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遇險
硯君自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即使她父親入京做官的那幾年,怕她被京城浮華侵染,也沒有帶她同去。硯君小小年紀就在蘇老姑婆的看管下,遵循蘇家女性的成長方式,靜守閨閣不為紅塵所動。
蘇老姑婆不無愛憐地說過,女人心無旁騖地靜老最好,一旦看過花花世界萌生雜念,人就再也不能忍受四麵高牆。不能忍受,就免不了對困守深宅心生怨懟。哀怨終將導致種種的不幸。硯君,你的世界不需要太廣大。世界雖大,除了你安身立命的所在,全是多餘之地,與你沒有關係。為了那些沒有關係的地方,產生諸多妄念、毀了自己一生清靜,是多麽愚蠢啊!
於是蘇牧亭丁憂迴鄉時,看到的不是他豆蔻年華的女兒,更像是一個蓄發的小尼姑。蘇牧亭認為大羲逆賊這類的女人,張牙舞爪、敗壞倫常,蘇家的女性斷不能效仿,但他對硯君近似麻木的青春也感到不妥。。況且他那時候認定,未來的女婿必然是見識卓絕的青年,硯君空有慧根清淨卻無見識,終究算不上一等一的佳偶。蘇牧亭拿出他在京城搜求的諸多海外奇書,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無所不包,要求硯君通讀。
硯君那時候才知道大昱的疆土什麽形狀。大昱之外的蠻夷之邦海蘭尼塔、於雅國、胡拉努國,她曾在史書上讀過,心目中是一片空曠荒蕪的野地,如同府裏荒廢多年乏人整飭的偏花園,誰知地圖上看來它們都比大昱還廣袤,各自有密集的城市,實在不可思議。
汲月縣隻是大昱東南部一個指甲蓋大的地方。硯君看到地圖的時候感到的不是雀躍,。蘇家老宅的規模在汲月縣首屈一指,在廣大的蘇家老宅裏,她本來是很重要、很大的一個人,放眼宏圖時她忽然體悟了古人所說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好好的一個人,看也看不見、找也找不著了。和那個大到找不著蘇硯君的世界相比,她更喜歡一座實實在在、有圍牆廓出一片天空的家宅,哪怕它隻有指甲蓋大。
現在她這隻蜉蝣,正努力地向著屬於她的歸宿遊去。硯君忍不住在腦海中的地圖上刻畫旅程的軌跡,向北,繼續向北。一點一點,她越過汲月縣地界,走出大成天王的管轄,進入大新天王治下。
人們都說,出身異族的大新天王是四位天王之中最年輕的,也是最殘暴的。關於他,民間新編了無數個嚇唬孩子的故事:他編成三縷的發辮裏各住著一個魔鬼,他身上描畫的紋身是用來召喚亡魂,。為了防止亡魂們失去控製,他的每支隊伍裏都配備一名法力高強的巫師。每當夜幕降臨,巫師就領著那些亡魂士兵唱冥間的歌,除了他們,誰也聽不懂。
硯君在他地界上走了三日,不見一個村莊、一畝良田。
連夫人早聽說大新治下悍匪眾多,一入他的地盤就讓隨行家仆都拿出火銃。這東西原是大昱禁物,大昱一亡就沒人管了,敗將逃兵大多賣掉火銃換錢,也不問買主要來作甚。不法商人看準這生意在亂世之中前途廣大,不僅從逃兵手中搜求,甚至大昱皇禁的彈丸所也沒逃出他們覬覦。四位天王都占領過大昱昔日建立在各地的彈丸所,一進去都免不了暴跳如雷——裏麵空空如也,早不知被什麽人掏空了。。數以萬計的火銃彈藥散落民間,土匪用來打劫,豪門用來自保。恐怕天下除了還在遵守大昱法典的蘇家之外,人人手裏都有幾支。尤其是行路人,若無火銃保駕,誰也不敢輕易策劃行程。
硯君是第一次見這東西,細長的鐵管看不出什麽名堂。她還在她父親的影響之下,隻覺得多看一眼也是觸犯大昱刑法。卻見連夫人氣定神閑,從容指揮下人領取彈藥,安排管事人教蘇家聘請的車夫們用火銃。倘若管事、車夫南北口音不通、講解不清,她還能親自指點幾句。硯君心想:這婦人實在少見,難怪她能獨身上路不畏艱險。
一行人走了五六天倒也太平無事。越向北,風土人情越和故鄉不同,硯君又好奇又惆悵,一路不免多愁善感。
硯君自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即使她父親入京做官的那幾年,怕她被京城浮華侵染,也沒有帶她同去。硯君小小年紀就在蘇老姑婆的看管下,遵循蘇家女性的成長方式,靜守閨閣不為紅塵所動。
蘇老姑婆不無愛憐地說過,女人心無旁騖地靜老最好,一旦看過花花世界萌生雜念,人就再也不能忍受四麵高牆。不能忍受,就免不了對困守深宅心生怨懟。哀怨終將導致種種的不幸。硯君,你的世界不需要太廣大。世界雖大,除了你安身立命的所在,全是多餘之地,與你沒有關係。為了那些沒有關係的地方,產生諸多妄念、毀了自己一生清靜,是多麽愚蠢啊!
於是蘇牧亭丁憂迴鄉時,看到的不是他豆蔻年華的女兒,更像是一個蓄發的小尼姑。蘇牧亭認為大羲逆賊這類的女人,張牙舞爪、敗壞倫常,蘇家的女性斷不能效仿,但他對硯君近似麻木的青春也感到不妥。。況且他那時候認定,未來的女婿必然是見識卓絕的青年,硯君空有慧根清淨卻無見識,終究算不上一等一的佳偶。蘇牧亭拿出他在京城搜求的諸多海外奇書,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無所不包,要求硯君通讀。
硯君那時候才知道大昱的疆土什麽形狀。大昱之外的蠻夷之邦海蘭尼塔、於雅國、胡拉努國,她曾在史書上讀過,心目中是一片空曠荒蕪的野地,如同府裏荒廢多年乏人整飭的偏花園,誰知地圖上看來它們都比大昱還廣袤,各自有密集的城市,實在不可思議。
汲月縣隻是大昱東南部一個指甲蓋大的地方。硯君看到地圖的時候感到的不是雀躍,。蘇家老宅的規模在汲月縣首屈一指,在廣大的蘇家老宅裏,她本來是很重要、很大的一個人,放眼宏圖時她忽然體悟了古人所說的“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好好的一個人,看也看不見、找也找不著了。和那個大到找不著蘇硯君的世界相比,她更喜歡一座實實在在、有圍牆廓出一片天空的家宅,哪怕它隻有指甲蓋大。
現在她這隻蜉蝣,正努力地向著屬於她的歸宿遊去。硯君忍不住在腦海中的地圖上刻畫旅程的軌跡,向北,繼續向北。一點一點,她越過汲月縣地界,走出大成天王的管轄,進入大新天王治下。
人們都說,出身異族的大新天王是四位天王之中最年輕的,也是最殘暴的。關於他,民間新編了無數個嚇唬孩子的故事:他編成三縷的發辮裏各住著一個魔鬼,他身上描畫的紋身是用來召喚亡魂,。為了防止亡魂們失去控製,他的每支隊伍裏都配備一名法力高強的巫師。每當夜幕降臨,巫師就領著那些亡魂士兵唱冥間的歌,除了他們,誰也聽不懂。
硯君在他地界上走了三日,不見一個村莊、一畝良田。
連夫人早聽說大新治下悍匪眾多,一入他的地盤就讓隨行家仆都拿出火銃。這東西原是大昱禁物,大昱一亡就沒人管了,敗將逃兵大多賣掉火銃換錢,也不問買主要來作甚。不法商人看準這生意在亂世之中前途廣大,不僅從逃兵手中搜求,甚至大昱皇禁的彈丸所也沒逃出他們覬覦。四位天王都占領過大昱昔日建立在各地的彈丸所,一進去都免不了暴跳如雷——裏麵空空如也,早不知被什麽人掏空了。。數以萬計的火銃彈藥散落民間,土匪用來打劫,豪門用來自保。恐怕天下除了還在遵守大昱法典的蘇家之外,人人手裏都有幾支。尤其是行路人,若無火銃保駕,誰也不敢輕易策劃行程。
硯君是第一次見這東西,細長的鐵管看不出什麽名堂。她還在她父親的影響之下,隻覺得多看一眼也是觸犯大昱刑法。卻見連夫人氣定神閑,從容指揮下人領取彈藥,安排管事人教蘇家聘請的車夫們用火銃。倘若管事、車夫南北口音不通、講解不清,她還能親自指點幾句。硯君心想:這婦人實在少見,難怪她能獨身上路不畏艱險。
一行人走了五六天倒也太平無事。越向北,風土人情越和故鄉不同,硯君又好奇又惆悵,一路不免多愁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