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軍半夜燒得迷迷糊糊,昏昏沉沉起來找水喝,可是連拿起水壺的力氣都沒有了。“哐啷”一聲開水壺從桌上掉到地上摔碎了。幸好隻有半瓶水,沒有燙到腳。誌軍站立不穩,扶著桌沿搖搖晃晃一屁股坐在板凳上趴在濕漉漉的桌子上。
被驚醒的奶奶急忙出來一看,嚇一跳,“軍軍啊這是怎麽啦?”看他無精打采的樣子,一摸額頭“喲,咋這麽燙呢?”
奶奶趕緊把誌軍扶到床上躺下,擰了個濕毛巾敷在他額頭,又趕快去燒開水兌涼了端來。誌軍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了一大碗,隻覺得好累啊!眼睛都好沉不想睜開,又感覺很冷身體不受控製的打擺子,牙齒咬得咯咯響,“冷!冷!”奶奶用手背一觸額頭卻是滾燙!
奶奶嚇壞了!誌軍的身體一向可是很棒的,長大後平時頭疼腦熱都很少,怎麽會突然發高燒呢?急忙又抱了床棉被給他蓋上。這半夜三更的可怎麽辦,奶奶還是用老方法,給他額頭手心抹白酒,然後打著手電筒出去敲鄰居的門。
鄰居五十幾歲的老兩口都在家,奶奶求男主人去把村裏的赤腳醫生請來打個退燒針。鄰居男人聽說誌軍病了二話不說拿起手電筒就衝進了黑夜。奶奶不停祈禱著,誌軍一忽兒喊冷一忽兒喊熱,奶奶守在床邊不停的揭被子蓋被子。醫生挎著醫藥箱急匆匆來了,一摸額頭,汗津津的卻燒得滿麵通紅。立即掀開被子給誌軍打了一劑退燒針。
“您守著觀察,退燒了就沒事了。”醫生囑咐了一下就走了。奶奶感激不已,送出門去。
誌軍慢慢清醒過來了,卻感覺胸口很悶,心髒像在急速的下墜,下墜,墜入無盡的深淵一樣的感覺。那種說不出來的難受,躺著不舒服,爬起來坐著,使勁抓胸口,像有無數針紮蟲咬貓抓。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著也不行。也不知是白酒的作用還是針藥的作用高燒好了一些。奶奶看著誌軍自我折騰得那麽痛苦,急得老淚縱橫。“軍啊,你可別嚇奶奶啊!”
誌軍抓著奶奶的手,流著淚。他不知道自己是怎麽了,就是白天在水裏冷到了也不過是發燒感冒,不會心裏難受啊!這坐立難安,心裏好像隻有一口氣似的,而大腦不迷糊,意識非常的清醒。
奶奶要再去喊鄰居去請醫生,這三更半夜的一次次麻煩人家,誌軍不讓奶奶去,想熬到天亮。他叫奶奶去睡覺,不忍心奶奶熬夜陪著他。奶奶怎麽放心去睡?守著孫兒,心裏默默的祈禱。
情況沒有好轉,誌軍恍惚看見了媽媽,看見了月季,看見了張爺爺張奶奶和張叔叔,看見了子君笑盈盈的站在麵前,眨眨眼,又恍惚是曉曉,一扭身,長發飄飄。。。
他喊出了聲,奶奶正打盹,一個激靈醒來,再摸摸孫兒額頭,不燙了,可是為什麽誌軍還是沒有好轉呢?不再那麽難受的樣子了臉色卻越來越蒼白,氣息不穩,奶奶再也坐不住了,再次敲響了鄰居家的門。
鄰居兩口子跑來一看,誌軍氣若遊絲的樣子嚇得倆人直埋怨奶奶怎麽不早點喊他們。於是男人又一次衝進了夜幕裏,這次他沒有去喊村裏的赤腳醫生,而是往鎮上奔去,砰砰擂開了一個口碑很好的私人門診醫生的門,動靜驚醒了半條街。街上的人們也習慣了,有得急病的半夜敲醫生的門請醫生出診是常事。
醫生肩膀挎著出診的醫藥箱,邊跑出來邊扣衣服扣子。隻有情況緊急才會請醫生出診,必須爭分奪秒。鄰居男人接過箱子帶著醫生又氣喘籲籲往迴跑。
醫生來一看誌軍的樣子,問了下之前的症狀和做過什麽治療,聽說打了一劑退燒針,邊聽邊默默的給誌軍掛上水。鄰居女人握著奶奶的手安慰她,“沒事了沒事了啊!誌軍一會就好了,您可要保重身體啊!”奶奶眼淚花花問醫生,“我孫兒到底是怎麽了?”醫生說是打錯針藥了。啊!奶奶和鄰居兩口倒吸一口涼氣,不禁萬分後悔不該去找赤腳醫生。後怕不已。
隨著藥液一滴一滴注入誌軍身體,他的氣息漸漸平穩下來,心裏不再像貓抓一樣難受了。他的神誌也清醒過來,奶奶高懸的心咚的落下了。到黎明時分,誌軍完全好了一樣,可是還很虛弱。
奶奶一夜沒合眼,熬了小米粥煨在灶上,看孫兒睡得香,不忍心叫醒他,睡眠有助於身體恢複,讓他睡到自然醒吧。
奶奶捶打著腰和腿,七十出頭的年紀了,這腰疼和腿疼的老毛病是不容易好了。大姑每次來都給奶奶帶點野外樹林裏找到的牛麻藤和金剛豆,還有伸筋草,曬得幹幹的,用這三種適量,加點陳年蠶豆,一起燉淡骨頭湯喝。最好是牛腳杆或牛骨頭,比豬骨頭效果更好些。九幾年農村是沒有牛肉賣的,城裏也很少。內地農村還沒有肉牛養殖的意識。農村倒是還有人家養牛耕地的,如果聽說附近誰家的牛病死了牛肉一般都是弄到城裏去賣,一搶而光,那時候沒有病牛肉不能吃的說法。所以得提前跑去給人家打招唿,買點牛骨頭迴來做丹方用。
誌軍是隔三差五的會買新鮮豬肉或大骨頭迴來給奶奶熬湯喝,每次他也會喝一碗。加了那幾樣草藥燉的湯有股澀澀的中藥味,不苦,還蠻好喝。至於為什麽要加陳年蠶豆他也搞不明白。奶奶說是爺爺以前講的,越久的蠶豆越好,還有放十年的呢。
沒有做藥引的豬骨頭,奶奶就隻用伸筋草熬了水喝後,也疲倦的歪在誌軍的這頭眯著了。奶奶怕進她的屋裏睡孫兒醒來自己不知道。
天光大亮了,奶奶和誌軍都被摩托聲和拍門聲驚醒,奶奶急忙起來開門一看,是和誌軍一起做搬運的一個工友來喊誌軍一起上班。至此奶奶才知道了昨天誌軍和他倆打撈溺水小孩的事。奶奶心疼極了,眼淚花花的抓著孫兒的手生氣的拍打,“好個軍軍啊,你迴來咋不說呐?說了我給你熬碗薑湯喝了驅寒發發汗嘛!也不至於高燒打錯針啊!”
誌軍看奶奶真生氣了,連忙安慰奶奶,“怕您擔心嘛!哪曉得身體不經事兒。而且那小孩又沒救活,說了您還會難過。”
奶奶聽說打撈了兩個多小時,真的後怕不已。直埋怨那麽多人圍觀就不會再找幾個人輪流下水找嘛,就忍心一直讓他們三個在水裏,這秋後的水也是很涼的。真是不是自家的娃不會心疼啊!要是誌軍有個閃失,可讓奶奶怎麽活!
“可惡的是竟然打錯藥!我孫兒可算是遭罪了!”奶奶埋怨歸埋怨,但是對於做好事她還是支持的。前提是千萬要保證自身安全!奶奶也憐憫那個小孩,喃喃自語的歎息著,“都立秋了還跨縣來洗澡,鬼使神差一樣,生死有一定的。唉!”
工友聽說了昨晚誌軍的症狀,說他也是不舒服,但是迴家喝了紅糖薑水,蓋了兩床厚被子捂出了汗,今早起來沒事,但是另外一個工友也在家躺著呐。
誌軍渾身酸痛,頭還有點痛,還有點心悸。他堅持起來要去上班,奶奶急得摁住他,“給我好好躺著。”
被驚醒的奶奶急忙出來一看,嚇一跳,“軍軍啊這是怎麽啦?”看他無精打采的樣子,一摸額頭“喲,咋這麽燙呢?”
奶奶趕緊把誌軍扶到床上躺下,擰了個濕毛巾敷在他額頭,又趕快去燒開水兌涼了端來。誌軍咕咚咕咚一口氣喝了一大碗,隻覺得好累啊!眼睛都好沉不想睜開,又感覺很冷身體不受控製的打擺子,牙齒咬得咯咯響,“冷!冷!”奶奶用手背一觸額頭卻是滾燙!
奶奶嚇壞了!誌軍的身體一向可是很棒的,長大後平時頭疼腦熱都很少,怎麽會突然發高燒呢?急忙又抱了床棉被給他蓋上。這半夜三更的可怎麽辦,奶奶還是用老方法,給他額頭手心抹白酒,然後打著手電筒出去敲鄰居的門。
鄰居五十幾歲的老兩口都在家,奶奶求男主人去把村裏的赤腳醫生請來打個退燒針。鄰居男人聽說誌軍病了二話不說拿起手電筒就衝進了黑夜。奶奶不停祈禱著,誌軍一忽兒喊冷一忽兒喊熱,奶奶守在床邊不停的揭被子蓋被子。醫生挎著醫藥箱急匆匆來了,一摸額頭,汗津津的卻燒得滿麵通紅。立即掀開被子給誌軍打了一劑退燒針。
“您守著觀察,退燒了就沒事了。”醫生囑咐了一下就走了。奶奶感激不已,送出門去。
誌軍慢慢清醒過來了,卻感覺胸口很悶,心髒像在急速的下墜,下墜,墜入無盡的深淵一樣的感覺。那種說不出來的難受,躺著不舒服,爬起來坐著,使勁抓胸口,像有無數針紮蟲咬貓抓。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躺著也不行。也不知是白酒的作用還是針藥的作用高燒好了一些。奶奶看著誌軍自我折騰得那麽痛苦,急得老淚縱橫。“軍啊,你可別嚇奶奶啊!”
誌軍抓著奶奶的手,流著淚。他不知道自己是怎麽了,就是白天在水裏冷到了也不過是發燒感冒,不會心裏難受啊!這坐立難安,心裏好像隻有一口氣似的,而大腦不迷糊,意識非常的清醒。
奶奶要再去喊鄰居去請醫生,這三更半夜的一次次麻煩人家,誌軍不讓奶奶去,想熬到天亮。他叫奶奶去睡覺,不忍心奶奶熬夜陪著他。奶奶怎麽放心去睡?守著孫兒,心裏默默的祈禱。
情況沒有好轉,誌軍恍惚看見了媽媽,看見了月季,看見了張爺爺張奶奶和張叔叔,看見了子君笑盈盈的站在麵前,眨眨眼,又恍惚是曉曉,一扭身,長發飄飄。。。
他喊出了聲,奶奶正打盹,一個激靈醒來,再摸摸孫兒額頭,不燙了,可是為什麽誌軍還是沒有好轉呢?不再那麽難受的樣子了臉色卻越來越蒼白,氣息不穩,奶奶再也坐不住了,再次敲響了鄰居家的門。
鄰居兩口子跑來一看,誌軍氣若遊絲的樣子嚇得倆人直埋怨奶奶怎麽不早點喊他們。於是男人又一次衝進了夜幕裏,這次他沒有去喊村裏的赤腳醫生,而是往鎮上奔去,砰砰擂開了一個口碑很好的私人門診醫生的門,動靜驚醒了半條街。街上的人們也習慣了,有得急病的半夜敲醫生的門請醫生出診是常事。
醫生肩膀挎著出診的醫藥箱,邊跑出來邊扣衣服扣子。隻有情況緊急才會請醫生出診,必須爭分奪秒。鄰居男人接過箱子帶著醫生又氣喘籲籲往迴跑。
醫生來一看誌軍的樣子,問了下之前的症狀和做過什麽治療,聽說打了一劑退燒針,邊聽邊默默的給誌軍掛上水。鄰居女人握著奶奶的手安慰她,“沒事了沒事了啊!誌軍一會就好了,您可要保重身體啊!”奶奶眼淚花花問醫生,“我孫兒到底是怎麽了?”醫生說是打錯針藥了。啊!奶奶和鄰居兩口倒吸一口涼氣,不禁萬分後悔不該去找赤腳醫生。後怕不已。
隨著藥液一滴一滴注入誌軍身體,他的氣息漸漸平穩下來,心裏不再像貓抓一樣難受了。他的神誌也清醒過來,奶奶高懸的心咚的落下了。到黎明時分,誌軍完全好了一樣,可是還很虛弱。
奶奶一夜沒合眼,熬了小米粥煨在灶上,看孫兒睡得香,不忍心叫醒他,睡眠有助於身體恢複,讓他睡到自然醒吧。
奶奶捶打著腰和腿,七十出頭的年紀了,這腰疼和腿疼的老毛病是不容易好了。大姑每次來都給奶奶帶點野外樹林裏找到的牛麻藤和金剛豆,還有伸筋草,曬得幹幹的,用這三種適量,加點陳年蠶豆,一起燉淡骨頭湯喝。最好是牛腳杆或牛骨頭,比豬骨頭效果更好些。九幾年農村是沒有牛肉賣的,城裏也很少。內地農村還沒有肉牛養殖的意識。農村倒是還有人家養牛耕地的,如果聽說附近誰家的牛病死了牛肉一般都是弄到城裏去賣,一搶而光,那時候沒有病牛肉不能吃的說法。所以得提前跑去給人家打招唿,買點牛骨頭迴來做丹方用。
誌軍是隔三差五的會買新鮮豬肉或大骨頭迴來給奶奶熬湯喝,每次他也會喝一碗。加了那幾樣草藥燉的湯有股澀澀的中藥味,不苦,還蠻好喝。至於為什麽要加陳年蠶豆他也搞不明白。奶奶說是爺爺以前講的,越久的蠶豆越好,還有放十年的呢。
沒有做藥引的豬骨頭,奶奶就隻用伸筋草熬了水喝後,也疲倦的歪在誌軍的這頭眯著了。奶奶怕進她的屋裏睡孫兒醒來自己不知道。
天光大亮了,奶奶和誌軍都被摩托聲和拍門聲驚醒,奶奶急忙起來開門一看,是和誌軍一起做搬運的一個工友來喊誌軍一起上班。至此奶奶才知道了昨天誌軍和他倆打撈溺水小孩的事。奶奶心疼極了,眼淚花花的抓著孫兒的手生氣的拍打,“好個軍軍啊,你迴來咋不說呐?說了我給你熬碗薑湯喝了驅寒發發汗嘛!也不至於高燒打錯針啊!”
誌軍看奶奶真生氣了,連忙安慰奶奶,“怕您擔心嘛!哪曉得身體不經事兒。而且那小孩又沒救活,說了您還會難過。”
奶奶聽說打撈了兩個多小時,真的後怕不已。直埋怨那麽多人圍觀就不會再找幾個人輪流下水找嘛,就忍心一直讓他們三個在水裏,這秋後的水也是很涼的。真是不是自家的娃不會心疼啊!要是誌軍有個閃失,可讓奶奶怎麽活!
“可惡的是竟然打錯藥!我孫兒可算是遭罪了!”奶奶埋怨歸埋怨,但是對於做好事她還是支持的。前提是千萬要保證自身安全!奶奶也憐憫那個小孩,喃喃自語的歎息著,“都立秋了還跨縣來洗澡,鬼使神差一樣,生死有一定的。唉!”
工友聽說了昨晚誌軍的症狀,說他也是不舒服,但是迴家喝了紅糖薑水,蓋了兩床厚被子捂出了汗,今早起來沒事,但是另外一個工友也在家躺著呐。
誌軍渾身酸痛,頭還有點痛,還有點心悸。他堅持起來要去上班,奶奶急得摁住他,“給我好好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