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撿了個漏兒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倆人在王府井百貨大樓沒買多少東西,因為該買的,基本家裏都有,但是兩個人也找到一些感興趣的商品。主要就是一些跟春節相關的手工藝品。
朱琳買了一些津門的泥塑,還有一些小擺件,她喜歡這些東西。
季宇寧買了不少剪紙,這是從滬上地區組織來的貨源。他看到那些刻剪紙非常的精美,所以他就買了很多。
同時也買了一些寫春聯的紅紙,這春聯紙是已經裁好的,按照不同規格來賣,紙挺厚實,質量還不錯。
這個時候是臘月二十八,還沒到貼春聯的時候。
貼春聯最合適的時間,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這個時候把舊春聯撕破、新的春聯貼好,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兩個人逛完百貨大樓,臉上都是紅撲撲的,這一半兒是擠出一身汗,熱的,另外一半兒就是興奮的。
迴到家,季宇寧把春聯紙放在客廳的大桌上,先寫春聯。
貼春聯是除夕那天上午,但是寫春聯早就應該寫了,所謂二十四,寫大字。也就是臘月二十四那天,就應該寫春聯了。
季宇寧揮毫,一氣兒寫了六幅春聯。
百花齊放,萬馬奔騰。
祥風融麗日,瑞雪兆豐年。
聞雞先起舞,躍馬共迎春。
飛雪片片凝瑞,馬蹄聲聲報春。
捷報隨雪飛梅上,蹄花染香到春頭。
喜延明月長登戶,自有春風為掃門。
這六幅春聯,全是用甲骨文寫的。
一般家庭貼春聯講究三必貼,也就是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
季宇寧覺得他們家每門必貼就行了。
他們家大門要貼一幅,然後家裏麵4個臥室也要貼,還有就是兩套房打通的那個門也要貼,所以他寫了六幅春聯。
寫完春聯,春聯就放在客廳的大桌上晾著,季宇寧開始準備晚餐。
這天兒太冷了,得準備點兒暖身驅寒的菜。
正在廚房準備的時候,門一響,他一看,老爹迴來了,再一看,後麵跟著的是他英叔。
他英叔今天是單位發福利,他從他們單位外文局騎車先去燈市口他母親那兒送了一些年貨。
然後就順路來季宇寧家看看,拜個年,認個門兒。用英叔的話來講,就是今天再不來,就得明年再來了。
季宇寧和朱琳連忙端茶倒水,殷勤招待。
老爹和英叔先看了看客廳桌上的春聯,點評了一番。
兩人一致認定那幅四言的春聯,就是百花齊放,萬馬奔騰這一聯,可以貼在大門兩邊作為門聯。
英叔也覺得季宇寧的甲骨文書法挺不錯。用他英叔的話,這副甲骨文對聯最好的地方,就是別人一般都不認得。
他讓季宇寧現場又多寫了一幅這四言對聯。他說要帶迴家,貼自己家門口。
這副門對沒有橫批。一般如果沒有門楣,就可以不貼橫批,現在人家住的樓房,根本就沒有門楣門檔什麽的。
所以季宇寧這六幅春聯,都沒有橫批。
說完桌上的對聯,眾人開始喝茶聊天。
季宇寧這時候才知道他英叔現在還沒有迴京城人藝。他現在是在國家外文局下麵的一個雜誌社當英文編輯。
所以英叔也沒有住在原來人藝的宿舍,而是住在外文局分給他的宿舍,那宿舍是在東郊,他們單位是在西郊,他每天上下班是橫穿整個京城。
這自然每天上下班是很辛苦的,英叔還開玩笑說,他得感謝季宇寧推薦他去拍那部電影與魔鬼打交道的人,他可以借調出去,在外麵舒服一陣兒了。
前世英叔是直到1979年,才正式調迴人藝的。他還是喜歡當演員演戲。
喝了一會兒茶,英叔起身,開始參觀季宇寧他們的新家。
轉到季宇寧這邊的客廳兼書房。
英叔的目光突然停留在客廳中的一個花架上。
那花架就是季宇寧前一段時間在北新橋信托行買的那個黃楊木香幾,被他拿迴家用做了花架,現在上麵放了一盆水仙花,水仙花正盛開,吐出滿室清香。
英叔端詳了一會兒這個花架子,又彎下腰,扶著眼鏡,開始仔細的看。
季宇寧連忙端下那盆水仙花。這下英叔又雙手搬起來認真的看了一下。
“小寧啊,你這香幾哪弄來的?”
“英叔,這還是前一陣子我們家搬家,我在北新橋信托行門口花三塊錢買的。
我們家那時候正好缺一個花架子,就是為了放這盆水仙花。
我當時就是覺得這個黃楊木木雕的雕工特別好,所以就花在外邊吃一頓飯的錢給買下來了。
英叔,那這個黃楊木的香幾有什麽說道嗎?”
“小寧啊,你這個黃楊木的香幾是慶王府的舊物。
而當時慶王爺也是管著內務府的,所以這東西基本上可以認定就是大內的物件兒。
你看看這雕工,這也隻有宮裏頭兒才做得出來。”
說著,英叔又歎了一口氣。
“這個香幾,我小時候還見過。
所以剛才我看了一眼,就覺得特別熟悉。
你英叔我小時候從3歲到11歲一直在慶王府住了8年。
那個時候,王爺跑到津門去住了。
他又擔心自己的這所大房子。
所以他請輔仁大學的那些懂英語的教授住進來,是免費的,就是讓人給他看著這個王府。
輔仁大學就是我爺爺當年創辦的,所以我們一家就住進慶王府了。
我們那時候,一大幫孩子老在王府裏最大的那間屋子裏玩,那屋子可大了,中間的那個大羅漢床就是以前慶王爺平常起居坐的地方,我們就在那個羅漢床前邊表演,拿它當舞台的背景。
這個香幾,當年就是在那個羅漢床邊上的。
為什麽我印象深呢,當時那個香幾上的花盆,還是我給碰碎的。
你看這個香幾上還有幾個痕跡,那就是我小時候弄的。”
季宇寧沒想到自己隻花了三塊錢,居然還撿了一個寶貝,而且這上麵還留下了他英叔小時候淘氣的痕跡。
他小時候就聽他老爹說過,他英叔小時候特別淘氣,曾經被三所學校開除過。
如此說來,他買的這個香幾不僅做工精致,是皇宮裏的物件,而且上麵還留下了文化名人的印記。
這算是一件有傳承有故事的好東西。
“小寧啊,你小子這算是撿了個漏兒,這可是個好物件兒,好好留著。”
英叔看見童年的舊物,也很是開心。
朱琳買了一些津門的泥塑,還有一些小擺件,她喜歡這些東西。
季宇寧買了不少剪紙,這是從滬上地區組織來的貨源。他看到那些刻剪紙非常的精美,所以他就買了很多。
同時也買了一些寫春聯的紅紙,這春聯紙是已經裁好的,按照不同規格來賣,紙挺厚實,質量還不錯。
這個時候是臘月二十八,還沒到貼春聯的時候。
貼春聯最合適的時間,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這個時候把舊春聯撕破、新的春聯貼好,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兩個人逛完百貨大樓,臉上都是紅撲撲的,這一半兒是擠出一身汗,熱的,另外一半兒就是興奮的。
迴到家,季宇寧把春聯紙放在客廳的大桌上,先寫春聯。
貼春聯是除夕那天上午,但是寫春聯早就應該寫了,所謂二十四,寫大字。也就是臘月二十四那天,就應該寫春聯了。
季宇寧揮毫,一氣兒寫了六幅春聯。
百花齊放,萬馬奔騰。
祥風融麗日,瑞雪兆豐年。
聞雞先起舞,躍馬共迎春。
飛雪片片凝瑞,馬蹄聲聲報春。
捷報隨雪飛梅上,蹄花染香到春頭。
喜延明月長登戶,自有春風為掃門。
這六幅春聯,全是用甲骨文寫的。
一般家庭貼春聯講究三必貼,也就是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
季宇寧覺得他們家每門必貼就行了。
他們家大門要貼一幅,然後家裏麵4個臥室也要貼,還有就是兩套房打通的那個門也要貼,所以他寫了六幅春聯。
寫完春聯,春聯就放在客廳的大桌上晾著,季宇寧開始準備晚餐。
這天兒太冷了,得準備點兒暖身驅寒的菜。
正在廚房準備的時候,門一響,他一看,老爹迴來了,再一看,後麵跟著的是他英叔。
他英叔今天是單位發福利,他從他們單位外文局騎車先去燈市口他母親那兒送了一些年貨。
然後就順路來季宇寧家看看,拜個年,認個門兒。用英叔的話來講,就是今天再不來,就得明年再來了。
季宇寧和朱琳連忙端茶倒水,殷勤招待。
老爹和英叔先看了看客廳桌上的春聯,點評了一番。
兩人一致認定那幅四言的春聯,就是百花齊放,萬馬奔騰這一聯,可以貼在大門兩邊作為門聯。
英叔也覺得季宇寧的甲骨文書法挺不錯。用他英叔的話,這副甲骨文對聯最好的地方,就是別人一般都不認得。
他讓季宇寧現場又多寫了一幅這四言對聯。他說要帶迴家,貼自己家門口。
這副門對沒有橫批。一般如果沒有門楣,就可以不貼橫批,現在人家住的樓房,根本就沒有門楣門檔什麽的。
所以季宇寧這六幅春聯,都沒有橫批。
說完桌上的對聯,眾人開始喝茶聊天。
季宇寧這時候才知道他英叔現在還沒有迴京城人藝。他現在是在國家外文局下麵的一個雜誌社當英文編輯。
所以英叔也沒有住在原來人藝的宿舍,而是住在外文局分給他的宿舍,那宿舍是在東郊,他們單位是在西郊,他每天上下班是橫穿整個京城。
這自然每天上下班是很辛苦的,英叔還開玩笑說,他得感謝季宇寧推薦他去拍那部電影與魔鬼打交道的人,他可以借調出去,在外麵舒服一陣兒了。
前世英叔是直到1979年,才正式調迴人藝的。他還是喜歡當演員演戲。
喝了一會兒茶,英叔起身,開始參觀季宇寧他們的新家。
轉到季宇寧這邊的客廳兼書房。
英叔的目光突然停留在客廳中的一個花架上。
那花架就是季宇寧前一段時間在北新橋信托行買的那個黃楊木香幾,被他拿迴家用做了花架,現在上麵放了一盆水仙花,水仙花正盛開,吐出滿室清香。
英叔端詳了一會兒這個花架子,又彎下腰,扶著眼鏡,開始仔細的看。
季宇寧連忙端下那盆水仙花。這下英叔又雙手搬起來認真的看了一下。
“小寧啊,你這香幾哪弄來的?”
“英叔,這還是前一陣子我們家搬家,我在北新橋信托行門口花三塊錢買的。
我們家那時候正好缺一個花架子,就是為了放這盆水仙花。
我當時就是覺得這個黃楊木木雕的雕工特別好,所以就花在外邊吃一頓飯的錢給買下來了。
英叔,那這個黃楊木的香幾有什麽說道嗎?”
“小寧啊,你這個黃楊木的香幾是慶王府的舊物。
而當時慶王爺也是管著內務府的,所以這東西基本上可以認定就是大內的物件兒。
你看看這雕工,這也隻有宮裏頭兒才做得出來。”
說著,英叔又歎了一口氣。
“這個香幾,我小時候還見過。
所以剛才我看了一眼,就覺得特別熟悉。
你英叔我小時候從3歲到11歲一直在慶王府住了8年。
那個時候,王爺跑到津門去住了。
他又擔心自己的這所大房子。
所以他請輔仁大學的那些懂英語的教授住進來,是免費的,就是讓人給他看著這個王府。
輔仁大學就是我爺爺當年創辦的,所以我們一家就住進慶王府了。
我們那時候,一大幫孩子老在王府裏最大的那間屋子裏玩,那屋子可大了,中間的那個大羅漢床就是以前慶王爺平常起居坐的地方,我們就在那個羅漢床前邊表演,拿它當舞台的背景。
這個香幾,當年就是在那個羅漢床邊上的。
為什麽我印象深呢,當時那個香幾上的花盆,還是我給碰碎的。
你看這個香幾上還有幾個痕跡,那就是我小時候弄的。”
季宇寧沒想到自己隻花了三塊錢,居然還撿了一個寶貝,而且這上麵還留下了他英叔小時候淘氣的痕跡。
他小時候就聽他老爹說過,他英叔小時候特別淘氣,曾經被三所學校開除過。
如此說來,他買的這個香幾不僅做工精致,是皇宮裏的物件,而且上麵還留下了文化名人的印記。
這算是一件有傳承有故事的好東西。
“小寧啊,你小子這算是撿了個漏兒,這可是個好物件兒,好好留著。”
英叔看見童年的舊物,也很是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