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而李瑁在察覺到大殿內所有人把自己送出的這一百萬貫錢看作天文數字後,也立馬自覺有些不妥了,因為事先他壓根就不知道唐朝皇子的日子竟會過得這般低調簡樸。而且富裕程度居然連尋常商甲都會不如。不過事到如今,話已出口,想要欺瞞搪塞,便更加的不可能了。
於是他在內心底大致盤算了一個李隆基可以接受勉強接受的數字後,才又吞吞吐吐的解釋起來“父皇,母妃,其實這些錢,真都是孩兒自己開酒樓賺得,一年前孩兒不是還向母妃您借了本錢嗎?”
“可……可帽兒你開酒樓之事,到今日也不過區區一年半載啊,怎會得利如此豐厚?你別不是像你父皇說的那般,真在外頭以皇子之名巧取豪奪了吧?”武惠妃說到此處時,臉上神情也是很沒底氣的緊張起來。
當她再迴首偷看李隆基,想要故技重施的緩和氣氛時,卻沒想到咱們這位喜怒無常的李三郎早已抬著手直指李瑁。
“你小子,朕剛剛才誇……你……你……”
“母妃,哪有的事啊,孩兒若是如此做了,那些禦史台大人們的吐沫星子還不得把孩兒給淹死啊,孩兒手裏的銀錢真是單單開酒樓賺的,孩兒在一年間早就將天然居酒樓分店開出上百家了,僅長安城訪市內孩兒便足足開了十家之多,而每家酒樓日盈餘少說也有千把貫銀錢了……”
李瑁說完這些後,繼而佯裝有些委屈的低下了頭顱,不過就在眾人將信將疑的一個個在內心盤算李瑁所說的數額是否準確時。
太子李英這個時候卻又莫名其妙的站出來幫著李瑁說話了“父皇,瑁弟所言不虛,就在年前您不是還交代孩兒去戶部學習詳查稅收一事嗎?而孩兒去到戶部後,便看到過那家天然居酒樓所上繳的商稅賬冊,數額和瑁弟他所講一般無二,當時孩兒不知酒樓產業是瑁弟所有,以為是哪家豪族門下的產業!為此還特意又去主管商業的太府寺祥查了幾日……”
李瑛此話一出口,無疑是給了李瑁最佳的佐證,李隆基在聽完他所說的這些事情後,臉色當即就又多雲轉晴的緩和了許多。
“瑛兒,如你所講,帽兒他開的酒樓不但盈利頗豐,還依照國法正常繳納了商稅是與不是?”
“是的父皇,瑁弟名下酒樓產業,各項文書齊備,均在官府有詳盡的登記造冊,無絲毫錯漏嫌疑,關於這點主管戶部的幾位大人當日也是和孩兒一塊詳查勘驗過得……”
“哈哈……為父不是這個意思,瑛兒你向來辦事謹慎小心,為父對你所說的話,自然還是信的過的,就不必再詢問他人了,既然帽兒所贈銀錢來路正當,此事就依他先前說的辦理,至於這賑災事宜也還是由瑛兒你親自出麵統籌吧,這一百萬貫雖說杯水車薪,但現在怎麽說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
“三郎,你處事好不公允,這銀錢明明是帽兒所出,怎的現在事情全交由太子去做了,帽兒他反倒平白挨了你的指責……”
武惠妃的話語中看似隻有些許埋怨,以及對自家孩子不公待遇的委屈,但若是細細品味其中的深意,那便可知曉此時這個女人早已經對太子李瑛起了濃濃的敵意。
不過精明似李隆基這般的帝王處理起家務事來,有時也是當局者迷啊,就像眼下如此殺機四起,火藥味彌漫的情境裏,他竟然還以為事情隻是一位母親對自家孩子的愛護和鳴不平。
“誒呀,愛妃,你以為賑災大事也如帽兒小孩玩耍一般容易嗎?再者說就以帽兒的年紀和性子能堪當此大任否?你愛子情深,朕理解,可即便如此也不能把個人情感與國事混為一談啊?朕答應你,等過幾年,瑁兒他再長大些,朕也會一視同仁的加以重用的,現在他出了銀錢,朕自然會另外封賞……”
“三郎您都如此說了,那妾身要還是不知分寸的話,到顯得不識大體了,就依三郎您講的辦吧!可是這封賞萬萬不能太過小氣了哦!”
倆人說著說著,就又是好一頓揉肩擦背的膩味,而實在忍受不了這種氛圍的李瑁,當即也是絲毫不敢再多做停留的起身朝李隆基開口道別。
“父皇,既然事情都講明白了,那孩兒先行告退了,封賞的事宜,您老看著辦吧!其實孩兒隻要能為父皇您分擔一點煩憂,便心滿意足了……”
“臭小子!朕知道你不喜與我等久聊,但開建水泥作坊的事,還需你盡快與工部交涉明白不?不要再整日在訪市裏流連忘返,鼓搗那些末流商業了,多讀些聖賢之書,方才聽你現場所作之詩詞,也算是有些才情,若肯一心刻苦專研,他日必定會有所斬獲的……”
“喏,孩兒謹遵父皇教誨,那孩兒這就先撤了,母妃您先陪父皇再喝會茶,孩兒改日再進宮來與您敘話……”“誒…帽兒,阿娘還想……”望著李瑁極速小跑出大殿的身影,武惠妃剛剛抬起準備阻攔他的手臂又隻好悻悻的落下。
李隆基在看到這一幕後,也是微微搖頭苦笑了一番,不過當李瑁剛剛走出大殿,他便再次招唿高力士近身耳語起來,不一會,高力士就領了旨意慌慌張張的追了上去。
而外麵的李瑁在下台階時,是一路跑一路迴頭,生怕被人當場攔住似的,可這人他想什麽便又來什麽,當看到高力士拎著那件裘皮大衣追的氣喘籲籲時,他還是忍不住停下了前進的腳步。
“誒唷,壽王殿下您這腳力可還真快,老奴我前後腳的功夫,就都差點看不見您身影了,您等等老奴吧,聖人他還有些話要交代來著,剛剛人多口雜不好明示……”
“什麽話啊!趕緊說,本王站了大半天腿腳無力也就不跟高總管您行接聖喻的大禮了!”
“得,小祖宗,反正這裏也沒啥外人,這禮不禮的咱都免了,聖人他,讓老奴轉告壽王殿下您若是真心希望平定吐蕃亂局,那就再拿出些誠意來,要不這悍然動刀兵,聖人他不好和滿朝的文武大臣交代,也沒個合理的說辭!”
“高總管,聽您這傳過來話的意思,父皇他是希望我既出主意,又出錢糧對不?”
“這……殿下,聖人他也有難處的,這倆年國庫雖說豐盈,但裏裏外外那麽多地方,那麽多瑣碎事情,樁樁件件哪個可是都少不了銀子花銷啊,所以這一年忙到頭剩下的便是所剩無幾了,再加上開春後還得舉行封禪大典不是?都要花銀子的!而殿下您所說的囚籠戰法想必消耗起銀錢來更是非同小可了……”
高力士說完這些後,臉上明顯有點不自然起來,而李瑁隨即也是在心裏暗暗罵了李隆基好幾句娘,他雖然早早的就明白帝王心思深不可測,不過時至今日,他李瑁才算是真正領教到了什麽樣的手段才叫做狗日的精於算計了。
按尋常道理來講自己這才剛剛畢恭畢敬的捧著雙手奉上一百萬貫錢,那麽此事,要是換作其他任何人不會也不該如此迅速的拉下臉麵,在此時再派人來開口要錢了吧,可他李三郎這個帝王就是如此的蠍子巴巴獨一份了,不但做了,而且還是做的這般急不可耐,吃相難看。
李瑁站在大明宮幾百階高的台階上,感受著淩冽的雪風,不光身體上覺得寒風刺骨,心理上更像是突然掉進冰窟裏一樣的絕望,迷茫,人言帝王家無骨肉親情,直到此時他也才算是切身體會般的領教了一迴。
李隆基這次委派高力士來和自己私下討要銀錢,所給的理由是國庫缺錢打仗和朝廷少了個開戰的理由,倆者或許真假參半,有那麽點關聯的。
但究其最終的根由,李瑁斷定還是他李三郎帝王心思作祟,因為自己今日主動獻銀的事情,應該觸碰了他皇帝的逆鱗,一個小小的皇子他本就不該也不能聚財自重的啊!
而現在按照李三郎的這個思路和步驟來看,李瑁當即也想明白了一點,那就是自己今後無論賺多少錢,他都不太可能有機會給你放手心裏捂熱了,放久了的……或許不出倆月就又會出一個什麽救災,惠民的理由來。
</p>
而李瑁在察覺到大殿內所有人把自己送出的這一百萬貫錢看作天文數字後,也立馬自覺有些不妥了,因為事先他壓根就不知道唐朝皇子的日子竟會過得這般低調簡樸。而且富裕程度居然連尋常商甲都會不如。不過事到如今,話已出口,想要欺瞞搪塞,便更加的不可能了。
於是他在內心底大致盤算了一個李隆基可以接受勉強接受的數字後,才又吞吞吐吐的解釋起來“父皇,母妃,其實這些錢,真都是孩兒自己開酒樓賺得,一年前孩兒不是還向母妃您借了本錢嗎?”
“可……可帽兒你開酒樓之事,到今日也不過區區一年半載啊,怎會得利如此豐厚?你別不是像你父皇說的那般,真在外頭以皇子之名巧取豪奪了吧?”武惠妃說到此處時,臉上神情也是很沒底氣的緊張起來。
當她再迴首偷看李隆基,想要故技重施的緩和氣氛時,卻沒想到咱們這位喜怒無常的李三郎早已抬著手直指李瑁。
“你小子,朕剛剛才誇……你……你……”
“母妃,哪有的事啊,孩兒若是如此做了,那些禦史台大人們的吐沫星子還不得把孩兒給淹死啊,孩兒手裏的銀錢真是單單開酒樓賺的,孩兒在一年間早就將天然居酒樓分店開出上百家了,僅長安城訪市內孩兒便足足開了十家之多,而每家酒樓日盈餘少說也有千把貫銀錢了……”
李瑁說完這些後,繼而佯裝有些委屈的低下了頭顱,不過就在眾人將信將疑的一個個在內心盤算李瑁所說的數額是否準確時。
太子李英這個時候卻又莫名其妙的站出來幫著李瑁說話了“父皇,瑁弟所言不虛,就在年前您不是還交代孩兒去戶部學習詳查稅收一事嗎?而孩兒去到戶部後,便看到過那家天然居酒樓所上繳的商稅賬冊,數額和瑁弟他所講一般無二,當時孩兒不知酒樓產業是瑁弟所有,以為是哪家豪族門下的產業!為此還特意又去主管商業的太府寺祥查了幾日……”
李瑛此話一出口,無疑是給了李瑁最佳的佐證,李隆基在聽完他所說的這些事情後,臉色當即就又多雲轉晴的緩和了許多。
“瑛兒,如你所講,帽兒他開的酒樓不但盈利頗豐,還依照國法正常繳納了商稅是與不是?”
“是的父皇,瑁弟名下酒樓產業,各項文書齊備,均在官府有詳盡的登記造冊,無絲毫錯漏嫌疑,關於這點主管戶部的幾位大人當日也是和孩兒一塊詳查勘驗過得……”
“哈哈……為父不是這個意思,瑛兒你向來辦事謹慎小心,為父對你所說的話,自然還是信的過的,就不必再詢問他人了,既然帽兒所贈銀錢來路正當,此事就依他先前說的辦理,至於這賑災事宜也還是由瑛兒你親自出麵統籌吧,這一百萬貫雖說杯水車薪,但現在怎麽說也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
“三郎,你處事好不公允,這銀錢明明是帽兒所出,怎的現在事情全交由太子去做了,帽兒他反倒平白挨了你的指責……”
武惠妃的話語中看似隻有些許埋怨,以及對自家孩子不公待遇的委屈,但若是細細品味其中的深意,那便可知曉此時這個女人早已經對太子李瑛起了濃濃的敵意。
不過精明似李隆基這般的帝王處理起家務事來,有時也是當局者迷啊,就像眼下如此殺機四起,火藥味彌漫的情境裏,他竟然還以為事情隻是一位母親對自家孩子的愛護和鳴不平。
“誒呀,愛妃,你以為賑災大事也如帽兒小孩玩耍一般容易嗎?再者說就以帽兒的年紀和性子能堪當此大任否?你愛子情深,朕理解,可即便如此也不能把個人情感與國事混為一談啊?朕答應你,等過幾年,瑁兒他再長大些,朕也會一視同仁的加以重用的,現在他出了銀錢,朕自然會另外封賞……”
“三郎您都如此說了,那妾身要還是不知分寸的話,到顯得不識大體了,就依三郎您講的辦吧!可是這封賞萬萬不能太過小氣了哦!”
倆人說著說著,就又是好一頓揉肩擦背的膩味,而實在忍受不了這種氛圍的李瑁,當即也是絲毫不敢再多做停留的起身朝李隆基開口道別。
“父皇,既然事情都講明白了,那孩兒先行告退了,封賞的事宜,您老看著辦吧!其實孩兒隻要能為父皇您分擔一點煩憂,便心滿意足了……”
“臭小子!朕知道你不喜與我等久聊,但開建水泥作坊的事,還需你盡快與工部交涉明白不?不要再整日在訪市裏流連忘返,鼓搗那些末流商業了,多讀些聖賢之書,方才聽你現場所作之詩詞,也算是有些才情,若肯一心刻苦專研,他日必定會有所斬獲的……”
“喏,孩兒謹遵父皇教誨,那孩兒這就先撤了,母妃您先陪父皇再喝會茶,孩兒改日再進宮來與您敘話……”“誒…帽兒,阿娘還想……”望著李瑁極速小跑出大殿的身影,武惠妃剛剛抬起準備阻攔他的手臂又隻好悻悻的落下。
李隆基在看到這一幕後,也是微微搖頭苦笑了一番,不過當李瑁剛剛走出大殿,他便再次招唿高力士近身耳語起來,不一會,高力士就領了旨意慌慌張張的追了上去。
而外麵的李瑁在下台階時,是一路跑一路迴頭,生怕被人當場攔住似的,可這人他想什麽便又來什麽,當看到高力士拎著那件裘皮大衣追的氣喘籲籲時,他還是忍不住停下了前進的腳步。
“誒唷,壽王殿下您這腳力可還真快,老奴我前後腳的功夫,就都差點看不見您身影了,您等等老奴吧,聖人他還有些話要交代來著,剛剛人多口雜不好明示……”
“什麽話啊!趕緊說,本王站了大半天腿腳無力也就不跟高總管您行接聖喻的大禮了!”
“得,小祖宗,反正這裏也沒啥外人,這禮不禮的咱都免了,聖人他,讓老奴轉告壽王殿下您若是真心希望平定吐蕃亂局,那就再拿出些誠意來,要不這悍然動刀兵,聖人他不好和滿朝的文武大臣交代,也沒個合理的說辭!”
“高總管,聽您這傳過來話的意思,父皇他是希望我既出主意,又出錢糧對不?”
“這……殿下,聖人他也有難處的,這倆年國庫雖說豐盈,但裏裏外外那麽多地方,那麽多瑣碎事情,樁樁件件哪個可是都少不了銀子花銷啊,所以這一年忙到頭剩下的便是所剩無幾了,再加上開春後還得舉行封禪大典不是?都要花銀子的!而殿下您所說的囚籠戰法想必消耗起銀錢來更是非同小可了……”
高力士說完這些後,臉上明顯有點不自然起來,而李瑁隨即也是在心裏暗暗罵了李隆基好幾句娘,他雖然早早的就明白帝王心思深不可測,不過時至今日,他李瑁才算是真正領教到了什麽樣的手段才叫做狗日的精於算計了。
按尋常道理來講自己這才剛剛畢恭畢敬的捧著雙手奉上一百萬貫錢,那麽此事,要是換作其他任何人不會也不該如此迅速的拉下臉麵,在此時再派人來開口要錢了吧,可他李三郎這個帝王就是如此的蠍子巴巴獨一份了,不但做了,而且還是做的這般急不可耐,吃相難看。
李瑁站在大明宮幾百階高的台階上,感受著淩冽的雪風,不光身體上覺得寒風刺骨,心理上更像是突然掉進冰窟裏一樣的絕望,迷茫,人言帝王家無骨肉親情,直到此時他也才算是切身體會般的領教了一迴。
李隆基這次委派高力士來和自己私下討要銀錢,所給的理由是國庫缺錢打仗和朝廷少了個開戰的理由,倆者或許真假參半,有那麽點關聯的。
但究其最終的根由,李瑁斷定還是他李三郎帝王心思作祟,因為自己今日主動獻銀的事情,應該觸碰了他皇帝的逆鱗,一個小小的皇子他本就不該也不能聚財自重的啊!
而現在按照李三郎的這個思路和步驟來看,李瑁當即也想明白了一點,那就是自己今後無論賺多少錢,他都不太可能有機會給你放手心裏捂熱了,放久了的……或許不出倆月就又會出一個什麽救災,惠民的理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