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秦是東周雒陽人,他曾到東方的齊國拜師求學,在鬼穀子先生門下學習。外出遊曆多年後,窮困潦倒迴到家中。他的兄弟、嫂嫂、妹妹、妻妾在私下裏都譏笑他,說:“周國人的習俗,向來都是致力於治理產業,努力從事工商,把追逐那十分之二的盈利作為事業。如今你丟掉本行而去搬弄口舌,窮困潦倒,不也是應該的嘛!”蘇秦聽到這些話後,感到十分慚愧,暗自傷心,就閉門不出,把自己的藏書全都翻出來,重新閱讀。他說:“一個讀書人既然已經從師受教,埋頭讀書,可又不能憑借它獲得榮華富貴,即使書讀得再多,又有什麽用呢?”於是他找到了薑太公的兵書《陰符》,伏案研讀。一年後,他從書中揣摩出了許多道理,說:“這下可以用這些道理去遊說當代的國君了。”
蘇秦先是去遊說周顯王,可是周顯王身邊的大臣向來了解蘇秦的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顯王也不信任他。於是蘇秦往西去到秦國。當時秦孝公已經去世,他便遊說秦惠王說:“秦國是個四麵都有險要關塞的國家,被群山環抱,渭水縈繞,東邊有函穀關、黃河,西邊有漢中,南邊有巴、蜀之地,北邊有代地、馬邑,這真是天然的府庫啊。憑借秦國眾多的百姓和訓練有素的軍隊,足可以吞並天下,稱帝來統治四方了。”秦惠王說:“鳥兒的羽毛還沒長豐滿,不可以高飛;國家的政令法規還不完善,不可以兼並天下。”那時商鞅剛被處死,秦惠王很討厭遊說之士,所以就沒有任用蘇秦。
蘇秦於是向東到了趙國。
趙國的趙肅侯任命他的弟弟趙成為國相,封號是奉陽君。奉陽君不喜歡蘇秦,蘇秦隻好離開趙國,又遊曆到燕國,過了一年多才有機會見到燕文侯。蘇秦遊說燕文侯道:“燕國東邊有朝鮮、遼東,北邊有林胡、樓煩,西邊有雲中、九原,南邊有唿沱河、易水,國土縱橫兩千多裏,軍隊有幾十萬,戰車六百輛,戰馬六千匹,儲存的糧食足夠好幾年用。南邊有碣石山、雁門山的豐饒物產,北邊有棗子、栗子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種田地,單靠棗栗也能吃飽。這就是所說的天然府庫啊。燕國平安無事,看不到軍隊覆滅、將領被殺的情景,沒有哪個國家比得上燕國。大王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嗎?燕國之所以不遭受敵國的侵犯,是因為趙國在它的南邊作屏障。秦國和趙國打了五次仗,秦國勝了兩次而趙國勝了三次。秦、趙兩國相互消耗,而大王您卻能憑借完整的燕國在後麵製約它們,這就是燕國不受敵國侵犯的原因。況且秦國如果要攻打燕國,要越過雲中、九原,經過代郡、上穀,穿行幾千裏,即使能攻下燕國的城池,秦國也知道根本沒法守住。秦國不能侵害燕國,這是很明顯的事。而如果趙國要攻打燕國,隻要發布號令,不出十天,幾十萬大軍就能進駐到東垣了。再渡過唿沱河,跨過易水,不到四五天就能抵達燕國的國都了。所以說秦國攻打燕國,是在千裏之外作戰;趙國攻打燕國,是在百裏之內作戰。不擔憂百裏之內的禍患而重視千裏之外的敵人,沒有比這更失策的了。所以希望大王能與趙國合縱相親,使天下各國聯為一體,那麽燕國就一定沒有憂患了。”燕文侯說:“您說得很對,不過我的國家很小,西邊緊挨著強大的趙國,南邊又臨近齊國,齊、趙都是強國。您要是一定要通過合縱的辦法來使燕國安全,我願意把整個國家托付給您。”
於是燕文侯資助蘇秦車馬、金銀、布帛,讓他到趙國去。
這時奉陽君已經去世,蘇秦趁機遊說趙肅侯說:“天下的卿相大臣乃至平民百姓,都推崇您的行為道義,早就希望能在您麵前聽從教誨、陳述忠心了。雖然如此,可因為奉陽君嫉妒賢能,而您又不直接處理政事,所以賓客和遊說之士都不敢在您麵前盡情地施展才能。現在奉陽君已經去世,您又可以和百姓親近了,所以我才敢向您進獻我的一點愚見。我私下為您考慮,沒有比使百姓安定、國家無事更好的了,也沒必要讓百姓去做什麽事。使百姓安定的根本,在於選擇邦交,邦交選擇得當百姓就能安定,邦交選擇不得當百姓就終身不得安寧。請允許我談談趙國麵臨的外患:假如把齊國、秦國都當作敵人,那麽百姓就無法安寧;依靠秦國去攻打齊國,百姓也無法安寧;依靠齊國去攻打秦國,百姓還是無法安寧。所以那些出謀劃策企圖說服國君、去討伐別的國家的人,常常是費盡心機地用言辭去斷絕別人的邦交,希望您千萬謹慎,不要輕易開口說這樣的話。請讓我為您分辨一下合縱、連橫策略的利弊,不過就是‘合縱’與‘連橫’兩種方法罷了。您如果真能聽從我的建議,燕國一定會獻上盛產氈裘、狗馬的土地,齊國一定會獻上盛產魚鹽的海域,楚國一定會獻上盛產橘柚的園林,韓、魏、中山也都可以使它們獻上供祭祀用的地方,而您的親族和父兄都可以得到封侯。割取別國的土地而獲取利益,正是春秋五霸不惜軍隊覆滅、將領被擒也要去追求的;使親族封侯,正是商湯、周武王不惜用流放、弑君的手段也要去爭取的。如今您安然就座,就能兼得這兩種好處,這就是我希望您去做的事啊。如果現在您與秦國結交,那麽秦國必然會削弱韓、魏兩國;與齊國結交,那麽齊國必然會削弱楚、魏兩國。魏國被削弱就會割讓河外之地,韓國被削弱就會獻出宜陽,宜陽一旦被獻出,上郡就會陷入絕境,河外之地被割讓,道路就會不通,楚國被削弱就會失去援助。這三種策略,您不能不仔細考慮啊。如果秦國攻下軹道,那麽南陽就危險了;秦國要是劫持韓國、包圍周室,那麽趙國就得自己拿起武器自衛了;秦國要是占據衛國、奪取卷城,那麽齊國必然會入朝朝拜秦國。秦國的欲望如果已經在崤山以東得到滿足,就必然會舉兵向趙國進攻了。秦軍渡過黃河、越過漳水,占據番吾,那麽兩國軍隊就必然會在邯鄲城下交戰了。這就是我為您擔憂的事啊。現在崤山以東各國中沒有比趙國更強的。趙國國土縱橫兩千多裏,軍隊有幾十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儲存的糧食足夠好幾年用。西邊有常山,南邊有漳河,東邊有清河,北邊有燕國。燕國本來就是個弱國,不值得害怕。秦國在天下最顧忌的莫過於趙國了,然而秦國不敢舉兵攻打趙國,這是為什麽呢?是因為害怕韓國、魏國在後麵算計它呀。那麽韓國、魏國可算是趙國南邊的屏障了。秦國如果進攻韓國、魏國,沒有高山大河的阻隔,秦國可以一點點地蠶食它們,直到逼近它們的國都為止。韓國、魏國不能抵擋秦國,必然會向秦國稱臣。秦國沒有了韓國、魏國的牽製,那麽災禍必然會降臨到趙國頭上了。這就是我為您擔憂的又一件事啊。我聽說堯過去連三百畝的封地都沒有,舜也沒有一點土地,卻能擁有天下;禹聚集的民眾不到一百人,卻能在諸侯中稱王;商湯、周武王的士兵不過三千,戰車不過三百輛,士卒不過三萬,卻能立為天子:這實在是因為他們懂得治國的方法啊。所以英明的君主對外要估量敵國的強弱,對內要估量士兵素質的優劣,不必等到雙方軍隊交鋒,勝敗存亡的關鍵早就心中有數了,怎麽能被眾人的言論所蒙蔽,糊裏糊塗地去決斷事情呢!我私下拿天下的地圖來查看,發現各諸侯國的土地加起來是秦國的五倍,估計各諸侯國的兵力是秦國的十倍,如果六國聯合成一個整體,合力向西去攻打秦國,秦國必然會被打敗。現在各國卻麵朝西方去侍奉秦國,向秦國稱臣。打敗別人和被別人打敗,讓別人向自己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難道可以相提並論嗎!那些主張連橫的人,都想割讓各諸侯國的土地去獻給秦國。秦國成就了霸業,他們就可以憑借秦國的權勢,修建高大的樓台亭榭,營造華美的宮室,欣賞著竽瑟演奏的音樂,前麵有樓台宮闕,後麵有窈窕美女,而各諸侯國遭受秦國的侵害卻沒辦法和他們一起分憂。所以那些主張連橫的人日夜都在用秦國的權勢來恐嚇各諸侯國,以便求得割讓土地,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件事啊。我聽說英明的君主能決斷疑難,排除讒言,摒棄流言蜚語的傳播,堵塞結黨營私的門路,所以我才能在您麵前陳述使國君尊貴、使土地擴展、使軍隊強大的計策。所以我私下為大王您考慮,不如使韓、魏、齊、楚、燕、趙六國合縱結盟,來共同對抗秦國。讓各國的將相在洹水邊上集會,互相交換人質,宰殺白馬,歃血為盟。盟約約定:‘如果秦國攻打楚國,齊國、魏國都要派出精銳部隊來幫助楚國,韓國要截斷秦國的糧道,趙國要渡過漳河,燕國要守衛在常山以北。如果秦國攻打韓、魏兩國,楚國就要截斷秦國的後路,齊國要派出精銳部隊來幫助韓、魏,趙國要渡過漳河,燕國要守衛雲中。如果秦國攻打齊國,楚國要截斷秦國的後路,韓國要守衛城皋,魏國要堵塞秦國的通道,趙國要渡過漳河、博關,燕國要派出精銳部隊來幫助齊國。如果秦國攻打燕國,趙國要守衛常山,楚國要進軍武關,齊國要渡過渤海,韓、魏都要派出精銳部隊來幫助燕國。如果秦國攻打趙國,韓國要進軍宜陽,楚國要進軍武關,魏國要進軍河外,齊國要渡過清河,燕國要派出精銳部隊來幫助趙國。各諸侯國中有不遵守盟約的,其他五國就共同出兵討伐它。’六國合縱結盟來共同對抗秦國,那麽秦國的軍隊必然不敢走出函穀關來危害崤山以東各國了。這樣的話,您稱霸稱王的大業就能成功了。”趙肅侯說:“我還年輕,即位時間又短,還沒聽到過使國家長治久安的計策。現在您有意使天下得以保存,使各諸侯得以安定,我恭敬地把國家托付給您。”於是趙肅侯裝飾了一百輛車,帶上一千鎰黃金,一百雙白璧,一千匹錦繡,用來邀約各諸侯國。
這時,周天子把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的祭肉賜給秦惠王。
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國,擒獲了魏軍將領龍賈,攻占了魏國的雕陰,而且還想繼續向東進兵。蘇秦擔心秦軍打到趙國來,就想出辦法激怒張儀,使他前往秦國。
於是蘇秦又去遊說韓宣王,說:
“韓國北邊有鞏邑、成皋這樣堅固的要塞,西邊有宜陽、商阪這樣的關塞,東邊有宛邑、穰邑、洧水,南邊有陘山,國土縱橫九百多裏,軍隊有幾十萬,天下的強弓硬弩都是從韓國製造出來的。像谿子弩、少府製造的時力弩、距來弩,射程都能達到六百步以外。韓國士兵腳踏弩機發射時,能連續發射一百支箭而不間斷,遠處的敵人能被射穿鎧甲、穿透胸膛,近處的敵人能被射穿心髒。韓國士兵所用的劍、戟等兵器都出自冥山、棠谿、墨陽、合賻、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等地,這些兵器在陸地上能斬斷牛馬,在水裏能截斷天鵝、大雁,麵對敵人時能斬斷堅固的鎧甲、鐵製的盾牌,像皮革製的臂衣、盾牌上的絲帶這些裝備,韓國士兵無不具備。憑借韓國士兵的勇猛,披上堅固的鎧甲,腳踏強勁的弩機,佩帶著鋒利的寶劍,一人抵擋百人,那是不在話下的。憑借韓國的強大和大王您的賢明,卻要麵朝西方去侍奉秦國,拱手屈服,使國家蒙受恥辱而被天下人恥笑,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事了。所以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件事。大王如果侍奉秦國,秦國必然會索要宜陽、成皋。今年把這些地方獻出去了,明年又會要求割讓別的土地。給它吧,已經沒有土地可割讓了;不給吧,那麽以前的功勞就白費了,而且還會招來後麵的禍患。況且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國的要求是沒有止境的,用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沒有止境的要求,這就是所說的招致怨恨、結下災禍啊,不用打仗土地就已經被削減了。我聽說民間有句諺語說:‘寧做雞口,不做牛後。’現在您麵朝西方,拱手向秦國稱臣,這和做牛後有什麽區別呢?憑借大王您的賢明,又擁有強大韓國的軍隊,卻落得個‘牛後’的名聲,我私下真為大王感到羞恥啊。”於是韓王氣得變了臉色,捋起袖子,瞪大了眼睛,手按寶劍,仰天長歎說:“我雖然沒有什麽才能,但也決不會去侍奉秦國。現在您傳達了趙王的教誨,我願意把國家托付給您,聽從您的安排。”
蘇秦又去遊說魏襄王,說:
“大王您的國土,南邊有鴻溝、陳地、汝南、許地、郾地、昆陽、召陵、舞陽、新都、新郪,東邊有淮水、潁水、棗邑、無胥,西邊有長城作為邊界,北邊有河外、卷城、衍邑、酸棗,國土縱橫一千裏。魏國的名聲雖然不大,但是田間房屋密密麻麻,連放牧牲畜的地方都沒有了。人口眾多,車馬成群,日夜川流不息,轟轟隆隆的聲音,就好像有大軍經過一樣。我私下估量大王您的國家並不比楚國小,然而那些主張連橫的人卻蠱惑您去結交像虎狼一樣兇狠的秦國來侵擾天下,一旦遭受秦國的禍患,他們卻不顧及這樣做帶來的災禍。依靠強大秦國的勢力來從內部脅迫自己的國君,罪過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魏國,本是天下的強國;大王,本是天下的賢王。現在您卻有意麵朝西方去侍奉秦國,自稱是秦國東邊的藩屬,為秦國建造帝王的行宮,接受秦國的冠帶製度,春秋兩季給秦國納貢助祭,我私下真為大王感到羞恥啊。我聽說越王勾踐憑借著三千名疲憊的士兵作戰,在幹遂擒獲了吳王夫差。周武王隻用了三千士兵,三百輛革車,就在牧野製服了商紂王:難道是他們的士兵眾多嗎?實在是因為他們能發揮自己的威力啊。現在大王您的士兵,有武士二十萬,蒼頭軍二十萬,能奮勇作戰的二十萬,勤雜兵十萬,戰車六百輛,戰馬五千匹。這比越王勾踐、周武王的兵力可強多了,現在您卻聽從群臣的建議,想要去侍奉秦國。侍奉秦國就必然要割讓土地來表明誠意,所以仗還沒打國家就已經虧損了。凡是群臣中主張侍奉秦國的,都是奸邪之人,不是忠臣啊。作為臣子,割讓自己國君的土地來求得與外國的交情,苟且偷安,不顧及身後的禍患,損害國家利益來成全私人的好處,依靠強大秦國的勢力來從內部脅迫自己的國君,以求得割讓土地,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件事啊。”魏王說:“我沒有才能,以前沒聽過您這樣高明的教誨。現在您傳達了趙王的旨意,我願意把國家托付給您,聽從您的安排。”
蘇秦接著往東去遊說齊宣王,說道:
“齊國南邊有泰山,東邊有琅邪山,西邊有清河,北邊有渤海,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四麵都有險要關塞的國家呀。齊國的疆土方圓兩千多裏,披甲的士卒有幾十萬,糧食堆積得像山丘一樣。齊國三軍精良,而且五家的兵卒也很強,軍隊進攻時就如同銳利的箭頭,作戰時好似迅猛的雷霆,收兵時仿佛疾風驟雨。即使遇到戰事,也從來不用翻越過泰山,渡過清河,涉足渤海。臨淄城裏有七萬戶人家,我私下估量,每戶不少於三個男子,三七就是二十一萬,不用等從遠處的縣邑征兵,單是臨淄的士卒就已經有二十一萬了。臨淄非常富足殷實,那裏的百姓沒有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玩六博、蹋鞠的。臨淄的道路上,車軸互相撞擊,行人肩膀挨著肩膀,把衣襟連起來就能成為帷帳,舉起衣袖就可成為幕布,人們揮灑的汗水如同下雨一般,家家富裕,人人富足,誌向高遠,意氣風發。憑借大王您的賢明以及齊國的強大,天下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之抗衡。如今您卻要麵朝西方去侍奉秦國,我私下裏真為大王感到羞恥啊。況且韓國、魏國之所以特別畏懼秦國,是因為它們與秦國接壤。雙方軍隊一出動相互對峙,不出十天,勝敗存亡的局勢就見分曉了。韓國、魏國要是戰勝了秦國,自身兵力也得折損一半,四方邊境就守不住了;要是戰敗了,那麽國家緊接著就會陷入危亡的境地。所以韓國、魏國很看重與秦國交戰,卻輕易地就向秦國稱臣了。現在秦國如果要攻打齊國,情況就不一樣了。秦國要越過韓國、魏國的土地,經過衛國陽晉的通道,穿過亢父的險要地段,那裏車不能並行,馬不能並排走,隻要有一百個人守住險要之處,一千個人都不敢通過。秦國即使想深入齊國境內,也會顧慮重重,像狼一樣時常迴頭張望,害怕韓國、魏國在後麵算計它。所以秦國隻是虛張聲勢,恐嚇威脅,驕傲矜持而不敢前進,這樣一來,秦國不能危害齊國也就很明顯了。如果不深入考慮秦國對齊國無可奈何這一點,卻想要麵朝西方去侍奉秦國,這是群臣的計策失誤啊。現在您可以做到沒有侍奉秦國的名聲,卻擁有強國的實際地位,所以我希望大王您稍微留意考慮一下這件事。”齊王說:“我不聰慧,齊國處在偏僻荒遠的海邊,是地處東方盡頭的國家,從來沒聽過您這樣的高見。現在您傳達趙王的旨意來開導我,我恭敬地把國家托付給您,聽從您的安排。”
蘇秦於是往西南方向去遊說楚威王,說:
“楚國,是天下的強國;大王您,是天下的賢王。楚國西邊有黔中、巫峽,東邊有夏口、衡州,南邊有洞庭、蒼梧,北邊有陘塞、郇陽,疆土方圓五千多裏,披甲的士卒有一百萬,戰車有一千輛,戰馬有一萬匹,儲存的糧食足夠十年用。這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資本啊。憑借楚國的強大以及大王您的賢明,天下沒有誰能與之抗衡。如今您卻想要麵朝西方去侍奉秦國,我私下認為大王您不應該這樣做啊。秦國在天下最忌憚的莫過於楚國了,楚國強大則秦國就會變弱,秦國強大則楚國就會變弱,雙方勢不兩立。所以我為大王您考慮,不如實行合縱策略來孤立秦國。大王您如果不采用合縱之策,秦國必然會出動兩路大軍,一路從武關出發,一路從漢中出發,那麽鄢郢就會受到震動了。我聽說要在事情還未混亂時就進行治理,要在禍患還未發生時就采取行動。等到禍患來了才去憂慮,那就來不及了。所以希望大王您盡早仔細考慮這件事。大王您要是真能聽從我的建議,我可以讓崤山以東的各國都來進獻四季的禮品,來聽從大王您英明的詔令,把國家托付給您,供奉宗廟,訓練士兵,整備武器,聽憑大王您調遣使用。大王您要是真能采用我的計策,那麽韓國、魏國、齊國、燕國、趙國、衛國的美妙音樂、漂亮美人必定會充滿您的後宮,燕國、代地的駱駝、良馬必定會填滿您宮外的馬廄。所以合縱成功則楚國稱王,連橫成功則秦國稱帝。現在您放棄成就霸王之業的機會,卻落得個侍奉別人的名聲,我私下認為大王您不應該這樣做啊。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有吞並天下的野心。秦國,是天下人的仇敵啊。那些主張連橫的人都想割讓各諸侯國的土地去獻給秦國,秦國一旦成功,就會修築高大的樓台亭榭,營造華美的宮室,欣賞著竽瑟演奏的音樂,前麵有樓台宮闕,後麵有美麗的佳人,而各諸侯國遭受秦國的侵害卻沒辦法和他們一起分憂。所以那些主張連橫的人日夜都在用秦國的權勢來恐嚇各諸侯國,以便求得割讓土地,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件事啊。”楚王說:“我的國家西邊與秦國接壤,秦國懷有奪取巴、蜀,吞並漢中的心思。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能和它親近啊。而韓國、魏國迫於秦國的禍患,不能和它們深入謀劃,和齊國、趙國深入謀劃又怕有人反叛來出賣楚國,計策還沒定下來,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蘇秦說:“大王您要是真能聽從我的建議,我請求前往齊國、趙國,讓合縱的盟約不被破壞,齊國、趙國實行合縱之策,那麽楚國就可以安定了。”楚王說:“好的。”
就這樣,六國合縱結盟,齊心協力。
蘇秦擔任合縱聯盟的盟長,同時兼任六國的相國。他向北迴報趙王,在迴去經過洛陽的時候,隨行的車馬輜重眾多,各諸侯國派來送行的使者也很多,那場麵和王者出行差不多。周顯王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恐懼,趕忙清掃道路,派人到郊外去慰勞。蘇秦的兄弟、妻子、嫂嫂都斜著眼睛不敢抬頭正視他,都趴在地上,像奴仆一樣伺候他吃飯。蘇秦笑著問他的嫂嫂:“你以前對我那麽傲慢,現在卻如此恭敬,這是為什麽呢?”嫂嫂以麵伏地,像蛇一樣匍匐前行,謝罪說:“是因為看到小叔您現在地位尊貴,錢財又多啊。”蘇秦長歎一聲說道:“同樣是我這一個人,富貴了親戚就敬畏我,貧賤時就輕視我,更何況是一般人呢!假如當初我在洛陽近郊有兩頃良田,我難道還能佩帶上六國的相印嗎?”於是他拿出千金賞賜給宗族親戚和朋友。當初,蘇秦到燕國去的時候,向別人借了一百錢作為路費,等到他富貴了,就拿一百金去償還。他還普遍報答了所有曾經對他有恩的人。他的隨行人員中有一個人唯獨沒有得到報答,就上前自己訴說。蘇秦說:“我不是忘了你。當初你和我到燕國去的時候,多次想要離開我。我當時處境困窘,所以你沒辦法留下來,現在你也算是得到好處了。”蘇秦促成六國合縱聯盟之後,迴到趙國,趙肅侯封他為武安君,蘇秦於是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此後秦國的軍隊有十五年不敢窺視函穀關。
蘇秦先是去遊說周顯王,可是周顯王身邊的大臣向來了解蘇秦的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顯王也不信任他。於是蘇秦往西去到秦國。當時秦孝公已經去世,他便遊說秦惠王說:“秦國是個四麵都有險要關塞的國家,被群山環抱,渭水縈繞,東邊有函穀關、黃河,西邊有漢中,南邊有巴、蜀之地,北邊有代地、馬邑,這真是天然的府庫啊。憑借秦國眾多的百姓和訓練有素的軍隊,足可以吞並天下,稱帝來統治四方了。”秦惠王說:“鳥兒的羽毛還沒長豐滿,不可以高飛;國家的政令法規還不完善,不可以兼並天下。”那時商鞅剛被處死,秦惠王很討厭遊說之士,所以就沒有任用蘇秦。
蘇秦於是向東到了趙國。
趙國的趙肅侯任命他的弟弟趙成為國相,封號是奉陽君。奉陽君不喜歡蘇秦,蘇秦隻好離開趙國,又遊曆到燕國,過了一年多才有機會見到燕文侯。蘇秦遊說燕文侯道:“燕國東邊有朝鮮、遼東,北邊有林胡、樓煩,西邊有雲中、九原,南邊有唿沱河、易水,國土縱橫兩千多裏,軍隊有幾十萬,戰車六百輛,戰馬六千匹,儲存的糧食足夠好幾年用。南邊有碣石山、雁門山的豐饒物產,北邊有棗子、栗子的收益,百姓即使不耕種田地,單靠棗栗也能吃飽。這就是所說的天然府庫啊。燕國平安無事,看不到軍隊覆滅、將領被殺的情景,沒有哪個國家比得上燕國。大王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嗎?燕國之所以不遭受敵國的侵犯,是因為趙國在它的南邊作屏障。秦國和趙國打了五次仗,秦國勝了兩次而趙國勝了三次。秦、趙兩國相互消耗,而大王您卻能憑借完整的燕國在後麵製約它們,這就是燕國不受敵國侵犯的原因。況且秦國如果要攻打燕國,要越過雲中、九原,經過代郡、上穀,穿行幾千裏,即使能攻下燕國的城池,秦國也知道根本沒法守住。秦國不能侵害燕國,這是很明顯的事。而如果趙國要攻打燕國,隻要發布號令,不出十天,幾十萬大軍就能進駐到東垣了。再渡過唿沱河,跨過易水,不到四五天就能抵達燕國的國都了。所以說秦國攻打燕國,是在千裏之外作戰;趙國攻打燕國,是在百裏之內作戰。不擔憂百裏之內的禍患而重視千裏之外的敵人,沒有比這更失策的了。所以希望大王能與趙國合縱相親,使天下各國聯為一體,那麽燕國就一定沒有憂患了。”燕文侯說:“您說得很對,不過我的國家很小,西邊緊挨著強大的趙國,南邊又臨近齊國,齊、趙都是強國。您要是一定要通過合縱的辦法來使燕國安全,我願意把整個國家托付給您。”
於是燕文侯資助蘇秦車馬、金銀、布帛,讓他到趙國去。
這時奉陽君已經去世,蘇秦趁機遊說趙肅侯說:“天下的卿相大臣乃至平民百姓,都推崇您的行為道義,早就希望能在您麵前聽從教誨、陳述忠心了。雖然如此,可因為奉陽君嫉妒賢能,而您又不直接處理政事,所以賓客和遊說之士都不敢在您麵前盡情地施展才能。現在奉陽君已經去世,您又可以和百姓親近了,所以我才敢向您進獻我的一點愚見。我私下為您考慮,沒有比使百姓安定、國家無事更好的了,也沒必要讓百姓去做什麽事。使百姓安定的根本,在於選擇邦交,邦交選擇得當百姓就能安定,邦交選擇不得當百姓就終身不得安寧。請允許我談談趙國麵臨的外患:假如把齊國、秦國都當作敵人,那麽百姓就無法安寧;依靠秦國去攻打齊國,百姓也無法安寧;依靠齊國去攻打秦國,百姓還是無法安寧。所以那些出謀劃策企圖說服國君、去討伐別的國家的人,常常是費盡心機地用言辭去斷絕別人的邦交,希望您千萬謹慎,不要輕易開口說這樣的話。請讓我為您分辨一下合縱、連橫策略的利弊,不過就是‘合縱’與‘連橫’兩種方法罷了。您如果真能聽從我的建議,燕國一定會獻上盛產氈裘、狗馬的土地,齊國一定會獻上盛產魚鹽的海域,楚國一定會獻上盛產橘柚的園林,韓、魏、中山也都可以使它們獻上供祭祀用的地方,而您的親族和父兄都可以得到封侯。割取別國的土地而獲取利益,正是春秋五霸不惜軍隊覆滅、將領被擒也要去追求的;使親族封侯,正是商湯、周武王不惜用流放、弑君的手段也要去爭取的。如今您安然就座,就能兼得這兩種好處,這就是我希望您去做的事啊。如果現在您與秦國結交,那麽秦國必然會削弱韓、魏兩國;與齊國結交,那麽齊國必然會削弱楚、魏兩國。魏國被削弱就會割讓河外之地,韓國被削弱就會獻出宜陽,宜陽一旦被獻出,上郡就會陷入絕境,河外之地被割讓,道路就會不通,楚國被削弱就會失去援助。這三種策略,您不能不仔細考慮啊。如果秦國攻下軹道,那麽南陽就危險了;秦國要是劫持韓國、包圍周室,那麽趙國就得自己拿起武器自衛了;秦國要是占據衛國、奪取卷城,那麽齊國必然會入朝朝拜秦國。秦國的欲望如果已經在崤山以東得到滿足,就必然會舉兵向趙國進攻了。秦軍渡過黃河、越過漳水,占據番吾,那麽兩國軍隊就必然會在邯鄲城下交戰了。這就是我為您擔憂的事啊。現在崤山以東各國中沒有比趙國更強的。趙國國土縱橫兩千多裏,軍隊有幾十萬,戰車千輛,戰馬萬匹,儲存的糧食足夠好幾年用。西邊有常山,南邊有漳河,東邊有清河,北邊有燕國。燕國本來就是個弱國,不值得害怕。秦國在天下最顧忌的莫過於趙國了,然而秦國不敢舉兵攻打趙國,這是為什麽呢?是因為害怕韓國、魏國在後麵算計它呀。那麽韓國、魏國可算是趙國南邊的屏障了。秦國如果進攻韓國、魏國,沒有高山大河的阻隔,秦國可以一點點地蠶食它們,直到逼近它們的國都為止。韓國、魏國不能抵擋秦國,必然會向秦國稱臣。秦國沒有了韓國、魏國的牽製,那麽災禍必然會降臨到趙國頭上了。這就是我為您擔憂的又一件事啊。我聽說堯過去連三百畝的封地都沒有,舜也沒有一點土地,卻能擁有天下;禹聚集的民眾不到一百人,卻能在諸侯中稱王;商湯、周武王的士兵不過三千,戰車不過三百輛,士卒不過三萬,卻能立為天子:這實在是因為他們懂得治國的方法啊。所以英明的君主對外要估量敵國的強弱,對內要估量士兵素質的優劣,不必等到雙方軍隊交鋒,勝敗存亡的關鍵早就心中有數了,怎麽能被眾人的言論所蒙蔽,糊裏糊塗地去決斷事情呢!我私下拿天下的地圖來查看,發現各諸侯國的土地加起來是秦國的五倍,估計各諸侯國的兵力是秦國的十倍,如果六國聯合成一個整體,合力向西去攻打秦國,秦國必然會被打敗。現在各國卻麵朝西方去侍奉秦國,向秦國稱臣。打敗別人和被別人打敗,讓別人向自己稱臣和自己向別人稱臣,難道可以相提並論嗎!那些主張連橫的人,都想割讓各諸侯國的土地去獻給秦國。秦國成就了霸業,他們就可以憑借秦國的權勢,修建高大的樓台亭榭,營造華美的宮室,欣賞著竽瑟演奏的音樂,前麵有樓台宮闕,後麵有窈窕美女,而各諸侯國遭受秦國的侵害卻沒辦法和他們一起分憂。所以那些主張連橫的人日夜都在用秦國的權勢來恐嚇各諸侯國,以便求得割讓土地,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件事啊。我聽說英明的君主能決斷疑難,排除讒言,摒棄流言蜚語的傳播,堵塞結黨營私的門路,所以我才能在您麵前陳述使國君尊貴、使土地擴展、使軍隊強大的計策。所以我私下為大王您考慮,不如使韓、魏、齊、楚、燕、趙六國合縱結盟,來共同對抗秦國。讓各國的將相在洹水邊上集會,互相交換人質,宰殺白馬,歃血為盟。盟約約定:‘如果秦國攻打楚國,齊國、魏國都要派出精銳部隊來幫助楚國,韓國要截斷秦國的糧道,趙國要渡過漳河,燕國要守衛在常山以北。如果秦國攻打韓、魏兩國,楚國就要截斷秦國的後路,齊國要派出精銳部隊來幫助韓、魏,趙國要渡過漳河,燕國要守衛雲中。如果秦國攻打齊國,楚國要截斷秦國的後路,韓國要守衛城皋,魏國要堵塞秦國的通道,趙國要渡過漳河、博關,燕國要派出精銳部隊來幫助齊國。如果秦國攻打燕國,趙國要守衛常山,楚國要進軍武關,齊國要渡過渤海,韓、魏都要派出精銳部隊來幫助燕國。如果秦國攻打趙國,韓國要進軍宜陽,楚國要進軍武關,魏國要進軍河外,齊國要渡過清河,燕國要派出精銳部隊來幫助趙國。各諸侯國中有不遵守盟約的,其他五國就共同出兵討伐它。’六國合縱結盟來共同對抗秦國,那麽秦國的軍隊必然不敢走出函穀關來危害崤山以東各國了。這樣的話,您稱霸稱王的大業就能成功了。”趙肅侯說:“我還年輕,即位時間又短,還沒聽到過使國家長治久安的計策。現在您有意使天下得以保存,使各諸侯得以安定,我恭敬地把國家托付給您。”於是趙肅侯裝飾了一百輛車,帶上一千鎰黃金,一百雙白璧,一千匹錦繡,用來邀約各諸侯國。
這時,周天子把祭祀周文王、周武王的祭肉賜給秦惠王。
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國,擒獲了魏軍將領龍賈,攻占了魏國的雕陰,而且還想繼續向東進兵。蘇秦擔心秦軍打到趙國來,就想出辦法激怒張儀,使他前往秦國。
於是蘇秦又去遊說韓宣王,說:
“韓國北邊有鞏邑、成皋這樣堅固的要塞,西邊有宜陽、商阪這樣的關塞,東邊有宛邑、穰邑、洧水,南邊有陘山,國土縱橫九百多裏,軍隊有幾十萬,天下的強弓硬弩都是從韓國製造出來的。像谿子弩、少府製造的時力弩、距來弩,射程都能達到六百步以外。韓國士兵腳踏弩機發射時,能連續發射一百支箭而不間斷,遠處的敵人能被射穿鎧甲、穿透胸膛,近處的敵人能被射穿心髒。韓國士兵所用的劍、戟等兵器都出自冥山、棠谿、墨陽、合賻、鄧師、宛馮、龍淵、太阿等地,這些兵器在陸地上能斬斷牛馬,在水裏能截斷天鵝、大雁,麵對敵人時能斬斷堅固的鎧甲、鐵製的盾牌,像皮革製的臂衣、盾牌上的絲帶這些裝備,韓國士兵無不具備。憑借韓國士兵的勇猛,披上堅固的鎧甲,腳踏強勁的弩機,佩帶著鋒利的寶劍,一人抵擋百人,那是不在話下的。憑借韓國的強大和大王您的賢明,卻要麵朝西方去侍奉秦國,拱手屈服,使國家蒙受恥辱而被天下人恥笑,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事了。所以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件事。大王如果侍奉秦國,秦國必然會索要宜陽、成皋。今年把這些地方獻出去了,明年又會要求割讓別的土地。給它吧,已經沒有土地可割讓了;不給吧,那麽以前的功勞就白費了,而且還會招來後麵的禍患。況且大王的土地是有限的,而秦國的要求是沒有止境的,用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沒有止境的要求,這就是所說的招致怨恨、結下災禍啊,不用打仗土地就已經被削減了。我聽說民間有句諺語說:‘寧做雞口,不做牛後。’現在您麵朝西方,拱手向秦國稱臣,這和做牛後有什麽區別呢?憑借大王您的賢明,又擁有強大韓國的軍隊,卻落得個‘牛後’的名聲,我私下真為大王感到羞恥啊。”於是韓王氣得變了臉色,捋起袖子,瞪大了眼睛,手按寶劍,仰天長歎說:“我雖然沒有什麽才能,但也決不會去侍奉秦國。現在您傳達了趙王的教誨,我願意把國家托付給您,聽從您的安排。”
蘇秦又去遊說魏襄王,說:
“大王您的國土,南邊有鴻溝、陳地、汝南、許地、郾地、昆陽、召陵、舞陽、新都、新郪,東邊有淮水、潁水、棗邑、無胥,西邊有長城作為邊界,北邊有河外、卷城、衍邑、酸棗,國土縱橫一千裏。魏國的名聲雖然不大,但是田間房屋密密麻麻,連放牧牲畜的地方都沒有了。人口眾多,車馬成群,日夜川流不息,轟轟隆隆的聲音,就好像有大軍經過一樣。我私下估量大王您的國家並不比楚國小,然而那些主張連橫的人卻蠱惑您去結交像虎狼一樣兇狠的秦國來侵擾天下,一旦遭受秦國的禍患,他們卻不顧及這樣做帶來的災禍。依靠強大秦國的勢力來從內部脅迫自己的國君,罪過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魏國,本是天下的強國;大王,本是天下的賢王。現在您卻有意麵朝西方去侍奉秦國,自稱是秦國東邊的藩屬,為秦國建造帝王的行宮,接受秦國的冠帶製度,春秋兩季給秦國納貢助祭,我私下真為大王感到羞恥啊。我聽說越王勾踐憑借著三千名疲憊的士兵作戰,在幹遂擒獲了吳王夫差。周武王隻用了三千士兵,三百輛革車,就在牧野製服了商紂王:難道是他們的士兵眾多嗎?實在是因為他們能發揮自己的威力啊。現在大王您的士兵,有武士二十萬,蒼頭軍二十萬,能奮勇作戰的二十萬,勤雜兵十萬,戰車六百輛,戰馬五千匹。這比越王勾踐、周武王的兵力可強多了,現在您卻聽從群臣的建議,想要去侍奉秦國。侍奉秦國就必然要割讓土地來表明誠意,所以仗還沒打國家就已經虧損了。凡是群臣中主張侍奉秦國的,都是奸邪之人,不是忠臣啊。作為臣子,割讓自己國君的土地來求得與外國的交情,苟且偷安,不顧及身後的禍患,損害國家利益來成全私人的好處,依靠強大秦國的勢力來從內部脅迫自己的國君,以求得割讓土地,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件事啊。”魏王說:“我沒有才能,以前沒聽過您這樣高明的教誨。現在您傳達了趙王的旨意,我願意把國家托付給您,聽從您的安排。”
蘇秦接著往東去遊說齊宣王,說道:
“齊國南邊有泰山,東邊有琅邪山,西邊有清河,北邊有渤海,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四麵都有險要關塞的國家呀。齊國的疆土方圓兩千多裏,披甲的士卒有幾十萬,糧食堆積得像山丘一樣。齊國三軍精良,而且五家的兵卒也很強,軍隊進攻時就如同銳利的箭頭,作戰時好似迅猛的雷霆,收兵時仿佛疾風驟雨。即使遇到戰事,也從來不用翻越過泰山,渡過清河,涉足渤海。臨淄城裏有七萬戶人家,我私下估量,每戶不少於三個男子,三七就是二十一萬,不用等從遠處的縣邑征兵,單是臨淄的士卒就已經有二十一萬了。臨淄非常富足殷實,那裏的百姓沒有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玩六博、蹋鞠的。臨淄的道路上,車軸互相撞擊,行人肩膀挨著肩膀,把衣襟連起來就能成為帷帳,舉起衣袖就可成為幕布,人們揮灑的汗水如同下雨一般,家家富裕,人人富足,誌向高遠,意氣風發。憑借大王您的賢明以及齊國的強大,天下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之抗衡。如今您卻要麵朝西方去侍奉秦國,我私下裏真為大王感到羞恥啊。況且韓國、魏國之所以特別畏懼秦國,是因為它們與秦國接壤。雙方軍隊一出動相互對峙,不出十天,勝敗存亡的局勢就見分曉了。韓國、魏國要是戰勝了秦國,自身兵力也得折損一半,四方邊境就守不住了;要是戰敗了,那麽國家緊接著就會陷入危亡的境地。所以韓國、魏國很看重與秦國交戰,卻輕易地就向秦國稱臣了。現在秦國如果要攻打齊國,情況就不一樣了。秦國要越過韓國、魏國的土地,經過衛國陽晉的通道,穿過亢父的險要地段,那裏車不能並行,馬不能並排走,隻要有一百個人守住險要之處,一千個人都不敢通過。秦國即使想深入齊國境內,也會顧慮重重,像狼一樣時常迴頭張望,害怕韓國、魏國在後麵算計它。所以秦國隻是虛張聲勢,恐嚇威脅,驕傲矜持而不敢前進,這樣一來,秦國不能危害齊國也就很明顯了。如果不深入考慮秦國對齊國無可奈何這一點,卻想要麵朝西方去侍奉秦國,這是群臣的計策失誤啊。現在您可以做到沒有侍奉秦國的名聲,卻擁有強國的實際地位,所以我希望大王您稍微留意考慮一下這件事。”齊王說:“我不聰慧,齊國處在偏僻荒遠的海邊,是地處東方盡頭的國家,從來沒聽過您這樣的高見。現在您傳達趙王的旨意來開導我,我恭敬地把國家托付給您,聽從您的安排。”
蘇秦於是往西南方向去遊說楚威王,說:
“楚國,是天下的強國;大王您,是天下的賢王。楚國西邊有黔中、巫峽,東邊有夏口、衡州,南邊有洞庭、蒼梧,北邊有陘塞、郇陽,疆土方圓五千多裏,披甲的士卒有一百萬,戰車有一千輛,戰馬有一萬匹,儲存的糧食足夠十年用。這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資本啊。憑借楚國的強大以及大王您的賢明,天下沒有誰能與之抗衡。如今您卻想要麵朝西方去侍奉秦國,我私下認為大王您不應該這樣做啊。秦國在天下最忌憚的莫過於楚國了,楚國強大則秦國就會變弱,秦國強大則楚國就會變弱,雙方勢不兩立。所以我為大王您考慮,不如實行合縱策略來孤立秦國。大王您如果不采用合縱之策,秦國必然會出動兩路大軍,一路從武關出發,一路從漢中出發,那麽鄢郢就會受到震動了。我聽說要在事情還未混亂時就進行治理,要在禍患還未發生時就采取行動。等到禍患來了才去憂慮,那就來不及了。所以希望大王您盡早仔細考慮這件事。大王您要是真能聽從我的建議,我可以讓崤山以東的各國都來進獻四季的禮品,來聽從大王您英明的詔令,把國家托付給您,供奉宗廟,訓練士兵,整備武器,聽憑大王您調遣使用。大王您要是真能采用我的計策,那麽韓國、魏國、齊國、燕國、趙國、衛國的美妙音樂、漂亮美人必定會充滿您的後宮,燕國、代地的駱駝、良馬必定會填滿您宮外的馬廄。所以合縱成功則楚國稱王,連橫成功則秦國稱帝。現在您放棄成就霸王之業的機會,卻落得個侍奉別人的名聲,我私下認為大王您不應該這樣做啊。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有吞並天下的野心。秦國,是天下人的仇敵啊。那些主張連橫的人都想割讓各諸侯國的土地去獻給秦國,秦國一旦成功,就會修築高大的樓台亭榭,營造華美的宮室,欣賞著竽瑟演奏的音樂,前麵有樓台宮闕,後麵有美麗的佳人,而各諸侯國遭受秦國的侵害卻沒辦法和他們一起分憂。所以那些主張連橫的人日夜都在用秦國的權勢來恐嚇各諸侯國,以便求得割讓土地,希望大王您仔細考慮這件事啊。”楚王說:“我的國家西邊與秦國接壤,秦國懷有奪取巴、蜀,吞並漢中的心思。秦國,是虎狼一樣的國家,不能和它親近啊。而韓國、魏國迫於秦國的禍患,不能和它們深入謀劃,和齊國、趙國深入謀劃又怕有人反叛來出賣楚國,計策還沒定下來,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好。”蘇秦說:“大王您要是真能聽從我的建議,我請求前往齊國、趙國,讓合縱的盟約不被破壞,齊國、趙國實行合縱之策,那麽楚國就可以安定了。”楚王說:“好的。”
就這樣,六國合縱結盟,齊心協力。
蘇秦擔任合縱聯盟的盟長,同時兼任六國的相國。他向北迴報趙王,在迴去經過洛陽的時候,隨行的車馬輜重眾多,各諸侯國派來送行的使者也很多,那場麵和王者出行差不多。周顯王聽到這個消息後十分恐懼,趕忙清掃道路,派人到郊外去慰勞。蘇秦的兄弟、妻子、嫂嫂都斜著眼睛不敢抬頭正視他,都趴在地上,像奴仆一樣伺候他吃飯。蘇秦笑著問他的嫂嫂:“你以前對我那麽傲慢,現在卻如此恭敬,這是為什麽呢?”嫂嫂以麵伏地,像蛇一樣匍匐前行,謝罪說:“是因為看到小叔您現在地位尊貴,錢財又多啊。”蘇秦長歎一聲說道:“同樣是我這一個人,富貴了親戚就敬畏我,貧賤時就輕視我,更何況是一般人呢!假如當初我在洛陽近郊有兩頃良田,我難道還能佩帶上六國的相印嗎?”於是他拿出千金賞賜給宗族親戚和朋友。當初,蘇秦到燕國去的時候,向別人借了一百錢作為路費,等到他富貴了,就拿一百金去償還。他還普遍報答了所有曾經對他有恩的人。他的隨行人員中有一個人唯獨沒有得到報答,就上前自己訴說。蘇秦說:“我不是忘了你。當初你和我到燕國去的時候,多次想要離開我。我當時處境困窘,所以你沒辦法留下來,現在你也算是得到好處了。”蘇秦促成六國合縱聯盟之後,迴到趙國,趙肅侯封他為武安君,蘇秦於是把合縱盟約送交秦國。此後秦國的軍隊有十五年不敢窺視函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