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小組的劇本宣讀會結束。
但林麥冬並沒有閑下來,而是拾起他在宣讀會上耍噱頭扔掉的劇本,圍繞劇本做了一個詳細的拍攝計劃。
他從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自從決定沿著前世重生前的路徑當導演開始,林麥冬早就給自己定好了發展規劃!
90年代末,這還是讓無數電影人一籌莫展的年代。
拍攝的權力掌握在各大製片廠手裏,但製片廠沒錢,每年硬著頭皮才擠出來的幾個拍攝任務,放在整個影視行業,那是真正的狼多肉少!
除了張一謀、凱子哥等知名大導或者老前輩,大把的導演幾年摸不到一次導筒,看見攝影機眼睛都放綠光。
這種時候,林麥冬區區一個導演係學生,若妄想開局拉投資拍商業電影賺錢,那是癡人說夢!
所以,他給自己定下的第一步,就是出名!
先出小名,從短片開始。
之所以沒有選擇長片,也是上麵提到的,製片廠把持拍攝權的原因,民間資本這個時候是不允許進入電影行業的。
就算走其他路子拍出來了,上麵一紙文件,辛苦拍的片子立刻被禁,別說上映,連上電視台都不行。
惟有短片,在這個時代性質比較模糊。
在當前的影視圈看來,短片還是一種先鋒體裁,實驗作品,管製寬鬆很多,最重要的是成本也很小。
林麥冬準備先從記憶裏“借鑒”幾部短片,賭一賭能不能拿獎,刷刷名聲。
當然,所謂成本小也隻是相對而言,96年也不像前兩年了。
說起來還是賈彰科的鍋!
1994年,賈彰科組織的電影興趣小組第一次“眾籌”拍片,因為是野路子,除了找青影廠掛個牌,沒有借助學院的任何資源。
《小山迴家》不到3萬成本,其中一部分是老賈自己給雜誌寫評論、給社會上的學長師兄當槍手、去電視台兒童節目組扮演小動物攢下的幾千塊錢。
剩餘都是當時的興趣小組成員,你幾十我一百,生生湊出來的。
拍攝的時候,演員從小組裏拉壯丁,設備去外麵借、蹭,場地主打一個遊擊。
等於說,《小山迴家》和北電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最初學院也不怎麽在乎,特別是《小山迴家》拍完後,成片在教授們看來很粗糙,太業餘,連興趣小組裏的成員們都看不進去,逼得老賈想死。
他們忽略了,短片看得是思想性,看得是噱頭。
在他們看來很無聊的,反映隨處可見的日常生活的《小山迴家》,在香江、境外這些對大陸好奇的地方,卻頗受歡迎。
之後,短片參展,得獎,北電的領導們雖然不能理解為什麽能得獎,卻也開始後悔——
好好一得獎片子,難得出風頭的時候,居然和學院沒什麽關係?
這怎麽能行!
可惜《小山迴家》已經錯過,連賈彰科都錯過了,上半年得獎後,老賈不再是一文不名,連寫劇本都沒署名權的小卡拉米。
一個香江投資人特別喜歡他,準備投15萬讓賈彰科再拍一個反映內地底層生活的短片。
林麥冬入學的時候,就聽說老賈劇本都寫好了,叫《夜色溫柔》。
乍一聽像醜國名著,實際沒啥關係,這年頭文化人的基本操作,拿外國名著蹭一蹭,仿佛能沾上洋氣。
總之,北電對這個結果很不舒服,自己培養的學生,自家旗下青影廠出品的短片,自己卻沒怎麽參與,以至於無法分享榮譽。
太難受了!
賈彰科被大款包養,下手晚了也就算了,絕對不能再發生類似滄海遺珠的事。
於是,96年5月份,老賈還沒畢業,他那個前兩年因為害大家虧錢,最終分崩離析的電影興趣小組,就被學院接管,重新立了起來。
既然學院介入,自然不可能再維持老賈以前那種儼然道上堂口一般的鬆散管理方式,學院除了對小組內的劇本宣讀會、研討會不做限製之外,把其他方麵都接手了。
第一刀就砍向“眾籌”!
你再怎麽眾籌,那也算私人集資,電影市場沒改革的情況下,怎麽能這麽搞呢?
沒有覺悟!
現在的興趣小組模式,基本上是大家討論選出一個本子,遞給學院,由學院審核撥款。
所以,林麥冬搞定興趣小組隻能算成功了一步。
接下來,他還要搞定學院。
不過,這個環節林麥冬反而是最有把握的。
無他,前世努力,加上重生迴來的這個時間節點運氣好!
兩天後,整理好拍攝計劃書的林麥冬,趁著下課的時間跑去導演係辦公室敲響了門。
“請進!”
林麥冬推門而入,就看到正對門那張堆滿書籍、教案的辦公桌後,一顆水煮蛋冉冉升起。
那是一顆鋥亮的光頭,戴著眼鏡,和腦袋的光滑不同,眼鏡後的五官滿是風霜摧殘的痕跡。
看起來就很有生活!
“有事嗎?這位……呃……”水煮蛋推了推眼鏡,上下打量一下林麥冬,眼中閃過一絲恍然:“林麥冬同學?”
說起來,林麥冬在導演係還是有點名聲的。
主要是相貌出眾,和班裏那群高矮胖瘦多元化的同學坐在一起,顏值還要再突出50%,非常醒目。
以至於開學第一節課,教授還以為他是表本班的走錯教室了。
林麥冬捧著劇本和拍攝計劃書,滿臉堆笑湊到水煮蛋麵前:“王老師好,找您有點事兒。”
“學習上的?”
“不是,我個人的。”林麥冬臉上赧然,手上卻悄默默拽過椅子,一屁股坐下,一點局促都沒有:
“前兩天興趣小組那邊不是又搞了次劇本宣讀會嘛,我鬥膽也把自己寫的本子拿上去讀了讀,大家反響還不錯,但我是第一次寫劇本,學長學姐們可能不太好意思當麵批評,所以我想再拿給您看看,請您幫忙指點一下。”
這位王老師叫王虹衛。
目前來說,還是一個在八一製片廠閑了5年,在導演方麵沒做出任何成就,新學期才入職母校的普通教師。
當然,未來就不簡單了。
他在林麥冬記憶中的未來,這位禿頭中年,未來扶持、幫助了三位大導崛起。
那三個導演叫:
寧昊,陳耳,郭凡!
但林麥冬並沒有閑下來,而是拾起他在宣讀會上耍噱頭扔掉的劇本,圍繞劇本做了一個詳細的拍攝計劃。
他從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
自從決定沿著前世重生前的路徑當導演開始,林麥冬早就給自己定好了發展規劃!
90年代末,這還是讓無數電影人一籌莫展的年代。
拍攝的權力掌握在各大製片廠手裏,但製片廠沒錢,每年硬著頭皮才擠出來的幾個拍攝任務,放在整個影視行業,那是真正的狼多肉少!
除了張一謀、凱子哥等知名大導或者老前輩,大把的導演幾年摸不到一次導筒,看見攝影機眼睛都放綠光。
這種時候,林麥冬區區一個導演係學生,若妄想開局拉投資拍商業電影賺錢,那是癡人說夢!
所以,他給自己定下的第一步,就是出名!
先出小名,從短片開始。
之所以沒有選擇長片,也是上麵提到的,製片廠把持拍攝權的原因,民間資本這個時候是不允許進入電影行業的。
就算走其他路子拍出來了,上麵一紙文件,辛苦拍的片子立刻被禁,別說上映,連上電視台都不行。
惟有短片,在這個時代性質比較模糊。
在當前的影視圈看來,短片還是一種先鋒體裁,實驗作品,管製寬鬆很多,最重要的是成本也很小。
林麥冬準備先從記憶裏“借鑒”幾部短片,賭一賭能不能拿獎,刷刷名聲。
當然,所謂成本小也隻是相對而言,96年也不像前兩年了。
說起來還是賈彰科的鍋!
1994年,賈彰科組織的電影興趣小組第一次“眾籌”拍片,因為是野路子,除了找青影廠掛個牌,沒有借助學院的任何資源。
《小山迴家》不到3萬成本,其中一部分是老賈自己給雜誌寫評論、給社會上的學長師兄當槍手、去電視台兒童節目組扮演小動物攢下的幾千塊錢。
剩餘都是當時的興趣小組成員,你幾十我一百,生生湊出來的。
拍攝的時候,演員從小組裏拉壯丁,設備去外麵借、蹭,場地主打一個遊擊。
等於說,《小山迴家》和北電幾乎沒有任何關係。
最初學院也不怎麽在乎,特別是《小山迴家》拍完後,成片在教授們看來很粗糙,太業餘,連興趣小組裏的成員們都看不進去,逼得老賈想死。
他們忽略了,短片看得是思想性,看得是噱頭。
在他們看來很無聊的,反映隨處可見的日常生活的《小山迴家》,在香江、境外這些對大陸好奇的地方,卻頗受歡迎。
之後,短片參展,得獎,北電的領導們雖然不能理解為什麽能得獎,卻也開始後悔——
好好一得獎片子,難得出風頭的時候,居然和學院沒什麽關係?
這怎麽能行!
可惜《小山迴家》已經錯過,連賈彰科都錯過了,上半年得獎後,老賈不再是一文不名,連寫劇本都沒署名權的小卡拉米。
一個香江投資人特別喜歡他,準備投15萬讓賈彰科再拍一個反映內地底層生活的短片。
林麥冬入學的時候,就聽說老賈劇本都寫好了,叫《夜色溫柔》。
乍一聽像醜國名著,實際沒啥關係,這年頭文化人的基本操作,拿外國名著蹭一蹭,仿佛能沾上洋氣。
總之,北電對這個結果很不舒服,自己培養的學生,自家旗下青影廠出品的短片,自己卻沒怎麽參與,以至於無法分享榮譽。
太難受了!
賈彰科被大款包養,下手晚了也就算了,絕對不能再發生類似滄海遺珠的事。
於是,96年5月份,老賈還沒畢業,他那個前兩年因為害大家虧錢,最終分崩離析的電影興趣小組,就被學院接管,重新立了起來。
既然學院介入,自然不可能再維持老賈以前那種儼然道上堂口一般的鬆散管理方式,學院除了對小組內的劇本宣讀會、研討會不做限製之外,把其他方麵都接手了。
第一刀就砍向“眾籌”!
你再怎麽眾籌,那也算私人集資,電影市場沒改革的情況下,怎麽能這麽搞呢?
沒有覺悟!
現在的興趣小組模式,基本上是大家討論選出一個本子,遞給學院,由學院審核撥款。
所以,林麥冬搞定興趣小組隻能算成功了一步。
接下來,他還要搞定學院。
不過,這個環節林麥冬反而是最有把握的。
無他,前世努力,加上重生迴來的這個時間節點運氣好!
兩天後,整理好拍攝計劃書的林麥冬,趁著下課的時間跑去導演係辦公室敲響了門。
“請進!”
林麥冬推門而入,就看到正對門那張堆滿書籍、教案的辦公桌後,一顆水煮蛋冉冉升起。
那是一顆鋥亮的光頭,戴著眼鏡,和腦袋的光滑不同,眼鏡後的五官滿是風霜摧殘的痕跡。
看起來就很有生活!
“有事嗎?這位……呃……”水煮蛋推了推眼鏡,上下打量一下林麥冬,眼中閃過一絲恍然:“林麥冬同學?”
說起來,林麥冬在導演係還是有點名聲的。
主要是相貌出眾,和班裏那群高矮胖瘦多元化的同學坐在一起,顏值還要再突出50%,非常醒目。
以至於開學第一節課,教授還以為他是表本班的走錯教室了。
林麥冬捧著劇本和拍攝計劃書,滿臉堆笑湊到水煮蛋麵前:“王老師好,找您有點事兒。”
“學習上的?”
“不是,我個人的。”林麥冬臉上赧然,手上卻悄默默拽過椅子,一屁股坐下,一點局促都沒有:
“前兩天興趣小組那邊不是又搞了次劇本宣讀會嘛,我鬥膽也把自己寫的本子拿上去讀了讀,大家反響還不錯,但我是第一次寫劇本,學長學姐們可能不太好意思當麵批評,所以我想再拿給您看看,請您幫忙指點一下。”
這位王老師叫王虹衛。
目前來說,還是一個在八一製片廠閑了5年,在導演方麵沒做出任何成就,新學期才入職母校的普通教師。
當然,未來就不簡單了。
他在林麥冬記憶中的未來,這位禿頭中年,未來扶持、幫助了三位大導崛起。
那三個導演叫:
寧昊,陳耳,郭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