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遼東之主篇第四話 「拋磚引玉」
三國從轉生到一杆長槍上開始 作者:愛渡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矢誌全忠孝,東萊太史慈。姓名昭塞遠,弓馬震雄獅。
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太史慈住所。
臨到門前,童若已經是抑製不住心中的激動之情。
這可是在他成年之後遇到的第一個三國名將。
在門前躊躇踱步,心中考量著見麵該如何如何,過了許久仍未是扣門求見。
劉政在一旁等的急躁,便向童若說道:“太史子義雖然孝義兩全,但是若論才華聲望他遠不如邴原、管寧等人,大人你何故如此?”
童若心想:“他這樣說倒也沒錯,畢竟他不清楚太史慈在後世的威名,那可是三國戰力排名前十的武將,若不是英年早逝,隻怕他的排名還要再往上提上一題。隻不過現在的太史慈確實也不過是一個籍籍無名的落魄難民。”
於是說道:“劉先生你是不知道太史慈的才華才會這樣說,而我確是清楚得緊。”
說完,便叩門求見。
片刻後隻聽得一個如巨鍾般洪亮的聲音在院中響起:“誰?”
“平郭縣令童子靈求見。”
此時宅門驟開,隻見到一人身長七尺七寸,其臂若猿,眉目舒朗個,美髯須,威嚴莊重。
太史慈怔上一怔,困惑道:“不知大人來此,是有什麽事?”
童若踟躕片刻,不知該如何開口。
太史慈見狀,便道:“進屋內說罷。”說著右手抬起將童若、劉政二人引進屋去。
太史慈,字子義,青州東萊黃縣人,漢末名將,此人弓馬熟練,箭法精良,一對狂歌戟舞的是出神入化,有順口溜:“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旭孫太夏兩侯”,其武藝可排在三國前十,而箭法更是能進到前三。
雙方在屋內坐定,童若環顧四周,見到牆壁老舊,即使是重新粉飾也難掩那一條條裂縫,屋內更是隻有一桌一床,幾把椅子,唯有牆上掛著的一對狂歌戟與鵲畫弓擦拭潔淨,擺放端整,顯得格外紮眼。
童若竟不由得產生了一種想和他比較身手的衝動,看看自己現在的實力究竟能不能在這三國排上號。
想到這不禁雙眼望向太史慈,這才發現對方也在端視著自己,顯然自己遼東尖槍的名號,令他也萌生了同樣的想法,真可謂是龍虎相遇,惺惺相惜,一股威壓在簡陋的房間中彌漫開來,倒是讓一旁的劉政心中駭然。
“久聞太史子義大名,如雷貫耳,今日相見,果然稱得上是人中之龍。”童若先開口道。
“童大人過獎了,我如今不過一介布衣,與大人相比何足道哉!”
“今日前來,不為別的,隻為了請子義出山助我一臂之力,不知道意下如何?”童若也沒再寒暄,開門見山道。
“我如今流亡遼東隻為避難,待他日還要迴到中原,不打算在這裏多做停留,並無意在此為官,還望大人不要為難在下。”
童若心裏也是清楚太史慈是有遠大誌向的人,從他的辭世詞中便可見一斑:“大丈夫生於世上,應當帶著三尺長劍立不世之功,以升於天子階堂。今所誌未遂,奈何死乎!!”
在這邊陲小地的確是埋沒了他的才幹。並且自己也不過一小小縣令,他無論選誰也不會選自己,招募這等雄才對如今的童若而言的確是難於上青天。
不過童若已然有了應對之策,就是怕這一遭才專門尋來劉政,這劉政便是他要拋的磚而太史慈就是要引的玉。在曆史上劉政就是被太史慈從遼東救走,如果曆史到現在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太史慈現在正是要刷名望的時候,他必然還是要出手救劉政。
童若此時話音一轉道:“你可知道北海劉政?”
太史慈作為青州人氏自然知道,登時來了興趣,道:“大人所說的莫非是與管寧、邴原渡海而來的劉政?”
童若見太史慈頗感興趣,忙迴應道:“正是!”
“北海劉政天下聞名,我豈會有不知的道理呢?”
童若微微一笑,右手迴擺到劉政方向,道:“這位便是劉政!”
劉政聽到這句話,頓時臉色驟變,怒聲道:“你怎麽將我告知他人!”
童若倒是不露聲色,甚至還有些想笑,心想:“本來找你就是為了征辟太史慈,不把你告訴他,幹嘛要去找你。”
心裏雖是這麽想,但嘴上卻道:“那又何妨,既然你們都是來遼東避難,又都是青州人氏,子義絕非是外人。”
太史慈也忙起身對著劉政拱手道:“久聞大名,今日能得以相見,實在是三生有幸。”
劉政怒色稍平,迴禮道:“不敢當,我如今被官府緝拿,如過街老鼠一般實在是有負盛名!”
童若看著太史慈一臉癡相,心想這太史慈就是青州名士的小迷弟啊。遂趁勢說道:“劉先生如今深陷泥沼,不得已才委身於我,公孫度殘暴無度,為了救劉先生我願意起兵反他,聽人說太史子義孝義無雙,你與劉先生都是青州人氏,難道要棄而不救麽?”
“這……”,此話一出竟如利刀架在了太史慈脖子上,臉上登時麵露難色,他自是有他的想法,如今他極力想擺脫貧困的窘境,更是想提高自己的名望,即使再有才幹,沒有名望,那也得不到諸侯軍閥的重視,更別提建功立業了。
劉政心裏也在琢磨:“好你個童若,找我來竟是為了釣太史慈上鉤!”
太史慈支支吾吾了少傾,把頭一橫,慨然道:“好吧!既然是為了劉先生,我應當出手助你一臂之力。”
遼東的嚴寒令唿出的熱氣也瞬間凝固,但此時童若的心中卻猶如豔陽高照。
華燈初上,三人打點行裝,不久後夜幕低垂,三匹人馬趁著夜色潛出了襄平城,疾風快馬,一夜奔襲,終於在第二日中午抵達了平郭縣。
迴到縣中,安排妥當,連著兩夜未眠,童若迴到房間躺到床上便唿唿大睡。
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太史慈住所。
臨到門前,童若已經是抑製不住心中的激動之情。
這可是在他成年之後遇到的第一個三國名將。
在門前躊躇踱步,心中考量著見麵該如何如何,過了許久仍未是扣門求見。
劉政在一旁等的急躁,便向童若說道:“太史子義雖然孝義兩全,但是若論才華聲望他遠不如邴原、管寧等人,大人你何故如此?”
童若心想:“他這樣說倒也沒錯,畢竟他不清楚太史慈在後世的威名,那可是三國戰力排名前十的武將,若不是英年早逝,隻怕他的排名還要再往上提上一題。隻不過現在的太史慈確實也不過是一個籍籍無名的落魄難民。”
於是說道:“劉先生你是不知道太史慈的才華才會這樣說,而我確是清楚得緊。”
說完,便叩門求見。
片刻後隻聽得一個如巨鍾般洪亮的聲音在院中響起:“誰?”
“平郭縣令童子靈求見。”
此時宅門驟開,隻見到一人身長七尺七寸,其臂若猿,眉目舒朗個,美髯須,威嚴莊重。
太史慈怔上一怔,困惑道:“不知大人來此,是有什麽事?”
童若踟躕片刻,不知該如何開口。
太史慈見狀,便道:“進屋內說罷。”說著右手抬起將童若、劉政二人引進屋去。
太史慈,字子義,青州東萊黃縣人,漢末名將,此人弓馬熟練,箭法精良,一對狂歌戟舞的是出神入化,有順口溜:“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旭孫太夏兩侯”,其武藝可排在三國前十,而箭法更是能進到前三。
雙方在屋內坐定,童若環顧四周,見到牆壁老舊,即使是重新粉飾也難掩那一條條裂縫,屋內更是隻有一桌一床,幾把椅子,唯有牆上掛著的一對狂歌戟與鵲畫弓擦拭潔淨,擺放端整,顯得格外紮眼。
童若竟不由得產生了一種想和他比較身手的衝動,看看自己現在的實力究竟能不能在這三國排上號。
想到這不禁雙眼望向太史慈,這才發現對方也在端視著自己,顯然自己遼東尖槍的名號,令他也萌生了同樣的想法,真可謂是龍虎相遇,惺惺相惜,一股威壓在簡陋的房間中彌漫開來,倒是讓一旁的劉政心中駭然。
“久聞太史子義大名,如雷貫耳,今日相見,果然稱得上是人中之龍。”童若先開口道。
“童大人過獎了,我如今不過一介布衣,與大人相比何足道哉!”
“今日前來,不為別的,隻為了請子義出山助我一臂之力,不知道意下如何?”童若也沒再寒暄,開門見山道。
“我如今流亡遼東隻為避難,待他日還要迴到中原,不打算在這裏多做停留,並無意在此為官,還望大人不要為難在下。”
童若心裏也是清楚太史慈是有遠大誌向的人,從他的辭世詞中便可見一斑:“大丈夫生於世上,應當帶著三尺長劍立不世之功,以升於天子階堂。今所誌未遂,奈何死乎!!”
在這邊陲小地的確是埋沒了他的才幹。並且自己也不過一小小縣令,他無論選誰也不會選自己,招募這等雄才對如今的童若而言的確是難於上青天。
不過童若已然有了應對之策,就是怕這一遭才專門尋來劉政,這劉政便是他要拋的磚而太史慈就是要引的玉。在曆史上劉政就是被太史慈從遼東救走,如果曆史到現在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太史慈現在正是要刷名望的時候,他必然還是要出手救劉政。
童若此時話音一轉道:“你可知道北海劉政?”
太史慈作為青州人氏自然知道,登時來了興趣,道:“大人所說的莫非是與管寧、邴原渡海而來的劉政?”
童若見太史慈頗感興趣,忙迴應道:“正是!”
“北海劉政天下聞名,我豈會有不知的道理呢?”
童若微微一笑,右手迴擺到劉政方向,道:“這位便是劉政!”
劉政聽到這句話,頓時臉色驟變,怒聲道:“你怎麽將我告知他人!”
童若倒是不露聲色,甚至還有些想笑,心想:“本來找你就是為了征辟太史慈,不把你告訴他,幹嘛要去找你。”
心裏雖是這麽想,但嘴上卻道:“那又何妨,既然你們都是來遼東避難,又都是青州人氏,子義絕非是外人。”
太史慈也忙起身對著劉政拱手道:“久聞大名,今日能得以相見,實在是三生有幸。”
劉政怒色稍平,迴禮道:“不敢當,我如今被官府緝拿,如過街老鼠一般實在是有負盛名!”
童若看著太史慈一臉癡相,心想這太史慈就是青州名士的小迷弟啊。遂趁勢說道:“劉先生如今深陷泥沼,不得已才委身於我,公孫度殘暴無度,為了救劉先生我願意起兵反他,聽人說太史子義孝義無雙,你與劉先生都是青州人氏,難道要棄而不救麽?”
“這……”,此話一出竟如利刀架在了太史慈脖子上,臉上登時麵露難色,他自是有他的想法,如今他極力想擺脫貧困的窘境,更是想提高自己的名望,即使再有才幹,沒有名望,那也得不到諸侯軍閥的重視,更別提建功立業了。
劉政心裏也在琢磨:“好你個童若,找我來竟是為了釣太史慈上鉤!”
太史慈支支吾吾了少傾,把頭一橫,慨然道:“好吧!既然是為了劉先生,我應當出手助你一臂之力。”
遼東的嚴寒令唿出的熱氣也瞬間凝固,但此時童若的心中卻猶如豔陽高照。
華燈初上,三人打點行裝,不久後夜幕低垂,三匹人馬趁著夜色潛出了襄平城,疾風快馬,一夜奔襲,終於在第二日中午抵達了平郭縣。
迴到縣中,安排妥當,連著兩夜未眠,童若迴到房間躺到床上便唿唿大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