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五溪蠻歸附
三國:開局截胡諸葛亮 作者:花落未央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刻劉琦的想法其實很簡單。
五溪蠻士卒,戰鬥力還是相當可觀的。
如果沙摩柯願意帶人助陣,無疑能讓己方戰力,獲得進一步增強。
可在沙摩柯看來。
他之所以想要歸附,那就是不想再打仗了。
如今族中青壯越發少了。
如果再幫劉琦打仗,也不知要死多少。
這讓沙摩柯覺得無法接受。
不過見劉琦這樣說,他沒有直接駁斥,而是皺緊眉頭耐著性子聽。
劉琦也知道,想要沙摩柯帶兵助陣,不是方才那些條件能做到的。
便是認真道:
“本世子打算在襄陽開設官學,挑選年齡合適的孩子入學。隻要蠻王答應出兵,日後少不了給五溪蠻族的名額。
同時,隻要有才學之人,五溪蠻族一樣能夠到荊州各地仕官。”
雖然劉琦沒有細說,但沙摩柯麵露異色。
他能察覺到這其中意義。
培養荊州官吏的官學,如果五溪蠻族也能參與,便意味著他們身份改變。
五溪蠻屬於蠻族。
雖然這幾百年來,都有人招安他們。
但始終視蠻人為低等。
所以官府欺壓,肆無忌憚,才讓五溪蠻降而複叛,叛而複降。
說到底,就是漢人沒把五溪蠻當自己人。
可方才劉琦所言,卻相當於給沙摩柯一個信號。在他這裏,漢人和五溪蠻可一視同仁,但代價則是,五溪蠻也不能獨立其外。
現在曹操都打上門來了,你不幫忙還想要好處,是不是在想屁吃?
沙摩柯陷入沉默之中。
而劉琦也沒有著急開口追問。
這些事,也是他和諸葛亮商量過的。
想要穩定五溪蠻,就不能再有偏見,否則現在收服了,遲早還得造反。
這是他們不想看到的。
而讀書,便是一個很好的教化方式。
讓五溪蠻人入官學,除了能促進他們身份轉變,使得整體水平上升。
同樣可以將漢人文化傳播過去。
這影響是雙向的。
等影響到一定程度,五溪蠻自然穩定下來。縱然其基本文化依舊傳承,卻被漢文化影響,從此雙方的差別也將變小。
也不知過了多久,沙摩柯說道:
“世子方才說的是真的?”
當人的想法不一樣,連稱唿都會隨之改變。
劉琦鄭重說道:
“此事非一日之功,本世子現在說再多,也無法取信於蠻王。
但如果蠻王不信,本世子可立下契書。”
見劉琦都說到這份上了,其實沙摩柯心中已經信了大半。雖然他和劉琦接觸不久,但他能感覺到,這個世子確實與常人不同。
起碼和沙摩柯以往接觸的漢人不同。
並非虛情假意,倒是頗為誠懇。
可就算這樣,沙摩柯有了決斷,還是說道:
“好,那就立下契書,隻要世子願意立下契書,到時候我五溪蠻自可出兵。”
劉琦滿意點頭。
不就是寫個保證書嘛,這有啥難度。
遲早要讓你主動當小弟。
不管是什麽蠻族,說到底就是些少數民族,因為文化上的不同。
何必要搞個你死我活呢?
反正劉琦沒這精力。
他現在正絞盡腦汁,想著對付曹操呢!
很快。
當著沙摩柯的麵,劉琦寫好契書。
印上了荊州官印。
看著這契書,沙摩柯如獲珍寶。
而後他恭敬的對劉琦行禮:
“沙摩柯拜見世子。”
說到這裏,結果已經顯而易見,這蠻王的臣服代表著五溪蠻的臣服。
劉琦將之扶了起來,說道:
“蠻王不必多禮,在如今荊州冶下,五溪族人的生活,必定越來越好。”
這一次,劉琦沒有說蠻字。
雖然這麽多年來,五溪蠻已經成為了這個族群的稱唿。但是南蠻南蠻,這個蠻字一直都是帶有歧義的字,如今被劉琦無視。
更表明了劉琦的態度。
沙摩柯心中一凜,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本來劉琦想要留沙摩柯住下,但沙摩柯急著迴去說明消息,隻能讓他先行歸去。
此刻,劉琦看著劉巴,說道:
“子初去零陵,也才一個多月吧,就解決了五溪族這樣的隱患,實乃大功一件。”
身旁,諸葛亮和劉巴皆是恍然。
看來方才劉琦並非玩笑。
現在的劉巴,對劉琦倒是有些了解了,他當初果然還是小瞧了這位世子。之前在江夏擊破江東水軍,這個消息他也知道。
如今與蠻王交談,也是直擊核心。
誰敢說劉景升之子皆豚犬爾?
……
許昌城內。
丞相府中,一道聲音響起:
“劉景升之子皆豚犬爾,想不到這孫權孫仲謀,竟是連豚犬也不如。”
緊接著,便是一陣放浪的笑聲。
此間坐著的自然是曹操。
在他麵前,擺著的是一份降書,大老遠從吳郡送來的江東降書。
驚喜總是來得如此突然。
讓曹操有些始料未及。
他都還沒有出兵南下,結果孫權就主動送來降書,意欲歸附朝廷?
不過這降書中的內容,總歸是有些不合理的。既然想要歸附朝廷,卻不願意讓自己派人接管,依舊想著獨霸江東的美夢。
曹操冷哼一聲,說道:
“來人,把荀文若和荀公達找來。”
麾下領命而去。
過不多時,荀彧與荀攸都來了。
他們看著曹操,略顯詫異:
“不知主公召集我等,所為何事?”
曹操將降書遞了過去,說道:
“這是孫權派人送來的降書,你們且看看,究竟是有何問題?”
聽到降書二字,二人皆是麵露詫異之色。
趕緊拿過來查看。
雖然他們已經知道江東水軍被江夏水軍擊敗,但這麽快就派人投降,肯定沒那麽簡單。
很快看完降書。
荀彧頓時冷笑道:
“主公,這孫權可不是想要投降,而是想要借著投降名義尋求庇護。”
荀攸也是開口附和道:
“這降書並未提及江東歸屬,可見這孫權根本沒有臣服之心。”
曹操並未顯得意外。
因為他也是這樣覺得,便是望著二人問道:
“既然如此,二位覺得這降書該如何處置?”
雖然這降書並不詳實,可終究是孫權主動送來。哪怕隻是名義上的歸附,卻也不是沒有好處,起碼能夠起到威懾效果。
荀彧、荀攸亦是在斟酌利弊。
五溪蠻士卒,戰鬥力還是相當可觀的。
如果沙摩柯願意帶人助陣,無疑能讓己方戰力,獲得進一步增強。
可在沙摩柯看來。
他之所以想要歸附,那就是不想再打仗了。
如今族中青壯越發少了。
如果再幫劉琦打仗,也不知要死多少。
這讓沙摩柯覺得無法接受。
不過見劉琦這樣說,他沒有直接駁斥,而是皺緊眉頭耐著性子聽。
劉琦也知道,想要沙摩柯帶兵助陣,不是方才那些條件能做到的。
便是認真道:
“本世子打算在襄陽開設官學,挑選年齡合適的孩子入學。隻要蠻王答應出兵,日後少不了給五溪蠻族的名額。
同時,隻要有才學之人,五溪蠻族一樣能夠到荊州各地仕官。”
雖然劉琦沒有細說,但沙摩柯麵露異色。
他能察覺到這其中意義。
培養荊州官吏的官學,如果五溪蠻族也能參與,便意味著他們身份改變。
五溪蠻屬於蠻族。
雖然這幾百年來,都有人招安他們。
但始終視蠻人為低等。
所以官府欺壓,肆無忌憚,才讓五溪蠻降而複叛,叛而複降。
說到底,就是漢人沒把五溪蠻當自己人。
可方才劉琦所言,卻相當於給沙摩柯一個信號。在他這裏,漢人和五溪蠻可一視同仁,但代價則是,五溪蠻也不能獨立其外。
現在曹操都打上門來了,你不幫忙還想要好處,是不是在想屁吃?
沙摩柯陷入沉默之中。
而劉琦也沒有著急開口追問。
這些事,也是他和諸葛亮商量過的。
想要穩定五溪蠻,就不能再有偏見,否則現在收服了,遲早還得造反。
這是他們不想看到的。
而讀書,便是一個很好的教化方式。
讓五溪蠻人入官學,除了能促進他們身份轉變,使得整體水平上升。
同樣可以將漢人文化傳播過去。
這影響是雙向的。
等影響到一定程度,五溪蠻自然穩定下來。縱然其基本文化依舊傳承,卻被漢文化影響,從此雙方的差別也將變小。
也不知過了多久,沙摩柯說道:
“世子方才說的是真的?”
當人的想法不一樣,連稱唿都會隨之改變。
劉琦鄭重說道:
“此事非一日之功,本世子現在說再多,也無法取信於蠻王。
但如果蠻王不信,本世子可立下契書。”
見劉琦都說到這份上了,其實沙摩柯心中已經信了大半。雖然他和劉琦接觸不久,但他能感覺到,這個世子確實與常人不同。
起碼和沙摩柯以往接觸的漢人不同。
並非虛情假意,倒是頗為誠懇。
可就算這樣,沙摩柯有了決斷,還是說道:
“好,那就立下契書,隻要世子願意立下契書,到時候我五溪蠻自可出兵。”
劉琦滿意點頭。
不就是寫個保證書嘛,這有啥難度。
遲早要讓你主動當小弟。
不管是什麽蠻族,說到底就是些少數民族,因為文化上的不同。
何必要搞個你死我活呢?
反正劉琦沒這精力。
他現在正絞盡腦汁,想著對付曹操呢!
很快。
當著沙摩柯的麵,劉琦寫好契書。
印上了荊州官印。
看著這契書,沙摩柯如獲珍寶。
而後他恭敬的對劉琦行禮:
“沙摩柯拜見世子。”
說到這裏,結果已經顯而易見,這蠻王的臣服代表著五溪蠻的臣服。
劉琦將之扶了起來,說道:
“蠻王不必多禮,在如今荊州冶下,五溪族人的生活,必定越來越好。”
這一次,劉琦沒有說蠻字。
雖然這麽多年來,五溪蠻已經成為了這個族群的稱唿。但是南蠻南蠻,這個蠻字一直都是帶有歧義的字,如今被劉琦無視。
更表明了劉琦的態度。
沙摩柯心中一凜,也不知在想些什麽。
本來劉琦想要留沙摩柯住下,但沙摩柯急著迴去說明消息,隻能讓他先行歸去。
此刻,劉琦看著劉巴,說道:
“子初去零陵,也才一個多月吧,就解決了五溪族這樣的隱患,實乃大功一件。”
身旁,諸葛亮和劉巴皆是恍然。
看來方才劉琦並非玩笑。
現在的劉巴,對劉琦倒是有些了解了,他當初果然還是小瞧了這位世子。之前在江夏擊破江東水軍,這個消息他也知道。
如今與蠻王交談,也是直擊核心。
誰敢說劉景升之子皆豚犬爾?
……
許昌城內。
丞相府中,一道聲音響起:
“劉景升之子皆豚犬爾,想不到這孫權孫仲謀,竟是連豚犬也不如。”
緊接著,便是一陣放浪的笑聲。
此間坐著的自然是曹操。
在他麵前,擺著的是一份降書,大老遠從吳郡送來的江東降書。
驚喜總是來得如此突然。
讓曹操有些始料未及。
他都還沒有出兵南下,結果孫權就主動送來降書,意欲歸附朝廷?
不過這降書中的內容,總歸是有些不合理的。既然想要歸附朝廷,卻不願意讓自己派人接管,依舊想著獨霸江東的美夢。
曹操冷哼一聲,說道:
“來人,把荀文若和荀公達找來。”
麾下領命而去。
過不多時,荀彧與荀攸都來了。
他們看著曹操,略顯詫異:
“不知主公召集我等,所為何事?”
曹操將降書遞了過去,說道:
“這是孫權派人送來的降書,你們且看看,究竟是有何問題?”
聽到降書二字,二人皆是麵露詫異之色。
趕緊拿過來查看。
雖然他們已經知道江東水軍被江夏水軍擊敗,但這麽快就派人投降,肯定沒那麽簡單。
很快看完降書。
荀彧頓時冷笑道:
“主公,這孫權可不是想要投降,而是想要借著投降名義尋求庇護。”
荀攸也是開口附和道:
“這降書並未提及江東歸屬,可見這孫權根本沒有臣服之心。”
曹操並未顯得意外。
因為他也是這樣覺得,便是望著二人問道:
“既然如此,二位覺得這降書該如何處置?”
雖然這降書並不詳實,可終究是孫權主動送來。哪怕隻是名義上的歸附,卻也不是沒有好處,起碼能夠起到威懾效果。
荀彧、荀攸亦是在斟酌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