖父病重的情況。老人說:“我能讓他活過來。”先生驚訝地說:“仙術可以學習嗎?”老人說:“這有什麽難!隻需要靜坐,摒棄雜念,一心想著我,我自然就來了。”先生按照他說的做。老人果然自己來了,說:“你想念我很久了,想念真誠就靈驗。我被你的誠心感動,特意來相救。但病已深入膏肓,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姑且試一試。”於是用手撫摸先生祖父的腹部,又從口中吐出紅色的丸子像彈丸一樣,放進祖父口中,過了一會兒,祖父的腹部發出雷鳴般的響聲。老人說:“行了。”祖父忽然跳起來,奮身而出,家人又驚又喜,急忙追趕。已經不見了。


    後來有人在集市上見到他,衣帽整齊,像個貴官。上前再三拜見,問他姓名。說:“我是侯靜山。”說完就不見了。


    《錢流》


    原文:


    沂水劉宗玉雲:其仆杜和,偶在園中,見錢流如水,深廣二三尺許。杜驚喜,以兩手滿掬,複偃臥其上。既而起視,則錢已盡去,惟握於手者尚存。


    白話文:


    沂水的劉宗玉說:他的仆人杜和,偶然在園子裏,看見錢像流水一樣流淌,深寬約二三尺。杜和驚喜,用兩隻手滿滿地捧起,又躺臥在錢上。起來再看時,錢已經都沒有了,隻有握在手裏的還在。


    《郭生》


    原文:


    郭生,邑之東山人。少嗜讀,但山村無所就正,年二十餘,字畫多訛。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輒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讀,卷置案頭,狐塗鴉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擇其稍潔者輯讀之,僅得六七十首,心恚憤而無如何。又積窗課二十餘篇,待質名流。晨起,見翻攤案上,墨汁濃泚殆盡。恨甚。


    會王生者,以故至山,素與郭善,登門造訪。見汙本,問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殘課示王。王諦玩之,其所塗留,似有春秋。又複視涴卷,類冗雜可刪。訝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當即以為師。”過數月,迴視舊作,頓覺所塗良確。於是改作兩題,置案上,以觀其異。比曉,又塗之。積年餘,不複塗,但以濃墨灑作巨點,淋漓滿紙。郭異之,持以白王。王閱之曰:“狐真爾師也,佳幅可售矣。”是歲,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恆置雞黍,備狐啖飲。每市房書名稿,不自選擇,但決於狐。由是兩試俱列前名,入闈中副車。


    時葉公文章,風雅絕麗,家弦而戶誦之。郭有抄本,愛惜臻至。忽被傾濃墨碗許於上,汙蔭幾無餘字,又擬題構作,自覺快意,悉浪塗之:於是漸不信狐。無何,葉公以正文體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見。然每作一文,經營慘淡,輒被塗汙。自以屢拔前茅,心氣頗高,以是益疑狐妄,乃錄向之灑點煩多者試之,狐又盡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為狐設饌,取讀本鎖箱簏中。旦見封錮儼然,啟視,則卷麵塗四畫,粗於指,第一章畫五,二章亦畫五,後即無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後郭一次四等,兩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於畫也。


    白話文:


    郭生是東山邑的人。年少時酷愛讀書,隻是山村中沒有可以請教指正的人,二十多歲了,字畫大多錯誤。之前,家中有狐狸作祟,衣服、食物、器具用品,常常丟失,深受其苦。一天夜裏讀書,把書卷放在桌案上,狐狸塗得亂七八糟,字跡模糊難以分辨。於是挑選那些稍微幹淨的輯錄來讀,僅得到六七十首,心裏憤怒卻無可奈何。又積累了二十多篇窗課,等待向名流請教。早晨起來,看見被翻攤在桌案上,墨汁幾乎把字跡都染盡了。非常憤恨。


    恰好王生因為有事來到山裏,向來和郭生交好,登門拜訪。看見被弄髒的書卷,詢問情況。郭生詳細訴說苦惱,並且拿出殘篇給王生看。王生仔細研讀,那些被狐狸塗掉留下的,似乎有深意。又再看被弄髒的書卷,像是冗長繁雜可以刪去。驚訝地說:“狐狸好像有意這樣做。不但不要擔憂,應當把它當作老師。”過了幾個月,迴頭看舊作,頓時覺得所塗掉的很正確。於是改寫了兩篇文章,放在桌案上,來看有什麽不同。等到天亮,又被塗了。過了一年多,不再塗抹,隻是用濃墨灑作大墨點,滿紙淋漓。郭生覺得奇怪,拿著去給王生看。王生看了說:“狐狸真是你的老師,好的篇章可以出售了。”這一年,果然考進了縣學。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準備雞和黍米,供狐狸吃喝。每次買科舉考試的範文名稿,自己不選擇,隻取決於狐狸。從此兩次考試都名列前茅,鄉試考中副榜。


    當時葉公的文章,風雅絕美,家家傳頌戶戶吟誦。郭生有抄本,愛惜至極。忽然被潑了大約一碗多的濃墨在上麵,汙染得幾乎沒有剩餘的字,又擬定題目寫作,自己覺得滿意,卻都被胡亂塗掉:於是漸漸不相信狐狸。沒多久,葉公因為文體端正被拘捕,又漸漸佩服狐狸的先見之明。然而每次寫一篇文章,精心構思,總是被塗汙。自己因為屢次名列前茅,心氣很高,因此更加懷疑狐狸胡亂行事,就抄錄那些灑墨點很多的來試驗,狐狸又全都染黑了。於是笑著說:“這真是胡亂來了!為什麽以前對而現在錯呢?”於是不再為狐狸準備食物,拿了讀本鎖在箱子裏。早晨看見封存得好好的,打開看,隻見卷麵塗了四畫,粗得像手指,第一章畫了五畫,第二章也畫了五畫,後麵就沒有了。從此狐狸竟然安靜了。後來郭生一次考了四等,兩次考了五等,才知道它的預兆已經在畫裏寓意了。


    五、用周易哲學從幾個方麵對這首七律詩詞進行深度解析:


    1. 陰陽平衡


    在“卷五探尋玄秘篇,奇聞軼事蘊真禪”中,“玄秘篇”可視為陰,代表著隱藏、深邃和未知;“真禪”為陽,象征著真理、光明和領悟。陰陽相互依存,通過對卷五神秘篇章的探索,才能領悟其中蘊含的真理。


    “陰陽交錯乾坤裏,天地人和義理淵”,陰陽的交錯構成了乾坤的變化,正如故事中天地人關係的複雜多樣,隻有在這種交錯變化中把握平衡,才能理解其中深奧的義理。


    2. 變化與發展


    整首詩反映了對知識和真理的追求是一個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就像“古往賢言書內載,今來智慧卷中傳”,從古代的智慧到當今的傳承,是一種延續和發展,體現了周易中“變易”的思想。


    3. 和諧統一


    “天地人和義理淵”強調了天地人之間的和諧統一。在周易中,天、地、人被視為一個整體,相互關聯、相互影響。這首詩讚美卷五中對這種和諧關係的揭示,認為隻有達到這種統一,才能領悟深刻的義理。


    4. 循環往複


    “傳承奧秘千秋業,文化光輝耀萬年”體現了一種循環往複的觀念。傳承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文化的光輝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閃耀,雖有起伏,但始終延續,如同陰陽的循環交替。


    5. 動靜結合


    詩中在描述對卷五的探索和其中蘊含的哲理時,既有靜態的描述,如“奇聞軼事蘊真禪”“天地人和義理淵”,又有動態的表達,如“傳承奧秘千秋業”,這種動靜結合符合周易中事物既有穩定狀態又有變化發展的特點。


    通過以上周易哲學的角度解析,這首七律詩詞更深刻地展現了對探索天地人之道奧秘的思考和讚美。...


    六、用不同詞牌名來解析上述七律詩詞:


    《清平樂·析讚奇道奧秘》


    卷篇深探,軼事奇聞攬。禪意真如心底念,天地陰陽皆感。


    古賢智慧留箋,今時承繼相傳。奧秘千秋長在,光輝萬載猶燃。


    《菩薩蠻·解讚奇道奧秘》


    卷中探秘奇篇顯,陰陽交錯乾坤轉。故事蘊真玄,人和天地連。


    古言書裏見,今智傳承現。文化永流傳,光輝耀永年。


    《如夢令·悟讚奇道奧秘》


    探秘卷篇深悟,軼事蘊含真路。天地義淵含,今古智言傳度。長駐,長駐,文化輝光無數。


    《憶江南·品讚奇道奧秘》


    奇篇好,天地義深藏。古往賢言書韻妙,今來聰慧墨香長。奧秘永流芳。


    《浣溪沙·思讚奇道奧秘》


    卷五奇篇意未央,陰陽義理韻悠長。傳承千古慧光揚。


    軼事蘊含天地道,賢言銘刻歲時章。文化璀璨永流香。


    詮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誌異蘊哲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i重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i重歌並收藏聊齋誌異蘊哲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