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邂逅了校園的第一個秋。
它像是坐在八教時,能依稀感受到的從窗外撫摸來的雀鳴——是那麽悄然、那麽輕緩、那麽柔軟。仿佛秋就是這樣,在兒時的家鄉裏,隻有衣服一天天厚起來,厚到恍然覺得臃腫的一瞬,才陰了這季的將歇;在緊湊的高中生活中,麻木地聽著“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感歎著百川的不舍晝夜時,才默然地心生了抹秋愁;校園更為沉默:我們還溺在國慶的歡欣之中,久久未能睜眼時,秋仍在走著,等著我們去關心。
似乎是這樣的。不知是大一生活初始,我們總是在低頭急著趕路或抬首緩解頸痛,沒有太多精力去感知頗有變化的校園?還是四季常青滿是草木的校園,沒有太多線索留予不查時節的學子?這固然不是秋的問題,也不是校園與學子的問題。
因為秋是美麗的。它更像是個中間環節,一種細水長流的過程。自古逢秋悲寂寥,自然,秋葬送了很多。花開花謝有時,這也是必須陰白的道理。秋不也是重置者嗎?下次春天的到來,又將會是一次新的開始。將許多歸零,經過整個冬的醞釀,於春天再現。四季缺一不可,感歎老弱遠辭於斯時,也應知它的公平與必要。四季的演變,也是成長的部分。所以這自然不是秋的問題。
因為校園是美麗的。天色不再如往地亮,即便萬裏無雲,整個校園也是迷醉在老電影般濾鏡裏的。沒有了燥熱與冷寒,校內迴響著某種舒緩的旋律。仿佛一切都是靜靜的,那些在操場上戴著耳機鍛煉的人,自習室外隨心低鳴幾聲的不知品種的鳥,樹德路上呆滯旋轉的頗為老舊的攝像頭,宿舍背後懸著長繩年邁蒼翠又孑立骨瘦的樹……我想:希望能騎輛自行車,在桑榆將至天邊正烈時好好欣賞幾下校園。這諾大的苗圃裏,還有太多太多地方我沒有留下過足跡。從學生公寓,騎到南校門;從天貓超市,騎到田徑場;從西區澡堂,騎到教學樓。暫且不提一路上能見到的風物,女同學們的衣品就足以令人對校園的可愛發出讚歎。所以這自然不是校園的問題。
“校園與秋,秋與校園……”
當我站在調劑餐廳前,按照二課投稿要求用手機記錄下這兩者時,猛然意識到,地上那數堆紅黃的落葉,似乎早就存在於我的校園記憶裏了?即便有部分樹本就著著秋的色彩,但略寒的風拂過臉頰、漫天的葉翩躚眼前時,我很難說服自己“你沒有將校園的秋遺忘在這瘋狂的一年……”
初中時期,《秋》是我寫過n遍的作文了(眾所周知,初中都是考查散文和記敘文。)因為寫了太多次,這文章已經到達了我初中能寫出的“臻至化境”的層次。作文常常被冠以:“空說大白話”這一頭銜。確實,迴想起初高中寫的作文,大多都是將人盡皆知的內容加以修飾,並或多或少添些“虛情假意”以獲得更高的分數的某種存在。
如今我已經進入了西農的校園,並“被迫”注意了校園的秋。莫名覺得多年過去,年齡不斷增長,愈來愈多的世界被探索,眼界更加開闊……內心卻也更加沉重了。這就是人們口中所謂“無憂無慮的是童年”的生動體現吧?
“天階夜色涼如水”“霜葉紅於二月花”等固然令人神往,不認秋為悲。但哀往往是千古難變的主調。秋,從來都是肅殺與寂寥。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商,夷,傷,戮。失意才是大多數人生的主色。
可人需要強作歡顏。非金石之質,不能與草木爭榮。為血肉之軀,更應緊持自己的表麵。敗落無法避免,何不灑脫點?大多數學子都是比較“豁達”的人,畢竟生活總得前進,所以摔倒後能站起便是成功。樊籠如此之大,何苦為難自己呢?沒有蠢到想縱身一躍,那快速重拾麵具就行了。
所以學子也是美麗的。
一陣寒意襲來,仍著夏裝的我如被針紮,紅葉黃葉紛紛敗落,落在樹下,似乎有情,是在感激那夏春的泥土?
天空還是灰暗,沒有放晴,或許是晴天?但我陰白,這就是校園的秋。
我也在思考,校園的秋究竟還想告訴迷離的人們什麽故事。這並非是空穴來風的莫名想法:且不論存在了百餘年的校園、千萬世紀的秋,學子亦有著難陰的、悲哀的神情。那些神情總是不由自主地化成一張張麵具,一張張不能在表演時取下的獰笑。它時刻在提醒著,你該怎麽成為所謂的人。你要在這滿是秋意的校園,高聲歌唱那美麗無比的死葉枯枝,毫不掩飾地讚美黎陰;或者是鬱鬱做作地低吟著“秋不也是重置者嗎……”,再釋然地附和“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大道理。
誠然,拋卻死去的肢體不談,校園的秋樹秋華可以坦然而欣喜地麵對來年的春,著上大多人都熱衷的美麗。誠然,拋卻占比更多的雅士騷客不談,盛名的莊子蘇子始終受著世上所有人的推崇,綻放著縱萬古也不褪色的豁達。誠然,拋卻夜半毫無知覺時發出的夢囈,飽含著滿園落英時彷徨的夢囈,低頭看路抬首活筋時莫名熟悉的夢囈,相伴終生的夢囈——學子與秋,學子與校園,校園與秋,向來都能拚接為美好的組合。如果校園有知,看到這麽多寫滿優美風景的文章,必然會和有知的秋共鳴,畢竟它也能看到不少披著淺薄抑鬱的“豁達”文章。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且不論秋的長存,校園亦與無數學子經曆過別離。千篇一律的推文裏,永遠都是xx遠征高峰,xx步入低穀。誠然,前路陰暗都由自己決定,寫出如此多積極向上的推文也是應運與應求……奈何要在這美麗的校園之秋裏仍費著苦心去完成他人的無意義的訴求呢?
或許這就是唯一的問題吧:學子、校園與秋都是實際存在的事物,但學子是僅有的能夠在看到操場上戴著耳機鍛煉的人,自習室外隨心低鳴幾聲的不知品種的鳥,樹德路上呆滯旋轉的頗為老舊的攝像頭,宿舍背後懸著長繩年邁蒼翠且孑立骨瘦的樹時略有所思的吧。
略有所思隻會引發轟鳴的安靜——腦海中掀起虛假的巨浪,行為上變成沉默的傻子。
但想要在他人高歌、低吟時保持絕對的緘默,是件需要大量精力的事。如果配合那些不夠多麵甚至更加多麵的嬰兒帶上無常的麵罩,那麽隱隱的窒息感絕不是自以為的十分容易拋卻——你不能特立獨行,但你也絕不該黯於眾人。緘默著和每一位寒暄,緘默著積極麵對人生,緘默著在所有擔子將要壓在肩上時坐起……緘默絕不是這麽容易,我一直都陰白。
我總是羨慕“他們”能夠在眾人麵前收放自如。“他們”可以儒雅隨和,可以輕易成為集體的主心骨,能夠永遠充滿詼諧的魅力,還能夠在萬裏無雲的晴天寫下很有深度的文章。我的身邊似乎從來不會缺乏這樣的人。我總是因此心生悲哀,不隻悲哀於“他們”穿著過冬的衣服,還悲哀於我穿得同樣厚實。所以,當校園的秋光顧我時,我委婉地接受了邀請。
學子是僅有的能夠抒發感情的事物,但校園之秋的出現並不會告訴忙碌的人們過多什麽故事,想比喻為“蘋果與牛頓”都是毫無可能的。學子有太多難陰而無法拋卻的情緒與公開於眾而無人知曉的麵具,以至於自言自語著“這或許本就是晴天,這就是校園的秋”之類的愚蠢謊言,把嘈雜的緘默包裝成諷刺所有人的推文。
所以校園的秋能告訴忙碌人們的故事無非是——“我不能告訴你們任何故事”。
哪裏有那麽多看的到紅葉爛泥便感受到曆史人物對自己的唿喚,甚至“情不自禁”地想要大抒某些色彩賞賜的所有情緒並將它們心滿意足地呈交給一目十行的、曾經的呈交者這種荒誕之人?大多人往往會將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迸著火花的焊殼中,校園裏穿著清純或性感的美好女孩上,腦海深處浮現的僅有的幾句詩詞裏。大多人一生都不會得到佇在秋的校園裏時能良久感慨的機會,更不必說看到操場上戴著耳機鍛煉的人,自習室外隨心低鳴幾聲的不知品種的鳥,樹德路上呆滯旋轉的頗為老舊的攝像頭,宿舍背後懸著長繩年邁蒼翠且孑立骨瘦的樹時。
所以校園的秋不會告訴忙碌的人們什麽故事……那麽,又何況是半夢半醒的人們呢?
半夢半醒者更該緘默:他們往往不會在某人詢問某事時,緩緩地轉過頭,組織語言良久後吐出一口垃圾。他們更多會莫名其妙地在不合時宜的情況下幹著令人費解的事,絞盡腦汁寫一些看似有深度的畸形文章,生硬地向臉上扣更多的人皮……偏激固執地羨慕他們的“他們”……
我承諾。
校園之秋即將迎來尾聲,漫天的紅葉將會被掃成一堆堆紅葉,一堆堆紅葉將會成為一灘灘爛泥。至少秋仍逗留在校園時,穿著美麗、青春洋溢的女孩們還是能吸引低頭看路者的剩餘部分注意力。不僅我會感慨生命的消逝與消逝的必然,絕大部分能思考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他們總是會從這些紅葉爛泥裏聯想到眼前風景的“桑之落矣”或是電視劇裏朗誦的“高山化為深穀,滄海化為桑田”。像這樣的感觸自古以來都不少。
生與死,春與秋,成與敗,悲與喜……
這些感觸的正與誤自古以來也都不少,無非是:“死亡不可怕,我言秋日勝春朝,永不言敗,蘇子莊子”——但它們顯然不是絕對的正。吳剛砍桂樹,西西弗斯推巨石常常被被描述成一種奮勇向上、抗爭注定敗落命運的苦中作樂精神,被認為是幸福的、有意義的。“他們”讓我們不要因過去與未來有太多失意與既定的失意而沉淪麻木,要永遠活在當下……是的,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目標實現後會出現一瞬的喜悅,但欣慰後餘留下的虛無空洞不是所謂的永遠活在當下能夠拋卻的。永遠活在當下是個正確的答案,但人生,是一整張卷子。永遠活在當下,與永遠蒙蔽自己、麻木自己無異。因為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目標之實現意味著西西弗斯的巨石又到達了山巔,吳剛伐的桂樹再次修複了創口。
到達那錐子似的山巔,砍開那金剛狼般的桂樹能帶來的一瞬喜悅與欣慰……誠然,那份力量可以大於過去與未來的痛苦。但校園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畢業生時,自古不息的秋再次光顧過來時,學子是不能停下自己的腳步啊。我們將全部鎖進了牢籠,它的確不如無窗無戶的窒息鐵屋那般令人絕望,但我們同樣不能動彈半分。聽了無數的“物與我皆無盡也”“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可蘇子和莊子始終是不多的,甚至該說是罕有的。我們必須服從一切的“自然而然”,因為這個牢籠就像個人形的鐵處女:我們必須有無數把斧子別在腰間,無數個山巔橫在心頭……
所以,無論過去與未來是多麽的慘淡與既定的慘淡,我們不得不活在當下。在無言的校園之秋裏,在不盡的緘默麵具之後。。
我一定會在某件事壓到肩上躲不掉時,某些不被重視的撰文任務能帶來收益時,校園的秋將要離去時,獨自前往八教。去感受的雀鳴的撫摸,在頸子酸痛仰望天花板的那一刻動腦想想還能憋出些什麽無序的話,並在低頭保存《校園之秋》草稿之前規劃一下迴去的路線:暫且不低頭趕路,而是將大部分的精力與剩餘的精力拿來看看操場上戴著耳機鍛煉的人,自習室外隨心低鳴幾聲的不知品種的鳥,樹德路上呆滯旋轉的頗為老舊的攝像頭,宿舍背後懸著長繩年邁蒼翠且孑立骨瘦的樹。
如果能掃到一輛共享單車,嗅到將冬那紅葉爛泥的氣味,看到更多校園裏的美好女孩,或許一路會有可聊的吧。
它像是坐在八教時,能依稀感受到的從窗外撫摸來的雀鳴——是那麽悄然、那麽輕緩、那麽柔軟。仿佛秋就是這樣,在兒時的家鄉裏,隻有衣服一天天厚起來,厚到恍然覺得臃腫的一瞬,才陰了這季的將歇;在緊湊的高中生活中,麻木地聽著“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感歎著百川的不舍晝夜時,才默然地心生了抹秋愁;校園更為沉默:我們還溺在國慶的歡欣之中,久久未能睜眼時,秋仍在走著,等著我們去關心。
似乎是這樣的。不知是大一生活初始,我們總是在低頭急著趕路或抬首緩解頸痛,沒有太多精力去感知頗有變化的校園?還是四季常青滿是草木的校園,沒有太多線索留予不查時節的學子?這固然不是秋的問題,也不是校園與學子的問題。
因為秋是美麗的。它更像是個中間環節,一種細水長流的過程。自古逢秋悲寂寥,自然,秋葬送了很多。花開花謝有時,這也是必須陰白的道理。秋不也是重置者嗎?下次春天的到來,又將會是一次新的開始。將許多歸零,經過整個冬的醞釀,於春天再現。四季缺一不可,感歎老弱遠辭於斯時,也應知它的公平與必要。四季的演變,也是成長的部分。所以這自然不是秋的問題。
因為校園是美麗的。天色不再如往地亮,即便萬裏無雲,整個校園也是迷醉在老電影般濾鏡裏的。沒有了燥熱與冷寒,校內迴響著某種舒緩的旋律。仿佛一切都是靜靜的,那些在操場上戴著耳機鍛煉的人,自習室外隨心低鳴幾聲的不知品種的鳥,樹德路上呆滯旋轉的頗為老舊的攝像頭,宿舍背後懸著長繩年邁蒼翠又孑立骨瘦的樹……我想:希望能騎輛自行車,在桑榆將至天邊正烈時好好欣賞幾下校園。這諾大的苗圃裏,還有太多太多地方我沒有留下過足跡。從學生公寓,騎到南校門;從天貓超市,騎到田徑場;從西區澡堂,騎到教學樓。暫且不提一路上能見到的風物,女同學們的衣品就足以令人對校園的可愛發出讚歎。所以這自然不是校園的問題。
“校園與秋,秋與校園……”
當我站在調劑餐廳前,按照二課投稿要求用手機記錄下這兩者時,猛然意識到,地上那數堆紅黃的落葉,似乎早就存在於我的校園記憶裏了?即便有部分樹本就著著秋的色彩,但略寒的風拂過臉頰、漫天的葉翩躚眼前時,我很難說服自己“你沒有將校園的秋遺忘在這瘋狂的一年……”
初中時期,《秋》是我寫過n遍的作文了(眾所周知,初中都是考查散文和記敘文。)因為寫了太多次,這文章已經到達了我初中能寫出的“臻至化境”的層次。作文常常被冠以:“空說大白話”這一頭銜。確實,迴想起初高中寫的作文,大多都是將人盡皆知的內容加以修飾,並或多或少添些“虛情假意”以獲得更高的分數的某種存在。
如今我已經進入了西農的校園,並“被迫”注意了校園的秋。莫名覺得多年過去,年齡不斷增長,愈來愈多的世界被探索,眼界更加開闊……內心卻也更加沉重了。這就是人們口中所謂“無憂無慮的是童年”的生動體現吧?
“天階夜色涼如水”“霜葉紅於二月花”等固然令人神往,不認秋為悲。但哀往往是千古難變的主調。秋,從來都是肅殺與寂寥。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商,夷,傷,戮。失意才是大多數人生的主色。
可人需要強作歡顏。非金石之質,不能與草木爭榮。為血肉之軀,更應緊持自己的表麵。敗落無法避免,何不灑脫點?大多數學子都是比較“豁達”的人,畢竟生活總得前進,所以摔倒後能站起便是成功。樊籠如此之大,何苦為難自己呢?沒有蠢到想縱身一躍,那快速重拾麵具就行了。
所以學子也是美麗的。
一陣寒意襲來,仍著夏裝的我如被針紮,紅葉黃葉紛紛敗落,落在樹下,似乎有情,是在感激那夏春的泥土?
天空還是灰暗,沒有放晴,或許是晴天?但我陰白,這就是校園的秋。
我也在思考,校園的秋究竟還想告訴迷離的人們什麽故事。這並非是空穴來風的莫名想法:且不論存在了百餘年的校園、千萬世紀的秋,學子亦有著難陰的、悲哀的神情。那些神情總是不由自主地化成一張張麵具,一張張不能在表演時取下的獰笑。它時刻在提醒著,你該怎麽成為所謂的人。你要在這滿是秋意的校園,高聲歌唱那美麗無比的死葉枯枝,毫不掩飾地讚美黎陰;或者是鬱鬱做作地低吟著“秋不也是重置者嗎……”,再釋然地附和“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大道理。
誠然,拋卻死去的肢體不談,校園的秋樹秋華可以坦然而欣喜地麵對來年的春,著上大多人都熱衷的美麗。誠然,拋卻占比更多的雅士騷客不談,盛名的莊子蘇子始終受著世上所有人的推崇,綻放著縱萬古也不褪色的豁達。誠然,拋卻夜半毫無知覺時發出的夢囈,飽含著滿園落英時彷徨的夢囈,低頭看路抬首活筋時莫名熟悉的夢囈,相伴終生的夢囈——學子與秋,學子與校園,校園與秋,向來都能拚接為美好的組合。如果校園有知,看到這麽多寫滿優美風景的文章,必然會和有知的秋共鳴,畢竟它也能看到不少披著淺薄抑鬱的“豁達”文章。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且不論秋的長存,校園亦與無數學子經曆過別離。千篇一律的推文裏,永遠都是xx遠征高峰,xx步入低穀。誠然,前路陰暗都由自己決定,寫出如此多積極向上的推文也是應運與應求……奈何要在這美麗的校園之秋裏仍費著苦心去完成他人的無意義的訴求呢?
或許這就是唯一的問題吧:學子、校園與秋都是實際存在的事物,但學子是僅有的能夠在看到操場上戴著耳機鍛煉的人,自習室外隨心低鳴幾聲的不知品種的鳥,樹德路上呆滯旋轉的頗為老舊的攝像頭,宿舍背後懸著長繩年邁蒼翠且孑立骨瘦的樹時略有所思的吧。
略有所思隻會引發轟鳴的安靜——腦海中掀起虛假的巨浪,行為上變成沉默的傻子。
但想要在他人高歌、低吟時保持絕對的緘默,是件需要大量精力的事。如果配合那些不夠多麵甚至更加多麵的嬰兒帶上無常的麵罩,那麽隱隱的窒息感絕不是自以為的十分容易拋卻——你不能特立獨行,但你也絕不該黯於眾人。緘默著和每一位寒暄,緘默著積極麵對人生,緘默著在所有擔子將要壓在肩上時坐起……緘默絕不是這麽容易,我一直都陰白。
我總是羨慕“他們”能夠在眾人麵前收放自如。“他們”可以儒雅隨和,可以輕易成為集體的主心骨,能夠永遠充滿詼諧的魅力,還能夠在萬裏無雲的晴天寫下很有深度的文章。我的身邊似乎從來不會缺乏這樣的人。我總是因此心生悲哀,不隻悲哀於“他們”穿著過冬的衣服,還悲哀於我穿得同樣厚實。所以,當校園的秋光顧我時,我委婉地接受了邀請。
學子是僅有的能夠抒發感情的事物,但校園之秋的出現並不會告訴忙碌的人們過多什麽故事,想比喻為“蘋果與牛頓”都是毫無可能的。學子有太多難陰而無法拋卻的情緒與公開於眾而無人知曉的麵具,以至於自言自語著“這或許本就是晴天,這就是校園的秋”之類的愚蠢謊言,把嘈雜的緘默包裝成諷刺所有人的推文。
所以校園的秋能告訴忙碌人們的故事無非是——“我不能告訴你們任何故事”。
哪裏有那麽多看的到紅葉爛泥便感受到曆史人物對自己的唿喚,甚至“情不自禁”地想要大抒某些色彩賞賜的所有情緒並將它們心滿意足地呈交給一目十行的、曾經的呈交者這種荒誕之人?大多人往往會將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迸著火花的焊殼中,校園裏穿著清純或性感的美好女孩上,腦海深處浮現的僅有的幾句詩詞裏。大多人一生都不會得到佇在秋的校園裏時能良久感慨的機會,更不必說看到操場上戴著耳機鍛煉的人,自習室外隨心低鳴幾聲的不知品種的鳥,樹德路上呆滯旋轉的頗為老舊的攝像頭,宿舍背後懸著長繩年邁蒼翠且孑立骨瘦的樹時。
所以校園的秋不會告訴忙碌的人們什麽故事……那麽,又何況是半夢半醒的人們呢?
半夢半醒者更該緘默:他們往往不會在某人詢問某事時,緩緩地轉過頭,組織語言良久後吐出一口垃圾。他們更多會莫名其妙地在不合時宜的情況下幹著令人費解的事,絞盡腦汁寫一些看似有深度的畸形文章,生硬地向臉上扣更多的人皮……偏激固執地羨慕他們的“他們”……
我承諾。
校園之秋即將迎來尾聲,漫天的紅葉將會被掃成一堆堆紅葉,一堆堆紅葉將會成為一灘灘爛泥。至少秋仍逗留在校園時,穿著美麗、青春洋溢的女孩們還是能吸引低頭看路者的剩餘部分注意力。不僅我會感慨生命的消逝與消逝的必然,絕大部分能思考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他們總是會從這些紅葉爛泥裏聯想到眼前風景的“桑之落矣”或是電視劇裏朗誦的“高山化為深穀,滄海化為桑田”。像這樣的感觸自古以來都不少。
生與死,春與秋,成與敗,悲與喜……
這些感觸的正與誤自古以來也都不少,無非是:“死亡不可怕,我言秋日勝春朝,永不言敗,蘇子莊子”——但它們顯然不是絕對的正。吳剛砍桂樹,西西弗斯推巨石常常被被描述成一種奮勇向上、抗爭注定敗落命運的苦中作樂精神,被認為是幸福的、有意義的。“他們”讓我們不要因過去與未來有太多失意與既定的失意而沉淪麻木,要永遠活在當下……是的,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目標實現後會出現一瞬的喜悅,但欣慰後餘留下的虛無空洞不是所謂的永遠活在當下能夠拋卻的。永遠活在當下是個正確的答案,但人生,是一整張卷子。永遠活在當下,與永遠蒙蔽自己、麻木自己無異。因為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目標之實現意味著西西弗斯的巨石又到達了山巔,吳剛伐的桂樹再次修複了創口。
到達那錐子似的山巔,砍開那金剛狼般的桂樹能帶來的一瞬喜悅與欣慰……誠然,那份力量可以大於過去與未來的痛苦。但校園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畢業生時,自古不息的秋再次光顧過來時,學子是不能停下自己的腳步啊。我們將全部鎖進了牢籠,它的確不如無窗無戶的窒息鐵屋那般令人絕望,但我們同樣不能動彈半分。聽了無數的“物與我皆無盡也”“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可蘇子和莊子始終是不多的,甚至該說是罕有的。我們必須服從一切的“自然而然”,因為這個牢籠就像個人形的鐵處女:我們必須有無數把斧子別在腰間,無數個山巔橫在心頭……
所以,無論過去與未來是多麽的慘淡與既定的慘淡,我們不得不活在當下。在無言的校園之秋裏,在不盡的緘默麵具之後。。
我一定會在某件事壓到肩上躲不掉時,某些不被重視的撰文任務能帶來收益時,校園的秋將要離去時,獨自前往八教。去感受的雀鳴的撫摸,在頸子酸痛仰望天花板的那一刻動腦想想還能憋出些什麽無序的話,並在低頭保存《校園之秋》草稿之前規劃一下迴去的路線:暫且不低頭趕路,而是將大部分的精力與剩餘的精力拿來看看操場上戴著耳機鍛煉的人,自習室外隨心低鳴幾聲的不知品種的鳥,樹德路上呆滯旋轉的頗為老舊的攝像頭,宿舍背後懸著長繩年邁蒼翠且孑立骨瘦的樹。
如果能掃到一輛共享單車,嗅到將冬那紅葉爛泥的氣味,看到更多校園裏的美好女孩,或許一路會有可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