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李門。


    士族組建的奔走之盟。


    兩個毫不相幹的勢力,卻因為大誰卒而交錯互伐。


    此刻,張邈心如死灰,沒想到倚為腹心的李宣,竟然是監州尉,更沒想到曾經是公車大誰卒。


    這可都是良家子,軍烈之子才能入的府門啊。


    所以,他們所謂的奔走之盟,從始至終都被孝烈帝劉宏玩弄於股掌之間。


    “張邈。”


    李宣坐在大椅上,持劍問道:“某今日不殺你,就是想問你一個問題,當年陳蕃為何會選何休,還有某家祖父!”


    張邈譏嘲道:“你言李意為叔祖父,難道不知士卿遏止公羊嗎?”


    “不懂。”


    李宣搖了搖頭。


    “公羊之學。”


    “道家李門。”


    “此兩種,盡皆是天子與士卿鬥法的利器。”


    “從董仲舒開始論,大漢天子需要公羊,可需要的是《尊王》,是《明辨清晰》《精要合宜》《撥亂反正》!”


    “士卿明白公羊學說的崛起不可阻。”


    “故此,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善於讖緯》的公羊,去架空天子權柄。”


    “你以為士族與漢天子鬥法從桓帝,孝烈帝開始?錯了,其實從漢初便開始了。”


    “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他們善用公羊打壓士族。”


    “武帝劉徹勝了,所以才以兵事製天下。”


    “光武帝敗了,才有二百年大漢的士族門第興盛!”


    “天下士族,見到一個宗王之子以兵事而盛,還想操持公羊,便想方設法的想要將其除去,故而有了並州九郡烽火。”


    “當見到孝烈帝兄終弟及的主張,士族才聯合在朝中鬥法。”


    張邈深吸了口氣,搖頭自嘲道:“所有人都畏懼一個持公羊,興兵事的漢天子,畏懼他成為第二個漢武帝,甚至不惜成為不臣,你明白了嗎?”


    話音落下。


    大堂之中沉寂良久。


    李宣眼中滿是失望,嘶啞道:“所以,某祖父,何休,都是被陳蕃利用,不,應該說是被天下士卿利用,這些人想要篡改公羊,篡改儒學!”


    “李宣。”


    “儒家,納輯錄之讖於公羊。”


    張邈譏嘲道:“這是你道家李門的分量,當得自傲了!”


    “知道這柄劍嗎?”


    李宣橫起劍峰,目光複雜道:“此劍名為中興,孝烈帝的天子劍,當年某初任大誰卒,便負責聯絡太平道,你們想要用太平道來解除黨錮,孝烈帝也想用太平道來清洗雄踞州郡的世家。”


    “你說什麽?”


    張邈瞳孔緊縮,帶著驚懼之意顫栗道。


    李宣嘴角揚起一抹笑意,說道:“你可知褚飛燕,為何要更名張燕!”


    “不。”


    “這不可能。”


    張邈悚然起身,想要朝堂外衝去。


    太平道,竟然是孝烈帝的手段之一,張燕名義背負張牛角之誌,可實際上竟然是張角的人,立誓‘致太平’的道家門徒。


    孝烈帝,牧天子,為天下士家演了一出大戲,就是為了犁地除郡望。


    若如此,董卓麾下的三萬黑山軍,必定會倒戈漢天子。


    “噗呲。”


    下一瞬,劍鋒沒入張邈後心。


    李宣抽出佩劍,附耳呢喃道:“張角有一個女兒,名為張寧,她才是太平道的繼任者,她來陳留還某中興之劍,想要為天子證明太平道還在,依舊忠於大漢的天子!”


    “不~~!”


    張邈在哀嚎與絕望中死去。


    一個被士族視為利刃的太平道,竟然時隔多年,化為壓垮奔走之盟的大山。


    張燕,張寧如此,那麽青州的百萬黃巾,是不是也是孝烈帝留給牧天子的後手,是伐滅不臣的利器。


    可惜,無人給予他迴答。


    天下萬物,皆是大漢天子手中的棋子。


    所有人都可以被犧牲,但一些事情注定不會宣之於口,更被湮滅歲月之中。


    半個時辰之後。


    華雄領軍東進,已經做好在陳留血戰的準備。


    可是,當他看到城頭飄揚的軍旗之時,整個人錯愕不已。


    天子之旗,大漢的軍旗?他近在酸棗怎麽不知道陳留被收複了。


    “君侯。”


    “明日再東進。”


    城外,李宣持監州尉令赴前勸諫道:“監州尉早傳介士軍,會在杞縣攔截紀靈,鮑信;萬勝軍若是明日啟程東進,恰好能合圍董卓主力。”


    “為何信你?”


    華雄翻身下馬,查驗監州尉符令。


    李宣從腰間取出一枚玉符,以及一封密信,沉聲道:“鎮戍公文,將軍應該認識。”


    “嗯?”


    華雄拆開密信查驗。


    信箋中,果然有皇帝信璽,鎮戍印加持。


    不過,落款並非是劉牧,更不是賈詡,戲誌才;而是荀攸,更有撫軍將軍印。


    “撫軍將軍?”


    一旁,祝公道驚詫道:“荀司丞迴來了?”


    “嗯。”


    李宣頷首道:“荀司丞上月從涼州返迴,陛下留有天子詔,依舊暫領撫軍將軍之職,督掌兗州,河內兵事;賈司丞,戲司丞暫主幽州兵事。”


    “某知道了。”


    華雄小心翼翼的收取鎮戍令,拉著李宣走在一旁,低聲道:“兄弟,你是監州尉,某是鎮戍將,都是為陛下效命,可對?”


    “君侯。”


    李宣疑惑道:“你想要說什麽?”


    華雄瞥了眼祝公道,低聲道:“祝中郎是勇毅侯,某領軍的壓力很大,你明白嗎?敢問荀司丞雍州一戰,可有封侯?”


    “有。”


    李宣嘴角狠狠一抽。


    傳言果真不錯,鎮戍將中對封侯執念最深,莫不過華雄。


    “什麽侯?”


    華雄眸子陡然大亮。


    當年,並州美稷之戰,沮授一舉封杞鄉侯。


    這次荀攸功壓鎮戍,至少不會比陳槐的符離鄉侯差吧!


    “汝陰侯。”


    “秩比兩千戶的都鄉侯。”


    李宣想了想,說道:“君侯切記,汝陰如今是陳郡之縣,是陛下龍興之地!”


    “兩千戶啊。”


    華雄羨慕的眼睛都紅了。


    他這個定陵亭侯,在新政中隻有秩比四百戶食邑的祿秩。


    荀司丞果真無敵,竟然是他的四倍還多,看來還得多讀兵書,領府軍征戰一方才能加封。


    從此往後,他也要做一個能文能武的將軍,不止是陷陣殺敵。


    “對了。”


    李宣語重心長道:“君侯,鎮戍令中有寫,對董卓麾下的黑山軍要慎之又慎,莫要忘記了。”


    “放心。”


    華雄拍了拍胸膛。


    心中卻一陣絞痛,又少了三萬斬首之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