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公元650年—公元676年,有爭議),字子安,古絳州龍門人,唐代文學家、詩人。他出身儒學世家,是唐初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王通之孫,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且為“四傑之首”。其生平經曆如下:


    1. 年少成名:王勃自幼聰敏好學,六歲能文,文筆流暢,被時人讚為“神童”。九歲讀顏師古所注的《漢書》,撰寫了《指瑕》十卷,指出其著作錯誤之處;十歲通讀《六經》。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他寫自薦信《上劉右相書》給司刑太常伯劉祥道,劉祥道稱讚他為奇才並上表舉薦。乾封元年(666年),王勃參加幽素科考試,被授予朝散郎之職。


    2. 戲為檄文遭貶:乾封元年,東都洛陽建造乾元殿,王勃進奉《乾元殿頌》和《宸遊東嶽頌》。沛王李賢聽聞其才名,招他為沛王府修撰,對他很器重。總章元年(公元668年),沛王李賢與英王李顯鬥雞,王勃戲作《檄英王雞文》為沛王助興,唐高宗認為此文挑撥諸王矛盾,下詔罷黜王勃官職,並將他趕出沛王府。


    3. 遊曆巴蜀:總章二年(公元669年),王勃失去官職後漫遊西蜀,漂泊各地,依靠友人生活。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詩文及賦,如在綿州與同鄉薛華相聚時創作《別薛華》;在梓州與盧照鄰結伴同遊,重陽節共登玄武山並賦詩相和;在益州九隴縣寫下《春思賦》和《益州夫子廟碑》等。


    4. 任職犯法:鹹亨二年(公元671年)秋末,王勃返迴京城準備參加科考。因對藥草感興趣,在李敬玄力薦下補授虢州參軍一職。任職期間他恃才傲物,被同僚忌恨。後因藏匿並殺害官奴獲罪,按律應判死刑,恰逢大赦,被除名免死。其父親王福畤受牽連,貶為交趾縣令。


    5. 魂歸南海: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出獄後前往交趾探望父親,途經洪州時寫下《滕王閣序》。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在渡南海時不幸落海溺水而亡,年僅二十七歲。


    王勃在文學上成就頗高:


    1. 詩歌方麵:擅長五律和五絕,現存詩80多首,多為五言律詩和絕句。其詩歌注重韻律,重視對仗,用典精嚴,部分詩歌還運用了鋪陳的手法以增強表現力,風格雄放壯闊。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中》等。


    2. 駢文方麵:現存119篇駢文作品,他的駢文對仗工整,文辭華美,將華美的文辭與昂揚的感情相結合,為大唐駢文確立了氣象闊大、骨氣俊朗的清新格局。代表作有《滕王閣序》等。


    總的來說,王勃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他的作品對後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楊炯(650 年 - 693 年),字令明,陝西華陰人,唐朝詩人、官員,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其生平經曆如下:


    1. 幼舉神童:顯慶五年(660 年),年僅 11 歲的楊炯應弟子舉及第,被譽為神童,並被授散官,待製弘文館,參與國家圖書修撰工作。在弘文館待製長達十六年,起初他對出仕與否不太經意,但隨著年齡增長,出仕的信念愈發強烈,期間創作了《青苔賦》和《幽蘭賦》表達渴望仕途卻懷才不遇的情誌。


    2. 秘書省校書郎:上元三年(676 年),楊炯參加製舉,及第後被授予秘書省校書郎一職。秘書省校書郎官階正九品上,主要負責掌讎校典籍,刊正文章的工作。在此期間,好友王勃在交趾探親返迴途中不幸去世,楊炯悲痛萬分,寫下了著名的《王勃集序》以示悼念。


    3. 詹事司直:永隆二年(681 年),在文壇領袖薛元超舉薦下,楊炯當上崇文館學士,官階連升數級。第二年,即 682 年,他被擢升為詹事司直,充弘文館學士,掌太子東宮庶務,官階正七品上。麵對仕途的飛躍,他內心興奮,創作了《庭菊賦》等文表達喜悅之情。


    4. 梓州參軍:嗣聖元年(684 年),唐開國名將李積之孫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楊炯堂兄楊神讓參與其中,兵敗之後,楊神讓及其父楊德幹被誅,楊炯受牽連,被貶為梓州司法參軍。


    5. 分直習藝館:天授元年(690 年),楊炯在梓州工作五年後秩滿迴到洛陽,武則天詔他與宋之問分直習藝館,掌管教習官人書算之類的工作。在武氏的高壓政治下,他委曲求全,曾寫《盂蘭盆賦》稱頌武則天。


    6. 盈川縣令:如意元年(692 年),朝廷析置盈川縣,楊炯出任縣令,並卒於任上,後世稱他為“楊盈川”。有說法稱楊炯為政嚴酷,但一般學者認為這是因他恃才傲物而招致的誣陷,實際上他在盈川任上官聲頗佳。


    在文學成就方麵:


    1. 詩歌:楊炯現存世詩 35 首,以五律居多,五言律詩和五言排律占 28 首,五絕 1 首,沒有七言詩和歌行。其詩題材廣泛,既有登臨送別、歌詠征人遠戍、向往邊關之情,也有寫景紀行、酬答唱和之作。邊塞詩頗受讚譽,代表作品有《從軍行》《戰城南》等,尤其是《從軍行》中的“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一句廣泛流傳,對後世邊塞詩的創作具有較大影響。


    2. 辭賦:就賦的格律體製而言,楊炯的八篇賦均為古賦,藝術成就顯著。其文賦思想內容龐雜,涉及歌功頌德、托物言誌、哲理思辨等多個方麵。


    3. 駢文:楊炯的駢文作品中,序文創作最具影響力,現有存世的 12 篇序文,主要為送別和遊宴題材。他的詩序作品內容生動,骨氣剛健,絕少有空洞無物的作品,在表現手法上,融匯自然,措辭典麗,行文自由而合於章法,極具感染力,代表作品有《王勃集序》。


    楊炯在初唐詩壇以文字的形式吹響了反對齊梁以來綺靡纖弱文風之理論號角,大力提倡革弊創新。他與初唐四傑中的其他三位詩人一起,將詩歌的主題從狹小的宮廷引到廣大的市井,從狹小的台閣引到山川邊塞,大大開拓了詩歌的內容,賦予了詩歌新的生命,提高了詩歌的思想意義,對扭轉自齊梁以來以麗縟為美的審美風格和缺乏真摯情韻的創作傾向,開啟清新剛健詩風,以及盛唐詩歌巔峰的到來貢獻卓著。


    盧照鄰(約636年~約695年後),字昇之,號幽憂子,幽州範陽人,唐朝詩人。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合稱為“初唐四傑”。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生平經曆:


    求學入仕:盧照鄰出身名門,自幼勤奮好學。他十幾歲時,離開幽州赴江都拜文字學家曹憲為師,學習訓詁音義之學以及《三蒼》《爾雅》等。年齡稍大後,又北上洹水,向王義方學習經史。他博學多才,善於寫文章。二十歲時,任職鄧王府典簽、書記,鄧王很器重他,常稱盧照鄰是他的“司馬相如”。鄧王藏書豐富,盧照鄰得以博覽群書,受益匪淺。他曾隨鄧王先後到過壽州、益州、襄州、兗州等地。


    仕途坎坷:麟德二年(665年),鄧王去世,盧照鄰改授益州新都縣尉。任職期滿後,他本想迴到長安有所作為,但遭遇諸多變故。迴到長安後,他先是接到父親的死訊,迴家奔喪守孝。之後又身染風疾,為了治病,他先是居住在太白山,服用丹藥,後來又拜藥王孫思邈為師,但病情一直沒有好轉。


    悲慘結局:隨著風疾日益加重,盧照鄰家境困頓,他隻能乞求名流貴族的資助。後來,他搬到陽翟具茨山下,奮力寫作。最終因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盧照鄰與親屬訣別後,投潁水自盡。


    2. 文學成就:


    詩歌風格變化:盧照鄰的詩歌創作以“染疾”為界,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處於順境,作品抒寫遠大情懷,謳歌理想抱負,詩作題材豐富,有邊塞詩、贈別詩、寫景詩等。其邊塞詩表達了為國請纓、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感情激昂慷慨;贈別詩一掃離別時的憂傷,洋溢著昂揚風貌;寫景詩表現出積極入仕、躋身仕途的高亢熱情。這一時期,他的詩歌以五言律詩居多,語言清新、壯麗。後期因久病不愈、處境困危,詩歌內容開始表現自己沉淪不偶、漂泊無據,詩歌境界幽寂,風格趨向悲涼、淒苦,多為古體、體。


    代表詩作:其代表作有七言古詩《長七言古詩《行路難》。《長安古意》中“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一句廣為流傳;《行路難》也展現了他在困境中的感慨與思考。


    其他文學體裁創作:他還創作了不少騷體文,如《釋疾文》《五悲文》等,以及多篇駢文。他的駢文既有對六朝優秀駢文的繼承,也有自己的創新,在句型上靈活多變,用典平實貼切、生動形象。


    3. 文學影響:盧照鄰反對卑弱萎靡的文風,提倡雄放剛健的美學風格,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一起,引導著唐詩的創作走向,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他的詩歌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有一定的創新,對後世詩歌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駱賓王(約619年—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唐代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其生平經曆如下:


    1. 早年經曆:


    駱賓王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和父親都飽讀詩書,祖父對他的教育十分用心。他七歲時便作出《詠鵝》一詩,展現出過人的天賦,由此聲名遠揚。


    十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含辛茹苦將他撫養成人。長大後,駱賓王曾在博昌縣學館學習,接受齊魯學風的熏陶,成長為齊魯才子。


    2. 仕途坎坷:


    駱賓王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仕途不順。唐高宗永徽年間,他成為道王李元慶的府屬,但因恥於自炫才能,辭不奉命。後來擔任奉禮郎、東台詳正學士等職,又因得罪權貴,被謫出長安城,從軍西域,久戍邊疆。


    儀鳳三年(678年),駱賓王由長安主簿升為侍禦史,但當時武則天執政,他因多次上書諷刺,被人誣陷入獄。在獄中,他寫下《在獄詠蟬》,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


    出獄後,駱賓王被貶為臨海縣丞,不久便憤然辭官。


    3. 參與徐敬業起兵: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九月,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當時是徐敬業府屬,被任命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在文中對武則天進行了激烈的攻擊,羅列了她的罪狀,寫得極有氣勢。


    4. 下落不明:徐敬業起兵失敗後,駱賓王下落不明,有人說他被殺,有人說他跳河自盡,也有人說他出家為僧。


    駱賓王的文學成就頗高,他的詩作題材廣泛,包括邊塞詩、詠物詩、抒情詩等。其代表詩作有《詠鵝》《帝京篇》《於易水送人》《在獄詠蟬》等。《詠鵝》是他的成名作,生動地描繪了鵝的形態和動作,充滿童趣。《帝京篇》是初唐罕有的長篇詩歌,當時被視為絕唱,展現了長安的繁華和他對人生的思考。《於易水送人》意境蒼涼,表達了對英雄的敬仰和對曆史的感慨。《在獄詠蟬》以蟬自喻,抒發了自己的冤屈和高潔的誌向。他的詩辭采華膽,格律謹嚴,對後世詩歌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初唐四傑,除了楊炯以外,其他的結局都算不上好,不知是為何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答題:從始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皇並收藏答題:從始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