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早朝。


    昨日眾官已拜見新帝,今日上朝乃三公九卿及大成營中尉和城門尉諸人在大成營麵見李治。


    李治身穿龍袍,坐於高座之上,看向台下幾人說到:“諸位大臣,可有事要奏?“


    禦史大夫崔長更起身道:“陛下,廷尉和尉衛負責皇上安危,如今尉衛將軍黃通跟隨鎮北候駐守漁陽郡,如今尉衛群龍無首,廷尉將軍宋仁投身為虎賁之首,卻終日酗酒,難堪大任,望陛下另選良將,以免奸賊趁虛而入。”


    “崔大人所言極是,不知崔大人可有人選。”


    “兩位職位位列九卿,當選德高望重,武藝高強,治軍有方之良將,臣保舉廷尉將軍由河東郡都尉蔣甘擔任,尉衛將軍由三川郡都尉楊玉超擔任,此二位將軍忠義勇猛,定能擔此大任。”


    李治聽完,心中一喜,那楊玉超乃自己的親舅舅,若能擔任尉衛將軍,自己便不必擔心安危。


    “此二人皆國之棟梁,崔大人所言不虛。”李治附和道。


    “臣保舉一人,定能勝任尉衛一職。”王恩儒起身朗聲道。


    “卿保舉何人呀?”李治看向王恩儒。


    “尉衛將軍掌管宮內禁軍,必要經驗豐富,征戰無數之良將,上郡郡守上將軍邢征,威望資曆人品先帝常讚不絕口,定能勝任尉衛一職!”


    王恩儒話一開口,李正山心中一驚,偷偷看了一眼李承前,心中不禁暗暗豎指,好一個定成侯!


    眾臣不解,,邢征乃布衣出身,跟隨先帝累積軍功,待江山已定,特封上將軍,領兵上郡,鎮守大成西門戶,不見王家與之有交情,怎會得王恩儒著力推薦?


    “楊丞相與李大人是何意?”李治連忙問道。


    “楊玉超是我兒,知子莫若父,尉衛交於他手,我自是放心,但我身為父親,不便推舉,陛下可自行斟酌。邢將軍乃當世良將,統兵上郡,即能護國又能安民,為我大成西境屏障,倘若離開,西境難免空虛,此事還需商討呀。”


    楊正泰今日對尉衛勢在必得,若得尉衛禁軍,楊家在大成必一飛衝天,勢不可擋,此刻也顧不得臉麵,當即說到。


    “臣也保舉邢將軍,尉衛禁軍皆百戰之師,非重臣良將不可駕馭,邢將軍正是不二人選。”李正山不待李治開口,當即說到。


    李治心中不爽,但也未看明白今日局勢,若是楊玉超為尉衛將軍,自己定是安全無憂,可是又怕楊家勢大,自己為外戚所困,心中不免擔憂。那邢征自己隻聞其名,未見其人,更不知今日如何就要做那尉衛將軍,心中不免一陣苦惱,暗恨自己年幼,既無兵馬也無威信,做得此位卻當不得此家,可恨呐!


    “叔父覺得如何?”


    李承前聽聞李治詢問,這才睜開雙眼,看了看王恩儒和楊正泰,輕聲說到:“尉衛將軍關係陛下安危,我與邢征都曾伴隨皇兄征戰,此人確實可擔當此任.”


    “既如此,那就擬旨,命邢征速來大成,擔任尉衛將軍,位列九卿。”李治強打精神,高聲說到。


    楊正泰心中不免狐疑,隱隱感覺今日之事並不簡單。


    “那廷尉將軍該當如何?”崔長更連忙說到。


    “廷尉將軍就。。。”


    “廷尉將軍常伴陛下左右,陛下尚未成年,當選青年才俊,做心腹培養,我看李勇當是適宜。”李承前未等李治說完,淡淡的說到。


    “叔父所說李勇是何人?”李治問道。


    “李勇乃太尉李大人之幼子,今年二十有五,現在長沙郡魏常勝手下做軍侯,勇敢堅毅,必將成我大成之良將,忠誠可靠,陛下多加培養,定能成手中利刃!”李承前目視李治說到,言語間就差說出李勇是李家血脈,你還小,別人當這廷尉將軍我不放心呐。


    “李大人之子,定是勇猛非常,隻是年歲尚小,護衛陛下乃重中之重,容不得半點差錯呀。”楊正泰撫須說到。


    “楊大人此言差矣,大成已十年太平,未有刀兵,諸多青年才俊尚未嶄露頭角,陛下新朝新立,當給天下青年才俊豎此榜樣,方能振奮人心,蒸蒸向榮呀!”王恩儒朗聲說到。


    在座諸臣皆麵麵相覷,此等神仙打架,唯恐禍及自身。


    聽道此處,楊正泰如何還不明白,這王恩儒定是投靠了李承前,他忽然記起,當年先帝未給邢征封侯,李承前賭氣不當太尉,閉戶候府,陛下不得已才讓李正山擔任太尉,這在當時乃是隱秘,當時他仔細琢磨,大膽猜想,是先帝不想讓李承前把持軍務,尾大不掉,故意如此,此刻新君剛立,李承前正當壯年,定是不甘叩首,那王恩儒和李正山定是以李承前馬首是瞻,此刻圖窮匕見,暗探大意。


    “若是昨日就密令玉超帶兵勤王,當不至如此被動。”楊正泰內心憤然道。


    “既是叔父保舉,李勇也是朕的族叔,若擔此任,定然放心不過。商總管,擬旨吧。”李治頹然的說到,雖說年齡幼小,自小接受受先帝培養,耳濡沫染,再加上心思剔透,當下也對朝上幾人的態度明白的七七八八。


    昨夜太後密語李治,讓楊玉超先做尉衛,再統中尉,拿得兵馬,方可給自己護身,並一言就指出李承前表麵不爭不奪,其實野心甚大,當心自己成了傀儡,看今日局麵,李治又如何看不明白。


    李治雖小,但心思縝密,皇後擔心李承前勢大,自己又如何不擔心楊家把持朝政?見今日局麵如此,自己又未成年,索性權當自己軟弱無能,順從了李承前,來日讓楊家與之相鬥,自己隱忍蟄伏便是。


    廷尉尉衛都有歸屬,但上郡郡守出現空缺,李承前與楊正泰又是接連一番爭鬥。


    “陛下,邢征調任,那上郡太守該何人來當?”崔長更言道。


    “上郡乃邊關重地,自先帝以來就是郡守唯武將擔任,軍政一體,還是在太尉府輪值上將軍中擇選一人吧。”李治思慮片刻道。


    “既是如此,那臣保舉王超出任上郡郡守。”李正山說到。


    “臣保舉付安將軍出任上郡郡守。”楊正泰也起身說到。


    眾臣詫異不止,平素雖說李正山極少進殿上朝,但太尉府眾上將對李正山都唯命是從,文臣世家極難籠絡,楊正泰此舉難道是行離間之計?


    李承前和李正山也是暗自忖度,皆以為楊正泰今日未能如願,便使出此等下策,內心皆冷笑不止。


    “既如此,眾臣覺得這兩位將軍誰更合適呀?”李治打著哈欠問道,卻看李治病病懨懨,仿佛毫不關心,隻給人感覺這新帝隻想快點下朝,早點結束。


    “既然國老保舉,那便讓付安出任吧。”李正山看了眼楊正泰,拱手說到。


    “雖是老夫保舉,但付安也是太尉府出身,李大人還是要好生管教!”楊正泰佯裝不滿道。


    眾人皆以為楊正泰今日吃癟,殊不知楊正泰內心正暗自竊喜,雖然兩個重要職位未能如願,但是上郡一地,此刻收入囊中矣。原來那付安,本就出身三川郡楊家,楊正泰見此人麵色剛毅,有勇有謀,多年前就給他脫了奴籍,變換身份,安排他從軍入伍,未成想一路征殺,到是做到了上將軍,先帝在時,未免引起猜測,一直暗中聯係,不曾挑明身份,今日正好派上用場。


    至於宋仁投這位將軍該如何處置,一是先帝死因自是機密,二是牽扯太皇太後,諸位都默契的沒有提起,自是交給李承前和太皇太後去商議。


    朝堂之上,李承前已野心隱漏,楊正泰也奮力爭取,大皇子李堅也星夜兼程奔赴上穀,看似大局已定,然而隨著李承佑的死訊,天下又隱隱而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要成為大將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揮袖掃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揮袖掃清風並收藏我要成為大將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