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一聲。


    李典帶著不瞑之意轟然墜落。


    耳畔依稀響起許褚之言‘不臣會死在定業刀下’。


    他沒有死於定業刀,卻死在鋒矛,可定業刀僅是一柄刀嗎?


    不,那是牧天子的兵權,是統禦天下兵事的天子之璽,定業刀代指大漢王師,意味著兗州不臣會被王師伐滅。


    為此死去的不止是他們,還有遠在家中的父老親眷。


    黑山軍臨陣倒戈。


    兗州陣地內亂,搏殺,來的太過突然。


    一時之間。


    兗州軍卒不知道誰可以信任。


    左翼有典校兩尉,右翼有殺來的介士軍。


    可怕的是,睢水對岸,亦有萬勝軍匆匆殺至。


    主陣地的混亂,引發連鎖反應,促使左右兩翼陷入弱勢。


    僅片刻,戰場之上屍骸遍地,鮮血匯聚成小溪,流淌到睢水之中隱去。


    “彼其娘之。”


    “某不該信李宣,又來遲了。”


    華雄急的破口大罵,領軍躍過渡橋參戰。


    黑山軍豎起旌旗不能殺,介士軍的右翼戰場太遠。


    故而萬勝軍隻能配合王卒,殿中兩尉對左翼兗州叛軍進行絞殺。


    這一刻,所有兗州軍卒彷徨而又恐懼,明明他們的兵力是王師的數倍,卻感受到從四麵八方湧來的殺機。


    幾方絞殺之下,兵敗似山倒莫不如是。


    迫於無奈想要求活的人,跳入睢水中避戰,或朝著他處潰逃。


    兗州主力陣地。


    李傕,牛輔等人一一死去。


    他們比黑山軍勇武,但敵不過黑山軍人多勢眾。


    張白騎,左髭丈八,身邊聚集的人太多,將董卓的部將砍殺。


    太平道與董卓,這場時隔多年的恩怨,終於在睢水河畔迎來終結。


    “啪嗒。”


    “啪嗒。”


    左髭丈八持鋒禦馬,踐踏鮮血臨近。


    大量黑山軍直麵這位原來的河東守備將,征討太平道的東中郎將,如今的大漢不臣。


    “董將軍。”


    張白騎身下的白馬化為血色,臨近董卓時橫起鋒矛,嘶啞道:“某說過,你還不如自戕陣前。”


    “為何?”


    董卓持劍,帶著絕望怒吼。


    他想死於沙場,亡於王師兵鋒之下。


    可是,上天似乎不允,想要讓他屈辱的死於黑山軍手下。


    “不為何。”


    張白騎神情冷肅。


    他不懂,給不了董卓迴答。


    大漢天子與士族鬥法。


    一令既出,山河顛覆,百萬黎庶化為屍骸。


    這種秘事,遠不是張白騎,左髭丈八等人可以知曉。


    他們忠誠於張燕,忠誠於張寧,承繼太平道‘致太平’之誌。


    隻明白黑山軍要向著大漢天子靠攏才能活下去,所以順著袁紹的調令,來兗州證明自己對天子的忠誠,僅此而已。


    “陛下。”


    “這就是你的克敵禦寇之道嗎?”


    董卓痛苦的望向遠處的營帳,眼中滿是不甘與迷茫。


    萬勝之音是一生無法逃脫的噩夢,‘克敵禦寇’是劉牧給予最後的訓誡,可他卻沒有看懂,更悟不通。


    因為,臨陣倒戈不是兵法之道,是天子的手段。


    同樣是克敵禦寇,但兵法與天子懾敵有本質的差距。


    介士軍,萬勝軍來了,使董卓明白張邈,橋蕤,紀靈,鮑信四人戰敗。


    可黑山軍的倒戈,是橫跨十餘年,乃至數十年時間的布局,是孝烈帝劉宏給予大漢天子劉牧的遺澤。


    所以董卓輸的不明不白,兗州士族敗的稀裏糊塗。


    “陛下?”


    “克敵禦寇?”


    左髭丈八疑惑的看向張白騎。


    這稱謂,還有這話,說的是什麽意思。


    難道,董卓也是心向大漢天子之人,他們倒戈錯了?


    “陛下。”


    “軍政之道太難,末將悟不通啊。”


    “若有來生,末將不入勳貴門庭,願做仗劍市井的遊俠兒。”


    董卓帶著悲色,橫劍於頸。


    他隻是一個草莽,連薦他入公府的涼州段熲都殞命朝政之爭。


    不知是利益衝昏了頭,還是被權勢遮了眼,竟敢毫無準備的闖入士族門第,成為他人手中揮向天子的利刃。


    張白騎說的對,既不能戰死天子王師兵刃之下,還不如自裁。


    噗呲一聲。


    劍鋒揚起,帶著血色飛濺沙場。


    驕陽光華映照,斑駁血色折射出光怪陸離之景。


    似有涼州草莽跌跌撞撞,在朝政之爭中上下求索的一生。


    若他不求權勢,或許還是那個涼州任俠。


    若他熱血依舊,或許還是天子麾下衝鋒陷陣的守備將董仲穎。


    可惜,可惜,一切早已注定了。


    董卓已死,王卒,殿中卻沒有停下殺戮的腳步。


    在介士,萬勝兩軍的配合下對兗州叛軍進行圍剿。


    這些叛逆之人,都是兗州郡望豪強的佃民青壯,世代受到驅策,敢對天子亮刃,不殺不足以震懾天下。


    兇猛的兵事,並未因睢水之戰止戈。


    王師分裂各校,以陳留為核心,收複各郡縣。


    凡附逆不臣的郡縣官吏盡誅,凡為不臣提供糧草兵源的郡望豪紳盡滅。


    這些人臨靠陳郡,最先感受到劉牧的新製與新政,抵抗也是最為激烈,卻死的最為迅速,與董卓一同亡於睢水河畔。


    消息傳往四方之時。


    大漢百姓為之慶賀,不臣者為之震恐。


    冀州。


    魏郡,鄴城。


    袁紹整個人癱軟在大椅上。


    董卓死了,王師馬踏兗州各郡,除不臣而複土歸治。


    許攸臉色煞白,忐忑不安的呈上密報,說道:“主公,這是士間師對於兗州兵事的軍情探查,某與正南做了編撰。”


    “言。”


    袁紹整個人仿佛老了十餘歲。


    “陳留內部兵變。”


    “張邈身邊的門客李宣是監州尉之人,還有橋蕤叛變了。”


    “二人合力拿下陳留,放華雄前往睢水參戰;並且監州尉透露董卓部署,使得介士軍在杞縣提前與紀靈,鮑信交戰,才令董卓敗亡。”


    許攸深吸了口氣,道出睢水之戰前後的秘辛。


    “沒了?”


    袁紹瞳孔緊縮道。


    “沒了。”


    許攸搖了搖頭,繼續說道:“青州劉備清剿黃巾,管承,管亥不敵,隻能率百萬黃巾南下,主力已經進入泰山郡,還有一部分從平原流入冀州,在清河郡內劫掠。”


    “這些不死蟊賊。”


    袁紹按著扶手起身,怒聲道:“你傳馮芳與董承,讓他們發兵剿滅青州黃巾,不成便驅使南下,以流寇拖住劉牧用兵的速度。”


    “諾。”


    許攸躬身退出空寂的大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