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繼續演
大明:從東宮侍讀到活著的異姓王 作者:青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華聞言,心中一凜,瞬間意識到自己的失態和衝動可能給自己帶來的殺身之禍,但心中的悲憤和不平讓他無法就此沉默,他咬了咬牙,再次伏地磕頭。
“陛下,臣不敢有此非分之想,臣隻是一心為朝廷律法和公正著想,徐誌道犯下如此大罪,若僅因丹書鐵券就輕易赦免,恐令天下人心寒,還望陛下三思啊。”
王華言辭懇切,眼中滿是絕望與不甘。
朱佑樘冷冷地看著王華,心中暗自思忖,王華雖然性格耿直,但今日此舉卻也讓自己有些下不來台,若不加以處置,恐日後朝堂之上人人皆可如此放肆。
然而,直接嚴懲王華又怕落得個不容忠臣直諫的罵名,一時間陷入兩難之境。
這時,內閣首輔劉健出列,緩緩說道。
“陛下,臣以為此事可從長計議,徐誌道雖有罪,但徐老國公功勳卓著,且丹書鐵券乃太祖所賜,不可輕忽。
王華彈劾之心雖切,但言辭過激,有失臣子之禮。
不如先將徐誌道收押昭獄,待進一步查明真相,再做定奪,陛下以為如何?”
朱佑樘聽了劉健的話,微微點頭,心中暗喜,這正好給了自己一個台階下。
“劉閣老所言極是,徐誌道暫且收押,待朕仔細斟酌後再做處置。
王侍郎,你雖一片忠心,但今日朝堂之上言行莽撞,罰俸三月,以儆效尤。”
朱佑樘威嚴地說道。
王華心中雖有不甘,但也明白自己今日已無力迴天,隻得默默領罰。
徐永寧見皇帝並未當場赦免徐誌道,心中憂慮,但也不敢再多言。
隻能默默將丹書鐵券放在大殿的地上,退迴班列。
“牟斌!”
這一聲令下,打破了殿內原本的寂靜,眾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錦衣衛指揮使牟斌身上。
牟斌身形一震,趕忙從隊列中走出,大步流星地來到大殿中央。
整個人身姿挺拔,單膝跪地,雙手抱拳,恭敬地迴應道。
“臣在!”
其聲音清脆響亮,在殿內迴蕩。
朱佑樘微微前傾身子,眼神中透露出對案件的關切與急切,問道。
“京城爆破案你查到了什麽?”
牟斌抬起頭,神色凝重,迴道。
“聖上,臣已經查明了。”
說罷,他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本奏折,雙手高高舉起,呈在身前。
“聖上,這是臣查到的相關情況,請陛下過目。”
那本奏折仿佛承載著整個案件的關鍵,牟斌的雙手穩穩地舉著,卻似有千斤重。
一旁的何鼎見狀,連忙快步上前,雙手接過奏折,而後轉身,邁著恭敬的步伐走到朱佑樘麵前,微微彎腰,將奏折遞到皇帝手中。
朱佑樘接過奏折,開始裝模作樣地翻看。
他的眉頭時而緊皺,時而微微顫動,眼神在奏折上快速掃過。
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臉色愈發陰沉,大殿內的空氣仿佛也隨之凝固。
突然,朱佑樘猛地將奏折重重地摔在龍案上,雙眼圓睜,怒喝道。
“退朝!”
這一聲怒吼,猶如一道驚雷,震得殿內眾人紛紛低下頭,不敢直視皇帝的怒火。
一時間,整個金鑾殿內彌漫著緊張與壓抑的氣氛,臣子們在惶恐中紛紛退下朝堂。
下朝後,朱佑樘在暖閣之內召見了劉健等人。
“劉閣老,今日朝堂之事,你可有何看法?”
朱佑樘問道。
劉健躬身答道。
“陛下,徐誌道一事,關係重大,若處理不當,恐引發朝堂動蕩。
徐永寧手握丹書鐵券,若強行拒絕,恐傷功臣之心。
但若輕易赦免徐誌道,又難以服眾。
臣建議此時不易操之過急,徐小子風頭有些過剩了,讓他在昭獄裏吃吃苦也是不錯的。”
話畢,順便對朱佑樘眨眨眼睛。
朱佑樘聽後,微微一笑,點頭道。
“劉愛卿所言甚合朕意,就依你之見去辦吧。”
另一邊,王華迴到家中,心情沉重,他深知自己今日在朝堂上已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定國公府。
但他並不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他堅信正義遲早會得到伸張。
他決定繼續收集徐誌道的罪證,哪怕隻有一線生機,也要讓徐誌道受到應有的懲罰。
而徐誌道被收押在大牢之中,心中卻並不慌張,他深知自己進昭獄不過就是走個過場。
他在牢中悠閑地等待著,相信很快自己就會被釋放。
徐誌道在昭獄裏並沒有想象中的苦日子,因為牟斌都已經交代好了。
幹淨的牢房,舒適的床鋪,還有美酒佳肴。
他每日在這狹小卻安逸的空間裏,吃喝不愁,甚至還能時不時哼上幾句小曲,全然沒有階下囚該有的狼狽與惶恐。
而外麵已經炸鍋了,其餘參與到爆破工作的勳貴子弟們的家裏,都受到了錦衣衛的盤查。
一時間,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彌漫著緊張的氣息,百姓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那些平日裏威風凜凜的勳貴府邸,此刻被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下。
勳貴的父輩們起初還想憑借著家族的權勢和以往的功勳來抵擋錦衣衛的調查。
還想仗著官職和爵位不給錦衣衛麵子。
但他們很快發現,此次事件似乎與以往不一樣。
現在錦衣衛是誰的麵子都不給,仿佛之前的爆炸時間觸動了皇帝的逆鱗,錦衣衛的態度異常強硬,毫不留情地逐一審查著每一個可能與爆破案有關的細節和人員。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也因為此事陷入了新的紛爭。
一些與勳貴們交好的大臣們紛紛上書,懇請皇帝念在勳貴們往日的功勞上,從輕發落這些子弟,並指責錦衣衛的調查過於嚴苛,有失偏頗。
然而,以王華為首的一眾正直大臣卻力陳利弊,堅決要求徹查到底,不放過任何一個危害國家和百姓安全的罪人。
郭敬這種跟家裏不和睦的是壓根沒跟家裏說就想給自己親爹一個大大的驚喜,而薑升這種與家裏和睦的則是簡略的跟家裏說明了一下情況讓家裏有個準備。
但是往往有個異類,那就是爹沒死就開始哭墳的方大夯貨。
“陛下,臣不敢有此非分之想,臣隻是一心為朝廷律法和公正著想,徐誌道犯下如此大罪,若僅因丹書鐵券就輕易赦免,恐令天下人心寒,還望陛下三思啊。”
王華言辭懇切,眼中滿是絕望與不甘。
朱佑樘冷冷地看著王華,心中暗自思忖,王華雖然性格耿直,但今日此舉卻也讓自己有些下不來台,若不加以處置,恐日後朝堂之上人人皆可如此放肆。
然而,直接嚴懲王華又怕落得個不容忠臣直諫的罵名,一時間陷入兩難之境。
這時,內閣首輔劉健出列,緩緩說道。
“陛下,臣以為此事可從長計議,徐誌道雖有罪,但徐老國公功勳卓著,且丹書鐵券乃太祖所賜,不可輕忽。
王華彈劾之心雖切,但言辭過激,有失臣子之禮。
不如先將徐誌道收押昭獄,待進一步查明真相,再做定奪,陛下以為如何?”
朱佑樘聽了劉健的話,微微點頭,心中暗喜,這正好給了自己一個台階下。
“劉閣老所言極是,徐誌道暫且收押,待朕仔細斟酌後再做處置。
王侍郎,你雖一片忠心,但今日朝堂之上言行莽撞,罰俸三月,以儆效尤。”
朱佑樘威嚴地說道。
王華心中雖有不甘,但也明白自己今日已無力迴天,隻得默默領罰。
徐永寧見皇帝並未當場赦免徐誌道,心中憂慮,但也不敢再多言。
隻能默默將丹書鐵券放在大殿的地上,退迴班列。
“牟斌!”
這一聲令下,打破了殿內原本的寂靜,眾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錦衣衛指揮使牟斌身上。
牟斌身形一震,趕忙從隊列中走出,大步流星地來到大殿中央。
整個人身姿挺拔,單膝跪地,雙手抱拳,恭敬地迴應道。
“臣在!”
其聲音清脆響亮,在殿內迴蕩。
朱佑樘微微前傾身子,眼神中透露出對案件的關切與急切,問道。
“京城爆破案你查到了什麽?”
牟斌抬起頭,神色凝重,迴道。
“聖上,臣已經查明了。”
說罷,他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本奏折,雙手高高舉起,呈在身前。
“聖上,這是臣查到的相關情況,請陛下過目。”
那本奏折仿佛承載著整個案件的關鍵,牟斌的雙手穩穩地舉著,卻似有千斤重。
一旁的何鼎見狀,連忙快步上前,雙手接過奏折,而後轉身,邁著恭敬的步伐走到朱佑樘麵前,微微彎腰,將奏折遞到皇帝手中。
朱佑樘接過奏折,開始裝模作樣地翻看。
他的眉頭時而緊皺,時而微微顫動,眼神在奏折上快速掃過。
隨著閱讀的深入,他的臉色愈發陰沉,大殿內的空氣仿佛也隨之凝固。
突然,朱佑樘猛地將奏折重重地摔在龍案上,雙眼圓睜,怒喝道。
“退朝!”
這一聲怒吼,猶如一道驚雷,震得殿內眾人紛紛低下頭,不敢直視皇帝的怒火。
一時間,整個金鑾殿內彌漫著緊張與壓抑的氣氛,臣子們在惶恐中紛紛退下朝堂。
下朝後,朱佑樘在暖閣之內召見了劉健等人。
“劉閣老,今日朝堂之事,你可有何看法?”
朱佑樘問道。
劉健躬身答道。
“陛下,徐誌道一事,關係重大,若處理不當,恐引發朝堂動蕩。
徐永寧手握丹書鐵券,若強行拒絕,恐傷功臣之心。
但若輕易赦免徐誌道,又難以服眾。
臣建議此時不易操之過急,徐小子風頭有些過剩了,讓他在昭獄裏吃吃苦也是不錯的。”
話畢,順便對朱佑樘眨眨眼睛。
朱佑樘聽後,微微一笑,點頭道。
“劉愛卿所言甚合朕意,就依你之見去辦吧。”
另一邊,王華迴到家中,心情沉重,他深知自己今日在朝堂上已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定國公府。
但他並不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他堅信正義遲早會得到伸張。
他決定繼續收集徐誌道的罪證,哪怕隻有一線生機,也要讓徐誌道受到應有的懲罰。
而徐誌道被收押在大牢之中,心中卻並不慌張,他深知自己進昭獄不過就是走個過場。
他在牢中悠閑地等待著,相信很快自己就會被釋放。
徐誌道在昭獄裏並沒有想象中的苦日子,因為牟斌都已經交代好了。
幹淨的牢房,舒適的床鋪,還有美酒佳肴。
他每日在這狹小卻安逸的空間裏,吃喝不愁,甚至還能時不時哼上幾句小曲,全然沒有階下囚該有的狼狽與惶恐。
而外麵已經炸鍋了,其餘參與到爆破工作的勳貴子弟們的家裏,都受到了錦衣衛的盤查。
一時間,京城的大街小巷都彌漫著緊張的氣息,百姓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那些平日裏威風凜凜的勳貴府邸,此刻被籠罩在一片陰霾之下。
勳貴的父輩們起初還想憑借著家族的權勢和以往的功勳來抵擋錦衣衛的調查。
還想仗著官職和爵位不給錦衣衛麵子。
但他們很快發現,此次事件似乎與以往不一樣。
現在錦衣衛是誰的麵子都不給,仿佛之前的爆炸時間觸動了皇帝的逆鱗,錦衣衛的態度異常強硬,毫不留情地逐一審查著每一個可能與爆破案有關的細節和人員。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也因為此事陷入了新的紛爭。
一些與勳貴們交好的大臣們紛紛上書,懇請皇帝念在勳貴們往日的功勞上,從輕發落這些子弟,並指責錦衣衛的調查過於嚴苛,有失偏頗。
然而,以王華為首的一眾正直大臣卻力陳利弊,堅決要求徹查到底,不放過任何一個危害國家和百姓安全的罪人。
郭敬這種跟家裏不和睦的是壓根沒跟家裏說就想給自己親爹一個大大的驚喜,而薑升這種與家裏和睦的則是簡略的跟家裏說明了一下情況讓家裏有個準備。
但是往往有個異類,那就是爹沒死就開始哭墳的方大夯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