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媽得的是慢性病,無法治愈,隻能吃藥控製。她辦了病退後在家休養。小剛已經年滿十八歲,從小看到煤礦工人的辛苦,也不願做礦工,整天吊兒郎當的混日子。父親的生活壓力一下子重了起來。對家裏就更照應不上了。
二姑三姑依然全家都在外地,隻過年迴來看望奶奶。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在兢兢業業的為了過上好日子而努力著。
誌剛上高中去了,一個月才迴來一次。誌軍就在不忙的時候騎著車子去看他,給他送點生活用品和奶奶做的小吃。
月季不時來一封信,附上她和曉曉以及和工友們的合影。奶奶端詳著那一張張青春飛揚的麵容,感慨著現在的日子真好哇!她肯定想,要是能返老還童啊,她也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奶奶一輩子最遠去過一次縣城。
誌軍做工,種地,陪著奶奶。在不上班的時候就幫奶奶按摩腿,奶奶的老寒腿在夏天理療最好。奶奶會自己做艾灸,也讓誌軍幫忙燙穴位。每年奶奶都在端午的那幾天收集田間地頭的野艾拿迴來曬幹,存放個三五年後就做艾絨,哪裏不舒服就熏一下燙一下。奶奶一輩子除了年輕時操勞過度留下的關節痛和腰椎痛還有前幾年暈倒那次,其他連頭疼腦熱都很少吃藥。
誌軍小時候因為媽媽生病的緣故對草藥啊艾灸啊之類的感興趣,中學時也想過學醫,因為媽媽還在。自從媽媽去世後又高二輟學,以前那些夢想黯淡下去,被無情的現實碾為齏粉。但成年後可能興趣更廣泛了,又年輕力壯的,再累稍稍休息一下馬上就恢複體力生龍活虎,所以反而對艾灸不那麽在意了。奶奶說你要到四十歲以後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了就知道它的好處了。看著書的誌軍就笑笑,“奶奶,還早呢,四十歲多遙遠的時候呢。”奶奶就歎息,“唉!快得很哦,一晃就是幾十年過去了”。
誌軍聞言有點傷感,可不是,一晃就長大了,一晃就老了,人生能經過幾晃呢?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
一聲輕歎,且行且珍惜。
誌軍為了生活白天的日子忙忙碌碌,晚上靜下心來窗前一盞小燈,看幾頁書,寫幾頁字再睡,讓靈魂不至於空虛。他可以為了生活幹體力活,但是不能隻做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他沒有放棄讀書,努力在有限的條件裏讓內心豐盈,讓靈魂高貴,讓心更純淨善良。甚至還喜歡上了素描,一段時間練下來畫的竹子竟然也有幾分“竹搖清影罩幽窗”的風骨。
人必須要有精神寄托,可以是音樂,可以是書籍,可以是山川湖海,唯獨,不可以是人。“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當誌軍看到這句話時,心裏大慟。媽媽就是執念太深走不出來才導致的悲劇啊!
每當夜深人靜之時,獨坐窗前,明月朗朗,柔和的月光如水。子君,子君,你是否也在月下遙望?天涯共明月,獨立不孤單。說放下你不想你,騙過你父母騙過自己卻騙不過內心的不由自主。唉!至少還能想念。日子就這樣過著吧,也很好。
誌軍三人每天下班迴家要經過一條河流,在一片地勢平坦的一邊修了一個寬十米長約四十幾米的一個大水池蓄水供灌溉用。每到夏天會有很多人到那一帶遊泳,水性好的在寬闊的河裏遊,更多人泡在水池裏消暑。天氣熱起來後,誌軍他們三人下班後必須先在河邊洗個澡遊會泳,洗去一身汗水和疲憊,清清爽爽幹幹淨淨才迴家。
每年的夏天遊泳,這是誌軍從小養成的習慣和愛好。書上說遊泳是最健康無害的運動,不像跑步會傷膝關節半月板,能預防和治療頸椎腰椎病,能增強心肺功能減少哮喘發作,改善睡眠質量,還能增強免疫力和減肥美容護膚呢!誌軍強健的體質得益於遊泳。
已經是立秋已過,天氣開始轉涼了,那一帶沒人遊泳了,這天下班路過河邊,一個工友提議洗個澡迴去,因為這天卸的貨是麵粉,弄得一頭一身都是粉塵。三人剛脫光衣服下水,冰涼的水浸得人打寒顫,這時從水池堤壩上急急跑過來一個人,邊跑邊衝誌軍三人招著手喊“救人!救人!”因為誌軍他們在水池的下方,所以他們下水時看不到水池裏的情況。而堤壩上的人可以看見他們。誌軍吃了一驚,迅速爬起來往水池那邊跑。
誌軍最先衝上堤壩,隻見幾個大人焦急的站在水邊一籌莫展,不遠處兩個十幾歲的男孩瑟瑟發抖地低頭站著,地上還跪著一個男孩在嗚嗚哭泣。
幾個大人看見誌軍三人陸續跑來急忙指水麵說四個小孩遊泳還有一個沒上來,已經有好一會了。誌軍確定了大致位置撲通一個猛子就紮了下去。後麵的兩個工友也立刻跳進了水池。不管還有沒有救當務之急必須先把人撈上來。
潛水,踩水,三人把那一片摸了個遍,沒有。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不斷有人往水邊跑來,眼看人越聚越多,摸不到人,幾人很著急茫然四顧,隻有藍幽幽的水麵在陽光下泛著微微波瀾。這麽一大片水域,人究竟在哪裏呢?
一個工友問到底有多長時間了,岸上答差不多半個小時了,誌軍聽了心裏難受,人肯定是沒救了。
誌軍三人在水裏又擴大區域,不斷潛水下去搜索,還是沒找到。救護車最先來,停在河邊的公路上,下來兩個護士小姐姐和幾個人抬著擔架床飛快地跑來。誌軍一看那陣仗,心裏也著急。冒出水麵看看自己的兩個同伴,一樣精疲力竭。再這樣無目的的堅持下去不但於事無補,在冰冷的水裏搜尋也是很耗費體力的事。於是幾人先上岸休息一下。有人去幫他們把衣服拿來,趕快穿上褲頭,披上衣服。
這時附近學校的老師也得到消息慌忙趕來了,茫然無措又憂心忡忡。稍事休息,待恢複了點體力,誌軍和倆同伴又下了水。誌軍不想盲目的找了,想到這水池是連接河道的,有進水口有出水口,會不會人被衝到了出水口處呢?他遊到出水口處,那裏擋著護欄網,沿著護欄踩水搜索。大家齊刷刷的把目光聚集在水裏的三人身上。老師們麵色凝重,沉著臉在說著什麽。又向人們打聽出事學生的家庭情況?以確定是哪個學校哪個班級的。他們在人群裏巡視一圈,大家給他們指了指那三個小孩。於是他們趕快過去把三個小孩圍起來仔細詢問。終於弄清楚了岸上的三個小孩和水裏都是隔壁縣的,挨得很近。因為自暑假以來到處的水域都管控得很嚴格,一天到晚有專人守著,他們不知怎麽知道的這裏有這麽一個水池,一人提意跑這邊來遊泳,這邊的老師都不認識他們,即使捉住了也不會受處分。於是四人一拍即合,誰曾想這片水池看著不太大,其實深水區誌軍輕易都不會涉足。深水區那一片的水就是夏天都冰冷浸骨。
這立秋後的天氣看著太陽曬得暖洋洋的,可是水裏卻是冰涼。或許是小孩在水裏腿抽筋了動不了,慌亂之下手伸出了水麵身體就沉下去了。溺水大抵如此。
老師們了解到不是自己縣的學生,神情明顯的時候鬆弛下來。
岸上一個誌軍認識的老伯是個卸任的村幹部在全程關注指揮著。救護車和消防車就是他就叫人騎車跑鎮上打電話求助的。誌軍對求助滿含希望,因為他們可能有潛水設備。來了一輛消防車下來四個人來到水邊。誌軍一看,大失所望,四個人竟然隻帶著消防斧和一大圈繩子。原以為他們會帶蛙人來搜尋的。
但是他們畢竟是專業救援的,給人們還是帶來了希望。老伯和他們商量了一下,因為水麵隻有十米寬,由他們在兩邊拉著繩子,誌軍三人沿著繩子一點點的排查,然後又挪動繩子,直到把整個水域排查個遍。
誌軍覺得這個方法是可行的,他們又上岸稍稍休息了一下,在人們的注視下開始了第三輪地毯式的搜尋。
這時又來了一波戴眼鏡文質彬彬一看就是老師的人,一來就神情嚴肅的打聽情況。人們才知道是隔壁縣的老師。他們也在人們的指引下找到了三個失魂落魄的學生,臉色陰沉得像夏天堆滿烏雲即將下暴雨的天空。他們縣的孩子跑這麽遠來洗澡出了這麽大的安全事故,真是防不勝防。他們不免責問這片水池為什麽沒人看管?旁邊本縣的老師們此時則一臉輕鬆,把疑問的目光投向人群,就有村上的人迴答,“怎麽沒人管?這不是立秋了天氣轉涼了嘛!天涼了誰會想到還會有人下水?更不會想到他們跑那麽遠來這裏洗澡啊?”確實也是,這群老師和領導們明白他們即將麵臨的追責,緊皺眉頭把目光投向水裏三個幫忙打撈的人。希望快點把人找到。
奇怪的是連深水區都潛水搜尋了,還是沒有找到。看熱鬧的人還在往岸邊擁來。隔壁縣的那群老師們衝水裏的三人作揖表達著感激求他們無論如何想想辦法。一個工友不顧疲憊一次次的爬起來跳水裏下潛。誌軍覺得這樣蠻幹也不行。他都已經冷的瑟瑟發抖嘴唇烏青了。趕快和一個同伴上岸活動一下身體。
有兩個小孩的家屬已經趕來了,沒有罵也沒有打,緊緊的攥著孩子的手。有個人要帶另外一個沒有家屬的孩子走,誌軍認識的老者趕忙攔住說暫時還不能走。那人急忙解釋,說小孩媽媽和奶奶聞訊嚇癱了,沒法走路了,托他來把孩子帶迴去。老人長歎一聲,一揮手,那個小孩麵色蒼白跌跌撞撞的跟著走了。臨走深深的望了一眼水麵。
又是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那個老者來到誌軍身旁,蹙著眉頭,“大軍,今天再找不到隻有等娃自己浮起來了,隻怕麵容會很慘怕家屬承受不了。”
誌軍心情也很沉重,人在哪裏呢?突然他想到了一個問題,問老人水池是不是隻有一處排水口。當然進水口不可能把人往上吸,隻會往下衝。老人思索了一下,指著一處說“好像那還有個排沙口。”
那裏誌軍也去踩過水,排查過呀。但是,誌軍想水把人往下帶,隻能是排水口和排沙口。於是他又一次下水,憋一口氣在排沙口處潛了下去,沒有。用腳踩水突然觸碰到一個軟乎乎的東西,誌軍的汗毛瞬間倒豎起來,心裏一種說不出的震撼的感覺。果然在排沙口!看他在那不動了,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鴉雀無聲的看著他,等待著他的下一個動作。誌軍深吸一口氣,迅速潛進水裏一撈,不管抓住的是什麽努力浮起來。出水一看,竟真是那不幸的小孩。泡在水裏兩個多小時,身體早已經僵硬了,誌軍拖著他努力想把他往岸邊送,斜坡太滑了,消防員扔下繩子,誌軍把他綁住努力往上托,他們在上麵拉了上去。消防員往上拉的時候有人在拍照。誌軍把小孩往上托的時候看了一眼,那可憐的小孩鼻子下麵一大片透明的黏液。誌軍一陣惡心強忍著胃裏翻江倒海幹嘔不已。那黏液泡在水裏那麽長時間竟然沒有衝掉。後來誌軍問老人才了解到是肺裏嗆了水而從鼻子裏嗆出來的。
有人之前就跑街上買了白布和塑料薄膜來鋪在地上,小孩剛放在薄膜上,一個護士立即過來做人工唿吸。人們很驚奇又感動,小孩都在水下泡兩個多小時了,還用做人工唿吸還能搶救得過來嗎?有眼尖的人發現,又有人拿著相機在拍照。
護士堅持做了幾分鍾的按壓胸腔,人們肅穆的圍觀著,看得心悸,雖然知道不可能,但還是目不轉睛的盯著,多麽希望有奇跡發生啊!一個孩子養到十幾歲多麽不容易啊!護士終於放棄了,拉上了白布。人們的眼裏滿含同情與悲憫。
誌軍三人穿好衣服準備離開,那個老伯過來說“大軍大軍等會走,你們今天出大力了,必須讓家屬給你們三人出點感謝費。”
一個女人哭嚎著趕來,一下子撲到白布單遮著的小孩身上哭得撕心裂肺。“天哪,我怎麽向我嫂子交代啊!”淒厲的哭喊讓人也不禁黯然落淚。人群裏有認識的人說小孩父親去世了,生前還是個村幹部。他媽媽在外打工,托付給姑姑照顧。誰曾想跑這麽遠來洗澡出了這麽大的事。太悲慘了!
誌軍眼睛濕潤了,催促兩個同伴“走走走!快走!”騎上摩托車就迴家了。
迴到家,誌軍沒有跟奶奶說,咕咚咕咚喝了一大碗熱湯就睡下了。送了半天貨已經很累了,又在冰涼的水裏打撈小孩泡了兩個多小時,縱使他身體素質很好也扛不住,沉沉睡去。半夜卻開始發起了高燒。
二姑三姑依然全家都在外地,隻過年迴來看望奶奶。每個人每個家庭都在兢兢業業的為了過上好日子而努力著。
誌剛上高中去了,一個月才迴來一次。誌軍就在不忙的時候騎著車子去看他,給他送點生活用品和奶奶做的小吃。
月季不時來一封信,附上她和曉曉以及和工友們的合影。奶奶端詳著那一張張青春飛揚的麵容,感慨著現在的日子真好哇!她肯定想,要是能返老還童啊,她也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外麵的世界。奶奶一輩子最遠去過一次縣城。
誌軍做工,種地,陪著奶奶。在不上班的時候就幫奶奶按摩腿,奶奶的老寒腿在夏天理療最好。奶奶會自己做艾灸,也讓誌軍幫忙燙穴位。每年奶奶都在端午的那幾天收集田間地頭的野艾拿迴來曬幹,存放個三五年後就做艾絨,哪裏不舒服就熏一下燙一下。奶奶一輩子除了年輕時操勞過度留下的關節痛和腰椎痛還有前幾年暈倒那次,其他連頭疼腦熱都很少吃藥。
誌軍小時候因為媽媽生病的緣故對草藥啊艾灸啊之類的感興趣,中學時也想過學醫,因為媽媽還在。自從媽媽去世後又高二輟學,以前那些夢想黯淡下去,被無情的現實碾為齏粉。但成年後可能興趣更廣泛了,又年輕力壯的,再累稍稍休息一下馬上就恢複體力生龍活虎,所以反而對艾灸不那麽在意了。奶奶說你要到四十歲以後身體開始走下坡路了就知道它的好處了。看著書的誌軍就笑笑,“奶奶,還早呢,四十歲多遙遠的時候呢。”奶奶就歎息,“唉!快得很哦,一晃就是幾十年過去了”。
誌軍聞言有點傷感,可不是,一晃就長大了,一晃就老了,人生能經過幾晃呢?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
一聲輕歎,且行且珍惜。
誌軍為了生活白天的日子忙忙碌碌,晚上靜下心來窗前一盞小燈,看幾頁書,寫幾頁字再睡,讓靈魂不至於空虛。他可以為了生活幹體力活,但是不能隻做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他沒有放棄讀書,努力在有限的條件裏讓內心豐盈,讓靈魂高貴,讓心更純淨善良。甚至還喜歡上了素描,一段時間練下來畫的竹子竟然也有幾分“竹搖清影罩幽窗”的風骨。
人必須要有精神寄托,可以是音樂,可以是書籍,可以是山川湖海,唯獨,不可以是人。“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當誌軍看到這句話時,心裏大慟。媽媽就是執念太深走不出來才導致的悲劇啊!
每當夜深人靜之時,獨坐窗前,明月朗朗,柔和的月光如水。子君,子君,你是否也在月下遙望?天涯共明月,獨立不孤單。說放下你不想你,騙過你父母騙過自己卻騙不過內心的不由自主。唉!至少還能想念。日子就這樣過著吧,也很好。
誌軍三人每天下班迴家要經過一條河流,在一片地勢平坦的一邊修了一個寬十米長約四十幾米的一個大水池蓄水供灌溉用。每到夏天會有很多人到那一帶遊泳,水性好的在寬闊的河裏遊,更多人泡在水池裏消暑。天氣熱起來後,誌軍他們三人下班後必須先在河邊洗個澡遊會泳,洗去一身汗水和疲憊,清清爽爽幹幹淨淨才迴家。
每年的夏天遊泳,這是誌軍從小養成的習慣和愛好。書上說遊泳是最健康無害的運動,不像跑步會傷膝關節半月板,能預防和治療頸椎腰椎病,能增強心肺功能減少哮喘發作,改善睡眠質量,還能增強免疫力和減肥美容護膚呢!誌軍強健的體質得益於遊泳。
已經是立秋已過,天氣開始轉涼了,那一帶沒人遊泳了,這天下班路過河邊,一個工友提議洗個澡迴去,因為這天卸的貨是麵粉,弄得一頭一身都是粉塵。三人剛脫光衣服下水,冰涼的水浸得人打寒顫,這時從水池堤壩上急急跑過來一個人,邊跑邊衝誌軍三人招著手喊“救人!救人!”因為誌軍他們在水池的下方,所以他們下水時看不到水池裏的情況。而堤壩上的人可以看見他們。誌軍吃了一驚,迅速爬起來往水池那邊跑。
誌軍最先衝上堤壩,隻見幾個大人焦急的站在水邊一籌莫展,不遠處兩個十幾歲的男孩瑟瑟發抖地低頭站著,地上還跪著一個男孩在嗚嗚哭泣。
幾個大人看見誌軍三人陸續跑來急忙指水麵說四個小孩遊泳還有一個沒上來,已經有好一會了。誌軍確定了大致位置撲通一個猛子就紮了下去。後麵的兩個工友也立刻跳進了水池。不管還有沒有救當務之急必須先把人撈上來。
潛水,踩水,三人把那一片摸了個遍,沒有。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不斷有人往水邊跑來,眼看人越聚越多,摸不到人,幾人很著急茫然四顧,隻有藍幽幽的水麵在陽光下泛著微微波瀾。這麽一大片水域,人究竟在哪裏呢?
一個工友問到底有多長時間了,岸上答差不多半個小時了,誌軍聽了心裏難受,人肯定是沒救了。
誌軍三人在水裏又擴大區域,不斷潛水下去搜索,還是沒找到。救護車最先來,停在河邊的公路上,下來兩個護士小姐姐和幾個人抬著擔架床飛快地跑來。誌軍一看那陣仗,心裏也著急。冒出水麵看看自己的兩個同伴,一樣精疲力竭。再這樣無目的的堅持下去不但於事無補,在冰冷的水裏搜尋也是很耗費體力的事。於是幾人先上岸休息一下。有人去幫他們把衣服拿來,趕快穿上褲頭,披上衣服。
這時附近學校的老師也得到消息慌忙趕來了,茫然無措又憂心忡忡。稍事休息,待恢複了點體力,誌軍和倆同伴又下了水。誌軍不想盲目的找了,想到這水池是連接河道的,有進水口有出水口,會不會人被衝到了出水口處呢?他遊到出水口處,那裏擋著護欄網,沿著護欄踩水搜索。大家齊刷刷的把目光聚集在水裏的三人身上。老師們麵色凝重,沉著臉在說著什麽。又向人們打聽出事學生的家庭情況?以確定是哪個學校哪個班級的。他們在人群裏巡視一圈,大家給他們指了指那三個小孩。於是他們趕快過去把三個小孩圍起來仔細詢問。終於弄清楚了岸上的三個小孩和水裏都是隔壁縣的,挨得很近。因為自暑假以來到處的水域都管控得很嚴格,一天到晚有專人守著,他們不知怎麽知道的這裏有這麽一個水池,一人提意跑這邊來遊泳,這邊的老師都不認識他們,即使捉住了也不會受處分。於是四人一拍即合,誰曾想這片水池看著不太大,其實深水區誌軍輕易都不會涉足。深水區那一片的水就是夏天都冰冷浸骨。
這立秋後的天氣看著太陽曬得暖洋洋的,可是水裏卻是冰涼。或許是小孩在水裏腿抽筋了動不了,慌亂之下手伸出了水麵身體就沉下去了。溺水大抵如此。
老師們了解到不是自己縣的學生,神情明顯的時候鬆弛下來。
岸上一個誌軍認識的老伯是個卸任的村幹部在全程關注指揮著。救護車和消防車就是他就叫人騎車跑鎮上打電話求助的。誌軍對求助滿含希望,因為他們可能有潛水設備。來了一輛消防車下來四個人來到水邊。誌軍一看,大失所望,四個人竟然隻帶著消防斧和一大圈繩子。原以為他們會帶蛙人來搜尋的。
但是他們畢竟是專業救援的,給人們還是帶來了希望。老伯和他們商量了一下,因為水麵隻有十米寬,由他們在兩邊拉著繩子,誌軍三人沿著繩子一點點的排查,然後又挪動繩子,直到把整個水域排查個遍。
誌軍覺得這個方法是可行的,他們又上岸稍稍休息了一下,在人們的注視下開始了第三輪地毯式的搜尋。
這時又來了一波戴眼鏡文質彬彬一看就是老師的人,一來就神情嚴肅的打聽情況。人們才知道是隔壁縣的老師。他們也在人們的指引下找到了三個失魂落魄的學生,臉色陰沉得像夏天堆滿烏雲即將下暴雨的天空。他們縣的孩子跑這麽遠來洗澡出了這麽大的安全事故,真是防不勝防。他們不免責問這片水池為什麽沒人看管?旁邊本縣的老師們此時則一臉輕鬆,把疑問的目光投向人群,就有村上的人迴答,“怎麽沒人管?這不是立秋了天氣轉涼了嘛!天涼了誰會想到還會有人下水?更不會想到他們跑那麽遠來這裏洗澡啊?”確實也是,這群老師和領導們明白他們即將麵臨的追責,緊皺眉頭把目光投向水裏三個幫忙打撈的人。希望快點把人找到。
奇怪的是連深水區都潛水搜尋了,還是沒有找到。看熱鬧的人還在往岸邊擁來。隔壁縣的那群老師們衝水裏的三人作揖表達著感激求他們無論如何想想辦法。一個工友不顧疲憊一次次的爬起來跳水裏下潛。誌軍覺得這樣蠻幹也不行。他都已經冷的瑟瑟發抖嘴唇烏青了。趕快和一個同伴上岸活動一下身體。
有兩個小孩的家屬已經趕來了,沒有罵也沒有打,緊緊的攥著孩子的手。有個人要帶另外一個沒有家屬的孩子走,誌軍認識的老者趕忙攔住說暫時還不能走。那人急忙解釋,說小孩媽媽和奶奶聞訊嚇癱了,沒法走路了,托他來把孩子帶迴去。老人長歎一聲,一揮手,那個小孩麵色蒼白跌跌撞撞的跟著走了。臨走深深的望了一眼水麵。
又是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那個老者來到誌軍身旁,蹙著眉頭,“大軍,今天再找不到隻有等娃自己浮起來了,隻怕麵容會很慘怕家屬承受不了。”
誌軍心情也很沉重,人在哪裏呢?突然他想到了一個問題,問老人水池是不是隻有一處排水口。當然進水口不可能把人往上吸,隻會往下衝。老人思索了一下,指著一處說“好像那還有個排沙口。”
那裏誌軍也去踩過水,排查過呀。但是,誌軍想水把人往下帶,隻能是排水口和排沙口。於是他又一次下水,憋一口氣在排沙口處潛了下去,沒有。用腳踩水突然觸碰到一個軟乎乎的東西,誌軍的汗毛瞬間倒豎起來,心裏一種說不出的震撼的感覺。果然在排沙口!看他在那不動了,所有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鴉雀無聲的看著他,等待著他的下一個動作。誌軍深吸一口氣,迅速潛進水裏一撈,不管抓住的是什麽努力浮起來。出水一看,竟真是那不幸的小孩。泡在水裏兩個多小時,身體早已經僵硬了,誌軍拖著他努力想把他往岸邊送,斜坡太滑了,消防員扔下繩子,誌軍把他綁住努力往上托,他們在上麵拉了上去。消防員往上拉的時候有人在拍照。誌軍把小孩往上托的時候看了一眼,那可憐的小孩鼻子下麵一大片透明的黏液。誌軍一陣惡心強忍著胃裏翻江倒海幹嘔不已。那黏液泡在水裏那麽長時間竟然沒有衝掉。後來誌軍問老人才了解到是肺裏嗆了水而從鼻子裏嗆出來的。
有人之前就跑街上買了白布和塑料薄膜來鋪在地上,小孩剛放在薄膜上,一個護士立即過來做人工唿吸。人們很驚奇又感動,小孩都在水下泡兩個多小時了,還用做人工唿吸還能搶救得過來嗎?有眼尖的人發現,又有人拿著相機在拍照。
護士堅持做了幾分鍾的按壓胸腔,人們肅穆的圍觀著,看得心悸,雖然知道不可能,但還是目不轉睛的盯著,多麽希望有奇跡發生啊!一個孩子養到十幾歲多麽不容易啊!護士終於放棄了,拉上了白布。人們的眼裏滿含同情與悲憫。
誌軍三人穿好衣服準備離開,那個老伯過來說“大軍大軍等會走,你們今天出大力了,必須讓家屬給你們三人出點感謝費。”
一個女人哭嚎著趕來,一下子撲到白布單遮著的小孩身上哭得撕心裂肺。“天哪,我怎麽向我嫂子交代啊!”淒厲的哭喊讓人也不禁黯然落淚。人群裏有認識的人說小孩父親去世了,生前還是個村幹部。他媽媽在外打工,托付給姑姑照顧。誰曾想跑這麽遠來洗澡出了這麽大的事。太悲慘了!
誌軍眼睛濕潤了,催促兩個同伴“走走走!快走!”騎上摩托車就迴家了。
迴到家,誌軍沒有跟奶奶說,咕咚咕咚喝了一大碗熱湯就睡下了。送了半天貨已經很累了,又在冰涼的水裏打撈小孩泡了兩個多小時,縱使他身體素質很好也扛不住,沉沉睡去。半夜卻開始發起了高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