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被宣布離休那天,正是共和國的將士們授銜之日。


    父親離休前是本城守備區的司令,早在父親離休前,守備區已被宣布撤消了,大批將士們轉業迴到了地方。那些日子,父親度日如年。昔日熱鬧的營區一下子冷清下來,父親獨自一人站在偌大的操場上,一時間顯得形隻影單。蟬們躲在遠處的樹後,淒涼而又熱鬧地鳴唱著,一個小男孩站在樹影下,喊著一二一的口令,模擬軍人操練著自己。父親癡癡地望著那光頭小男孩,父親恍惚地記起,以前操練將士們的時候,就是這個光頭男孩躲在樹下偷偷地學著軍人們操練。此時,父親看著光頭男孩眼睛潮濕了。


    父親抬起頭,看到了頭頂那方天空,昔日的天空在父親眼裏無比輝煌,而此時的天空在父親的心中空空蕩蕩。父親在心裏喟歎一聲,三兩滴清淚終於流下麵頰。父親那時已經預感到,以後自己將不再是守備區的司令了。


    父親的預感很快得到了證實。在全軍將士們被宣布授銜那天,父親離休了。也就是說父親被結束了戎馬生涯。早在這之前,父親已明白了一條真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脫下軍裝,過平常百姓的日子那是遲早的事。父親雖然有這種心理準備,但他仍然覺得自己離休來得太突然了。父親很惶惑,父親很不安。


    不管怎麽說,父親說離就讓人家給離了,離得父親心不甘情不願,其實父親是很想戴一次少將軍銜的。如果父親不離,父親被授個少將當不成問題。父親被離,在他蒼茫的腦海裏浮現出一片烏雲。父親的日子黑了,父親輝煌的夢想完蛋了。


    父親不知道離休的日子將怎麽打發,更不知道不當司令的生活將怎麽過。父親在心裏悲哀地喊了一聲:我老石完蛋了。


    父親當兵的時候還不滿十三歲。按他自己的話說,那時還沒有槍高。父親當兵的初衷異常簡單而又明朗,那就是當兵可以吃飽肚子。


    父親當兵那個季節是個冬天。在這個季節裏父親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饑餓,饑餓感像老鼠一樣在他的五髒六腑裏亂躥亂跳。其實父親本不應該這麽餓的,那時父親家是有一畝二分地的,一年到頭打下的糧食,雖不夠一家人填飽肚子,糠菜半年糧的日子也還過得下去。但爺爺奶奶這對夫妻卻是兩個賭徒。在這大雪封路漫漫無邊的冬季裏,爺爺奶奶已賭紅了眼睛。他們不僅在本村裏賭,而且還要跋山涉雪到遙遠的外村去賭。他們的肩上各扛著半口袋糧食,那是他們的賭金。這樣賭來賭去,家裏便四壁皆空了。


    在那個漫長的冬季裏,父親一家隻能喝西北風了。爺爺奶奶雙雙躺在炕上,他們盤算著用什麽當賭金再去賭一次,賭博已占據了他們整個身心。冰涼的火炕已一連幾天沒有點燃人間的煙火了,他們感受到了寒冷。於是他們就瑟縮著身體偎在陳年舊絮做的棉被裏。他們一時為找不到合適的賭金而長籲短歎。饑餓同時折磨著夫妻二人,他們不時地感受到因饑餓而產生的眼冒金星的幻覺。押賭的心理在這幻覺裏瘋長,奶奶終於說:他爸,不行咱就去陳二家借二鬥米。爺爺半晌沒有說話,陳二是什麽東西在他心裏一清二楚。陳二不僅是賭徒,且又是個老光棍,見到女人口水都能流出一碗。前兩天在一次賭博中,爺爺曾輸給過陳二兩鬥米。陳二曾厚顏無恥地說:不給米也行呀,讓弟妹陪我一宿。爺爺當時就翻臉了,揮起一隻空碗砸在陳二的腦門上。陳二的腦門立時青紫一塊。爺爺心裏同時也清楚,為賭博去借米,好人家是不會借的,也隻能去找陳二了。爺爺咬了咬牙,終於點了點頭。


    於是夫妻倆便齊心協力地盼星星盼月亮地等父親。他們知道,父親一大早就外出討飯去了。他們不敢奢求兒子能討迴一座金山銀山來,他們盼望的是兒子討迴一碗半碗的米來,到那時他們要做半鍋熱熱的粥喝下去,好有力氣去支撐他們走上漫漫的賭博之路。


    父親在寒冷的天氣裏並沒有討到什麽,他拿著一隻空碗,趿拉著一雙前露腳趾、後露腳跟的棉鞋,艱難地走在這寒冷的雪季裏。那時父親早已是饑腸轆轆,父親就想:誰要是給一口吃的,就喊他一聲爹,不,叫他祖宗也行。父親吸溜著鼻子,手托空碗,蹣跚地走在雪地裏,當時他在心裏絕望地想:我要餓死了。


    就在這時,父親碰到了一支過路的隊伍。隊伍休息在村外的一片林地裏,一群人圍了一口大鍋。鍋裏冒著熱氣,隨著熱氣鍋裏蒸騰出一陣又一陣米香。父親聞到米香,便在心裏喊了一聲:天呐,我的祖宗。


    父親不敢靠近,他便手托了空碗站在一棵落滿積雪的樹下,遙望著那口飄著米香的大鍋。


    鍋裏的米終於熟了,於是圍坐在大鍋周圍的兵們一個個走近那口大鍋,由一個臉上長滿胡子的老兵把他們的空碗盛滿熱氣騰騰的米粥。接著那些兵們手托粥碗,有聲有色地吸溜著碗裏的粥。那聲音在父親的耳朵裏不啻於山唿海嘯,那口粥鍋像一個巨大的磁場深深地吸引著父親。父親在心裏喊了一聲:天呐!他便夢遊似的向那口粥鍋走去。那時,父親隻有一個想法,就是:我要喝粥。我要吃飯。他終於來到了鍋旁,他的腿一彎便給滿臉長滿胡子的兵跪下了。跪下之後他喊了一聲:爹,祖宗!


    父親終於如願以償地吃到了一碗粥。不多一會兒,吃飯的部隊就出發了。他們背起那口大鍋,踩著沒膝的積雪“吱吱嘎嘎”地向遠方走去。父親的腦海裏突然冒出一個想法:我要喝粥,我要喝粥……遠去的隊伍無疑是有粥喝的。父親慌慌張張地舔淨了碗裏最後一粒米,歪扭著身子,踩著那隊人馬留下的腳印,向前追去。


    那一年冬天,父親還差三個月零兩天滿十三歲。


    父親從此便和部隊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此以後,父親參加了著名的三大戰役。


    三大戰役連連告捷,這是在以後和平日子裏,父親所津津樂道的。


    十三歲參軍的父親,從此過上了能吃飽飯的日子。其實在戰爭歲月中,父親也有曾吃不上飯或吃不飽飯的時候,但那是少數。因此,父親已經心滿意足了。於是父親就很踏實地一口氣當了四十多年的兵,將大半輩子都獻給了戎馬生涯。父親對自己選擇的道路從沒有過半點的悔意,如果說當初父親是為吃飽飯而走進部隊,那麽在以後的生活中,父親的覺悟和使命感已遠遠超過了這種範圍。


    父親曾參加過無數次戰鬥,除著名的三大戰役之外,父親還參加過抗美援朝,包括並不十分著名的珍寶島自衛還擊戰。在眾多的戰役中,父親大難不死,這就注定了必有後福這句話。在戰鬥中,排、連、營、團……父親是一步步走過來的。他每晉升一級都付出了血的代價,他身上三十八處的傷疤可以作證。最後在和平生活中,他的職務達到了他一生的頂峰:守備區司令。在中國部隊的建製裏,能叫上司令的也不是一般人物了。


    父親終於是個官了。父親是個官的優越感,在母親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母親是父親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認識的,確切地說,父親是在淮海戰役認識的母親。那個年代戰火紛飛,兵荒馬亂,首先受到劫難的自然是老百姓。那時淮海戰役已接近尾聲,蔣家王朝眼見著江河日下,蔣家的軍隊窮途末路,見雞搶雞,見狗殺狗。一時間鬧得雞犬不寧,百姓不見寧日,逃難的人群遍地皆是。那一年母親十七歲,裹挾在遭難的人群中倉皇北撤。母親不是一個人逃出來的,剛逃離家鄉時,一大家子人,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在這期間,逃難的隊伍曾遭到蔣軍的空軍部隊激烈而又瘋狂的轟炸。蔣介石的空軍錯把逃難的百姓當成了共軍。因此,在那場劫難中母親便和家人逃散了。父親見到母親的時候,母親和家人逃散已有些日月了。母親仍在盲目地尋找著她失散的親人,當時母親也已經三天沒有吃到東西了,就在這時候,父親發現了母親。母親正躲在一個破敗的小村外的一片小樹林裏,那時的母親早已是饑寒交迫無力行走了。時間已近傍晚,母親原打算在這片小樹林裏躲過這個難挨的夜晚,如果明天還活著的話,她將繼續去尋找失散的親人。正在這時,父親的部隊來到了這片樹林旁,結果父親就發現了母親。父親發現母親的那一刻,吃驚不小,母親的眉眼使父親想到了他的妹妹。父親是有過妹妹的,妹妹在七歲那一年的冬天,凍死在雪殼子裏。妹妹是在尋找賭博的爺爺和奶奶走進雪地裏的,當時天黑雪厚,父親的妹妹掉進了雪殼子裏。她死前是掙紮過的,周圍的雪地被她那雙小手抓撓得麵目全非,結果她沒能掙紮出來,就那麽伸著一雙小手一直被凍死。


    於是妹妹的形象永遠定格在父親的記憶深處,不論是在夜深人靜的夜晚,還是在閑暇時明媚的陽光中,父親總要想起妹妹。母親命運的改變完全因為她長得很像父親的妹妹。父親發現這一點以後,他長驅直入地向母親走去。母親在她十七歲的生涯中沒見過多大世麵,她本能地對掛槍的人有一種恐懼。她盯著走過來的父親本能地哆嗦著身子,臉色因而變得蒼白,毫無血色。母親這種神色愈加像父親死去的妹妹,父親妹妹死時臉色也是這樣的蒼白。在那一瞬,父親恍似覺得自己走在夢中。他差一點喊出妹妹的小名——小丫。當他迴了一次頭,看到本連的戰士們正目光複雜地注意他的時候,他才從似夢似幻的感覺中走了出來。於是他張開的嘴裏喊出一句:老鄉,別怕,我們是人民解放軍。母親一直居住在敵占區,以前聽說過解放軍,但對解放軍並沒有本質上的認識。她聽了父親的話,仍渾身打著哆嗦。


    當父親站在母親麵前時,母親突然就給父親跪下了,母親哆嗦著說:長官,你可憐可憐俺吧。俺都三天沒吃東西了。


    在母親的潛意識中,父親是要對她非禮的。在敵占區和逃難的路上,她曾親眼見過許多年輕的姐妹被蔣軍**、殺戮。她跪在地上想求父親放過她。


    那一刻,父親的心疼了一下,又疼了一下。他覺得不是母親在求他,而是妹妹在求他。他恍如聽到妹妹在他身旁說:哥,我餓。父親幾乎不假思索地把身上的幹糧一股腦地放在了母親麵前。母親在突如其來的變故中驚得不知所措,她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竟會是真的。母親太餓了,她來不及多想,便抓起了地上的食物。那時她隻有一個想法,就是死也要做一個飽死鬼,她想:身遭不測是在所難免了。


    父親一直看著母親狼吞虎咽,他深知饑餓的滋味,在那一瞬父親下了決心——我要救她。在母親狼吞虎咽吃完父親所有的食物後,父親把母親帶到了殘破的小村裏。在小村裏,父親為母親找到了一間同樣殘破的小屋,小屋的主人不知是逃荒去了,還是死了。父親一直看著母親走進小屋,那一刻,他的心裏充滿了柔情。父親又一次想到了自己的妹妹,如果妹妹仍活著的話,大概也這麽大了。


    於是父親問母親:老鄉,你多大了?


    母親又一次給父親跪下了,她顫著聲答:長官,俺剛十六歲,你就饒了俺吧。母親又一次誤會了,她有意把自己說小一歲,表情也是一副可憐巴巴的樣子,以此來喚醒父親的同情心。


    要是小丫活著,今年剛好十七。父親似在自言自語。


    母親忙說:不,長官,俺十六。


    父親歎了口長氣,他彎下腰伸手把母親從地上扶了起來,然後問:你叫什麽?


    母親說:俺叫桔梗。你饒了俺吧,長官。


    父親從兜裏掏出幾塊銀元,那是他一年的軍餉。父親一直沒舍得花,他把這幾塊銀元放到母親的手裏。父親望著母親那雙驚魂未定的眼睛說:聽著桔梗,這錢你拿著,以後就呆在這裏,哪也不要去,等打完仗我就來接你。


    說完這些父親就走了,走在母親疑惑種種的一雙目光中。


    父親一直牢記著自己的話,母親也同樣牢記著父親的話。


    母親驚訝自己碰到了天底下的大好人了,不僅給自己吃的,而且還給了自己這麽多錢,她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多錢,而且還口口聲聲讓自己等著的話。母親以為自己是在夢裏了。待她清醒之後,走出殘破的小屋望著父親遠去的身影時,她又一次跪下了。這一次她跪得心甘情願,地久天長,直到父親的部隊消失在村外的夜色中。


    在以後母親等待父親的歲月中,她等得堅貞不渝,海枯石爛。她堅信父親是個好人,她沒有理由不等待父親。


    幾年以後母親終於等來了父親,那時父親已經是營長了。淮海戰役結束不久,共和國便誕生了,蔣介石逃到了台灣,父親的部隊駐紮在北方的一座城市裏。當時抗美援朝還沒有爆發,邊遠地區剿匪工作仍在繼續,總之全國形勢一片大好。在這大好形勢裏,父親刻骨銘心地想起了母親。他沒有忘記自己說過的話,他一想起母親,便聯想到了七歲的妹妹,舉著一雙凍得紅腫的小手在雪地裏掙紮的情景。當了營長的父親仍然光棍一條。許多將士在戰爭年代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找對象,現在全國解放了,在一片國泰民安的氣氛中掀起了搞對象的熱潮。父親離開了部隊,離開了北方那座城市,千裏迢迢地找到了母親。


    母親嫁給父親以後一直沒有工作,母親從農村進城以後是很想工作的,但陰差陽錯,母親的想法一直沒能實現。母親嫁給父親不久,著名的抗美援朝便爆發了。父親成了誌願軍,在一個有風的夜晚跨過了鴨綠江,走上了抗美援朝的戰場。


    那一年母親剛剛二十出頭。母親已懷孕在身,她和參戰的家屬一樣被安排在部隊的留守處。母親一邊孕育腹中的孩子,一邊牽腸掛肚地思念朝鮮戰場上的父親。她相信父親會活著迴來的。她自從見過父親第一麵之後,便鬼使神差地等待父親,一等就等了幾年,直到她又一次看見父親出現在她麵前。那一瞬間,她大叫了一聲,差點暈倒過去。事後她想起等待父親這事有些荒誕,她第一次見到父親,甚至都不知道父親的姓名。父親又一次出現在她麵前時,她堅信父親就是她的救世主。父親的形象便燈塔一樣地燃在了她的心裏,她更相信父親是個好人。好人會一生平安的,父親不論走到哪裏,最終都會平安地迴到她的身邊。


    母親在等待父親平安歸來的日月中,生下了敏。母親本想為父親生個兒子的,她知道父親喜歡男孩,父親的意願便是她的意願。沒想到第一個孩子卻是個女孩,這使得母親的情緒有些低落,低落的情緒又很快在母親的心中煙消雲散了。她想,隻要能生女孩,男孩也一定會有的。隻要父親願意,她甘願為父親生一個排一個連。那時她生活中最大的目的便是一邊撫養敏,一邊期待父親平安地從戰場上迴來。


    又是個幾年以後,父親又一次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母親的麵前。父親平安迴來,這在母親的意料之中。當時父親已經是團長了,母親見到父親的第一句話便是:下一次俺一準給你生個兒子!父親望望母親,又看一眼躲在母親身後偷眼打量著自己的敏,他笑了。


    母親很快便又一次懷孕了,沒多久權便出生了。權果然是個兒子。產房裏的母親虛弱地衝父親蒼白地笑笑說:俺說過一準給你生個兒子。母親從父親的表情裏看不出高興也看不出失落,母親便又說:俺還會生的。下一次一準還是個兒子。


    父親看著權,看著母親,然後悶頭吸煙。他考慮的不是男孩、女孩,他考慮著以後的生活。那時父親已從部隊節約開支中察覺到將來會有緊日子過了。


    果然,在權不滿二歲的那一年,中國當代史中著名的******向多災多難的人們走來。父親、母親、敏、權一家四口人和全國人民一樣過起了忍饑挨餓的日子。


    起初部隊比地方好一些,能定量地向軍人及家屬發放一些糧油及副食,到最後這些定量的東西也被取消了。定量的補助隻對基層官兵,像家屬及子女,戶口在地方上的隻能和普通百姓一樣了。母親沒有工作,敏和權正長身體,嗷嗷待哺的兩個孩子圍繞著母親叫苦連天。父親的日子要比母親及家裏的孩子好過一些,他每日三餐吃食堂。後來三餐也改成兩餐了。父親每天把屬於自己那一份飯菜偷偷地帶迴來,他舍不得吃,母親也舍不得吃,他們看著敏和權如狼似虎地分吃著父親的那份飯菜。母親這時會背過身去擦眼淚,父親勾著頭吸煙,他極力地控製著不去看敏和權。陣陣襲來的饑餓感,使父親又一次想起了十三歲以前的生活。敏因吃得太急,一口飯噎在了嗓子眼,她的喉嚨嘔嘔作響,一張小臉憋得通紅。父親伸出手在敏的背上輕捶了兩下。敏使他想起了自己的妹妹,他三兩滴淚水落在敏的頭上。


    父親那時有許多大事需要他操心。全團一千多號人馬,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並不能放鬆訓練。美帝蘇修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中國,蔣介石在台灣也趁火打劫,時時刻刻想顛覆大陸。父親不僅憂國憂民,全團人馬因忍饑挨餓軍心開始渙散。前幾日,有兩個新兵因無法忍受饑餓開了小差,準備跑迴老家。還沒有到火車站便被抓了迴來,氣得父親扇了兩個逃兵每人一個耳光。那兩個兵就給父親跪下,他們一邊哭一邊說:求求您了團長,我們餓得實在受不了。讓我們走吧。


    父親拍著桌子大吼:混賬,放你們迴家就不餓了麽?


    兩個兵又說:要死就讓我們一家人死在一塊吧。那時,餓死人的例子已不足為奇了。


    父親氣得團團亂轉,兩個兵被帶走後,父親找來了後勤處長。他命令後勤處長一定想辦法讓戰士們吃飽。後勤處長神情為難,不是他不想努力,而是實在沒有辦法。後勤處長還是搓著手走了。


    秋天的時候,後勤處長終於弄來了半卡車白菜,卻搭上了一條戰士的命。白菜是在一個山溝裏買的,後勤處長帶著幾個戰士幾乎跑了一天的路,通過後勤處長昔日的戰友,戰友正當著生產隊長。其實山溝裏的人們也正在忍受著饑餓,但戰友念及戰友的情分,以及軍民魚水情,還是動員每戶社員都勻出幾棵白菜,支援親人解放軍。後勤處長帶著卡車拉著白菜連夜往迴趕,結果在路上就發生了車禍,車翻到了溝裏,車上的一個戰士便犧牲了。


    白菜拉迴那天,全團官兵的心情極為沉重,他們列隊站在半卡車白菜旁向戰友告別。後勤處長哭腫了眼睛。後來那半卡車白菜就晾曬在食堂門前的空地上,由炊事班長日夜看護。那些日子,人們經常可以看到一個老兵坐在馬紮上守望著那些白菜。經日守護使炊事班長困頓異常,他的頭一點一點向前垂落著。這時事情就發生了。母親已經無數次光顧過晾著白菜的空地了,她被那些白菜誘惑得已經神不守舍了。她心裏異常清楚這白菜不能拿,但敏和權因饑餓而發出的哭嚎聲又使她下定決心非拿一棵白菜不可。於是她數次徘徊在晾著白菜的空地上,心裏經過反複鬥爭後,她終於趁炊事班長的頭又一次垂蕩在胸前時,向白菜伸出了雙手。


    炊事班長還是看見了母親懷抱白菜匆匆而去的背影。起初那一瞬他是驚愕和氣憤的,但當他發現那是母親而不是別人時,善良的老班長把一雙眼睛死死閉上了,他在心裏重重歎了一聲,不知為誰。


    那棵白菜被晚上下班迴來的父親發現了。那已經不是一棵完整的白菜了,確切地說是半棵,另外一半被母親迫不及待地做成了湯,又被敏和權狼吞虎咽地吃到肚子裏。父親發現那棵白菜後臉就白了,他聲色俱厲地問了幾遍母親。母親被逼無奈,終於從實招來。母親的話還沒有說完,臉上便挨了一記重重的耳光。這是父親第一次打母親,也是最後一次打母親。父親打完母親,拿起那半棵白菜便走出了家門,他的身後傳來敏和權尖厲的哭聲。


    父親把半棵白菜和十元錢交給後勤處長。待後勤處長明白過來之後,孩子似的“哇”地哭出了聲。他邊哭邊說:團長哇,我這個後勤處長沒有當好呀——


    父親摘下帽子說:是我這個團長沒有當好!


    當天晚上全團點名時,父親宣布給炊事班長警告一次,原因是沒有恪盡職守看守好白菜。父親又在全團官兵麵前做了深刻檢查,理由是自己沒有教育好家屬。


    白菜事件給母親帶來了極深刻的教訓,同時她的自尊心也受到了刻骨銘心的傷害。那次之後,她好長一段時間不再理父親,她已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和兩個孩子。她是這麽想的,果然也是這麽做的。一大早,她便把敏和權叫起來了,父親前腳走出家門,她便後腳帶著兩個孩子上路了。她背著權,領著敏,他們向郊區走去。


    秋收已過,田野裏空曠無邊。母親拉著敏背著權一直走向空曠的田野。秋收後的田野,早已被無數人翻找過幾遍了,一支豆莢,一粒包穀都已很難發現了,但母親堅信會有收獲的。於是她勤奮仔細地在田野裏尋找著,落葉下,腳印中,母親總能尋找到一星半點的顆粒,點點滴滴地把這些顆粒聚在一起,終於有一些收獲了。迴到家後,這些顆粒成了三個人的口糧。母親總能把這些粗糙的顆粒加工成很細致的食物,敏和權吃上這些食物便不再哭鬧了。父親端迴的飯菜,母親不再讓敏和權動一口。父親一次次規勸推讓都不能得逞,最後無滋無味地還是自己吃了。


    父親這一點被母親在以後的生活中抓到了把柄,她對父親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別看你當個官,俺娘仨可沒借著你,父親總是默默。父親成為守備區司令以後,不僅時代發生了變化,家裏自然也發生了變化。變化最大的當屬母親。


    那時的母親已過了中年,敏和權都大了,日子雖不富裕,但吃喝是不愁了。於是母親就很有心情地照料父親,照料這個家。


    母親是一位家庭婦女。她沒工作過一天,這就給她成為一個合格的家庭婦女提供了充足的條件。那時,還不時興家裏請保姆,家裏一切細枝末節的事,便都由母親一人操持了。母親吃完早飯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擦地抹桌子。等家裏的陳設都明亮起來後,她便開始梳頭換衣服,然後氣度不凡地走出家門。看她的樣子像是上街買菜,但她又不急於走出營院。從走出家門到走出營院大門,她從容不迫盡量使這個過程延長。原因是,在這過程中,她總能碰到許多熟悉的或不熟悉的麵孔,熟悉的大都是一些軍官及沒有工作的家屬們,不熟悉的大都是一些戰士。不管熟悉或不熟悉的,他們一律熱情又謙恭地和母親打著招唿,年齡大一些的稱母親為嫂子,年輕的則稱阿姨。這時的母親,表情是晴朗的,神態是慈祥的。她一邊應答著一聲聲問候,一邊款款地向前走去。母親每天出門,買不買菜都無關緊要,但走出家門享受一聲聲問候是少不了的。她走出大門時,門衛總要向她敬禮,進門的時候自然也一樣。在守備區裏,母親和父親一樣著名。母親往往從外麵迴來時,手裏提幾棵蔥,或一捆小白菜。其實這些東西可買可不買,但這些東西是母親每天出一次門的由頭。


    接下來的時間裏,母親開始做飯。母親當了一輩子家庭婦女,做了一輩子飯。做飯這個差事早就對她失去了吸引力,況且在做飯菜的手藝上她又不思進取。於是一年四季的飯菜大都是一個味道。敏和權就經常反抗,言辭委婉地提一些意見。這時,母親的態度是明朗的,她說:不滿意就自己做,不愛吃就下館子去。


    敏和權不可能不吃飯,又不可能每日去下館子,聽了母親的話,表情訕訕的。


    父親就說:你媽做的菜很好,我愛吃!


    父親這句話等於給母親畫圈了,定論了,任何人也無法翻案了。父親說的不是假話,他吃母親做的飯菜總是食欲極好,吃罷飯總是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隨著時代的變化,父親的社交活動明顯多了起來,有時是其他單位請守備區的領導,有時是守備區請別人。因此,父親在外麵吃飯的機會便多了起來。父親每次酒宴之後,都要迴來再吃一次,他總是說酒宴的飯菜不如母親做的好吃。時間長了,父親再去吃酒宴不能在吃飯時間準時迴來時,母親就給父親留一份飯。父親這一做法,極大地鼓舞了母親不思進取的想法。她不僅不思進取,還多了些沾沾自喜的味道。每當看到父親酒宴迴來之後,重溫她的飯菜時,她的眼角眉梢都透著發自肺腑的喜氣。於是她老調重彈的飯菜一如既往地做下去。敏和權看到大局已定也懶得多嘴。直到敏和權自己單獨成家另過日月,才結束了這一段無法忘卻的曆史。


    父親不識幾個大字,母親也幾乎不識什麽字。這是父母那個年代共同的悲劇。父親在十三歲參軍前一個字也不認得,到部隊後曾參加過部隊組織的文化學習班。有時剛認得幾個字,就又打仗了。等打完仗下來,剛認得的幾個字又忘了。就這樣斷斷續續的,父親總算認識了幾個字。母親也沒上過一天學,小時候家裏窮,又是女人,認字的機會自然是沒有了。母親認識的幾個字大都是父親教的,所以說,母親認得字的數字絕超不過父親。字識得太少,這給父親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父親最認得的幾個字是自己的名字。當然父親的名字也是參軍後領導給起的,叫石光榮。在以後的歲月中,父親會經常遇到諸如簽字這樣的麻煩事。父親是會寫自己的名字的,但經常會把這三個字的秩序弄亂了,比如石榮光或者光榮石等,看見父親簽錯字的下級,想笑又不好笑,於是就忍著。父親端詳著自己亂了秩序的名字認真地琢磨著,半晌之後,把簽完字的文件或者收據之類的東西遞給下級道:他個娘,寫個名字也怪累人的。以後我就畫圈吧。


    於是以後父親就開始畫圈了。父親的圈也總是畫不圓,歪七扭八的,有時像隻梨,有時像隻桃。父親看著自己的圈安慰似的說:好賴就是它了。


    下級就笑,隱忍的那一種。


    父親也笑,很開心的樣子。


    父母雖識字不多,但報紙是要看的。父親的辦公室裏訂著幾種報紙。白天工作忙,父親沒有時間看報紙,便晚上帶迴家來看。早些時候,家裏還沒有電視機,隻有收音機。父親看報紙時,總要把收音機的音量開得很大,他一邊聽收音機一邊看報紙。這時父親的耳朵和眼睛都異常地專注,眼睛落在報紙他認得的一個字上便凝神不動了,耳朵卻十二分認真地聽著收音機播報的新聞。他相信,報紙印出來的事就是收音機裏說的。父親雖認字不多,記憶力卻驚人,隻要收音機裏播報過的新聞,他總能過耳不忘。於是在會上,父親總能一套套地講出一些國內外的大事來。因為父親認字不多,他每次講話時自然不會有什麽講稿,但每次講話父親總能說出一二三四來。父親極有演講的才能。


    母親在一般情況下是不看報紙的,母親看報紙的時間是來客人的時候。客人大都是父親的一些下級或者其他部隊的老戰友出差路過此地,來家裏坐一坐。母親在為客人泡完茶後,基本上就沒什麽事可幹了,但她也並不想離開,於是便看報紙。她看報紙先看圖片,把一二三四版的圖片看過之後,她的目光便定在報紙的第一版上不動了。她在認真地聽父親和客人或者下級講話,因此,母親就了解了許多父親單位上的事。父親在工作中,母親以婦人之見影響著父親,使父親的水平打了些折扣。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敏和權在流逝的歲月中漸漸就長大成人了,那時中學畢業後還不時興考大學,參軍卻是部隊幹部子女中最時髦的出路。當兵也不會在父親本單位當,而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父親有許多老戰友,都在本城駐軍中擔任著重要角色,於是父親便把敏和權紛紛送到戰友的門下去當兵。戰友的子女自然也會很放心地送到父親的門下,這種戰友之間相互幫忙的例子在當時極為普通,也最為常見。


    先當兵的自然是敏。敏先是在本城某集團軍裏當衛生兵,後來敏就提幹了。敏提幹是很自然的事情,提幹後的敏仍然是在醫院裏工作。在部隊醫院工作敏自然認識了許多前來住院的幹部戰士。部隊醫院裏前來住院的病號都沒什麽大病,單調的連隊生活使人乏味了,便紛紛流動著到醫院裏“泡”上一段時間。這些青年男人們來醫院最大的願望就是看一看同樣青春的女兵們。年輕女兵們在他們眼裏個個都是那麽漂亮,於是有事沒事總愛和這些女兵們瞎“貧”。“貧”來“貧”去,青年男女就會貧出點事端。敏和一個排長就“貧”出了事端的苗頭。


    敏很漂亮,敏的身上集中了父母所有的優點。父親是北方人,母親是南方人;父親耿直豪放,母親細膩柔弱,這就結合出了敏的長相和特點。和敏犯“貧”的人多得數不清,但敏一個也沒看上,敏單單看上了姓王的排長。王排長和敏同歲,個頭足有一米八,是團部球隊的中鋒。敏和王排長“貧”上之後,相互都有舍不得的苗頭了。每當機關組織籃球賽事時,敏不管是否值班,她總要想辦法去看王比賽的。場地旁最熱情的觀眾可能就是敏了,一場比賽完事之後,敏總會紅了手掌,啞了嗓子。這是敏癡情的結果。王也會不失時機地頻頻來到醫院裏和敏約會,能遮擋住人的晾衣場上,小樹林裏都留下了敏和王出雙入對的身影。無疑在那時刻,敏和王走火入魔地戀愛了。


    首先發現這一苗頭的當屬母親。


    以前敏沒戀愛時,在不值班的時間裏總要迴家。她和母親的關係也親密無間。自從敏走火入魔之後,情況發生了逆轉。敏十天半月的不迴家一次,就是迴來了也呆不多長時間又匆匆地走了。那時的敏渾身上下籠罩著愛情的光芒。敏為愛情變得消瘦了,但臉頰上卻紅暈出升,始終處在神情亢奮發燒發熱狀態。這一切都使母親疑竇叢生。母親便計上心來。


    那一日是個星期天,敏照例打電話說,今天加班就不迴來了。敏放下電話不久,母親就又給敏的科室打了一個電話說有事找敏,接電話的人說:敏今天不值班。


    母親說:噢——


    原來如此。母親並不聲張,她開始包餃子,這是母親一生中做飯水平一次質的飛躍。母親終於包好了餃子,她打發權去給敏送餃子去。起初權不太情願,後來母親偷偷地把父親一盒煙塞到權的兜裏,權才高興離去。那時權快高中畢業了,已經開始偷偷學著抽煙了,這事母親知道,父親並不知道。母親對權學抽煙的事一直睜眼閉眼的佯裝不知,在她的觀念中,男人吸煙、喝酒那是很自然的事。


    權受到了母親的獎勵,情緒高漲地來到敏的宿舍。敏的宿舍平時住幾個人,今天是星期天,不值班的迴家了,值班的便都到科裏去了。因此,敏在這大好的時光中,正如火如荼地和王談愛說情。權費了好大的勁才敲開敏的門。權就看到了王,王也麵色潮紅,頭發蓬亂。權也快算是大人了,一看什麽都明了,把裝著餃子的飯盒遞到敏的手上,便逃也似的離開了。


    剛開始權並不想對母親說出真相,母親就說:權你說實話,以後俺還幫你偷你爸的煙。權經不住母親的誘惑便把看到的一切都說了。母親就笑了,笑得意味深長。


    晚上,敏終於迴來了。母親召集了父親、權一起討伐敏。敏覺得躲是躲不過了,招不招那是早晚的事,於是便把什麽都招了。


    父親和母親並沒有說什麽。第二日上班的時候,父親就給老戰友的下級打了一個電話,說是要調查一下王。調查結果很快就有了,王出身貧農,根紅苗正,隻是家境貧寒。


    晚上睡覺的時候,父親和母親通了個氣。父母一致認為這門親事不合適。父親、母親在晚上睡覺時經常商量家裏家外的大事,有許多著名和不著名的大事都是在床上研究決定的。父母否定了王,很快就肯定了何。何是父親一位老戰友的兒子,老戰友在另一個守備區當著司令。父母認為司令的兒子娶另一位司令的女兒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父親又一個電話打到當司令的老戰友那裏。兩人先是扯了一通陳芝麻爛穀子的陳年往事,但話題很快便轉到何和敏的身上。兩個司令心有靈犀,很快就達成了意向,讓何娶敏。這是最合適的一對了,還費那麽多口舌幹嗎!娶就是了,嫁就是了。


    這是敏的末日,也是敏的開始。


    敏和何在父母的精心安排下,談起了“戀愛”。起初敏死也不同意,父母便把敏和何反鎖在屋子裏。敏哭泣,何吸煙,兩人不說一句話。何找話和敏搭訕,敏不理,一心一意地哭。


    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效果並不理想。敏仍抽空和王見麵。


    父親母親又在床上商議了一次,後來母親就說:把王調走,看她談不談。


    父親覺得這個辦法可行,便又定下了一個事。次日,父親就又打了個電話。沒兩天,王便被調走了,調到離城市有幾百裏的一個哨所當排長去了。


    敏在現實麵前不得不低下自信的頭顱,於是她隻能和何成雙入對了。


    不久敏和何便結婚了。


    何在父親的手下先是當參謀,後來當科長。何對敏百依百順,何對父母更是唯命是從,何是個聰明人。就在父母認定敏和何是最適合的一對恩愛夫妻時,敏和何離婚了。當然這都是父親離休以後的事了。


    權的婚姻幾乎遭到了敏同樣的下場。


    權中學畢業後自然也是當兵,自然也在父親老戰友的門下,父親這位老戰友在省軍區。權當的是文藝兵,權很有些文藝天賦,這一點,一點也不像父母。在學校的時候,權就在文藝宣傳隊幹過,演過洪常青,也演過楊子榮。權上學時還看過許多書,權看的書都是一些在當時認為有毒的愛情小說。因此,權感情細膩,多愁善感,又有些早熟,這一點很像母親。


    權當兵一直在省軍區文藝宣傳隊。宣傳隊裏有男兵也有女兵,一天到晚唱唱跳跳,男男女女在一起嘻嘻哈哈,很快樂的樣子。有男女的地方就會產生愛情,這一點也不奇怪,權就有了愛情。和權產生愛情的是一位拉小提琴的女兵,叫斐。斐很不一般,父母都是搞音樂的教授,因此她在父母的影響下很小就拉琴,斐在琴聲中長大,顯得蒼白而又端莊。斐文靜而又憂鬱,這和她拉琴不無關係。斐愛拉古典音樂,也拉外國名曲,那些名曲大都和愛情有關,於是斐就顯得與眾不同,非同凡響。按理說斐是不會來當兵的,原因是父母搞音樂搞出了問題,被人說成是封資修,於是斐的父母被發配到偏遠的農村去改造了。正巧,斐的一個什麽親戚和部隊某位領導沾親帶故,這麽著斐便來到了部隊。


    斐除拉琴外並沒有其他特長,既不會唱也不會跳。文藝宣傳隊演出的大都是樣板戲,或者是自編自演的有關幹部、戰士的小節目,斐的小提琴就很少派上用場。斐就顯得比較孤獨,這和她有些憂鬱的性格完全相符。斐的孤獨顯得與眾不同又出類拔萃,很快便博得了權的喜愛。權在到宣傳隊一年三個月後,便順利地提幹了,提幹後的權職務是正排級宣傳隊創作員。權除編排一些小節目外,也客串著演洪常青和楊子榮,權幹的都是一些很光榮的事情,引起女孩子們的注目這很合情理。唯一對權不冷不熱的女孩便是斐,斐便深深吸引了權。權很快就愛上了斐,斐這種女孩子是外冷裏熱那一種,最好征服也最不好征服。權在文藝宣傳隊裏多才多藝,又這麽快就提幹成人,博得斐心動也不是件太難的事情。


    兩人的愛情之花便奇異地開放了。權不是敏,敏的教訓權時刻深深牢記,權多愁善感,但又很有心計。權在愛情問題上顯得老到而又沉穩,無疑那些外國愛情小說對權幫助巨大。權不像敏那樣張牙舞爪,權自認為自己是幹大事的人,連一個小小的愛情都搞不成功,還能成就什麽大事!權在不顯山不露水之間,跟斐那個了。有了初一就有十五,這在愛情男女中幾乎成了規律。那一年權二十一,斐十九。權在愛情問題上是要先斬後奏的。


    如果事情這麽發展下去也沒什麽,權是父母的寶貝兒子,權在父母的心目中要比敏重得多。在權偷偷吸煙、喝酒的問題上,父母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給他們找一個兒媳,又是斐這樣的兒媳,他們理應不會難為權。


    結果事情卻發生了。事情的起因是父親的一個老戰友榮升到軍區當上了參謀長,這對父親和老戰友都是一件大好事。在老戰友榮升參謀長不久,給父親來了一個電話,說了許多關於友誼的話題,這令父親大為感?動。參謀長話鋒一轉就提到了自己的女兒,參謀長的女兒叫靜。靜正在父親手下當一名機要秘書,剛二十就轉幹了。這在那個年代,或當今這個年代,將門虎子(女)一點也不奇怪。參謀長在說到靜時是輕描淡寫的,他在著重說權,權他是見過的,於是在電話裏他把權表揚得無以複加。最後軍區參謀長就總結地說:要不就讓兩個孩子那啥吧,老石你看呢?


    父親就什麽都明白了,當即在電話裏向老戰友表態:就讓兩個孩子那啥,參謀長你放心吧,哈哈哈哈……


    又是在晚上睡覺時,父親把這一重大喜訊傳達給了母親。母親就說:這事好哇,其實俺早就琢磨過這事,還怕人家不願意呢?


    接下來父母又分析了一通眼下的局勢,老戰友如今當上了參謀長,老戰友的年齡比父親還要小兩歲,今天能當上參謀長,誰敢說以後不能當上軍區的司令?要是和老戰友能攀上親家,這就是親上加親了,以後諸多問題還有啥說的?


    那一晚,父母盤算著將來,激動得幾乎一夜沒睡覺。


    第二日,由母親打電話把權召了迴來,語重心長地把人生大事說了。權當時想,終於來了,但權沒亂了方寸,他也一五一十地把和斐的關係說了。母親的臉色就有些發白,母親畢竟是母親,母親很快鎮定下來說:隻要你和斐斷絕關係,斐的事怎麽都好說,以後入黨、提幹就包在咱家身上了。


    權說:那是不可能的!


    敏的那一幕又出現了。權畢竟不是敏,權要顯得堅強而又果敢。被反鎖在家裏時,他一邊吹笛子一邊思念斐。這樣權和母親堅持了足有半個月,仍分不出勝負。權覺得自己遲早會勝利的,他認為主動權在自己手裏。他已快刀斬亂麻讓斐懷上了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說生米早已做成了熟飯,別說母親就是老石也沒轍。權在被母親“囚禁”了半個月後,洋洋得意地把最後王牌亮了出來。他原以為亮出這張王牌父母就沒招了,沒想到一連兩天沒見動靜。


    在這兩天中,母親采取了行動。她把斐帶到了醫院,先是做了檢查,隨後就把斐肚裏的孩子做掉了。斐的工作異常好做,三言兩語之後,斐隻剩下了無助的哭泣。權不在她的身邊,斐的主意和勇氣便都煙消雲散了。母親輕而易舉地處理了斐肚裏的孩子,同時也把這一消息告訴了權。權確信之後,瘋狂了。他開始哭鬧,幾乎失去了理智,要死要活。他一邊痛哭一邊發誓:非斐不娶,寧死不屈。


    母親在幾乎失望的情況下,采取了果斷措施。她開始絕食,用生命與權的一意孤行進行最後的較量。那幾日,不論是白天和夜晚,她把自己和權鎖在一間屋子裏。權起初不理,躺在床上蒙上被子。母親不僅絕食,而且還給權下跪,長跪不起。她用她的隱忍和脆弱的權抗爭著。權起初不理,後來權就哭。母親閉著眼睛幾乎匍匐在了地上。母親開始唿吸短促,三天以後母親真真假假地躺在了地上,麵如死灰。權真的害怕了,他跳下床抱住了母親大哭不止地說:“媽,我答應你了。媽——”母親也哭了,為了自己的勝利。權哭得傷心無比,為了自己的失敗。權提出了最後的條件:讓斐入黨,提幹,然後調她迴自己的老家去。


    父親答應了,用最快的速度給斐辦理完所有的手續。


    又過了不久,權便和靜舉行了婚禮。


    權和靜結婚後,權調出了文藝宣傳隊,告別了那個令他傷心落淚的地方。後來權開始寫小說了。


    他和靜不吵不鬧,一副恩恩愛愛的樣子,後來也生了一個孩子。權經常獨自一人吹笛子,笛聲纏纏綿綿,在母親聽來像南方的雨季。


    80年代末,權和靜終於離婚了。離婚之後的權去了南方,不久他就和斐結婚了。斐一直在等權,斐已成了音樂學院的一名老師。權卻成了自由撰稿人,權一心一意寫愛情小說,權的愛情小說紅遍了南方也紅遍了北方。


    權寫小說用的是另外一個名字,就是用真實姓名,父親母親也不會知道權會寫小說,因為他們從來不看小說。最主要的是,他們認不全那些字。


    在父親離休之後,敏和權雙雙離婚。這給父母的心靈帶來很重的創傷,他們到死也不會明白,他們為兩個孩子精心編織的生活,到底哪出現了問題。他們一直在苦苦思索著這一個問題,這成了他們晚年一個主要的話題,他們明白了麽?理解了麽?


    父親的婚姻觀是:男人在女人的幫助下過日子。


    母親的婚姻觀是:女人一旦嫁給男人,就應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生死與共。


    父親所在的守備區解散前,他是聽到了一些消息的。父親的消息當然來自老戰友們的關懷和叮嚀。那些日子父親的心裏很苦悶也很彷徨。父親在得到守備區撤銷的同時,也得到了另外一個消息,部隊將士要恢複軍銜製。軍銜對父親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父親還記得抗美援朝迴國後,部隊也授過一次銜。那時他是少校團長。父親雄心勃勃,今天是少校,以後就會是中校、上校……這樣一路晉升下去,成為將軍那是遲早的事。沒想到,幾年之後軍銜又一次被取消了。父親和所有的幹部戰士一樣,換上了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邊了。父親就很失望,做將軍的夢幻成了泡影。父親在成為守備區司令之後,對成為少將仍耿耿於懷。他做夢都夢見自己此時已是少將軍人了,少將已是真正的將軍了。


    就在這時,父親得到了守備區即將撤銷的消息,守備區在裁軍百萬之列。父親不僅知道這些,他還同時清醒地意識到,他這個守備區司令將成為光杆司令,沒有部隊的將軍還會是將軍麽?換句話說,父親的守備區司令做到頭了。


    那些日子,父親在得到這些消息之後,心情似被霜打過一般,枯萎到了極點。但父親並沒有放棄最後的努力和掙紮,他想起了那些老戰友,至今父親的老戰友大部分仍在各條戰線上戰鬥著。


    父親給這些老戰友打電話時都在家裏,時間也選在晚上。父親和這些老戰友通話時,燈是黑著的。黑暗中父親和老戰友講話有一種親近感,同時也有一份實實在在的安全感。父親一次次和老戰友接通電話,簡單的寒暄過後,很快便進入正題。父親講話的中心思想隻有一個,那就是:據可靠消息,我們守備區要撤銷了。我老石也要完蛋了,快拉兄弟一把吧……父親可憐兮兮地講完這些話之後,他在老戰友那裏得到的消息是:弟兄們都處在水深火熱、風雨飄搖之中,都已自顧不暇了……父親一次次把電話打出去,得到的大多是同樣的消息。放下電話,父親便長時間地沉默。他在黑暗中一支接一支地吸煙,煙頭在他臉前一明一滅。母親這時會很小心地在暗處陪坐著,父親在打電話時,母親大氣也不出。她在屏聲靜氣地等待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消息,結果她和父親一樣地失望。


    父親在打完又一個電話之後,他訴了苦,也聽了老戰友訴完苦之後,憤然地把電話掛斷了。他站起身,悲憤地長歎一聲。他望著很酣的黑暗,感歎地道:怎麽會這樣?現在不打仗了,用不著我們這些老家夥了是不是?想把我們一腳踢開是不是?


    父親衝著黑暗質問著,他每說一句,母親就在暗處哆嗦一次,仿佛父親是在質問她。


    於是母親就很沒有底氣地安慰父親道:老石,咱們再想一想,看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父親就突然打開了燈。突然而至的光明把父親、母親都嚇得一哆嗦。父親在光明中幹幹地說:我要給軍委寫信,我不服!


    父親真的就要寫信了。他坐在桌前,紙和筆都是現成的。於是父親提筆寫信,父親直到這時才發現自己原來眼前竟是一片黑暗。以前費勁巴力認識的那些字,此時都煙消雲散地落在了他的腦後。父親寫出一兩個字之後,便把那張紙撕爛了,他始終找不到一種流暢的表述方式。


    母親這時是極殷勤的,小心地為父親倒滿茶水,立在父親一側,又緊張又興奮地注視著父親握筆的手。她多麽希望父親的筆落在紙上就那麽源源不斷地寫下去呀,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以引起軍委領導人的重視和同情。守備區是重要的;比守備區還要重要的是像父親這些老戰士,怎麽說不要就不要了呢?可惜,在父親寫出幾個雞爪子似的字之後,父親就停住了,茫然地望著前方。母親就鼓勵著:老石你寫吧,一會兒俺給你下麵去。


    父親就說:日他娘喲!


    三把兩把又把剛寫出的幾個字撕掉了。父親覺得有許多話要說,可不知該怎麽說,衝誰說。


    那些日子,父親在夢中仍長籲短歎。和父親同樣悲哀的自然是母親,她在父親的歎息聲中久久不能人眠,在大部分夜晚裏她睜眼迎來了天明。這麽多年了,她一直把父親當成一棵大樹,大樹倒下了,她這棵小草能不難過麽?母親憑著一顆女人心,覺察到眼前即將發生的變化。


    守備區上上下下自然也都知道即將撤銷的消息。昔日寧靜的軍營一下子熱鬧了起來,各種傳說和消息像烏雲一樣籠罩了軍營。


    母親發現自己的家裏冷清了許多,以前在那些寧靜的日子裏,客人總是盈門的。這些天來家裏的客人選擇的時機大都是父親不在的時間,因為在這種時候,客人們是自由的。這是客人們在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


    在守備區父親是司令,是這方水土的衣食父母,下級有些困難都希望能找到父親傾訴一番。辦公室的父親很忙,曆來也是公事公辦的樣子,因此有困難的下級總願意找到家裏來向父親傾訴。為了表示親近和誠意,客人們總要帶些東西,例如老家的一些土特產,或者兩瓶酒兩條煙什麽的,這些東西當然隨客人的困難大小、職務高低而定。父親從不拒絕這些客人上門,也很有耐心地傾聽下級們訴苦,但想把帶來的東西留在家裏是萬萬不能的。


    客人走的時候,會故意地把帶來的東西像遺忘了似的放在某個角落裏,父親總是說:xx同誌,請你把東西帶走!


    xx同誌就一臉尷尬,努力笑著,說一些不成敬意的話。父親不聽,仍說:xx同誌,請把東西帶走!


    父親說這些話時是一臉嚴肅的,也是毫無商量餘地的,xx同誌便隻好沮喪地把這些東西帶走了。父親不收這些人的禮品,但該辦的事還是要為下級辦的,結果弄得下級就很感動。在父親不在家時,又偷偷把東西帶過來了,和母親寒暄一陣便把東西留下走了。這時,母親也會像父親似的說:xx同誌,請把東西帶走!母親說了這話,神情和語氣全沒了父親的威嚴和決絕。xx同誌便真誠地笑一笑,說了熱忱又感激的話,然後就走了。母親覺得沒有理由不收下這些東西了,就收下了。母親收下這些東西後,從不向父親言說,而是把這些東西先放起來,放在父親看不到的地方。家裏柴米油鹽的這些事父親從來不過問的。父親要喝酒也要抽煙,這些東西都是母親張羅!過一段時間,父親煙酒斷頓時,母親便把客人的東西拿出來,父親也不問是從哪裏來的,就抽就喝。


    時間長了,客人們便都在父親不在家時來拜訪母親。有事的客人自然都不是空手的,他們向母親傾訴自己的難處和不公,希望得到父親正義的指示。來人說得很動真情,聲聲血、句句淚的,母親聽得也很投入,不時也陪來人歎氣或流淚。來人傾訴完了,便告辭了,母親仍會說:x同誌,請把東西拿走吧!母親自然說得並不果決,甚至語調裏充滿了柔情,來人的東西自然也是不會拿走的。


    母親收了來人的東西,心裏自然對來人的困難充滿了同情,在晚上和父親躺在床上時,總是要向父親傳達一番的。母親在傳達父親下級困難時,總要增加一些發揮和創造,發揮創造的程度要依據來人禮物的輕重而定。禮物重些的,發揮的餘地自然要大一些,而且要反複強調,直到引起父親的重視答應母親在這件事情上過問一下,母親才住口。於是安然地和父親一起走進夢鄉。


    漸漸,在守備區幹部、戰士的眼裏,母親變得和父親同等重要起來,私下裏在守備區幹部戰士中流傳起來一句民諺:有困難找老邱。老邱就是母親。母親的威望在守備區直線上升,母親走在守備區營院裏,認識不認識的人,都要向母親恭敬地問候,她迎接一個又一個虔誠的軍禮。母親隻是父親的家屬,享受如此的待遇這是守備區非軍人中獨一無二的。於是,母親有十二分的理由在營區裏昂首走路,麵帶自信的微笑,這種心態使母親愈發地顯得年輕而慈祥。


    父親對母親私收下級禮品的事是有些察覺的,證據也是有的。於是父親就在床上批評母親道:老邱你不要這樣,這樣下去是要犯錯誤的。父親也一直稱母親為老邱,雖然他比母親要大上幾歲。


    父親這麽批評母親,母親總是口服心不服地說:下次注意就是了。父親不再說什麽,停了停母親又說:現在社會就是這個樣子,誰不送禮?又誰不收禮?禮又不是你收的,俺一個家庭婦女又有啥錯誤可犯!


    父親心平氣和地說:別人是別人,咱們是咱們。


    母親說:不送禮你就不給下級辦事了?


    父親想想也是,下級有困難,隻要合情合理的,他總是幫忙解決。當然這種合情合理每次都少不了母親發揮創造的成分。但父親還是說:辦事歸辦事,收禮歸收禮,這是兩迴事。


    母親說:知道了,俺不會犯錯誤的!


    母親雖這麽說,禮照舊收,錯誤照舊犯。


    父親對待這件事,也采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母親便覺得自己的做法已經合法化了,因此,母親如魚得水。


    在守備區即將被撤銷,人心惶惶之際,父親門前一下子變得門前冷落車馬稀了。母親坐在空蕩蕩的客廳裏,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和不安。


    她多麽希望有人再一次敲響家門呀!


    父親在絕望的時候就想到了他的親家,原軍區參謀長。正如當年父母預料的那樣,他們的親家早已是軍區的副司令了。這證明了,父母同樣具有遠見卓識,他們在關鍵時刻想起了自己的親家。其實他們早就想到了,隻是父親都在有意迴避著親家,因為權正在和靜鬧著分居。早在這幾年前,權和靜就雙雙離開了部隊,他們一離開部隊,原本貌似平靜的小家便爆發了種種矛盾。權和靜的矛盾引起了父母的高度重視,他們幾次召見權,仔細詢問矛盾的過程。權是什麽也不說,在沉默中聽著父母用高高低低的聲音批評自己。父母在婚姻問題上都沒有什麽理論可以依據,有的是做父母的那份責任和威嚴。很快父母的批評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最後終於偃旗息鼓。權從始至終不說一句話,待父母平息下來,他摁滅手中一直燃著的煙說:那我就走了。


    權就走了。權和靜的矛盾依舊存在,隔三差五地爆發。每次爆發,靜便投奔自己父母的家,扔下權和孩子,權便把孩子送到父母這裏。每到這時,父母便知道權和靜又爆發矛盾了,於是又引起父母更加嚴厲的批評。權很乖順地聽,聽完就走了,並不見吸取教訓的樣子,這就使得父母異常氣憤。


    到後來,權和靜終於分居了。分居的局麵一直持續著。權和靜從鬧矛盾那天起,父親就覺得很對不住自己的親家、已當上了軍區副司令的老上級。父親總想找個機會把權和靜的事向親家匯報一下,但又想到權如今鬧成這樣,自己是有責任的,很難啟齒,於是便一直拖著。


    在這關鍵時刻,父親知道躲是躲不過了,隻能硬著頭皮上了。父親在床上和母親反複商量研究決定,向親家求救。


    父親終於要通了親家的電話,親家一如既往的熱絡。親家甚至在電話中怪罪父母為什麽這麽長時間不給自己打電話,還說要找個時間老哥倆要小酌一次,暢敘一下心曲。父親被親家的真誠感動了,同時也為自己的小肚雞腸而感到臉紅。在這種真誠的氣氛之中,父親似乎看到了一點希望的曙光,在不遠的地方閃爍著。父親和親家繞了一個大彎子之後,終於說到了守備區和自己的命運,親家果然直言不諱地說:裁軍這是軍委定下的事,咱們都一把年紀了,聽從黨的安排吧……


    父親聽到這心裏就涼了半截,剛開始那點熱乎勁也隨之消失得無影無蹤,但還是委婉地把自己的心願說給親家聽。這引起了親家強烈的共鳴,其實親家的心願是和父親一樣的,他們何嚐不想就這麽一路風光地幹下去呢?就這樣,父親和親家在電話裏溝通了兩個小時,才放下電話。放下電話的父親冷靜了下來,然後他就明白了,原來親家也在被“裁”之列,也就是說身為軍區副司令的親家也已是自身難保了。他又想到了,親家在電話裏說過的話:咱們都找一找吧,分別跟領導談談,也許有希望,但估計用處不大……


    父親想起親家這前後矛盾的話,徹底失去了信心和鬥誌。那一刻,父親似乎老了十幾歲。但他不想就這樣失敗,他要努力,他還要爭取。那些日子,父親迴到家的第一件事便是頻繁地向軍區各位領導家打電話,父親動用了這麽多年所有的關係,他想起了戰友,想起了同鄉,想起了對自己不錯的領導……父親給這些人打電話時是低聲下氣的,可憐巴巴的。父親說:首長,我小石還小呢,身體也沒什麽毛病。我是還可以幹一番的……


    那一年,父親五十六歲。五十六歲的父親在說自己還小時,心裏充滿了一種悲壯感。母親在一旁小心翼翼地聽著,聽得她也眼淚汪汪。


    父親又說:老張,看在咱們十幾年交情的分上關照一下吧。我並不大,才五十六歲,還小呢……


    父親還說:老首長,您是看著我成長起來的,我還小呢……


    那些日子,父親絕望得要死要活。他時常在辦公的時間裏偷偷地溜到辦公樓的最頂層,凝望著營區。看著那裏熟悉的一草一木,心裏充滿了無限的悲涼,在那裏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父親想什麽呢?沒有人能說得清。


    母親獨自守在家裏,輾轉於一個又一個空空落落的房間,心裏充盈著前所未有的荒涼和憂傷。她已經沒有心情更沒有良好的狀態出入家門了,即便出門她還能找到昔日良好的感覺麽?茶幾旁那疊報紙已落滿了灰塵。家裏已很久沒有客人來了,報紙是自然不需要看了。一個人在家,看那些報紙給誰看?寂寞憂傷的母親迴想起這個家昔日的輝煌。


    大約從父親當上團長那一年開始,老家的人已經把父親看成是很大的一個“官”了。這在老家頻頻來人的次數中可見端倪。來人初始於母親的老家,其實母親老家沒有什麽親人了,自從母親在逃難的路上和家人走散以後,便再沒有下落了。父親把母親從小村接走後,曾專門為尋找親人,兩人雙雙迴過一次“家”,仍然沒有找到母親親人的下落。可以想象,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親人不是餓死了就是被國民黨的飛機炸死了。母親對尋找自己的親人失去了信心。起初的日子,她還曾為親人的下場傷心地哭泣,隨著時間的流逝,便漸漸地淡忘了。


    父親十三歲離家參軍後,再也沒有迴去過。對父親的父母——那兩個賭徒他沒有什麽眷戀的,父親已料定了他們的結局,不是死在賭桌上,就是餓死在千瘡百孔的小屋裏。令父親傷心落淚的仍然是妹妹,他一想起老家,首先想到的是妹妹被凍死時的樣子。妹妹在雪地裏舉著一雙小手,眼睛望著遠方。父親一想起這個場麵,恍惚間覺得妹妹在唿喚他,等著他去救她,父親想起這些,心就被刀戳了似的痛。父親恨自己的父母,由父母擴展到恨自己的家鄉。他離開家鄉後,便鐵了心再也沒有迴去過一次。好長時間,父親和家鄉斷了往來。


    母親卻和自己的家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在母親一個人等待父親的日子裏,她得到過無數小村人的接濟照料,這一點她沒有忘,父親也沒忘。因此,母親有理由和家鄉人來往。終於,村人們千裏迢迢從南方來到北方,找到了母親的門下。因時間久遠,母親對那些鄉親的麵容已經淡忘了,但熟悉的鄉音,使母親很快便和鄉親們親熱起來。鄉親來的不是一人,而是一夥,他們在家裏住下來。他們來到這裏並沒有明確的目的,他們知道母親嫁給了一個“官”,作為接濟過母親的村人便有理由來這裏看一看,走一走。他們久居鄉下,對城市早就有了一種仰慕和神秘感,他們起初把母親當成了溝通城市的橋。


    那時,剛剛過去困難時期,父親隻是個團長,家裏的條件並不好,住房也緊張。來的人之中,有男鄉人也有女鄉人,他們是搭幫結伴來的。因此,住宿便成了問題。最後,父親帶著權和男鄉人們住在一間房裏,母親帶著敏和女鄉人們住在一起。那些日子,家裏熱鬧而又混亂。鄉人們大聲地講話,大聲地吐痰,大聲地在廁所裏大小便,一副雞犬不寧的樣子。白天的時候,父親去上班,母親打發走敏和權去上學之後,便帶領男鄉人女鄉人們去逛街。城市永遠都對農村人有著一種深深的吸引力。他們在母親的引領下如饑似渴地在城市裏漫遊著。采購是談不上的,他們的腰包裏沒有那麽多的閑錢,他們來到這裏是來看望城市的。出發前,母親已把幹糧備下了,帶著饅頭和鹹雞蛋,饅頭是母親自己做的,鹹蛋是母親醃的。一直到傍晚時分,鄉人們在母親的引領下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走迴來。一進門,村人們便一屁股坐在地下了(凳子不夠用),母親還要為一家人和鄉人們準備晚飯。母親在做飯的過程中,鄉人們抽了支煙,又喝完了一壺茶之後,精神慢慢地迴轉過來。然後他們興奮地議論城裏的一切,像坐在田間地頭議論收成似的。


    就這樣,母親老家的鄉人們在家裏住了幾日之後,城市也逛得差不多了,城裏的飯也吃了(他們一直稱母親做的飯為城裏飯),但並沒有人提出要走。鄉人們的介入,已使父母的正常家庭秩序受到了影響。母親雖心存對鄉人們的感激,但也不能這麽無限期地隨鄉人們住下去。在母親和父親簡短地商量後,在吃飯的時候,由母親說。母親說:地裏的莊稼收了吧?鄉人答:收過了。母親說:二遍麥該種了吧?鄉人們:就這幾天。母親說:各位表嬸表叔,俺小邱不是不想留你們,你們都太忙還要種二茬麥,俺就不留你們了。等明年莊稼收了,再來住。於是表嬸表叔們便異口同聲地說:該迴了,該迴了。並一致決定,明日就迴。父親、母親便籲口氣,看著即將要走的鄉人,覺得這幾日也沒啥。晚飯後,父親陪著鄉人說了許多話。


    第二日,吃過早飯並不見鄉人們走,他們也不提議去逛街,而是照舊坐在地上床下說一些關於種二茬麥的話題,母親也不好說什麽,一旁陪著。直到父親晚上迴來,看到這些鄉人們仍沒走,便問母親怎麽迴事。母親也正疑惑,兩人琢磨一下,才明白車票還沒有給人家買。母親吸取了教訓,第二日,一吃過早飯,母親便帶著鄉人直奔火車站。買過火車票。一直把家鄉人送到車上,母親才真正籲口長氣。


    接下來的連續兩三個月裏,一家人過起了緊張日子。家裏的米麵吃空了。那時部隊吃的也都是定量,家裏也隻有父親一個人掙工資,買完車票後自然也要緊張一陣子。


    在連續兩三個月時間裏,一家人要連續地喝粥。父親、母親能忍受緊張的日子。敏和權一坐到桌前,端起粥便往碗裏掉眼淚。父親就說:沒啥,這比我小時候強多了。你們的爸爸小時候是靠要飯長大的。


    敏和權這時就哭出了聲,原因是他們剛被老師批評過。批評兩人的理由是:兩人在上課的時間裏要不停地請假上廁所。敏和權都感到委屈,他們不能在老師麵前哭,便在父母麵前哭,把淚水流進稀薄的粥碗裏。


    父親當團長時,老家來人其實隻是一個開始。隨著父親職務的升遷,來人的次數便愈來愈頻繁了。當然首先仍是母親老家來人,他們不再單純地親近城市和向往城市了,再來家裏時,而是有事求父親。在當時的年代裏,當兵很時髦,當兵不僅暫時可以離開農村,在部隊裏還有希望入黨、提幹,那就意味著光宗耀祖了。最不濟的,找個對象,也比平時好找了許多。


    聰明起來的鄉人也不再單純地和母親攀同鄉關係了,他們繞來拐去的總能和母親套上一層親戚關係。於是在那些日子裏,家裏經常出現一群喊母親姑、姨或奶的適齡青年男女。他們在父親或者其他長輩的帶領下,前仆後繼地來到家裏。他們的目的簡單而又明朗,那就是當兵。


    他們住了下來,吵吵嚷嚷,不住地唿喚父親,親切地叫著母親,然後闡述著自己當兵的理想。


    那時家裏仍不富裕,敏和權仍在上學。三五人一夥來到家裏,一副不把自己當外人的樣子,弄得父親有些心煩意亂。


    母親在這種大唿小叫中,似乎尋找到了某種尊嚴。那些日子,她雖累雖苦,但心情是快樂的,她喜歡聽這些鄉人們說著那些肉麻的恭維話,更喜歡當救世主那份感覺。她真心希望,把家鄉那片土地連同鄉人一起搬到部隊,搬到城市裏來。


    讓幾個青年男女當兵對父親來說不是太困難。他們很快被父親接收了下來,並打發他們的父母或長輩離開,這些鄉人終於滿意地離開了。車票自然又是父母給買的。


    父親便在夜晚的床上歎氣,母親仍沉浸在鄉人們的喜悅裏。母親不知不覺已經和那些鄉人又一次融合在了一起,鄉人們的快樂,就是母親的快樂。母親就在床上衝父親說:這些當兵的孩子不容易哩。父親又歎口氣。


    隨著這些青年男女當兵,更艱巨的任務又落到了父親的肩上。這些青年男女不簡單地滿足於當兵,他們還要在部隊發展。於是便接二連三地在星期日或某一天的晚上,一次又一次出入家門。他們在家裏不稱父親為首長而是稱姑父或姨父,這樣顯得親切,和一家人似的。他們在親切地稱唿完之後,便一個個提出了自己遠大的理想。有的想當汽車兵,有的想入黨,有的想提幹。父親畢竟是首長,他們的出現父親還能應付,有的三言兩語地打發走了。更多的時候是對他們提出些希望,諸如艱苦奮鬥、學習雷鋒什麽的,他們還是走了。


    父親應付不了的是那些鄉人。他們把自己的孩子留在部隊,並不放心自己的孩娃單槍匹馬在部隊會闖出什麽名堂來。於是他們又三三兩兩結伴來到家裏,來看望自己的孩娃,還要和父母深入地商量自己孩娃將來在部隊的前程。父親很忙,一天到晚很少有時間迴家。鄉人們並不急於見父親,他們和母親商量。母親的語言在鄉人們麵前總是輕描淡寫,把一些緊要的事情說得輕飄飄的。母親說:小寶在部隊幹得不錯,俺看入個黨當個幹部啥的沒問題。


    鄉人就很感動,謙卑地笑著說:他姑,孩子可交給你了。日後孩娃有個出息,俺一輩子忘不了你的大恩德哩!


    母親說:小三幹得不錯。現在開車的技術學得不賴,等日後給他姨夫開車、給首長開車,日後還會有啥說的。


    鄉人的笑在臉上燦爛著說:他姨,小三可就仰仗你了。


    母親和鄉人們在勾畫著美好的藍圖,他們等待著父親來填寫這張美麗的藍圖。


    父親有不盡的藍圖需要他填寫,他剛解決一批便又來了一茬。母親家鄉的孩娃們在一茬一茬地成長起來,他們像一群蜜蜂似的向家裏飛來。漸漸,父親的態度變得冷淡下來,他有許多事情要忙。而母親卻樂此不疲的樣子,她熱情而又頻繁地接待著老家來人,她在老家鄉人麵前極有成就感。


    老家一來人,她照例是要看報的。這就使鄉人不住地咋舌,說著一些表揚母親的話,目光裏寫滿了神聖和尊敬。母親不僅看報紙,時不時地要給這些鄉人們上一課,講國際、國內的一些大事,什麽尼克鬆訪華;柬埔寨問題;批林批孔;反修防修……母親在鄉人們的眼裏,儼然成了一個政治家。


    母親老家的事情,越來越使父親感到麻煩。這些一批一茬的青年男女,父親沒理由也不可能都安排在自己的守備區,在母親的鼓動下還是要辦。按母親的話說,不給他們辦,對不住這些親戚哩!在母親的情感裏,已接納這些鄉人為親戚了。父親無法迴避母親,母親和父親說這些事時,地點仍選擇在床上。父親無法迴避床上的母親。


    好在父親有許多戰友,父親在四麵楚歌中向戰友們求救。


    父親在電話中說:老張,幫幫忙吧。老區的後代找上門來了,你給安排幾個吧。多謝了!


    父親在電話裏還說:老李,老區的後代找上門來了。安排幾個吧。求求你了,拜托了……


    父親一提起母親的老家總稱老區,他知道這些戰友們,對老區人們是有感情的。


    就這樣,在母親的策劃下,由父親親手安置的青年男女們,一茬一批地在部隊茁壯成長。每逢年節時,這些青年男女們結著伴,三三兩兩地來到家裏。給父親拜年或問好。母親這時便極有成就感。這種盛況,一直持續到父親離休。雖然,仍有一些成長起來的孩娃們仍戰鬥在部隊,有的已經是營團一級幹部了。隨著父親的離休,他們對父母的熱情也隨即冷淡了。有幾次碰到這些已成長起來的孩娃們,在自己身邊走過,卻沒人再稱她姑或姨了,而是稱她為老邱。他們說:老邱還好吧!問候一聲老邱的還算是好的,有的幹脆點點頭,有的連頭都不點了。


    這種結局,使母親感慨萬分,傷心不已。在那一時刻,母親真希望時光能倒轉。晚年的母親,似乎才理解了人情冷暖。父親在十三歲那年離開老家,離開那間四麵漏風的小屋,便再也沒有迴去過。這很符合父親的性格。父親的親人和家鄉,令他傷心、難過,往事不堪迴首。


    即使這樣,父親老家的鄉親還是來過幾次。父親的老家在北方,父親的部隊也在北方,父親的老家距離部隊並沒有太遠的路,坐火車再坐汽車,也就是不足十個小時的路程。


    那一年夏天,父親的老家發了一起罕見的洪水。這一消息父親是在收音機裏聽到的。因為老家太平常了,於是老家的名字很少出現在報紙或收音機裏。父親還是第一次在收音機裏聽到這闊別已久的老家的名字,第一次聽到,便伴著選樣的不幸。


    那些日子,父親的心情很不好。沒人知道他為什麽不好。在家裏他很少說話,收音機的聲音開得大大的,他一邊聽收音機,一邊悶頭吸煙。母親幾次想把收音機的音量調小一點,都被他阻止了。父親的心情不好,還體現在他罵人上。父親身為一方首領,以前是很少罵人的。在那一陣子裏,父親罵了一迴後勤部長,罵了一迴軍需部長。父親罵後勤部長的理由是:後勤部一間糧食倉庫鬧了鼠災。隻一個月工夫,存在庫裏的糧食被老鼠糟蹋了幾百斤。父親知道後,劈頭蓋臉地大罵後勤部長:龜孫子,我日你娘!那糧食不是你家的是不是?!


    這個後勤部長就是父親當團長時,他當後勤處長那位。為了買半卡車白菜而死了一名戰士,那一次嚴重後果,父親都沒有罵他。現在生活好了,為了幾百斤糧食父親罵了他。這使他內心無法承受。在父親早就忘了這事時,他卻向父親打了一紙轉業報告。後來那紙轉業報告被父親撕得粉碎扔在他的臉上。


    父親罵軍需部長的理由是:軍需倉庫不慎失了一次火,燒壞了不少軍用服裝。父親不僅罵了軍需部長還差點要扇軍需部長的耳光,這一點也使軍需部長無法承受。原因是,前一陣營區蓋禮堂,禮堂馬上就要蓋好了,因一個民工吸煙,而引起一場大火,把價值近幾十萬元的禮堂燒毀了。那一次,父親也沒有罵人,更沒有要扇人的耳光。


    這一切,自然和家鄉的大水災有關係。當然沒有人知道這些,他們都感到父親有些不可理喻。


    父親老家來人是在家鄉受災的那一年深秋時節。營院裏的樹葉已經落光了,北風刮得正緊,看樣子第一場雪說來就要來了。就在這時,父親的老家來人了。父親老家來了兩個人,一個是隊長,另一個是會計。


    他們來家時並沒有急於進家門,因為是白天,父親還沒有迴來。他們便一直在門口徘徊。這使母親很疑惑,她探出頭向外張望了幾次。隊長和會計便很小心地衝母親微笑,這使母親覺得這兩個人不正常,於是關緊房門。


    傍晚的時候,父親迴來了。他們看見了父親,父親也同時看見了他們。父親一眼就認出了眼前站著的兩個人是老家的人,他們的裝束和舉止使父親很快相信了這一點。雖然父親有幾十年沒迴過老家了,但老家人的一切包括氣味仍在他的心頭徘徊不散。父親看到兩個老家人,心裏就一顫,他的步子便慢了下來。隊長就衝父親喊了一聲:老石?是老石吧!


    父親就立住了,他借著朦朧的亮光打量著來人,隊長就先說:我是二蛋呐,劉二蛋。


    父親想起來了。劉二蛋,童年和父親一起要飯的那個劉二蛋。父親急切地向前走了兩步又停住了。隊長劉二蛋以為父親上前要和他握手,手伸出去了,就那麽雙手迎著,結果父親卻沒有向他伸出手,父親立住了。劉二蛋手迴收在胸前搓著,劉二蛋幹幹地說:老石,我們來看看你,別的也沒啥事!


    父親立了一會兒,很冷地說:那就屋裏坐吧。


    隊長和會計就很小心地隨父親進了家門。母親正在做飯,看了父親身後的來人,一時什麽都明白了。母親曆來對父親的家鄉不感興趣,父親十三歲前的一些事,母親是知道一些的,她比父親還要恨父親的老家。在父親老家人麵前自然沒有什麽好臉色,隊長自然看出來了,會計也看出來了,於是他們坐下的屁股便不自然了。父親的聲音也是冷的,父親說:你們找我有事麽?


    隊長和會計就對視一眼,最後劉二蛋說:老石,咱們老家遭災了。


    父親說:知道啦。


    隊長和會計就沒話可說了,他們低著頭,搓著手,一副難為情的樣子。


    父親又說:現在是新社會了,有政府,有黨!


    隊長和會計說:那是,那是!


    父親還說:就這樣吧,我晚上還有個會,要不你們在家吃頓飯?


    隊長和會計忙看母親,母親冷著臉在翻看報紙,隻要家裏一來人母親自然是要看報紙的。隊長和會計看完母親之後便說:不啦,不啦,我們吃過了。


    兩人便站起身,隊長衝父親說:老石你忙吧,那我們就走了。


    隊長和會計就走了。


    那一次,父親一夜也沒有睡踏實,他又想起和劉二蛋一起討飯的童年。劉二蛋走在前麵,他隨在後麵,他們頂風冒雪一個村落一個村落地討下去。後來他們就遇見了狗。狗追著兩個人,父親屁滾尿流地向前跑,劉二蛋在後麵喊:石頭,別怕,有我呐。父親的小名叫石頭。狗終於被二蛋打跑了。


    父親想起往事,無法入眠。


    第二天一早,父親去上班。路過樓下自行車棚裏又看見了隊長和會計。看樣子他們昨夜是躲在車棚裏過的夜。此時,他們正在啃著自己帶來的幹饅頭。


    父親生氣了,立在他們麵前氣憤地說:你們這是幹啥?是在丟我的人!


    隊長劉二蛋就哭了,一邊哭一邊說:老石,我們遭災哩。村子裏的鄉親,沒吃沒穿的。眼看就冬至了,要凍死人哩。


    父親半晌沒說話,他想起了妹妹在雪裏伸出的兩隻小手。他站了一會兒,又站了一會兒,長長地歎了口氣,最後帶上隊長劉二蛋向辦公樓走去。


    那一次,父親批給老家一百件舊軍用棉衣,還有五百斤糧食。他吩咐後勤部長一直把這些東西送到火車站,並幫助托運到老家車站。


    劉二蛋和會計眼淚嘩嘩地走了。


    在父親的記憶裏,老家的鄉親們還求他辦過一件事。那是家鄉發水災幾年後的事,隊長劉二蛋又一次出現在他的麵前。第一次見到劉二蛋時,便發現他已經有白頭發了,幾年不見,劉二蛋此時的頭發差不多全白了,不到五十歲的人腰也彎了,但劉二蛋的氣色要比幾年前受災時好了。


    父親在心裏同情著家鄉,同時也在拒絕著家鄉,家鄉留給他太多有關童年酸楚的記憶。劉二蛋雖說是父親童年的夥伴,又有了上一次的接觸,父親仍對他很冷淡。劉二蛋這次開門見山,向父親說起了村裏要建一個小型水庫,一來可以防洪水,二來可以種稻米。隻因修水庫要開山放炮,缺少些炸藥。炸藥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出來的,劉二蛋公社、縣裏都跑過了,都沒弄到炸藥。後來鄉親們便想起了父親,便又一致推薦他來找父親。


    父親想起家鄉後山溝裏流淌著一條小河,父親還知道家鄉一年四季隻能吃粗糧。這次劉二蛋來,便給父親背了大半口袋高粱米,說這是鄉親們的一點心意。等水庫修好了,種上稻米一定給父親送點嚐嚐。在父親的記憶裏,家鄉的高粱米異常地好吃。新米碾過了,燜著晶亮晶亮的米飯,別說吃聞著都讓人流口水。父親在離開家鄉以後,也吃過無數次高粱米飯,但他從沒吃過像家鄉那麽香的高粱米飯。父親很感謝劉二蛋為他帶來的高粱米,於是他便對劉二蛋說:你在這裏等一下,炸藥的事我去聯係。


    父親走時又對母親說:晚上做兩個菜,喝杯酒吧!


    劉二蛋坐在家忐忐忑忑地等父親,母親不和他搭話,看報紙。母親看報紙時把報紙翻得很響,劉二蛋便如坐針氈,他試圖打破和母親的這種僵局,巴巴地笑著想和母親說幾句家長裏短,母親都用一副冷麵孔迴絕了。劉二蛋度時如年。


    好不容易挨到了晚上,父親終於迴來了。父親告訴劉二蛋炸藥的事為他聯係好了,是守備區一個施工點的炸藥,那個施工點就在距老家不到百裏的一個山溝裏。


    父親把這消息告訴劉二蛋時,劉二蛋高興地搖著父親的手一遍遍地說:謝謝你了老石噢!


    父親又問:介紹信帶來了麽?


    劉二蛋忙從懷裏掏出了介紹信。父親便在介紹信上先是畫了個圈,想了想又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這次父親寫的是石榮光。看了看覺得不對,又劃掉重寫,這次寫對了。父親做這些時,劉二蛋一直虔誠地望著父親。在他的眼裏,父親儼然一位大得了不得的官。


    父親把介紹信交給劉二蛋說:你拿著信去吧。


    劉二蛋仔細地把簽有父親名字的介紹信揣了,便要走。


    父親說:上次來沒讓你們吃上一口飯,這次一定要吃了飯再走。今晚咱倆喝一杯。


    劉二蛋便不好再走了,然而酒是沒能喝上。原因是,母親並沒有做菜,而是做了一鍋麵條,麵條和菜一起煮的,很稠的樣子。


    吃飯的時候,父親不知為什麽情緒不高,不想說一句話。劉二蛋低著頭,完成任務似的把一碗麵吃下去了,放下碗便告辭了。他說連夜去車站,坐最早一班車迴去。村民們正等著炸藥開工呢。


    父親沒有送劉二蛋,劉二蛋衝父親擺了擺手便推門走了。父親望著門,久久,一動沒動。


    劉二蛋帶來的那半口袋高粱米父親也沒能吃上,讓母親偷偷地賣了。那時家裏的生活比以前好了許多,大米、白麵基本夠吃。母親的理由是:有細糧誰還吃粗糧。結果就讓母親給賣了。父親沒說什麽,卻有一股說不清的東西一直在心裏梗著。


    這麽多年,父親一直對母親很寬容,能將就就將就。父親很忙,很少著家,他自然不會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上。


    母親對老家人和父親的老家人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敏和權身為局外人印象深刻。有一度,母親對自己老家人,那些所謂的侄、孫等人過分的熱絡,而忽視敏和權。這令敏和權在感情上有意地疏遠了母親,後來又因為兩人各自的婚姻。因此,敏和權對這個家的感情一直很淡,也就是說,他們對待父母的情感很一般。


    許多年以後,敏和權關於父母有一段對話。


    敏說:父親太寬容母親了。


    權說:父親是個沒出息的男人。


    敏說:母親沒文化,活得太淺。


    權說:父親也一樣。


    ……


    父親對母親寬容,能和母親相濡以沫一直到老,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敏和權都忽略了,那就是,父親一直把母親當成了自己的妹妹。那位夭折在風雪之夜的妹妹,對父親影響太深了。因為母親使父親想起了妹妹,而最後才娶了母親。因此,母親所有的缺點父親都能忍受,包括母親那些所謂的親人。


    父親所有的努力都化為了泡影,政策就是政策,父親終於被宣布離休了。那些老戰友沒能保住他,包括自己的親家,他們也同時被宣布離休了。父親離休那一年,剛好五十有六。父親覺得五十六歲正是幹事業的大好季節,可就這麽讓他離了,離得他心不甘情不願。他最不願意的是住進幹休所,但他還是別無選擇地住進了幹休所。


    以前他曾無數次地來過幹休所,那時他還是守備區的司令,他來幹休所是來慰問的。這個幹休所裏住著一些老資格,他們有的是參加過長征的紅軍老戰士,最差的也和日本人拚過刺刀。父親來到他們中間,自然屬於小一輩。他們不稱父親司令,而稱父親為小石,父親並不在乎這些。父親每次來幹休所都把這些老前輩集中起來慰問,父親照例是要講的,父親一講話便找到了優越感。他衝這些老前輩說著一些很司令的話,父親講話時是站在高處的,於是父親的優越感便水落石出了。


    終於父親也和這些老前輩為伍了,他別無選擇。父親一出現在幹休所裏,那些老前輩們便圍了過來。他們為自己又來了新夥伴而顯得神情亢奮,每當幹休所來了新成員時他們都要這麽亢奮一陣子。這種心理很複雜,無法言說,外人又是無法體會的。


    他們七七八八地把父親圍了,然後又亂糟糟地衝父親說:小石,離了?


    離了,離了。父親說。


    你咋沒整個少將就離了?


    離了,離了。父親一味地這麽說。


    離了也好,早離晚離都是要離的。老前輩似乎在安慰著。


    離了,我老石離了!父親更大聲地宣布著,他似乎在發泄著心中的怒氣。


    咋就是老石了,是小石。一個人糾正著。


    老石!父親說。


    是小石!


    就是老石!老石!老石……父親一迭聲地說。


    眾人就幸災樂禍地衝父親笑。父親不笑,衝眾人一本正經地說:我是老石!


    其中一個人就說:小石都離了,老石就老石吧。


    眾人覺得有理,便一起點頭。從此,眾人便又都一律稱父親為老石了。


    從此,父親真正的離休生活開始了。


    起初的日子,父親和幹休所的生活總是格格不入。一大早,幹休所的一些老頭老太太們便起床了,他們總是要比父親早起一些。年齡越大覺越少,這一點說明,父親與他們相比還比較年輕。父親起床的時候,那些老頭老太活動已有些時候了。他們仍在活動著,練氣功,打太極拳或練練劍。父親是不做這些的,他也不會,他隻會跑步。戰爭年代他跑步衝鋒搶山頭,和平年代他跑步出操。於是他就跑步。在眾目睽睽之下他繞著幹休所的院子似磨道上的驢一樣,跑了一圈又一圈。老前輩們看著就很新鮮,目光隨著父親的身影一圈又一圈地轉。他們有人就說:老石別跑了,這麽大歲數了,別跑壞了胳臂腿。


    終於有人忍不住道:操!這老石,讓他跑去。看他能跑到啥時辰。


    父親沒跑到什麽時辰,畢竟是五十有六的人了。以前出操也就是做做樣子,真跑起來也跑不上多遠。父親便不跑了。其他人仍沒有收招的意思,仍在甩臂踢腿的。父親自然不與這些人為伍,便匆匆迴家了。


    母親已準時地把飯做好了,早飯依然是稀飯饅頭。父親就吃飯,匆匆忙忙的樣子。以前父親吃飯總是很匆忙,吃完飯他還要去上班,部隊上下有許多事等待他去做指示。


    父親匆忙地吃完飯,習慣地站起身,他這時才意識到自己並不非得要去上班了。一時間他很茫然,手腳一時沒處放的樣子。母親瞪大眼睛望著他,於是父親衝窗外說,這天還真不賴呢!


    父親不上班也無法在屋裏待下去,最後他還是走了出去。這時,外麵的陽光的確很好,父親站在很好的陽光下一時竟不知自己在哪。他望著其他的人,有的去送孫子上幼兒園,有的提著網兜不緊不慢,唿朋引伴地去買菜,一切都顯得那麽悠閑而又有條理。


    路過父親身邊的人就說:老石站著幹啥,還不買菜去?


    又有人說:過來老石,咱們去打門球吧。


    還有人說:走老石,咱們去殺兩盤。


    父親恍恍惚惚,仿佛是在夢裏。他覺得自己邁步向前走去,他不知自己為什麽要邁步向前,也不知其中什麽聲音在召喚著他。鬼使神差,他又來到了昔日的軍營。此時這裏已變成了施工現場,推土機、砸夯機、吊車轟鳴著,忙碌著,昔日莊嚴寧靜的軍營一下子熱鬧起來。隨著守備區的撤銷,父親的離休,這裏便再也不是軍營了,而變成了施工現場。在不遠的將來,這裏將矗立起無數座寫字樓、商場和花園。父親仍恍如夢中,直到他被施工安全員吆喝出去,他才清醒地意識到,他的軍旅生涯已經結束了。施工的人群中有人認出了父親,他們指指戳戳地說:以前他是這兒的司令!眾人便朝父親張望。


    父親轉身往迴走時,眼角潮濕了,三兩滴淚水砸在他的腳麵上。


    幹休所裏很寧靜,一夥人在玩著門球,還有一夥人圍在花壇旁的涼亭下在觀戰一盤棋的局勢。


    有人說:老朱,跳馬呀,跳馬呀。


    另一個說:老王支士,支士,你支士看他能咋樣。


    閱報室的門是開著的,有幾個老頭老太戴著老花鏡正在費力地讀報。父親向那裏走過去。以前他也是要看一看報的。那時看報是為了休息,很多事忙完之後,喝口茶,吸支煙,順手翻一翻報紙。其實報紙上寫的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他也認不全那上麵的字,他看報紙都是選擇標題和圖片看一看,反正上麵寫的事他都知道了。收音機、電視他是雷打不動要聽要看的,那裏播放的新聞都是一些要緊或不要緊的事,報紙上寫的也是一些要緊不要緊的事。既然這樣,父親覺得這些報紙是可有可無的。他看報紙是為了休息,另外,坐在辦公室裏翻翻報紙,也是一位司令的身份體現。


    此時,父親坐在老頭、老太中翻看報紙心情是別樣的。沒翻幾張便不翻了,他無處可去,孤獨地在院子裏站了一會兒,又站了一會兒,最後他別無選擇地向家走去。


    母親坐在屋子裏也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她竟不知自己該幹點什麽好。屋子收拾過了,菜也買過了,接下來還應該幹點什麽呢?她的心裏空落得無依無傍。以前她喜歡出去買菜,或者隨便在營區裏走一走,迎接她的是尊敬的目光,或一聲又一聲親切的問候,出入營門,衛兵總要給她敬禮,因為她是司令的夫人。迴到家裏仍顯得很忙亂,電話幾乎不停歇地響起,有找父親的,也有找她的。不管是找父親的,還是找她的,總要和她說上幾句,甚至一些部隊上的大事。她總要對這些事情進行品評,打電話的人一律恭敬地聽著。


    那時,每到晚上或者星期天,家裏的客人總是絡繹不絕,有老家的那些侄兒、外甥……有父親的下級,也有友鄰其他單位的人,那時的母親顯得忙亂而又充實。有客人在的時候,報紙是要看的。現在她不必看報紙了,就是看也沒有了,以前她看的都是父親帶迴的報紙。電話沉默著,電話曾經響起過兩次,有一次是打錯號的,有一次是幹休所通知去領蒼蠅藥的。


    父親敲門的時候,母親很快把門打開了。母親看見是父親顯出很失望的樣子,隨口說了聲:是你呀!


    父親也反唇相譏道:不是我是誰?!


    父親一下子顯得老了十歲。


    離休後的父親開始找茬和母親吵架了,起因是吃飯。這麽多年了,都是母親做飯父親吃,母親做啥,父親吃啥。父親從沒在吃上說過一句不滿意的話,現在父親覺得吃啥都不對胃口、都沒有滋味。父親終於把碗重重地放在桌子上,衝母親大聲地說:這哪裏是飯,是豬食!


    父親這是第一次對母親做飯的水平挑三揀四。母親被這突然而來的打擊弄得不知所措,她張口結舌了半晌才說:這飯怎麽了,不是好好的麽?以前不也是這樣做麽?父親咆哮了一聲:豬食,呸,豬都不吃!說完重重地躺在了床上,不再理母親。


    母親望著桌上被父親稱為豬食的飯菜流下了眼淚。這是有史以來,父親第二次這樣粗暴地對待她。第一次是因為母親在饑餓的年代偷拿了食堂的一棵白菜,而遭到了父親一記耳光。這是第二次,母親無法忍受,於是她就哭。


    從此,父母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每次吵架他們就相互揭短,以此來擊中對方的要害。


    父親指責母親:你好,你看你老家那些親戚!你那些侄子咋都不來看你了,連個電話也沒有。


    早在父親的守備區風雨飄搖前,母親那些侄子紛紛找上門來,要求把他們調離守備區,因為他們年輕,在部隊還都有前程。於是父親在母親的勸說下,父親也秉著對下一代負責的態度,紛紛滿足了他們的要求。有的被父親推薦到了上級機關,有的被推薦到了友鄰部隊。守備區撤消了,父親離休了,母親的那些侄子便沒了消息,沒了蹤影。


    母親被揭了短,心裏自然難過,但她也不甘示弱,於是揭父親的短:你也不比俺好哪去,以前圍前圍後的那些部長、處長都哪去了?他們咋都當縮頭烏龜了!


    父親、母親用最致命的招數打擊著對方。他們吵累了,吵夠了,便望著對方咻咻地喘氣。


    父親說:不是我說你,你瞧瞧你們老家那些人。


    母親說:俺老家人是不行,你老家人也不咋的,給他們辦完事了,連個影也沒有。


    父親突然感到了一層深深的悲哀,他不再和母親吵了,麵窗而立,淚流滿麵。


    母親也在哭,嚶嚶的。他們一時都顯得很脆弱。


    父親不僅和母親吵,和幹休所的工作人員也吵。


    幹休所在外地買來一車西瓜。幹休所一發東西總像過年一樣熱鬧,車剛迴來,一群老頭老太便把車圍了。李所長便親自為每家每戶分西瓜。


    唯有父親和母親沒有去。母親想去,她說:你不去俺去,去晚了怕沒好的了!


    父親說:不準你去,我不吃西瓜。


    父親不讓母親去,母親就不好去了。


    西瓜終於熱熱鬧鬧地分完了,這時李所長才想起父親。這時的大瓜已經被挑走了,李所長感到很為難,但還是讓兩個戰士抱了幾個瓜,自己也親自抱了兩個瓜向樓上走來。


    李所長敲門,一邊敲一邊說:首長,給您送瓜來了。


    父親不開門,也不讓母親開門。父親衝門外說:我不吃瓜。


    李所長聽見父親的語氣是生氣的,便檢討地說:這次對不起,首長。瓜是小了點,下次一定給您補上。


    李所長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母親過意不去,便把門打開了。李所長帶兩個戰士趁機把瓜送了進來。李所長一邊賠著不是,一邊說:首長,都怪我糊塗,一忙就把您忘了,下次一定補上。


    父親大聲訓斥道:告訴你小李子,我不吃瓜!


    李所長以前給父親當過勤務員。


    李所長檢討再三,父親不理。李所長最後訕訕地走了。


    李所長前腳一走,父親便抱起西瓜一個又一個地從窗子扔了出去,像當年扔手榴彈一樣,母親攔也攔不住。


    這就驚動了幹休所裏所有的人,他們聚在父親窗下,仰頭向上望著。李所長惶惑無助地望著大家。大家就仰著頭,衝父親的窗口說:這老石,脾氣還不小!


    參加過長征的一個人就說:小石這就是你的不對了!瓜是小點,可都是好瓜。你看看這瓤有多紅,熟透了。


    這人一邊指著地下摔碎的西瓜一邊說。


    另一個參加過抗戰的人說:我說老石呀,你也太小心跟了!幾個瓜算啥,不給你也不算啥。


    另一個也說:操,我說老石,你現在不是司令了,和我們一樣了,你這樣做讓李所長以後還咋工作?


    ……


    父親聽了這些話想罵人,走到窗前又忍住了。他明白,這些人都是老資格了,罵是不能罵的,於是站在窗前父親大聲地說:我操,我告訴你們,我老石不吃瓜!


    說完“砰砰”地把所有窗子都關上了。


    底下的人便搖著頭勸慰李所長道:這老石還不習慣哩。沒啥,沒啥。


    說說勸勸,眾人便都散了。


    李所長便指揮戰士清理地下摔碎的西瓜。


    父親覺得處處憋氣,他想吵架,他想罵人。母親無可奈何,她隻能歎氣抹眼淚。


    一晃,半年就過去了。父親在幹休所裏仍顯得很孤獨,他與那些買菜的、打門球的、下棋的人們,仍顯得格格不入。


    母親似乎已經習慣了,適應了。她先是熟悉了幹休所裏那些老太太,接下來,她和那幫老太太學著練氣功,然後又跳舞、扭秧歌。適應了這裏的母親反倒勸父親:老石哇,咱走啥路穿啥鞋吧。這樣也沒啥不好。


    父親不理母親,更不與母親同流合汙。


    每天吃過早飯,母親都要動員父親和自己一道去買菜。父親便說:荒唐!讓我去買菜,休想!


    母親不計較父親買菜不買菜,她拿起兜子隨那些幹休所的老頭老太集體去買菜了。


    父親孤獨地站在幹休所的院子裏,遠望著昔日軍營方向。那裏的施工仍在繼續,一座又一座大樓已顯出了輪廓,工地上熱鬧非凡,於是父親就抑鬱寡歡,他在費勁地想著什麽。


    事情的轉機是父親老家又一次來人。


    那一天,父親的老家就突然來人了,來人就是劉二蛋。劉二蛋父親是認得的,不認識的是劉二蛋身後那些年輕後生。


    父親開門看見了眼前的劉二蛋便愣住了。劉二蛋一如以前的謙恭,他叫了聲老石哇,便說不出話了。他在仔細打量著父親,父親老了,白頭發多黑頭發少。父親一臉孤獨的神情嚇了劉二蛋一跳。在劉二蛋的記憶裏,父親滿頭黑發,滿麵紅光,一雙目光虎虎有威。


    半晌,劉二蛋說:老石哇,我們給你送大米來了。水庫早就修好了,咱家鄉人也吃上大米了。


    劉二蛋說完,便有幾個年輕後生把一整袋大米抬了進來。父親不知是感激還是惶惑,他從口袋裏抓出一把家鄉的大米,久久地摸著、看著。最後他拿起幾粒大米放在嘴裏嚼著,最後他竟咽了。


    父親這才從恍怔中迴過神來,衝仍站在他麵前的劉二蛋和幾個青年後生說:這次來有啥事?我老石可離休了!


    劉二蛋忙說:沒事,沒事,現在家鄉可不比從前了。


    父親就點頭,然後吩咐母親去炒菜。母親就熱情地去了廚房。


    劉二蛋忙說:不打擾了,不打擾了。我們該走了。


    父親動了感情說:吃了飯再走,飯是一定要吃的。


    於是,兩個童年一同討過飯的朋友終於有機會坐在了一起。喝了兩杯酒之後,父親才知道,劉二蛋他們這次是來城裏觀光的。老家富了,不再為吃穿發愁了,於是他們便集體出來旅遊。父親這才察覺到,劉二蛋的精神比前些年可有了很大的改觀。在父親麵前,劉二蛋仍然謙恭,精神卻極好。


    劉二蛋就說:老石哇,村子裏都念著你的好哇。那年發大水,要不是你支援衣服和糧食,是要凍死、餓死人的哩。你要不批炸藥給我們,村人咋能吃上大米……


    說到這,劉二蛋的眼睛潮濕了。


    父親不語,隻是一杯又一杯地喝酒。


    半晌,劉二蛋又說:村人們沒忘下你,在後山上還給你修了碑呐!


    修碑?父親迷惑地望著劉二蛋。


    咋能不修個碑哩?你是咱們村裏出去的將軍,又給村裏辦了那麽大件好事,村人們修個碑算啥!劉二蛋說到這已是眼淚嘩嘩的了。


    父親終於放下酒杯,呆愣愣地望著眼前的鄉親們。


    劉二蛋又說:村人們都想來看看你,我說你工作忙,才隻來我們幾個。


    停了停劉二蛋又說:老石哇,這麽多年你沒迴一趟老家,以前你工作忙,鄉親們理解。這次你退了,就迴老家瞅瞅吧。


    年輕後生們也一齊說:迴老家看看吧,看看吧!


    迴家?父親喃喃著。


    一座三麵環山的小村,村後有一條淙淙而流的小河,小村貧窮而又破敗。這就是留在父親記憶裏的家鄉。


    母親也在一旁說:迴去一趟吧,開開心,別整日愁眉苦臉的。


    劉二蛋和眾後生們也一起說:迴吧,迴吧。


    劉二蛋向後生們使了個眼色,那幾個人便齊齊地給父親跪下了。父親又一口喝幹了一杯酒,下定決心似的說:迴家!


    結果父親就迴了一趟老家。


    老家的一切在父親的眼裏自然是陌生的了。最後他來到了後山,山下就是村裏人們修好的水庫,水庫清澈見底,魚們歡暢地在水底遊著。後山上他看見了村人們為自己修的那座將軍碑,父親執意要把碑扒了。


    劉二蛋和眾鄉親不依,劉二蛋說:咋能扒了呢,這不是你一個人的碑,是全村人的光榮哩。


    父親就在那座石碑前跪下了。山下就是家鄉的村落,那裏早已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了。父親衝那碑和村落磕了三個響頭,父親抬起頭時,早已是淚流滿麵了。


    劉二蛋衝鄉親大聲地說:老石哇,看看今天咱們的老家吧!


    父親悲泣地衝鄉親們說:老鄉們,我老石不是人呐,沒給家鄉幫上啥忙啊。


    劉二蛋說:老石,你這是咋說的哩!你老石是咱們村的光榮哩。


    說完,劉二蛋和父親便抱在了一起,他們痛哭失聲。


    半個月後,父親迴到了幹休所。半個月不見,父親似換了一個人。他一進院門,便大聲地衝每一位他碰到的人說:我老石迴家了,我老石迴家了……


    然後父親便向花壇旁那圍了一圈的人群走去。他一邊走一邊說:來,來,來,誰跟我老石殺一盤?


    眾人抬起頭,疑惑地望著父親。


    接下來,他們一起衝父親笑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石鍾山自選集Ⅰ——男人的天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鍾山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鍾山著並收藏石鍾山自選集Ⅰ——男人的天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