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到這邊,比武結束。


    李如璋和自家大哥討論起了正事。


    麵對自家大哥詢問以後該如何發展,李如璋毫無保留。


    他直言,要先迴島上看看武器打造的如何,若是武器打造的差不多了,便要將新軍編練提上日程。


    李少嚴也和李如璋交流了一番最近以來所發生的事情。


    由於肉食充足,軍士體質有極大提升,就連之前普遍存在的夜盲症也大大減少。


    可以說,如今的幽州軍戰力,又提升了一個檔次。


    按李少嚴的意思,現在是全軍整備,隨時待命,就等李如璋一聲令下,


    所以,他想問問自家兄弟到底是先打北虜,還是先打朝廷。


    說實話,這個問題李如璋也一時拿不定主意,打朝廷的話,利弊他之前已經分析過了,


    可若是打北虜,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北虜兇蠻殘暴是真的,敢打能戰也是真的,絕對是塊硬骨頭,


    若按正常情況來說,朝廷如果沒有這般昏悖,他倒是很樂於在朝廷麾下,倚仗朝廷,與北虜較量一番。


    可朝廷……一言難盡。


    甚至他擔心朝廷會讓自己這邊和北虜相互消耗,以達到製衡目的。


    於是李如璋提議,先一邊編練新軍,一邊靜觀其變,


    他估計,北虜肯定不至於就這樣善罷甘休,一定還會對嵩國發起進攻,


    李如璋這番判斷,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他的情報係統,給他傳來了消息,


    據說北虜現在,調兵遣將,在黃河上遊大肆操練水軍,


    此舉多半就是為了舉兵南下做準備。


    這個消息,聽得李少嚴悚然一驚,這才過去一年不到,難道北虜這麽快重組西路軍了?


    “北虜怎麽就這麽快恢複元氣?”


    李少嚴不解問道


    李如璋搖了搖頭


    “若說恢複元氣肯定不行,可正因為傷了元氣,越是虛弱的時候,對外才越要虛張聲勢。”


    “而且,不論北虜是否要南侵嵩國,他所營造的氛圍,對他本國來說,都是好的。”


    “之前北虜確實大敗,可正因為如此,就要營造出一種,再接再厲的氛圍,隻有做出一副卷土重來的氣勢,才可以衝刷掉他國內的失敗低迷氣氛,才能重振人心。”


    “這就好像一個人失敗了以後,就要給他加油鼓勁,給他重新找個事情做,否則一旦他陷入頹廢,便很難振作。”


    “何況,北虜注定不會就此罷休,他操練士卒,遲早也是在為南下做準備,隻是目前還未準備妥當而已。”


    李少嚴聽完自家兄弟這番解釋,也深以為然,北虜狼子野心,斷然不會就此罷休。


    於是,他開始催促起李如璋。


    “若是如此,兄弟當盡快操練兵馬,無論如何,也要讓我等有自保之力。”


    李如璋表示他先到島上看看具體情況,再做決定。


    有人在對未來發展感到擔憂,也有人還執著於個人的功名利祿,


    陸子羨和陸子昭兩兄弟,來到襄陽郡自家姑母這邊已經有些時日。


    當初來到襄陽郡,兄弟二人便掐頭去尾,將如何背井離鄉的緣故,說給了姑母姑父,


    姑母到底是女人,聽得自家子侄飽受欺壓,忍不住當場落淚。


    姑父久曆官場,一眼便看出事情並非二人說的那麽簡單,隻不過礙於自家夫人的關係,也不好深究。


    陸子羨明裏暗裏暗示過過幾次,想要自家姑父,在襄陽郡給他們兄弟二人謀個官職,都被他們姑父否了。


    不過,畢竟是親緣關係擺在那兒,也不忍兄弟二人無所事事。


    於是,給他們牽線搭橋,讓二人倒騰起了糧米生意。


    如今百業凋敝,也隻有衣食住行這些與起居相關的生意相對來說穩當一些。


    二人姑父名叫徐之常,年逾四旬,


    官至襄陽郡通判,官職屬正六品。


    雖比不上他二人父親當年,可在州郡絕對算得上一方要員。


    論官職,除了府君和左右同知,數下來便是他。


    可要單論權柄,他這個通判的權力,除了比不了府君之外,比之上麵兩位同知還更重一些。


    雖然整個州府的事務,都是由他這個通判和兩位同知一同協助府君處理。


    但是通判還有一層身份,那便是以朝廷特別任命的身份下放到地方州治,作為地方行政長官的佐官,


    負有地方的行政實施以及監察當地官員的職權,用於製衡地方行政長官。


    說是製衡好像也不太對,更多的算是監視,


    若是州治官員有逾矩背離朝廷的行為,他便可以直接將這些情況,直呈帝君,但平日他還是歸府君同知管轄。


    所以,按理來說坐到這個位置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可做官嘛,是會上癮的,隻要沾染上權利二字,欲望就會得到無限擴張,


    誰不想官越做越大?


    誰又願意屈居人下?


    總是想著在進一步的基礎上再進一步。


    而且,若是想要日後進到朝廷中樞,成為宰執,就必須不停的往上爬。


    如今,徐之常便遇到這種情況,


    襄陽郡府君大人調任,府君位置空缺,


    現任左同知升任府君,補了上官的缺,右同知又晉升為左同知。


    按理來說,兩位同知大人都有所晉升,那右同知的位置便理所應當由他這個左通判來接替。


    然而,事情就在這裏出了問題,


    平日他與原來的右同知,也就是現在的左同知大人親近,


    而和他同級的右通判,卻和當初的左同知關係親近,


    如今左同知當上了府君,便想將右通判越級提拔成為右同知。


    朝廷的官職就是這般冗沉,派係林立,徐之常比誰都清楚。


    在嵩國,為了防止官員專權獨大,除了州郡府君和軍中元帥為一人獨掌大權之外,其餘所設副職,皆為雙數,意在監察製衡之用。


    往往越是往下,同一職位,官員人數越多。


    有的官職不高,卻頗為重要的職位,一個位置上甚至多達四五個人也不足為奇。


    這樣做,是為了分化權柄,也是防止這些副職與主官同流合汙。


    朝廷把控人心倒是深諳此道,


    隻可惜,卻沒考慮到冗官冗將這些問題。


    或許,也考慮到了,隻不過和江山社稷的穩固來說,這些問題也不算什麽大事。


    無非就是再苦一苦百姓嘛。


    帝國以前雖然就有此弊症,不過那時倒也還好,


    然而,自從北方三州淪陷,逃難迴來的官員胥吏增加了以後,朝廷的官職越發變得珍貴,


    許多官員便麵臨一官難求的境地,官員太多,職位有限,有什麽辦法?


    僧多粥少,必定有人要閑置,


    朝廷的意思,讓這些人先賦閑在家,等到哪裏官職有空缺之後,再擇優選用其他官員補上。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說是擇優挑選,實際上,當某種東西成為稀有的時候,必然會被人當成謀取私利的手段。


    而買官賣官,就成了這樣一門生意,且大有學問。


    比如官職也分散階勳官和實職兩種,價格上首先就有區別。


    所謂的散階勳官,有其名而無其實,無非是那些有錢人家,或者有官身卻被閑置起來的,好麵子的,買來充當門麵的。


    表示自己又獲榮升。


    這類有其名而無其實的官爵,價格相對來說便宜一些。


    而實職不光是一官難求,且價格高昂,


    因為你買的是權利,是實權上官位,可以實行權柄,更可以從中牟利,自然和那些散階勳爵不同。


    所以,會貴上許多。


    比如徐之常現在想要得到右同知這個官位,上麵開口便是五萬兩銀子。


    徐之常便是被卡在了銀錢上,


    剛從右同知升任左同知的上司私下提點過他,


    曾經的左同知現在的府君的意思,是想提拔他自己的人,


    若是他徐之常想要晉升,要麽花銀錢買官,要麽就隻能給另一個通判讓位置。


    誰叫人家是一體的呢?


    上官本就有提舉之權,


    他徐之常在任期間,隻能算得上中規中矩,並沒有其他過人之處。


    如果他真是不服,官司打到朝廷,硬要說起來,如今的府君一句能力平平,便可以迴稟朝廷問責。


    而他自己惡了上官,以後可別想有好日子過了。


    所以,任何朝代,下屬都不敢得罪上司,除非你能被調任,或者辭官不做,否則會有穿不完的小鞋等著你。


    徐之常,倒不是沒錢,他可不是什麽清流,上行下效,他自然是有樣學樣。


    隻不過,確實因為頭頂上還有幾個上司壓著,即便有些額外營收,落到他手裏,也沒有多少。


    說到底,有錢歸有錢,就是錢不夠……


    這些年,他各種搜刮,手上倒也有個萬把兩的樣子。


    和需要的五萬兩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缺口實在是太大,大到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若是差得不多,還可以找人籌措。


    買官的錢,雖然日後肯定能賺迴來。


    可這是三萬多兩銀子,即便四方籌措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湊齊的,


    就算賣掉田地房產依然也不夠。


    徐之常也想過放棄買官些種想法,


    可反過來又一想,官場上最在乎一個名聲,即便自己庸碌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被別人後來者居上,襯托出自己的無能,這在官場上是一個官員極大無能的表現,日後在官場上還怎麽混。


    試想一下,自己雖然不是出類拔萃之輩,結果被後來的人爬到自己頭上,以後對自己發號施令,這任誰也無法接受。


    所以,徐之常此刻相當於是被架起來了,


    買官錢不夠,不買又要丟麵子。


    為此,他苦惱不已,就連晚上迴府,晚餐也沒用,便直接迴了書房。


    之後,又詢問自家老妻,家中共有財物多少。


    得到的結果,和他估算的也大差不差。


    為此,他心情十分抑鬱,想爭口氣吧,錢不夠,想就此放棄吧,又咽不下這口氣。


    以至於,接下來幾天,徐之常都悶悶不樂。


    婦道人家,口風不牢,轉眼便將此事說給了陸母和他們兄弟二人。


    察言觀色是陸子羨的強項,他將這一切看在眼裏。


    這天眼見自家姑父迴到書房,他便也跟了進去。


    徐之常因為心情鬱悶,對於自家子侄的到來,也略顯敷衍。


    陸子羨知道自家姑父為何憂愁,


    簡單落座之後,他也不繞彎子,直接開門見山對自家姑父道


    “姑父公務繁忙,小侄本不願打擾,隻是小侄聽姑母說,姑父最近心事重重,想來是遇到了麻煩事,所以小侄特來探望,不過姑父不必憂慮。”


    “若是姑母和小侄所說不差,那姑父的麻煩,其實也算不得什麽大事,小侄這邊可為姑父解難。”


    聽到陸子羨這樣說,徐之常有些意外和震驚。


    意外的是,聽陸子羨的說法,好像他能幫自己補缺。


    震驚則是,所是自家子侄真能幫到他,又哪兒來這麽多銀錢,


    對方之前不過官居七品,又是京官,常言道“帝都米貴,居之不易。”對方的銀錢是如何得來?


    想來,必不是正當來路。


    若是自己答應,日後是否會有隱患牽連到他自身?


    徐之常這會,麵上不顯,心中卻心思百轉。


    他沒有追問自家侄子,為何會有這麽多錢,


    對方既然都因為某些原因,棄官避難到自己這邊,想來事情也定然沒有之前說的那樣簡單,


    再則,久居官場,他徐之常也清楚,雙方雖是親戚,但是這筆錢,對方肯定不會無緣無故拿出來幫自己,必然是有所求。


    他如今要權衡的就是,若是自己接受自家侄子的銀錢資助,會不會牽連自身,


    又或是日後幫助自家侄子,會不會也因此招來麻煩。


    想到這兒,他決定先試探一番,


    於是假裝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坦然道


    “噢~,有勞你們費心啦,”


    “到底還是自家人懂得體恤親情,不過你姑母也是信口胡說,老夫對這次晉升倒是看得並不重要,隻是覺得有些失顏麵而已。”


    “隻不過,若是事不可為,也不必強求,即使官居原職,老夫也無半分不妥。”


    “倒是有勞賢侄費心了,你姑母嘴碎,你切莫放在心上。”


    陸子羨連連點頭稱讚


    “姑父心胸開闊,胸懷坦蕩,小侄受教了,”


    “不過既然剛才聽姑父所言,小侄也有幾分愚見,不知當講不講。”


    徐之常心中一凜,暗道正題開始,卻假裝平靜道


    “賢侄有話直說,你我本就是一家人,有何不能說的。”


    陸子羨行了一禮道


    “姑父,依小侄愚見,曾經的左同知,現如今的府君,和如今的左同知,隻不過借機斂財罷了。”


    聽到陸子羨這樣說,徐之常趕忙追問


    “此話何意?”


    “姑父,你且想一想,小侄暫且不說如今府君有沒有往朝廷那邊送錢。”


    “可如今府君,又為何要對你說,花了銀錢,你便可以得到晉升?”


    “這右同知的位置,按資曆,論功績,怎麽都應該是姑父您的,府君為何要越過你舉薦另一位通判?”


    徐之常聽自家侄子說了半天,光是在詢問自己和猜測,並沒有說其中道理,當下也是急切道


    “如今的左同知,算是老夫盟友,花錢買官也是他告知我的,想來不會有什麽問題。”


    “賢侄有話不妨直說,姑父我現在有些當局者迷了。”


    陸子羨聞言,也不在賣關子了,清了清嗓子道


    “小侄以為,如今府君多半是往朝廷那邊花了錢,所以才得以升遷府君之位,”


    “既然他有舉薦之權,他又花了銀錢,如果小侄是府君,如何又不會想辦法撈一筆迴血。”


    “姑父本就該坐上右同知的位置,若是他橫加幹涉,縱使他將您的搭檔,那位通判扶上了右同知的位置,可他也趕不走您,這樣一來,豈不是將您得罪,他難道就不怕日後您與他發難?”


    “再者,我懷疑這個口風,他隻是透露給姑父您,那位通判肯定並不知道所謂的,府君想要將他扶上右同知的位置。”


    “若他真想扶那位通判,他私下將舉薦書遞到帝都。完全可以等朝廷任命下來以後,布告公之於眾,塵埃落定的時候,再告訴您,這是朝廷的旨意,那時,不管姑父您心裏同不同意,起碼那會,另一位通判肯定會站在他那邊。”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放出風聲,讓你拿錢買這個右的位置,您不買以後,他再提拔另一位通判,這樣兩邊得罪人的行為,作為久居官場之人,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至於您所說的,如今的左同知是您的同盟?”


    “這點小侄不敢苟同,官場之上,哪有所謂的同盟,大家無非是為了某個相同的利益抱團取暖。”


    “利益相同則聚,道不同不相為謀則散。”


    “你又如何得知,如今的左同知有沒有倒向現在的府君?”


    “即便他是府君的人,他得了府君的授意,讓你花錢買官,他與府君二人分潤。”


    “若是日後,你發現左同知的確倒向府君,可他勸你買官,表麵意思,是不是一樣是為了您考慮?”


    “我們且假設,是府君示意左同知對你講的此事,這樣一來,左同知在你這邊賣了好,府君也不會留下把柄,惡了右通判。”


    “於他二人而言,算是雙贏。”


    聽到陸子羨這一番解說,徐之常頓時眼前一亮,心中不由得對眼前侄子另眼相看。


    “賢侄言之有理,倒是姑父糊塗,一時沒參透其中奧妙,幸得賢侄今日解惑,姑父慚愧……”


    “若是姐夫在天有靈,看到你這般聰慧,定然十分欣慰。”


    徐之常一改之前的冷淡,誇耀陸子羨以後又誇他的父親,也就是徐之常的姐夫。


    隨即他又追問道


    “那依賢侄之意,這個官到底要不要買?”


    “姑父,實話對你說吧,如今姑父也是袖短,實在是……唉。”


    這一招拋磚引玉,不僅是讓陸子羨提個主意,也是將主動權交到陸子羨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邊城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村農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村農夫並收藏邊城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