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軍家到子君家有近兩個小時的車程。誌軍把子君的衣服精心折疊得整整齊齊有棱有角,裝在幹淨袋子裏就又一次踏上了這條灑下過倆人歡聲笑語和甜蜜的道路。


    快到子君家所在的村路了,誌軍放慢了車速。他的心也沉重起來,這條路,應該是自己最後一次來了,他慢慢開,思緒沉浸在迴憶裏,他要再迴味一遍過去的點點滴滴。


    上次送子君迴來時的情景曆曆在目,仿佛子君還坐在他後麵,雙手環抱著他的腰,柔軟的身子和臉緊緊貼在他後背上,盡管隔著厚厚的棉襖,也讓誌軍耳熱心跳,感受到子君熾烈的愛。


    這是去子君家的路啊!誌軍有那麽一刻恨自己的退縮和逃避。他想到子君兩次瞞著她家人跑來找自己,又想起那次在水庫裏打撈小孩受涼發燒被醫生用錯藥的事,假如自己那次出了意外,無法想象子君該是多麽的悲傷。而自己卻放棄了倆人的感情放棄了她傷害了她,想必她更痛苦吧?


    已經是秋末了,田野裏到處是一片肅殺之氣。“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傷感如潮來。能看見子君家的房子了,一縷炊煙從那一排小樓旁邊的廚房瓦屋頂嫋嫋升起。誌軍心裏一動,竟然期望出現奇跡子君在家。他不禁在心裏罵自己,子君千裏迢迢跑來見你你都躲,你都沒有勇氣去她父母麵前爭取一下,還不如子君勇敢,你配不上她的深情!


    誌軍來到小樓前麵,停下車,仔細打量子君的家。第一次來的時候因為怕碰到子君家人所以匆匆忙忙就走了沒敢停留,這次他要好好看看,把這裏刻入腦海裏。


    一排三間的兩層樓房,一邊是兩間小平房,平房頂也做了欄杆。一邊是瓦屋頂的偏房一看就是廚房。外牆貼了白色瓷磚,陽台做的圓柱形欄杆,所有欄杆都刷的天藍色油漆,和白色外牆瓷磚搭配顯得很雅致,比那些大紅大綠的豔俗亂搭好看多了,顯得這家人審美的不俗。不到一米高的圍牆圍成的院子裏做了花壇,幹淨,別致。這樣的房子光看外麵在整個九十年代的內地農村都算是很好的家庭了。


    外牆都裝飾精美,屋裏肯定都是裝修了的,像誌軍那樣的大多數家庭建房都隻簡單的粉刷一下內牆,再好一點的就給臥室吊個頂。


    可見這家男人的勤奮和努力上進。結合見過的子君父母和哥哥,這是一家在農村出類拔萃的家庭,幸福和美。誌軍想想自己家,自己的父親,深深歎口氣,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和重擔。也覺得自己的決定是對的。


    誌軍正打量呢,這時屋裏出來一個中年女人,誌軍一驚,仔細一看不是子君媽媽。那女人看這個年輕人站在院門口往裏望就問“你找誰?”


    誌軍一下子從思緒裏迴過神來,“阿姨您好!我。。。”他突然覺得不怎麽好講了。說來還子君的衣服,這聽著怎麽都有點讓人誤會的意思。而且這女人不認識,如果是子君媽媽倒好說話,說自己來送子君衣服她媽媽一聽就明白。


    “我找子君,您是。。。?”誌軍必須先知道她是誰。


    “我是子君姑媽,你找子君有什麽事嗎?”自稱是子君姑媽的女人聽說找子君臉色一下子暗沉下去。


    這時屋裏一個老人的聲音在問,“誰找子君啊?子君有電話啦?”


    “媽,沒事,昨天子航不是跟您說了嘛,子君出差去了,很忙。”


    誌軍猜子君哥哥叫子航。


    女人一邊衝屋裏迴答一邊急急走出院門,壓低聲音對誌軍說,“有什麽事和我說,別讓我爸媽聽見”。並招唿誌軍跟她走到屋後以保證屋裏聽不到的距離。


    誌軍心裏疑惑,有什麽話不敢讓子君的爺爺奶奶聽見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棹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棹清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棹清歌並收藏棹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