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申請專利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行,阿寧,你這個發明我覺得也挺好。
不過我總覺得戴這個耳機邊走邊聽音樂挺怪的。
就像你說的,也許年輕一代會喜歡這樣的收聽音樂的方式。
那台索尼的機子,本身就是索尼公司的一位朋友送我的。
隻是你的想法更超前了。
可能你小叔海安會喜歡這樣的發明,他是負責家裏的電子工廠的。
家裏電子工廠主要是生產電子表,還有收音機,現在香江這兩樣的產量可是全世界最高的。
另外錄音機這些也有。
那阿寧,你有這個專利的說明,或者圖紙之類的嗎?”
“寧叔,那我這兩天就給你寫一下這個專利的相關說明文件,畫一個專利的三維圖。”
“那行,阿寧,我迴去帶著你寫的這些專利說明文件和圖紙。
另外,你再寫一個專利申請的授權給我就行了,其他的你都不用管了。”
隨即,就在客廳的桌上,季宇寧展開紙,開始畫他這個隨身聽的專利三維圖。
季宇寧前世除了是注冊會計師,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之外,他那個時候的考過注會資格的人,一般也考了一個律師資格,所以前世他還是律師。
不過他這個律師並沒有在律師所執業罷了。
他前世是見過不少專利申請文件的。
申請專利時首先要提交專利請求書,並且有權利要求書。在請求書上要寫清楚發明的名稱,發明人的姓名,地址和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項,並且說明書要對專利的摘要說明清楚,並且說明專利保護的所在範圍。
另外還要有專利的圖紙,一般的專利都是三維圖。
他寧叔在一邊看著,一會兒的功夫,這個專利的三維圖就畫好了,因為這個專利還真是特別簡單,如果在北美,這就相當於一個外觀專利。
他畫的這個三維圖,更像是前世1981年索尼旗下的愛華的那款單放隨身聽的樣式。前世他擁有的第1台隨身聽就是愛華這個品牌的。
畫完三維圖,他又開始寫專利的摘要說明。
這時候香江的中文書寫,仍然是豎版的,從右往左書寫,而且仍然是采用繁體字。
季宇寧是按照香江的習慣來書寫的,他給他的專利起的名稱是:便攜式磁帶放音機及耳機裝置-隨身聽。
隨身聽這個中文詞是前世由索尼的walkman一詞演變而來的。
它實際上後來是指體積小、重量輕便於隨身攜帶的媒體播放器。不僅僅包括現在的磁帶錄音機。
在磁帶隨身聽問世後的二十多年中,sony walkman始終稱霸著隨身聽市場。但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cd、mp3等形式的隨身聽開始逐漸占領市場。
所以季宇寧想了想,他也把隨身聽waikman注冊成商標。
他寫出了商標名稱,並畫出了商標圖案。
“walkman,阿寧,現在有這個詞嗎?”
寧叔看了,奇怪的問道。
“寧叔,這個詞是我創造的,這個詞我覺得很形象,中文更形象,叫隨身聽。”
季宇寧想了想,又說:
“這個隨身聽的商標注冊的範圍,要覆蓋在所有電子產品,這個寧叔,商標注冊申請恐怕也要您幫忙,所有的注冊費用還有您的代理費用,將來就從我的版稅收入裏扣吧。”
“阿寧啊,咱們是一家人,寧叔很願意幫這個忙。
咱們明州人是這樣,一家人互相幫忙。
至於說注冊申請的費用,這兩個注冊申請,費用並不多,寧叔我這個長輩就給你出了,所以阿寧你就不用管了。”
明州人傳統上很注重家族觀念。就像他寧叔說的,一家人都是互相幫忙。
所以往往明州人做生意都是帶上家人。
季宇寧聽了,也就不說什麽了,但是後來他在香江做生意,都帶上他寧叔,而他寧叔也是因此獲益匪淺。
忙完這些事情,也差不多到了該做晚飯的時候。
寧叔看見季宇寧動手做晚飯,很是吃驚。
等到聽季宇寧說起自己曾經在嶽父母第1次上門以及自己結婚當天的婚宴上擔當主廚的事跡,寧叔更是訝異得舌撟不下。
“阿寧啊,你六叔公七叔公家的5個叔叔伯伯,包括你寧叔在內,從小都不會做飯,你的兩個姑姑也不會做飯。
你六叔公老說,家裏這兩個女孩沒學會做人家。做人家,就是明州話省吃儉用做家務過日子。
再往下,你這一輩的,還有11個孩子,就更不會自己做飯了。
你爸也不會做飯,你算是這三家裏唯一一個有廚藝的。”
他海寧叔這一席話,讓季宇寧也開始咂舌不已。沒想到自己的廚藝在季家這麽金貴。
他們季家在香江,一直是富貴人家,家裏有廚師,有傭人,自然用不著自己做飯。
內地這麽多年早就已經沒有保姆和傭人了,所以他老娘做菜才越來越好吃。
隻是沒想到自己兩個姑姑也不會做飯,他六叔公家的小姑姑是香江港大的老師,而他七叔公家的大姑姑則是醫生,是香江最大的公立醫院的醫生。
自己的兩個叔婆應該當年會做飯的,估計這些年也不做了。
看樣子自己的老爸前一段寫信,並沒有在信裏提到自己的廚藝。
他們家海外的親戚隻知道自己是季大才子,季大詩人,現在知道是季大狀元,但唯獨不知道自己還是季大廚。
“寧叔啊,我爸不會做飯,是因為有人給他做。
我那時候十幾歲下鄉插隊,插隊6年,就捱餓了6年。
我那時候相信一個道理,就是最後餓死的,一定是會做飯的廚師。
所以我就會做飯了。”
晚上吃飯的時候,寧叔在飯桌上對季宇寧的廚藝誇讚不已。
尤其是對其中一道蔥燒海參情有獨鍾。
他剛剛是親眼看到了季宇寧燒海參的整個過程。
熬蔥油,蒸蔥,兩炸兩煨,做起來真的是挺麻煩。
這才是大廚的範兒。
“海寧,這京城的天氣太幹燥,尤其是冬天。
你從香江來,開始肯定不適應。
吃海參是最好的,滋陰潤燥。
這個幹參,就是家裏的上好的刺參,保存了好多年,比飯店的參還要好。
這是我們飯店的廚房幫著發的,發了好幾天呢。
寧寧什麽菜都會做。這道海參做的,跟我們飯店的大廚做的都差不多了。”
不過我總覺得戴這個耳機邊走邊聽音樂挺怪的。
就像你說的,也許年輕一代會喜歡這樣的收聽音樂的方式。
那台索尼的機子,本身就是索尼公司的一位朋友送我的。
隻是你的想法更超前了。
可能你小叔海安會喜歡這樣的發明,他是負責家裏的電子工廠的。
家裏電子工廠主要是生產電子表,還有收音機,現在香江這兩樣的產量可是全世界最高的。
另外錄音機這些也有。
那阿寧,你有這個專利的說明,或者圖紙之類的嗎?”
“寧叔,那我這兩天就給你寫一下這個專利的相關說明文件,畫一個專利的三維圖。”
“那行,阿寧,我迴去帶著你寫的這些專利說明文件和圖紙。
另外,你再寫一個專利申請的授權給我就行了,其他的你都不用管了。”
隨即,就在客廳的桌上,季宇寧展開紙,開始畫他這個隨身聽的專利三維圖。
季宇寧前世除了是注冊會計師,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之外,他那個時候的考過注會資格的人,一般也考了一個律師資格,所以前世他還是律師。
不過他這個律師並沒有在律師所執業罷了。
他前世是見過不少專利申請文件的。
申請專利時首先要提交專利請求書,並且有權利要求書。在請求書上要寫清楚發明的名稱,發明人的姓名,地址和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項,並且說明書要對專利的摘要說明清楚,並且說明專利保護的所在範圍。
另外還要有專利的圖紙,一般的專利都是三維圖。
他寧叔在一邊看著,一會兒的功夫,這個專利的三維圖就畫好了,因為這個專利還真是特別簡單,如果在北美,這就相當於一個外觀專利。
他畫的這個三維圖,更像是前世1981年索尼旗下的愛華的那款單放隨身聽的樣式。前世他擁有的第1台隨身聽就是愛華這個品牌的。
畫完三維圖,他又開始寫專利的摘要說明。
這時候香江的中文書寫,仍然是豎版的,從右往左書寫,而且仍然是采用繁體字。
季宇寧是按照香江的習慣來書寫的,他給他的專利起的名稱是:便攜式磁帶放音機及耳機裝置-隨身聽。
隨身聽這個中文詞是前世由索尼的walkman一詞演變而來的。
它實際上後來是指體積小、重量輕便於隨身攜帶的媒體播放器。不僅僅包括現在的磁帶錄音機。
在磁帶隨身聽問世後的二十多年中,sony walkman始終稱霸著隨身聽市場。但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cd、mp3等形式的隨身聽開始逐漸占領市場。
所以季宇寧想了想,他也把隨身聽waikman注冊成商標。
他寫出了商標名稱,並畫出了商標圖案。
“walkman,阿寧,現在有這個詞嗎?”
寧叔看了,奇怪的問道。
“寧叔,這個詞是我創造的,這個詞我覺得很形象,中文更形象,叫隨身聽。”
季宇寧想了想,又說:
“這個隨身聽的商標注冊的範圍,要覆蓋在所有電子產品,這個寧叔,商標注冊申請恐怕也要您幫忙,所有的注冊費用還有您的代理費用,將來就從我的版稅收入裏扣吧。”
“阿寧啊,咱們是一家人,寧叔很願意幫這個忙。
咱們明州人是這樣,一家人互相幫忙。
至於說注冊申請的費用,這兩個注冊申請,費用並不多,寧叔我這個長輩就給你出了,所以阿寧你就不用管了。”
明州人傳統上很注重家族觀念。就像他寧叔說的,一家人都是互相幫忙。
所以往往明州人做生意都是帶上家人。
季宇寧聽了,也就不說什麽了,但是後來他在香江做生意,都帶上他寧叔,而他寧叔也是因此獲益匪淺。
忙完這些事情,也差不多到了該做晚飯的時候。
寧叔看見季宇寧動手做晚飯,很是吃驚。
等到聽季宇寧說起自己曾經在嶽父母第1次上門以及自己結婚當天的婚宴上擔當主廚的事跡,寧叔更是訝異得舌撟不下。
“阿寧啊,你六叔公七叔公家的5個叔叔伯伯,包括你寧叔在內,從小都不會做飯,你的兩個姑姑也不會做飯。
你六叔公老說,家裏這兩個女孩沒學會做人家。做人家,就是明州話省吃儉用做家務過日子。
再往下,你這一輩的,還有11個孩子,就更不會自己做飯了。
你爸也不會做飯,你算是這三家裏唯一一個有廚藝的。”
他海寧叔這一席話,讓季宇寧也開始咂舌不已。沒想到自己的廚藝在季家這麽金貴。
他們季家在香江,一直是富貴人家,家裏有廚師,有傭人,自然用不著自己做飯。
內地這麽多年早就已經沒有保姆和傭人了,所以他老娘做菜才越來越好吃。
隻是沒想到自己兩個姑姑也不會做飯,他六叔公家的小姑姑是香江港大的老師,而他七叔公家的大姑姑則是醫生,是香江最大的公立醫院的醫生。
自己的兩個叔婆應該當年會做飯的,估計這些年也不做了。
看樣子自己的老爸前一段寫信,並沒有在信裏提到自己的廚藝。
他們家海外的親戚隻知道自己是季大才子,季大詩人,現在知道是季大狀元,但唯獨不知道自己還是季大廚。
“寧叔啊,我爸不會做飯,是因為有人給他做。
我那時候十幾歲下鄉插隊,插隊6年,就捱餓了6年。
我那時候相信一個道理,就是最後餓死的,一定是會做飯的廚師。
所以我就會做飯了。”
晚上吃飯的時候,寧叔在飯桌上對季宇寧的廚藝誇讚不已。
尤其是對其中一道蔥燒海參情有獨鍾。
他剛剛是親眼看到了季宇寧燒海參的整個過程。
熬蔥油,蒸蔥,兩炸兩煨,做起來真的是挺麻煩。
這才是大廚的範兒。
“海寧,這京城的天氣太幹燥,尤其是冬天。
你從香江來,開始肯定不適應。
吃海參是最好的,滋陰潤燥。
這個幹參,就是家裏的上好的刺參,保存了好多年,比飯店的參還要好。
這是我們飯店的廚房幫著發的,發了好幾天呢。
寧寧什麽菜都會做。這道海參做的,跟我們飯店的大廚做的都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