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袁隗赴河東,老而不死是為賊
三國:我,真皇叔,三興大漢 作者:不吃煙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驃騎。”
最終,張遼咬牙踏前一步。
餘下之言未說,但眾人都明白,想要爭封侯之功。
帳中眾將氣勢恢宏,肅殺之氣彌漫,無不是渴求開啟北伐關外的戰爭。
“不急。”
“人還未曾來齊。”
劉牧提筆浸上典韋研磨的墨,伏案疾書道:“魁頭,步度根,扶羅韓皆可封亭侯,若騫曼,柯比能敢來亦可封亭侯,所謂的東部大人素利,彌加,闕機可封關內侯。”
“咕嘟。”
眾將眼饞的吞咽著唾沫。
“驃騎。”
呂布目光灼灼道:“末將斬二人,是否封鄉侯?”
“可以。”
“隻要你能殺。”
劉牧把自己所擬封侯公文,還有被宗員謄抄過的沮授捷報裝在一個竹筒之中,並且封上朱砂紅泥。
“末將當為先。”
呂布不甘的拍了拍胸甲,瞪了眼趙雲。
槍戟同源,他們算是師出同門。
自己要是早點遇到驃騎,莫說是鄉侯,就是縣侯都有望。
哪裏容得趙雲每天去軍帳請教擊技之術,臨走還順一把幹棗,而他還不能惱怒,不然就是對鄉侯不敬……
“奉先將軍。”
趙雲微微頷首,明白呂布的怨念。
別說,自己來並州吃的棗子,比自己在師傅家中的就是好吃,尤其呂布帳中的幹棗,味道分外醇厚。
“哼。”
呂布冷哼一聲。
奪棗之仇,他與趙雲不共戴天。
“不必如此。”
趙雲風輕雲淡的笑了笑,打趣道:“隻是幾顆幹棗罷了,當初某在師傅家中習武,可是每天聽著將軍的名字長大,尤其是師叔每年送棗的時候,總會炫耀將軍如何如何,次日便是某一生難以忘卻的苦難!”
“史阿。”
“持天子玉符直發南宮。”
劉牧看了眼帳下揶揄打趣的眾將,將竹筒與天子玉符遞過去,沉聲道:“另外再讓人前往陳國捎個口信,告訴父王我要出關了,讓他勿要憂慮,此戰之後大漢十年之內將無邊患。”
“諾。”
史阿拱手離開帥帳。
美稷縣之戰,隨著捷報傳遍並州九郡。
平城關下,規劃營地之中,王允啃著幹澀的粟米餅,抿了口涼水咽下去,眼中滿是悲戚與悚然。
並州各郡望族豪紳,都是在他的牽頭下才對上麵奉命唯謹。
他們誰都沒想到事情會嚴重到如此地步,十幾萬匈奴被梟首,關外壓境的鮮卑更是達到了數十萬之眾。
這場決死之戰,還在持續的增加兵源。
他恨袁基,袁隗,更恨唿衍黎初之無能,亦恨魁頭為何不攻平城關,拖延時間做什麽,令他陷入這種窘迫的境地。
可惜,他根本不知道袁氏伏殺劉牧,是要裂土北疆。
所謂的並州望族,隻是可被拋棄的棋子,一旦劉牧死在並州,京畿告危之時董卓便可入主上黨,秉持河東,上黨兩郡,借三河守備軍封鎖關隘。
屆時,袁氏在朝中進言點將,引天下士族之力北伐複土。
功成之後,天下大安,袁基臨三公之位,壓倒漢天子的權柄,獨霸朝野。
至今,他都沒有為生死而憂。
大漢天子與士族共天下,劉牧難不成還敢屠了並州所有豪紳?
至於為何將他們這些人聚集在此處,也隻是以為劉牧抄家取錢糧,並防止他們繼續在後方作亂。
隻要這場戰爭勝了,頂多都是禁止為官,或入獄受刑。
“你每天來此做什麽?”
規劃營地之外,趙雲不解的看向張遼。
“子龍。”
“某想看清人心。”
張遼沉默片刻,失望的搖了搖頭,複雜道:“某就是來看看他們是否知錯,有了悔恨之心,可至今看到的都是高高在上的傲氣,認為他們能活著離開。”
“所以。”
“背後之人可通天。”
趙雲按刀轉身,瞥了眼角落中的王允一眼。
“袁氏啊。”
“四世三公之族。”
“況且,可能還不隻是袁氏。”
張遼與趙雲同行遠去,歎道:“並州淪陷,於袁氏有何益!”
“朝政之爭。”
“權力,可以吞人心智。”
趙雲腳步一頓,側目道:“權力之下,連袍澤都可以持戈相向,某在陳縣之時,常請教南閣祭酒兵法,他說追隨驃騎最不缺的就是晉升之資,也無需爭權奪利,因為最大的功勳與權力就在驃騎手中,爭與不爭結果等同,不是嗎?”
“當然。”
“驃騎萬勝。”
張遼咧嘴一笑,眼中充斥著對於封侯之功的渴望。
陳槐,王戎皆封侯,介士營中必有無數人為之所念,若自己此戰還不能封,日後恐怕就要難了,所以常如呂布所言,唯死戰耳!
美稷之戰,震撼的何止是平城關。
九郡百姓喜極而泣,近乎半年的壓抑一泄而去。
此時此刻,對於平成關外的鮮卑他們不再驚懼,而是迸發無窮的怒火,亦是對坊間風傳望族豪紳通敵之事而感到憤慨。
捷報傳至洛陽,滿城轟動,百姓山唿萬勝之音。
各府士卿本以為劉宏會詔令廷議大賀,卻苦苦未能等來消息,反而使得心中惶恐不安,有刀鋒懸空將落之感。
南宮。
北閣,玄武闕上。
蹇碩激動的說道:“驃騎大勝,功封三侯啊!”
“士卿可動否?”
“今日都有誰出城往北了?”
劉宏親自執筆擬寫著封侯詔書,頭也不抬的說道:“從九郡封關開始,朕就知道他要在並州持刀殺人,卻沒想到是殲滅匈奴兩部叛軍,隻可惜現在非大賀之時。”
蹇碩低頭恭敬道:“袁隗去了河東,其他人並無擅動。”
“河東啊。”
“武衛中郎的守備營?”
劉宏提起皇帝行璽為詔書封命。
封侯賜命,是這封詔書的本質,更是對劉牧權力的肯定。
若他不支持劉牧,不準功封三侯,並州的戰爭或許能勝,但漢天子,宗室,將永遠失去軍卒的支持。
“是。”
蹇碩恭敬道。
“啪嗒。”
劉宏放下皇帝行璽,抬頭漠然道:“聖人雲,老而不死是為賊,若是朕沒記錯,操弄之人是袁基,袁隗又摻和什麽,準備給董卓留遺言嗎?”
“奴婢不知!”
蹇碩再度將頭深深低下。
袁隗去河東做什麽他並不清楚。
大誰卒滲透進守備營,但並不能在董卓太守府探聽消息。
此人有些古怪,並不是傳聞中的那般粗莽,亦或者說名為李儒的文士不一般,可窺人心,做事滴水不漏。
不過陛下之言,對應從並州發迴的捷報。
這次天子與驃騎不會手軟留情,袁氏將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或許有人會因此死去……
最終,張遼咬牙踏前一步。
餘下之言未說,但眾人都明白,想要爭封侯之功。
帳中眾將氣勢恢宏,肅殺之氣彌漫,無不是渴求開啟北伐關外的戰爭。
“不急。”
“人還未曾來齊。”
劉牧提筆浸上典韋研磨的墨,伏案疾書道:“魁頭,步度根,扶羅韓皆可封亭侯,若騫曼,柯比能敢來亦可封亭侯,所謂的東部大人素利,彌加,闕機可封關內侯。”
“咕嘟。”
眾將眼饞的吞咽著唾沫。
“驃騎。”
呂布目光灼灼道:“末將斬二人,是否封鄉侯?”
“可以。”
“隻要你能殺。”
劉牧把自己所擬封侯公文,還有被宗員謄抄過的沮授捷報裝在一個竹筒之中,並且封上朱砂紅泥。
“末將當為先。”
呂布不甘的拍了拍胸甲,瞪了眼趙雲。
槍戟同源,他們算是師出同門。
自己要是早點遇到驃騎,莫說是鄉侯,就是縣侯都有望。
哪裏容得趙雲每天去軍帳請教擊技之術,臨走還順一把幹棗,而他還不能惱怒,不然就是對鄉侯不敬……
“奉先將軍。”
趙雲微微頷首,明白呂布的怨念。
別說,自己來並州吃的棗子,比自己在師傅家中的就是好吃,尤其呂布帳中的幹棗,味道分外醇厚。
“哼。”
呂布冷哼一聲。
奪棗之仇,他與趙雲不共戴天。
“不必如此。”
趙雲風輕雲淡的笑了笑,打趣道:“隻是幾顆幹棗罷了,當初某在師傅家中習武,可是每天聽著將軍的名字長大,尤其是師叔每年送棗的時候,總會炫耀將軍如何如何,次日便是某一生難以忘卻的苦難!”
“史阿。”
“持天子玉符直發南宮。”
劉牧看了眼帳下揶揄打趣的眾將,將竹筒與天子玉符遞過去,沉聲道:“另外再讓人前往陳國捎個口信,告訴父王我要出關了,讓他勿要憂慮,此戰之後大漢十年之內將無邊患。”
“諾。”
史阿拱手離開帥帳。
美稷縣之戰,隨著捷報傳遍並州九郡。
平城關下,規劃營地之中,王允啃著幹澀的粟米餅,抿了口涼水咽下去,眼中滿是悲戚與悚然。
並州各郡望族豪紳,都是在他的牽頭下才對上麵奉命唯謹。
他們誰都沒想到事情會嚴重到如此地步,十幾萬匈奴被梟首,關外壓境的鮮卑更是達到了數十萬之眾。
這場決死之戰,還在持續的增加兵源。
他恨袁基,袁隗,更恨唿衍黎初之無能,亦恨魁頭為何不攻平城關,拖延時間做什麽,令他陷入這種窘迫的境地。
可惜,他根本不知道袁氏伏殺劉牧,是要裂土北疆。
所謂的並州望族,隻是可被拋棄的棋子,一旦劉牧死在並州,京畿告危之時董卓便可入主上黨,秉持河東,上黨兩郡,借三河守備軍封鎖關隘。
屆時,袁氏在朝中進言點將,引天下士族之力北伐複土。
功成之後,天下大安,袁基臨三公之位,壓倒漢天子的權柄,獨霸朝野。
至今,他都沒有為生死而憂。
大漢天子與士族共天下,劉牧難不成還敢屠了並州所有豪紳?
至於為何將他們這些人聚集在此處,也隻是以為劉牧抄家取錢糧,並防止他們繼續在後方作亂。
隻要這場戰爭勝了,頂多都是禁止為官,或入獄受刑。
“你每天來此做什麽?”
規劃營地之外,趙雲不解的看向張遼。
“子龍。”
“某想看清人心。”
張遼沉默片刻,失望的搖了搖頭,複雜道:“某就是來看看他們是否知錯,有了悔恨之心,可至今看到的都是高高在上的傲氣,認為他們能活著離開。”
“所以。”
“背後之人可通天。”
趙雲按刀轉身,瞥了眼角落中的王允一眼。
“袁氏啊。”
“四世三公之族。”
“況且,可能還不隻是袁氏。”
張遼與趙雲同行遠去,歎道:“並州淪陷,於袁氏有何益!”
“朝政之爭。”
“權力,可以吞人心智。”
趙雲腳步一頓,側目道:“權力之下,連袍澤都可以持戈相向,某在陳縣之時,常請教南閣祭酒兵法,他說追隨驃騎最不缺的就是晉升之資,也無需爭權奪利,因為最大的功勳與權力就在驃騎手中,爭與不爭結果等同,不是嗎?”
“當然。”
“驃騎萬勝。”
張遼咧嘴一笑,眼中充斥著對於封侯之功的渴望。
陳槐,王戎皆封侯,介士營中必有無數人為之所念,若自己此戰還不能封,日後恐怕就要難了,所以常如呂布所言,唯死戰耳!
美稷之戰,震撼的何止是平城關。
九郡百姓喜極而泣,近乎半年的壓抑一泄而去。
此時此刻,對於平成關外的鮮卑他們不再驚懼,而是迸發無窮的怒火,亦是對坊間風傳望族豪紳通敵之事而感到憤慨。
捷報傳至洛陽,滿城轟動,百姓山唿萬勝之音。
各府士卿本以為劉宏會詔令廷議大賀,卻苦苦未能等來消息,反而使得心中惶恐不安,有刀鋒懸空將落之感。
南宮。
北閣,玄武闕上。
蹇碩激動的說道:“驃騎大勝,功封三侯啊!”
“士卿可動否?”
“今日都有誰出城往北了?”
劉宏親自執筆擬寫著封侯詔書,頭也不抬的說道:“從九郡封關開始,朕就知道他要在並州持刀殺人,卻沒想到是殲滅匈奴兩部叛軍,隻可惜現在非大賀之時。”
蹇碩低頭恭敬道:“袁隗去了河東,其他人並無擅動。”
“河東啊。”
“武衛中郎的守備營?”
劉宏提起皇帝行璽為詔書封命。
封侯賜命,是這封詔書的本質,更是對劉牧權力的肯定。
若他不支持劉牧,不準功封三侯,並州的戰爭或許能勝,但漢天子,宗室,將永遠失去軍卒的支持。
“是。”
蹇碩恭敬道。
“啪嗒。”
劉宏放下皇帝行璽,抬頭漠然道:“聖人雲,老而不死是為賊,若是朕沒記錯,操弄之人是袁基,袁隗又摻和什麽,準備給董卓留遺言嗎?”
“奴婢不知!”
蹇碩再度將頭深深低下。
袁隗去河東做什麽他並不清楚。
大誰卒滲透進守備營,但並不能在董卓太守府探聽消息。
此人有些古怪,並不是傳聞中的那般粗莽,亦或者說名為李儒的文士不一般,可窺人心,做事滴水不漏。
不過陛下之言,對應從並州發迴的捷報。
這次天子與驃騎不會手軟留情,袁氏將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或許有人會因此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