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熊家沒有找到任何可以幸免於難的辦法。
而鄭家的鄭芝龍,則是帶著銀子,駕著運著糧食的運輸船往南京城行去。
於此同時。
劉世勳和孫傳庭他們,也對這一次的水陸協同作戰的整個過程,進行了總結,然後寫好奏章,送往了南京城。
至於還有一些在澳門活著的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也都被趕了出來,送去擴建碼頭了。
那些被繳獲的財物,也都有著運輸艦,往迴不斷的運輸著。
特別是其中的糧食。
而周邊的官吏們也探聽好了消息前來拜訪,不過都是無功而返。
他們都是軍人,可不會摻和進去文人的事情當中去。
打仗他們衝在前麵,治理國家可就不是他們的事情了。
在原本的曆史上。
崇禎五年(1632)六月初六日,黃河於孟津決口。崇禎年間,黃河多次決口,軍民商戶死傷無數。百姓轉徙,到處乞食,無路可走,乃聚而造反。
此時黃河決口依然決然的出出現了。
並沒有因為崇禎已經花費的巨大的代價,用最新的水泥,進行了加固而消失不見。
唯一讓崇禎鬆了一口氣的原因就是。
軍民商戶死傷相對來說較少。百姓轉徙,到處乞食也幾乎沒有,朝廷的反應很迅速,各種救災措施使用之下,隻要還有口氣的人,都會有一條可以看得見的活路,至於聚而造反,那更是無稽之談。
沒有了造反的基礎。
誰會不要命的去做那種殺頭的買賣。
南京城中。
崇禎看著麵前的老人,心中滿不是滋味。
大明的水利和基建,本來都是張國維在處理,隻是到了後來,基建的事務就多了起來,張國維也就找了不少的助手。
這老小子,看人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
據崇禎所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過大的差錯。
然而,隻要一出錯,就是天大的錯誤。
今年一年,人禍已經減少到了最低點,可天災卻不知不覺中方加大了許多。
“臣有罪。”
跪倒在他麵前的老人,看起來已有六十多歲的樣子的。
麵色憔悴,身體看樣子在下一刻就會倒下。
錦衣衛對這位老人的評價很高,在第一時間得知孟津決口的時候,就氣的吐了一口血,若不是旁邊正好有大夫。
說不得那時就死在了當場。
治理黃河此人算得上兢兢業業,沒有出現任何的紕漏,奈何天不從人願。
遇到了這樣的暴雨,黃河決堤也是不可避免的。
崇禎給衛江使了個眼色。
他已經讓老人起身了,還說的大明現在已經沒了跪拜的禮節,然而來人就是不聽,既不解釋原因,也不推脫罪行。
隻是顛來倒去說著自己有罪。
有沒有罪,崇禎心裏能夠不知道?
老人心中能夠不知道?
不過是看到受災的現場,那種慘烈的災禍,讓老人繃不住了而已。
這世道,昧良心的人很多。
可有良心的人也不少。
通常,有良心的人,都會因為不是自己的罪孽,而深受慚愧。
衛江上前兩步,雙手扶起了老人的人體,然後讓其坐在一張椅子上。
然而等到衛江鬆手的那一刻,老人又有了跪下的意圖。
鬧得崇禎一陣無語。
“說了不是你的錯,就不是你的錯,治理河道你是有功勞的,這一點朕不會否認,黃河決口,每年都有,隻是這一次大了一些而已,賑災已經開始,你也不用操心了。”
崇禎安慰著老人。
心中卻在想著,下一個治理河道的人選。
老人沒錯,可已經不能用了。
官府知道其中的原因,老人是背了老天爺的黑鍋,可百姓們不知道啊。
他們覺得,孟津決口那一定就是治理河道的官員偷工減料,不然那麽結實的水泥塊,是怎麽被洪水衝垮的?
別說,不明真相的人。
在聽到這一句問話的時候,還真會這麽想。
“可孟津決口了,皇上就得有所交代,那就是老臣的錯。”
老人執拗的說道。
一點都沒有因為皇上對他的解釋而放棄自己的觀點。
“行了,都是你的錯,既然都是你的錯,那麽朕就要把你流放嶺南了。”
崇禎頭痛不已。
麵對貪贓枉法的官吏,他有的是辦法,可這種能夠辦事,還一身清廉的官吏,他就沒辦法了。
許多人為了甩鍋,莫
(本章未完,請翻頁)
須有的罪名都能夠用出來。
到了崇禎這裏,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莫須有?
不存在的。
崇禎腦中一轉,瞬間給老人想到了一個好去處。
老人名叫南居益(?-1644),南憲仲子,陝西渭南人。字思受,號二太,萬曆年間進士,由刑部主事累升至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天啟辛酉(1621)年,自晉歸,二十年仕勞思休,得瀑於沋川之西原,愛而買之,遂建瀑園,並做《瀑園記》。
次年,又被起用,入為太仆。第三年,擢為右副都禦史,巡撫福建。荷蘭海盜騷擾漳、泉,擊退之,並築城鎮海港,平息海患,擢升工部右侍郎,總督河道。後宦官魏忠賢當道,排擠居益,削職歸。然福建人民念其大德,在澎糊及平遠台為之建立生祠。
那是和荷蘭人打過硬仗的,還打贏了,那就不容易,知兵,還很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就是年紀大了一點。
可在整個大明需要能吏的時候,年齡不是問題。
人才的缺失才是大問題。
若是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他會在崇禎元年(1628),起為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後代張風翔為工部尚書,不久削籍歸鄉。十六年,李自成攻克渭南,迫降不從,次年絕食而死。
可現在,因為崇禎剛剛登基之後的不作為,有能力的人,都被排擠除了朝堂,沒能力的人卻身居高位。
在崇禎清理了兩次朝堂之後。
南居益也才開始在張國維的手下做事。
而對於水利工程,任勞任怨的一做就是好幾年,若是不是這一次孟津決口鬧得災禍很大,崇禎還真不一定知道,自己的手中還有這樣的人才。
南居益眼珠子一轉,心中一怔:嶺南?
對於朝廷出兵的地方,他是知道的,這一點朝廷沒有任何的隱瞞。
福建那個地方,他曾經待過。
澳門也很是熟悉。
當年都想要費點手段,清理了澳門那塊地方上的西班牙人和荷蘭人,隻是因為他平息海患的成功,擋了不少人的利益,被強硬的挪走了。
“老臣,老臣遵旨。”
南居益心中明白,這是皇上想要他躲開人們的視線,去一個他還算熟悉的地方,說一句是在保護他都不為過。
想了想,也隻有這種方法,才是最優的解決辦法。
殺他的話。
皇上下不了手,而且現在大明也沒有了死刑。
不殺的話,民憤難平。
許多時候,做實事,做好事,總有一些人不是很理解的。
也就隻有多做多錯,不做不錯,才是真正的為官之道。
“你老也先下去歇息一下吧,忙碌了這麽久了,剩下的交給別人就好。”
崇禎眼見著,這名倔強的老人,總算是聽進去了話。
心中輕鬆了不少。
可在鬆懈下來之後,想到這一次的水患,立刻就又煩躁的不行。
沒了人禍,似乎天災也沒有減少。
他可不記得,曆史上在崇禎時期,還有過這樣的一次誰在,不過若是李自成還活著的話。
應該是他掘開了黃河吧?
作為學渣的他,心中不確定的想著。
南居益見皇上又陷入了沉思,張了張嘴,想要說的話,又咽在了肚子裏去。
不知過了多久,門外傳來了一陣腳步聲,很快就走進來了一人。
“皇上,捷報,澳門大捷,全殲了所有的敵人,繳獲也是不少,說是再有半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從海上,送迴南京城。”
王衝快步走了進來。
手中把這的不但有一疊奏章,還有一封書信。
正在閉目沉思的崇禎聞言,立刻就睜開了眼睛,心中的大石頭落地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糧道總算是打通了。
要是再晚上一兩個月的話。
大明就要缺糧食了。
“拿來我看看。”
最近一直聽到的都是不好的消息,突然聽到大捷,心中還是很振奮。
崇禎接過的信件,仔細的看了起來,隻是越看,麵色越是古怪。
看完了信件,又看起了奏章。
水陸一共四位將軍,從各個角度闡述了這一次戰爭的經過和收獲,唯一的意外就是士兵們的水土不服問題,亟待解決。
“這麽說,是咱們高看了荷蘭人和西班牙人?”
崇禎眼神古怪。
在他的記憶中,這兩個國家,在這個時代,應該沒有孫傳庭和劉世勳他們說的那麽弱啊。
海上馬車夫能是假的?
殖民了不知道多少地方,也能是假的?
又或者說,大明已經強大到,可以無視這些國家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實力了嗎?
若是不是大明的天災亟待解決的話,他都想要下命令,向海外擴張了。
這個時候,隻要能夠在外麵站住腳跟。
那麽那一塊土地,就一定會是自己的。
“荷蘭人的主力,沒有在澳門,另外西班牙人的主力船隊,也剛走不久。”
王衝補充的一句。
不是大明厲害,而是這兩個國家的主力都不在。
盡量的高估敵人,低估自己,然後小心翼翼的進行擴張,那是崇禎在最近才定下的計劃。
“信上可是說了,殲滅的戰船都有快三百艘,實力也不算小了,另外咱們的人可是沒有任何的損失。”
也就炮彈用的多了一點。
這點炮彈錢,大明還是出的起的。
崇禎緩緩地說道:“咱們以前不是在剿滅反賊,就是在打建奴,打蒙古人,現在總算是打了一次外麵的人。”
看過曆史的人都知道。
所有人爭奪的都是朝堂上的權利,都是皇位,除了一個不知真假的叫做虯髯客,不去圖謀中原,而是泛舟海上,在海外成就了一番事業。
其他的人,無論有多麽大的勢力。
都沒有把目光,放在外麵更加廣闊的天地之中。
內卷,已經讓他們忘了什麽叫做--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都以為那是一句詩句。
卻從沒有人把它變成一個現實。
王衝很明白皇上的心情。
外麵太廣闊了,聽劉香和鄭芝虎說起外麵的世界,那麽好的土地上,居然隻有很少的一部分人。
就算是打仗,也不過是幾個村子在互相鬥毆。
隻有南居益不清楚崇禎說的是什麽意思。
打外麵的人,難道就有很重大的意義?
不都打仗嗎?
難道其中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好了,不是說這個了,有了他們的迴信,海上的糧食通道,就會暢通無阻,接下來還是談談救災的問題吧。”
“皇上先見之明,有了合村並鎮之後,賑災的速度提升了不少,還有就是受災的麵積,看著恐怖,其實也不是很大,也就離著決口的地方最近的那些的百姓,損失慘重之外,其他的地方,還沒有湖廣的那次地震來的損失大。”
王衝說著最新統計出來的數據。
得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答案。
“可是這一次的水患,影響的範圍廣啊。”
崇禎不假思索的說道。
整個產糧食的莊家,都被洪水給淹沒了,本來還想著今年的大明,在糧食方麵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了。
無論是遼東,好事關內的中原,都可以趁機擴大清理和進攻的範圍。
“影響範圍確實廣泛,若不是官道連通的夠多,這次賑災還真就麻煩了。”
崇禎翻了幾個奏章,翻到了最後,看到的則是遼東鎮劉文秀和劉興祚的奏章。
“對了,這一次學校有沒有畢業的學子?看樣子是遼東缺人了。”
對於崇禎想法的跳躍,王衝早已習慣。
“沒有,不過皇家軍事學院的人,今年應該能夠畢業一批人。”
“那就全部送到遼東去,鍛煉一下,不能在安逸的環境當中待久了,磨滅了一身的血氣。”
崇禎聽到手上又有人了,立刻就定下了那些人的去向。
“南老,也跟著去旁邊的賑災現場看看?”
崇禎放下奏章,起身邀請道。
旁邊的大廳內。
人員來去匆匆,少了數算大家的幫忙,李長庚他們的物資調動,還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
之前都知道數算有用,可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沒有人有多少的親身體會。
可此刻來到了南京之後。
體會深刻啊。
“皇上,不行把道院的幾個懂數算的人,都調過來用用。”
見到崇禎走了進來,李長庚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睛,上前說道。
“已經去信了,人還在路上,速度沒那麽快的。”
崇禎岔開話題道:“現在情況如何了?若是缺口堵不住的話,那就不要堵了,等到雨勢小了再說,哪一點莊稼地,今年不需要算收成就成。”
“經過了好幾次的推演,已經放棄了堵缺口的計劃,遭災的百姓也都在有序的撤離,有著足夠的糧食,不會出現亂子。”
李長庚很有經驗的說道。
這次賑災之後,他都想親自寫一本書了。
就說如何去有效的賑災。
往後的大明也一定用得上,算是一種另類的著書立傳。
(本章完)
樂文
</p>
熊家沒有找到任何可以幸免於難的辦法。
而鄭家的鄭芝龍,則是帶著銀子,駕著運著糧食的運輸船往南京城行去。
於此同時。
劉世勳和孫傳庭他們,也對這一次的水陸協同作戰的整個過程,進行了總結,然後寫好奏章,送往了南京城。
至於還有一些在澳門活著的荷蘭人和西班牙人,也都被趕了出來,送去擴建碼頭了。
那些被繳獲的財物,也都有著運輸艦,往迴不斷的運輸著。
特別是其中的糧食。
而周邊的官吏們也探聽好了消息前來拜訪,不過都是無功而返。
他們都是軍人,可不會摻和進去文人的事情當中去。
打仗他們衝在前麵,治理國家可就不是他們的事情了。
在原本的曆史上。
崇禎五年(1632)六月初六日,黃河於孟津決口。崇禎年間,黃河多次決口,軍民商戶死傷無數。百姓轉徙,到處乞食,無路可走,乃聚而造反。
此時黃河決口依然決然的出出現了。
並沒有因為崇禎已經花費的巨大的代價,用最新的水泥,進行了加固而消失不見。
唯一讓崇禎鬆了一口氣的原因就是。
軍民商戶死傷相對來說較少。百姓轉徙,到處乞食也幾乎沒有,朝廷的反應很迅速,各種救災措施使用之下,隻要還有口氣的人,都會有一條可以看得見的活路,至於聚而造反,那更是無稽之談。
沒有了造反的基礎。
誰會不要命的去做那種殺頭的買賣。
南京城中。
崇禎看著麵前的老人,心中滿不是滋味。
大明的水利和基建,本來都是張國維在處理,隻是到了後來,基建的事務就多了起來,張國維也就找了不少的助手。
這老小子,看人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
據崇禎所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過大的差錯。
然而,隻要一出錯,就是天大的錯誤。
今年一年,人禍已經減少到了最低點,可天災卻不知不覺中方加大了許多。
“臣有罪。”
跪倒在他麵前的老人,看起來已有六十多歲的樣子的。
麵色憔悴,身體看樣子在下一刻就會倒下。
錦衣衛對這位老人的評價很高,在第一時間得知孟津決口的時候,就氣的吐了一口血,若不是旁邊正好有大夫。
說不得那時就死在了當場。
治理黃河此人算得上兢兢業業,沒有出現任何的紕漏,奈何天不從人願。
遇到了這樣的暴雨,黃河決堤也是不可避免的。
崇禎給衛江使了個眼色。
他已經讓老人起身了,還說的大明現在已經沒了跪拜的禮節,然而來人就是不聽,既不解釋原因,也不推脫罪行。
隻是顛來倒去說著自己有罪。
有沒有罪,崇禎心裏能夠不知道?
老人心中能夠不知道?
不過是看到受災的現場,那種慘烈的災禍,讓老人繃不住了而已。
這世道,昧良心的人很多。
可有良心的人也不少。
通常,有良心的人,都會因為不是自己的罪孽,而深受慚愧。
衛江上前兩步,雙手扶起了老人的人體,然後讓其坐在一張椅子上。
然而等到衛江鬆手的那一刻,老人又有了跪下的意圖。
鬧得崇禎一陣無語。
“說了不是你的錯,就不是你的錯,治理河道你是有功勞的,這一點朕不會否認,黃河決口,每年都有,隻是這一次大了一些而已,賑災已經開始,你也不用操心了。”
崇禎安慰著老人。
心中卻在想著,下一個治理河道的人選。
老人沒錯,可已經不能用了。
官府知道其中的原因,老人是背了老天爺的黑鍋,可百姓們不知道啊。
他們覺得,孟津決口那一定就是治理河道的官員偷工減料,不然那麽結實的水泥塊,是怎麽被洪水衝垮的?
別說,不明真相的人。
在聽到這一句問話的時候,還真會這麽想。
“可孟津決口了,皇上就得有所交代,那就是老臣的錯。”
老人執拗的說道。
一點都沒有因為皇上對他的解釋而放棄自己的觀點。
“行了,都是你的錯,既然都是你的錯,那麽朕就要把你流放嶺南了。”
崇禎頭痛不已。
麵對貪贓枉法的官吏,他有的是辦法,可這種能夠辦事,還一身清廉的官吏,他就沒辦法了。
許多人為了甩鍋,莫
(本章未完,請翻頁)
須有的罪名都能夠用出來。
到了崇禎這裏,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莫須有?
不存在的。
崇禎腦中一轉,瞬間給老人想到了一個好去處。
老人名叫南居益(?-1644),南憲仲子,陝西渭南人。字思受,號二太,萬曆年間進士,由刑部主事累升至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天啟辛酉(1621)年,自晉歸,二十年仕勞思休,得瀑於沋川之西原,愛而買之,遂建瀑園,並做《瀑園記》。
次年,又被起用,入為太仆。第三年,擢為右副都禦史,巡撫福建。荷蘭海盜騷擾漳、泉,擊退之,並築城鎮海港,平息海患,擢升工部右侍郎,總督河道。後宦官魏忠賢當道,排擠居益,削職歸。然福建人民念其大德,在澎糊及平遠台為之建立生祠。
那是和荷蘭人打過硬仗的,還打贏了,那就不容易,知兵,還很有治理地方的能力,就是年紀大了一點。
可在整個大明需要能吏的時候,年齡不是問題。
人才的缺失才是大問題。
若是按照原本的曆史軌跡,他會在崇禎元年(1628),起為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後代張風翔為工部尚書,不久削籍歸鄉。十六年,李自成攻克渭南,迫降不從,次年絕食而死。
可現在,因為崇禎剛剛登基之後的不作為,有能力的人,都被排擠除了朝堂,沒能力的人卻身居高位。
在崇禎清理了兩次朝堂之後。
南居益也才開始在張國維的手下做事。
而對於水利工程,任勞任怨的一做就是好幾年,若是不是這一次孟津決口鬧得災禍很大,崇禎還真不一定知道,自己的手中還有這樣的人才。
南居益眼珠子一轉,心中一怔:嶺南?
對於朝廷出兵的地方,他是知道的,這一點朝廷沒有任何的隱瞞。
福建那個地方,他曾經待過。
澳門也很是熟悉。
當年都想要費點手段,清理了澳門那塊地方上的西班牙人和荷蘭人,隻是因為他平息海患的成功,擋了不少人的利益,被強硬的挪走了。
“老臣,老臣遵旨。”
南居益心中明白,這是皇上想要他躲開人們的視線,去一個他還算熟悉的地方,說一句是在保護他都不為過。
想了想,也隻有這種方法,才是最優的解決辦法。
殺他的話。
皇上下不了手,而且現在大明也沒有了死刑。
不殺的話,民憤難平。
許多時候,做實事,做好事,總有一些人不是很理解的。
也就隻有多做多錯,不做不錯,才是真正的為官之道。
“你老也先下去歇息一下吧,忙碌了這麽久了,剩下的交給別人就好。”
崇禎眼見著,這名倔強的老人,總算是聽進去了話。
心中輕鬆了不少。
可在鬆懈下來之後,想到這一次的水患,立刻就又煩躁的不行。
沒了人禍,似乎天災也沒有減少。
他可不記得,曆史上在崇禎時期,還有過這樣的一次誰在,不過若是李自成還活著的話。
應該是他掘開了黃河吧?
作為學渣的他,心中不確定的想著。
南居益見皇上又陷入了沉思,張了張嘴,想要說的話,又咽在了肚子裏去。
不知過了多久,門外傳來了一陣腳步聲,很快就走進來了一人。
“皇上,捷報,澳門大捷,全殲了所有的敵人,繳獲也是不少,說是再有半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從海上,送迴南京城。”
王衝快步走了進來。
手中把這的不但有一疊奏章,還有一封書信。
正在閉目沉思的崇禎聞言,立刻就睜開了眼睛,心中的大石頭落地之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糧道總算是打通了。
要是再晚上一兩個月的話。
大明就要缺糧食了。
“拿來我看看。”
最近一直聽到的都是不好的消息,突然聽到大捷,心中還是很振奮。
崇禎接過的信件,仔細的看了起來,隻是越看,麵色越是古怪。
看完了信件,又看起了奏章。
水陸一共四位將軍,從各個角度闡述了這一次戰爭的經過和收獲,唯一的意外就是士兵們的水土不服問題,亟待解決。
“這麽說,是咱們高看了荷蘭人和西班牙人?”
崇禎眼神古怪。
在他的記憶中,這兩個國家,在這個時代,應該沒有孫傳庭和劉世勳他們說的那麽弱啊。
海上馬車夫能是假的?
殖民了不知道多少地方,也能是假的?
又或者說,大明已經強大到,可以無視這些國家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實力了嗎?
若是不是大明的天災亟待解決的話,他都想要下命令,向海外擴張了。
這個時候,隻要能夠在外麵站住腳跟。
那麽那一塊土地,就一定會是自己的。
“荷蘭人的主力,沒有在澳門,另外西班牙人的主力船隊,也剛走不久。”
王衝補充的一句。
不是大明厲害,而是這兩個國家的主力都不在。
盡量的高估敵人,低估自己,然後小心翼翼的進行擴張,那是崇禎在最近才定下的計劃。
“信上可是說了,殲滅的戰船都有快三百艘,實力也不算小了,另外咱們的人可是沒有任何的損失。”
也就炮彈用的多了一點。
這點炮彈錢,大明還是出的起的。
崇禎緩緩地說道:“咱們以前不是在剿滅反賊,就是在打建奴,打蒙古人,現在總算是打了一次外麵的人。”
看過曆史的人都知道。
所有人爭奪的都是朝堂上的權利,都是皇位,除了一個不知真假的叫做虯髯客,不去圖謀中原,而是泛舟海上,在海外成就了一番事業。
其他的人,無論有多麽大的勢力。
都沒有把目光,放在外麵更加廣闊的天地之中。
內卷,已經讓他們忘了什麽叫做--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都以為那是一句詩句。
卻從沒有人把它變成一個現實。
王衝很明白皇上的心情。
外麵太廣闊了,聽劉香和鄭芝虎說起外麵的世界,那麽好的土地上,居然隻有很少的一部分人。
就算是打仗,也不過是幾個村子在互相鬥毆。
隻有南居益不清楚崇禎說的是什麽意思。
打外麵的人,難道就有很重大的意義?
不都打仗嗎?
難道其中有著根本性的區別?
“好了,不是說這個了,有了他們的迴信,海上的糧食通道,就會暢通無阻,接下來還是談談救災的問題吧。”
“皇上先見之明,有了合村並鎮之後,賑災的速度提升了不少,還有就是受災的麵積,看著恐怖,其實也不是很大,也就離著決口的地方最近的那些的百姓,損失慘重之外,其他的地方,還沒有湖廣的那次地震來的損失大。”
王衝說著最新統計出來的數據。
得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答案。
“可是這一次的水患,影響的範圍廣啊。”
崇禎不假思索的說道。
整個產糧食的莊家,都被洪水給淹沒了,本來還想著今年的大明,在糧食方麵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了。
無論是遼東,好事關內的中原,都可以趁機擴大清理和進攻的範圍。
“影響範圍確實廣泛,若不是官道連通的夠多,這次賑災還真就麻煩了。”
崇禎翻了幾個奏章,翻到了最後,看到的則是遼東鎮劉文秀和劉興祚的奏章。
“對了,這一次學校有沒有畢業的學子?看樣子是遼東缺人了。”
對於崇禎想法的跳躍,王衝早已習慣。
“沒有,不過皇家軍事學院的人,今年應該能夠畢業一批人。”
“那就全部送到遼東去,鍛煉一下,不能在安逸的環境當中待久了,磨滅了一身的血氣。”
崇禎聽到手上又有人了,立刻就定下了那些人的去向。
“南老,也跟著去旁邊的賑災現場看看?”
崇禎放下奏章,起身邀請道。
旁邊的大廳內。
人員來去匆匆,少了數算大家的幫忙,李長庚他們的物資調動,還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
之前都知道數算有用,可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沒有人有多少的親身體會。
可此刻來到了南京之後。
體會深刻啊。
“皇上,不行把道院的幾個懂數算的人,都調過來用用。”
見到崇禎走了進來,李長庚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睛,上前說道。
“已經去信了,人還在路上,速度沒那麽快的。”
崇禎岔開話題道:“現在情況如何了?若是缺口堵不住的話,那就不要堵了,等到雨勢小了再說,哪一點莊稼地,今年不需要算收成就成。”
“經過了好幾次的推演,已經放棄了堵缺口的計劃,遭災的百姓也都在有序的撤離,有著足夠的糧食,不會出現亂子。”
李長庚很有經驗的說道。
這次賑災之後,他都想親自寫一本書了。
就說如何去有效的賑災。
往後的大明也一定用得上,算是一種另類的著書立傳。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