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話問威碩。”楊眾收斂起笑容好像真有什麽正經事。
“你到底想怎樣,別總嚇唬人家晚輩行嗎!”張喜覺得楊眾過分了,不就是學術分歧那點兒破事你至於嗎。
楊眾抬手虛空一揮:“過去的事就算了,不提了,我要說其他事情。”
“我親耳聽見你說不提了,還有啥事你說吧。”張喜擋住劉琰正色開口。
“抱歉,想單獨說。”
張喜輕笑起身,走兩步迴頭目視劉琰雙眼:“汝南細陽張喜,來細陽沒人能動你,記住,我說的。”
楊眾嗤笑一聲目送張喜離開:“跟我要害你似的,兩件事,我看過戰報你們兄妹真厲害,我很好奇,你哥是個什麽樣的人?”
“顧家,心念親友是個好人。”
小孩子把戲大人總能一眼看穿,楊眾扭過頭去使勁憋住不笑出聲,大喘一口氣迴頭:“和我分析稍有出入總體大差不差。”
“第二個問題呢。”
“第二件事不是問題,是提醒,說完我就走。”楊眾說完與劉琰碰杯,等對方一飲而盡才幽幽開口:“趙司徒這棵大樹沒有表麵那麽穩固,要知道真正有實力者都在背後。”
曹操不在背後,皇帝不在背後,潁川一直在台前,也肯定不是楊眾。拉攏自己在趙溫處作釘子?人多的是根本沒必要找人家幹女兒,現在朝堂處於平衡期,誰想使絆子打破平衡曹操第一個不允許,劉琰歪頭瞅著楊眾想不出和自己說這話意圖是什麽。
“趙司徒蜀郡出身為何穩居高位?門生故吏家族鄉黨在哪裏?你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楊眾伸出四根手指說一句收起一根:“潁川是盟友,譙沛是宗親,士族可聯合。”
“潁川依托曹公獲取利益,曹公實力還不足聯合士族,所以抬出趙司徒四方平衡,爭取時間壯大好對抗袁公。”劉琰直接替對方說出口。
身處高位這些都不是秘密,連謀略都算不上,袁紹一直沒能騰出手來南下就是因為有公孫瓚,隻要覆滅公孫瓚,袁紹作為士族領袖隻需振臂一唿,翻轉天下易如反掌。
楊眾笑著搖頭:“本朝士族太強大了,隻能分化不會瓦解更無法消滅,譙沛與潁川也是士族之一。”
說完話揚眾起身就要走,劉琰起身一把拉住,不拉住不行已經聽出門道了。不管是潁川還是譙沛都是士族,說白了現在就是士族之間在爭奪中央的領導權,趙溫沒有根基這才被曹操抬出來起製衡作用,不一定非得是趙溫,油溫水溫什麽溫都無所謂。因此趙溫才主動爭取,不惜得罪弘農楊氏也要獻出投名狀。
既然起製衡作用,必然要有所傾向,哪一方起勢了趙溫就出手壓一下,無形之中所有人都給得罪了。趙溫最大的依仗就是曹操,哪一天士族決定倒向曹操,比如曹操打贏了袁紹那趙溫就徹底沒用了,到時候河北士族加入鬥爭,有必要換一個能量更大的人製衡。如楊眾所說士族根本無法消滅,就算袁紹勝利,肯定也不會用曹操抬起來的趙溫,要製衡還得在士族中找一個人出來。
所以才講趙溫這棵大樹並不穩固,既要讓曹操認為有價值,又不能完全倒向曹操,有必要時還要幫敵人一把,有能力解決麻煩才好顯出價值。趙溫這個角色很難,不單是曹操平衡局麵的幫手,還要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保存自身。
在權力鬥爭中沒有宗族沒有幫手,還不能貿然擴大自身實力,不等你具備足夠實力,哪怕稍有苗頭就無法繼續擔任製衡角色,一腳踢出淘汰出局。就像在萬丈深淵上架起鋼絲行走,稍有差池便萬劫不複。
所以提拔女官等於主動給自己潑髒水,等價交換些許權利大家也能默認,也許不止這一個理由,不管如何對趙溫沒有害處。看不清倒也罷了,楊眾挑明了因果立刻帶來不安,大樹不穩枝椏無法安心享受陽光。
劉琰不想失去這次機會:“我知道要未雨綢繆,可我現在身處迷霧,眼前一片迷茫啊。”
楊眾盯著酒杯旋轉把玩,明明很期待表情卻漫不經心:“那就摸索前行,路走太順了反而不好。”
哪裏都不乏陰謀,有價值才會被算計,所以說有陰謀不怕,從中找到合乎自身利益的方向就行,劉琰性子乖張,你要跟我直來直去咱也不含糊,打定主意見坑就跳摔不死接著跳,但你要跟我玩套路,那對不起,執拗勁上頭老子走人愛咋咋地。
“哦,那我聽你的。”劉琰鬆開手轉身就走。
劉琰背影逐漸遠離,揚眾鼻孔裏嘁出一聲不屑:“呦嗬?挺有性格,那您慢慢琢磨吧。”
張喜一直在留意兩人,看說完了走到劉琰跟前舉杯相碰:“不用和我說談了什麽,臨走前我也有些話。”
兩人走到僻靜處張喜湊近開口:“知道曹公做甚不理公卿胡鬧嗎?因為公卿背後是士族,兗州變亂他贏得僥幸,記住遠離兵權你就是鬧上天他也隻當看戲。”
“叔。”
“叫哥。”
“哥,士族裏誰實力大?”
張喜眯起雙眼,隱隱猜到方才楊眾說了什麽:“你要想好,有些事不可以輕易做。”
劉琰俏臉微紅躊躇半響:“我有套路。”
張喜拿不定主意該不該講,反複踱步半響重重歎口氣:“你來細陽吧,我有幾座塢堡,挑一處安生過日子其實也不錯。”
劉琰被說中心事,眼圈一紅扭過身去,抽泣完再轉身除了眼角留有殘淚已然麵色如常:“哥,虛榮慣走不得了。”
並沒有顯露出意外,他早已預料到會是這個結果,想給麵前女人一次選擇的機會,最後詢問一次也算對得起良心。既然選擇深入黑暗,張喜也不打算多勸,光天化日一覽無餘,荒涼一片沒有什麽寶藏,要靠一步步艱難付出,片刻不得安歇,才找得到一丁點兒報償。
黑暗不同光明,茫茫中隻聞歡聲不見真實,之所以能聽見讚美因為讚美還存在,明知道絕大多數都湮滅在黑暗裏,卻抵不住誘惑,總以為幸運能降臨在自己頭上。黑暗中不可見才豁出付出一切探索,隻能靠良知識別對錯,可惜,選擇踏足黑暗,你就隻剩下貪婪和懶惰。
說了聲跟我來,出門從後麵隱蔽通路繞到二樓,劉琰來過隱藏樓層,隻是沒想過張喜也有自己的房間,進入密室隻剩兩人張喜才鬆弛下來,大喇喇坐下開口解釋。
士族豪門之間也有競爭,小家族力量強大也能成為大豪門,土地人口有限,你家坐大我家就得吃虧,想保持自身優勢就需要不斷兼並土地吸納人口,這樣一來就妨害了皇權的利益:中央需要自由民納稅維持收支平衡,你都給兼並了找誰收稅去?
人口確實在增長,豪族也在不斷兼並,財富越來越多中央實際賦稅卻越來越少。這還真不是尾大不掉的問題,王莽不懂百姓的真實含意,天真的以為人民等同於百姓,他超越時代的改革損害了士族根本利益,士族輕易將矛盾轉嫁給了社會,轉嫁給了所有人,結果新朝十幾年就沒了。
劉秀靠士族力量恢複炎漢,士族替你出生入死就為了保有特權,故此後漢伊始士族就進入無限製膨脹,劉秀曾試圖改變卻失敗了,士族太強大後續皇帝也無能為力。
事情的關鍵就在士族納稅很少,名下土地人口不計其數,中央每次統計都與實際不符,去年一個郡還有百萬石賦稅,今年就隻有一半,查來查去也是一筆糊塗賬,因為查賬的人是士族出身,查出你家有問題那是不是也要查我家?烏鴉一般黑誰家都有毛病,他們自己查自己當然什麽都查不出來。
士族兼並不停賦稅每年都在減少,中央支出仍舊那麽多,重擔就壓在沒被來得及兼並的自由民身上,自由民困苦不得已投獻士族成了唯一出路,結果兼並速度加快,自由民變少賦稅加重,賦稅加重自由民更少,惡性循環再也無法遏製。
自由民日子難過,士族部曲也沒好到哪裏去,自由民還有戶籍製度保護,不能隨意打死,最多算是農奴,部曲沒了戶籍無法查證,就是歸附士族的奴隸,奴隸沒有權利決定自身生死,能活著就算萬幸。
整個後漢一直在皇權與士族對抗中度過,借用外戚力量成了唯一法子,曆次對外戰爭背後都有鬥爭的影子,曆經多少年,皇權與地方兼並之間的矛盾始終無法消弭。後期終於找到了宦官這個正確方法,外戚出身士族兩者很容易合流,結成盟友共同對抗皇權,宦官則不同,士族天然與宦官對立,宦官權利來自皇帝也隻能依賴皇帝。
宦官一言一行都代表皇權意誌,你以為黨固之亂是宦官幹預政治,其實都是皇權在背後操控,皇權穩固宦官才有好日子過。也別怪皇帝賣官鬻爵設立小金庫,國家都被士族把控,財政怎麽花都是士族說了算,國庫裏的錢壓根兒不安全,中央財政一年比一年吃緊,總得給皇家留點過橋錢吧。
士族力量太強大,強大到用盡一切辦法都無法改變,大漢就像一條行駛在大海中的破船,前方驚濤駭浪船卻越來越破。鬥爭不是一時半刻能分出勝負,鬥爭更加劇了政治混亂,憑心而論不管宦官還是士族取得最後勝利,大漢都得名存實亡。
等上百八十年,或許能有個不世出的明主來改變一切,不過上天明顯沒了耐性,該來的到底還是來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冀州、青州、豫州,黃巾鬧兇的地方恰恰是士族集中的地方,也是壓迫最嚴重的地方,你看人家江東就沒黃巾,不是那裏士族善良,純粹是實力不夠壓製百姓,等人口多你在看,人家狠起來一點不比中原差。
老師講得口沫橫飛,學生有些昏昏欲睡,張喜狠狠敲打幾案,抬高聲調決定挑重點,接下來要講的可是老張縱橫宦海幾十年經驗,劉琰你別睡了趕緊仔細聽。
當下士族分潁川和地方兩派,潁川人袁曹兩頭兒下注影響力非常大,在士族間隱隱有另立苗頭的趨勢。然而地方士族實力雄厚,不是潁川想抗衡就能做到,雙方一直處於明裏合作暗中較勁的狀態。
曹操將基地轉移到潁川後,也要提防潁川做大,本身實力不足以聯合地方士族,因此才抬出趙溫居中製衡。趙溫羽翼隻有兒子趙彥和郭浦韓斌三人,沒有根基利於控製,所謂成敗皆在此,因此趙溫其實不穩稍有不慎就會倒台。
趙溫也明白自身處境,這也解釋了冒險舉薦冀州來人,不單是潁川人兩頭下注,這種情況很普遍無法認真追究,大家都看破不說破。坦白說這是一招臭棋,當時曹操還是袁紹名義上的附庸,趙溫想借袁紹來讓曹操感到壓力,誰成想袁曹之間分裂態勢越發明顯,可以預見雙方決戰不可避免。
至於趙溫為什麽不殺劉琰,一方麵事情已經做了,殺與不殺意義不大,當然殺了還是最好。但眾所周知的原因,劉琰不但活下來還越活越好。想來趙溫也是借此一舉兩得,既得了美人還向曹操示弱,表明自己老了就想玩玩算了。
趙溫不但是劉琰舉主還是幹爹,門生故吏烙印在身,親屬關係紐帶在魂,於恩於孝都背叛不得,一旦背叛就萬劫不複,早作打算也要暗中進行。
話又說迴士族,當初領袖是袁槐,被董卓殺死後士族領袖是弘農楊氏一族的楊彪,楊彪聲望可說是士族第一,袁槐在時就已經是公認接班人,有他在士族就能擰成一股繩,就算曹操有心抬舉,趙溫也不敢接受認命。但是曹操趁著遷都許昌局勢不穩,聯合潁川和趙溫一齊構陷楊彪致使其倒台。
說到這張喜朝劉琰勾手:“現在士族領袖是河內,名望人脈不及楊文先,因此隱藏在背後積蓄力量,不過我倒是有個別的建議。”
張喜所說信息太多,劉琰心思還在琢磨其中關竅,聽到講話隨口問到:“隱藏不住吧,曹公幹嘛不拿掉河內,還讓他積蓄力量?”
“與你一樣冒失不得,河內是曹孟德舉主。”張喜口中河內就是司馬防字建公,年近五十現任京兆尹,當年任尚書右丞時舉薦曹操,是曹操當之無愧的舉主。
“哦,對了您剛才說什麽建議?”
張喜呃出聲,不過也沒在意劉琰思維跳脫:“潁川中以荀氏為首,荀氏與唐氏同氣連枝,這唐氏中有個不得了的大人物。”
“你到底想怎樣,別總嚇唬人家晚輩行嗎!”張喜覺得楊眾過分了,不就是學術分歧那點兒破事你至於嗎。
楊眾抬手虛空一揮:“過去的事就算了,不提了,我要說其他事情。”
“我親耳聽見你說不提了,還有啥事你說吧。”張喜擋住劉琰正色開口。
“抱歉,想單獨說。”
張喜輕笑起身,走兩步迴頭目視劉琰雙眼:“汝南細陽張喜,來細陽沒人能動你,記住,我說的。”
楊眾嗤笑一聲目送張喜離開:“跟我要害你似的,兩件事,我看過戰報你們兄妹真厲害,我很好奇,你哥是個什麽樣的人?”
“顧家,心念親友是個好人。”
小孩子把戲大人總能一眼看穿,楊眾扭過頭去使勁憋住不笑出聲,大喘一口氣迴頭:“和我分析稍有出入總體大差不差。”
“第二個問題呢。”
“第二件事不是問題,是提醒,說完我就走。”楊眾說完與劉琰碰杯,等對方一飲而盡才幽幽開口:“趙司徒這棵大樹沒有表麵那麽穩固,要知道真正有實力者都在背後。”
曹操不在背後,皇帝不在背後,潁川一直在台前,也肯定不是楊眾。拉攏自己在趙溫處作釘子?人多的是根本沒必要找人家幹女兒,現在朝堂處於平衡期,誰想使絆子打破平衡曹操第一個不允許,劉琰歪頭瞅著楊眾想不出和自己說這話意圖是什麽。
“趙司徒蜀郡出身為何穩居高位?門生故吏家族鄉黨在哪裏?你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楊眾伸出四根手指說一句收起一根:“潁川是盟友,譙沛是宗親,士族可聯合。”
“潁川依托曹公獲取利益,曹公實力還不足聯合士族,所以抬出趙司徒四方平衡,爭取時間壯大好對抗袁公。”劉琰直接替對方說出口。
身處高位這些都不是秘密,連謀略都算不上,袁紹一直沒能騰出手來南下就是因為有公孫瓚,隻要覆滅公孫瓚,袁紹作為士族領袖隻需振臂一唿,翻轉天下易如反掌。
楊眾笑著搖頭:“本朝士族太強大了,隻能分化不會瓦解更無法消滅,譙沛與潁川也是士族之一。”
說完話揚眾起身就要走,劉琰起身一把拉住,不拉住不行已經聽出門道了。不管是潁川還是譙沛都是士族,說白了現在就是士族之間在爭奪中央的領導權,趙溫沒有根基這才被曹操抬出來起製衡作用,不一定非得是趙溫,油溫水溫什麽溫都無所謂。因此趙溫才主動爭取,不惜得罪弘農楊氏也要獻出投名狀。
既然起製衡作用,必然要有所傾向,哪一方起勢了趙溫就出手壓一下,無形之中所有人都給得罪了。趙溫最大的依仗就是曹操,哪一天士族決定倒向曹操,比如曹操打贏了袁紹那趙溫就徹底沒用了,到時候河北士族加入鬥爭,有必要換一個能量更大的人製衡。如楊眾所說士族根本無法消滅,就算袁紹勝利,肯定也不會用曹操抬起來的趙溫,要製衡還得在士族中找一個人出來。
所以才講趙溫這棵大樹並不穩固,既要讓曹操認為有價值,又不能完全倒向曹操,有必要時還要幫敵人一把,有能力解決麻煩才好顯出價值。趙溫這個角色很難,不單是曹操平衡局麵的幫手,還要在錯綜複雜的環境中保存自身。
在權力鬥爭中沒有宗族沒有幫手,還不能貿然擴大自身實力,不等你具備足夠實力,哪怕稍有苗頭就無法繼續擔任製衡角色,一腳踢出淘汰出局。就像在萬丈深淵上架起鋼絲行走,稍有差池便萬劫不複。
所以提拔女官等於主動給自己潑髒水,等價交換些許權利大家也能默認,也許不止這一個理由,不管如何對趙溫沒有害處。看不清倒也罷了,楊眾挑明了因果立刻帶來不安,大樹不穩枝椏無法安心享受陽光。
劉琰不想失去這次機會:“我知道要未雨綢繆,可我現在身處迷霧,眼前一片迷茫啊。”
楊眾盯著酒杯旋轉把玩,明明很期待表情卻漫不經心:“那就摸索前行,路走太順了反而不好。”
哪裏都不乏陰謀,有價值才會被算計,所以說有陰謀不怕,從中找到合乎自身利益的方向就行,劉琰性子乖張,你要跟我直來直去咱也不含糊,打定主意見坑就跳摔不死接著跳,但你要跟我玩套路,那對不起,執拗勁上頭老子走人愛咋咋地。
“哦,那我聽你的。”劉琰鬆開手轉身就走。
劉琰背影逐漸遠離,揚眾鼻孔裏嘁出一聲不屑:“呦嗬?挺有性格,那您慢慢琢磨吧。”
張喜一直在留意兩人,看說完了走到劉琰跟前舉杯相碰:“不用和我說談了什麽,臨走前我也有些話。”
兩人走到僻靜處張喜湊近開口:“知道曹公做甚不理公卿胡鬧嗎?因為公卿背後是士族,兗州變亂他贏得僥幸,記住遠離兵權你就是鬧上天他也隻當看戲。”
“叔。”
“叫哥。”
“哥,士族裏誰實力大?”
張喜眯起雙眼,隱隱猜到方才楊眾說了什麽:“你要想好,有些事不可以輕易做。”
劉琰俏臉微紅躊躇半響:“我有套路。”
張喜拿不定主意該不該講,反複踱步半響重重歎口氣:“你來細陽吧,我有幾座塢堡,挑一處安生過日子其實也不錯。”
劉琰被說中心事,眼圈一紅扭過身去,抽泣完再轉身除了眼角留有殘淚已然麵色如常:“哥,虛榮慣走不得了。”
並沒有顯露出意外,他早已預料到會是這個結果,想給麵前女人一次選擇的機會,最後詢問一次也算對得起良心。既然選擇深入黑暗,張喜也不打算多勸,光天化日一覽無餘,荒涼一片沒有什麽寶藏,要靠一步步艱難付出,片刻不得安歇,才找得到一丁點兒報償。
黑暗不同光明,茫茫中隻聞歡聲不見真實,之所以能聽見讚美因為讚美還存在,明知道絕大多數都湮滅在黑暗裏,卻抵不住誘惑,總以為幸運能降臨在自己頭上。黑暗中不可見才豁出付出一切探索,隻能靠良知識別對錯,可惜,選擇踏足黑暗,你就隻剩下貪婪和懶惰。
說了聲跟我來,出門從後麵隱蔽通路繞到二樓,劉琰來過隱藏樓層,隻是沒想過張喜也有自己的房間,進入密室隻剩兩人張喜才鬆弛下來,大喇喇坐下開口解釋。
士族豪門之間也有競爭,小家族力量強大也能成為大豪門,土地人口有限,你家坐大我家就得吃虧,想保持自身優勢就需要不斷兼並土地吸納人口,這樣一來就妨害了皇權的利益:中央需要自由民納稅維持收支平衡,你都給兼並了找誰收稅去?
人口確實在增長,豪族也在不斷兼並,財富越來越多中央實際賦稅卻越來越少。這還真不是尾大不掉的問題,王莽不懂百姓的真實含意,天真的以為人民等同於百姓,他超越時代的改革損害了士族根本利益,士族輕易將矛盾轉嫁給了社會,轉嫁給了所有人,結果新朝十幾年就沒了。
劉秀靠士族力量恢複炎漢,士族替你出生入死就為了保有特權,故此後漢伊始士族就進入無限製膨脹,劉秀曾試圖改變卻失敗了,士族太強大後續皇帝也無能為力。
事情的關鍵就在士族納稅很少,名下土地人口不計其數,中央每次統計都與實際不符,去年一個郡還有百萬石賦稅,今年就隻有一半,查來查去也是一筆糊塗賬,因為查賬的人是士族出身,查出你家有問題那是不是也要查我家?烏鴉一般黑誰家都有毛病,他們自己查自己當然什麽都查不出來。
士族兼並不停賦稅每年都在減少,中央支出仍舊那麽多,重擔就壓在沒被來得及兼並的自由民身上,自由民困苦不得已投獻士族成了唯一出路,結果兼並速度加快,自由民變少賦稅加重,賦稅加重自由民更少,惡性循環再也無法遏製。
自由民日子難過,士族部曲也沒好到哪裏去,自由民還有戶籍製度保護,不能隨意打死,最多算是農奴,部曲沒了戶籍無法查證,就是歸附士族的奴隸,奴隸沒有權利決定自身生死,能活著就算萬幸。
整個後漢一直在皇權與士族對抗中度過,借用外戚力量成了唯一法子,曆次對外戰爭背後都有鬥爭的影子,曆經多少年,皇權與地方兼並之間的矛盾始終無法消弭。後期終於找到了宦官這個正確方法,外戚出身士族兩者很容易合流,結成盟友共同對抗皇權,宦官則不同,士族天然與宦官對立,宦官權利來自皇帝也隻能依賴皇帝。
宦官一言一行都代表皇權意誌,你以為黨固之亂是宦官幹預政治,其實都是皇權在背後操控,皇權穩固宦官才有好日子過。也別怪皇帝賣官鬻爵設立小金庫,國家都被士族把控,財政怎麽花都是士族說了算,國庫裏的錢壓根兒不安全,中央財政一年比一年吃緊,總得給皇家留點過橋錢吧。
士族力量太強大,強大到用盡一切辦法都無法改變,大漢就像一條行駛在大海中的破船,前方驚濤駭浪船卻越來越破。鬥爭不是一時半刻能分出勝負,鬥爭更加劇了政治混亂,憑心而論不管宦官還是士族取得最後勝利,大漢都得名存實亡。
等上百八十年,或許能有個不世出的明主來改變一切,不過上天明顯沒了耐性,該來的到底還是來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冀州、青州、豫州,黃巾鬧兇的地方恰恰是士族集中的地方,也是壓迫最嚴重的地方,你看人家江東就沒黃巾,不是那裏士族善良,純粹是實力不夠壓製百姓,等人口多你在看,人家狠起來一點不比中原差。
老師講得口沫橫飛,學生有些昏昏欲睡,張喜狠狠敲打幾案,抬高聲調決定挑重點,接下來要講的可是老張縱橫宦海幾十年經驗,劉琰你別睡了趕緊仔細聽。
當下士族分潁川和地方兩派,潁川人袁曹兩頭兒下注影響力非常大,在士族間隱隱有另立苗頭的趨勢。然而地方士族實力雄厚,不是潁川想抗衡就能做到,雙方一直處於明裏合作暗中較勁的狀態。
曹操將基地轉移到潁川後,也要提防潁川做大,本身實力不足以聯合地方士族,因此才抬出趙溫居中製衡。趙溫羽翼隻有兒子趙彥和郭浦韓斌三人,沒有根基利於控製,所謂成敗皆在此,因此趙溫其實不穩稍有不慎就會倒台。
趙溫也明白自身處境,這也解釋了冒險舉薦冀州來人,不單是潁川人兩頭下注,這種情況很普遍無法認真追究,大家都看破不說破。坦白說這是一招臭棋,當時曹操還是袁紹名義上的附庸,趙溫想借袁紹來讓曹操感到壓力,誰成想袁曹之間分裂態勢越發明顯,可以預見雙方決戰不可避免。
至於趙溫為什麽不殺劉琰,一方麵事情已經做了,殺與不殺意義不大,當然殺了還是最好。但眾所周知的原因,劉琰不但活下來還越活越好。想來趙溫也是借此一舉兩得,既得了美人還向曹操示弱,表明自己老了就想玩玩算了。
趙溫不但是劉琰舉主還是幹爹,門生故吏烙印在身,親屬關係紐帶在魂,於恩於孝都背叛不得,一旦背叛就萬劫不複,早作打算也要暗中進行。
話又說迴士族,當初領袖是袁槐,被董卓殺死後士族領袖是弘農楊氏一族的楊彪,楊彪聲望可說是士族第一,袁槐在時就已經是公認接班人,有他在士族就能擰成一股繩,就算曹操有心抬舉,趙溫也不敢接受認命。但是曹操趁著遷都許昌局勢不穩,聯合潁川和趙溫一齊構陷楊彪致使其倒台。
說到這張喜朝劉琰勾手:“現在士族領袖是河內,名望人脈不及楊文先,因此隱藏在背後積蓄力量,不過我倒是有個別的建議。”
張喜所說信息太多,劉琰心思還在琢磨其中關竅,聽到講話隨口問到:“隱藏不住吧,曹公幹嘛不拿掉河內,還讓他積蓄力量?”
“與你一樣冒失不得,河內是曹孟德舉主。”張喜口中河內就是司馬防字建公,年近五十現任京兆尹,當年任尚書右丞時舉薦曹操,是曹操當之無愧的舉主。
“哦,對了您剛才說什麽建議?”
張喜呃出聲,不過也沒在意劉琰思維跳脫:“潁川中以荀氏為首,荀氏與唐氏同氣連枝,這唐氏中有個不得了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