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朝內大街166號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 作者:季宇寧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季宇寧今天見到以出版社編輯的身份來和他談出版自己那本小說那五的劉新武。除了想到劉新武的運氣真的不好之外,他還想到了這位前世在未來幾年的一些代表作品。
像他1979年6月發表在人民文學雜誌上的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以及1981年2月發表在十月雜誌上的中篇小說立體交叉橋。甚至還有他在1984年底出版的長篇小說鍾鼓樓。
這些都是他準備提前截胡的目標了。
他一邊騎著車向著攝影棚方向,一邊在心裏想著。
小說班主任在前世,隻是一部應時而生的作品,其文學水平其實並不高,甚至可以說是很低的。
這篇小說如果放在季宇寧穿越的那個時候,大部分人是讀也讀不下去的。所以季宇寧根本就看不上這篇小說,抄都不願意抄。
既然這一世這篇班主任現在還沒有出現,也許以後也不會出現了。
即便就是明年或者後年,再次出現在雜誌上,估計也就是眾多普通的傷痕類的作品之一了,也不會有什麽影響力了。
因為這種文章,屬於那種過時不候的文章。
季宇寧進入2號攝影棚。
第一眼就看到了燈光下的馬季等人。
今天馬季有兩場戲,若幹個鏡頭。
馬季在這部電影裏隻有這兩場戲,也就是電影開始,以及電影結束的時候,那兩出拍照全家福的戲。
馬季在這兩場戲裏演的都是照相館的攝影師。
馬季出演這個角色,也是季宇寧推薦的。
馬季的兩場戲拍得很順利,他本人此前也拍過電影,所以鏡頭麵前表現的很自如。
看著馬季一臉笑容可掬的樣子,季宇寧又想起了前世他未來幾年說的一些相聲作品。
像79年他創作的相聲作品多層飯店,還有他的徒弟薑昆也是在79年創作的相聲如此照相,這些作品都是很經典的。
前世80年代,是相聲大興於世的時期。
幾乎所有的文藝演出都離不開相聲。
一些相聲作品的傳播度非常廣,甚至遠遠超過了一些文學作品。
這時季宇寧也有點動心了,因為一些相聲作品,比如像如此照相,可能當年創作的過程需要大半年,但季宇寧現在如果用文字寫下這部相聲作品,大概也就十幾分鍾的時間。
而且像如此照相,還有同時期的相聲多層飯店這些作品,其實格調還是並不低的,並不粗俗。
如果是季宇寧這位大才子,創作出這些相聲作品,其實也很合適。這實際上屬於民間文學的範疇了。
以前老舍先生就寫過相聲作品,而且寫得還很出色。
馬季的兩場戲,上午就全部拍完了。
中午在北影廠食堂吃飯的時候,季宇寧和馬季坐在一個桌上。
馬季已經知道季宇寧就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他的這個角色,也是這位年輕的編劇推薦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馬季對季宇寧也是慕名久矣。他聽過季宇寧唱的歌,而且還看過他寫的詩和小說。
因此對季宇寧非常的熱情。
季宇寧也借機跟他聊了聊相聲。
他是京城孩子,從小就是聽相聲長大的。
馬季現在就在中央廣播電台說唱團,就在複興門的廣播大樓院裏。
他知道季宇寧經常去廣播大樓的地下錄音棚錄歌,就熱情的邀請季宇寧,下次再去,一定要找他玩兒去。
兩個人雖然頭一迴見麵,卻是聊得挺開心。
下午,季宇寧到家的時候,還不到5點,他又是第1個到家的。
他剛進家門,就聽到了電話鈴聲。
他拿起電話,電話是找他的。
來電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詩歌散文組的編輯。姓楊,自稱叫楊況滿。
楊編輯是一口的滬上方言。
他電話裏的意思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詩歌組準備出版季宇寧的詩集。
他們收集到的季宇寧這幾個月來在雜誌上發表的詩,大約有180多首。這些詩的數量,差不多是可以出一本詩集了。
所以希望季宇寧能夠這兩天去出版社談一談。
季宇寧當即一口應允。他在電話裏說,明天上午就過去。
10月27日,周四。
上午9點,季宇寧騎車來到了朝內大街166號,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是1棟臨街的4層樓。後麵還有一個院。
這就是前世很多有名的作家都在這兒改過稿的朝內大街166號。
季宇寧這一世還是頭一次進到這個樓。
他直接上到三層。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詩歌組和小說組,都在這個樓層。
他先去的小說組。見到了他的責任編輯,那位很和藹的邢大姐。
邢大姐見到他很熱情,也很高興的把他介紹給小說組的其他人。他也認識了小說組北組的組長謝組長等人。
小說組一眾編輯們,都對他特別客氣和熱情。
隨後邢大姐又帶著他,去找詩歌組的楊編輯。
到了詩歌組的屋裏,那些編輯們更熱情了。因為季宇寧可以說是現在湧現出來的名氣最大的年輕詩人了。
楊編輯歲數也不大,30多歲的樣子。
“季宇寧同誌,這次約您到社裏,嗯,一個就是我們談一下出版的事宜,呃,簽一個您的詩集的出版合同。
那再一個,我們現在收集到的你的詩稿,嗯,主要是從其他的文學刊物上搜集到的。
我數了一下,一共188首,這些詩看看你是不是要修訂下。
還有就是,嗯,詩集裏麵這些詩的次序。
也就是需要作者本人來選編一下。”
“哦,我想了一下,嗯,我這幾個月發表在刊物上的詩的總數應該也就是這個數字了,一共188首。
我覺得可以按這個數量和內容出版詩集,至於詩的次序,到時候我來調整一下。
卷首的第1首詩,我想就用那首青春吧。
就用這部詩集,來紀念我的青春吧。”
關於這部詩集卷首的第一首詩,季宇寧之前也反複想過。
他開始想把那時候致阿琳四首,放在卷首,甚至還想過把遠和近,或者月之故鄉,放在卷首。
最後他還是決定把那首青春放在卷首,他覺得這是最合適的。
“嗯,另外我還想,這本詩集是我第1部詩集,我想找一位文學界的前輩來寫一個序。”
像他1979年6月發表在人民文學雜誌上的短篇小說我愛每一片綠葉,以及1981年2月發表在十月雜誌上的中篇小說立體交叉橋。甚至還有他在1984年底出版的長篇小說鍾鼓樓。
這些都是他準備提前截胡的目標了。
他一邊騎著車向著攝影棚方向,一邊在心裏想著。
小說班主任在前世,隻是一部應時而生的作品,其文學水平其實並不高,甚至可以說是很低的。
這篇小說如果放在季宇寧穿越的那個時候,大部分人是讀也讀不下去的。所以季宇寧根本就看不上這篇小說,抄都不願意抄。
既然這一世這篇班主任現在還沒有出現,也許以後也不會出現了。
即便就是明年或者後年,再次出現在雜誌上,估計也就是眾多普通的傷痕類的作品之一了,也不會有什麽影響力了。
因為這種文章,屬於那種過時不候的文章。
季宇寧進入2號攝影棚。
第一眼就看到了燈光下的馬季等人。
今天馬季有兩場戲,若幹個鏡頭。
馬季在這部電影裏隻有這兩場戲,也就是電影開始,以及電影結束的時候,那兩出拍照全家福的戲。
馬季在這兩場戲裏演的都是照相館的攝影師。
馬季出演這個角色,也是季宇寧推薦的。
馬季的兩場戲拍得很順利,他本人此前也拍過電影,所以鏡頭麵前表現的很自如。
看著馬季一臉笑容可掬的樣子,季宇寧又想起了前世他未來幾年說的一些相聲作品。
像79年他創作的相聲作品多層飯店,還有他的徒弟薑昆也是在79年創作的相聲如此照相,這些作品都是很經典的。
前世80年代,是相聲大興於世的時期。
幾乎所有的文藝演出都離不開相聲。
一些相聲作品的傳播度非常廣,甚至遠遠超過了一些文學作品。
這時季宇寧也有點動心了,因為一些相聲作品,比如像如此照相,可能當年創作的過程需要大半年,但季宇寧現在如果用文字寫下這部相聲作品,大概也就十幾分鍾的時間。
而且像如此照相,還有同時期的相聲多層飯店這些作品,其實格調還是並不低的,並不粗俗。
如果是季宇寧這位大才子,創作出這些相聲作品,其實也很合適。這實際上屬於民間文學的範疇了。
以前老舍先生就寫過相聲作品,而且寫得還很出色。
馬季的兩場戲,上午就全部拍完了。
中午在北影廠食堂吃飯的時候,季宇寧和馬季坐在一個桌上。
馬季已經知道季宇寧就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他的這個角色,也是這位年輕的編劇推薦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馬季對季宇寧也是慕名久矣。他聽過季宇寧唱的歌,而且還看過他寫的詩和小說。
因此對季宇寧非常的熱情。
季宇寧也借機跟他聊了聊相聲。
他是京城孩子,從小就是聽相聲長大的。
馬季現在就在中央廣播電台說唱團,就在複興門的廣播大樓院裏。
他知道季宇寧經常去廣播大樓的地下錄音棚錄歌,就熱情的邀請季宇寧,下次再去,一定要找他玩兒去。
兩個人雖然頭一迴見麵,卻是聊得挺開心。
下午,季宇寧到家的時候,還不到5點,他又是第1個到家的。
他剛進家門,就聽到了電話鈴聲。
他拿起電話,電話是找他的。
來電的是人民文學出版社詩歌散文組的編輯。姓楊,自稱叫楊況滿。
楊編輯是一口的滬上方言。
他電話裏的意思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詩歌組準備出版季宇寧的詩集。
他們收集到的季宇寧這幾個月來在雜誌上發表的詩,大約有180多首。這些詩的數量,差不多是可以出一本詩集了。
所以希望季宇寧能夠這兩天去出版社談一談。
季宇寧當即一口應允。他在電話裏說,明天上午就過去。
10月27日,周四。
上午9點,季宇寧騎車來到了朝內大街166號,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是1棟臨街的4層樓。後麵還有一個院。
這就是前世很多有名的作家都在這兒改過稿的朝內大街166號。
季宇寧這一世還是頭一次進到這個樓。
他直接上到三層。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詩歌組和小說組,都在這個樓層。
他先去的小說組。見到了他的責任編輯,那位很和藹的邢大姐。
邢大姐見到他很熱情,也很高興的把他介紹給小說組的其他人。他也認識了小說組北組的組長謝組長等人。
小說組一眾編輯們,都對他特別客氣和熱情。
隨後邢大姐又帶著他,去找詩歌組的楊編輯。
到了詩歌組的屋裏,那些編輯們更熱情了。因為季宇寧可以說是現在湧現出來的名氣最大的年輕詩人了。
楊編輯歲數也不大,30多歲的樣子。
“季宇寧同誌,這次約您到社裏,嗯,一個就是我們談一下出版的事宜,呃,簽一個您的詩集的出版合同。
那再一個,我們現在收集到的你的詩稿,嗯,主要是從其他的文學刊物上搜集到的。
我數了一下,一共188首,這些詩看看你是不是要修訂下。
還有就是,嗯,詩集裏麵這些詩的次序。
也就是需要作者本人來選編一下。”
“哦,我想了一下,嗯,我這幾個月發表在刊物上的詩的總數應該也就是這個數字了,一共188首。
我覺得可以按這個數量和內容出版詩集,至於詩的次序,到時候我來調整一下。
卷首的第1首詩,我想就用那首青春吧。
就用這部詩集,來紀念我的青春吧。”
關於這部詩集卷首的第一首詩,季宇寧之前也反複想過。
他開始想把那時候致阿琳四首,放在卷首,甚至還想過把遠和近,或者月之故鄉,放在卷首。
最後他還是決定把那首青春放在卷首,他覺得這是最合適的。
“嗯,另外我還想,這本詩集是我第1部詩集,我想找一位文學界的前輩來寫一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