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範曄生於398年,卒於445年。字蔚宗,順陽人。是南朝宋的官員、史學家、文學家。


    家庭背景:


    出身士族家庭,是安北將軍範汪曾孫、豫章太守範寧之孫、侍中範泰之子。但因是妾生庶子,地位不高。後過繼給伯父範弘之,襲封武興縣五等侯。


    仕途經曆:


    早期出仕:元熙二年,劉裕代晉稱帝,範曄應招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後遷秘書丞。因父喪離職,服喪期滿任檀道濟司馬等職。


    被貶著史:元嘉九年,因在劉義康母親葬禮上失禮被貶為宣城太守。在此期間開始編纂《後漢書》。


    後期任職:元嘉十七年,投靠始興王劉浚,曆任後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等職。


    因罪被誅:元嘉二十二年,因參與孔熙先、劉義康的政變陰謀,事敗被處斬。


    著史成就:


    其《後漢書》記事涵蓋東漢196年曆史。體例上有創新,如添置《皇後紀》,增加《黨錮》等七個類傳。結構嚴謹,編排有序,文辭優美,與《史記》《漢書》《三國誌》並稱“前四史”。


    個人才能與性格:


    範曄博涉經史,善為文章。通曉音律,精通書法,會創作新曲。但為人孤傲疏狂,不肯曲意逢迎。還曾作《和香方》譏諷同僚。


    作品流傳:


    除《後漢書》外,其作品尚有集十五傳,《和香方》一卷等。但多已佚失,現存僅有《後漢書》、《雙鶴詩序》、《樂遊應詔詩》。


    後漢書介紹:


    1. 基本信息《後漢書》是南朝宋範曄編撰的紀傳體斷代史。全書共一百二十卷,包括“本紀”十卷、“傳”八十卷、“誌”三十卷。記載公元23年至220年間東漢曆史,與《史記》《漢書》《三國誌》並稱“前四史”。


    2. 成書過程:


    以《東觀漢記》為主要史料依據,吸取魏晉以來各家著《後漢書》的精華撰寫。原計劃規模與《漢書》等同,因謀反入獄,計劃未完整實現。南朝梁時,劉昭取司馬彪《續漢書》的八誌補入,北宋時兩書合刻為一部。


    3. 內容構成:


    本紀:前九卷是東漢諸帝紀,最後一篇是《皇後紀》,集中保存皇後和外戚史料。


    列傳:除個別外大多采用合傳形式,新增《黨錮》《宦者》《文苑》《獨行》《逸民》《方術》《列女》7種新類傳。


    誌:包括《律曆誌》《禮儀誌》《祭祀誌》《天文誌》《五行誌》《郡國誌》《百官誌》《輿服誌》,是研究秦漢曆史地理和官製沿革的重要依據。


    4. 主要特色。


    體例創新。創立若幹類傳,使用“類敘法”,立傳行文中也采用以類記人方法,增加敘事容量。


    史料豐富。改變隻為帝王將相立家譜的風氣,為後人了解東漢各方麵提供翔實史料。


    觀點鮮明。用正統儒家思想記敘曆史事件、評判人物,褒貶明顯,愛憎分明。


    文學價值高。設立《文苑列傳》,體現自覺的文學理念和嚴謹規範的著錄作品體例。書中諸多篇章被收入《文選》,被各種散文選本編錄和稱讚。


    5. 版本流傳。隋唐以前是抄本,卷數紛雜。宋以後有二十餘種刻本,南北朝時有劉昭、蕭方、吳均、劉芳等多人作注。


    《雙鶴詩序》乃南朝宋範曄所創作。其文曰:“客有寄餘雙鵠者,其一揚翰皎潔,響逸九皋,其一翅折誌衰,自視缺然。”此序描繪出一幅生動畫麵:有賓客贈予範曄兩隻鵠鳥。其中一隻,羽翼潔白光亮,當它振翅高飛、引吭長鳴之際,那清亮的鶴唳之聲傳至遙遠的水澤邊際,盡顯其身姿矯健、意氣風發之態。而另一隻,卻因翅羽折損,無法翱翔天際,其神情姿態中滿是意誌消沉與自慚形穢。範曄見此情形,不禁心生慨歎,遂萌生出創作之念,以詩來表達內心的觸動與對這雙鶴不同境遇的感懷,借雙鶴的鮮明對比,或也映射出世間萬象中不同命運與心境的交織與碰撞,使讀者透過這簡短序文,得以一窺範曄當時細膩且深邃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對生命形態多元性的敏銳洞察與思考。


    範曄《樂遊應詔詩》全文如下:


    崇盛歸朝闕,虛寂在川岑。


    山梁協孔性,黃屋非堯心。


    軒駕時未肅,文囿降照臨。


    流雲起行蓋,晨風引鑾音。


    原薄信平蔚,台澗備曾深。


    蘭池清夏氣,修帳含秋陰。


    遵渚攀蒙密,隨山上嶇嶔。


    睇目有極覽,遊情無近尋。


    聞道雖已積,年力互頹侵。


    探已謝丹黻,感事懷長林。


    以下是對這首詩的解析:


    “崇盛歸朝闕,虛寂在川岑”,意思是繁榮昌盛歸於朝廷,而寂靜空靈則存在於山川之中。此聯通過對比朝闕的崇盛與川岑的虛寂,奠定了全詩的情感基調,暗示出詩人對官場與自然的不同感受。


    “山梁協孔性,黃屋非堯心”, 山梁上的野雞飛走符合孔子的仁愛之心,而居住在華麗宮殿中的君主卻未必有堯那樣的聖明之心。這裏運用典故,以“山梁”“黃屋”等詞,表達了詩人對君主品德及政治清明的思考與期望。


    “軒駕時未肅,文囿降照臨”,皇帝的車駕不時前來,皇家的園林也沐浴在皇帝的光輝之下。此聯描繪了皇帝出遊的場景,展現出皇家的威嚴與氣派,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參與此次應詔遊宴的情景。


    “流雲起行蓋,晨風引鑾音”,流動的雲彩仿佛是皇帝出行的車蓋,早晨的微風傳來皇帝車駕的鑾鈴之聲。這裏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出遊時的宏大場景和莊重氣氛。


    “原薄信平蔚,台澗備曾深”, 廣闊的平原和茂密的草叢確實非常茂盛,亭台和山澗也都深邃而幽靜。此聯描繪了樂遊苑周圍的自然景色,展現出景色的優美和環境的清幽。


    “遵渚攀蒙密,隨山上嶇嶔”,沿著水邊攀登,植被茂密,順著山勢而上,道路崎嶇。這兩句詩進一步描繪了詩人在樂遊苑中的遊覽過程,通過對攀登過程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欣賞和探索。


    “睇目有極覽,遊情無近尋”,極目遠眺可以看到盡頭,但遊覽的興致卻無法在近處找到。此聯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的向往和對現實的不滿,暗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寂寞。


    “聞道雖已積,年力互頹侵。探已謝丹黻,感事懷長林”,詩人感慨自己雖然已經積累了很多學問和道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逐漸衰退,於是想要辭去官職,歸隱山林。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人生短暫的感慨,以及對歸隱生活的向往。


    和香方是指將多種香料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進行調配組合的配方,以下是相關介紹:


    起源與發展


    和香曆史悠久,自漢代起就逐步形成完整製作體係,南朝宋範曄所著《和香方》是目前發現最早關於和香的著作。魏晉南北朝時,和香發展迅速,文人按誌趣調配香料。到了唐宋,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繁盛,大量香料輸入,和香技藝不斷精進完善,相關著作也大量湧現.


    香料選擇


    和香方中的香料種類繁多,常見的有沉香、檀香、麝香、龍腦、乳香、丁香、藿香、蘇合香等。這些香料各有獨特的香氣和藥用價值,如沉香香氣醇厚,有行氣止痛等功效;檀香則能行氣溫中,開胃止痛.


    配伍原則


    和香方的配伍遵循“君臣佐使”原則,以一種或幾種香料為主料,起主要功效和定香作用,為“君”;輔助君料加強功效或增添香氣的香料為“臣”;調和諸香、平衡藥性的為“佐”;使香料融合、氣味散發更好的為“使”.


    炮製方法


    炮製香料的方法多樣,包括晾曬、烘焙、研磨、浸泡、蒸餾等,其目的在於去除雜質、改變香料的藥性和香氣,使其更契合和香方的要求。比如檀香通過烘焙可使其香氣更加醇厚持久.


    經典和香方舉例:


    二蘇舊局:以沉香、檀香為主料,配以乳香、琥珀、茉莉花、代代花等,香氣馥鬱,有安神助眠之效。


    雪中春信:主要由沉香、白檀、丁香、龍腦等製成,香氣清幽冷冽,又蘊含一絲溫暖,給人如在雪中聞得春之信息的美妙感受。


    鵝梨帳中香:用沉香、檀香與鵝梨一起蒸製,使香料融入梨汁的清甜,香氣柔和甜美,有舒緩情緒、助眠之功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答題:從始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皇並收藏答題:從始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