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極限施壓,荀攸親赴朝歌備戰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 作者:不吃煙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子遠。”
“主公說什麽?”
冀州府外,審配靠著車輿,望向從府門出來的身影。
許攸登上車輿,搖頭歎道:“主公未曾提及如何應對兗州兵事,隻是說讓馮芳,董承去驅逐流入冀州的黃巾軍南下,籍此拖慢天子複土歸治的速度。”
“也好。”
“青州黃巾留下也不可用。”
審配示意車輿趕車,蹙眉道:“不管是黑山軍,還是青州黃巾,這些年都是父子相繼,紀代為兵,實在太難掌控了,且留下養活這些人,又是一筆巨大的度支!”
“正南。”
“某覺得睢水之戰有問題。”
許攸握著手中的密報,蹙眉道:“這次,睢水之戰會稟對以往的軍報相比,實在太過粗糙,好像是有人想讓我們知道什麽,便隻能知道什麽一般。”
“嗯?”
審配渾身一震。
士間師被滲透,他早已知曉。
可已經到了想讓他們知道什麽,便隻能知道什麽的地步?
“某猜測沒錯。”
“監州尉,定然掌控了我們的耳目。”
許攸不安道:“士間師,是為汝南袁氏奔走之人組成,但探聽消息需要大量細作,某懷疑有諸多人已經被監州尉收買,對軍情消息進行甄別上稟。”
“子遠。”
“莫要衝動,內查有失人心。”
審配帶著驚色,告誡道:“你可以另外增設暗間,慢慢進行反滲透。”
“沒必要了。”
“主公設了監士。”
許攸意味深長道:“士間師已經廢了,主公不怎麽相信,某也沒必要糾結於此,還不如去操勞其他事情。”
“監士。”
審配驚愕的看向對方。
怎的,這種事情他為何沒有聽說過。
“不論此事了。”
許攸從小案上拾起大漢朝報,沉聲道:“荀公達從涼州迴來,第一次在大漢朝報之上發聲,寫了一篇策論。”
“因地製宜治軍安全之策?”
審配看向他從繁陽帶迴的大漢朝報,說道:“這好似說的是雍涼,還有對於羌胡,西域等地的治理與布軍之論!”
“其他不重要。”
“重要的是,鎮國府想要收複西域三十六國。”
許攸合上眸子,思忖道:“他們一邊內部討不臣,一邊製定對外的征伐之策,說明鎮國府想要加快內部戰爭,什麽樣的變化,會讓他們如此定國策。”
“幽州之北。”
“北府軍有巨大的勝果。”
審配歎了口氣,說道:“隻有如此,他們才敢定下,討伐冀州,製定收複西域!”
“不止。”
許攸歎了口氣。
冀州,益州,荊揚,盡皆落入弱勢。
他們都是待宰羔羊,天子討伐不臣的兵事隨時會降臨。
可以說,如今的鎮國府,根本沒有將不臣之人放在眼中,而是遠望開疆拓土了。
“罷了。”
“某要走了。”
審配撩開帷幔,望著寂靜清冷的街道,說道:“此次迴來,其一是為了詢問主公對兗州兵事的看法;其二便是想要知道北府軍戰事的結果,看來士間師也不清楚。”
“沒多少消息。”
“關外,實在太過廣袤了。”
審配揉了揉眉心,疲憊道:“不過,某知道劉虞從寧縣撤迴不少輜重役夫用於農耕之事,說明北府軍要麽在關外戰敗,要麽就是效仿武帝時期的冠軍侯以戰養戰。”
“王師會敗嗎?”
審配神情複雜,失望的搖了搖頭。
自從劉牧披甲,大漢王師從未有過一敗,且都是大捷。
故此他不相信烏桓,鮮卑可以勝得過北府軍,既以戰養戰,說明鎮國府想要一戰夷滅兩族,徹底安定北疆。
與此同時。
洛陽,鎮國府之中。
程昱將北府軍的捷報整理出來,放在桌案之上。
戲誌才看的眉頭狂跳,意味深長的瞥了眼賈詡,說道:“第一批鮮卑人迴來了,伐滅那麽多部落,竟然隻帶迴不到六萬人?”
“很正常。”
賈詡神情平淡的抿了口茶,頷首道:“鮮卑人本來就體弱,四十歲以上多有病症,能帶迴來也要找人醫治,消耗大漢的國力,至於死在路上的人,隻是篩去不能勞作之人。”
“挺好。”
“某附議司丞之言。”
程昱滿是附和的點了點頭。
他在兵部掌廄牧司,同樣也是軍谘司的祭酒,參軍謀之事,自然要力挺賈詡。
“所以。”
沮授無奈問道:“你準備怎麽分配?”
“不分了。”
“全部交給工部。”
賈詡輕叩桌案,沉聲道:“某以為就把這些人留在並州,對秦直道進行擴建,建設漢直道,修完路之後,要在上郡等地開采煤礦,鐵礦,還要弄鹽田!”
“可行。”
旁邊,荀攸頷首道。
戲誌才蹙眉道:“鎮國府,兵部聯合呈奏的長城修建工程,被陛下駁迴了嗎?”
“嗯。”
沮授無奈歎道:“陛下已經行至昌邑,並斥責我們目光短淺,修建長城防線的人力物力,還不如支持鎮戍司開疆拓土,挨個將周邊之地的異族打一遍,打服了便沒有人敢入侵犯境了。”
“咳。”
程昱,賈詡幹咳一聲。
畢竟,這件事是他們二人牽頭擬定公文。
為的,就是從戶部撥一些錢財出來增加軍需,促使鎮戍司出兵各處,來進行圍捕計劃,名義是修長城,還不是得先修路?
隻是沒想到,劉牧迴的那般直白。
“公達。”
沮授好奇道:“青州黃巾如何了?”
“尚好。”
“主力入泰山郡了。”
“當初我們推測黃巾南下,本來以為先衝冀州,沒想到董仲穎南下兗州,隻好調整策略,讓徐庶獻策劉備驅逐入泰山郡。”
“如今兗州有兩營王師,中府軍。”
“況且,還有張角之女說服這些流寇蟊賊。”
荀攸想了想,說道:“隻是安這些青州黃巾,怕是工部,戶部要發力了,正好能借以工代賑來修直道,漕運。”
“甚好。”
程昱朗笑道。
賈詡打趣道:“公達,兗州初定,河內當起兵事了吧?”
“是啊。”
“某需要前往朝歌坐鎮。”
荀攸抬眸笑了笑,更多的是無奈。
黑山軍要小心處理,他是怕呂布殺紅眼,引爆整個冀州戰場。
如今,一旦與冀州全麵交戰,益州劉焉,荊揚孫堅會隨之並起,加上兗州初定,西域還有北匈奴的先遣軍,幽州的大軍還在交戰。
那時,從四麵八方湧來的戰事將會拖垮大漢。
故此,他需前去把控交戰的程度,既能給袁紹極限施壓,卻又不能令其決死一戰。
隻要拖到幽州戰事結束,兗州徹底安定,一兩年內儲備足夠的糧草,鎮國府可以輕易掃滅所有不臣。
“主公說什麽?”
冀州府外,審配靠著車輿,望向從府門出來的身影。
許攸登上車輿,搖頭歎道:“主公未曾提及如何應對兗州兵事,隻是說讓馮芳,董承去驅逐流入冀州的黃巾軍南下,籍此拖慢天子複土歸治的速度。”
“也好。”
“青州黃巾留下也不可用。”
審配示意車輿趕車,蹙眉道:“不管是黑山軍,還是青州黃巾,這些年都是父子相繼,紀代為兵,實在太難掌控了,且留下養活這些人,又是一筆巨大的度支!”
“正南。”
“某覺得睢水之戰有問題。”
許攸握著手中的密報,蹙眉道:“這次,睢水之戰會稟對以往的軍報相比,實在太過粗糙,好像是有人想讓我們知道什麽,便隻能知道什麽一般。”
“嗯?”
審配渾身一震。
士間師被滲透,他早已知曉。
可已經到了想讓他們知道什麽,便隻能知道什麽的地步?
“某猜測沒錯。”
“監州尉,定然掌控了我們的耳目。”
許攸不安道:“士間師,是為汝南袁氏奔走之人組成,但探聽消息需要大量細作,某懷疑有諸多人已經被監州尉收買,對軍情消息進行甄別上稟。”
“子遠。”
“莫要衝動,內查有失人心。”
審配帶著驚色,告誡道:“你可以另外增設暗間,慢慢進行反滲透。”
“沒必要了。”
“主公設了監士。”
許攸意味深長道:“士間師已經廢了,主公不怎麽相信,某也沒必要糾結於此,還不如去操勞其他事情。”
“監士。”
審配驚愕的看向對方。
怎的,這種事情他為何沒有聽說過。
“不論此事了。”
許攸從小案上拾起大漢朝報,沉聲道:“荀公達從涼州迴來,第一次在大漢朝報之上發聲,寫了一篇策論。”
“因地製宜治軍安全之策?”
審配看向他從繁陽帶迴的大漢朝報,說道:“這好似說的是雍涼,還有對於羌胡,西域等地的治理與布軍之論!”
“其他不重要。”
“重要的是,鎮國府想要收複西域三十六國。”
許攸合上眸子,思忖道:“他們一邊內部討不臣,一邊製定對外的征伐之策,說明鎮國府想要加快內部戰爭,什麽樣的變化,會讓他們如此定國策。”
“幽州之北。”
“北府軍有巨大的勝果。”
審配歎了口氣,說道:“隻有如此,他們才敢定下,討伐冀州,製定收複西域!”
“不止。”
許攸歎了口氣。
冀州,益州,荊揚,盡皆落入弱勢。
他們都是待宰羔羊,天子討伐不臣的兵事隨時會降臨。
可以說,如今的鎮國府,根本沒有將不臣之人放在眼中,而是遠望開疆拓土了。
“罷了。”
“某要走了。”
審配撩開帷幔,望著寂靜清冷的街道,說道:“此次迴來,其一是為了詢問主公對兗州兵事的看法;其二便是想要知道北府軍戰事的結果,看來士間師也不清楚。”
“沒多少消息。”
“關外,實在太過廣袤了。”
審配揉了揉眉心,疲憊道:“不過,某知道劉虞從寧縣撤迴不少輜重役夫用於農耕之事,說明北府軍要麽在關外戰敗,要麽就是效仿武帝時期的冠軍侯以戰養戰。”
“王師會敗嗎?”
審配神情複雜,失望的搖了搖頭。
自從劉牧披甲,大漢王師從未有過一敗,且都是大捷。
故此他不相信烏桓,鮮卑可以勝得過北府軍,既以戰養戰,說明鎮國府想要一戰夷滅兩族,徹底安定北疆。
與此同時。
洛陽,鎮國府之中。
程昱將北府軍的捷報整理出來,放在桌案之上。
戲誌才看的眉頭狂跳,意味深長的瞥了眼賈詡,說道:“第一批鮮卑人迴來了,伐滅那麽多部落,竟然隻帶迴不到六萬人?”
“很正常。”
賈詡神情平淡的抿了口茶,頷首道:“鮮卑人本來就體弱,四十歲以上多有病症,能帶迴來也要找人醫治,消耗大漢的國力,至於死在路上的人,隻是篩去不能勞作之人。”
“挺好。”
“某附議司丞之言。”
程昱滿是附和的點了點頭。
他在兵部掌廄牧司,同樣也是軍谘司的祭酒,參軍謀之事,自然要力挺賈詡。
“所以。”
沮授無奈問道:“你準備怎麽分配?”
“不分了。”
“全部交給工部。”
賈詡輕叩桌案,沉聲道:“某以為就把這些人留在並州,對秦直道進行擴建,建設漢直道,修完路之後,要在上郡等地開采煤礦,鐵礦,還要弄鹽田!”
“可行。”
旁邊,荀攸頷首道。
戲誌才蹙眉道:“鎮國府,兵部聯合呈奏的長城修建工程,被陛下駁迴了嗎?”
“嗯。”
沮授無奈歎道:“陛下已經行至昌邑,並斥責我們目光短淺,修建長城防線的人力物力,還不如支持鎮戍司開疆拓土,挨個將周邊之地的異族打一遍,打服了便沒有人敢入侵犯境了。”
“咳。”
程昱,賈詡幹咳一聲。
畢竟,這件事是他們二人牽頭擬定公文。
為的,就是從戶部撥一些錢財出來增加軍需,促使鎮戍司出兵各處,來進行圍捕計劃,名義是修長城,還不是得先修路?
隻是沒想到,劉牧迴的那般直白。
“公達。”
沮授好奇道:“青州黃巾如何了?”
“尚好。”
“主力入泰山郡了。”
“當初我們推測黃巾南下,本來以為先衝冀州,沒想到董仲穎南下兗州,隻好調整策略,讓徐庶獻策劉備驅逐入泰山郡。”
“如今兗州有兩營王師,中府軍。”
“況且,還有張角之女說服這些流寇蟊賊。”
荀攸想了想,說道:“隻是安這些青州黃巾,怕是工部,戶部要發力了,正好能借以工代賑來修直道,漕運。”
“甚好。”
程昱朗笑道。
賈詡打趣道:“公達,兗州初定,河內當起兵事了吧?”
“是啊。”
“某需要前往朝歌坐鎮。”
荀攸抬眸笑了笑,更多的是無奈。
黑山軍要小心處理,他是怕呂布殺紅眼,引爆整個冀州戰場。
如今,一旦與冀州全麵交戰,益州劉焉,荊揚孫堅會隨之並起,加上兗州初定,西域還有北匈奴的先遣軍,幽州的大軍還在交戰。
那時,從四麵八方湧來的戰事將會拖垮大漢。
故此,他需前去把控交戰的程度,既能給袁紹極限施壓,卻又不能令其決死一戰。
隻要拖到幽州戰事結束,兗州徹底安定,一兩年內儲備足夠的糧草,鎮國府可以輕易掃滅所有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