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小星


    村中婦女操著濃重的北方口音,在一輛大車旁幫忙。硯君聽見她們七嘴八舌地叫嚷,似乎萬分焦急,硯君一句話也聽不懂,但看她們隻動嘴不動手,又似乎僅僅是本地方言本身語速飛快、語調鏗鏘,並不是事情十萬火急。


    她們佶屈聱牙的方言對連夫人毫無難度,她以相似的口音和村婦交談,不一會兒結束了交談迴到她借宿的民居中。又過了一會兒,管事來通知硯君,她被安排在同一農家借住。那家人因戰亂,兒子們全被拉去打仗,家中空房舍有四五間。硯君和連夫人在不同的房間中過夜,臨睡前想去連夫人房中問安,連夫人身邊的女管事說夫人還沒休息,出去檢查馬車安頓得怎麽樣,。


    對那位路途中出血的小姐,連家上上下下再沒有半句解說。硯君本來就不是喜歡打聽的性格,再者一路行來她幫不上什麽忙,對人家刻意迴避的事情她更不願多事去問長問短。


    珍榮看得出小姐的心思,也看得出那些丫鬟同樣好奇她家硯君小姐的底細,可惜硯君恪守蘇老姑婆給她定下的規矩,不與別人家的丫鬟說長道短。至今連夫人身邊的丫鬟們,硯君連名字也記不全,而且無心去記清楚。珍榮知道,想解心中疑團,隻能靠她自己了。


    第二天一早,珍榮早早梳洗完畢,趁著連夫人的丫鬟們洗漱時,借機同她們攀談,想為硯君打聽到那神秘小姐的來曆。女生文學第一時間更新連家的丫鬟們也有心和她閑聊。但想不到的是,這趟隨行的連家丫鬟不是操著西南口音,就是落烏郡的地道北方話。


    落烏郡和大昱舊京距離不遠,方言同大昱官話很相似,珍榮能聽懂七八分,奈何人家聽不懂她的汲月縣方言。五六個丫鬟們聚在一處東拉西扯了半刻鍾,竟誰也沒弄明白對方想幹什麽,各自覺得尷尬,匆匆找個借口抽身走開。


    珍榮敗興而歸,向硯君抱怨道:“連老爺是土生土長的汲月縣人士,連家這麽多隨從裏,居然連個懂得汲月縣方言的人也沒有!”


    硯君聽她說完事情來龍去脈,默了片刻,說:“我們汲月縣的口音特別得很,別說是西南人、落烏郡人,就算是離開汲月縣七八裏遠的地方,。我早就讓你學些官話,你總是覺得用不著。趁現在還不算晚,趕緊學起來。”


    珍榮長歎口氣,“學誰的官話?大昱都亡了,以後官話還不知道是哪裏話。既然小姐覺得要緊,我就向連家的丫鬟們學些落烏郡方言好了。”


    大昱已亡是不爭的事實,珍榮的話也有幾分道理,硯君沉默片刻,道:“你今天這件事做得很好。。言語不通必然生出阻隔,阻隔久了難免生出提防、猜忌。人即使講著同一種話,也未必能相互理解,操著南腔北調就更難把握別人的用意。我險些忘記這道理。從今日起,不僅你要學,我也要向連夫人學些落烏郡的方言。”


    她說到做到,當日就向連夫人表明這種心願。連夫人出乎意料,連連讚道:“到底是書香門第的子弟,勤學之心時刻隨身揣著。我們落烏郡方言簡單得很,幾乎和官話沒什麽差別。媳婦這樣聰明,用不了幾天就能學會。”連夫人自從汲月縣啟程就稱唿硯君為“媳婦”,硯君開始還覺得臉紅,最近也習慣了。但按照她所受的家教,男女拜過天地才改口稱唿對方父母,硯君還欠這道手續,因此仍然稱她為“連夫人”。女生文學第一時間更新連夫人並不介意硯君如何稱唿她,餘下的旅途中時不時忙裏抽閑,教她幾句方言。


    硯君跟她父親學過大昱官話,據說在汲月縣地方上還算說得相當地道的。有這功底,她學北方話很快,盡管日常的言語說得不地道,聽別人交談已經不大困難。珍榮欠缺官話的功底,較她學得慢,十句之中也能勉強對答三四句。主仆二人以學習落烏郡方言打發時間,旅途到達終點時,她們耳邊出現此起彼伏的方言,她們大多能聽懂了。


    當馬車門被人從外麵打開,中年女仆操著落烏郡口音的官話說:“恭請小姐下車。女生文學第一時間更新”硯君眼前終於出現了心裏叨念許久的連家大宅。


    聽說這裏原本是連夫人娘家的一處消夏別墅,依山而築十分氣派。連家這趟迴來定居,從連夫人大哥手中將此處買下,又擴建了兩進。硯君一見那深不見底的院落,不禁暗暗震驚,不知是該歎連老爺宦久自富,還是該歎連夫人的娘家早幾十年前就豪奢如斯。


    大門口迎接連夫人與硯君的仆人分成兩列,無論男女皆是屏息垂首。直至硯君走到內宅門檻,男仆不見蹤跡,隊伍長度仍在蔓延,隻不過換成了兩隊女仆,其中有年輕的也有年長的,同樣低頭斂容,恭敬如同接駕。女生文學第一時間更新


    連夫人像巡查軍隊的大員,站在門楣下望了一眼,轉身親熱地挽住硯君的手臂。硯君受寵若驚,轉念一想,也許連夫人這樣的女中豪傑並不講究晚輩與長輩同行的禮數。她一時想不出迴應連夫人這套新禮數的做法,反而不知該如何禮尚往來。所幸連夫人極為隨和,握著硯君的手,邊走邊說這是什麽房、那是什麽屋,她小時候常來,喜歡什麽地方。


    硯君洗耳恭聽,直到連夫人拉著她到了一處客廳,又握著她的手足足說了半個鍾頭,才道:“和親家府上相比,這宅子隻有地方廣闊,好玩之處少得很。。等媳婦洗去勞頓,休息幾日,再慢慢地觀摩。”說完指著廳中侍立的幾個中年婦人一一介紹。硯君老家汲月縣稱家中上年紀的女仆為某嬤嬤,落烏郡一概稱為某媽,而且北方姓氏趨同,一圈認下來全是劉媽、李媽、王媽,僅僅王媽就有三個,分為管二進的王媽、管三進的王媽、管七進的王媽。


    蘇家是南方庭園,沒有幾進的概念,隻分了亭台樓閣花園水榭。硯君還未見識連家大宅,對北方宅院的格局也僅有少許耳聞,這時候聽說至少有七進,心想到底有多大?


    連夫人點畢了姓名,那些女仆們紛紛上前,笑嘻嘻向硯君道聲“大少奶奶好”,口氣親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花滿三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煌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煌瑛並收藏花滿三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