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大營,各隊匯報了自己遇到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蠻族主帥一臉危險的看向一個中年文士,等著對方給個交代。
文士同樣驚訝,沒想到自己一方的計謀就這麽被識破了。
不過他們的任務是讓蠻族拖住鎮北軍,其他不重要。
話又說迴來,當初他跟蠻族匯合之後,看了眼蠻族集結的人數就知道他們在打什麽主意。
現在這個情況,可以說正好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蠻族攻占那些世家囤積糧草的城池,完成劫掠之後,按照約定是該撤退的,可為了讓蠻族出兵,他們並沒有在這件事上多做糾纏。
邊軍換裝了金屬盔甲,以他們對邊軍的了解,蠻族攻下邊城很難,囤積糧草的城池雖然會被占領一段時間。
但隻要邊城沒被攻破,慶王造反成功,到時候自然會有援兵,蠻族不撤也得撤。
這也是為什麽他們會和蠻族合作的原因。
現在雖然解決了慶王一方的後顧之憂,但答應好的糧草蠻族沒拿到手,這件事需要解決,如果不給一個解釋,蠻族很有可能退兵。
沒收到造反的結果之前,蠻族一定不能離開。
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平西軍駐紮的區域。
應對方法也很簡單,允許他們自由劫掠,再畫個大餅,以原本答應的條件為基礎,給這些外族更多讓步。
同時給世家傳消息,讓他們提供糧草。
一套三連下來,外族很快同意,不過並沒有立即進攻,而是等待糧草,同時派小股部隊外出劫掠。
原計劃行不通,那就啟動備用計劃。
世家什麽德行,外族看的更清楚,隻要能掙銀子,什麽大乾禁令,在他們眼裏就是個皮。
以前走私的糧食,鹽,鐵,絲綢,哪個不是世家主導。
蠻族出動的軍隊數量超過十萬,麵對三十萬鎮北軍,拿慶王許諾的好處以及劫掠為主。
搶土地雖然同樣重要,但他們更願意在慶王和皇帝拚個你死我活之後,再動手。
現在耗時間,他們當然願意。
大乾國內的情況同樣沒按照預訂的劇本走,這個劇本是皇帝的劇本。
按照皇帝的猜想,由外族牽製邊軍,慶王起兵之後,先占領惠州和海州,調動常備軍支援,半路埋伏,削弱皇帝的實力。
然後包圍京城地區,攻克京城外圍,最後聚兵京城。
邊軍被牽製住之後,慶王確實起兵了,可並沒有進攻海州和惠州的意思,隻是做出一副隨時進攻的架勢。
三十萬常備軍,惠州和海州各派去五萬支援。
皇帝的打算是利用守城優勢,耗光慶王布置在兩州的軍隊,然後調頭夾擊慶王中軍。
可慶王在兩州的軍隊隻是擺架勢,喊口號,勸降,就是不進攻。
慶王用十幾萬人拖住了皇帝五萬惠州軍,五萬海州軍以及十萬常備軍。
反倒是京城周邊的八座衛城,先後遭到攻擊。
八座衛城,有兩座直接投降投降,很明顯,這兩座衛城的守將早就被慶王收買了。
其餘六座衛城,開戰不到一天,守將戰死,根據影子跪下的暗探匯報,慶王一方派出六位猛將。
這六人和守將交手不到五個迴合,通通被斬於馬下。
這讓皇帝驚訝了一下,影子更驚訝,因為他對這六人中的五人沒有任何信息,就像突然冒出來的。
如果不是突然冒出來的,那就隻能說慶王和世家的保密工作太到位,外界沒有這幾人任何消息。
唯一有消息的隻有一人,這個人葉小飛也見過,就是當初陪著慶王世子一起來京城的那個護衛。
朝中部分大臣倒是很看的開,不管誰當皇帝,都需要有人替他辦事。
剛進入朝堂不久的這些人倒是急了,他們都是皇帝剛提拔上來的,屁股底下的位置都是世家官員死後騰出來的。
慶王上位之後,這些位置必然會重迴世家成員手裏,而他們,隻能給皇帝陪葬。
六座衛城被圍,要麽放棄,要麽調兵支援,京城還剩二十萬常備軍,還能支援。
麵對朝臣的建議,葉小飛扔出去一個白癡的眼神。
根據影子收集的消息,慶王身邊還有近十萬人,這些都是世家和慶王的精銳。
二十萬常備軍,十萬禁軍,需要做的不是支援那幾座衛城,而是守衛京城。
而且慶王明明有攻占六座衛城的實力,可現在隻殺守將,目的是什麽不言而喻。
盡可能的調常備軍離開京城。
這些人的擔憂,葉小飛完全理解,隻是吃了沒經驗的虧。
皇帝沒好氣的擺了擺手。
散朝之後迴到禦書房,皇帝隨口問道:
“二狗,你怎麽看?”
“迴陛下,臣有兩個辦法。”
“說說。”
“第一個辦法,放棄六座衛城,慶王有能力攻占,但隻殺主將,明顯是打算調動常備軍離開京城。
我們什麽都不用做,用態度告訴慶王,你隨便,想占就占,陛下在京城等他。”
皇帝點了點頭,示意葉小飛繼續說。
“第二個辦法,臣去慶王大營溜達一圈兒,把慶王帶迴來。”
皇帝愣了一下,沒想到第二個辦法是這個。
皇帝知道葉小飛猛,可沒想到葉小飛有膽量在十萬軍中溜達一圈的勇氣,而且還自信能活捉慶王。
皇帝略微思考了一下,決定用第一個辦法。
他身邊有三十萬人可用,兵力是慶王的三倍,而且有城牆優勢。
葉小飛是猛,可這關係到他自身的安全,隻要地形有利,皇帝相信葉小飛能擋住一切敵人,車輪戰也不怕。
所以這個時候,葉小飛不能離開他身邊,即使他有在十萬軍中活捉慶王的實力也不行。
“那就等著慶王來京城和朕對決吧,朕我也優勢兵力,沒道理自廢武功。”
皇帝宣布了自己的決定,王公公立刻去傳令。
禁軍照舊,五萬人值守京城和皇宮,其餘五萬在城外列陣,二十萬常備軍同樣在城外列陣。
隻待慶王率軍抵達。
皇帝這邊擺開陣勢,慶王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除了在京城城外對決,他沒有其他辦法。
蠻族主帥一臉危險的看向一個中年文士,等著對方給個交代。
文士同樣驚訝,沒想到自己一方的計謀就這麽被識破了。
不過他們的任務是讓蠻族拖住鎮北軍,其他不重要。
話又說迴來,當初他跟蠻族匯合之後,看了眼蠻族集結的人數就知道他們在打什麽主意。
現在這個情況,可以說正好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
蠻族攻占那些世家囤積糧草的城池,完成劫掠之後,按照約定是該撤退的,可為了讓蠻族出兵,他們並沒有在這件事上多做糾纏。
邊軍換裝了金屬盔甲,以他們對邊軍的了解,蠻族攻下邊城很難,囤積糧草的城池雖然會被占領一段時間。
但隻要邊城沒被攻破,慶王造反成功,到時候自然會有援兵,蠻族不撤也得撤。
這也是為什麽他們會和蠻族合作的原因。
現在雖然解決了慶王一方的後顧之憂,但答應好的糧草蠻族沒拿到手,這件事需要解決,如果不給一個解釋,蠻族很有可能退兵。
沒收到造反的結果之前,蠻族一定不能離開。
這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平西軍駐紮的區域。
應對方法也很簡單,允許他們自由劫掠,再畫個大餅,以原本答應的條件為基礎,給這些外族更多讓步。
同時給世家傳消息,讓他們提供糧草。
一套三連下來,外族很快同意,不過並沒有立即進攻,而是等待糧草,同時派小股部隊外出劫掠。
原計劃行不通,那就啟動備用計劃。
世家什麽德行,外族看的更清楚,隻要能掙銀子,什麽大乾禁令,在他們眼裏就是個皮。
以前走私的糧食,鹽,鐵,絲綢,哪個不是世家主導。
蠻族出動的軍隊數量超過十萬,麵對三十萬鎮北軍,拿慶王許諾的好處以及劫掠為主。
搶土地雖然同樣重要,但他們更願意在慶王和皇帝拚個你死我活之後,再動手。
現在耗時間,他們當然願意。
大乾國內的情況同樣沒按照預訂的劇本走,這個劇本是皇帝的劇本。
按照皇帝的猜想,由外族牽製邊軍,慶王起兵之後,先占領惠州和海州,調動常備軍支援,半路埋伏,削弱皇帝的實力。
然後包圍京城地區,攻克京城外圍,最後聚兵京城。
邊軍被牽製住之後,慶王確實起兵了,可並沒有進攻海州和惠州的意思,隻是做出一副隨時進攻的架勢。
三十萬常備軍,惠州和海州各派去五萬支援。
皇帝的打算是利用守城優勢,耗光慶王布置在兩州的軍隊,然後調頭夾擊慶王中軍。
可慶王在兩州的軍隊隻是擺架勢,喊口號,勸降,就是不進攻。
慶王用十幾萬人拖住了皇帝五萬惠州軍,五萬海州軍以及十萬常備軍。
反倒是京城周邊的八座衛城,先後遭到攻擊。
八座衛城,有兩座直接投降投降,很明顯,這兩座衛城的守將早就被慶王收買了。
其餘六座衛城,開戰不到一天,守將戰死,根據影子跪下的暗探匯報,慶王一方派出六位猛將。
這六人和守將交手不到五個迴合,通通被斬於馬下。
這讓皇帝驚訝了一下,影子更驚訝,因為他對這六人中的五人沒有任何信息,就像突然冒出來的。
如果不是突然冒出來的,那就隻能說慶王和世家的保密工作太到位,外界沒有這幾人任何消息。
唯一有消息的隻有一人,這個人葉小飛也見過,就是當初陪著慶王世子一起來京城的那個護衛。
朝中部分大臣倒是很看的開,不管誰當皇帝,都需要有人替他辦事。
剛進入朝堂不久的這些人倒是急了,他們都是皇帝剛提拔上來的,屁股底下的位置都是世家官員死後騰出來的。
慶王上位之後,這些位置必然會重迴世家成員手裏,而他們,隻能給皇帝陪葬。
六座衛城被圍,要麽放棄,要麽調兵支援,京城還剩二十萬常備軍,還能支援。
麵對朝臣的建議,葉小飛扔出去一個白癡的眼神。
根據影子收集的消息,慶王身邊還有近十萬人,這些都是世家和慶王的精銳。
二十萬常備軍,十萬禁軍,需要做的不是支援那幾座衛城,而是守衛京城。
而且慶王明明有攻占六座衛城的實力,可現在隻殺守將,目的是什麽不言而喻。
盡可能的調常備軍離開京城。
這些人的擔憂,葉小飛完全理解,隻是吃了沒經驗的虧。
皇帝沒好氣的擺了擺手。
散朝之後迴到禦書房,皇帝隨口問道:
“二狗,你怎麽看?”
“迴陛下,臣有兩個辦法。”
“說說。”
“第一個辦法,放棄六座衛城,慶王有能力攻占,但隻殺主將,明顯是打算調動常備軍離開京城。
我們什麽都不用做,用態度告訴慶王,你隨便,想占就占,陛下在京城等他。”
皇帝點了點頭,示意葉小飛繼續說。
“第二個辦法,臣去慶王大營溜達一圈兒,把慶王帶迴來。”
皇帝愣了一下,沒想到第二個辦法是這個。
皇帝知道葉小飛猛,可沒想到葉小飛有膽量在十萬軍中溜達一圈的勇氣,而且還自信能活捉慶王。
皇帝略微思考了一下,決定用第一個辦法。
他身邊有三十萬人可用,兵力是慶王的三倍,而且有城牆優勢。
葉小飛是猛,可這關係到他自身的安全,隻要地形有利,皇帝相信葉小飛能擋住一切敵人,車輪戰也不怕。
所以這個時候,葉小飛不能離開他身邊,即使他有在十萬軍中活捉慶王的實力也不行。
“那就等著慶王來京城和朕對決吧,朕我也優勢兵力,沒道理自廢武功。”
皇帝宣布了自己的決定,王公公立刻去傳令。
禁軍照舊,五萬人值守京城和皇宮,其餘五萬在城外列陣,二十萬常備軍同樣在城外列陣。
隻待慶王率軍抵達。
皇帝這邊擺開陣勢,慶王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除了在京城城外對決,他沒有其他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