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高桂英問了,其他人也就鬆了口氣。
不管外麵的傳言是真是假,崇禎對高桂英的安排,都讓所有人知道清楚,這個從米脂農村出來的反賊女兒。
在崇禎的心裏地位絕對不一般。
“大秦的律法是好的,你應該聽說過漢承秦製吧,這就說明,在嚴刑峻法這一方麵,絕對不是大秦亡了的主要原因,要不然也不會被大漢給取代了不是。”
一邊喝著剛剛沏好的茶,一邊在腦子裏組織者語言。
即興演講這種東西,在任何時候都有,不過是古代更加嚴謹一些,必須有人會潤筆,不然也就不會有類似於禦用文人這種說法了。
高桂英點頭。
她的老家,當年就屬於曾經的大秦。
對於秦朝的事情,口耳相傳,如今聽來也是有幾分印象的。
不過都在說暴秦,可大秦既然不是因為嚴刑峻法,滅亡的,又暴在什麽地方?
隻有李長庚麵色不變,心裏卻在嘀咕著:來了,來了,這次是要給大秦翻案嗎?把曆史上已經定了幾千年的罪名,再次翻轉過來?
皇上和他聊天的時候,常常有“驚人之語”,許多情況下,都把他問的目瞪口呆,想要迴答,還得搜腸刮肚。
最後迴家了,不放心再次找出以前撂下的書籍,繼續研讀。
別說還真能品出其中三味來。
“那大秦是怎麽亡的?”
高桂英好奇的問著,流傳了許久的蓋棺定論,忽然聽到了不同的見解,她就像問個明白。
倒不是為了學問。
而是簡單的好奇。
“大秦的滅亡,各有各的說法,朕也不知道那一個是真的,畢竟曆史都是寫在書上的,朕也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不過······”
崇禎也有點苦惱。
自己對大秦也就一知半解,最大的功績是統一六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
這些都是書上明明白白的寫清楚的。
講這些沒用,隻能講別人不知道的。
“不過什麽?”
高桂英不但是一個好聽眾,也是一個重要的捧哏角色。
不但崇禎心裏滿意,就是其他人也覺得,有這麽一個人在,許多他們想要知道的東西,也會有人幫他們問出來。
“不過就是,曆史上記載秦朝末期,餓死的人數字很模糊,這就間接的說明了一件事情,這個餓死的人應該是有,也很多,可不算太多,形成不了對大秦抹黑的證據。”
崇禎不信,劉邦得了天下,會美化大秦。
雖然他幾乎全部都是從項羽手中拿到的天下。
既然連劉邦都找不到有力的證據,隻一句暴秦,還要加上焚書坑儒,那在對待民生的問題上,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隻能感歎一句,老秦給力啊。
反方向思考問題,讓在座的幾人,都是頭腦發暈。
這麽看的話,似乎,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他們大部分都是文人出身,當年學習的時候,也都讀到過著這一段話,都在說暴秦,那就一定是對百姓不好。
可不好在什麽地方,又模糊的看不清楚。
那絕對不死在掩飾什麽證據,而是在用春秋筆法一筆帶過,讓別人去猜,猜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李長庚的心中也是一片遲疑,這麽看待問題的話,那麽大秦的曆史,就有的說道了。
“既然不是因為百姓沒有吃的,才揭竿而起,那麽秦朝到底是怎麽亡了的呢?”
這次不等高桂英去問,李長庚自己就問了出來。
“我隻能說我知道的一點東西,對與不對,你們可以自己迴去查一查。”
崇禎喝了一口雨前新茶,淡淡的茶香,滿溢口中。
然後思索了一下接著道:“我覺得,大秦從李斯後退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滅亡。
秦朝和別的朝代不一樣,它是唯一一個以法立國朝代,也是曆史上獨一無二的朝代,當時的丞相李斯,在被趙高逼著退讓的時候,法也就不存在了。
曆史記載,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勸二世更為法律,行“督責之術”,加強君權。後被趙高誣為謀反,具五刑,腰斬於鹹陽市,夷三族。
在我看來,他所修改的律法,其中應該是大有文章,自己身子不正了,麵對趙高的誣陷也就隻能順水推舟的承認了。”
崇禎以前
(本章未完,請翻頁)
讀這一段話的時候,還總覺得,秦二世胡亥還小,不懂事。
有李斯全權處理,還被誣陷。
多可憐的一個人。
可曆史就是曆史,從不同的角度去讀解,總能夠得出不一樣的東西。
看得多了,就會發現。
當時趙高指鹿為馬的時候,說殺人,就殺人,那種權勢,來自哪裏?
絕對不會是秦王,而應該是有一套別的係統在展現實力,其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應該是大秦的律法兵了。
若是律法兵不強大,又怎麽去執法?
要知道,當時的貴族,手上可是有私兵的,人家要是拒捕,一般人還真的沒有絲毫的辦法。
隻是隨著李斯死了之後,法家群龍無首。
律法兵也是在惶惶不可終日之中,那還有公正可言,再有一些不良人煽風點火,大秦倒的就更快了。
這其中趙高是出了大力的。
指鹿為馬,可以看做是讓人站隊,管你是好是壞,有沒有本事,隻要認可我的,那就都是我的人。
至於反對者的下場,也就不用說了。
從此之後,嘿嘿,各個朝代的朝堂之上就好玩多了。
沒誰去管國家怎樣,隻一門心思的揣摩聖意,或者抱太子的大腿,掙一個從龍之功。
這就是一個國家法律崩潰了的下場。
崇禎忽然不想再說下去,不然過不了審,說的越多,問題就越大。
“所以嚴明的法律才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對於那些貪贓枉法的,朕也就不多說了,勞改,用一生的,乃至於幾代人的努力去贖罪,才是正途。”
明明是為了討論如何對待曲阜孔家的會議,不知不覺中就成了討論大明律的會議。
不過也不算離題。
萬變不離其中,隻要孔家人沒有走錯路,那就身正不怕影子斜。
如今正在變法,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恆,一以貫之的精神,可不能因為一人而法外開恩,壞了剛剛起步步伐。
“給李定國下文,讓他嚴格按照大明律來辦事,人情往來是需要,可不是用在包庇罪行上麵。”
李長庚不知道為何崇禎,話說半截就不說了。
可最後下達的命令,清晰無比。
這個要是再弄錯,不用皇上讓他滾蛋,他自己都會遞交一份辭呈。
“你們在這些男人,說話總是說一半,留一半,我也不問你們了,迴去得好好的差一點資料。”
高桂英現在也知道資料到底是什麽東西了。
而聰明的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卻從這件事情當中,看到了一點其它的東西。
皇上是在借著這件事情,顯出一個大理寺卿啊。
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大理寺既不屬於內閣官吏,也不屬於五寺的範疇,明明白白的告訴別人。
這個位置就是獨一份。
和內閣首輔的職位相當。
既然已經弄出了一個道院和內閣首輔平級,再弄出一個大理寺卿也不是不可以。
就是不知道最後是誰接手這個部門。
洪承疇看到的則是和駱養性不一樣,他覺得皇上還有更深層的意思,現在的大理寺看起來空著。
可監察院也沒有主要的人員配置啊。
看起來是想要製衡,可實際上就拿雍州和冀州兩地來看,哪有什麽平衡的勢力,隻是一環套一環,看起來權利是屬於主管的,可實際上卻也在分散開了。
就像他手下的士兵一樣。
來源,糧餉,兵器,還有轉業安置等等,都不在他的控製之下,他能夠做的,就隻有領兵打仗。
想要當一路諸侯,別做夢了。
隻要大明繼續推行現在的政策不變,沒有那個人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
“好了,都散了,迴去做事吧。”
崇禎也看到了高桂英的不耐煩,畢竟讓人討論了兩天的時間,最後自己隻說了一句話就搞定,誰心裏都有點脾氣。
不過誰讓他是皇上呢?
若是在這次不讓所有人都想明白,自己主張的是什麽,往後的麻煩事情,都會堆在他的案頭。
到時候,就是把他累死,也忙不過來所有的公務。
**
崇禎在文淵閣對大明律的堅決擁護。
(本章未完,請翻頁)
讓許多冀州和雍州兩地,有些蠢蠢欲動,懷著小心思的官吏,立刻就偃旗息鼓。
還沒有開始犯點小錯誤。
就已經被嚇破了膽,開始了謹小慎微,忙碌的工作。
還別說,一下子公務效率提升了差不多三分是一的速度。
同時,一份關於如何對待孔家的公文,也迅速的發向了等在袞州的李定國和孫傳庭。
離京師最近高陽孫家。
早就轉變了自身的財富,關閉了所有的高利貸和賭場,現在就算是有人拿著金元,想要去找一處勾欄所在,都很困難了。
大多數識字的女人,都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
數算不行的,也可以安排在各個小學,教一些小孩子們讀書識字,反正總能夠有用得到她們的地方。
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還有著明確的官府身份。
誰還願意在勾欄瓦肆中瞎混。
“皇上在文淵閣的談話,大概已經傳開了吧。”
孫承宗拿著最新的京師日報和冀州報刊走了進來。
這裏是他們孫家的宅院,在兩位老朋友來了之後就成了他們三人的活動場所。
沒有多少下人伺候,也還算清淨。
“張鶴鳴那老小子的文筆好不錯,這種正式場合,皇上說的話,那能不給一個頭條。”
高弘圖也是與時俱進。
說起話來和現在崇禎手下的那些人都差不多,崇禎隻是隨意的一句“頭條”,就讓許多人知道。
‘哦!原來一份報紙最顯眼的第一頁,第一篇文章就叫做頭條?’
看著應景,聽著也覺得就是那麽迴事。
“皇上的心思,嘿嘿,你們猜猜,是不是想要給秦朝翻案,據我所知,現在最暢銷的書籍,就是關於秦朝那個時代的,都想要從中找出一點蛛絲馬跡,來看看當時的秦朝到底是個怎樣的時代。”
袁可立瞧著麵前的一摞作業本,撓了撓頭。
他自己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很多,現在學生做完了,麻煩的就是他了。
文學方麵的,他批閱的很快,唯獨在數算和地裏,方麵有點難為人。
他的數算也還不錯。
可也隻在三年級之前不錯,一旦到了四年級,就要學那個勞什子方程,還多了一些特殊的符號,一開始他拿著上課的課本,也是兩眼一抹黑。
自己都不懂,又怎麽可能去教別人。
沒辦法之下,隻能自學。
當時自學的人,還有高弘圖和孫承宗。
隻是高弘圖比他們每一個人多走了一步,現在也已經追上了,正在攻克六年級的數算。
“其實,我也想知道,就是現在關於大秦的書籍很貴,以我的俸祿,根本就買不起,還是等以後再說吧。”
孫承宗躺在搖椅上,“咯吱,咯吱”的晃著。
翻開報紙一邊看,一邊說道:“我覺得,你也不用以後了,報紙上說,皇上決定在每一個縣城建設一個圖書館,裏麵的書籍,應有盡有,還全部都是免費借閱。”
“嘿嘿,皇上弄出來的手筆總是很大,每一縣城都建設圖書館,這又得花費多少金元啊,話說就憑兩州的財政,能夠支持這麽多的工程?”
袁可立暗自咂舌。
他口中是這樣問的,可心裏,已經清楚,被清理過後的冀州和雍州,沒了中間吃拿卡要的,應該是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
不是財政給增加了。
而是當中貪贓枉法的人沒了,有時候想想,還在真的是又氣又笑。
“你知道,現在老百姓一年交多少稅收嗎?”
孫承宗放下報紙,忽然問道。
“多少稅收?”
說真的,不要說高弘圖,就是袁可立也不是很清楚。
兩人都是辦完事,就迴來不是吹牛,就是在研究手上的教材。
“比原來的少了三分之一,就這還能夠支持皇上對外作戰,你說當橫行在冀州和雍州兩地的官吏,每一年到底要貪多少銀子?”
孫承宗連想都不敢想。
他都不知道,這二三十年,大明的百姓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幾人的談話越說越偏,早就忘了一開始,是在討論者什麽,然而所圍繞的都是他們能夠看到的那些能夠讓大明煥發生機的事情。
神奇的讓他們,怎麽研究,都不為過。
(本章完)
樂文
</p>
高桂英問了,其他人也就鬆了口氣。
不管外麵的傳言是真是假,崇禎對高桂英的安排,都讓所有人知道清楚,這個從米脂農村出來的反賊女兒。
在崇禎的心裏地位絕對不一般。
“大秦的律法是好的,你應該聽說過漢承秦製吧,這就說明,在嚴刑峻法這一方麵,絕對不是大秦亡了的主要原因,要不然也不會被大漢給取代了不是。”
一邊喝著剛剛沏好的茶,一邊在腦子裏組織者語言。
即興演講這種東西,在任何時候都有,不過是古代更加嚴謹一些,必須有人會潤筆,不然也就不會有類似於禦用文人這種說法了。
高桂英點頭。
她的老家,當年就屬於曾經的大秦。
對於秦朝的事情,口耳相傳,如今聽來也是有幾分印象的。
不過都在說暴秦,可大秦既然不是因為嚴刑峻法,滅亡的,又暴在什麽地方?
隻有李長庚麵色不變,心裏卻在嘀咕著:來了,來了,這次是要給大秦翻案嗎?把曆史上已經定了幾千年的罪名,再次翻轉過來?
皇上和他聊天的時候,常常有“驚人之語”,許多情況下,都把他問的目瞪口呆,想要迴答,還得搜腸刮肚。
最後迴家了,不放心再次找出以前撂下的書籍,繼續研讀。
別說還真能品出其中三味來。
“那大秦是怎麽亡的?”
高桂英好奇的問著,流傳了許久的蓋棺定論,忽然聽到了不同的見解,她就像問個明白。
倒不是為了學問。
而是簡單的好奇。
“大秦的滅亡,各有各的說法,朕也不知道那一個是真的,畢竟曆史都是寫在書上的,朕也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不過······”
崇禎也有點苦惱。
自己對大秦也就一知半解,最大的功績是統一六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
這些都是書上明明白白的寫清楚的。
講這些沒用,隻能講別人不知道的。
“不過什麽?”
高桂英不但是一個好聽眾,也是一個重要的捧哏角色。
不但崇禎心裏滿意,就是其他人也覺得,有這麽一個人在,許多他們想要知道的東西,也會有人幫他們問出來。
“不過就是,曆史上記載秦朝末期,餓死的人數字很模糊,這就間接的說明了一件事情,這個餓死的人應該是有,也很多,可不算太多,形成不了對大秦抹黑的證據。”
崇禎不信,劉邦得了天下,會美化大秦。
雖然他幾乎全部都是從項羽手中拿到的天下。
既然連劉邦都找不到有力的證據,隻一句暴秦,還要加上焚書坑儒,那在對待民生的問題上,就沒什麽好說的了。
隻能感歎一句,老秦給力啊。
反方向思考問題,讓在座的幾人,都是頭腦發暈。
這麽看的話,似乎,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他們大部分都是文人出身,當年學習的時候,也都讀到過著這一段話,都在說暴秦,那就一定是對百姓不好。
可不好在什麽地方,又模糊的看不清楚。
那絕對不死在掩飾什麽證據,而是在用春秋筆法一筆帶過,讓別人去猜,猜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李長庚的心中也是一片遲疑,這麽看待問題的話,那麽大秦的曆史,就有的說道了。
“既然不是因為百姓沒有吃的,才揭竿而起,那麽秦朝到底是怎麽亡了的呢?”
這次不等高桂英去問,李長庚自己就問了出來。
“我隻能說我知道的一點東西,對與不對,你們可以自己迴去查一查。”
崇禎喝了一口雨前新茶,淡淡的茶香,滿溢口中。
然後思索了一下接著道:“我覺得,大秦從李斯後退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滅亡。
秦朝和別的朝代不一樣,它是唯一一個以法立國朝代,也是曆史上獨一無二的朝代,當時的丞相李斯,在被趙高逼著退讓的時候,法也就不存在了。
曆史記載,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後,勸二世更為法律,行“督責之術”,加強君權。後被趙高誣為謀反,具五刑,腰斬於鹹陽市,夷三族。
在我看來,他所修改的律法,其中應該是大有文章,自己身子不正了,麵對趙高的誣陷也就隻能順水推舟的承認了。”
崇禎以前
(本章未完,請翻頁)
讀這一段話的時候,還總覺得,秦二世胡亥還小,不懂事。
有李斯全權處理,還被誣陷。
多可憐的一個人。
可曆史就是曆史,從不同的角度去讀解,總能夠得出不一樣的東西。
看得多了,就會發現。
當時趙高指鹿為馬的時候,說殺人,就殺人,那種權勢,來自哪裏?
絕對不會是秦王,而應該是有一套別的係統在展現實力,其中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應該是大秦的律法兵了。
若是律法兵不強大,又怎麽去執法?
要知道,當時的貴族,手上可是有私兵的,人家要是拒捕,一般人還真的沒有絲毫的辦法。
隻是隨著李斯死了之後,法家群龍無首。
律法兵也是在惶惶不可終日之中,那還有公正可言,再有一些不良人煽風點火,大秦倒的就更快了。
這其中趙高是出了大力的。
指鹿為馬,可以看做是讓人站隊,管你是好是壞,有沒有本事,隻要認可我的,那就都是我的人。
至於反對者的下場,也就不用說了。
從此之後,嘿嘿,各個朝代的朝堂之上就好玩多了。
沒誰去管國家怎樣,隻一門心思的揣摩聖意,或者抱太子的大腿,掙一個從龍之功。
這就是一個國家法律崩潰了的下場。
崇禎忽然不想再說下去,不然過不了審,說的越多,問題就越大。
“所以嚴明的法律才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對於那些貪贓枉法的,朕也就不多說了,勞改,用一生的,乃至於幾代人的努力去贖罪,才是正途。”
明明是為了討論如何對待曲阜孔家的會議,不知不覺中就成了討論大明律的會議。
不過也不算離題。
萬變不離其中,隻要孔家人沒有走錯路,那就身正不怕影子斜。
如今正在變法,需要的就是持之以恆,一以貫之的精神,可不能因為一人而法外開恩,壞了剛剛起步步伐。
“給李定國下文,讓他嚴格按照大明律來辦事,人情往來是需要,可不是用在包庇罪行上麵。”
李長庚不知道為何崇禎,話說半截就不說了。
可最後下達的命令,清晰無比。
這個要是再弄錯,不用皇上讓他滾蛋,他自己都會遞交一份辭呈。
“你們在這些男人,說話總是說一半,留一半,我也不問你們了,迴去得好好的差一點資料。”
高桂英現在也知道資料到底是什麽東西了。
而聰明的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卻從這件事情當中,看到了一點其它的東西。
皇上是在借著這件事情,顯出一個大理寺卿啊。
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大理寺既不屬於內閣官吏,也不屬於五寺的範疇,明明白白的告訴別人。
這個位置就是獨一份。
和內閣首輔的職位相當。
既然已經弄出了一個道院和內閣首輔平級,再弄出一個大理寺卿也不是不可以。
就是不知道最後是誰接手這個部門。
洪承疇看到的則是和駱養性不一樣,他覺得皇上還有更深層的意思,現在的大理寺看起來空著。
可監察院也沒有主要的人員配置啊。
看起來是想要製衡,可實際上就拿雍州和冀州兩地來看,哪有什麽平衡的勢力,隻是一環套一環,看起來權利是屬於主管的,可實際上卻也在分散開了。
就像他手下的士兵一樣。
來源,糧餉,兵器,還有轉業安置等等,都不在他的控製之下,他能夠做的,就隻有領兵打仗。
想要當一路諸侯,別做夢了。
隻要大明繼續推行現在的政策不變,沒有那個人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
“好了,都散了,迴去做事吧。”
崇禎也看到了高桂英的不耐煩,畢竟讓人討論了兩天的時間,最後自己隻說了一句話就搞定,誰心裏都有點脾氣。
不過誰讓他是皇上呢?
若是在這次不讓所有人都想明白,自己主張的是什麽,往後的麻煩事情,都會堆在他的案頭。
到時候,就是把他累死,也忙不過來所有的公務。
**
崇禎在文淵閣對大明律的堅決擁護。
(本章未完,請翻頁)
讓許多冀州和雍州兩地,有些蠢蠢欲動,懷著小心思的官吏,立刻就偃旗息鼓。
還沒有開始犯點小錯誤。
就已經被嚇破了膽,開始了謹小慎微,忙碌的工作。
還別說,一下子公務效率提升了差不多三分是一的速度。
同時,一份關於如何對待孔家的公文,也迅速的發向了等在袞州的李定國和孫傳庭。
離京師最近高陽孫家。
早就轉變了自身的財富,關閉了所有的高利貸和賭場,現在就算是有人拿著金元,想要去找一處勾欄所在,都很困難了。
大多數識字的女人,都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
數算不行的,也可以安排在各個小學,教一些小孩子們讀書識字,反正總能夠有用得到她們的地方。
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還有著明確的官府身份。
誰還願意在勾欄瓦肆中瞎混。
“皇上在文淵閣的談話,大概已經傳開了吧。”
孫承宗拿著最新的京師日報和冀州報刊走了進來。
這裏是他們孫家的宅院,在兩位老朋友來了之後就成了他們三人的活動場所。
沒有多少下人伺候,也還算清淨。
“張鶴鳴那老小子的文筆好不錯,這種正式場合,皇上說的話,那能不給一個頭條。”
高弘圖也是與時俱進。
說起話來和現在崇禎手下的那些人都差不多,崇禎隻是隨意的一句“頭條”,就讓許多人知道。
‘哦!原來一份報紙最顯眼的第一頁,第一篇文章就叫做頭條?’
看著應景,聽著也覺得就是那麽迴事。
“皇上的心思,嘿嘿,你們猜猜,是不是想要給秦朝翻案,據我所知,現在最暢銷的書籍,就是關於秦朝那個時代的,都想要從中找出一點蛛絲馬跡,來看看當時的秦朝到底是個怎樣的時代。”
袁可立瞧著麵前的一摞作業本,撓了撓頭。
他自己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很多,現在學生做完了,麻煩的就是他了。
文學方麵的,他批閱的很快,唯獨在數算和地裏,方麵有點難為人。
他的數算也還不錯。
可也隻在三年級之前不錯,一旦到了四年級,就要學那個勞什子方程,還多了一些特殊的符號,一開始他拿著上課的課本,也是兩眼一抹黑。
自己都不懂,又怎麽可能去教別人。
沒辦法之下,隻能自學。
當時自學的人,還有高弘圖和孫承宗。
隻是高弘圖比他們每一個人多走了一步,現在也已經追上了,正在攻克六年級的數算。
“其實,我也想知道,就是現在關於大秦的書籍很貴,以我的俸祿,根本就買不起,還是等以後再說吧。”
孫承宗躺在搖椅上,“咯吱,咯吱”的晃著。
翻開報紙一邊看,一邊說道:“我覺得,你也不用以後了,報紙上說,皇上決定在每一個縣城建設一個圖書館,裏麵的書籍,應有盡有,還全部都是免費借閱。”
“嘿嘿,皇上弄出來的手筆總是很大,每一縣城都建設圖書館,這又得花費多少金元啊,話說就憑兩州的財政,能夠支持這麽多的工程?”
袁可立暗自咂舌。
他口中是這樣問的,可心裏,已經清楚,被清理過後的冀州和雍州,沒了中間吃拿卡要的,應該是真的能夠做到這一點。
不是財政給增加了。
而是當中貪贓枉法的人沒了,有時候想想,還在真的是又氣又笑。
“你知道,現在老百姓一年交多少稅收嗎?”
孫承宗放下報紙,忽然問道。
“多少稅收?”
說真的,不要說高弘圖,就是袁可立也不是很清楚。
兩人都是辦完事,就迴來不是吹牛,就是在研究手上的教材。
“比原來的少了三分之一,就這還能夠支持皇上對外作戰,你說當橫行在冀州和雍州兩地的官吏,每一年到底要貪多少銀子?”
孫承宗連想都不敢想。
他都不知道,這二三十年,大明的百姓到底是如何生活的。
幾人的談話越說越偏,早就忘了一開始,是在討論者什麽,然而所圍繞的都是他們能夠看到的那些能夠讓大明煥發生機的事情。
神奇的讓他們,怎麽研究,都不為過。
(本章完)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