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一大早,季宇寧就從家裏出來,騎車直奔燈市口。


    他這是直接去上門投稿。


    為什麽不像其他人那樣郵寄投稿呢?


    因為他抄的都是經典作品,一定會被收稿采用的。


    所以他要把這種可能性變成絕對性,把過程中的所有偶然性都排除。


    從後世穿越而來的人,對於這種事情,可是明白的很,絕不會有一絲一毫的放鬆的。


    1977年7月這時候,詩刊雜誌社還不在後世那個有名的虎方橋甲15號院子。


    這時候的詩刊雜誌是在東四南大街85號國家出版局的樓裏麵。


    這是目前國家唯一的官方詩歌雜誌。是去年1月份複刊的。


    在77年這個時候,文學期刊還是非常少的。


    前世文學期刊大量複刊,是從79年初開始的。


    季宇寧來到大門口的保衛室。


    “你好,我找詩刊雜誌社的李季主編,是參加詩刊的詩歌朗誦會的事兒。


    我是國家僑務辦公室的,嗯,我們現在就是在原來的全國僑聯那個地方辦公,嗯,現在這個單位還沒有正式掛牌,嗯,所以我還沒有辦工作證,我這隻有我們單位的資料閱覽證,這是內部的證件,有單位的公章,還有我的名字,您看看。”


    出版局傳達室的門衛看了看季宇寧遞過來的資料閱覽證。


    “行,你登記一下,然後就進去吧,李主編的辦公室就在2樓212房間。”


    季宇寧上樓直奔主編辦公室。


    這位李主編就是寫王貴和李香香那首長詩的那位詩人,很快就會是恢複後的全國作協的領導。


    不過這個時代的這些著名人物,經曆過那麽多年的折騰,對人非常的平等,沒有絲毫的架子。


    如果是他穿越的那個年代,他根本見不到人,秘書就擋駕了。


    “您好,您是李主編嗎?我是來投稿的。是我自己寫的一些詩。我叫季宇寧。”


    敲開門,季宇寧看見一位五六十歲的麵容瘦長的老人,頭發花白,但卻根根直立。


    “小夥子挺精神的,快請坐。”


    老人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操著一口濃重的豫省口音。


    “你的詩拿過來給我看看。”


    老人接過季宇寧遞來的詩稿。邊看邊輕聲的吟詠。


    “遠和近


    你


    一會兒看我,


    一會兒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好詩,寫的好。”


    李主編抬頭,仔仔細細的打量季宇寧。又低頭繼續看。


    “弧線


    鳥兒在疾風中


    迅速轉向。


    ……


    海浪因退縮


    而聳起的背脊。”


    “嗯,不錯,很有意思的詩。”


    “小巷


    小巷,


    又彎又長,


    沒有門,


    沒有窗。


    我拿把舊鑰匙,


    敲著厚厚的牆。”


    “那個小季呀,我覺得這首詩,你可以把我改成第二人稱,改成你拿把舊鑰匙,敲著厚厚的牆。”


    季宇寧略一思考,作出恍然大悟狀。


    “對,您說的對,謝謝老師。”


    其實前世這首小巷,就是你拿著舊鑰匙。他是不留神給抄錯了。


    他不禁從心裏欽佩起這位老詩人眼光的敏銳。


    “改成‘你’,音韻上和意象上,都不一樣了。特別是在音韻上更好。”


    跟著領導的話順杆往上爬,這是前世混職場必備的技能,他當然是很熟練的。


    領導指導你一下,那才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今天能讓對麵這位老詩人當自己的一字之師,也真是歪打正著。


    李主編很滿意的點頭,孺子可教也。


    李主編一首詩一首詩的往下看,邊看邊點頭稱讚。


    他看到最後一首詩,鄉愁。


    “鄉愁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麵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裏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


    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嗯,這最後一首詩跟你前麵17首的風格不太一樣啊。”


    “前麵17首都是插隊的期間寫的。


    這最後一首詩是我迴京以後寫的,就是前天寫的,當時我在僑聯的資料室看書,看到一些老的華僑僑胞的思鄉故事,有感而作。”


    他這18首詩都是挑的內容在目前沒有什麽問題的,他知道這個年代思想還沒有放開。


    得等到明年5月份展開那個標準的大討論之後,最好是明年的年底那個重要的會議之後,好多詩才有可能拿出來,比如那個一代人。


    “哦,這就對了。環境的變化會帶來心境的變化,詩的語言也就不一樣了,意境也不一樣了。”


    “小季啊,看得出你很有詩歌方麵的天份。


    你這18首詩,水準都很不錯,我們都準備采用了。


    以後呢,也希望你能多多的向我們投稿。


    你稍等一下。”


    李主編出門,叫進來一個二十六七歲的年輕人。


    “這是小張編輯。這是小季,來投稿的。


    小張,你把這些詩算一下字數。再去開一張稿酬單。”


    “好的,主編。”


    小張編輯朝季宇寧點點頭,笑了笑。然後立即俯身拿起了那個詩稿。


    他身上很有點兒軍人的氣質。


    “主編,按20行1000字算,一共超過了9000字。”


    “那就按1萬字吧。


    小季啊,我給你按6塊錢每千字算。可以吧?”


    季宇寧知道現在的稿酬最高是每千字7塊錢。


    每千字6元,這已經算是很高了,對於新人作者來講一般都是沒有這麽高的。


    十八首詩六十塊錢,這已經超出了他的預想了。


    這個時候詩歌還是按照50年代那樣,20行按1000字算。他記得直到79年星星詩刊複刊,星星詩刊是給的多,他們是按一行一塊錢算的。


    “好的,李老師,謝謝您。”


    “行了,這稿酬單上我也簽完字了,你今天就可以從財務把稿酬領迴去。”


    老詩人看得出來,這個小家夥剛迴來,還自己跑過來上門投稿,估計是很缺錢。


    所以就直接讓他把稿酬領走。


    “嗯,謝謝您,我這剛迴來,基本上就剩這身衣服了,又不好意思老向父母要,所以就自己動手吧。”


    “你這18首詩,估計要分兩三期登出來。從下個月8月份的詩刊開始登。


    到時候會給你送一本樣刊。


    我看你登記的信息,你下周要去大華電影院上班。大華電影院倒是近呢。


    到時候可以讓小張給你送一趟,就不用給你郵寄到家裏了。


    哦,你這個還登記了家裏的電話。看樣子你這家裏的條件不錯呀。


    還有啊,我們詩刊雜誌社現在每個月定期都會有一些詩歌朗誦會,會邀請一些文藝界的人士來參加。也希望你能參加,我們到時候會通知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季宇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季宇寧並收藏重生1977,娶了女兒國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