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跟著我學習且精通六藝的弟子有七十七人”,他們都是才能出眾的人。在德行方麵出眾的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擅長處理政事的有:冉有、季路。能說會道、長於言辭的是:宰我、子貢。精通文獻典籍的是:子遊、子夏。顓孫師偏激,曾參遲鈍,高柴愚笨,仲由魯莽,顏迴常常貧困。端木賜不安於本分而去經商,不過他預測市場行情往往很準。


    孔子所敬重的人:在周朝是老子;在衛國是蘧伯玉;在齊國是晏平仲;在楚國是老萊子;在鄭國是子產;在魯國是孟公綽。孔子多次稱讚臧文仲、柳下惠、銅鞮伯華、介山子然,孔子出生在他們之後,沒能夠和他們同處一個時代。


    顏迴,是魯國人,字子淵,比孔子小三十歲。顏淵向孔子問什麽是仁,孔子說:“克製自己,使言行符合禮,天下的人就會稱許你是仁人了。”孔子還說:“顏迴多麽賢德呀!一竹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裏,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迴卻依然自得其樂。”“顏迴看上去好像很愚笨,可是退下後考察他私下的言行,發現他也能夠對所學的內容有所發揮,可見顏迴並不愚笨。”“任用我,我就去幹;不用我,我就隱藏起來,隻有我和你能做到這樣吧!”顏迴二十九歲時,頭發就全白了,過早地去世。孔子哭得很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迴,弟子們更加親近我了。”魯哀公問孔子:“您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孔子迴答說:“有個叫顏迴的最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犯同樣的過錯。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


    閔損,字子騫,比孔子小十五歲。孔子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別人對於他父母兄弟稱讚他的話沒有異議。”他不做大夫的家臣,不領取昏君的俸祿。他說:“如果再有人來征召我,那我一定逃到汶水之北去了。”


    冉耕,字伯牛。孔子認為他有德行。冉伯牛得了重病,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裏握住他的手,說:“這是命呀!這樣的人卻得了這樣的病,這就是命呀!”


    冉雍,字仲弓。仲弓問怎樣處理政事,孔子說:“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役使百姓如同去承擔重大的祭祀典禮。在諸侯的邦國裏沒人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裏沒人怨恨。”孔子認為仲弓有德行,說:“冉雍呀,可以讓他做卿大夫一類的官去治理百姓。”仲弓的父親出身低微,孔子說:“耕牛生的小牛犢長著紅色的毛,角也長得整齊端正,人們雖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難道會舍棄它嗎?”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歲,做了季氏的家臣。季康子問孔子說:“冉求稱得上仁嗎?”孔子說:“在擁有千戶人家的城邑,擁有百輛兵車的大夫封地,可以讓冉求去管理那裏的軍政事務。至於他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季康子又問:“子路稱得上仁嗎?”孔子迴答說:“和冉求一樣。”冉求問孔子說:“聽到了就去做嗎?”孔子說:“去做吧。”子路問:“聽到了就去做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麽能聽到了就去做呢?”子華對此感到奇怪,說:“冒昧地問一下,為什麽同樣的問題而迴答卻不一樣呢?”孔子說:“冉求做事退縮,所以我鼓勵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我約束他。”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歲。子路性情粗樸,喜好勇力,為人剛直,頭戴雄雞樣式的帽子,佩戴著公豬皮裝飾的寶劍,曾經冒犯欺淩過孔子。孔子用禮儀慢慢地誘導子路,子路後來穿著儒服,帶著拜師的禮物,通過門人請求做孔子的弟子。子路問怎樣處理政事,孔子說:“自己先給百姓帶頭,然後再讓百姓勤勞地工作。”子路請求再多講一點,孔子說:“永遠不要懈怠。”子路問:“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說:“君子最崇尚的是義。君子好勇卻不講義,就會犯上作亂;小人好勇卻不講義,就會去做盜賊。”子路聽到了什麽道理,如果還沒有能去實行,就生怕又聽到新的道理。孔子說:“根據單方麵的言辭就可以判決訴訟案件的,大概隻有仲由吧!”“仲由好勇的精神超過了我,其他就沒有什麽可取之處了。”“像仲由這樣,恐怕不得好死吧。”“穿著破舊的絲綿袍子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覺得羞恥的,大概隻有仲由吧!”“仲由在學問上已經達到了‘升堂’的程度,但還沒有進入‘入室’的境界。”季康子問:“仲由稱得上仁嗎?”孔子說:“擁有千輛兵車的大國可以讓他去管理軍政事務,至於他仁不仁,我就不知道了。”子路喜歡跟隨孔子出遊,途中曾遇到長沮、桀溺、荷蓧丈人。子路做季氏的家臣時,季孫問孔子說:“子路可以稱得上是大臣嗎?”孔子說:“可以說是能勝任職守的臣子了。”子路要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辭行。孔子說:“蒲邑有很多勇猛的壯士,又很難治理。不過我告訴你:態度恭敬而又嚴肅,就可以駕馭勇武的人;寬厚而又公正,就可以團結眾人;恭敬、公正而又冷靜沉著,就可以報效上司了。”


    起初,衛靈公有個寵愛的姬妾叫南子。衛靈公的太子蕢聵得罪了南子,因害怕被誅殺就出逃了。等到衛靈公去世後,夫人想立公子郢為國君。公子郢不肯,說:“逃亡太子的兒子輒還在呢。”於是衛國就立輒為國君,這就是衛出公。衛出公在位十二年,他的父親蕢聵一直在國外,不能迴到衛國。子路擔任衛國大夫孔悝封邑的長官。蕢聵就和孔悝一起作亂,謀劃進入孔悝家,接著就和他的黨徒襲擊衛出公。衛出公逃到魯國,蕢聵進宮即位,這就是衛莊公。當孔悝作亂時,子路正在外麵,聽到這個消息後就急忙趕去。正好遇到子羔從衛國城門出來,子羔對子路說:“衛出公已經逃走了,城門也已經關閉了,你可以迴去了,不要白白地遭受災禍。”子路說:“吃著人家的飯,就不能迴避人家的災難。”子羔最終離去了。這時有使者進入城中,城門開了,子路就跟著進去了。子路找到蕢聵,蕢聵和孔悝都登上了高台。子路說:“國君哪裏用得著孔悝呢?請讓我把他殺了。”蕢聵不聽。於是子路想要放火燒台,蕢聵害怕了,就派石乞、壺黶去攻打子路,砍斷了子路的帽帶。子路說:“君子死了,帽子也不能脫掉。”於是係好帽帶就被殺死了。孔子聽到衛國發生動亂,說:“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消息傳來,子路果然死了。所以孔子說:“自從我有了仲由,惡意的言語就再也聽不到了。”這時子貢正作為魯國的使者出使到齊國去。


    宰予,字子我,能說會道,言辭犀利。他跟隨孔子學習後,問道:“為父母守孝三年,時間不是太久了嗎?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必然荒廢。舊的穀子已經吃完,新的穀子已經登場,取火用的木頭也都輪換了一遍,守孝一年也就可以了。”孔子說:“你這樣做心裏覺得安穩嗎?”宰予說:“安穩。”孔子說:“你要是覺得安穩,那就這樣做吧。君子在守孝期間,吃美味的食物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覺得快樂,所以君子才不這樣做呀。”宰予出去後,孔子說:“宰予真是不仁呀!兒女出生三年,然後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為父母守孝三年,這是天下通行的喪禮呀。”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牆壁無法粉刷。”宰予問五帝的德行,孔子說:“你不是問這個問題的合適人選。”宰予擔任臨菑大夫,與田常一起叛亂,結果他的家族被滅了,孔子為此感到羞恥。


    端木賜,是衛國人,字子貢,比孔子小三十一歲。子貢能言善辯,巧於言辭,孔子常常駁斥他的辯辭。孔子問子貢說:“你和顏迴相比,誰更好一些呢?”子貢迴答說:“我怎麽敢和顏迴相比呀!顏迴聽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聽到一件事隻能推知兩件事。”子貢完成學業後,問孔子說:“我是什麽樣的人呢?”孔子說:“你好比是一個器具。”子貢說:“是什麽器具呢?”孔子說:“是瑚璉呀。”陳子禽問子貢說:“仲尼的學問是從哪裏學來的呢?”子貢說:“周文王、周武王的治國之道並沒有失傳,還留在人間,賢能的人記住了其中重要的部分,不賢的人記住了其中次要的部分,無處不有文王、武王的治國之道。夫子哪裏不能學習,又何必有固定的老師呢!”陳子禽又問:“孔子每到一個國家,必定能了解那個國家的政事。這是他自己去問來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夫子是靠溫和、善良、恭敬、節儉、謙遜這五種品德得來的。夫子這種求得的方式,大概和別人求得的方式不同吧。”子貢問孔子說:“富裕了而不驕傲,貧窮了而不諂媚,怎麽樣?”孔子說:“可以了;不過,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卻喜好禮。”


    田常想要在齊國叛亂,卻忌憚高氏、國氏、鮑氏、晏氏這些大家族,所以就調動他的軍隊想去攻打魯國。孔子聽到這個消息後,對弟子們說:“魯國,是我們祖宗墳墓所在的地方,是我們父母之邦,國家危險到這種地步,你們為什麽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請求前去,孔子製止了他。子張、子石請求前往,孔子沒有答應。子貢請求前去,孔子答應了。子貢於是出發,到了齊國,遊說田常說:“您攻打魯國的計策錯了。魯國,是很難攻打的國家,它的城牆又薄又矮,它的土地狹小而且不肥沃,它的國君愚昧而且不施仁德,大臣們虛偽而且沒有才能,它的士兵和百姓又厭惡打仗的事,這樣的國家不可以和它交戰。您不如去攻打吳國。吳國,城牆又高又厚,土地廣闊而且肥沃,鎧甲堅固而且嶄新,士卒經過挑選而且吃得飽,精良的兵器和充足的兵員都在那裏,又派賢明的大夫鎮守著,這是容易攻打的國家呀。”田常氣憤得變了臉色,說:“你認為難的,正是別人認為容易的;你認為容易的,正是別人認為難的。你卻用這樣的道理來教導我,這是為什麽呢?”子貢說:“我聽說,憂患在國內的,要去攻打強大的國家;憂患在國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國家。現在您的憂患在國內。我聽說您三次受封都沒能成功,是因為朝中大臣有反對您的呀。現在您打敗魯國來擴充齊國的領土,打了勝仗,國君就會更加驕縱,大臣們就會更加尊貴,而您的功勞卻不在其中,那麽您和國君的關係就會一天天疏遠。這樣一來,您對上使國君驕傲放縱,對下使大臣們肆意妄為,想要成就大事,那就太難了。國君驕傲就會放縱,大臣驕傲就會爭權,這樣您上與國君有矛盾,下與大臣們互相爭鬥。像這樣,那您在齊國的處境就危險了。所以說不如去攻打吳國。如果攻打吳國不能取勝,百姓死在國外,大臣們在國內的勢力就會空虛,這樣您上邊沒有強大的大臣與您作對,下邊沒有百姓的非難,孤立國君、控製齊國的就隻有您了。”田常說:“好。雖然如此,我的軍隊已經開赴魯國了,現在要離開魯國去攻打吳國,大臣們會懷疑我,怎麽辦呢?”子貢說:“您按兵不動,不要進攻魯國,我請求前去出使吳王,讓他出兵救援魯國而攻打齊國,您就趁機出兵迎擊他們。”田常答應了,派子貢南下拜見吳王。


    子貢遊說吳王說:“我聽說,施行王道的君主不會讓諸侯屬國滅絕,施行霸道的君主沒有強大的敵手,千鈞重的東西,隻要加上一銖一兩的分量就會改變原來的狀態。現在,擁有萬輛兵車的齊國要私自吞並擁有千輛兵車的魯國,和吳國爭強,我私下替大王感到危險。況且援救魯國,可以顯揚大王的名聲;攻打齊國,對您有極大的好處。可以安撫泗水流域的諸侯,討伐暴虐的齊國,鎮服強大的晉國,好處沒有比這更大的了。名義上是保全了魯國,實際上是困住了強大的齊國,聰明的人是不會遲疑不決的。”吳王說:“好。雖然如此,我曾經和越國交戰,把越王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教養士卒,有報複我的念頭。你等我攻打了越國再聽從你的建議吧。”子貢說:“越國的力量超不過魯國,吳國的強大超不過齊國,大王您放下齊國而去攻打越國,那麽齊國早已平定魯國了。況且大王您正以保存危亡、延續將絕之國的名義行事,現在攻打弱小的越國而害怕強大的齊國,這不是勇敢的表現。勇敢的人不迴避艱難,仁愛的人不使人窮困,聰明的人不錯失時機,施行王道的君主不會讓諸侯屬國滅絕,憑借這些來樹立正義。現在保存越國向諸侯顯示您的仁德,援救魯國攻打齊國,威勢施加到晉國,諸侯們必定會相繼來朝拜吳國,您的霸業也就成功了。而且大王您如果一定厭惡越國,我請求東去會見越王,讓他出兵追隨您,這實際上是使越國國內空虛,名義上是讓諸侯們跟從您去討伐齊國。”吳王非常高興,就派子貢前往越國。


    越王清掃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貢,親自駕車送子貢到館舍,然後問道:“我們越國是偏僻落後的蠻夷之國,大夫您為何鄭重其事地屈尊光臨這裏呢?”子貢說:“現在我勸說吳王去援救魯國攻打齊國,他心裏想去卻害怕越國,說‘等我攻打了越國才行’。像這樣的話,越國被攻破是必然的了。況且沒有報複別人的想法卻讓別人起疑心,這是笨拙;有報複別人的想法卻讓人知道了,這是危險;事情還沒做就先傳揚出去,這是很不安全的。這三種情況是辦事時的大患呀。”勾踐向子貢叩頭拜了兩拜說:“我曾經不自量力,竟和吳國交戰,被困在會稽山上,那種痛苦深入骨髓,我日夜唇焦舌幹,隻想著和吳王同歸於盡,這就是我的心願啊。”接著勾踐又向子貢詢問辦法。子貢說:“吳王為人兇猛殘暴,大臣們難以忍受;國家因為多次打仗而疲憊不堪,士兵們也無法忍受;百姓怨恨國君,大臣們在內產生變故;伍子胥因為進諫而被殺害,太宰嚭專權,隻知順從國君的過錯來保住自己的私利:這是國家將要滅亡的政治狀況啊。現在大王您如果能出兵輔佐吳王來滿足他的心願,用貴重的寶物來討他歡心,用謙卑的言辭來尊崇他的禮儀,他一定會去攻打齊國的。如果他作戰不能取勝,那就是大王您的福氣了。如果他打了勝仗,必定會帶兵逼近晉國,我請求北上去拜見晉國國君,讓他和您一起攻打吳國,吳國就一定會被削弱了。吳國的精銳部隊都在齊國消耗盡了,重兵又被晉國牽製住,這時大王您趁它疲憊不堪去攻打它,那消滅吳國就是必然的了。”越王非常高興,答應了子貢的建議。越王送給子貢一百鎰黃金、一把寶劍、兩支好矛。子貢沒有接受,就離開了。


    子貢迴報吳王說:“我恭敬地把大王您的話告訴了越王,越王非常驚恐,說:‘我很不幸,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自己又不自量力,得罪了吳國,結果軍隊戰敗,自身受辱,棲息在會稽山上,國家成了一片廢墟,全靠大王您的恩賜,才使我能夠捧著祭品,祭祀祖先,我至死也不敢忘記,哪裏還敢有什麽別的打算呢!’”過了五天,越國派大夫文種向吳王叩頭說:“東海邊上的奴仆勾踐派臣子文種,冒昧地通過您的下級官吏向您問候。現在私下聽說大王您將要興正義之師,討伐強暴,拯救弱小,圍困暴虐的齊國,安撫周王室,請允許我們出動國內全部的三千士兵,勾踐請求親自披上鎧甲,拿起武器,帶頭衝鋒陷陣,承受箭石的攻擊。因此讓越國卑微的臣子文種獻上祖先珍藏的寶物,鎧甲二十套,還有鈇屈盧矛、步光劍,來祝賀貴軍的將士們。”吳王非常高興,把這件事告訴子貢說:“越王想親自跟隨我去攻打齊國,行嗎?”子貢說:“不行。使人家的國家空虛,調用人家全部的兵力,又讓人家的國君跟隨出征,這是不道義的。您可以接受他的禮物,答應他出兵,但是要謝絕他的國君跟隨。”吳王答應了,就辭謝了越王。於是吳王就發動了九郡的兵力去攻打齊國。


    子貢趁機離開吳國前往晉國,對晉國國君說:“我聽說,不事先謀劃好就不能應付突發的事變,軍隊不事先做好準備就不能戰勝敵人。現在齊國和吳國將要開戰,如果吳國戰敗了,越國一定會趁機擾亂它;如果吳國戰勝了齊國,必定會帶兵逼近晉國。”晉君非常恐慌,說:“那該怎麽辦呢?”子貢說:“整治好兵器,休整好士兵,等著吳軍的到來。”晉君答應了。


    子貢離開晉國迴到魯國。吳王果然和齊國人在艾陵交戰,大敗齊軍,俘獲了齊國七位將軍的軍隊,卻沒有返迴吳國,果然帶兵逼近晉國,和晉國人在黃池相遇。吳、晉兩國爭強鬥勝。晉國人攻擊吳軍,大敗吳軍。越王勾踐聽到這個消息後,渡過長江襲擊吳國,在距離吳國都城七裏的地方駐紮軍隊。吳王聽到這個消息後,離開晉國返迴吳國,和越軍在五湖交戰。三次交戰都失敗了,城門也守不住了,越軍於是包圍了王宮,殺死了吳王夫差,又處死了吳國的相國。攻破吳國三年後,越王勾踐向東稱霸。


    所以子貢這一次出使,保全了魯國,擾亂了齊國,攻破了吳國,使晉國更加強大並使越國稱霸。子貢一次出使,使各國形勢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在十年之中,五個國家各自都發生了重大的變故。


    子貢喜歡賤買貴賣,根據市場行情的變化來轉手貨物,從中獲利。他喜歡宣揚別人的長處,也不隱瞞別人的過失。他曾經在魯國、衛國做過國相,家中積累了千金的財富,最後在齊國去世。


    言偃,是吳國人,字子遊,比孔子小四十五歲。


    子遊完成學業後,做了武城的長官。孔子經過武城時,聽到了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微微一笑,說:“殺雞哪裏用得著宰牛的刀呢?”子遊迴答說:“以前我聽老師您說過,君子學習了道就會愛護百姓,小人學習了道就容易驅使。”孔子對弟子們說:“你們幾個,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說的話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孔子認為子遊熟悉古代文獻典籍。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


    子夏問:“‘美好的笑容真好看啊,美麗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來打扮啊。’這幾句話是什麽意思呢?”孔子說:“這就好比繪畫,先有白底然後再畫畫。”子夏又問:“那麽禮是不是產生在仁之後呢?”孔子說:“卜商呀,現在可以和你談論《詩經》了。”


    子貢問:“顓孫師和卜商誰更賢能呢?”孔子說:“顓孫師有些過頭了,卜商有些趕不上。”子貢說:“那麽是顓孫師更好一些嗎?”孔子說:“過頭和趕不上同樣不好。”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孔子去世後,子夏居住在西河教授學業,做了魏文侯的老師。他的兒子死了,他哭得眼睛都失明了。


    顓孫師,是陳國人,字子張,比孔子小四十八歲。


    子張問怎樣求得官職俸祿,孔子說:“多聽,有疑問的地方先放在一邊,其餘有把握的部分謹慎地說出,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多看,有危險的事情先放在一邊,其餘有把握的部分謹慎地去做,這樣就可以減少後悔。說話少犯錯,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這裏麵了。”


    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們被困在陳國、蔡國之間,子張問怎樣才能使自己的主張行得通。孔子說:“說話要忠誠守信,做事要忠厚恭敬,即使到了蠻夷之地也能行得通;說話不忠誠守信,做事不忠厚恭敬,即使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站著的時候,就好像看見‘忠信篤敬’幾個字擺在麵前;坐車的時候,就好像看見這幾個字刻在車轅前的橫木上,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主張行得通。”子張把這些話寫在自己束腰的大帶上。


    子張問:“士怎樣做才可以稱得上是通達呢?”孔子說:“你所說的通達是什麽意思呢?”子張迴答說:“在諸侯國中一定要有名聲,在卿大夫家也要有名聲。”孔子說:“這隻是名聲,不是通達。所謂通達,就是品質正直,喜好道義,善於察言觀色,總是想著謙恭待人,這樣的人在諸侯國和卿大夫家一定能通達。而那種隻有名聲的人,表麵上追求仁德,實際行為卻違背仁德,還以仁人自居而不懷疑自己,這種人在諸侯國和卿大夫家一定會有虛名。”


    曾參,是南武城人,字子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孔子認為他能通曉孝道,所以傳授給他學業。他撰寫了《孝經》,死於魯國。


    澹台滅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歲。


    他的容貌很醜陋。他想拜孔子為師,孔子認為他資質淺薄。他跟隨孔子學習後,迴去就致力於自身品德的修養,走路不抄小道,不是因為公事就不去拜見卿大夫。


    他南下遊曆到長江一帶,跟從他的弟子有三百人,他在取舍、進退方麵很有原則,名聲在諸侯間傳揚開來。孔子聽到這些情況後,說:“我憑言辭判斷人,看錯了宰予;憑相貌判斷人,看錯了子羽。”


    宓不齊,字子賤,比孔子小三十歲。


    孔子說:“子賤真是個君子呀!假如魯國沒有君子,他從哪裏學到這樣的品德呢?”


    子賤做單父的長官,向孔子匯報情況,說:“這個地方有五位比我賢能的人,他們教給我治理地方的辦法。”孔子說:“可惜呀,子賤治理的地方太小了,如果讓他治理大的地方,那就差不多可以了。”


    原憲,字子思。


    子思問什麽是恥辱。孔子說:“國家政治清明,做官領取俸祿;國家政治黑暗,也做官領取俸祿,這就是恥辱。”


    子思說:“好勝、自誇、怨恨、貪欲這幾種毛病都能克製住,這樣可以算是仁人了嗎?”孔子說:“可以說是很難得的了,至於算不算仁人,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去世後,原憲就隱居在荒野之中。子貢做衛國的國相,坐著四匹馬駕的車子,帶著很多隨從,排開叢生的野草,進入偏僻簡陋的裏巷,去拜訪原憲。原憲整理好破舊的衣帽會見子貢。子貢覺得羞恥,說:“夫子您難道是窮困了嗎?”原憲說:“我聽說,沒有錢財叫做貧,學了道卻不能實行叫做病。像我這樣,隻是貧,不是病呀。”子貢很慚愧,不高興地離開了,終身都為自己說錯了話而感到羞恥。


    公冶長,是齊國人,字子長。


    孔子說:“公冶長這個人可以把女兒嫁給他,雖然他曾被關在監獄裏,但那不是他的罪過。”於是孔子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南宮括,字子容。


    南宮括問孔子說:“後羿擅長射箭,奡善於水戰,可他們都不得好死;大禹和後稷親自耕種莊稼,卻得到了天下,這是為什麽呢?”孔子沒有迴答。南宮括出去後,孔子說:“這個人真是個君子呀!這個人的品德真高尚呀!”“國家政治清明,他不會被廢棄不用;國家政治黑暗,他也能免遭刑罰殺戮。”南宮括反複誦讀“白珪之玷”這句詩,孔子就把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


    公皙哀,字季次。


    孔子說:“天下無道的時候,很多人都去做卿大夫的家臣,在都城裏當官;隻有季次不曾出去做官。”


    曾皙,名點。


    曾皙陪侍在孔子身邊,孔子說:“說說你的誌向吧。”曾皙說:“暮春時節,春天的衣服已經穿上了,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童子,一起到沂水裏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唱著歌迴來。”孔子長歎一聲說:“我讚同曾點的誌向啊!”


    顏無繇,字路,他就是顏迴的父親,父子倆曾經先後拜孔子為師。


    顏迴去世後,顏路很貧窮,請求孔子賣掉車子來為顏迴置辦外槨。孔子說:“不管有沒有才能,對自己的兒子來說都是一樣的。我的兒子鯉死的時候,也隻有內棺,沒有外槨,我不能賣掉車子步行來給他置辦外槨,因為我曾經做過大夫,是不可以步行的。”


    商瞿,是魯國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孔子把《易經》傳授給商瞿,商瞿傳給楚人馯臂子弘,子弘傳給江東人矯子庸疵,庸疵傳給燕人周子家豎,家豎傳給淳於人光子乘羽,乘羽傳給齊人田子莊何,莊何傳給東武人王子中同,中同傳給菑川人楊何。楊何在漢武帝元朔年間因為研究《易經》做了漢中大夫。


    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歲 。


    子羔身高不足五尺,跟隨孔子學習,孔子認為他有些愚笨。


    子路讓子羔去做費邑和郈邑的長官,孔子說:“這是害了人家的子弟呀!”子路說:“那裏有百姓,有土地和五穀,為什麽一定要讀書才算學習呢!”孔子說:“所以我討厭那些能說會道的人。”


    漆雕開,字子開。


    孔子讓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迴答說:“我對這件事還沒有信心。”孔子聽了很高興。


    公伯繚,字子周。


    公伯繚向季孫氏說子路的壞話,子服景伯把這件事告訴了孔子,說:“夫子您本來已經被迷惑了,對於公伯繚,我還有能力把他殺了陳屍於市。”孔子說:“道將要實行,這是命運;道將要廢棄,這也是命運。公伯繚能把命運怎麽樣呢!”


    司馬耕,字子牛。


    子牛話多而且性情急躁。他向孔子問什麽是仁,孔子說:“仁人說話是謹慎的。”子牛說:“說話謹慎,就可以稱得上是仁人了嗎?”孔子說:“做起來很難,說話能不謹慎嗎!”


    子牛問怎樣做才是君子,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子牛說:“不憂愁,不恐懼,就可以稱得上是君子了嗎?”孔子說:“內心反省而不感到愧疚,那還有什麽憂愁、什麽恐懼呢!”


    樊須,字子遲,比孔子小三十六歲。


    樊遲向孔子請求學習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樊遲又請求學習種菜,孔子說:“我不如老圃。”樊遲出去後,孔子說:“樊須真是個小人呀!統治者講究禮,百姓就沒有人敢不尊敬;統治者講究義,百姓就沒有人敢不服從;統治者講究信,百姓就沒有人敢不真心實意地對待你。要是這樣的話,四麵八方的百姓就會背著自己的小孩來投奔,哪裏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呢!”


    樊遲問什麽是仁,孔子說:“仁就是愛人。”樊遲又問什麽是智,孔子說:“智就是了解人。”


    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歲。有若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可貴,古代聖王的治國方法,最可貴的地方就在這裏。但不論大事小事隻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為了和諧而和諧,不用禮來節製,也是不可行的。”“所守的諾言符合義,說的話就能兌現;態度恭敬符合禮,就能遠離恥辱;依靠的都是關係親近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孔子去世後,弟子們思念仰慕他,有若的相貌很像孔子,弟子們就一起推舉他做老師,像對待孔子在世時一樣對待他。有一天,弟子們進來問有若說:“從前夫子出行的時候,讓弟子們帶上雨具,不久果然下雨了。弟子們問夫子說:‘您怎麽知道要下雨呢?’夫子說:‘《詩經》上不是說嗎?“月亮靠近畢宿,就要下大雨了。”昨天晚上月亮不是停留在畢宿了嗎?’又有一天,月亮停留在畢宿,結果卻沒有下雨。商瞿年紀大了還沒有兒子,他的母親想給他娶妻。孔子讓商瞿到齊國去,商瞿的母親請求孔子改變主意。孔子說:‘不用擔心,商瞿四十歲以後會有五個兒子。’後來果然如此。弟子們問夫子您怎麽知道這些事的呢?”有若沉默著,沒有辦法迴答。弟子們站起來說:“有若,你躲開吧,這不是你的座位呀!”


    公西赤,字子華,比孔子小四十二歲。


    子華出使齊國,冉有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給些小米。孔子說:“給她一釜。”冉有請求再多給些,孔子說:“再給一庾。”冉有卻給了她五秉小米。孔子說:“公西赤到齊國去,乘坐肥壯的馬匹拉的車子,穿著又輕又暖的皮衣。我聽說君子應該周濟有急需的人,而不是使富人更富。”


    巫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三十歲。


    陳司敗問孔子說:“魯昭公懂得禮嗎?”孔子說:“懂得禮。”孔子出去後,陳司敗向巫馬施作揖說:“我聽說君子是不偏袒的,難道君子也偏袒嗎?魯君娶了吳國的女子做夫人,稱她為孟子。孟子姓姬,因為要避諱同姓通婚,所以稱她為孟子。魯君要是懂得禮,還有誰不懂得禮呢!”巫馬施把這話告訴了孔子,孔子說:“我真幸運,要是有了過錯,人家一定會知道的。臣子不能說君主、親人的過錯,為他們避諱,這是禮呀。”


    梁鱣,字叔魚,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顏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冉孺,字子魯,比孔子小五十歲。


    曹恤,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歲。


    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歲。


    公孫龍,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歲。


    從公孫龍以上這三十五個人,他們的年齡、名字以及跟從孔子受業的情況,在書籍傳記中都有明確的記載呈現出來。而另外的四十二個人,沒有年齡方麵的記錄,並且在書籍傳記中也不見相關記載的,就記錄在左邊(指的可能是相關著述編排時靠左側的部分,用來羅列這些情況不明的人物):


    冉季,字子產。


    公祖句茲,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字子斂。


    顏高,字子驕。


    漆雕徒父。


    壤駟赤,字子徒。


    商澤。


    石作蜀,字子明。


    任不齊,字選。


    公良孺,字子正。


    後處,字子裏。


    秦冉,字開。


    公夏首,字乘 。


    奚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字子中。


    顏祖,字襄。


    鄡單,字子家。


    句井疆。


    罕父黑,字子索。


    秦商,字子丕。


    申黨,字周。


    顏之仆,字叔。


    榮旗,字子祈。


    縣成,字子祺。


    左人郢,字行。


    燕汲,字思。


    鄭國,字子徒。


    秦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恆。


    顏噲,字子聲。


    步叔乘,字子車。


    原亢籍。


    樂欬,字子聲。


    廉絜,字庸。


    叔仲會,字子期。


    顏何,字冉。


    狄黑,字皙。


    邦巽,字子斂。


    孔忠。


    公西輿如,字子上。


    公西葴,字子上。


    太史公說:學者們大多會稱讚孔子的這七十多位弟子,稱讚他們的人有時候言辭誇大,超過了實際情況,而詆毀他們的人又往往會損害他們原本真實的形象。大家其實都沒能親眼看到他們的真實模樣,所以要論述這些弟子的情況、查閱弟子的名錄,出自孔氏古文的記載相對來說是比較接近真實情況的。我是把有關弟子的姓名、事跡等內容全都從《論語》裏弟子們相互問答的部分選取出來,然後依次編排成篇章,對於那些存在疑問、不太確定的內容就空缺著不寫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答題:從始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皇並收藏答題:從始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