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金”這個成語源自東晉時期葛洪所著的《神仙傳》一書。它承載著人們對神奇力量和超凡能力的向往與想象。


    在那充滿奇幻色彩的古代傳說裏,那些身懷仙道之術的高人能夠施展神秘法術,隻需輕輕一點,便能讓堅硬冰冷的石頭瞬間化作璀璨奪目的黃金。這種超乎尋常的變化令人驚歎不已,仿佛是一場奇跡的上演。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點石成金”這一詞匯逐漸融入了現代漢語之中,並被賦予了更為廣泛而深刻的含義。如今,當我們提及“點石成金”時,更多地是用來形容一種在文學藝術領域或是其他方麵展現出的卓越才能——就像是擁有一雙神奇之手,可以巧妙地修改一篇原本平淡無奇的文章,使其煥發出耀眼光芒;又或者如同掌握了一門精妙絕倫的技藝,能夠在看似平凡普通的事物之上施加魔法般的力量,從而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價值。


    從語法結構上來看,“點石成金”屬於兼語式結構。其中,“點石”這一動作既是前一個動詞短語的賓語,同時又是後一個動詞短語“成金”的主語。這樣獨特的構造使得整個成語既簡潔明了,又蘊含著豐富的語義層次。


    此外,由於其具有將平凡化為非凡、變腐朽為神奇的積極意義,所以“點石成金”通常帶有褒義色彩。在日常用語及文學作品當中,它常被用作謂語來描述某人具備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也可用作定語以修飾那些具有此類特質的人或事物。例如:這位作家真是有著點石成金的妙筆,經他修改後的文稿簡直判若兩人;她那雙慧眼猶如點石成金之手,總能發現別人忽視的閃光點。


    成語出處


    東晉·葛洪《神仙傳》:“許遜,南昌人。晉初為旌陽令,點石化金,以足逋賦。”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點石成金”。1


    成語故事


    曾幾何時,有一人,家境貧寒,猶如那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枯葉。然而,其家中卻供奉著神仙呂洞賓的神位,此人更是節衣縮食,省下些許錢財,買來香燭,日日在神位前虔誠地磕頭祈禱。


    呂洞賓聞此,大為感動,遂駕著那五彩祥雲,如仙人下凡般降落在這人的院子裏。他伸出那如白玉般的手指,輕輕一點,院中的大磨盤瞬間變成了閃耀著璀璨光芒的黃金。


    呂洞賓朗聲道:“難得你如此誠心,這金磨盤便贈予你了,你今生今世無需再為衣食擔憂。”這人卻連連擺手,如撥浪鼓一般,道:“不要,不要。”呂洞賓愈發感動,讚歎道:“似你這般不貪財的老實人,世間罕有,我定當將真道傳授於你!”那人見呂洞賓未能領會他的意思,心中焦急萬分,猶如那熱鍋上的螞蟻,卻又不好直言,隻得支支吾吾了許久,方才說道:“大仙,我並非此意,我實則是想要你那能點石成金的手指頭。”


    呂洞賓一聽,頓時怒發衝冠,氣不打一處來,道:“呸,好一個貪得無厭的家夥!”言罷,即刻駕著那五彩祥雲,如流星般疾馳而去。而院子裏留下的金子,也在須臾之間,變迴了那副破舊不堪、老態龍鍾的石磨盤。


    成語寓意


    在那充滿奇幻色彩的神話故事裏,呂洞賓本欲將點石成金的本領化為金磨盤贈予信徒,怎料那信徒竟是如此貪得無厭,妄圖得到點石成金的金手指,最終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金磨盤和金手指皆與他無緣。這則成語猶如警鍾長鳴,警示著人們,人生最忌諱的便是“貪”字,貪得無厭之人,猶如陷入無底深淵,在無盡的追求中迷失自我,從而喪失諸多做人的樂趣。人的貪欲恰似那無底的黑洞,永遠無法被填滿。當人們為了名利而爭得頭破血流,心中唯有名利二字時,便會將人生的真諦棄之不顧。


    3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點石成金”宛如神話傳說中的仙法,能將堅硬的鐵石瞬間點化成璀璨的黃金。在現代漢語中,它恰似一把神奇的魔杖,當用於修改文章或運用文辭時,能夠化腐朽為神奇,讓平凡的文字綻放出絢爛的光彩。這是一種兼語式結構,蘊含著無盡的褒義;在句中,它猶如靈動的精靈,一般充當著謂語或定語的角色。


    1


    運用示例


    宋·黃庭堅《答洪駒父書》:“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人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5


    明·荑秋散人《玉嬌梨》一迴:“昨賴老先生大才潤色,可謂點鐵成金。”5


    明·吳承恩《西遊記》三七迴:“正都在危急之處,忽然鍾南山來了一個全真,能唿風喚雨,點石成金。”5


    清·李汝珍《鏡花緣七八迴》:“洞賓念他貧寒,因用‘點石成金’之術。把石頭變成黃金,付給此人。”5


    徐星《無主題變奏》:“據說此人手眼通天,有點石成金的本領,三年級小學生的詩作,經她‘潤色’後也能發表拿稿費。”5


    王安憶《叔叔的故事》:“眾生百態,全由他描寫得淋漓盡致且遊刃有餘。他隨心所欲。卻點石成金。”5


    聽著語文老師溫柔地講解,我麵前漸漸浮現出一個場景——


    在古代,有一個貪得無厭、欲壑難填的地主,他坐擁上千頃良田和數之不盡的金銀珠寶,然而,他的貪婪卻如無底洞一般,永遠無法填滿。


    一日,遠方飄來一位仙風道骨的道長,地主頓時心生敬畏之情,如迎貴賓般熱情款待,禮數周全,唯恐有絲毫怠慢。地主將自己的心事全盤托出,懇請道長為他指點迷津。道長深思熟慮後說道:“我可以傳授你一門點石成金的秘術,不過,你一旦學成,但凡你雙手觸碰之物,哪怕是人,都會在瞬間化為金子。你需深思熟慮,決定後再告知於我。”言罷,道長便如仙人般飄然而去。


    地主聽聞有點石成金之術,激動得如孩童般手舞足蹈,他心中暗想:如此一來,豈不是想要多少金子便有多少金子了?至於道長所言用手觸碰過的東西會變成金子,我隻要倍加小心不就好了。於是,他迫不及待地開始向道長學習點石成金之術,一月之後,地主終於學有所成,道長也雲遊四海去了。


    地主迫不及待地想要一試自己的本領究竟如何,當他輕輕撫過房中的桌椅、杯盞後,眨眼之間,它們皆如被施了魔法一般,全都變成了金燦燦的金製品。地主興奮得高唿萬歲,萬歲,緊接著便開始用雙手近乎癲狂地四處摸索,但凡經他觸摸之物,瞬間便化作了金製的。當他看到自己的門窗、牆壁、書本、字畫,甚至連那一向活蹦亂跳的狗兒也變成了金質的,他笑得眼淚如決堤之水般流淌而出。他終於擁有了數之不盡的財富,想要多少便有多少的財富!。4


    地主如脫兔般奔向花園,去欣賞那如彩虹般絢麗的花朵,那芬芳馥鬱的香氣,如鉤子一般,讓他情不自禁地摘下了第一朵。然而,當他的手剛剛觸碰到花朵時,那花朵就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瞬間變成了金花,香氣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當他疲憊不堪想要休息時,躺在那硬如磐石的床上,蓋上那重如泰山、硬如鋼鐵的金被子,幾乎要讓他窒息而亡。


    一個月後,當道長再次踏入地主的莊園時,隻見地主如風中殘燭般無比痛苦地躺在地上,死死地握著雙手,麵容憔悴得如同枯萎的花朵。道長不禁問道:“你人生中最大的願望我都已幫你實現,你放眼望去,金屋、金樹、金草、金花,一切皆是金碧輝煌,你難道還不知足,還不快樂嗎?”


    地主痛苦地呻吟著:“道長啊,你有所不知,雖然我擁有如此多的財寶,但卻隻能獨自麵對這堆積如山的財富,四周一片死氣沉沉,沒有絲毫的生機,我聽不到花語的呢喃,嗅不到花香的馥鬱,連自己的妻兒也都變成了金人,這樣的生活,比一貧如洗還要痛苦,比死亡更加恐怖。道長,求求你收迴這一切吧!我如今才明白,真正的財富究竟是什麽。”


    道長微笑著頷首,他如仙人般輕輕一揮衣袖,立即收迴了法術。地主又如大夢初醒般迴到了從前,他不再貪戀那無盡的財寶。而且,他將自己的錢糧慷慨地拿出許多,如散花般分給了林子裏的窮人。窮人們對地主感激涕零,地主從此也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地主經曆此事後,徹底改變了心性。他常常給村裏的孩子們講述自己的這段奇遇,告誡他們莫要貪婪。


    有一天,村子裏來了一個落魄書生。書生聽聞地主的故事後,深受觸動。他心想,如果自己能擁有點石成金的能力,一定要先造福鄉親們。


    地主看出書生的不凡,竟決定將自己所學的點石成金術的皮毛傳給書生。書生學會後,並沒有急於讓物品變成金子。而是利用這個能力,改善土地,讓莊稼茁壯成長。


    遇到災年時,他謹慎地使用能力,將一些小石頭變為糧食救濟災民。慢慢地,村子變得富裕起來。村民們對書生感恩戴德。


    書生始終謹記地主的教誨,控製自己的欲望。而他的事跡越傳越遠,吸引了許多人前來求學。書生便將自己懂得的知識以及關於點石成金背後的道理一並教授,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明白,任何強大的能力都不應被貪婪之心驅使,而應成為造福眾人的工具。


    “叮鈴鈴……”清脆悅耳的下課鈴聲驟然響起,打破了校園原本的寧靜。就在這一瞬間,一道耀眼的白光突然從我眼前閃過,刺得我幾乎睜不開眼睛。等我再次睜開雙眼時,發現自己竟然又迴到了熟悉的教室裏。


    講台上,老師正滔滔不絕地講解著課程內容,而我的思緒卻還停留在剛剛那奇異的一幕之中。不過很快,我便迴過神來,集中精力繼續聆聽老師的授課。這時,我注意到黑板上的內容已經進展到了需要抄寫的部分。


    眼看著其他同學都紛紛拿起筆開始認真抄寫,我也不敢有絲毫耽擱,迅速從文具盒裏抽出一支筆,緊緊握住,然後全神貫注地跟隨著老師的節奏,一筆一劃地將重要知識點記錄下來。筆尖與紙張摩擦發出的沙沙聲,仿佛一首動聽的旋律,伴隨著我在知識的海洋裏暢遊。


    課後,我仍沉浸在那奇妙的故事裏。放學路上,我偶然瞥見路邊有一塊奇特的石頭,形狀仿若一隻蜷縮的烏龜。突然,我腦海裏閃現出點石成金的念頭。要是我能擁有這能力,像那書生一樣造福大家該多好。我蹲下身子,輕輕撫摸著石頭,幻想著它變成金子。


    這時,一陣風吹過,我感覺指尖微微發燙。我驚訝地發現,石頭的一角竟真的泛起金色光澤。我又驚又喜,卻也有些害怕。我知道這突如其來的能力必須慎重對待。


    我想起那些因為貪婪而遭受惡果的故事,暗自下定決心,絕不能步其後塵。我決定先從小事做起,用這塊小金角換些錢,買些文具送給貧困地區的孩子。當我做完這件事,再看那塊石頭時,金色褪去,它又恢複如初。但我心裏滿是充實感,我想我明白了,真正的點石成金不在超能力,而在於一顆善良的心。


    自那以後,每次路過那塊石頭,我都會想起那次奇妙的經曆。


    多年以後有一天,學校組織去山區支教,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到達山區小學的時候,那裏的條件遠比我想象的艱苦。教室破舊,孩子們的文具少得可憐。


    看著他們純真又渴望知識的眼神,我暗暗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課間休息時,我帶著孩子們來到戶外,給他們講起了點石成金的故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


    我說:“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點石成金’的能力,就像你們努力學習知識,將來就能把貧窮落後的家鄉變得富有發達。”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著頭。


    支教結束後,我迴到城市。每當麵臨誘惑或者困難時,我總會想起那些山區孩子的笑臉,還有那塊曾經泛著金光的石頭。這讓我時刻保持清醒,堅守內心的善良,不讓貪婪占據自己。因為我深知,真正的寶藏從來不是物質的富足,而是心靈的充盈。


    參考資料


    [1] 主編林之滿 , 於永玉. 中華典故[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2.07:850-851


    [2] 顏煦之主編. 曆代成語故事[m]. 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5.07:146


    [3] 泓逸編著. 心如蓮花 感悟佛學中的人生智慧[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7.02:71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桔子一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桔子一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桔子一夢並收藏桔子一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