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告辭
大堂前圍觀的民眾逐漸散去。縣官見陳連兩家人的臉上還有不快之色,請他們入內喝杯熱茶再走。連夫人對硯君招手,讓她到身邊。
硯君暗自忐忑,心想她出錢給遠巍離家出走終告敗露,她隱瞞不報的事情也浮出水麵,連夫人不知要如何恨她。她舉步遲疑,連夫人等不及,徑自上前幾步挽住硯君的手臂。
“原來遠巍是和春岫一起走了。”連夫人的語氣頗為感慨,並沒有責備硯君的意思。短短一句感歎,再度惹惱了陳柳川。
“你知道什麽?”陳柳川高大的身材生硬地停在她們前麵,仿佛一尊怒氣衝衝的赤麵天神。他怒視硯君,說:“你不認識春岫。連遠巍和春岫,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我女兒答應離異,就再也不會見他。春岫不是情願拋棄家人隨連遠巍私奔的人!”
陳鬆海聽見他大聲喧嘩,不緊不慢地說:“柳川,幹什麽對蘇小姐大吼?年輕人總是這樣的,自覺渾身是理,說話口無遮攔。算啦!”陳柳川聽他大哥如此說,調轉怒火,狠狠向妹妹白了一眼,哼一聲甩袖子走了。他是女爵的親爹,眾人沒一個能奈何他,反而感覺放鬆了許多。
眾人在縣官的客廳中坐定,硯君從連夫人口中得知縣官姓查合倫,是真正的楚狄赫人望族。他祖上歸順昱朝時,改為查姓,後來造反,又改迴去。但他為了百姓們方便稱唿,依舊略稱為查姓。
明知道收效甚微,查大人仍為陳柳川和連士玉殷勤調解。硯君更為詫異:他引據的道理雖然不甚深邃,並非出自鴻儒高論,但與父親昔日所說的不懂禮義的蠻族相去甚遠。
她不擅長掩飾,查大人看得一清二楚,和藹地問她為何驚訝。硯君說:“想不到大人談吐頗有道家自然質樸之風,也得儒教禮法精髓。”查大人笑道:“我們家鄉鐵布縣也有不少學校、不少傑出的學子。天王兄弟,還有在昱朝時代參加過科舉的呢。”這跟蘇牧亭講的完全不同,硯君不敢再提那些風聞了。
連士玉今日幾無發言的機會,此時縣官數落起來,卻沒有忘了他。他深感無趣,臉上不免訕訕的,一杯茶沒喝完就站起身要告辭。
陳鬆海咳嗽一聲,向他妹妹招手。連夫人默默地走過去,陳鬆海嚴肅地說:“遠巍與春岫的事情早該解決,弄出這麽大的動靜,說到底還是你做的不夠。今天當著縣太爺的麵,讓你二哥這麽難堪,讓人小瞧了女爵的父親,於你於他都沒有好處。我看這樣,當著查大人的麵,我代柳川與你和解,你們夫婦明日在新聞紙上刊一則短訊,說明因家務事處理不周引起誤會,致使兩家對簿公堂、震駭鄉裏——你覺得如何?”
硯君心想,連遠巍帶走春岫的確不對,但分明是陳柳川先鬧到公堂,卻要連家在全縣眼前低頭道歉。那敢以火銃和流匪火拚的女人,一定不能忍受如此的委屈。
連夫人垂下眼睛看著地麵,想了不多時,小聲說:“既然大哥這樣說,就這麽辦吧。”硯君注意到她的話一出口,連士玉就流露出憤憤不滿的神色。陳鬆海顯然也注意到,淡淡地說:“這樣最好。一家人嘛,畢竟還要長久地相處,和睦最要緊。”說完向查大人道聲叨擾,不緊不慢地走了。
連夫人兩個哥哥都告辭,自己也要走。查大人不再挽留,送至門口,隨和地向硯君說:“蘇小姐言談可敬,氣度不凡,想必是名門之後。”連夫人想要介紹時,硯君搶先說:“民女出身平凡,沒有值得炫耀之處。堂上所說的不過是人之常情,何須名門傳教?”連夫人以為這是她慣常的謙辭,也知道她蘇家的人不願同“逆賊”們多打交道,就省去溢美之詞。
查大人又問:“蘇小姐口音比較奇特,是哪裏人?”硯君迴答:“民女是汲月縣人。”查大人吃驚道:“那真是遠啊!”硯君說:“說到這個,還有一事要稟報大人——我老家來了一位傳話的人,不幸凍死了,隻好埋骨異鄉。聽說要到縣裏報告。”查大人點頭說:“這是天王慈悲,考慮到兵荒馬亂,客死異鄉的、下落不明的人,親人想找也沒處打聽,要我們留下記錄,待到日後太平,有家人查訪,可以幫他們魂歸故裏。既然死者是蘇小姐認識的人,就不必這麽麻煩了。”
一行人走出縣衙,連士玉依然不怎麽說話,臨上馬車之前終於開口:“你們先迴去,我另有些朋友需要拜訪。”連夫人明知他在落烏郡人生地不熟,但也懶得理會他的行蹤,當即沉默地拉住硯君,一同上了馮叔的騾車。
連夫人的丫鬟們要跟上,連夫人揮手說:“有珍榮一個跟著就夠了。你們去乘另一輛。”她的四個丫鬟隻得將暖爐裘皮等物統統交給珍榮,再三叮嚀。連夫人不耐煩地揮手:“趕快走吧!還要在縣衙前麵讓人瞧多久?”說罷向硯君感歎:“我最討厭的這種是非之地。一輩子一次就夠受了,再來一次簡直讓人……”她察覺失言,生生地止住。
硯君已經聽出連家不是第一次吃官司。但想到她要做的事情、要過的明天,她並不想在連家的隱私上耗費過多心思。
“我今日趕到縣衙,一是因為遠巍的借據縱然稱不上事關重大,到底是一件物證,理應呈上。還有一件。”硯君頓了頓,說:“今天來報信的人,說家父在故鄉攤上大案。因此查大人問起我的家門,我並未據實相告。”
她語態自然,所說的卻事關重大。連夫人怔了怔問:“親家有什麽麻煩?可需照應?”說罷尷尬笑道:“你看,我都習慣了叫親家……”
珍榮眼眶發紅,幾欲哭出來,正要代硯君說出這樁天大的禍事,硯君自己從容地說:“我知道夫人是非凡之人,有非凡能耐。但落烏、汲月相隔萬裏,山迢水遠,更不要說眼下分屬兩王,各自為治。夫人有通天之能,到此亦力有不逮。況且我父親所作所為絕非尋常,夫人不知最好。”連夫人見她神色凝重,失聲道:“蘇老爺究竟做了什麽?難道刺殺大成天王?”
現在若問誰有可能出錢為蘇牧亭贖命,隻有連家最像金主。珍榮原以為,硯君出麵了結陳連兩家的官非,向連夫人賣個人情,好開口籌借黃金。無論如何想不到硯君居然要連家置身事外。“小姐,你這是斷了老爺的生路!”她實在無法憋住這句話,說完了急切地望向連夫人,期待她主動去問硯君前因後果。
硯君再度開口,說:“今日我來,還有第三件事。夫人與我相識不久,曲曲折折,談不上盡善盡美,可我也受過夫人關照。難得夫人肯賜母女緣分,可惜我緣淺福薄,不能常享。今日飛來橫禍,我不願連累夫人,打算今日搬出連家,當作報答夫人翼護。”
連夫人與珍榮一齊呆住,硯君緩緩地說:“我心意已定。若是縣城中有可靠的客棧,煩請夫人指點。”珍榮見她說得如此條理,可見早就在心裏打好主意,竟不同自己商量就孤注一擲。她心中既覺失落,又感到前途渺茫,方才瑩然欲滴的眼淚趁勢奪眶而出。
連夫人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從兩名年輕女孩兒的言語神態中推測,蘇牧亭的麻煩絕不一般。她想了想,說:“你既然不肯說,必有你的道理。我步步緊逼不僅讓你為難,也未必能幫上什麽。城中有家客棧是陳家的老夥計開的,既然你打定主意不肯跟我迴去,暫且在他店裏小住。若迴心轉意,讓店裏夥計帶話給我。”硯君搖頭說:“煩請夫人差人將我攜帶的一隻木箱送來,除此之外再無所求。”
話到此處,三人在車中陷入各自的沉默。珍榮的流淚漸漸變成哽咽,硯君毅然決然的表情在她的啜泣聲中更加哀涼。“別哭了。”她安慰珍榮,但丫鬟搖頭不語,止不住眼淚。
連夫人沉思之後,大聲吩咐馮叔去悅仙樓客棧。直至硯君與珍榮入住其中最敞亮潔淨的套房,三人再沒有就蘇牧亭的事多說一句。硯君保持她鎮定的神色向連夫人道謝,而珍榮隻是控製不住淚眼婆娑。連夫人陪著硯君坐了一會兒,就起身告辭。
硯君送走她再迴來,見珍榮伏在桌邊用力抽泣。房間裏空蕩蕩的,加上珍榮陣陣哭聲,倍感淒涼。硯君在珍榮身邊坐下,輕撫她的肩膀說:“你又要怪我了。”珍榮抬起頭,臉上淚痕縱橫交錯,雙眸仍源源不絕地湧出清泉。
“我怪的不是小姐,是連夫人!小姐的性格不肯受人恩惠,做這種決定沒什麽奇怪。可連夫人……她一聽說老爺攤上大案,再不多問一句,就這麽走了!”
硯君苦笑道:“所以我早就告訴過你,親人不是那麽簡單就能成就的。”
“早知如此,何必來呢!”珍榮憤恨地說,“小姐不肯告連家騙婚,正好由陳二爺去告。攤不上罪名,也要他們在眾目睽睽之下出夠醜!”
硯君瞪她一眼,“連遠巍沒有誘拐春岫。我遭受不公對待,就要他們蒙受不白之冤?那不是伸張天理,是把天理再踐踏一次,為世間多添一樁冤屈。我就是不想在走之前裝聾作啞,才特意來的。”珍榮拍著桌子嚷起來:“連老爺和夫人是你親爹娘嗎?小姐為他們著想這麽多,卻不為自己的父親著想?一百萬兩黃金!一百萬兩!”她一直壓抑的哭腔至此時變了調,幾近絕望。
硯君倒了一杯熱水給她,不疾不徐地說:“我不想因為連家虧欠了我,就用自己的委屈不斷去勒索他們。這隻會讓我也變得不堪。”
她說著給自己也倒了杯熱水,歎道:“我們蘇家再也拿不出那麽多錢了。就算連夫人肯出錢,我也不能要——連家不可靠。無法用錢還清的債,落在這樣的債主手裏,必有禍患。”珍榮平靜下來,抽出手帕揩眼淚,卻見硯君在微笑。
她身無分文、無家可歸,可是她舒心地笑了。珍榮氣道:“虧你還笑得出來!”
硯君拍著她的錢袋,說:“我們還有七八十兩成色上好的銀子——尋常人家靠這筆錢能活一兩年吧?我們隻有主仆二人,怎麽會活不下去?再說我並不需要一兩年坐吃山空的日子。這筆錢足夠我們盡快迴到家鄉。父親的事,迴去之後自然會有新的辦法。他的朋友既然肯出麵救他,興許從中斡旋,不需一百萬兩也能轉危為安。”
“就知道講些癡話!”珍榮搖頭苦笑。
“自從離開汲月縣,我第一次感到沒有謎團,沒有負累。”硯君說,“現在可以全心全意去弄明白父親發生了什麽,把心思交給真正的家人。”
珍榮拭幹淚痕,責怪道:“你走得幹淨利落,跟逃瘟疫似的!我們的行李怎能由連家的下人來收拾?她們又不知道該收拾什麽。從家裏跟來的車夫,還在連家借住。你我要迴鄉,總要靠他們——還是我迴去一趟妥當。”
這都是合情合理的現實。硯君失聲笑道:“我總覺得,一旦再進他們的門,就會被種種理由絆住。不過你的擔心也過分了,連家不會貪圖我們那點東西。”
“此時連夫人走遠,想去連家還要雇馬車。我們現在就剩七十多兩銀子,必須緊緊地省著。”珍榮已經扳著手指盤算,“今天實在晚了,趕不出一個來迴。我明日早起迴去,希望客棧掌櫃肯借輛馬車。”
珍榮說到做到,第二天不等硯君起床,她已經向客棧掌櫃借了馬車,匆匆地返迴連家的宅子。
到達時天光放亮,珍榮正待下車,卻發現她不是唯一早歸的——連士玉被人從馬車上攙扶下來,歪歪斜斜地沒法走路。珍榮從窗縫看見,就沒有立刻走出去。
門口佇立著謝姨娘謝雨嬌和她的兩個小丫鬟,看她們全是外出打扮,似乎原打算趕早出門,隻是被連士玉撞上,一時間走不了。謝雨嬌毫不掩飾她對醉酒的連士玉充滿嫌惡,側身避過攙扶他的下人們,不願靠近。連士玉大約模模糊糊地看見她,胡亂地揮舞手臂,抓住她,大聲嚷嚷:“扶我進去!”
珍榮聽得明白,他用的是汲月縣方言,連他的下人也未必聽懂。謝雨嬌卻懂得,滿臉譏笑,用不太完美但十分流暢的汲月縣方言說:“不是說,連家打官司沒有輸的時候嗎?”
連士玉惱羞成怒,借著酒瘋大喊:“你的哥哥怎麽能跟陳杏雲的哥哥比?!”謝雨嬌臉色驟變,片刻之後陰沉沉笑道:“是,我們謝家就是命賤,有理也該冤死。她陳家就是命好,理虧心虧,人不吃虧。”說著狠狠地推開連士玉,“走開!”
連士玉踉踉蹌蹌地想抓住她,“連你也看不起我?!你也敢看不起我?!”謝雨嬌低頭避過他,匆匆地踏著腳凳躲入馬車。連士玉猶自發著酒瘋,忽高忽低的喊聲一路遁入深宅。
珍榮縮在車裏,不想他們發現自己旁觀。耳聞謝雨嬌所乘的馬車嘚嘚遠去,連士玉的叫嚷再無聲息,她才鬆口氣,心中不那麽責怪硯君的決定了。
大堂前圍觀的民眾逐漸散去。縣官見陳連兩家人的臉上還有不快之色,請他們入內喝杯熱茶再走。連夫人對硯君招手,讓她到身邊。
硯君暗自忐忑,心想她出錢給遠巍離家出走終告敗露,她隱瞞不報的事情也浮出水麵,連夫人不知要如何恨她。她舉步遲疑,連夫人等不及,徑自上前幾步挽住硯君的手臂。
“原來遠巍是和春岫一起走了。”連夫人的語氣頗為感慨,並沒有責備硯君的意思。短短一句感歎,再度惹惱了陳柳川。
“你知道什麽?”陳柳川高大的身材生硬地停在她們前麵,仿佛一尊怒氣衝衝的赤麵天神。他怒視硯君,說:“你不認識春岫。連遠巍和春岫,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樣!我女兒答應離異,就再也不會見他。春岫不是情願拋棄家人隨連遠巍私奔的人!”
陳鬆海聽見他大聲喧嘩,不緊不慢地說:“柳川,幹什麽對蘇小姐大吼?年輕人總是這樣的,自覺渾身是理,說話口無遮攔。算啦!”陳柳川聽他大哥如此說,調轉怒火,狠狠向妹妹白了一眼,哼一聲甩袖子走了。他是女爵的親爹,眾人沒一個能奈何他,反而感覺放鬆了許多。
眾人在縣官的客廳中坐定,硯君從連夫人口中得知縣官姓查合倫,是真正的楚狄赫人望族。他祖上歸順昱朝時,改為查姓,後來造反,又改迴去。但他為了百姓們方便稱唿,依舊略稱為查姓。
明知道收效甚微,查大人仍為陳柳川和連士玉殷勤調解。硯君更為詫異:他引據的道理雖然不甚深邃,並非出自鴻儒高論,但與父親昔日所說的不懂禮義的蠻族相去甚遠。
她不擅長掩飾,查大人看得一清二楚,和藹地問她為何驚訝。硯君說:“想不到大人談吐頗有道家自然質樸之風,也得儒教禮法精髓。”查大人笑道:“我們家鄉鐵布縣也有不少學校、不少傑出的學子。天王兄弟,還有在昱朝時代參加過科舉的呢。”這跟蘇牧亭講的完全不同,硯君不敢再提那些風聞了。
連士玉今日幾無發言的機會,此時縣官數落起來,卻沒有忘了他。他深感無趣,臉上不免訕訕的,一杯茶沒喝完就站起身要告辭。
陳鬆海咳嗽一聲,向他妹妹招手。連夫人默默地走過去,陳鬆海嚴肅地說:“遠巍與春岫的事情早該解決,弄出這麽大的動靜,說到底還是你做的不夠。今天當著縣太爺的麵,讓你二哥這麽難堪,讓人小瞧了女爵的父親,於你於他都沒有好處。我看這樣,當著查大人的麵,我代柳川與你和解,你們夫婦明日在新聞紙上刊一則短訊,說明因家務事處理不周引起誤會,致使兩家對簿公堂、震駭鄉裏——你覺得如何?”
硯君心想,連遠巍帶走春岫的確不對,但分明是陳柳川先鬧到公堂,卻要連家在全縣眼前低頭道歉。那敢以火銃和流匪火拚的女人,一定不能忍受如此的委屈。
連夫人垂下眼睛看著地麵,想了不多時,小聲說:“既然大哥這樣說,就這麽辦吧。”硯君注意到她的話一出口,連士玉就流露出憤憤不滿的神色。陳鬆海顯然也注意到,淡淡地說:“這樣最好。一家人嘛,畢竟還要長久地相處,和睦最要緊。”說完向查大人道聲叨擾,不緊不慢地走了。
連夫人兩個哥哥都告辭,自己也要走。查大人不再挽留,送至門口,隨和地向硯君說:“蘇小姐言談可敬,氣度不凡,想必是名門之後。”連夫人想要介紹時,硯君搶先說:“民女出身平凡,沒有值得炫耀之處。堂上所說的不過是人之常情,何須名門傳教?”連夫人以為這是她慣常的謙辭,也知道她蘇家的人不願同“逆賊”們多打交道,就省去溢美之詞。
查大人又問:“蘇小姐口音比較奇特,是哪裏人?”硯君迴答:“民女是汲月縣人。”查大人吃驚道:“那真是遠啊!”硯君說:“說到這個,還有一事要稟報大人——我老家來了一位傳話的人,不幸凍死了,隻好埋骨異鄉。聽說要到縣裏報告。”查大人點頭說:“這是天王慈悲,考慮到兵荒馬亂,客死異鄉的、下落不明的人,親人想找也沒處打聽,要我們留下記錄,待到日後太平,有家人查訪,可以幫他們魂歸故裏。既然死者是蘇小姐認識的人,就不必這麽麻煩了。”
一行人走出縣衙,連士玉依然不怎麽說話,臨上馬車之前終於開口:“你們先迴去,我另有些朋友需要拜訪。”連夫人明知他在落烏郡人生地不熟,但也懶得理會他的行蹤,當即沉默地拉住硯君,一同上了馮叔的騾車。
連夫人的丫鬟們要跟上,連夫人揮手說:“有珍榮一個跟著就夠了。你們去乘另一輛。”她的四個丫鬟隻得將暖爐裘皮等物統統交給珍榮,再三叮嚀。連夫人不耐煩地揮手:“趕快走吧!還要在縣衙前麵讓人瞧多久?”說罷向硯君感歎:“我最討厭的這種是非之地。一輩子一次就夠受了,再來一次簡直讓人……”她察覺失言,生生地止住。
硯君已經聽出連家不是第一次吃官司。但想到她要做的事情、要過的明天,她並不想在連家的隱私上耗費過多心思。
“我今日趕到縣衙,一是因為遠巍的借據縱然稱不上事關重大,到底是一件物證,理應呈上。還有一件。”硯君頓了頓,說:“今天來報信的人,說家父在故鄉攤上大案。因此查大人問起我的家門,我並未據實相告。”
她語態自然,所說的卻事關重大。連夫人怔了怔問:“親家有什麽麻煩?可需照應?”說罷尷尬笑道:“你看,我都習慣了叫親家……”
珍榮眼眶發紅,幾欲哭出來,正要代硯君說出這樁天大的禍事,硯君自己從容地說:“我知道夫人是非凡之人,有非凡能耐。但落烏、汲月相隔萬裏,山迢水遠,更不要說眼下分屬兩王,各自為治。夫人有通天之能,到此亦力有不逮。況且我父親所作所為絕非尋常,夫人不知最好。”連夫人見她神色凝重,失聲道:“蘇老爺究竟做了什麽?難道刺殺大成天王?”
現在若問誰有可能出錢為蘇牧亭贖命,隻有連家最像金主。珍榮原以為,硯君出麵了結陳連兩家的官非,向連夫人賣個人情,好開口籌借黃金。無論如何想不到硯君居然要連家置身事外。“小姐,你這是斷了老爺的生路!”她實在無法憋住這句話,說完了急切地望向連夫人,期待她主動去問硯君前因後果。
硯君再度開口,說:“今日我來,還有第三件事。夫人與我相識不久,曲曲折折,談不上盡善盡美,可我也受過夫人關照。難得夫人肯賜母女緣分,可惜我緣淺福薄,不能常享。今日飛來橫禍,我不願連累夫人,打算今日搬出連家,當作報答夫人翼護。”
連夫人與珍榮一齊呆住,硯君緩緩地說:“我心意已定。若是縣城中有可靠的客棧,煩請夫人指點。”珍榮見她說得如此條理,可見早就在心裏打好主意,竟不同自己商量就孤注一擲。她心中既覺失落,又感到前途渺茫,方才瑩然欲滴的眼淚趁勢奪眶而出。
連夫人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從兩名年輕女孩兒的言語神態中推測,蘇牧亭的麻煩絕不一般。她想了想,說:“你既然不肯說,必有你的道理。我步步緊逼不僅讓你為難,也未必能幫上什麽。城中有家客棧是陳家的老夥計開的,既然你打定主意不肯跟我迴去,暫且在他店裏小住。若迴心轉意,讓店裏夥計帶話給我。”硯君搖頭說:“煩請夫人差人將我攜帶的一隻木箱送來,除此之外再無所求。”
話到此處,三人在車中陷入各自的沉默。珍榮的流淚漸漸變成哽咽,硯君毅然決然的表情在她的啜泣聲中更加哀涼。“別哭了。”她安慰珍榮,但丫鬟搖頭不語,止不住眼淚。
連夫人沉思之後,大聲吩咐馮叔去悅仙樓客棧。直至硯君與珍榮入住其中最敞亮潔淨的套房,三人再沒有就蘇牧亭的事多說一句。硯君保持她鎮定的神色向連夫人道謝,而珍榮隻是控製不住淚眼婆娑。連夫人陪著硯君坐了一會兒,就起身告辭。
硯君送走她再迴來,見珍榮伏在桌邊用力抽泣。房間裏空蕩蕩的,加上珍榮陣陣哭聲,倍感淒涼。硯君在珍榮身邊坐下,輕撫她的肩膀說:“你又要怪我了。”珍榮抬起頭,臉上淚痕縱橫交錯,雙眸仍源源不絕地湧出清泉。
“我怪的不是小姐,是連夫人!小姐的性格不肯受人恩惠,做這種決定沒什麽奇怪。可連夫人……她一聽說老爺攤上大案,再不多問一句,就這麽走了!”
硯君苦笑道:“所以我早就告訴過你,親人不是那麽簡單就能成就的。”
“早知如此,何必來呢!”珍榮憤恨地說,“小姐不肯告連家騙婚,正好由陳二爺去告。攤不上罪名,也要他們在眾目睽睽之下出夠醜!”
硯君瞪她一眼,“連遠巍沒有誘拐春岫。我遭受不公對待,就要他們蒙受不白之冤?那不是伸張天理,是把天理再踐踏一次,為世間多添一樁冤屈。我就是不想在走之前裝聾作啞,才特意來的。”珍榮拍著桌子嚷起來:“連老爺和夫人是你親爹娘嗎?小姐為他們著想這麽多,卻不為自己的父親著想?一百萬兩黃金!一百萬兩!”她一直壓抑的哭腔至此時變了調,幾近絕望。
硯君倒了一杯熱水給她,不疾不徐地說:“我不想因為連家虧欠了我,就用自己的委屈不斷去勒索他們。這隻會讓我也變得不堪。”
她說著給自己也倒了杯熱水,歎道:“我們蘇家再也拿不出那麽多錢了。就算連夫人肯出錢,我也不能要——連家不可靠。無法用錢還清的債,落在這樣的債主手裏,必有禍患。”珍榮平靜下來,抽出手帕揩眼淚,卻見硯君在微笑。
她身無分文、無家可歸,可是她舒心地笑了。珍榮氣道:“虧你還笑得出來!”
硯君拍著她的錢袋,說:“我們還有七八十兩成色上好的銀子——尋常人家靠這筆錢能活一兩年吧?我們隻有主仆二人,怎麽會活不下去?再說我並不需要一兩年坐吃山空的日子。這筆錢足夠我們盡快迴到家鄉。父親的事,迴去之後自然會有新的辦法。他的朋友既然肯出麵救他,興許從中斡旋,不需一百萬兩也能轉危為安。”
“就知道講些癡話!”珍榮搖頭苦笑。
“自從離開汲月縣,我第一次感到沒有謎團,沒有負累。”硯君說,“現在可以全心全意去弄明白父親發生了什麽,把心思交給真正的家人。”
珍榮拭幹淚痕,責怪道:“你走得幹淨利落,跟逃瘟疫似的!我們的行李怎能由連家的下人來收拾?她們又不知道該收拾什麽。從家裏跟來的車夫,還在連家借住。你我要迴鄉,總要靠他們——還是我迴去一趟妥當。”
這都是合情合理的現實。硯君失聲笑道:“我總覺得,一旦再進他們的門,就會被種種理由絆住。不過你的擔心也過分了,連家不會貪圖我們那點東西。”
“此時連夫人走遠,想去連家還要雇馬車。我們現在就剩七十多兩銀子,必須緊緊地省著。”珍榮已經扳著手指盤算,“今天實在晚了,趕不出一個來迴。我明日早起迴去,希望客棧掌櫃肯借輛馬車。”
珍榮說到做到,第二天不等硯君起床,她已經向客棧掌櫃借了馬車,匆匆地返迴連家的宅子。
到達時天光放亮,珍榮正待下車,卻發現她不是唯一早歸的——連士玉被人從馬車上攙扶下來,歪歪斜斜地沒法走路。珍榮從窗縫看見,就沒有立刻走出去。
門口佇立著謝姨娘謝雨嬌和她的兩個小丫鬟,看她們全是外出打扮,似乎原打算趕早出門,隻是被連士玉撞上,一時間走不了。謝雨嬌毫不掩飾她對醉酒的連士玉充滿嫌惡,側身避過攙扶他的下人們,不願靠近。連士玉大約模模糊糊地看見她,胡亂地揮舞手臂,抓住她,大聲嚷嚷:“扶我進去!”
珍榮聽得明白,他用的是汲月縣方言,連他的下人也未必聽懂。謝雨嬌卻懂得,滿臉譏笑,用不太完美但十分流暢的汲月縣方言說:“不是說,連家打官司沒有輸的時候嗎?”
連士玉惱羞成怒,借著酒瘋大喊:“你的哥哥怎麽能跟陳杏雲的哥哥比?!”謝雨嬌臉色驟變,片刻之後陰沉沉笑道:“是,我們謝家就是命賤,有理也該冤死。她陳家就是命好,理虧心虧,人不吃虧。”說著狠狠地推開連士玉,“走開!”
連士玉踉踉蹌蹌地想抓住她,“連你也看不起我?!你也敢看不起我?!”謝雨嬌低頭避過他,匆匆地踏著腳凳躲入馬車。連士玉猶自發著酒瘋,忽高忽低的喊聲一路遁入深宅。
珍榮縮在車裏,不想他們發現自己旁觀。耳聞謝雨嬌所乘的馬車嘚嘚遠去,連士玉的叫嚷再無聲息,她才鬆口氣,心中不那麽責怪硯君的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