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鬆之(372 - 451),字世期,河東聞喜人。是東晉末年及劉宋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政治家。


    一、生平經曆


    1. 早年時期


    出生於士族官僚家庭,從小就展現出對書籍的熱愛。八歲的時候,就能夠熟練背誦《論語》《詩經》等經典著作。在晉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擔任殿中將軍。


    晉安帝隆安二年(398),他的舅父庾楷推薦他擔任新野太守。不過,他考慮到當時局勢動蕩,風險較大,就沒有前往任職。後來庾楷死於桓玄之亂,他因此躲過了一場殺身之禍。


    2. 義熙年間經曆


    義熙初年,裴鬆之先後擔任員外散騎侍郎、吳興故鄣縣縣令等職位。之後又被調迴朝廷,擔任尚書祠部郎。


    義熙十二年(416),太尉劉裕率領軍隊北伐,裴鬆之擔任司州主簿,跟隨軍隊一同北上。在這個過程中,他憑借自己的才能得到劉裕的賞識,被轉任為治中從事史。當晉軍占領洛陽之後,他又擔任封國世子洗馬。


    3. 劉宋時期經曆


    南朝宋代晉以後,裴鬆之的仕途依舊活躍。他曆任零陵內史、國子博士等職位。宋文帝時期,他被召迴擔任太子冼馬,之後又擔任中書侍郎等職。


    元嘉三年(426),他被派往湘州。在那裏,他認真考察當地的吏政民情,歸來後將相關情況歸納為二十四項條款。


    晚年時期,他還先後出任永嘉太守等職位。在65歲的時候,他退休(致仕)。之後又被拜為中散大夫等,最後進位太中大夫。


    二、主要成就


    1. 《三國誌注》


    他一生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為《三國誌》作注。宋文帝認為《三國誌》的內容太過簡略,於是命令裴鬆之作注。


    他收集了大量的各家史料,采用補闕、備異、懲妄、辯論四大原則來作注。《四庫提要》把他的注釋方法進一步分析為引諸家之論以辯是非、參諸家之說以核偽異等六類。


    他作注所依據的史料,能夠考證出來的就多達一百四十餘種,這些內容比《三國誌》原書多出三倍,極大地豐富了原書的內容,使《三國誌》在內容上更加完整,他的注釋也成為後來版本《三國誌》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著作


    1. 除了《三國誌注》之外,他還著有《晉紀》。


    2. 還有《裴氏家傳》。


    3. 以及《集注喪》(此書可能未完整流傳下來)。


    《三國誌注》


    一、創作背景


    宋文帝覺得陳壽所著的《三國誌》在記事方麵太過簡略,存在不少內容上的脫漏之處,所以下達詔令讓裴鬆之來為《三國誌》作注,以便能讓這部史書的內容更加詳實完整。


    二、內容特點


    (一)廣征博引方麵


    裴鬆之為了做好《三國誌》的注釋工作,他廣泛收集各類資料。總共收集了多達一百五十多種三國時期的原始材料,所引的書籍數量更是達到了二百一十家之多。而且注釋的文字數量相當可觀,大約超過了《三國誌》原文的三倍。特別要提到的是,他所引用的這些書籍大部分在如今已經亡佚了,這就使得他的注文本身具備了極為珍貴的史料價值,為後人研究三國曆史保留了很多難得的資料。


    (二)補闕糾謬方麵


    其注釋的重點在於對史實進行增補以及考訂。一方麵,他補充了《三國誌》原書中遺漏掉的很多重要事件、人物以及相關文獻等內容,比如曹操的《明誌令》就是通過他的注釋得以補充呈現的。另一方麵,他還會針對陳壽書中出現的錯誤以及一些不太恰當的表述之處,認真地予以糾正,並且會給出相應的評論,讓讀者能更準確地了解史實情況。


    (三)備異懲妄方麵


    當遇到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書籍中有不同記載的情況時,裴鬆之會把各本書中的不同記載都抄錄下來,以此作為參考備考的資料。然後,他會依據《三國誌》本身或者其他相關書籍的記載,對這些不同記載進行細致的辨析和矯正。同時,他對於同期的其他史書也會有所品評和總結,幫助讀者更好地甄別不同史書的記載內容。


    三、史學貢獻


    (一)開創注史新例方麵


    裴鬆之的《三國誌注》改變了以往傳統史注著重於名物訓詁的常規做法。以往的史注大多是對一些字詞的含義、古代器物的名稱等進行解釋說明,而他則是把重點放在了對史實的增補、考訂、辨析等方麵,通過這種方式為史書注釋開辟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為後世的史注工作提供了新的範例。


    (二)豐富三國史料方麵


    這部注作極大地豐富了三國時期的曆史資料。因為它補充了大量原《三國誌》中缺失的內容,使得人們在研究三國曆史時,能夠從更全麵、更深入的角度去了解那個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的具體情況,為後世的三國曆史研究提供了豐富且珍貴的素材。


    (三)推動史學發展方麵


    《三國誌注》充分體現了裴鬆之的史學意識和他所采用的考證方法。他的這種做法對後世史學研究的發展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比如在曆史考證學、編纂學等方麵都給予了後世一定的啟示意義,讓後來從事史學研究工作的學者們能夠從中汲取經驗和方法,進一步推動史學領域的不斷發展。


    《晉紀》


    一、基本信息


    《晉紀》是裴鬆之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主要記載了晉朝時期的曆史事件。它在體裁上遵循編年體的傳統,按時間先後順序來記錄晉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等諸多事務。


    二、內容方麵


    (一)涵蓋時段


    這部史書所記錄的內容覆蓋了晉朝從建立到後續發展過程中的主要階段,包括西晉的興衰以及東晉時期的諸多重要事件,時間跨度較長,對於梳理晉朝的曆史脈絡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事件記載


    它詳細記載了晉朝時期的政治鬥爭、王朝更迭等重大事件。例如,對於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這一影響深遠的政治內亂,書中會有相應的記錄,包括事件的起因、參與的各方勢力、混亂過程中的關鍵戰役以及最終對西晉王朝統治根基的巨大破壞等諸多細節。同時,對於東晉時期的北伐活動、士族門閥之間的權力博弈等內容也有涉及,為研究晉朝時期的政治格局變化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三)人物刻畫


    在記錄曆史事件的過程中,也對晉朝時期的眾多人物進行了描繪。書中刻畫了包括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軍事將領等在內的各種人物形象。例如,對於晉元帝司馬睿的描寫,會涉及到他建立東晉的過程、在統治過程中的政治舉措以及麵對北方威脅時的應對策略等諸多方麵,從而展現出人物在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史學價值


    (一)補充正史


    《晉紀》對於晉朝曆史的記錄可以作為對其他正史的補充。在晉朝正史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它能夠提供更多關於晉朝時期的細節內容,有助於後人更全麵地了解晉朝曆史。比如對於一些地方上的起義、小規模的軍事衝突或者民間的文化現象等,正史可能記載簡略或者遺漏,而《晉紀》能夠提供這些額外的信息。


    (二)編年體優勢


    作為編年體史書,它有著自身的優勢。通過按時間順序記錄事件,能夠清晰地展現出晉朝曆史發展的時間脈絡,讓讀者可以很直觀地看到不同事件之間的先後順序和因果關係。例如,當研究東晉時期頻繁的北伐活動時,通過《晉紀》的編年順序,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次北伐的時間間隔、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以及前後北伐之間的關聯,從而更好地理解東晉的軍事戰略和政治意圖。


    (三)史料參考


    為後世研究晉朝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參考。盡管可能部分內容因時代久遠而有所缺失,但它所保留下來的記載對於研究晉朝的政治製度演變、社會經濟狀況、文化思潮變化等方麵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是研究晉朝曆史不可或缺的史學著作之一。


    據《隋書·經籍誌》記載,裴鬆之曾著有《裴氏家傳》四卷. 但原書現已失傳,其具體內容不詳。從裴氏家族的整體曆史及相關記載來看,裴氏家族人才輩出,並在政治、文化等諸多領域都有著顯著成就,極大概率與這本家傳有關,以下是相關介紹:


    家族起源與發展:


    裴氏家族起源於西漢,漢武帝時因途經山西桐鄉,將此地命名為聞喜,此後天下裴姓多出自聞喜裴氏. 魏晉時期,裴氏家族與琅琊王氏齊名. 至隋唐時期達到極盛,有“無裴不成唐”之說,期間出了眾多宰相、將軍、駙馬等,如唐朝的裴寂、裴度等。


    家族名人:


    除了裴鬆之,其兒子裴駰、曾孫裴子野也是知名曆史學家,祖孫三代有“史學三裴”之稱. 唐朝的裴休也是裴氏家族的重要人物,他的兒子法海,即裴文德,也被後人熟知。


    家風家訓:


    裴氏家族能夠長盛不衰,與其良好的家風家訓密切相關。其家風強調孝悌忠信、溫良恭儉讓,家訓包括毋忤尊親,毋辱祖先,毋重男輕女,毋事賭博,毋為盜竊等內容,要求家族成員修身明德,遵守正道,以儒學為崇尚,忠心效國,廉潔奉公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答題:從始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皇並收藏答題:從始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