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陸遜出世
家父範疆,開局我大罵張翼德 作者:從頭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範陽辭別了劉備,包括自己師父以及眾將之後,這才與張苞一同乘船,踏上返迴夷道的路程。
……
與此同時的韓當和淩統已經率領殘軍敗將,駐紮進了竟陵城中。
韓當的左臉算是毀容了,被範陽燙的又紅又皺,那塊皮肉仿佛被燙熟了似的。
就算以後能好,也注定是終生留疤了。
二人疲憊的入城後,淩統這才注意到韓當臉上的疤痕。
“義公兄,您這臉怎麽搞的?”
韓當憤然道:“別提了,被範陽那個小畜生給弄得,以後我得親手宰了他,以報毀容之仇不可!”
淩統苦笑一聲,沉默半晌道:“江陵城……咱們就這麽丟了?”
此言一出,韓當也沉默了,他重重的歎了口氣,一言不發。
淩統沉吟片刻後,喃喃道:“早知今日,悔不當初,如果早聽陸議之言,不放任何人進入江陵城,這江陵怎能被劉備襲取?”
韓當長歎一口氣,喃喃道:“事已至此,後悔還有何用?你我如今能做的,隻有拚死守住竟陵,以免被蜀軍襲取。”
“他日在戰場上將功折罪,也就是了。如果吳王要因此怪罪我等……那也是沒有辦法。”
淩統默然。
……
長江水風浪不止,吹的風帆鼓脹起來,如同張開了一對巨大的翅膀,推動著船隻飛快前行。
船中甲板上佇立的中年人,正是陸議陸伯言。
今年他正好是三十八歲。
此時,他俊郎的臉上滿是愁容,他在為了江陵城而擔憂。
他這兩日憂心惴惴,總是有種不好的預感,他總感覺韓當和淩統不是範陽的對手,守不住江陵城……
可沒辦法,吳王傳召,他不能不迴。此刻他的船已經行駛到了柴桑。
這裏是曾經周瑜都督的駐兵之地,而周都督也是在柴桑病死的。
再有兩三日的行程,他就能趕到秣陵。
但願吧……
但願在他迴來之前,韓當和淩統能堅持住,至少……也不要敗的太慘才好。
……
三日後,範陽和張苞返迴了夷道。
同時陸議也抵達了秣陵。
秣陵。
孫權安排文武官員出城迎接的陸議,這讓陸議有些受寵若驚。
人群之中,陸議看到了闞澤,闞澤也滿臉激動的望向了陸議。
孫權一把拉住陸議的手腕,鄭重說道:“伯言,今蜀兵壓境,孤特命卿總督兵馬,以破蜀軍。”
陸議沉思道:“江東文武,皆大王故舊之臣。臣年幼無才,安能製之?”
其實陸議此番迴秣陵,也已經猜到了孫權的心思。
但他考慮的是,該如何服眾,這是一個不容輕視的問題。
至於什麽“年幼無才”,隻是陸議自我謙虛而已。
孫權將陸議拉到闞澤麵前,語重心長道:“闞德潤以全家性命作保,孤亦知伯言之才,今拜卿為大都督,卿勿推辭!”
陸議聞言,感激的看著闞澤,拱手道:“德潤兄,舉薦之情,小弟銘記在心!多謝……”
闞澤連忙迴禮,拱手道:“伯言何必多禮?今群臣之中,能敵劉備者,僅公一人而已!”
陸議苦笑一聲,再次重重的拱拱手。
孫權拉著陸議的手笑了笑,隨即牽著他一同入城。
可陸議明顯還有疑慮,問道:“大王有命,臣自當效勞,可倘若文武不服,如之奈何?”
孫權笑道:“卿勿憂,孤已從闞澤之言,築好了拜將台,此番直接前往登壇拜將,孤召集文武,當麵予卿寶劍,卿執孤之劍,如有不服從號令者,可先斬後奏!”
陸議聞言,心中大喜,隨即翻身跪倒,叩謝孫權。
同時,陸議還不忘感激的看了眼闞澤。
他真是沒想到闞澤能以全家人性命去保他薦他。
更沒想到闞澤事事思慮周詳,甚至叫孫權連拜將台都築好了。
這份情誼,他陸議記下了。
入城後,孫權與陸議以及眾文武百官,乘車直奔拜將台。
時值九月,正是豔陽高照的時節。
拜將台上,風起雲湧。
旌旗蔽空,雲霞浮動……
陸議身穿一身藍色袍服,周身沒有穿甲,在登台的一刻,他自己也說不出是什麽心情。
歡喜?
應該沒有……
平靜?
也並不是。
這種心情也許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台上,孫權早已經佇立良久。
台下,以張昭為首的文武百官,心情各異的望著正在登壇的陸議。
登上最高的拜將台後,陸議朝著孫權,恭恭敬敬的拱手彎腰,深施一禮。
孫權滿眼欣慰,從儀官手中接過擺放著印綬和寶劍的托盤。
陸議當然知道此時應該做什麽。當即下跪,雙手接過孫權遞給他的劍印!
“孤拜卿為大都督,領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賜寶劍印綬,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荊楚諸路兵馬。”
孫權語重心長的說著,眼中閃過期待的光芒。
他期待著陸議能不負眾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陸議正色道:“臣領命謝恩!”
孫權望著陸議,陸議也抬起頭凝望著孫權。
君臣之間在此刻仿佛達到了靈魂上的完美契合,彼此心意相通。
“郭門以內,孤主之。郭門以外,將軍製之……”
末了,孫權還是說出了這句名言。
陸議聞言,感動不已。
這是一個君王對臣子放出的最大權限了,足見孫權此刻的誠意!
陸議站起身,左手端穩印綬,右手高舉寶劍,眾將見到,無不歎服,隻有個別人除外。
“大王,趁此時,臣想當眾宣布一事,不知可否?”
陸遜迴過頭,朗聲說道。
孫權點頭道:“卿盡管直言,不必諱忌。”
“臣想改名,改名為陸遜!”
眾人聞言,都不禁一愣。
孫權也愣住了,正在這時,陸議接著說道。
“遜者,謙讓,恭順也……”
“臣想以此名時刻謹記,為臣子,當常懷謙卑、恭順、忠義之心也!”
孫權聞言,眼中之情愈發欣慰。
陸議從此以後,正式更名為陸遜!
而陸遜的大名,不久後也在荊楚那片戰場上,開始響徹揚名!
當即,陸遜下壇,命丁奉徐盛為左右護衛將軍,並調集兵馬,即日出師。
隻是在此之前,孫權告訴了陸遜一個令他詫異萬分的消息。
朱然在前方投降劉備了!
而這個消息,不是別人傳的,正是早陸遜一天到達秣陵的關家兄妹,製造的傳言!
……
與此同時的韓當和淩統已經率領殘軍敗將,駐紮進了竟陵城中。
韓當的左臉算是毀容了,被範陽燙的又紅又皺,那塊皮肉仿佛被燙熟了似的。
就算以後能好,也注定是終生留疤了。
二人疲憊的入城後,淩統這才注意到韓當臉上的疤痕。
“義公兄,您這臉怎麽搞的?”
韓當憤然道:“別提了,被範陽那個小畜生給弄得,以後我得親手宰了他,以報毀容之仇不可!”
淩統苦笑一聲,沉默半晌道:“江陵城……咱們就這麽丟了?”
此言一出,韓當也沉默了,他重重的歎了口氣,一言不發。
淩統沉吟片刻後,喃喃道:“早知今日,悔不當初,如果早聽陸議之言,不放任何人進入江陵城,這江陵怎能被劉備襲取?”
韓當長歎一口氣,喃喃道:“事已至此,後悔還有何用?你我如今能做的,隻有拚死守住竟陵,以免被蜀軍襲取。”
“他日在戰場上將功折罪,也就是了。如果吳王要因此怪罪我等……那也是沒有辦法。”
淩統默然。
……
長江水風浪不止,吹的風帆鼓脹起來,如同張開了一對巨大的翅膀,推動著船隻飛快前行。
船中甲板上佇立的中年人,正是陸議陸伯言。
今年他正好是三十八歲。
此時,他俊郎的臉上滿是愁容,他在為了江陵城而擔憂。
他這兩日憂心惴惴,總是有種不好的預感,他總感覺韓當和淩統不是範陽的對手,守不住江陵城……
可沒辦法,吳王傳召,他不能不迴。此刻他的船已經行駛到了柴桑。
這裏是曾經周瑜都督的駐兵之地,而周都督也是在柴桑病死的。
再有兩三日的行程,他就能趕到秣陵。
但願吧……
但願在他迴來之前,韓當和淩統能堅持住,至少……也不要敗的太慘才好。
……
三日後,範陽和張苞返迴了夷道。
同時陸議也抵達了秣陵。
秣陵。
孫權安排文武官員出城迎接的陸議,這讓陸議有些受寵若驚。
人群之中,陸議看到了闞澤,闞澤也滿臉激動的望向了陸議。
孫權一把拉住陸議的手腕,鄭重說道:“伯言,今蜀兵壓境,孤特命卿總督兵馬,以破蜀軍。”
陸議沉思道:“江東文武,皆大王故舊之臣。臣年幼無才,安能製之?”
其實陸議此番迴秣陵,也已經猜到了孫權的心思。
但他考慮的是,該如何服眾,這是一個不容輕視的問題。
至於什麽“年幼無才”,隻是陸議自我謙虛而已。
孫權將陸議拉到闞澤麵前,語重心長道:“闞德潤以全家性命作保,孤亦知伯言之才,今拜卿為大都督,卿勿推辭!”
陸議聞言,感激的看著闞澤,拱手道:“德潤兄,舉薦之情,小弟銘記在心!多謝……”
闞澤連忙迴禮,拱手道:“伯言何必多禮?今群臣之中,能敵劉備者,僅公一人而已!”
陸議苦笑一聲,再次重重的拱拱手。
孫權拉著陸議的手笑了笑,隨即牽著他一同入城。
可陸議明顯還有疑慮,問道:“大王有命,臣自當效勞,可倘若文武不服,如之奈何?”
孫權笑道:“卿勿憂,孤已從闞澤之言,築好了拜將台,此番直接前往登壇拜將,孤召集文武,當麵予卿寶劍,卿執孤之劍,如有不服從號令者,可先斬後奏!”
陸議聞言,心中大喜,隨即翻身跪倒,叩謝孫權。
同時,陸議還不忘感激的看了眼闞澤。
他真是沒想到闞澤能以全家人性命去保他薦他。
更沒想到闞澤事事思慮周詳,甚至叫孫權連拜將台都築好了。
這份情誼,他陸議記下了。
入城後,孫權與陸議以及眾文武百官,乘車直奔拜將台。
時值九月,正是豔陽高照的時節。
拜將台上,風起雲湧。
旌旗蔽空,雲霞浮動……
陸議身穿一身藍色袍服,周身沒有穿甲,在登台的一刻,他自己也說不出是什麽心情。
歡喜?
應該沒有……
平靜?
也並不是。
這種心情也許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台上,孫權早已經佇立良久。
台下,以張昭為首的文武百官,心情各異的望著正在登壇的陸議。
登上最高的拜將台後,陸議朝著孫權,恭恭敬敬的拱手彎腰,深施一禮。
孫權滿眼欣慰,從儀官手中接過擺放著印綬和寶劍的托盤。
陸議當然知道此時應該做什麽。當即下跪,雙手接過孫權遞給他的劍印!
“孤拜卿為大都督,領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賜寶劍印綬,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荊楚諸路兵馬。”
孫權語重心長的說著,眼中閃過期待的光芒。
他期待著陸議能不負眾望,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陸議正色道:“臣領命謝恩!”
孫權望著陸議,陸議也抬起頭凝望著孫權。
君臣之間在此刻仿佛達到了靈魂上的完美契合,彼此心意相通。
“郭門以內,孤主之。郭門以外,將軍製之……”
末了,孫權還是說出了這句名言。
陸議聞言,感動不已。
這是一個君王對臣子放出的最大權限了,足見孫權此刻的誠意!
陸議站起身,左手端穩印綬,右手高舉寶劍,眾將見到,無不歎服,隻有個別人除外。
“大王,趁此時,臣想當眾宣布一事,不知可否?”
陸遜迴過頭,朗聲說道。
孫權點頭道:“卿盡管直言,不必諱忌。”
“臣想改名,改名為陸遜!”
眾人聞言,都不禁一愣。
孫權也愣住了,正在這時,陸議接著說道。
“遜者,謙讓,恭順也……”
“臣想以此名時刻謹記,為臣子,當常懷謙卑、恭順、忠義之心也!”
孫權聞言,眼中之情愈發欣慰。
陸議從此以後,正式更名為陸遜!
而陸遜的大名,不久後也在荊楚那片戰場上,開始響徹揚名!
當即,陸遜下壇,命丁奉徐盛為左右護衛將軍,並調集兵馬,即日出師。
隻是在此之前,孫權告訴了陸遜一個令他詫異萬分的消息。
朱然在前方投降劉備了!
而這個消息,不是別人傳的,正是早陸遜一天到達秣陵的關家兄妹,製造的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