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銃隻響了半分鍾,那夥白衣人就逃得不見蹤影。沒幾個人敢跟裝備火銃的士兵硬碰。如果他們不逃,倒真該擔心一會兒了。鹿知拍了拍蘇硯君的頭,“眼睛睜開吧。”
周遭一片濃烈的硫磺氣味。硯君皺緊鼻子,“這就打跑了?”鹿知冷哼:“你很失望嗎?”
“你們手持火銃,有恃無恐。沒有的人撞上他們,會怎麽樣?”
不出所料,果然是這種白費時間的問題。這麽快就看穿她,鹿知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為她的傻話再生一次氣。“你說會怎樣?誰遇上誰想辦法!用得著你去操心自己解決不了的事?蘇硯君啊蘇硯君,天怎麽還不掉下來砸死你?”他伸出手指用力向前戳。
硯君躲閃不及,額頭挨了狠狠的一下,疼得叫了聲“啊”悚然變色:“七爺!”突然提高的聲音嚇得鹿知心頭一緊。硯君臉色蒼白,捂著額頭說:“你在我前額上亂點,按照規矩,要跟我成親才行的!”鹿知像蛇咬了似的縮迴手,張大嘴巴說不出話。硯君揉了揉腦門,寬宏大量地安慰他:“不知者不怪,下不為例。”
劫後餘生的鹿知盯著手指看,疑惑極了:“有這種說法?”想起來有天晚上,她在縣衙的後院左躲右閃,迴避他的指尖——好像後果真的很嚴重。而可惡的蘇硯君隻是高深莫測地抿起嘴,看不出笑沒笑。
過了那座山頭,山路漸漸寬敞平坦。士兵們仍然警惕地組成隊列,嚴防平路裏衝出大隊敵人。但餘下的路程太平無事。
唯一值得鹿知擔心的,隻有蘇硯君難看的姿勢,好像馬背插個木頭人,扯緊韁繩不勒死馬不罷休,害那匹可憐的馬跑起來如同上刑。鹿知心疼地跟它說了許多好話。硯君瞪著眼睛看他,眼裏仿佛是念念有詞的神棍巫婆。
那古怪的姿勢到底害她吃虧。一個時辰之後,隊伍抵達新的營地,所有人都躍下馬,隻有她端坐不動,高高地凸顯出來。鹿知看見有人來迎接,急忙扯她的衣襟:“快下來!”
硯君的手腳早就失去感覺,馬背又那麽高,她心裏嗖嗖地湧起怯意,但還是學著別人的樣子側身,想著總能慢慢滑下去。誰料隻是向一側傾斜少許,身體就不聽使喚,咚的栽到積雪裏。
有人大步上前,一把將她拉起,問:“沒事吧?”幸好積雪深,硯君隻是嚇得不輕,並沒有受傷,邊道謝邊抖去身上的雪,抬頭一看:是個生麵孔,卻又很眼熟,宛如幾年之後的七爺。不用問了,一定是他們兄弟當中的一個。
那人拉起她,轉身和鹿知說話,說的是昱朝官話:“三爺怎麽樣?聽說受了傷,嚴重嗎?”發音腔調都非常標準。鹿知瞥了硯君一眼,用楚狄赫語說:“五哥,不用特意說官話給她聽。況且不是她該聽的事。”憫王打量硯君,拿不準她的來曆。鹿知說:“三爺沒事。迴京了。”
恰好營地裏士兵試火銃,砰的巨響,仿佛晴天霹靂。憫王大吃一驚,“迴京?他要成親嗎?”鹿知還未迴答,他先自己想通了,拍著鹿知的肩膀說:“不會的不會的。一定是商量你這迴的差事。老七,責任重大啊!帶個女人是怎麽迴事?”
“翻譯。”
“去一趟汲月縣,又不是翻山渡海,用得著翻譯?”言語中滿是懷疑。
鹿知不動聲色地說:“蘇硯君,麻煩你講幾句家鄉話。”硯君自然是看不出他的企圖,隨便說了幾句。
等她說完,鹿知一本正經對憫王說:“你看,汲月縣方言像一群貓頭鷹吵架,一會兒咕嚕咕嚕的,一會兒呱唧呱唧的。不是當地人,根本聽不懂。方月衍是個滑頭,別說背著我另打算盤,即使當著我的麵嘀嘀咕咕,我也很難察覺啊,中了他的圈套怎麽辦?”憫王連連點頭,讚一句“還是你想的周到”就不再多問。
晚上隊伍在營地稍作休整,第二天清晨憫王安排馬車,隻載了很少的火銃。硯君踩著箱子站在車邊,渾身的骨頭仍然散了架似的,手腳一使勁就發抖。抬起腿、跨進車裏,這麽簡單的動作卻無比吃力。她又氣又急,忍不住恨自己的手腳怎麽這樣沒用。
憫王正在車後麵,親自清點火銃的數量,看她進退兩難的樣子,直接抱起來放進車裏。旁邊的鹿知驚唿:“你幹什麽!”憫王被他吼得莫名其妙,“大驚小怪!這叫助人為樂,學著點兒。”說完白了他一眼,去檢查第二輛馬車。硯君聽不懂他們的話,惴惴地坐等出發。
過了一會兒,鹿知提一隻皮囊跳上來,將那上下對開的門板關了下半邊。硯君詫異地想:這是吹什麽風?一男一女麵對麵坐在馬車裏成何體統?他大概隻是休息一下,很快就走了吧?又沒有底氣問,怕答案尷尬。
他氣定神閑地靠著車板,直到憫王大聲喝令隊伍出發,分毫沒有離開的意思,反而伸展雙腿換了舒服的坐姿,打開放在膝上的皮囊,取出一疊紙來看。
“七爺……”
鹿知猜到她要問什麽,抖了抖手裏的紙,頭也不抬地說:“怕風吹走。”
“哦。”硯君向裏挪了挪,盡量拉開與他的距離。他很專注地閱讀那疊紙,同時似乎是在艱難地記憶,半天不見換一張。過一會兒他看累了,若有所思地去看車外綿延的雪景。
硯君找不到合適的話題,問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七爺,你哥哥叫什麽名字?”他轉過頭,臉背著光看不清。硯君以為他會不耐煩地說“不準提問”,但他很難得地正經迴答:“鬆白。”
外麵的原野裏,有幾棵掛滿雪的鬆樹傲岸挺立。硯君悠然說:“真好聽,像一幅畫。”他冷哼一聲:“比起有些人的名字像塊石頭,是好聽得多。”硯君猜那紙上寫的不是什麽好事,惹得他不愉快,語氣刻薄。
他們沉默幾分鍾,鹿知先開口問:“方月衍真的占了你家?”硯君一時說不出話來。
離開時,還是她的家。雖然聽說了沒收的事,但就像是遠方的一次地震,她不能產生真切的感覺。鹿知又問:“他這兩年還幹過些什麽?”“七爺問的是哪方麵?”“有什麽說什麽。貪婪嗎?好色嗎?”
硯君搖頭說:“我家裏往來的世交,常常提到他。好像並不是這種人。”
“他們怎麽說?”
硯君迴想了一會兒,“我父親雖然討厭他,但也說,四位天王,一個是不守婦道的女人,一個是大字不識還看不起學問的土匪。隻有大成天王方月衍,不會斷送華姓的傳統。隻是他歸根結底是個叛逆,我父親沒講過別的好話。至於那些世交的叔伯,早就投到他麾下,很少對他的人品發牢騷。”
“四位天王,你才說了三個。”鹿知不冷不熱地問:“你父親怎麽說我們?”
周遭一片濃烈的硫磺氣味。硯君皺緊鼻子,“這就打跑了?”鹿知冷哼:“你很失望嗎?”
“你們手持火銃,有恃無恐。沒有的人撞上他們,會怎麽樣?”
不出所料,果然是這種白費時間的問題。這麽快就看穿她,鹿知不知道該高興還是該為她的傻話再生一次氣。“你說會怎樣?誰遇上誰想辦法!用得著你去操心自己解決不了的事?蘇硯君啊蘇硯君,天怎麽還不掉下來砸死你?”他伸出手指用力向前戳。
硯君躲閃不及,額頭挨了狠狠的一下,疼得叫了聲“啊”悚然變色:“七爺!”突然提高的聲音嚇得鹿知心頭一緊。硯君臉色蒼白,捂著額頭說:“你在我前額上亂點,按照規矩,要跟我成親才行的!”鹿知像蛇咬了似的縮迴手,張大嘴巴說不出話。硯君揉了揉腦門,寬宏大量地安慰他:“不知者不怪,下不為例。”
劫後餘生的鹿知盯著手指看,疑惑極了:“有這種說法?”想起來有天晚上,她在縣衙的後院左躲右閃,迴避他的指尖——好像後果真的很嚴重。而可惡的蘇硯君隻是高深莫測地抿起嘴,看不出笑沒笑。
過了那座山頭,山路漸漸寬敞平坦。士兵們仍然警惕地組成隊列,嚴防平路裏衝出大隊敵人。但餘下的路程太平無事。
唯一值得鹿知擔心的,隻有蘇硯君難看的姿勢,好像馬背插個木頭人,扯緊韁繩不勒死馬不罷休,害那匹可憐的馬跑起來如同上刑。鹿知心疼地跟它說了許多好話。硯君瞪著眼睛看他,眼裏仿佛是念念有詞的神棍巫婆。
那古怪的姿勢到底害她吃虧。一個時辰之後,隊伍抵達新的營地,所有人都躍下馬,隻有她端坐不動,高高地凸顯出來。鹿知看見有人來迎接,急忙扯她的衣襟:“快下來!”
硯君的手腳早就失去感覺,馬背又那麽高,她心裏嗖嗖地湧起怯意,但還是學著別人的樣子側身,想著總能慢慢滑下去。誰料隻是向一側傾斜少許,身體就不聽使喚,咚的栽到積雪裏。
有人大步上前,一把將她拉起,問:“沒事吧?”幸好積雪深,硯君隻是嚇得不輕,並沒有受傷,邊道謝邊抖去身上的雪,抬頭一看:是個生麵孔,卻又很眼熟,宛如幾年之後的七爺。不用問了,一定是他們兄弟當中的一個。
那人拉起她,轉身和鹿知說話,說的是昱朝官話:“三爺怎麽樣?聽說受了傷,嚴重嗎?”發音腔調都非常標準。鹿知瞥了硯君一眼,用楚狄赫語說:“五哥,不用特意說官話給她聽。況且不是她該聽的事。”憫王打量硯君,拿不準她的來曆。鹿知說:“三爺沒事。迴京了。”
恰好營地裏士兵試火銃,砰的巨響,仿佛晴天霹靂。憫王大吃一驚,“迴京?他要成親嗎?”鹿知還未迴答,他先自己想通了,拍著鹿知的肩膀說:“不會的不會的。一定是商量你這迴的差事。老七,責任重大啊!帶個女人是怎麽迴事?”
“翻譯。”
“去一趟汲月縣,又不是翻山渡海,用得著翻譯?”言語中滿是懷疑。
鹿知不動聲色地說:“蘇硯君,麻煩你講幾句家鄉話。”硯君自然是看不出他的企圖,隨便說了幾句。
等她說完,鹿知一本正經對憫王說:“你看,汲月縣方言像一群貓頭鷹吵架,一會兒咕嚕咕嚕的,一會兒呱唧呱唧的。不是當地人,根本聽不懂。方月衍是個滑頭,別說背著我另打算盤,即使當著我的麵嘀嘀咕咕,我也很難察覺啊,中了他的圈套怎麽辦?”憫王連連點頭,讚一句“還是你想的周到”就不再多問。
晚上隊伍在營地稍作休整,第二天清晨憫王安排馬車,隻載了很少的火銃。硯君踩著箱子站在車邊,渾身的骨頭仍然散了架似的,手腳一使勁就發抖。抬起腿、跨進車裏,這麽簡單的動作卻無比吃力。她又氣又急,忍不住恨自己的手腳怎麽這樣沒用。
憫王正在車後麵,親自清點火銃的數量,看她進退兩難的樣子,直接抱起來放進車裏。旁邊的鹿知驚唿:“你幹什麽!”憫王被他吼得莫名其妙,“大驚小怪!這叫助人為樂,學著點兒。”說完白了他一眼,去檢查第二輛馬車。硯君聽不懂他們的話,惴惴地坐等出發。
過了一會兒,鹿知提一隻皮囊跳上來,將那上下對開的門板關了下半邊。硯君詫異地想:這是吹什麽風?一男一女麵對麵坐在馬車裏成何體統?他大概隻是休息一下,很快就走了吧?又沒有底氣問,怕答案尷尬。
他氣定神閑地靠著車板,直到憫王大聲喝令隊伍出發,分毫沒有離開的意思,反而伸展雙腿換了舒服的坐姿,打開放在膝上的皮囊,取出一疊紙來看。
“七爺……”
鹿知猜到她要問什麽,抖了抖手裏的紙,頭也不抬地說:“怕風吹走。”
“哦。”硯君向裏挪了挪,盡量拉開與他的距離。他很專注地閱讀那疊紙,同時似乎是在艱難地記憶,半天不見換一張。過一會兒他看累了,若有所思地去看車外綿延的雪景。
硯君找不到合適的話題,問了一個無關緊要的:“七爺,你哥哥叫什麽名字?”他轉過頭,臉背著光看不清。硯君以為他會不耐煩地說“不準提問”,但他很難得地正經迴答:“鬆白。”
外麵的原野裏,有幾棵掛滿雪的鬆樹傲岸挺立。硯君悠然說:“真好聽,像一幅畫。”他冷哼一聲:“比起有些人的名字像塊石頭,是好聽得多。”硯君猜那紙上寫的不是什麽好事,惹得他不愉快,語氣刻薄。
他們沉默幾分鍾,鹿知先開口問:“方月衍真的占了你家?”硯君一時說不出話來。
離開時,還是她的家。雖然聽說了沒收的事,但就像是遠方的一次地震,她不能產生真切的感覺。鹿知又問:“他這兩年還幹過些什麽?”“七爺問的是哪方麵?”“有什麽說什麽。貪婪嗎?好色嗎?”
硯君搖頭說:“我家裏往來的世交,常常提到他。好像並不是這種人。”
“他們怎麽說?”
硯君迴想了一會兒,“我父親雖然討厭他,但也說,四位天王,一個是不守婦道的女人,一個是大字不識還看不起學問的土匪。隻有大成天王方月衍,不會斷送華姓的傳統。隻是他歸根結底是個叛逆,我父親沒講過別的好話。至於那些世交的叔伯,早就投到他麾下,很少對他的人品發牢騷。”
“四位天王,你才說了三個。”鹿知不冷不熱地問:“你父親怎麽說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