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陰之變的噩耗傳迴洛陽,上至王公家眷,下至普通百姓,全都驚恐萬狀,爭相出逃。唯恐爾朱榮這個殺人惡魔,會緊接著屠戮洛陽……
一夜之間,洛陽這座北朝最繁華的都市十室九空,恍若迴到了東漢末年。北魏的朝廷更是全麵癱瘓,‘直衛空虛,官守廢曠’,一派淒慘的亡國景象。
消息又很快傳到了地方,汝南王元悅、臨淮王元彧、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荊州刺史元誌等宗室驚恐之下,皆舉州投降梁朝。北魏不僅喪失了大量領土,對南朝的防線也近乎崩潰!
那些不在前線,無法投奔南朝的宗室,也紛紛直接舉旗,反抗爾朱榮!就連那位去關中搬兵的蕭寶夤,也在長安自立,宣布複國……當然,複的是大齊,而不是大魏。
河北的葛榮也見機行事,火並了杜洛周,重新統一了義軍,準備反守為攻,趁機奪取天下。
但他認為,洛陽已經被爾朱榮毀掉,失去了戰略價值,真正決定勝負的地方在山西——隻要打下爾朱榮的老巢,那麽這隻犯了眾怒的喪家之犬,就會被群起而攻之,隻有死路一條了。
於是他命杜洛周所部放棄了滎陽,鄴城,虞城一線,集中全部兵力,準備進攻山西,號稱百萬之眾……
~~
消息傳到洛陽,爾朱榮徹底慌了。
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犯了多大的罪,已經到了舉世皆敵的地步,這下再也不做皇帝夢了。
他親自為元子攸舉行了登基大典,又與其殺白馬盟誓,絕不相負,否則舉族皆滅!
然後留下爾朱世隆和元天穆在洛陽‘輔佐’新君,自己便帶著主力部隊火速返迴山西,準備迎戰葛榮。
雖然他以皇帝的名義給各州刺史下旨,命他們一同出兵剿匪,但能有幾個響應的?爾朱榮一點信心也沒有,隻能靠自己的班底,跟葛榮拚了!
一時間,局麵看起來前所未有的嚴峻……
~~
南朝這邊,冰火兩重天。
自大通元年,收徐州下壽陽以來,梁軍便一直高歌猛進,連克數州之地,徹底揚眉吐氣。
轉過年來,爾朱榮又送上了河陰之變這份超級大禮,等於直接割掉了北朝這個巨人的腦袋。剩下的軀幹已經毫無威脅,隻是等著收割的戰利品了……
果然,南朝的王公大臣紛紛來投,台城的大司馬門外,每天都有新到的北魏宗室跪哭,請求大梁出兵,替他們報仇雪恨。
眼見如此,南朝上下北伐的唿聲震天,已經到了民意難違的地步……
於是六月裏,蕭衍召陳慶之迴京。
華林園的禪堂中。
“哈哈,子雲,這一年多你可夠威風的。”蕭衍打量著,暌違一年的心腹,滿意笑道:“朕果然沒有看錯人,誰說隻有將門才會打仗的?”
“全賴皇上撐腰,為臣才能稍得施展。否則,早就寸步難行了。”陳慶之依舊恭謹道。
“哎,朕撐腰的人多了,但像你這樣爭氣的,卻鳳毛麟角。”蕭衍擺擺手,笑道:“好啊,真好啊。你就像朕的孩子一樣,看著你有出息,朕是真高興啊。”
“能為皇上分憂,為臣也十分高興。”陳慶之知道,皇帝套近乎,肯定有什麽棘手的事情要交給自己。
便索性問道:“不知皇上這次召為臣迴來,有何吩咐?”
“嗬嗬,在軍中久了,性子都變急了。”蕭衍笑道:“好吧,那就長話短說——北伐。”
“是嗎,太好了!”陳慶之登時兩眼放光,激動道:“皇上聖明,天時地利人和,北伐正當其時!”
“天時地利不錯,人和嘛,就未必了。”蕭衍卻淡淡道:“所以你先別高興太早。”
“是……”陳慶之一聽就明白,能掣肘皇上的,隻有那一位,便輕聲問道:“浮屠教不同意嗎?”
“真諦年後又迴來了,繼續當他的浮屠教主、同泰寺住持。”蕭衍神情鬱鬱道:“還主動來拜見過朕,說了一些‘放下過去,從頭開始’的屁話。”
“為什麽說是……屁話?”陳慶之小聲問道。
“他還說佛陀已經批評過他了,信眾誠心修建的佛寺才作數,以後全憑自願,絕不逼朕了。朕見聊得好,就試探問他,能不能把老八韋正他們放迴來,作為迴報我可以廣建佛寺。”蕭衍憤憤道:
“結果他說什麽浮屠教既不強迫人信佛,也不強迫人不信佛,所以還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去留吧。”
“唉,確實是屁話……”陳慶之歎口氣道:“都被佛陀洗過腦了,哪還有什麽自願?”
“是啊。”蕭衍黑著臉道:“果不其然,最後一個都沒迴來。
“其實他們也迴不來了。據說這一年時間,有數千禁軍被當做金陵大陣的燃料,已經油盡燈枯了。”頓一下,又歎息道:
“浮屠教還口口聲聲慈悲為懷,真是不要臉。”
“是。”陳慶之點點頭,深以為然。講起誰最邪惡來,這年代強中自有強中手。但講起誰最不要臉來,浮屠教卻當之無愧。
“但北伐這種大事,又不能不跟他們通氣。”蕭衍鬱悶道。
“是,浮屠教不支持,會很麻煩。”陳慶之表示同意。
“所以朕上個月,去同泰寺禮佛。”蕭衍憋氣道:“結果,真諦那廝故意讓被俘的禁軍,充當誦經僧,還讓韋正、皇甫、澹台他們侍奉左右,以此羞辱於朕!”
“真是可恨!”陳慶之咬牙切齒,感同身受。
“是啊,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為了大局著想,朕還是忍了。”蕭衍苦笑一聲,接著道:“朕就把北伐的事情講給他,又說盡了‘民意不可違’,‘天予弗取,必受其咎’之類的道理。”
“他當場反對了?”陳慶之問道。
“那倒沒有。”蕭衍搖搖頭道:“他說茲事體大,自己不能做主,必須請示佛陀。”
“佛陀在睡覺呢,怎麽給他指示?去夢裏嗎?”陳慶之沉聲道。
“誰知道呢。”蕭衍吐出一口濁氣道:“總之等了一個月,前幾天他才迴話,說佛陀同意北伐,但兵力不能超過一萬。”
一夜之間,洛陽這座北朝最繁華的都市十室九空,恍若迴到了東漢末年。北魏的朝廷更是全麵癱瘓,‘直衛空虛,官守廢曠’,一派淒慘的亡國景象。
消息又很快傳到了地方,汝南王元悅、臨淮王元彧、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荊州刺史元誌等宗室驚恐之下,皆舉州投降梁朝。北魏不僅喪失了大量領土,對南朝的防線也近乎崩潰!
那些不在前線,無法投奔南朝的宗室,也紛紛直接舉旗,反抗爾朱榮!就連那位去關中搬兵的蕭寶夤,也在長安自立,宣布複國……當然,複的是大齊,而不是大魏。
河北的葛榮也見機行事,火並了杜洛周,重新統一了義軍,準備反守為攻,趁機奪取天下。
但他認為,洛陽已經被爾朱榮毀掉,失去了戰略價值,真正決定勝負的地方在山西——隻要打下爾朱榮的老巢,那麽這隻犯了眾怒的喪家之犬,就會被群起而攻之,隻有死路一條了。
於是他命杜洛周所部放棄了滎陽,鄴城,虞城一線,集中全部兵力,準備進攻山西,號稱百萬之眾……
~~
消息傳到洛陽,爾朱榮徹底慌了。
他終於意識到自己犯了多大的罪,已經到了舉世皆敵的地步,這下再也不做皇帝夢了。
他親自為元子攸舉行了登基大典,又與其殺白馬盟誓,絕不相負,否則舉族皆滅!
然後留下爾朱世隆和元天穆在洛陽‘輔佐’新君,自己便帶著主力部隊火速返迴山西,準備迎戰葛榮。
雖然他以皇帝的名義給各州刺史下旨,命他們一同出兵剿匪,但能有幾個響應的?爾朱榮一點信心也沒有,隻能靠自己的班底,跟葛榮拚了!
一時間,局麵看起來前所未有的嚴峻……
~~
南朝這邊,冰火兩重天。
自大通元年,收徐州下壽陽以來,梁軍便一直高歌猛進,連克數州之地,徹底揚眉吐氣。
轉過年來,爾朱榮又送上了河陰之變這份超級大禮,等於直接割掉了北朝這個巨人的腦袋。剩下的軀幹已經毫無威脅,隻是等著收割的戰利品了……
果然,南朝的王公大臣紛紛來投,台城的大司馬門外,每天都有新到的北魏宗室跪哭,請求大梁出兵,替他們報仇雪恨。
眼見如此,南朝上下北伐的唿聲震天,已經到了民意難違的地步……
於是六月裏,蕭衍召陳慶之迴京。
華林園的禪堂中。
“哈哈,子雲,這一年多你可夠威風的。”蕭衍打量著,暌違一年的心腹,滿意笑道:“朕果然沒有看錯人,誰說隻有將門才會打仗的?”
“全賴皇上撐腰,為臣才能稍得施展。否則,早就寸步難行了。”陳慶之依舊恭謹道。
“哎,朕撐腰的人多了,但像你這樣爭氣的,卻鳳毛麟角。”蕭衍擺擺手,笑道:“好啊,真好啊。你就像朕的孩子一樣,看著你有出息,朕是真高興啊。”
“能為皇上分憂,為臣也十分高興。”陳慶之知道,皇帝套近乎,肯定有什麽棘手的事情要交給自己。
便索性問道:“不知皇上這次召為臣迴來,有何吩咐?”
“嗬嗬,在軍中久了,性子都變急了。”蕭衍笑道:“好吧,那就長話短說——北伐。”
“是嗎,太好了!”陳慶之登時兩眼放光,激動道:“皇上聖明,天時地利人和,北伐正當其時!”
“天時地利不錯,人和嘛,就未必了。”蕭衍卻淡淡道:“所以你先別高興太早。”
“是……”陳慶之一聽就明白,能掣肘皇上的,隻有那一位,便輕聲問道:“浮屠教不同意嗎?”
“真諦年後又迴來了,繼續當他的浮屠教主、同泰寺住持。”蕭衍神情鬱鬱道:“還主動來拜見過朕,說了一些‘放下過去,從頭開始’的屁話。”
“為什麽說是……屁話?”陳慶之小聲問道。
“他還說佛陀已經批評過他了,信眾誠心修建的佛寺才作數,以後全憑自願,絕不逼朕了。朕見聊得好,就試探問他,能不能把老八韋正他們放迴來,作為迴報我可以廣建佛寺。”蕭衍憤憤道:
“結果他說什麽浮屠教既不強迫人信佛,也不強迫人不信佛,所以還是讓他們自己選擇去留吧。”
“唉,確實是屁話……”陳慶之歎口氣道:“都被佛陀洗過腦了,哪還有什麽自願?”
“是啊。”蕭衍黑著臉道:“果不其然,最後一個都沒迴來。
“其實他們也迴不來了。據說這一年時間,有數千禁軍被當做金陵大陣的燃料,已經油盡燈枯了。”頓一下,又歎息道:
“浮屠教還口口聲聲慈悲為懷,真是不要臉。”
“是。”陳慶之點點頭,深以為然。講起誰最邪惡來,這年代強中自有強中手。但講起誰最不要臉來,浮屠教卻當之無愧。
“但北伐這種大事,又不能不跟他們通氣。”蕭衍鬱悶道。
“是,浮屠教不支持,會很麻煩。”陳慶之表示同意。
“所以朕上個月,去同泰寺禮佛。”蕭衍憋氣道:“結果,真諦那廝故意讓被俘的禁軍,充當誦經僧,還讓韋正、皇甫、澹台他們侍奉左右,以此羞辱於朕!”
“真是可恨!”陳慶之咬牙切齒,感同身受。
“是啊,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為了大局著想,朕還是忍了。”蕭衍苦笑一聲,接著道:“朕就把北伐的事情講給他,又說盡了‘民意不可違’,‘天予弗取,必受其咎’之類的道理。”
“他當場反對了?”陳慶之問道。
“那倒沒有。”蕭衍搖搖頭道:“他說茲事體大,自己不能做主,必須請示佛陀。”
“佛陀在睡覺呢,怎麽給他指示?去夢裏嗎?”陳慶之沉聲道。
“誰知道呢。”蕭衍吐出一口濁氣道:“總之等了一個月,前幾天他才迴話,說佛陀同意北伐,但兵力不能超過一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