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潘璋請戰
魂穿劉禪:開局安居平五路 作者:滄海清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已至耳順之年的潘璋,到底是赤壁之戰前就已跟隨在孫權身邊的老人。
聞聽陸遜所言,他已有所悟,接著笑問道:
“都督可是想效仿當年赤壁之戰,欲借風勢,以火攻之?”
陸遜嘴角微微上揚,看向潘璋道:“不愧是老將軍,一眼便看穿了本督的心思。”
“不錯,本督正是要借那東北風,以火勢擾之,再領兵破寨。”
嚴世蕃眼珠子一轉,上前問道:“大都督,何謂以火勢擾之?”
陸遜抬手示意眾人靠近,望著遠處的南郡大營,侃侃而談:
“你們看,這南郡大營雖壁壘森嚴,但諸葛亮為了修築這營寨,大量使用木樁木條,這些皆是絕佳的引火之物。”
“待東北風到來,我們在順風方向多備浸滿油脂的柴草、硫磺等易燃之物,堆成數座‘火塔’。”
陸遜又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簡單勾勒出布局,邊畫邊解釋:
“到時候,隻需點燃這些‘火塔’,風助火勢,火借風威,那熊熊烈火便會如猛獸般撲向南郡大營,漢軍見狀,必然會驚慌失措,忙於救火。”
嚴世蕃心中暗罵,娘的!不愧是江東縱火犯,這喜歡玩火的傳統是根本改不了。
但嚴世蕃還有一點不理解,他又追問道:“都督,可麻諸葛亮早有準備,在營寨四周挖出數條溝通江水的壕溝,我軍借風勢引火至營寨,難以造成焚天大火,而些許小火,蜀軍又可以引壕溝之水澆滅之,無非是多花上一些氣力罷了。”
聞言,陸遜輕笑一聲,成竹在胸道:
“你說的有理,但我們要做的,不是一次兩次的突襲,而是日複一日、不間斷地實施火攻騷擾……”
“過些日子,每日清晨,待風向穩定時,便點火擾之,讓漢軍時刻處於緊張狀態,不斷疲於救火。”
“如此持續一個月,任他們鐵打的身子,也會精疲力竭,士氣低落,而待蜀軍士氣降至冰點,便是我十萬大軍圍營拔寨之時!”
老將潘璋捋了捋胡須,讚歎道:
“大都督此計,當真精妙,持續的火攻,能消耗漢軍的體力、意誌,使其士氣低迷,而我軍卻可以不用消耗一兵一卒。”
朱然思索片刻,隨即也附和道:
“不錯,此法甚妙。”
“如此做法可大幅度降低蜀軍的體能和士氣,而我軍又不用消耗一兵一卒。”
“讚同!都督用兵如神,在下佩服!”
……
陸遜見眾人皆無異議,又緩言道:
“如今正值夏末,距東北風來臨還有一些時日,為防諸葛亮看穿我等想法,我軍還是要做做樣子,遣兵攻寨,但隻可佯攻,不可強攻,若能引其出城鬥將最好。”
“鬥將?”聽聞此言,潘璋眼中一亮。
潘璋如今已近六十,曾經的他也是東吳一等一的軍中高手,如今多年不曾與人動手,沙場建功,潘璋早已手癢難耐。
陸遜點頭道:“不錯,據本督所知,蜀國三員以勇武著稱的大將,皆不在此處,魏延、薛禮在南陽跟隨蜀國小皇帝,趙雲又在當陽駐守,此時諸葛亮的營寨中,能排得上號的將領,隻有那陳到一人。”
潘璋一聽,當即抱拳請命:“大都督,既然如此,就讓老夫做這先鋒,前去蜀軍營寨叫陣,斬殺兩員蜀將,挫一挫蜀軍的銳氣!”
聞言,陸遜麵露猶豫之色:“潘老將軍,如今您年事已高,雖說勇武仍在,但長久未曾與人沙場拚鬥,本督實在擔心將軍的安危,萬一將軍有個閃失,叫本督如何向陛下交代?”
潘璋卻不以為然,猛地一跺腳,大聲道:“大都督,莫小瞧了老夫,都督莫非忘了,威震華夏的關羽關雲長七年前也是死在本將手裏。”
“我這把老骨頭雖說不比當年,但對付一個陳到還是綽綽有餘,也就是那趙子龍、薛仁貴不在此處,否則老夫定要將二人的頭顱斬下,呈至都督麵前。”
“這些年,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甘寧、淩統等一眾老兄弟都相繼離世,而徐文向年初時候也病倒在床,到如今,老夫是愈發寂寞。”
潘璋眼中閃過一絲落寞,旋即又被戰意點燃,“這偌大的江東,能與老夫並肩作戰的舊人越來越少,可本將手中這把刀,卻未飲夠敵人的血!”
潘璋一點也沒覺得自己老而無用,他如今還不到六十歲,而當年蜀將黃忠卻能以七十歲的高齡,在定軍山斬殺魏國大將夏侯淵,他覺得黃忠能做到,那他一樣也可以。
一旁的嚴世蕃聽到這話不屑的撇了撇嘴,在心中暗道:他娘的,你這老東西也有臉說出口,當年關雲長若不是兵敗逃亡,身中箭傷,窮途末路,才被你這鼠輩斬殺,真要正麵鬥將,三個你都不夠關羽打的,呸……什麽玩意。
陸遜沉思良久,目光來迴掃視,他明白此時若強行阻攔,恐怕會打擊這位老將的心氣。
再者,潘璋怎麽說也是東吳排得上號的軍中高手,如今諸葛亮營中,諸多大將不在,應不至於有人可以威脅到潘璋的性命。
“潘老將軍,既然您心意已決,本督便不再阻攔。”陸遜緩緩開口。
“但為了確保無恙,本督再派遣謝旌、呂岱、嚴世蕃三位將軍與您一同前往,伴將軍左右。”
……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潘璋、謝旌、呂岱三人騎著高頭大馬,率領著三千騎兵,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南郡大營前。
“諸葛亮,你這縮頭烏龜,還不速速出來受死!”潘璋一馬當先,來到營寨前,扯著嗓子大聲叫罵,“莫不是怕了老夫,躲在營寨中不敢出來?”
謝旌和呂岱也在一旁附和:“諸葛亮,你這個鄉野村夫,速速出來投降,再獻出黃月英,給我們陛下做丫鬟,本將興許可以饒你一命,哈哈哈……”
……
南郡大營內,大漢一眾將領聽到寨外的叫罵聲,頓時火冒三丈。
戚繼光見一眾同僚都如此惱火,他上前一步,抱拳請命道:“丞相,末將願出寨迎戰潘璋。”
馬岱也緊接著抱拳說道:“丞相,殺雞焉用牛刀,區區潘璋,還不至於讓元敬出馬,末將就能將其斬殺!”
一旁陳到更是怒目圓睜,眼中似要噴出火來,大聲吼道:
“丞相,潘璋這賊子那年殺了雲長,今日老天有眼,讓我遇上他,我要出去取了他狗命,為雲長報仇雪恨!二位將軍,此次就別與我爭了。”
說著,手中長槍重重一頓,地麵都似乎震顫了一下。
陳到很早就追隨劉備,他與關羽、張飛雖無結義,但那麽多年相處下來,也有著深厚的感情,說親如兄弟也不為過。
如今看見殺害關羽的仇人就在寨外,陳到怎能不怒。
何況這個潘璋手上沾染了太多大漢將領的鮮血,關羽、關平、趙累、馮習等好多位同僚都是死在這個匹夫手上。
陳到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
諸葛亮眉頭緊皺,內心權衡,在他心裏,派遣戚繼光前去鬥將乃是最穩妥的選擇,陳到畢竟年紀大了,不比當年,出城鬥將,尤有風險。
但諸葛亮也理解陳到報仇心切,思忖良久,長歎一聲,說道:“既然如此,叔至,此番出寨務必小心,潘璋雖老,卻也是身經百戰,勇武過人,不可輕敵。”
接著,陳到重重抱拳,應道:“丞相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
言罷,轉身大步走出營帳,翻身上馬,手持長槍,率領一千精兵,給其壓陣,氣勢洶洶地打開了南郡大營的營門。
潘璋見營門打開,陳到一馬當先衝了出來,頓時哈哈大笑:
“陳到,你這家夥,可算出來了,老夫還以為你要一直當那縮頭烏龜啊!”
陳到麵色鐵青,怒喝道:“潘璋,你這老匹夫,當年殺害雲長的賬還沒跟你算,如今還敢犯境,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潘璋不屑地撇嘴道:“就憑你?我看你也一把年紀了,不在蜀中好好養老,還出來丟人現眼?”
陳到冷笑一聲:“你這老匹夫還有臉說我,爾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如今是來求死不成?”
話落,陳到雙腿一夾馬腹,手中長槍如蛟龍出海,直刺潘璋咽喉。
潘璋也不含糊,手中長刀一橫,“當”的一聲,擋住了陳到這淩厲的一擊,火星四濺。
兩人你來我往,瞬間戰作一團。
陳到攻勢迅猛,長槍舞動,槍槍直逼要害。
潘璋則憑借著多年的沙場經驗,防守得密不透風,偶爾尋得破綻,便揮刀反擊。
一時間,刀光劍影閃爍,喊殺聲震耳欲聾。
雙方士兵們也都齊聲呐喊,為自家將領助威。
戰場上塵土飛揚,兩匹馬在陣前不斷地騰躍、嘶鳴。
……
幾十個迴合過去,陳到額頭上汗珠滾滾,唿吸也愈發急促,手中長槍的攻勢明顯減弱。
反觀潘璋,越戰越勇,時不時發起淩厲的反擊,隻見他瞅準陳到一個破綻,長刀猛地斜劈而下,陳到匆忙舉槍抵擋,巨大的衝擊力震得他手臂發麻,險些拿捏不住長槍。
諸葛亮站在營寨的了望塔上,注視著下方戰場。
見陳到險象環生,明顯不是潘璋的對手了,權衡再三,諸葛亮不敢行險,果斷下令鳴金。
清脆的鑼聲在戰場上迴蕩,陳到聽到鑼聲,心中雖有不甘,但軍令如山,不得不退。
於是,他虛晃一槍,趁潘璋迴防之際,撥轉馬頭,朝著營寨飛馳而去。
潘璋哪肯輕易放過,拍馬便追,口中還大聲叫罵:“陳到,你這縮頭烏龜,有本事別逃,迴來與老夫再戰三百迴合!”
一直追到離營寨不遠處,見漢軍嚴陣以待,潘璋才勒住馬。
潘璋耀武揚威,對著南郡大營大聲嘲諷:“諸葛亮,你就這點本事?蜀漢是真的沒人了嗎?派個老弱病殘來鬥將,還沒打幾下就跑了?”
“不如你把那當陽的老匹夫趙雲叫迴來,本將也順手將他斬了,送他去和他那三位哥哥團聚。”
他一邊罵,一邊得意地揮舞著長刀,身後的吳軍士兵也跟著哄笑起來,氣焰十分囂張。
……
又過了一會兒,吳軍叫罵正歡時,南郡大營的營門又再次打開。
隻見一個英姿颯爽的身影,手持長槍,腰佩寶劍,單人單騎從寨內緩緩駛出。
潘璋見有人出營,毫不畏懼,大聲喝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那身影微微抬頭,眸中古井無波,手中長槍一橫,聲音平淡,一字一句的言道:
“大漢前將軍戚繼光……”
聞聽陸遜所言,他已有所悟,接著笑問道:
“都督可是想效仿當年赤壁之戰,欲借風勢,以火攻之?”
陸遜嘴角微微上揚,看向潘璋道:“不愧是老將軍,一眼便看穿了本督的心思。”
“不錯,本督正是要借那東北風,以火勢擾之,再領兵破寨。”
嚴世蕃眼珠子一轉,上前問道:“大都督,何謂以火勢擾之?”
陸遜抬手示意眾人靠近,望著遠處的南郡大營,侃侃而談:
“你們看,這南郡大營雖壁壘森嚴,但諸葛亮為了修築這營寨,大量使用木樁木條,這些皆是絕佳的引火之物。”
“待東北風到來,我們在順風方向多備浸滿油脂的柴草、硫磺等易燃之物,堆成數座‘火塔’。”
陸遜又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簡單勾勒出布局,邊畫邊解釋:
“到時候,隻需點燃這些‘火塔’,風助火勢,火借風威,那熊熊烈火便會如猛獸般撲向南郡大營,漢軍見狀,必然會驚慌失措,忙於救火。”
嚴世蕃心中暗罵,娘的!不愧是江東縱火犯,這喜歡玩火的傳統是根本改不了。
但嚴世蕃還有一點不理解,他又追問道:“都督,可麻諸葛亮早有準備,在營寨四周挖出數條溝通江水的壕溝,我軍借風勢引火至營寨,難以造成焚天大火,而些許小火,蜀軍又可以引壕溝之水澆滅之,無非是多花上一些氣力罷了。”
聞言,陸遜輕笑一聲,成竹在胸道:
“你說的有理,但我們要做的,不是一次兩次的突襲,而是日複一日、不間斷地實施火攻騷擾……”
“過些日子,每日清晨,待風向穩定時,便點火擾之,讓漢軍時刻處於緊張狀態,不斷疲於救火。”
“如此持續一個月,任他們鐵打的身子,也會精疲力竭,士氣低落,而待蜀軍士氣降至冰點,便是我十萬大軍圍營拔寨之時!”
老將潘璋捋了捋胡須,讚歎道:
“大都督此計,當真精妙,持續的火攻,能消耗漢軍的體力、意誌,使其士氣低迷,而我軍卻可以不用消耗一兵一卒。”
朱然思索片刻,隨即也附和道:
“不錯,此法甚妙。”
“如此做法可大幅度降低蜀軍的體能和士氣,而我軍又不用消耗一兵一卒。”
“讚同!都督用兵如神,在下佩服!”
……
陸遜見眾人皆無異議,又緩言道:
“如今正值夏末,距東北風來臨還有一些時日,為防諸葛亮看穿我等想法,我軍還是要做做樣子,遣兵攻寨,但隻可佯攻,不可強攻,若能引其出城鬥將最好。”
“鬥將?”聽聞此言,潘璋眼中一亮。
潘璋如今已近六十,曾經的他也是東吳一等一的軍中高手,如今多年不曾與人動手,沙場建功,潘璋早已手癢難耐。
陸遜點頭道:“不錯,據本督所知,蜀國三員以勇武著稱的大將,皆不在此處,魏延、薛禮在南陽跟隨蜀國小皇帝,趙雲又在當陽駐守,此時諸葛亮的營寨中,能排得上號的將領,隻有那陳到一人。”
潘璋一聽,當即抱拳請命:“大都督,既然如此,就讓老夫做這先鋒,前去蜀軍營寨叫陣,斬殺兩員蜀將,挫一挫蜀軍的銳氣!”
聞言,陸遜麵露猶豫之色:“潘老將軍,如今您年事已高,雖說勇武仍在,但長久未曾與人沙場拚鬥,本督實在擔心將軍的安危,萬一將軍有個閃失,叫本督如何向陛下交代?”
潘璋卻不以為然,猛地一跺腳,大聲道:“大都督,莫小瞧了老夫,都督莫非忘了,威震華夏的關羽關雲長七年前也是死在本將手裏。”
“我這把老骨頭雖說不比當年,但對付一個陳到還是綽綽有餘,也就是那趙子龍、薛仁貴不在此處,否則老夫定要將二人的頭顱斬下,呈至都督麵前。”
“這些年,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甘寧、淩統等一眾老兄弟都相繼離世,而徐文向年初時候也病倒在床,到如今,老夫是愈發寂寞。”
潘璋眼中閃過一絲落寞,旋即又被戰意點燃,“這偌大的江東,能與老夫並肩作戰的舊人越來越少,可本將手中這把刀,卻未飲夠敵人的血!”
潘璋一點也沒覺得自己老而無用,他如今還不到六十歲,而當年蜀將黃忠卻能以七十歲的高齡,在定軍山斬殺魏國大將夏侯淵,他覺得黃忠能做到,那他一樣也可以。
一旁的嚴世蕃聽到這話不屑的撇了撇嘴,在心中暗道:他娘的,你這老東西也有臉說出口,當年關雲長若不是兵敗逃亡,身中箭傷,窮途末路,才被你這鼠輩斬殺,真要正麵鬥將,三個你都不夠關羽打的,呸……什麽玩意。
陸遜沉思良久,目光來迴掃視,他明白此時若強行阻攔,恐怕會打擊這位老將的心氣。
再者,潘璋怎麽說也是東吳排得上號的軍中高手,如今諸葛亮營中,諸多大將不在,應不至於有人可以威脅到潘璋的性命。
“潘老將軍,既然您心意已決,本督便不再阻攔。”陸遜緩緩開口。
“但為了確保無恙,本督再派遣謝旌、呂岱、嚴世蕃三位將軍與您一同前往,伴將軍左右。”
……
第二日清晨,天色微亮,潘璋、謝旌、呂岱三人騎著高頭大馬,率領著三千騎兵,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南郡大營前。
“諸葛亮,你這縮頭烏龜,還不速速出來受死!”潘璋一馬當先,來到營寨前,扯著嗓子大聲叫罵,“莫不是怕了老夫,躲在營寨中不敢出來?”
謝旌和呂岱也在一旁附和:“諸葛亮,你這個鄉野村夫,速速出來投降,再獻出黃月英,給我們陛下做丫鬟,本將興許可以饒你一命,哈哈哈……”
……
南郡大營內,大漢一眾將領聽到寨外的叫罵聲,頓時火冒三丈。
戚繼光見一眾同僚都如此惱火,他上前一步,抱拳請命道:“丞相,末將願出寨迎戰潘璋。”
馬岱也緊接著抱拳說道:“丞相,殺雞焉用牛刀,區區潘璋,還不至於讓元敬出馬,末將就能將其斬殺!”
一旁陳到更是怒目圓睜,眼中似要噴出火來,大聲吼道:
“丞相,潘璋這賊子那年殺了雲長,今日老天有眼,讓我遇上他,我要出去取了他狗命,為雲長報仇雪恨!二位將軍,此次就別與我爭了。”
說著,手中長槍重重一頓,地麵都似乎震顫了一下。
陳到很早就追隨劉備,他與關羽、張飛雖無結義,但那麽多年相處下來,也有著深厚的感情,說親如兄弟也不為過。
如今看見殺害關羽的仇人就在寨外,陳到怎能不怒。
何況這個潘璋手上沾染了太多大漢將領的鮮血,關羽、關平、趙累、馮習等好多位同僚都是死在這個匹夫手上。
陳到恨不能食其肉,寢其皮。
諸葛亮眉頭緊皺,內心權衡,在他心裏,派遣戚繼光前去鬥將乃是最穩妥的選擇,陳到畢竟年紀大了,不比當年,出城鬥將,尤有風險。
但諸葛亮也理解陳到報仇心切,思忖良久,長歎一聲,說道:“既然如此,叔至,此番出寨務必小心,潘璋雖老,卻也是身經百戰,勇武過人,不可輕敵。”
接著,陳到重重抱拳,應道:“丞相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
言罷,轉身大步走出營帳,翻身上馬,手持長槍,率領一千精兵,給其壓陣,氣勢洶洶地打開了南郡大營的營門。
潘璋見營門打開,陳到一馬當先衝了出來,頓時哈哈大笑:
“陳到,你這家夥,可算出來了,老夫還以為你要一直當那縮頭烏龜啊!”
陳到麵色鐵青,怒喝道:“潘璋,你這老匹夫,當年殺害雲長的賬還沒跟你算,如今還敢犯境,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潘璋不屑地撇嘴道:“就憑你?我看你也一把年紀了,不在蜀中好好養老,還出來丟人現眼?”
陳到冷笑一聲:“你這老匹夫還有臉說我,爾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如今是來求死不成?”
話落,陳到雙腿一夾馬腹,手中長槍如蛟龍出海,直刺潘璋咽喉。
潘璋也不含糊,手中長刀一橫,“當”的一聲,擋住了陳到這淩厲的一擊,火星四濺。
兩人你來我往,瞬間戰作一團。
陳到攻勢迅猛,長槍舞動,槍槍直逼要害。
潘璋則憑借著多年的沙場經驗,防守得密不透風,偶爾尋得破綻,便揮刀反擊。
一時間,刀光劍影閃爍,喊殺聲震耳欲聾。
雙方士兵們也都齊聲呐喊,為自家將領助威。
戰場上塵土飛揚,兩匹馬在陣前不斷地騰躍、嘶鳴。
……
幾十個迴合過去,陳到額頭上汗珠滾滾,唿吸也愈發急促,手中長槍的攻勢明顯減弱。
反觀潘璋,越戰越勇,時不時發起淩厲的反擊,隻見他瞅準陳到一個破綻,長刀猛地斜劈而下,陳到匆忙舉槍抵擋,巨大的衝擊力震得他手臂發麻,險些拿捏不住長槍。
諸葛亮站在營寨的了望塔上,注視著下方戰場。
見陳到險象環生,明顯不是潘璋的對手了,權衡再三,諸葛亮不敢行險,果斷下令鳴金。
清脆的鑼聲在戰場上迴蕩,陳到聽到鑼聲,心中雖有不甘,但軍令如山,不得不退。
於是,他虛晃一槍,趁潘璋迴防之際,撥轉馬頭,朝著營寨飛馳而去。
潘璋哪肯輕易放過,拍馬便追,口中還大聲叫罵:“陳到,你這縮頭烏龜,有本事別逃,迴來與老夫再戰三百迴合!”
一直追到離營寨不遠處,見漢軍嚴陣以待,潘璋才勒住馬。
潘璋耀武揚威,對著南郡大營大聲嘲諷:“諸葛亮,你就這點本事?蜀漢是真的沒人了嗎?派個老弱病殘來鬥將,還沒打幾下就跑了?”
“不如你把那當陽的老匹夫趙雲叫迴來,本將也順手將他斬了,送他去和他那三位哥哥團聚。”
他一邊罵,一邊得意地揮舞著長刀,身後的吳軍士兵也跟著哄笑起來,氣焰十分囂張。
……
又過了一會兒,吳軍叫罵正歡時,南郡大營的營門又再次打開。
隻見一個英姿颯爽的身影,手持長槍,腰佩寶劍,單人單騎從寨內緩緩駛出。
潘璋見有人出營,毫不畏懼,大聲喝道:“來者何人?報上名來!”
那身影微微抬頭,眸中古井無波,手中長槍一橫,聲音平淡,一字一句的言道:
“大漢前將軍戚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