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軍每天都在經受著心靈的拷問,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一開始子君的父母來家裏表明了態度不同意他倆交往後自己的那點自尊心作祟,也不想被子君父母看輕,更是為子君的幸福考慮,自己就輕易的遵從了子君父母的意思,以為自己退出就是為子君好,誰能想到出意外呢?
又熬過了幾天,誌軍坐不住了,又在下班後騎車跑去子君老家。他怕子君爺爺奶奶發現不敢靠太近,門開著,安靜地耐心地等待子君姑媽在院裏露麵。
直到夜幕降臨,屋裏亮起了燈,才看到姑媽出來。誌軍急忙壓著嗓子輕喊了一聲。姑媽看到院外的誌軍一愣,快步走出來低聲問,“你怎麽又來了?”
“姑媽,子君醒過來了嗎?”暗啞的嗓音透出無限關切。因為得知子君出事後,誌軍情緒低落,吃不下飯,晚上也沒有休息好,幹活又很辛苦。他胡子拉碴,整個人顯得滄桑落寞。
“醒了,在康複中。”姑媽深深的看誌軍一眼,眼神裏一絲同情一閃而逝。她的臉色沉了下來,態度較上次明顯有些冷淡,“你以後不要來了,也不要聯係子君了啊。不要打擾她,讓她安安靜靜的養身體。”
“我沒有子君在溫州家的地址,我聯係不上她的。您放心我不打擾她。”誌軍老老實實恭恭敬敬的迴答。
“可以告訴我她在哪裏的醫院嗎?”誌軍可憐巴巴的問?“您放心,我沒別的意思,我隻是想知道她好好的。”
“你問這個想幹嘛?叫你不要打擾我們子君了,怎麽不聽的呢?這是她父母的意思。你走吧,以後也不要到這裏來打聽了。我們子君以後也不會迴來的。”姑媽語氣很不善,冷冰冰的趕誌軍走,轉身走了幾步,突然迴頭拋下一句話,“即使迴來她再也不會見你的。”
屋裏傳出老人的咳嗽聲,姑媽快步進屋,並關上了門。留下誌軍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寒意陣陣的暮色中。
遠遠近近的窗戶裏透出了溫暖的燈火,誌軍心裏愛情的燈熄滅了,但是,這顆孤獨苦澀的心畢竟被子君溫暖過被她照亮過。他的心充滿了悲憫的情懷。以後的路讓誌軍不再糾結於個人情感,他將尋找一條大愛的路。
誌軍迴到家已經很晚了,奶奶沒有睡,在燈下搓玉米等他。迎上奶奶擔憂和關切的眼神,誌軍告訴奶奶他打聽來的消息。得知子君蘇醒了在康複中,奶奶的心也放下了一點。看著孫兒憔悴的臉龐深陷的眼窩,奶奶很擔心誌軍。她知道自己的孫兒有多善良心慈,知道他心裏有多苦。默默地端來煨在鍋裏的飯,看著誌軍吃完。自從知道子君出車禍後誌軍就沒好好吃飯了。
半夜,誌軍在黑夜裏毫無睡意。他迴想著子君姑媽的話,覺得子君家人對自己有意見把這件事的責任怪罪於自己也能理解。他不委屈也不埋怨,怪隻怪情深緣淺,兩個家境懸殊的男女相遇就是個錯誤,相知相愛更是錯誤。子君因自己受了多少苦啊!他的心仍是被愧疚緊緊勒得喘不過氣來。
“子君子君,你一定要快點好起來啊!”萬幸的是她家人沒事,不然誌軍的心又多了份愧疚該怎樣煎熬!
可是,這原本不是誌軍的錯啊!也不是他造成的。一切都是愛情的錯,是家庭懸殊的錯,是子君父母的傲慢與偏見的錯。誌軍錯就錯在原生家庭帶給他的負重,錯在他肩上的責任。出身,竟然也可是一個人的原罪。如果,他出生在一個正常的家庭,父慈母愛,就同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家庭一樣,能無憂無慮的長大,一心一意的上學,想做什麽就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去做,愛上了子君就大膽的去追求,甚至會得到家庭的支持。可是,他沒有那一切啊!誰又懂他?誰又理解他?原生家庭成了愛情婚姻的阻礙,他有得選嗎?他不是懦弱,不是逃避,而是避無可避!
誌軍背負著養家的重擔,從小成長的經曆也讓他渴望改變家庭的劣勢。他不怕苦不怕累,他在沒什麽門路和出路的農村年輕人和中年人都相繼逃離的農村硬是靠著勤勞肯幹站穩腳跟,光付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他還有要克服家庭帶給他的自卑、恐慌、敏感一係列的心理。他在對子君的感情上的重重顧慮方方麵麵的考量下終於轉身就是一種思想的成熟和自渡。他做任何事每走一步必須小心謹慎,因為他沒有試錯的資本。他的背後沒有依靠沒有幫襯沒有家庭的托舉與支持,有的隻有要倚靠他的家人。錯一步就是泥沼是荊棘是深淵。
除了奶奶,沒人理解和懂他的苦。
後來,誌軍先後又偷偷去了幾次子君的老家。他不敢靠近,隻遠遠的望著,期待能出現奇跡。他隻想再看一眼子君,看她恢複健康沒有,一次次失望。最後一次春節期間假裝問路和那個村裏的老人聊天,故意指著子君家房子說那家孫女是自己同學,老人說隻聽說那家女娃出車禍傷了頭,蠻嚴重的,其他的就不知道了,那家的口風很緊,一般村裏的八卦都沒有他們家的小道消息。
一個決定已經在誌軍心裏形成。
又熬過了幾天,誌軍坐不住了,又在下班後騎車跑去子君老家。他怕子君爺爺奶奶發現不敢靠太近,門開著,安靜地耐心地等待子君姑媽在院裏露麵。
直到夜幕降臨,屋裏亮起了燈,才看到姑媽出來。誌軍急忙壓著嗓子輕喊了一聲。姑媽看到院外的誌軍一愣,快步走出來低聲問,“你怎麽又來了?”
“姑媽,子君醒過來了嗎?”暗啞的嗓音透出無限關切。因為得知子君出事後,誌軍情緒低落,吃不下飯,晚上也沒有休息好,幹活又很辛苦。他胡子拉碴,整個人顯得滄桑落寞。
“醒了,在康複中。”姑媽深深的看誌軍一眼,眼神裏一絲同情一閃而逝。她的臉色沉了下來,態度較上次明顯有些冷淡,“你以後不要來了,也不要聯係子君了啊。不要打擾她,讓她安安靜靜的養身體。”
“我沒有子君在溫州家的地址,我聯係不上她的。您放心我不打擾她。”誌軍老老實實恭恭敬敬的迴答。
“可以告訴我她在哪裏的醫院嗎?”誌軍可憐巴巴的問?“您放心,我沒別的意思,我隻是想知道她好好的。”
“你問這個想幹嘛?叫你不要打擾我們子君了,怎麽不聽的呢?這是她父母的意思。你走吧,以後也不要到這裏來打聽了。我們子君以後也不會迴來的。”姑媽語氣很不善,冷冰冰的趕誌軍走,轉身走了幾步,突然迴頭拋下一句話,“即使迴來她再也不會見你的。”
屋裏傳出老人的咳嗽聲,姑媽快步進屋,並關上了門。留下誌軍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寒意陣陣的暮色中。
遠遠近近的窗戶裏透出了溫暖的燈火,誌軍心裏愛情的燈熄滅了,但是,這顆孤獨苦澀的心畢竟被子君溫暖過被她照亮過。他的心充滿了悲憫的情懷。以後的路讓誌軍不再糾結於個人情感,他將尋找一條大愛的路。
誌軍迴到家已經很晚了,奶奶沒有睡,在燈下搓玉米等他。迎上奶奶擔憂和關切的眼神,誌軍告訴奶奶他打聽來的消息。得知子君蘇醒了在康複中,奶奶的心也放下了一點。看著孫兒憔悴的臉龐深陷的眼窩,奶奶很擔心誌軍。她知道自己的孫兒有多善良心慈,知道他心裏有多苦。默默地端來煨在鍋裏的飯,看著誌軍吃完。自從知道子君出車禍後誌軍就沒好好吃飯了。
半夜,誌軍在黑夜裏毫無睡意。他迴想著子君姑媽的話,覺得子君家人對自己有意見把這件事的責任怪罪於自己也能理解。他不委屈也不埋怨,怪隻怪情深緣淺,兩個家境懸殊的男女相遇就是個錯誤,相知相愛更是錯誤。子君因自己受了多少苦啊!他的心仍是被愧疚緊緊勒得喘不過氣來。
“子君子君,你一定要快點好起來啊!”萬幸的是她家人沒事,不然誌軍的心又多了份愧疚該怎樣煎熬!
可是,這原本不是誌軍的錯啊!也不是他造成的。一切都是愛情的錯,是家庭懸殊的錯,是子君父母的傲慢與偏見的錯。誌軍錯就錯在原生家庭帶給他的負重,錯在他肩上的責任。出身,竟然也可是一個人的原罪。如果,他出生在一個正常的家庭,父慈母愛,就同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家庭一樣,能無憂無慮的長大,一心一意的上學,想做什麽就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去做,愛上了子君就大膽的去追求,甚至會得到家庭的支持。可是,他沒有那一切啊!誰又懂他?誰又理解他?原生家庭成了愛情婚姻的阻礙,他有得選嗎?他不是懦弱,不是逃避,而是避無可避!
誌軍背負著養家的重擔,從小成長的經曆也讓他渴望改變家庭的劣勢。他不怕苦不怕累,他在沒什麽門路和出路的農村年輕人和中年人都相繼逃離的農村硬是靠著勤勞肯幹站穩腳跟,光付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他還有要克服家庭帶給他的自卑、恐慌、敏感一係列的心理。他在對子君的感情上的重重顧慮方方麵麵的考量下終於轉身就是一種思想的成熟和自渡。他做任何事每走一步必須小心謹慎,因為他沒有試錯的資本。他的背後沒有依靠沒有幫襯沒有家庭的托舉與支持,有的隻有要倚靠他的家人。錯一步就是泥沼是荊棘是深淵。
除了奶奶,沒人理解和懂他的苦。
後來,誌軍先後又偷偷去了幾次子君的老家。他不敢靠近,隻遠遠的望著,期待能出現奇跡。他隻想再看一眼子君,看她恢複健康沒有,一次次失望。最後一次春節期間假裝問路和那個村裏的老人聊天,故意指著子君家房子說那家孫女是自己同學,老人說隻聽說那家女娃出車禍傷了頭,蠻嚴重的,其他的就不知道了,那家的口風很緊,一般村裏的八卦都沒有他們家的小道消息。
一個決定已經在誌軍心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