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還連說帶唱的。


    老吳估計是沒見過這樣的。


    那首歌的歌詞也不錯。我準備下月初就登在我們詩刊雜誌上。”


    一旁的李季笑著插言道。


    季宇寧聽了也笑。


    “嗯,小季的發言我3月份就看到了,確實說的非常好。


    我當時看了都有點兒感動。


    你今年的小說,感覺是寫的越來越好了。


    從去年的小說傷痕,到反思小說,就是那篇牧馬人,再到後來寫的鄉村教師,用科幻小說的類型來反映和歌頌老師,直到今年3月份的人到中年。


    這篇小說可以說是緊扣著時代的脈搏,反映了最緊迫的中年知識分子的問題。


    這篇小說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


    可以說上上下下都說好。


    很多領導同誌都很是讚揚這篇小說。


    在此前會議的籌備討論中,很多同誌都覺得這篇小說的內容,才是新時期的文學最應該關注的話題。


    新時期的文學更應該多寫這方麵的題材。”


    季宇寧知道,前世的這次會議,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開始提出了所謂的新時期的文學這個概念。


    這個概念,後來也和傷痕小說,反思小說是同樣的,也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學上的潮流。


    而季宇寧的小說人到中年,正是這個新時期文學的發軔之作。


    他實際上又引領了一個新的文學方向。


    “所以啊,小季,我覺得這次會,除了開幕式這一天,明天你也可以參與會議,多聽一聽這些代表的想法。


    原本我還想著讓你也在這次會上做一個發言,可是這次會議發言的人太多了,有70多個人呢。


    很多人都是15年沒見了,要說的話很多。”


    季宇寧心說,幸好是沒讓他發言,這個時候在這種會上發言,對他來說,其實不是一個好時機。


    “另外,這個月的月初,我還看了你那篇寫鄉郵員的短篇小說,那是描寫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的小說,可以說是平凡中見真情。


    這又是一個新的題材和視角。


    現在這一段時間,像傷痕那樣的小說寫的很多。甚至感覺有些太多了。


    我覺得還是應當多寫一些新的題材。比如寫一寫知識分子,寫一寫教師。在時間上,也多寫一寫現在正在發生的。”


    “嗯,張老師,我有這樣的感覺,像傷痕的小說,如果寫多了,會習慣於往後看,而不是向前看。


    畢竟國家是要往前走的。我們現在更迫切的是發展。


    另外,文學的題材和內容應該是多方向的,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而不要囿於某一個類型和內容。”


    對於季宇寧的這些想法,兩位老師聽了深以為然。


    臉上的表情也是很欣慰。畢竟麵前的這位小季同誌,可是他們倆人發掘、培養、扶持起來的。


    在文學圈子裏,這才是真正的嫡係呢。


    之後,季宇寧又說出他的來意。


    這兩位老師是這幾年來,無論是文聯還是作協實際的領導之一,所以,他們倆人的寄語,也是非常重要的,並不次於那四老。


    張主編和李季也都愉快的答應了季宇寧的請求。


    張主編的寄語,就是他當場寫的一首詩,一首七絕。張主編的詩思很敏捷。


    李季的寄語也差不多。也是一句詩。


    兩位老師也是挺有意思,還是照抄巴老爺子的落款。


    嗯,季宇寧也是他們兩位的小友。


    季宇寧看看,時間還早,他又奔下一個目標去了。


    接下來這兩位,可就是有點兒官氣了。


    他又跑到文化部賀部長的房間,一看,賀部長和總政文化部的劉部長正坐在一塊兒聊天兒呢。


    這兩位,一位是著名詩人,一位是散文家,也是小說家。


    “哎,小季,你怎麽跑我這兒來了?有什麽事兒嗎?”


    賀部長一看見他,就笑著說道。


    季宇寧到了這兒,可就老實多了。


    這位賀部長,是文化部他的領導。那位劉部長在總政的地位和輩分,跟他賀叔也是差不多的。


    他老老實實的說了他的想法。


    就是要寄語來的。


    “你小子也要恢複五四文學社,唉,現在到處都是恢複啊。


    不過這可是好事。”


    劉部長先答應了。


    這兩位的寄語,賀部長寫的又是一首詩,劉部長寫的是一句類似於詩的散文詩。


    落款,這兩位看了那六張寄語,然後,接著原樣照抄。


    “你這淘氣小子,居然成我的小友了。”


    寫完後,劉部長笑罵一句。


    這八張寄語到手,下午開會的時間,也差不多到了。


    季宇寧原來還想著,請那位寫“我愛這土地”的那位詩人也來一句,不過據說這位還沒落實呢,前世得到明年才恢複工作呢,所以就算了。


    這八位為他寫寄語的人,基本上就能代表當今的文壇了。有四位是輩分最高的,另外四位,差不多是現在實際的權力地位最高的。


    而且這八位作家,涉及的文學領域有小說,詩歌,散文,戲劇,幾乎所有的文學類型也都占全了。


    所以這八張寄語,那可是大大的收獲。


    下午的會議,以及第2天周日的全天會議,季宇寧都認真參與了。


    他發現他參加的這第3次文學方麵的會議,才真正是一次全國文壇的大聚會。


    這兩天最大的收獲,就是他把幾乎所有文壇的人物都認全了。


    這兩天的會議上,發言的人中,很多人都提到了季宇寧,提到了他那篇小說人到中年,提到了他寫的那首歌祖國不會忘記。


    這也是這兩天他的一個收獲。


    5月29日,周一。


    季宇寧仍然是一早騎車從家裏去學校。


    一到學校,他就向正在籌備的五四文學社的諸位同仁,亮出了那8張寄語。


    那紙是季宇寧準備的機製紙,就是他們學校裏用來打印的那種磅數最重的白紙。


    上麵的字,一下子就晃的諸位同學一個勁兒的眨眼。


    在季狀元麵前,頓覺自己又矮了點兒了。


    團委的人知道了,也很是高興。


    這個五四文學社的籌備,從一開始就讓人很興奮,有這麽多的文壇大佬支持,那自然是未來可期啊。


    當天,在香江的季宇寧的小姑,也收到了10天前她的這個宇寧侄從京城發出的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季宇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季宇寧並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