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1045 年 8 月 9 日—1105 年 5 月 24 日)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以下是關於他的一些具體介紹:


    1. 生平經曆:


    早年聰慧,科舉入仕:黃庭堅出生於洪州分寧,自幼聰穎,五歲讀《五經》,七歲能賦詩。他在科舉道路上也較為順利,英宗治平四年(1067 年)中進士,之後開啟了仕途生涯。最初他調任汝州葉縣尉,因報到逾期曾被拘禁。後來又擔任過北京國子監教授、吉州太和縣令、德州德平鎮的監鎮官等職務。


    京城為官,卷入黨爭: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 年),宋哲宗繼位,由高太後執政,傾向舊黨,黃庭堅於四月被詔為秘書省校書郎。元佑元年(1086 年)任《神宗實錄》檢修官,在此期間與蘇軾關係密切,被視為舊黨。後來隨著政治局勢的變化,新舊黨爭越發激烈,他也受到了波及。


    晚年被貶,客死他鄉:徽宗崇寧元年(1102 年),黃庭堅任太平州知州,上任幾日即被罷官。崇寧二年(1103 年)因“幸災謗國”獲罪而被除名,流放宜州。崇寧四年(1105 年)卒於宜州。


    2. 文學成就:


    詩歌方麵:他是江西詩派的代表人物,江西詩派以杜甫為祖,黃庭堅與陳師道、陳與義一起被稱為“三宗”。他主張詩歌創作要“無一字無來處”,注重文字的錘煉和典故的運用,追求詩歌的藝術技巧和表現力。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包括寫景、抒情、詠物、議論等,風格上既有清新自然的一麵,也有奇崛瘦硬的特點。例如“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寄黃幾複》),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了深沉的友情和歲月的感慨。


    書法成就:黃庭堅與蘇軾、米芾和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擅長行書、草書,楷書也自成一家。其書法作品風格獨特,筆畫蒼勁有力,結構嚴謹,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傳世書法作品主要有《諸上座帖》《鬆風閣詩》《廉頗藺相如傳》《花氣詩帖》等。


    3. 品德與影響:黃庭堅不僅才華出眾,品德也備受讚譽。他的“滌親溺器”的孝行被載入中國古代二十四孝,成為後世的典範。他的文學和書法成就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宋代及以後的文學藝術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許多文人墨客對他的作品推崇備至,不斷學習和模仿。


    陳師道(1052 年 - 1101 年),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他是北宋時期的詩人、文學家,“蘇門六君子”之一,也是江西詩派的重要作家。以下是關於他的詳細介紹:


    1. 生平經曆:


    出身官宦,家道中落:陳師道出身於仕宦家庭,祖父陳洎(ji)官至三司鹽鐵副使,父親陳琪官至國子博士通判絳州。但到他這一代時,家境已衰落。


    早年求學,師從曾鞏:16 歲時,陳師道帶著文章去拜訪曾鞏,受到曾鞏賞識,留他在門下讀書。當時朝廷用王安石經義之學取士,陳師道不以為然,放棄了科舉。元豐四年(1081 年),曾鞏奉命修本朝史,推薦陳師道為屬員,因他是布衣而未成功。


    仕途坎坷,多次被貶:元佑二年(1087 年),經蘇軾等人推薦,陳師道任徐州教授。後因擅離職守去送蘇軾,被劾去職,不久複職,調潁州教授。紹聖元年(1094 年),他被視為蘇軾餘黨罷職迴家。元符三年(1100 年),複除棣州教授,赴任途中改除秘書省正字,未上任即卒。


    2. 文學成就:


    詩歌創作:


    學習黃、杜,自成風格:陳師道最初學習黃庭堅的詩風,後來發現黃庭堅“過於出奇,不如杜之遇物而奇也”,便致力於學杜。他的五七言律詩學杜較為成功,如《除夜對酒贈少章》“歲晚身何托,燈前客未空。半生憂患裏,一夢有無中。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春懷示鄰裏》“斷牆著雨蝸成字,老屋無僧燕作家。剩欲出門追語笑,卻嫌歸鬢逐塵沙。風翻蛛網開三麵,雷動蜂窠趁兩衙。屢失南鄰春事約,至今容有未開花”。


    情感真摯,題材多樣:他也有一些感情樸摯的詩,如《示三子》“極喜不得語,淚盡方一哂”;還有寫得恬淡而有味的,如《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也有寫得風流華美的作品。不過,他的詩作存在思想深度不夠和時間拗澀的問題。


    詩話理論:著有《後山詩話》,提出“詩文寧拙毋巧,寧樸毋華,寧粗毋弱,寧僻毋俗”的主張,與黃庭堅的詩歌理論一脈相通。


    散文成就:他的散文較有成就,紀昀評為“簡嚴密栗,實不在李翱、孫樵下”。


    3. 人物評價:


    高介有節:陳師道不攀附權貴,大臣傅堯俞想結識他並贈金,他正談論思想觀點,讓傅堯俞心生敬畏不敢拿出黃金;執政大臣章惇托秦觀致意想舉薦他,他也拒不謁(yè)見。


    閉門覓句:他做詩用力極勤,常因詩思急歸擁被而臥,詩成乃起,有時呻吟累日,惡聞人聲,好友黃庭堅稱之為“閉門覓句陳無己”。


    總體而言,陳師道在北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詩歌創作和詩話理論對後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他的詩詞也存在內容狹窄、詞意艱澀等不足之處。


    陳與義(1090 年—1139 年 1 月 1 日),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洛陽人。他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也工於填詞。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生平經曆:


    早年順遂,仕途有起: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 年),陳與義成為進士,之後擔任過太學博士、兵部員外郎、吏部侍郎等職務。他曾在北宋做過地方府學教授等職,在當時就以詩文聞名,還因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賞,並由此受到器重。


    曆經戰亂,顛沛流離:靖康元年(1126 年),金兵進逼汴京,北宋滅亡。陳與義南下避難,轉徙於嶽州、潭州、衡州之間。這段顛沛流離的經曆對他的創作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南宋為官,宦海沉浮:南宋建立後,陳與義得到宋高宗的賞識,擔任過中書舍人、參知政事等朝廷要職。但後來因對宋高宗無意收複中原感到失望,他以病托辭退職。


    2. 文學成就:


    詩歌方麵:


    前期風格:在北宋時期,陳與義的詩作多表現個人生活情趣,詞句明淨,詩風明快,很少用典,清新可喜。例如《春日二首》之一“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生動地描繪了春日清晨的景色和詩人的創作心境。


    後期轉變:南渡之後,國破家亡的經曆使他的詩風發生了明顯變化,轉學杜甫,把自己的遭遇和國家的命運融合在一起,題材廣泛,感時傷事,趨向沉鬱悲壯、雄闊慷慨。像《登嶽陽樓》(其一)“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裏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骨風霜裏,老木滄波無限悲”,通過描寫嶽陽樓的景色,抒發了自己的家國之思和身世之感。


    詞作方麵:陳與義存詞雖僅十餘首,但別具風格,豪放處尤近於蘇軾,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如《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意境優美,情感深沉。


    3. 文學地位與影響:


    陳與義是江西詩派後期的重要詩人,元代方迴在《瀛奎律髓》中稱杜甫為江西派的“一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但他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又有自己的創新,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他的詩詞創作體現了南北宋之交的文學風格轉變,為南宋文學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答題:從始皇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妖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妖皇並收藏答題:從始皇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