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商行隊伍北上。


    張機,龐統,黃月英隨著隊伍慢行。


    初入南陽,便見到不同於南郡,荊南的風景。


    秋收金黃的田畝中,一個個百姓喜笑顏開,忙著收割莊稼,道路上甚至有人賣大碗茶解渴。


    “這味道。”


    “似乎與平時喝的不同。”


    車轅上,龐統抱著一個小竹筒,喝了一口涼茶,問道:“陳家兄長,自從大漢商行的茶葉販賣之後,已經很少在裏麵加各種食料做成羹湯,為何此中還能喝到鹹味。”


    “補鹽。”


    史阿用麥秸稈吮吸從漢中販賣而來的柿子,解釋道:“百姓耕田,因為出汗太多導致體內的鹽分流失,造成力氣衰弱,身體疲軟,所以才會用鹽涼茶來補充!”


    “原來如此。”


    龐統恍然大悟,眺目望向田畝,又疑惑道:“那邊為何有武吏督收!”


    “種的木棉。”


    史阿吐出口中的麥秸稈,淡笑道:“木棉屬於經濟作物,種出來以後,除卻百姓家中留存在外,剩下的全部被行商司高價收購!”


    “經濟作物?”


    龐統眼中愈發的迷茫。


    這是什麽說法,竟然還需要武吏督收?


    “很簡單。”


    “天下田事,盡歸輿田司。”


    “他們將土地分化成幾個類別,耕地,林地,草地,還有一種為商地。”


    “經濟作物就耕種在耕地,林地;木棉,竹子,油桐樹,茶樹,桑樹,甘蔗,棗樹等等,都可以統稱為經濟作物。”


    史阿垂目看了眼龐統,繼續說道:“你知曉大漢推行工商業,經濟作物的價格必然會上漲,可保證百姓有糧食才是重中之重,所以輿田司每年都會根據田賦,來調控各地的耕種作物。”


    “懂了。”


    龐統頷首道:“這似乎與狀元郎的策論類同,裏麵寫過這些事情。”


    “不錯。”


    史阿摸出一個甜菜啃了口,淡笑道:“這東西叫甜菜,是胡商前幾年販賣而來,經由輿田司推廣耕種,可以製糖!”


    “好東西。”


    龐統點了點頭。


    史阿又指了指遠處的稻田,說道:“那種,叫早稻,是從日南郡販來糧種,同樣受到大漢武吏督收!”


    “林邑國?”


    龐統喝了口涼茶疑惑道。


    “日南郡。”


    “隻是被不臣割據而已。”


    史阿義正言辭的矯正稱謂,說道:“這種稻穀極為耐寒,且成熟的極快,一年可以三耕,但似乎隻能在南方耕種,所以兩淮,南陽,漢中是此稻耕種區!”


    “嗯。”


    龐統連連點頭,謹記這番言論。


    不臣與立國,可是兩個問題,因為不臣是討伐的大義。


    史阿繼續說道:“類似邦國傳入大漢的還有不少,聽說南下行商的艦船,還帶迴了叫什麽胡蘿卜,太醫府的人說可以治療夜盲症,聽說張騫帶迴來過,但具體還未證實,輿田司已經開始推廣耕種了。”


    “國之四政。”


    “盡皆民政。”


    龐統搖頭晃腦的念叨了一句。


    這一刻,他將陳桐的兩篇策論合二為一,方才看清楚,大漢第一次大考取仕的重要性,幾乎是涉及全部百姓的生活。


    而兩篇策論,確實是鞭策入裏,不愧是大漢第一個狀元郎。


    “嗬嗬。”


    史阿笑了笑,繼續趕車北上。


    半個月時間。


    行入潁川境內,比南陽更加繁華。


    汝河,潁水,沿途建設諸多工坊,且百姓身上的衣物也愈發的華麗,更有學子縱馬馳騁,在山中狩獵。


    “甕人!”


    龐統張著口驚唿一聲。


    “昂。”


    史阿無奈道:“你不必大驚小怪。”


    龐統訕訕一笑,說道:“車廂內甚是煩悶,出來與兄長聊聊天,解解悶,路途上也不甚枯燥,隻是所見所聞盡皆驚奇。”


    “嗯。”


    史阿頷首道:“這些甕奴,都是胡商在涼州互市交易,或者胡商不辭辛勞帶入大漢腹地售賣,一個大概是一萬八千錢!”


    “很便宜啊。”


    龐統眨著眼問道:“洛陽是不是很多甕奴?”


    “並非如此。”


    史阿嘴角一扯,說道:“洛陽的君侯,臣卿,多聘識字之人為家丞;尋常富庶之家亦是聘大漢人為家宰,然後提拔胡奴為監奴,管理這些甕奴。”


    “有趣。”


    龐統眼中閃爍著光芒。


    史阿哭笑不得道:“在洛陽,甕奴處於最底層,貴者多為樓蘭婢,還有一些金發碧眼的女子,聽說行商司在洛陽臨靠洛水太平坊,建設了一座青樓,廣納西域三十六國,南域諸國之女,不過你還未夠年齡,不能進去。”


    “那是?”


    龐統指向遠處。


    隻見有巨象拉著一尊巨大的碾砣行於道路上。


    還有諸多人在平整道路,且修建的極為寬廣,可這些人看上去卻分外的淒慘。


    “罪人。”


    “於大漢有罪之人。”


    史阿嗤笑道:“有羌人,南中蠻夷,益州之人,還有烏桓,鮮卑人,工部用這些人開漕運,修直道!”


    “咕嘟。”


    龐統驚懼的咽了口唾沫。


    罪人?未來荊襄,益州,冀州,交州之人都會如此嗎?


    史阿漠然道:“直道修繕,以熟土,碎石為基石,用象拉著碾砣夯實,防止車輿常年往來而毀壞道路。”


    “罪人。”


    “很多嗎?”


    黃月英揉著眼,從車廂中鑽出來問道。


    “多吧。”


    史阿點了點頭,挑眉道:“從朝報中看,雍州之戰,以及北府軍在關外的戰事,大概合計百萬之眾,這些人為大漢修繕道路,浚通漕運,開采礦脈!”


    “大漢伐罪,無赦。”


    龐統肝膽俱顫,低聲喃喃。


    六個字,便是大漢對於不臣者最好的表述。


    這一刻,他似乎已經看到荊襄士人,郡望,豪族的下場,死亡或許對於這些人而言,更是一種解脫。


    黃月英說道:“王問四政,其一,天子予道德為禮。”


    “小妹。”


    龐統臉色微變。


    史阿戲謔道:“你在駁斥嗎?”


    黃月英搖了搖頭,問道:“我不明白,天子為何不定赦免之政。”


    “有人可赦。”


    “有人不可赦。”


    史阿淡漠道:“冀州有忠義之師,荊揚有什麽,是讓弘毅公自戕之罪嗎?”


    “我~~!”


    黃月英臉色煞白,不知如何辯解。


    “大漢有德,曰武德。”


    “天子揮鞭,便是大漢王師鋒矛所伐之不臣,這便是陛下的大漢。”


    史阿抬起馬鞭,淡笑道:“陛下一直在告訴天下人,漢人當有銳氣,不折腰,不懼死,漢人生而高高在上,無懼天下各邦,既已不尊大漢王化,便是不臣之罪,伐之無錯,為何要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