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滅吳,不是空談!
家父範疆,開局我大罵張翼德 作者:從頭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劉備半晌不說話,諸葛亮也明白這番話並不是劉備最想聽到的。
但是沒辦法,為了中興漢室的長久之計,站在諸葛亮的角度上看,眼前三足鼎立的局麵絕不能破。
一旦東吳被滅,曹魏便有機可乘,不僅如此,大漢也必將陷入戰爭的泥淖中,國力被消耗殆盡,那個時候極有可能會給曹魏製造出一統天下的絕佳良機。
那季漢忙了這麽久,反而被曹魏漁翁得利,這是諸葛亮所不希望看到的。
“陛下,還記得臣在赤壁之戰前,對陛下的那番話嗎?”
諸葛亮語重心長的望向劉備問道。
劉備微微一怔,隨即輕輕點了點頭。
諸葛亮點頭道:“當時臣派了雲長去守華容道,之所以如此,是有意叫雲長做個人情,釋放曹操,因為鼎足之勢即將達成,這個時候曹操命不該絕。”
“一旦給了孫權可乘之機,將會對陛下統一天下的形勢極為不利。”
“而眼下的形勢,也是如此。”
劉備聞言,久久的陷入沉默。
範陽和馬良也都沒有說話。
範陽在思考諸葛亮這番話的底層邏輯。
諸葛亮的話有沒有道理?自然是有道理的。
其中一些事,範陽也隱隱的思考到了,但他還沒有主動提出來時,沒想到被諸葛亮給搶了先。
戰爭其實最忌諱曠日持久,同理,滅吳之戰也一定會消耗大量的時間。
時間越長,消耗的錢糧越多,國家的負擔越重,百姓的負擔也重。
這就是所謂諸葛亮出師表中的“益州疲弊”的含義。
剛剛諸葛亮在說到“國力疲弊”的時候,範陽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出師表中的“益州疲弊”,其實道理都是相通的。
雖然範陽曾經和劉備定下了一年之內滅吳的約定,但兩個人其實都明白,一年之內恐怕不能順利滅吳。
範陽要做的隻是全力以赴,至於成敗就交給老天,讓天意來定奪。
至於星彩,範陽也有信心讓劉備看到他的真心,一年以後,劉備豈能真的棒打鴛鴦?
那麽做無疑讓自己這個得力之臣感到“寒心”,劉備是何許人,這麽多年以來,他做的事都是籠絡人心,什麽時候幹過丟失人心的事兒?
因此,範陽嘴上不說,但心裏也明白,所謂“一年之約”到最後就算完不成任務,劉備也不會為難自己,更不會棒打鴛鴦。
真正委屈的人,隻有劉禪而已……
說迴正題,季漢如果真的用一年甚至多年,來剿滅東吳,會不會造成國力疲弊?
答案是一定會!
到時候曹魏大舉南下,以強盛的兵鋒去碾壓疲弊的季漢,結果如何,其實是顯而易見的。
那一旦麵臨這種複雜的態勢,範陽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答案是,有!
劉備沉吟半晌,忽然意識到諸葛亮還在自己麵前跪著,而且已經跪半天了,連忙擺手說道:“丞相免禮平身吧……”
範陽見狀,不禁汗了一下,心說難怪後期的丞相走到哪都坐著四輪車,讓司馬懿垂涎三尺……
原來是老給劉備下跪,跪出毛病來了!
諸葛亮道了一句“謝陛下”,隨即撐著發麻的腿,費力的站了起來。
範陽見狀,連忙起身,上前攙扶住諸葛亮。
諸葛亮苦笑一聲,低聲道:“多謝子煜。”
範陽扶著諸葛亮坐好,心下思忖:謝我?等我一會兒再次提出反對的意見時,恐怕你就不會謝我了!
當然,這隻是範陽調皮的小念頭。
劉備望見範陽,忽然雙眸一亮,他與其自己苦思是否應該滅吳,不如問計於範陽!
通過這段時間範陽的出彩表現,劉備已經對範陽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他的見識不比孔明要差,這個時候,不問他還等什麽?
劉備仿佛看到了救星,笑眯眯的望向範陽問道:“子煜,丞相方才所言,不知子煜有何見解?”
範陽坐得累了,正好起身直直腰,聽劉備這麽問……當然,也在他的意料之內。
範陽微笑道:“臣的‘見解’,隻怕與丞相恰恰相反。”
一言甫畢,在場之人都微微一驚。
劉備的目光中明顯閃過一絲驚喜,而馬良是單純的吃驚。
諸葛亮望向範陽,則是驚詫之中還有一絲疑惑,他一時沒有想明白範陽為什麽會出言反對。
範陽微笑道:“陛下,誠如丞相所言,在曆經滅吳之戰後的大漢,國力一定會陷入疲憊的狀態,可問題的關鍵在於,國力的疲弊是一州之地疲弊,還是包含了荊州益州,甚至是東吳的秣陵,以及揚州數郡,共加一起的疲弊?”
此言一出,諸葛亮忽然雙眼一亮,頓時明白了範陽即將要闡述什麽觀點。
聰明人之間,往往對話更輕鬆。
但範陽還要和劉備仔細解釋一下,不是說劉備不夠聰明,而是他身為臣下的本分,就是該為君王釋疑解惑。
“如果隻是單純的‘益州疲弊’,那確實對我們來說,形勢非常惡劣,但如果包含了荊州,甚至揚州,那就算不上疲弊,相反,即便是國力疲弊,也並非沒有抵擋曹魏的一戰之力!”
“而且,減緩戰爭的疲憊方式並非沒有,那就是速戰!”
“陛下,還記得臣與陛下的一年之約嗎?”
範陽說到這兒,停頓了一下,他注意到了劉備詫異的目光中,仿佛陷入了迴憶的思索中。
範陽接著說道:“一年之內,拿下揚州全境。現在想想,這句話未免有些誇大,但臣也會竭盡全力,就算是用一年半的時間,甚至兩年,拿下揚州,也不會對我大漢,產生太大的影響。”
說著,範陽迴頭望向諸葛亮,笑道:“丞相,我知道您的良苦用心,也明白您聯吳抗曹的戰略。”
“但是現在,咱們平心靜氣的想想,東吳孫權,還能重新成為我們的盟友嗎?”
諸葛亮聞言,默然不語。
範陽的一句話,打破了諸葛亮長久以來的所有戰略計劃。
也許……從劉備堅持發動伐吳戰爭的那一刻,他的戰略大計就已經被改變了。
“我們殺了東吳那麽多員戰將,孫權會心甘情願的忍受嗎?我們重新奪迴了荊州之地,孫權會心甘情願的就此罷休嗎?”
“我們已經和孫權徹底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因此沒有了迴頭的路,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打!”
範陽說到最後,語氣加重了幾分,沉聲說道:“必須打到底,打到徹底顛覆孫權的統治為止!”
諸葛亮聞言,輕輕地歎了口氣。
他聽懂了範陽的話,也明白了範陽話裏的重點。
那就是“孫權已經不是幾年前的孫權了”……
範陽笑道:“丞相不必擔憂,此時,江東的人才相繼凋零,周瑜、魯肅、呂蒙,以及江東諸多虎臣名將,陸續陣亡。隻有一個陸遜,堪稱我軍的心腹大患,隻要拖住了他,滅亡東吳,便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談!”
但是沒辦法,為了中興漢室的長久之計,站在諸葛亮的角度上看,眼前三足鼎立的局麵絕不能破。
一旦東吳被滅,曹魏便有機可乘,不僅如此,大漢也必將陷入戰爭的泥淖中,國力被消耗殆盡,那個時候極有可能會給曹魏製造出一統天下的絕佳良機。
那季漢忙了這麽久,反而被曹魏漁翁得利,這是諸葛亮所不希望看到的。
“陛下,還記得臣在赤壁之戰前,對陛下的那番話嗎?”
諸葛亮語重心長的望向劉備問道。
劉備微微一怔,隨即輕輕點了點頭。
諸葛亮點頭道:“當時臣派了雲長去守華容道,之所以如此,是有意叫雲長做個人情,釋放曹操,因為鼎足之勢即將達成,這個時候曹操命不該絕。”
“一旦給了孫權可乘之機,將會對陛下統一天下的形勢極為不利。”
“而眼下的形勢,也是如此。”
劉備聞言,久久的陷入沉默。
範陽和馬良也都沒有說話。
範陽在思考諸葛亮這番話的底層邏輯。
諸葛亮的話有沒有道理?自然是有道理的。
其中一些事,範陽也隱隱的思考到了,但他還沒有主動提出來時,沒想到被諸葛亮給搶了先。
戰爭其實最忌諱曠日持久,同理,滅吳之戰也一定會消耗大量的時間。
時間越長,消耗的錢糧越多,國家的負擔越重,百姓的負擔也重。
這就是所謂諸葛亮出師表中的“益州疲弊”的含義。
剛剛諸葛亮在說到“國力疲弊”的時候,範陽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出師表中的“益州疲弊”,其實道理都是相通的。
雖然範陽曾經和劉備定下了一年之內滅吳的約定,但兩個人其實都明白,一年之內恐怕不能順利滅吳。
範陽要做的隻是全力以赴,至於成敗就交給老天,讓天意來定奪。
至於星彩,範陽也有信心讓劉備看到他的真心,一年以後,劉備豈能真的棒打鴛鴦?
那麽做無疑讓自己這個得力之臣感到“寒心”,劉備是何許人,這麽多年以來,他做的事都是籠絡人心,什麽時候幹過丟失人心的事兒?
因此,範陽嘴上不說,但心裏也明白,所謂“一年之約”到最後就算完不成任務,劉備也不會為難自己,更不會棒打鴛鴦。
真正委屈的人,隻有劉禪而已……
說迴正題,季漢如果真的用一年甚至多年,來剿滅東吳,會不會造成國力疲弊?
答案是一定會!
到時候曹魏大舉南下,以強盛的兵鋒去碾壓疲弊的季漢,結果如何,其實是顯而易見的。
那一旦麵臨這種複雜的態勢,範陽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答案是,有!
劉備沉吟半晌,忽然意識到諸葛亮還在自己麵前跪著,而且已經跪半天了,連忙擺手說道:“丞相免禮平身吧……”
範陽見狀,不禁汗了一下,心說難怪後期的丞相走到哪都坐著四輪車,讓司馬懿垂涎三尺……
原來是老給劉備下跪,跪出毛病來了!
諸葛亮道了一句“謝陛下”,隨即撐著發麻的腿,費力的站了起來。
範陽見狀,連忙起身,上前攙扶住諸葛亮。
諸葛亮苦笑一聲,低聲道:“多謝子煜。”
範陽扶著諸葛亮坐好,心下思忖:謝我?等我一會兒再次提出反對的意見時,恐怕你就不會謝我了!
當然,這隻是範陽調皮的小念頭。
劉備望見範陽,忽然雙眸一亮,他與其自己苦思是否應該滅吳,不如問計於範陽!
通過這段時間範陽的出彩表現,劉備已經對範陽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他的見識不比孔明要差,這個時候,不問他還等什麽?
劉備仿佛看到了救星,笑眯眯的望向範陽問道:“子煜,丞相方才所言,不知子煜有何見解?”
範陽坐得累了,正好起身直直腰,聽劉備這麽問……當然,也在他的意料之內。
範陽微笑道:“臣的‘見解’,隻怕與丞相恰恰相反。”
一言甫畢,在場之人都微微一驚。
劉備的目光中明顯閃過一絲驚喜,而馬良是單純的吃驚。
諸葛亮望向範陽,則是驚詫之中還有一絲疑惑,他一時沒有想明白範陽為什麽會出言反對。
範陽微笑道:“陛下,誠如丞相所言,在曆經滅吳之戰後的大漢,國力一定會陷入疲憊的狀態,可問題的關鍵在於,國力的疲弊是一州之地疲弊,還是包含了荊州益州,甚至是東吳的秣陵,以及揚州數郡,共加一起的疲弊?”
此言一出,諸葛亮忽然雙眼一亮,頓時明白了範陽即將要闡述什麽觀點。
聰明人之間,往往對話更輕鬆。
但範陽還要和劉備仔細解釋一下,不是說劉備不夠聰明,而是他身為臣下的本分,就是該為君王釋疑解惑。
“如果隻是單純的‘益州疲弊’,那確實對我們來說,形勢非常惡劣,但如果包含了荊州,甚至揚州,那就算不上疲弊,相反,即便是國力疲弊,也並非沒有抵擋曹魏的一戰之力!”
“而且,減緩戰爭的疲憊方式並非沒有,那就是速戰!”
“陛下,還記得臣與陛下的一年之約嗎?”
範陽說到這兒,停頓了一下,他注意到了劉備詫異的目光中,仿佛陷入了迴憶的思索中。
範陽接著說道:“一年之內,拿下揚州全境。現在想想,這句話未免有些誇大,但臣也會竭盡全力,就算是用一年半的時間,甚至兩年,拿下揚州,也不會對我大漢,產生太大的影響。”
說著,範陽迴頭望向諸葛亮,笑道:“丞相,我知道您的良苦用心,也明白您聯吳抗曹的戰略。”
“但是現在,咱們平心靜氣的想想,東吳孫權,還能重新成為我們的盟友嗎?”
諸葛亮聞言,默然不語。
範陽的一句話,打破了諸葛亮長久以來的所有戰略計劃。
也許……從劉備堅持發動伐吳戰爭的那一刻,他的戰略大計就已經被改變了。
“我們殺了東吳那麽多員戰將,孫權會心甘情願的忍受嗎?我們重新奪迴了荊州之地,孫權會心甘情願的就此罷休嗎?”
“我們已經和孫權徹底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不是他死,就是我亡。”
“因此沒有了迴頭的路,隻有一條路,那就是打!”
範陽說到最後,語氣加重了幾分,沉聲說道:“必須打到底,打到徹底顛覆孫權的統治為止!”
諸葛亮聞言,輕輕地歎了口氣。
他聽懂了範陽的話,也明白了範陽話裏的重點。
那就是“孫權已經不是幾年前的孫權了”……
範陽笑道:“丞相不必擔憂,此時,江東的人才相繼凋零,周瑜、魯肅、呂蒙,以及江東諸多虎臣名將,陸續陣亡。隻有一個陸遜,堪稱我軍的心腹大患,隻要拖住了他,滅亡東吳,便不是一句簡單的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