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子羨當即接過話頭,


    “姑父不必擔憂,正如姑父所說,我們本就是一家人,”


    “何況小侄舉家搬遷到此,如今能棲身謀業,也全靠姑父照應,現在姑父官途受阻,小侄出點綿薄之力,也是責無旁貸。”


    “何況,日後小侄久居於此,還要靠姑父多多提攜關照,屆時還望姑父不吝賜教,莫要覺得侄兒愚鈍才是。”


    陸子羨將提攜照拂這幾個字咬得特別重,似乎意有所指。


    徐之常哪裏會聽不懂,心領神會之後又是一番客套推諉,才故作為難道


    “賢侄一番好意,我這個做姑父若是不受,反倒顯得咱們之間彼此生疏,隻是如今就算把家中田產變賣,所缺數額,仍然巨大,怕是賢侄有心無力啊。”


    說完手一伸,比劃道


    “如今最少還差三萬兩銀子。”


    話音剛落,陸子羨便立馬接口道


    “無妨,這錢小侄這邊出了,稍後,小侄就將錢送來,”


    “而且,小侄有言在先,這錢姑父盡管拿去,也不用還給小侄,若是姑父惦記要還,反而是拿小侄當外人了。”


    終於,交易已經達成,徐之常便也不再推辭,他順著陸子羨的話道


    “賢侄言之有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否則反而淡薄了情分,”


    “姑父每日忙於政務,對你們也是疏於關照,如今想來,真是心中有愧,今日晚間,你們都到家裏,咱們一家人好生聚一聚。”


    “日後,賢侄若是遇到什麽難事,盡管來找我,姑父定然全力支持。”


    此刻雙方都已達到彼此想要的目的,言語之間,便多了不少輕鬆活躍,還夾雜著一絲溫情。


    陸子羨點頭應下,起身告辭,


    果然,下午的時候,陸子羨將錢財送到徐之常府上。


    見自家子侄果真信守承諾,這讓他大喜過望。


    之前因為沒有了解對方,倒是小覷自己這個侄兒的財力以及本事。


    他現在對自己這個侄兒,完全刮目相看。


    因為,陸子羨走後,他便去另一位通判府上登門拜訪,


    說是拜訪,實際上是為了驗證自家侄子那番猜想是否吻合,


    旁敲側擊之下,還真就印證了陸子羨之前的猜測,


    那通判,真就如自家侄子猜想那般,並沒有得到如今府君的示好承諾。


    果然,府君和左同知,隻是為了搜刮錢財,才故意對自己那般說法。


    沒想到,他久居官場,居然沒能看透這一點,反倒是自家子侄,將此事看得通透。


    更為難得的是,年紀輕輕,便有這般心胸城府,且行事大度,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如此,可引以自己臂膀,不失為一大助力。


    於是,在當晚的家宴上,


    徐之常提議,讓陸子羨將之前的糧米生意,交付妥當,到他手下做個幕僚,好生曆練一番,日後好保舉他重新踏入官場。


    這件事,讓自家老妻和陸母喜出望外,紛紛表示,一家人正應該如此,彼此相互扶持,


    席間氛圍其樂融融,溫馨和睦,完全看不出午間那種爾虞我詐。


    李如璋迴到島上,檢查槍支打造的結果,


    如今火繩槍的製造倒是很順利,從一開始日產幾十杆到現在的日產百十支的規模。


    他離開這兩個月,已經鍛造出來整整五千支火繩槍,


    這讓李如璋很是滿意,也幸虧地理位置優越,不缺原材料,否則哪裏這麽容易鍛造出來這麽多槍支。


    更讓李如璋沒想到的是,工匠在生產過程中,還自主改進了彈丸的形狀,提高了彈丸和槍身的緊密性。


    如今的彈丸,變得更像是後世的彈頭,隻是沒有後世子彈後麵的底火。


    因為彈丸改變了形狀,更加貼合槍管內壁,加上長條型的彈丸,彈頭變得尖銳,使得飛行速度增加了不說,


    而且,因為改變了子彈的形狀,使得現在擊穿重甲也變得更為輕鬆。


    不要小看這一點點改進,竟然直接將殺傷距離,從原的六七十米,增加到百米開外。


    不要小看這三四十米距離,增幅無疑是巨大的,


    日後對戰北虜,改良後的火繩槍,將會對北虜的重甲騎兵,又能多增加一輪打擊。


    若對麵是步兵,還不止。


    聽到工匠的匯報,李如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這才走了一兩個月,便能收獲如此巨大的進展。


    當真是工業改變戰爭,戰爭推動科技變革。


    帶著狐疑,李如璋來到武庫,隨意挑選了十把火繩槍,來到靶場做實驗。


    十把火繩槍實驗完,沒有一把炸膛,做工精細。


    而且實驗出來的結果和工匠說的,分毫不差。


    每一把火繩槍的射程和威力,都能達到百米開外,撕裂重甲。


    李如璋當即大喜,重賞了所有工匠,特別是改進彈丸的那幾名工匠。


    這邊的收獲讓李如璋欣喜若狂。


    而另一邊,李如璋就有些頭疼了,


    因為一開始是用實彈訓練,士卒對火繩槍的不了解和好奇,這就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這些軍士從未接觸過火繩槍,很多士卒第一次使用都被巨大的槍聲所驚嚇,不少人甚至嚇得將手中的槍都扔了。


    因此還誤傷了一些其他軍士。


    這還算好的,另外發生的事,就沒那麽簡單了。


    有些軍士,因為對槍支管理的大意,對著自己身邊人開玩笑射擊,和因為對槍管內部構造的好奇,誤觸扳機,導致了多起射殺軍士的事故……


    自李如璋迴來截止,已經發生了十幾起槍擊案。


    其中有十來人是嬉笑打鬧的時候,槍支走火所致,


    另外七人是因為好奇窺探槍管之時,把自己給斃了……


    聽到軍士稟報,李如璋差點沒給氣死,怎麽能如此粗心大意。


    不過冷靜下來再一想,倒也不能全怪他們,


    畢竟火繩槍這種新奇事物,引發大家的好奇心從而造成失誤倒也正常,


    也怪他當初沒有慎重考慮這方麵的風險,隻不過這種風險帶來的後果太過沉重。


    既然,他現在迴來了,發現了問題,那整改就是,


    李如璋再三聲明,一定要杜絕這種現象,並且要將這些現象明令禁止,寫成條例,納入軍規。


    若是再犯,可就是觸犯軍規的事了。


    第二天,


    他便點齊軍士,開始操練士卒,然而訓練成績又讓他大跌眼鏡。


    訓練的內容並不複雜,隻是最基礎的固定打靶射擊。


    然而,就是這樣,都被這些軍士搞得七前八後,混亂不堪。


    李如璋有些搞不懂,明明隻是把弓箭換成了火繩槍,為什麽兩者成績會差這麽多。


    雖然渡海逃難來到光州之後,是補充了不少新的士卒,可他們之前練習射箭時候,也不至於差勁到這種地步。


    擊發時間七前八後不說,中靶者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於,有的人將彈丸打到相鄰的靶子上不在少數……


    縱然火繩槍的精準度不是那麽高,但是,也不至於離譜到這種地步吧?


    不少士卒說是用火繩槍找不到射擊手感。


    這樣是練不出來效果的,反而會浪費彈藥。


    雖說,好槍手都是子彈喂出來的,


    但是,如今他們連最基本的要領都沒掌握,


    他們甚至沒意識到這是他們保命的家夥,


    明明李如璋有之前已經交代過了,每次射擊訓練完畢,一定要清理槍膛,保證不留殘渣,結果當他檢查一些士卒手中的槍支的時候,發現他們並沒有照做。


    不清理槍膛,不僅會影響射擊精度和距離,更重要的是,會使槍支變得容易炸膛……


    李如璋將實彈射擊叫停,準備重新親自訓練。


    李如璋先讓他們統一訓練操作流程,


    流程分為檢查引火孔和引藥鍋,


    第二步裝填引藥,再將發射藥從槍口倒入。


    第三步則是填裝子彈,並用通條將子彈壓實。


    第四步將火繩點燃固定,以備隨時擊發。


    最後一步,擊發。


    他讓士卒每天不停操練這幾個步驟,


    當然,是空倉擊發,為的就是讓軍士們徹底熟練整個過程。


    這一練就是一個月過去了。


    由於每天操練著相同且枯燥的步驟訓練,這讓不少士卒有了怨言。


    不少士卒,直接對李如璋抱怨,他們覺得這種訓練,毫無意義。


    他們覺得,自己如今已經完全熟練掌握技巧,可以進行實彈射擊了,


    李如璋有心訓斥,轉念一想,不如借此機會,親自給他們上一課,讓他們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正好給他們一個教訓。


    現在若是吊兒郎當,日後在戰場上是要吃大虧的。


    於是,李如璋集合軍隊,


    他表示,既然所有人都說已經熟練掌握流程了,那他就要進行考核,


    至於考核必然要有獎懲,獎懲內容就和他們的餉銀掛鉤。


    考核的方式如下,


    火繩槍的填裝過程大概是一分鍾兩發左右,這是熟手的裝填速度,


    既然士卒都說他們已經極為熟練,李如璋便以這個時間為準。


    李如璋表示以五分鍾為限,


    士卒在五分鍾之內,按照流程擊發八次便為合格。


    如果有能這個時間之內,再多開一槍者,便獎勵二錢銀子。


    以此類推,規定時間內,擊發次數越多,獎勵也就越多。


    有獎便有懲,


    同樣,若是五分鍾之內不能擊發八次者,扣餉二錢,和獎勵製度一樣,擊發次數越少,懲罰越高。


    不過,因為在戰場上,大家是以團體作為戰鬥隊形,


    所以,李如璋又提出了所謂的團體分,


    意思是,開槍次數多的,要先彌補開槍次數少的,最後再算超出原值的。


    這樣培養團體協作能力和意識,有利於日後團體作戰,不會導致產生混亂。


    軍士一開始都不以為然,


    整個彈藥的裝填過程,平時早已練就了無數次,


    如今已是輕車熟路,即便不能拿額外的賞銀,最起碼保證在規定時間內,擊發八槍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何況自家將軍給出來的時間,還富裕了兩槍的時間,如何做不到?


    於是軍士們紛紛表示同意,甚至有不少軍士起哄,詢問李如璋此舉是不是看他們訓練辛苦,特意犒賞他們的。


    李如璋則表示,他不會吝嗇錢財,錢財管夠,至於能不能拿到,就要看士卒自己的本事了。


    翌日清晨,


    朝陽才剛從海麵探頭一點,軍士們便早已在靶場集結完畢。


    隨著李如璋一聲令下,信香點燃,士卒每十人一組便開始射擊。


    什長負責喊口號,並和其他人一起裝填射擊。


    前麵幾槍還不錯,基本還是有條不紊的操作,


    正所謂,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但是同樣,有時候壓力也會變為心理負擔。


    比如現在,隨著時間逐漸流逝,加上旁邊有士卒時不時在報數,讓軍士們直觀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盡管什長還在喊著口號,


    然而隨著每個軍士的熟練度不同,裝填速度逐漸拉開,加上心理素質的高低不同,原本整齊劃一的槍聲,逐漸變得混亂,


    並且越到後麵,越是七零八落,最後的射擊更像是放爆竹一般,劈裏啪啦亂響一通。


    將軍的獎賞拿不到也就罷了,別最後還要扣自己的餉銀……


    這就導致了惡性循環的產生,


    手速快的人,不停催促那些手速慢的,


    手速慢的人呢,本來就慌張,再被身邊隊友催促,反而變得更加慌亂。


    而原本那些手速快的士卒,為了彌補自己這一隊手速慢的人的虧空,便想著抓緊時間多開幾槍。


    然而,往往事情就是如此,不管什麽事,當你心平氣和去做的時候,你會覺得遊刃有餘。


    一旦心裏著急發慌,你就會發現,原本能做好的事,隨著心裏著急,也越來越做不好。


    最終,經過兩日考核下來,擊發次數最多者也不過十三次,


    絕大部分人,隻是剛剛合格,還有一部分人,居然隻能開五到六槍。


    這樣上下一均扯,士卒們才發現,他們這些人居然大部分都不合格。


    這下,所有士卒都啞口無言,一個個再也沒了當初那種穩操勝券的態度。


    李如璋見目的達到,便對這些軍士講述其中道理。


    平日訓練,不比在戰場上,戰場上形勢瞬息萬變,


    而且,在戰場上麵對的都是你死我活的時候,哪裏會容許自己從容不迫的進行裝填彈藥。


    每多擊發一次,就能多消滅一個敵人,保命的幾率也就越大。


    北虜重甲快馬,非尋常弓矢能殺傷。


    這對弓手的要求太高,尤其是既要充當弓手,又要近身搏殺,非身強體壯者不可,


    有了槍支,不僅可以對北虜的重甲造成更高效的殺傷,也是對自己這邊士卒標準的放寬,


    試想一下,若是孤城被圍,需要全民皆兵的時候,老弱婦孺都可以拿槍作戰,但是,你讓他們開弓射箭,他們有那個體力嗎?


    而且,槍的作用,和以前的刀盾弓箭是一個道理,都是自己的親密夥伴。


    與其說自己是拿著武器殺人,倒不如說,是拿著這些武器保命。


    所以,不光要認真對待訓練,更要注重槍支的保養。


    軍士們聽完,紛紛表示受教,


    李如璋最後表示,後麵還會訓練三段擊,若是他們能表現優異,錢財一樣不會少。


    軍士轟然領命,紛紛表示接下來的訓練,必定認真對待,一定要將此次失去的賞銀拿到手。


    對此,李如璋不置可否,隻留下一句,


    “賞銀是我的,命是你們自己的。”


    “事上見吧……”


    便不再言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邊城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村農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村農夫並收藏邊城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