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長河的蜿蜒流淌中,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都可能隱藏著觸動心靈波瀾的瞬間,成為我們成長與自我認知旅程中的重要節點。2024 年 11 月 21 日,這個看似平常的星期四,卻如同一幅色彩斑斕又充滿複雜紋理的畫卷,在我的生命之書中徐徐展開,記錄下了內心的掙紮、感悟與對未來的期許。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驅散夜的寒意,我便在自我療愈的書寫中完成了小說的一個章節。那是一場與內心深處的對話,文字如涓涓細流,從筆尖流淌而出,試圖撫平靈魂的褶皺。然而,盡管完成了這項創作,內心卻並未如預期般獲得寧靜與釋然。或許是早餐時那杯安利蛋白質粉在體內悄然攪動著神經的琴弦,又或許是內心深處潛藏的情緒暗流早已洶湧澎湃,從破曉的晨光到正午的烈日,我始終無法掙脫那無形的束縛,讓心靈徹底舒展。


    而在單位食堂的午餐時刻,與眼鏡妹的再次邂逅,更是成為了情緒風暴的導火索。那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她放置飯勺的方式,如同一隻無形的手,輕輕撥動了我內心敏感的天平。她第一次將飯勺放置在我這邊,卻在隨後的日子裏選擇了忽視,這一細微的變化,如同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層層漣漪。我不禁反思,自己為何會對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如此在意?是內心深處對公平與尊重的渴望,還是在人際關係中過於敏感的神經在作祟?易中天所提及的“對等”概念,此刻如幽靈般在腦海中盤旋。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裏,我們都在潛意識裏期待著他人對待自己的方式能夠與自己的付出相匹配,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內心的和諧便會被擾亂。或許,這便是人性中那微妙而又難以捉摸的部分。而眼鏡妹的行為,究竟是無心之失,還是有意為之,似乎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成為了我審視自我內心的一麵鏡子,映照出了我在人際交往中的脆弱與敏感。


    與此同時,食堂中的另一個小插曲——聽到娟子姐和富貴兒提及安慕希的名字,也讓我的思緒陷入了短暫的混亂。記憶的時針撥迴到過去,娟子姐與安慕希之間似乎曾有過矛盾的硝煙,而如今,那硝煙似乎已經散去,兩人的關係仿佛又重歸平靜。在這個小小的單位舞台上,人際關係的分分合合如同一場永不落幕的戲劇,除了那些如我與“屍骨未寒”般極端而又刻骨銘心的糾葛,大多數人的故事都在平淡的日常中悄然上演,時而交織,時而疏離。然而,我深知,這些都隻是他人生活的章節,與我自己的心靈之旅並無太多直接的關聯。我所能做的,便是堅守自己內心的城堡,專注於自身的成長與幸福。在這個喧囂的世界裏,學會遠離那些消耗自己正能量的人和事,親近那些能夠溫暖心靈、給予力量的存在,才是通往內心寧靜與快樂的康莊大道。


    工作,作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在這一天為我的內心畫卷增添了獨特的色彩。小鄭的工作態度,猶如一陣散漫的微風,輕輕拂過我的工作節奏,帶來了些許的不適。原本應由他負責取迴的移動硬盤,最終在我帶著老婆從醫院歸來後,由我親自去完成這項任務。然而,在這個看似不如意的過程中,我卻意外地發現了生活的另一番美好。與老婆手牽手漫步在高檔小區的道路上,我們暢想著未來的家,討論著房子的布局與裝飾,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所有的煩惱都被拋諸腦後。而小白在一上午的時間裏都未曾與我聯係,這在某種程度上,竟成為了一種意外的“恩賜”。讓我得以在自己的節奏中自由唿吸,不必被工作的瑣事所束縛,有時間和空間去聆聽內心的聲音。西涼英雄在早餐時的那句叮囑——“他們幹我就幹,他們不幹我就不幹”,如同一記警鍾,在我心中敲響。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一直以來對待工作的態度。曾經,我秉持著將單位工作視為自己神聖使命的信念,全力以赴,力求做到盡善盡美。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卻漸漸發現,自己的努力似乎並未得到周圍人的廣泛認可,反而在某種程度上顯得與他人格格不入。在這個工作氛圍中,大家似乎更關注個人的利益與舒適,對於奉獻與努力的價值有著不同的衡量標準。這讓我感到一絲涼意,仿佛在炎炎夏日中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寒霜。我開始思考,在這樣的環境中,自己究竟應該如何定位?是繼續堅守自己的信念,還是順應潮流,調整自己的節奏?在對工作穩定的渴望中,我深知從合同製轉變為正式編製對於我來說意味著什麽。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憑借自己目前的能力,離開這裏去尋找新的機會無疑是一場充滿未知與風險的冒險。因此,我選擇留下來,在這個並不完美的環境中繼續努力學習、適應與成長,如同在荊棘叢中艱難前行,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與艱辛,但我相信,隻要堅持不懈,總會在困境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


    在人際關係的迷宮中,眼鏡妹的態度猶如一盞閃爍不定的燈塔,為我照亮了一部分隱藏在黑暗中的真相。從她那裏,我得知在背後的輿論場中,關於我的言論並不樂觀。她就像一個信息的傳遞者,將從梅花那裏蔓延開來的負麵輿論帶到了我的麵前。這讓我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既有對那些不實言論的憤怒與委屈,也有對未來人際關係走向的擔憂與迷茫。曾經,我也會在夜深人靜時輾轉反側,思考是否是自己的過錯導致了他人的誤解與排斥,甚至擔心自己會被這些負麵力量擠出這個小小的社交圈子。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經曆的積累,我內心深處漸漸湧起一股不甘與勇氣。我不再願意像過去那樣懦弱地逃避,而是選擇勇敢地麵對。如果命運注定要我與這些人為敵,那麽我將坦然接受挑戰,用自己的努力與成長去證明他們的錯誤。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深刻地意識到,人際關係的複雜性並非由單一的因素所決定。或許,在過去的交往中,我未能遇到真正誌同道合、能夠理解與支持我的人,才導致了如今的困境。倘若 2 樓窗口那個部門的同事都如同阿哲、阿福、西涼英雄般友善與真誠,我相信我的工作經曆將會截然不同。但過去的已經成為曆史,無法改變。我所能把握的,隻有未來。而未來的方向,便是通過不斷地學習、成長與自我提升,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我要用自己的實力去贏得他人的尊重與認可,讓那些曾經對我不屑一顧的人,在未來的某一天,為他們當初的行為感到後悔。


    在學習的漫漫征途中,老師所舉的關於牛幹活的例子,如同一把智慧的鑰匙,開啟了我對學習動力與人生成長的深入思考。一種是依靠外在的壓力,如鞭子的抽打,迫使牛被動地前進;另一種則是利用內在的渴望,如在牛的前方懸掛著美味的食物,激發牛的原動力,使其自發地追逐目標。乍一看,後者無疑是更為理想與高效的方式,它體現了自主性與內在動力的強大力量。就如同我們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時,如沉浸在遊戲的世界、追看喜愛的劇集、瀏覽有趣的視頻,內心充滿了熱情與渴望,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過程的同時也收獲了較高的效率。然而,這並不意味著被動的力量就毫無價值可言。就像我此刻的學習經曆,正是源於中午與眼鏡妹相遇後的內心不適,這種負麵的情緒刺激成為了我主動學習的動力源泉。它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世界是一個充滿矛盾與對立的統一體,二元對立又相互依存。並非所有主動追求的事物都能如我們所願地達成目標,而被動接受的情況也未必注定失敗。


    迴憶起小時候看過的一部動畫片,故事中的清朝男孩,生長在富裕之家,擁有優越的生活條件,父母對他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夠學有所成,光宗耀祖。然而,年少的他卻貪玩厭學,對學習毫無興趣。無奈之下,父母將他關進書房,限製了他的自由。在那狹小的空間裏,他起初百般無聊,無所事事,但漸漸地,為了打發時間,他開始翻閱書本。沒想到,這一次偶然的翻閱,竟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從此,他踏上了學習之路,最終成為了一個有用之才。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男孩的學習過程是被動的,他並非出於內心的熱愛與自主的意願而開始學習。但在特定的環境與條件下,這種被動的學習依然能夠結出成功的果實。這讓我不禁聯想到曾仕強先生的觀點:如果一個孩子懂事明理,即使沒有外界的過多教導,他也能夠自我領悟,走上正確的道路;反之,如果孩子內心懵懂無知,缺乏自我認知與成長的動力,那麽無論家長為其提供多少豐富的資源,采用多麽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最終可能都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放眼當今社會,網絡上曝光的眾多真實案例也為這一觀點提供了有力的佐證。許多名人甚至藝術家的子女,他們自幼生長在優渥的家庭環境中,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自身也具備一定的才華天賦。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他們中的一些人卻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犯下了錯誤,甚至觸犯了法律。這些案例深刻地揭示了一個道理:人生的走向並非僅僅取決於外在的條件與資源,內在的因素如個人的悟性、品德修養、自我驅動力等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似乎又與宿命論的觀點有著某種微妙的聯係。人生仿佛存在著一種無形的定數,無論我們在過程中經曆了多少風雨彩虹,做出了多少努力與抉擇,最終的結果似乎早已在命運的長河中悄然注定。就像人們常常困惑於為何在世間善惡有報的規律似乎並不總是那麽明顯,壞人有時能夠長壽安康,而好人卻可能英年早逝。但實際上,所謂的“好壞”不過是人類基於自身的價值觀與道德標準所賦予的主觀評判。在宇宙的宏大秩序中,這些評判或許隻是短暫而渺小的存在。


    以我與眼鏡妹的經曆為例,我曾經堅定地認為她的行為傷害了我,背叛了我們之間的友誼,這種認知讓我陷入了痛苦、憤怒與憎恨的情緒漩渦之中。然而,如果我們能夠跳出主觀觀念的局限,以一種更為客觀超脫的視角來看待這件事情,或許會發現,它本身並沒有絕對的“好”與“壞”之分。就如同平靜的水麵被一顆水滴打破,這一現象本身隻是一種自然的變化,而我們對其賦予的“壞事”的定義,才是導致內心痛苦的根源。如果我能夠摒棄這種主觀的觀念,放下心中的執念,那麽眼鏡妹的行為或許就隻是一個客觀的事件,不會引發如此強烈的情緒反應。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完全擺脫主觀觀念的束縛,因為它是我們認知世界、構建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礎。但我們可以嚐試在觀念與情緒之間找到一種平衡,認識到有觀點並非全然是壞事,它讓我們能夠分辨是非對錯,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與道德底線。但同時,我們也不能讓觀點過度左右我們的情緒與行為,陷入偏執與狹隘的境地。


    在極端的情況下,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任何觀點,不懂得意義為何物,那麽他可能會陷入一種危險的狀態,如同在黑暗中迷失方向的船隻,隨波逐流,甚至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這種人可能會以自我為中心,無視社會的規則與他人的感受,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如無差別攻擊他人。雖然他們自己可能認為沒有觀點、沒有意義,但他們所麵對的社會是由眾多有觀點、有意義追求的人所組成的,這種行為必然會與社會秩序產生衝突。幸運的是,這種極端情況在現實生活中隻是少數,但它也提醒我們,在追求內心自由與超脫的同時,不能忽視社會的規範與責任。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裏,我們常常會在道德、法律、觀點與意義的交織中迷失方向,感到困惑與疲憊。但如果我們能夠嚐試暫時拋開這些束縛,以一種更為純粹自然的視角去看待事物,或許會發現,一切都迴歸到了最本真的狀態。眼鏡妹對我的態度,無論是好是壞,都隻是生活中的一個現象,它本身並沒有內在的、固定不變的意義。從更廣闊的人生視角來看,她的出現以及與她之間的種種經曆,都可能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助力。她就像一陣風,雖然有時會吹亂我的發絲,但也可能推動我前行的腳步。她的行為以及我們之間的相遇,如同命運之手在我人生劇本上寫下的一個個字符,共同塑造了我人生的下一個場景與走向。這讓我意識到,未來的人生旅程中,無論遇到何種變化與挑戰,我都可能會經曆內心的慌張、難受與痛苦,但我不能讓這些情緒長久地占據我的心靈。我要學會比過去更快地調整心態,認清事實的真相,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的事情上。就像在一場遊戲中,我們不能總是沉浸在過去的失誤或挫折中,而要專注於眼前的任務,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每一次的經曆,無論是順利還是坎坷,都是一次寶貴的成長機會,都是遊戲中的一個關卡,需要我們親自去體驗、去攻克。


    在親子教育的學習過程中,老師提到孩子在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時會感到痛苦,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兒子對英語學習的不情願。這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在人生的長河中,定數或許如同遠方的一座燈塔,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它的存在,但我們可以掌控通向它的過程。既然結果已經注定,那麽為何不讓過程變得更加快樂呢?為了讓兒子能夠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我開始努力探索有效的方法。同時,我也意識到,要想引導孩子走向快樂學習的道路,自己首先要學會如何在生活中尋找快樂。就像我在工作節奏的調整上,開始嚐試跟隨自己的內心感受。我不再被傳統的工作日與休息日的界限所束縛,而是根據自己的意願和心情來決定是否工作。例如,當我想要在周末去單位處理一些事務時,我會尊重自己的想法;但如果想到小鄭的工作態度可能會影響我的工作心情,我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放棄。因為我深知,快樂是一種內心的感受,沒有絕對的標準與道理可言。在工作中,我注重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盡管我自認為自己的工作效率已經較高,但我也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等待我去探索。與小鄭這樣的搭檔合作,雖然會遇到一些挑戰,但我也看到了其中蘊含的機遇。他的存在成為了鍛煉我多種能力的磨刀石,如心理承受能力、應對複雜人際關係的能力以及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我決定繼續與他攜手共進,在合作中不斷磨練自己的各項技能,包括為人處世的藝術,使自己在工作與生活的舞台上更加從容自信。


    曾經在網絡上看到的中醫理論提到,人若想長壽,應避免參與過於刺激的活動,如過山車、蹦極等,因為這些活動可能會對人的身心造成過大的衝擊。然而,最近在觀看美版《兄弟連》時,我不禁想起了中國的許多抗戰老兵。他們在戰爭年代經曆了無數次生死考驗,目睹了戰爭的殘酷與血腥,內心所承受的刺激遠遠超過了過山車和蹦極所能帶來的。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中的許多人卻活到了很高的年齡。這一現象讓我對中醫理論產生了新的思考,也再次讓我聯想到宿命論中的“定數”概念。或許,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所經曆的各種過程,無論是平靜還是刺激,都隻是表象的虛幻,如同鏡花水月,而最終的結果才是真實而不可改變的命運歸宿。我們在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喜怒哀樂、所經曆的風雨彩虹,或許都隻是命運為了讓我們領悟人生真諦而設置的種種考驗與曆練。我們以為自己在主動地選擇生活方式、追求幸福快樂,但實際上,這一切可能都早已在命運的劇本中寫就。


    這一思考讓我聯想到自己是否要鍛煉膽量去麵對那些曾經讓我心生厭惡或恐懼的人。比如,找機會與眼鏡妹坦誠地交流,解開彼此心中的誤會;或者鼓起勇氣直麵白猴子,不再逃避與他的接觸;甚至壯起膽子向梅花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與委屈。然而,在內心深處,我又十分糾結。我深知,如果我隻是為了追求內心的舒適與平靜,那麽我可能會選擇繼續逃避這些挑戰,因為與他們的接觸很可能會讓我感到難受與不安。但如果我為了鍛煉自己的膽量,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那麽我就需要放下對內心感受的執著,勇敢地邁出這一步。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中,我最終意識到,無論我是否選擇去鍛煉膽量,我的人生結局或許早已注定。但既然過程是我可以掌控的,那麽我更希望它是充滿快樂與寧靜的。因此,我決定暫時放棄拿他們練膽的想法,選擇遠離那些可能會給我帶來負麵情緒的人和事,讓自己的內心在平靜與和諧中繼續成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如果我迴到1997年重新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暖陽筆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暖陽筆韻並收藏如果我迴到1997年重新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