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風軍情迴傳。


    高順呈遞帥帳之內。


    劉牧僅提筆,輕輕落下“準”字。


    與此同時,趙雲正與張修進行第二輪換人談判。


    京兆尹十縣,除卻長安,商縣之外;長陵,陽唆,霸陵,杜陵,新豐,藍田,鄭縣,上雒,一共合計附逆親眷兩萬餘人。


    長安城門處。


    張修依舊是孤騎而出。


    趙雲輕笑道:“兩萬餘人,皆為京兆尹之人,換長安城十萬百姓,這次不索十萬人的糧草,還是隻限一個時辰。”


    “成交。”


    張修眼神驟縮。


    他初入長安,城內臣民二十五萬眾。


    為了容納大軍固守長安,以及減少糧食的消耗。


    便下令驅逐十萬餘百姓,隻留下一部分人,用來保證城內的正常運轉,以及必要之時可以強征為軍卒。


    兩次換人,一次比一次過分,直接挖空長安舊民。


    可他沒有選擇,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換必定內亂,可換了,就不知下次右扶風青壯的親眷來了,會付出什麽樣的代價……


    “好。”


    趙雲頷首應道。


    不平等的換人計劃。


    張修直至兩個時辰之後,方才望著月色想明白。


    從他開始用三輔之人,以及固守長安,便落入下風,注定守不住三輔。


    因為他們內部不和,三輔士族想要牽製他,防止被益州拋棄,故而沒有設置親眷營,致使監州尉摸清士族提供的兵源,可以尋蹤聚集這些人,使長安陷入被動。


    “陛下。”


    “下次換什麽?”


    王師帥帳,戲誌才滿是好奇道。


    趙雲,高順,程昱亦是抬頭望去。


    長安城有多少百姓,不管是監州尉,還是李懷都有記錄,兩次換人便挖空了,下次難道直接換糧食嗎?


    “不換。”


    劉牧翻看著洛陽發來的公文,淡漠道:“從扶風運至長安的親眷,由陷陣操刀,全部誅殺於長安城外,並且做好破城的準備。”


    “蹭。”


    戲誌才,程昱悚然起身。


    絕殺,這才是攻心的絕殺之計。


    不患寡而患不均,張修用長安所有百姓,換迴左馮翊,京兆尹的附逆家眷,卻令右扶風的附逆家眷被殺於長安城外。


    這份怨恨,必然使長安城內血流成河。


    右扶風的附逆青壯,恨的不會是劉牧,而是恨京兆尹,左馮翊的附逆之人,恨張修為何沒有留下部分百姓,來換迴他們的親眷。


    “諾。”


    趙雲,高順帶著驚色拱手而應。


    “天心。”


    “不可揣測啊。”


    議事結束,趙雲神情複雜道。


    高順愣了愣,抬眸道:“子龍,某不善言辭,但陛下說出伐罪無赦之際,你就應該明白,施仁政僅限於大漢百姓,附逆者必戮,是對守護三輔而死之人的交代。”


    “某懂。”


    “更明白此事。”


    趙雲深吸了口氣,沉聲道:“希望三輔之戰結束,能讓冀州的百姓,荊揚益的百姓明白,大漢有大漢的仁政,更有不可侵犯的威儀。”


    “嗯。”


    高順按刀走向軍帳。


    劉牧的手段,千轉百折扭曲叛軍的意誌。


    這般操作手段,哪怕是戲誌才與程昱,都有些驚懼。


    三輔之戰,引發豫州動蕩。


    曹操從陳縣,趕赴宛城之外的王師軍營。


    “諸位。”


    “陛下急令。”


    曹操深吸了口氣,沉聲道:“算算發令的時間,想來陛下已經開始克敵複土,故而才讓我們不惜一切代價拿下宛城。”


    “不錯。”


    宗員,黃忠頷首道。


    曹操捏著胡須行至輿圖旁,沉聲道:“宛城有三萬駐兵,領軍之人文聘,以及黃蓋,一人為荊州之將,一人為孫堅之將,不知諸位需幾日拿下?”


    “三日。”


    黃忠眸子銳利,沉聲道:“君侯,你明日便可帶足六天的糧草發往漢中;三日之內某會拿下宛城,使糧道複通!”


    “漢升。”


    “軍中無戲言。”


    宗員,曹操臉色微微一變。


    登封營先行,若是六日之內得不到補給,軍心必然動亂。


    要麽撤軍而迴,要麽搶奪南陽百姓的糧食作為補充繼續行軍。


    可搶奪百姓糧食,在大漢軍律之中屬於重罪,將官,校尉官皆斬,士官剝奪擢升之資,編入先登陷陣前列,寧死無退。


    “某保證。”


    “三日不克宛城,提頭請罪。”


    黃忠沉聲道:“武關被奪,消息都是走洛南而發,路上耽擱了不少時間,若是我們不搏一把,可能會讓叛軍逃迴漢中!”


    “好。”


    宗員點了點頭,剛行至帳幔之處,猛的轉頭道:“某領五千軍發往漢中,趙辭領五千軍留下助你攻城,而後隨輜重軍開辟糧道。”


    “多謝。”


    黃忠起身拱手迴應。


    曹操神情凝重道:“某此次趕來宛城,雖然隻帶一百親衛,亦可參為先登之卒!”


    “不必。”


    黃忠淡笑道:“鎮中將軍,你的戰場可不是南陽,而是廣陵,廬江,九江;我們宛城一動,恐怕會促使他們用兵北上。”


    “也罷。”


    “某即刻趕去汝南布軍。”


    曹操起身按刀而行道:“廣陵有閻行,張繡,某不擔心,唯獨汝南有些薄弱,不知關雲長何時能至,若他的忠義之師參戰,兩郡可下!”


    “快了。”


    黃忠抬眸看向北方。


    忠義之師,中府軍第一個被封賜番號的軍團。


    這支孤軍,從渤海一路南下,衝破重重包圍,已經行至燕縣境內。


    二月十一。


    東郡太守橋瑁。


    以萬軍之勢從白馬追擊而至。


    關羽,張飛二人,領著數百人,一路衝殺至濟水河畔,剛欲背水死戰,卻被一艘濟水之上的孤舟所阻。


    兩軍對峙之地,金戈肅殺之風獵獵。


    華雄披甲按刀,孤身一人踩著泥濘河堤的行至。


    “華將軍?”


    “定陵亭侯?”


    關羽,橋瑁同時驚唿一聲。


    華雄抬眸掃過東郡的軍卒,目光戲謔道:“怎麽,橋太守,這是要寇殺大漢列侯,行逆反之事?”


    “列侯?”


    橋瑁瞳孔陡然一縮。


    關羽,張飛對視一眼,愈發的迷茫了。


    封號關內侯,名義上貴不可言,可終究隻是關內侯啊。


    “大漢天子禦製。”


    “凡為漢臣,不拜者皆為不臣。”


    華雄從腰間革帶垂掛的絲帛袋中取出天子詔,單手擎天而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吃煙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吃煙火並收藏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