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天子,牧萬民
雙穿,我的美女,我的帝國 作者:思項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夜,莊嚴的拍攝場地依舊被燈火照得透亮。十二監的成員正悄悄退至旁側,各個神情複雜地看著正在“享樂”的劉鷺。
他們中有人是西廠提督王明輝,有人是內侍首領高正,也有人是原大夏的刑獄、兵備等權要,隻不過如今在現代,他們成了名義上的“經紀人”、“行政主管”或“投資經理”。
說到底,他們仍是那群大夏時代最忠於皇帝、最習慣侍奉皇權的人。
一開始,他們看見皇帝在這仿古的影視城裏盡情沉迷:美酒、歌舞、戲服加身,閃爍的燈光與攝影機記錄下一幕幕荒誕又奢靡的場景。
人人都歡笑著,像極了“漢靈帝與十常侍”所營造的極致糜爛。
王明輝和高正還曾彼此交換了一個會意的眼神——隻要皇帝開心,就好。
畢竟這些年來,劉鷺為了大夏殫精竭慮,做出的決策與犧牲不計其數。讓他享受一番,也未嚐不可。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十二監漸漸變得不安。
他們留意到,皇帝的“縱欲”似乎並不帶來真正的快樂。雖然他時而發出大笑,時而興致盎然地與人玩鬧,但在眾人恭維和歡笑間,劉鷺卻常常微皺眉頭,甚至目光渙散。
偶爾,他會盯著攝影機迴放的影像,沉默良久;有時,他看著飄揚的羅袖與精致的宮燈,忽然落下淚來,卻又沒人知道他為何而哭。
一次,“宮廷夜宴”拍攝結束後,王明輝鼓起勇氣上前,提議讓皇帝休息。其他人也忍不住勸諫:
“皇上,您……不如迴大夏看看?連日不歸,朝堂上也積了不少瑣事,妃子們正辛苦打理。長此以往,隻怕……”
高正也附和:“皇上,您莫非還記得唐玄宗當年的故事?長生殿歌舞雖美,卻險些斷送了大唐江山。您何苦仿效前人之失,重蹈玄宗覆轍?”
劉鷺隻是淡淡看了他們一眼,沒有發火,也沒有嗬斥。
相反,他讓樂隊繼續奏樂,讓舞女換上更華麗的衣裳。
等眾人再度散去時,劉鷺獨自坐在燈光昏暗的角落,手裏拿著一杯酒,卻遲遲沒有喝。
夜色深沉,閃光燈依舊不時亮起,拍攝團隊在外場忙碌地收工。
劉鷺抬頭,看到那高大又空洞的“宮殿”布景,心中驀地湧現一股荒誕的悲涼——這哪裏是真正的宮殿?不過是鏡頭前為了取悅觀眾、滿足資本需求而搭建的玩意兒罷了。
“玩樂到底有什麽意思?”
他喃喃自語,淚水忽然奪眶而出。
他想起那些史書裏常見的昏君:夏桀、商紂、漢靈帝、唐玄宗……他們曾那麽極致地享樂,玩物喪誌;到頭來,卻是江山崩塌,天下動蕩,百姓流離失所。
可自己又何嚐不是想試試——當一個放縱的帝王,能否真的得到滿足?短短的時日,他就已看破:荒淫的體驗不過是新鮮時尚的外殼,內裏空空如也。
一旦玩夠了,麵對的隻有深深的空虛與茫然。
“若沒有朕,大夏會變成什麽樣?”
他記起往日處理國政,夜以繼日地審閱奏折,親自推動工業改革,製定軍備規劃,甚至奔赴南疆前線,與將士同甘共苦。
每一樁每一件,都讓他筋疲力盡,但那種成就感、那種肩負社稷的使命,卻充盈著他的靈魂。
而如今,為了體驗所謂的“荒唐享樂”,他遠離了大夏,遠離了妃子們、遠離了無數臣子和百姓的期盼。
短暫的縱情固然能麻痹自我,但久了,就隻剩下愧疚和荒涼。
因為他知道,大夏的江山基業,根本經不起這種“玄宗式”的耽溺。就連十二監都已經在擔憂,恐怕下一步就是“安史之亂”那般嚴重的後果了。
“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皇帝沉醉其中?”
劉鷺放下酒杯,輕聲發問,卻沒有人迴應。
因為那些古代帝王或許也曾遭遇與他相同的矛盾:肩負社稷,則身心俱疲;選擇享樂,便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想要兩全,卻總是難得其法。
“或許,他們隻是想逃避。逃避無窮無盡的政務,逃避內外壓迫與戰亂隱憂,逃避所有需要自己負起的責任。”
劉鷺深吸了一口氣,驀地笑了笑,笑裏卻含著淚。是啊,自己辛苦了這麽久,原以為可以放下重負,縱情聲色一段時日,卻發現內心依舊無法得到真正的放鬆——因為責任從未離開,他的心中仍掛念著那些將士、那些工廠、那些脆弱又生機勃勃的民生計劃。
“朕若真能躺平不問,豈非早就把江山社稷丟到腦後?”
可那並不是他想要的結局。
這些年,他從凡人一步步走到皇位,品嚐過權力的甘美,也付出過血和淚。
若真要他做一個“棄天下於不顧”的昏君,他做不到;但要他扛起所有人的未來,他有時也想疲倦地倒頭大睡。
夜裏,燈火逐漸暗淡下去。
十二監的人遠遠守著,生怕再有什麽變數。王明輝與高正交換了幾次眼神,最終決定先不再打擾皇帝。
不久後,劉鷺慢慢起身,背對著他們,輕聲吩咐道:“你們都迴去吧,朕也需要好好想一想。明天……我們迴大夏。”
那句“明天……我們迴大夏”在昏暗的拍攝場地裏迴蕩,宛如某種鍾聲,敲在十二監的心頭,帶著不容抗拒的威嚴。
剛剛的一場勸諫,讓他們見識到皇帝眼底那道極深的迷惘與痛苦。
他在片刻之前,似乎還沉浸在那宛如漢靈帝般荒唐的享樂裏,可忽然之間,整個人像被拉迴了現實,帶著某種蒼涼的清醒。
劉鷺靜靜地站在那裏,望著那些仿古宮殿的華麗布景,低聲歎息。
“朕原以為,皇位是用來讓人享樂的,至少可以讓人隨心所欲。可到頭來才發現,原來坐上那把龍椅,就意味著要變成天下人的牧者,也把自己囚禁在那種無邊的責任裏……”
他聲音低沉,像在喃喃自語。十二監知道他在傾吐心聲,卻不敢多言。
劉鷺頓了頓,又笑了笑,笑容裏滿是無法消解的無奈:“大夏先帝們為何要把這樣沉重的責任扔給我呢?一個原本喜歡低級欲望、隻想安安穩穩過日子的人,偏偏要我來承擔什麽拯救蒼生,帶領大夏工業化的重任……他們到底是怎麽想的?”
沒有人能迴答他。
也許是“天命”,也許是某種無可迴避的曆史洪流。可結果就是,他從一個能享樂就絕不想多費心思的普通人,硬生生走到了九五至尊的位置上,開始嚐試去達成那些前無古人的改革與擴張,帶著大夏一步步往前邁進。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沒有先帝能把這個江山交到一個真正想幹事的人手裏,而是落到了我頭上。也許……這就是命吧?”劉鷺長長地唿出一口氣,好像要把胸中那股鬱悶唿出去似的。
他想起了自己在大夏的日日夜夜:初登大寶時的忐忑,破除頑固勢力時的腥風血雨,戰場上與將士並肩的瞬間,坐在燭光下趕批奏折直到天明的疲倦……那一切的艱辛與無奈,都是他每一天都要麵對的真實。
相比之下,這幾日於現代影視城裏的極致奢糜,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煙花,燃放時炫彩奪目,散去後卻滿地冷清。
“我有時真的恨——恨那些不肯認真肩負天下、最終把皇位扔給我的先帝們,為什麽不是他們繼續扛下去?為什麽要我來?”劉鷺的聲音忽然帶上一點哽咽,“可我更恨的是我自己,明明一開始想要逃避,卻發現逃也逃不掉。大夏的百姓、滿朝的將士,還有那幫跟著我從無到有建立起工業雛形的工匠……他們不能沒有我,我若棄他們不顧,他們就得死啊。”
他的語調忽而拔高,帶著壓抑許久的憤懣和悲哀。
可是悲哀之後,卻仍是沉默和清醒。
終究,他無法躺平,他明白自己最深的心願,不是這幾日的紙醉金迷,而是看著大夏一步步強盛,看著那些跟隨他的文武百官、百姓、工匠們,都能因此獲得新的希望和生活。
那才是作為“天子”最高級的滿足感。
“朕可能永遠都不是一個‘高尚’的皇帝,朕自私、好色,還常常厭倦那些繁瑣政務。但朕又知道,不管我怎樣逃避,我終究要麵對這個大夏。想來想去,也隻有朕能把這幅擔子扛下去……”
他微微俯身,慢慢地把酒杯放到地上,讓琥珀色的酒液灑落幾滴在腳邊。
沒有劇烈的摔杯,也沒有歇斯底裏的咆哮,隻是極輕極輕的一個動作,卻像落下了某種帷幕。
十二監望著皇帝的背影,他們看不到他的表情,但能夠聽見他的唿吸與話語中夾雜的沉痛和決絕。
或許,劉鷺已經理解了“天子”二字的真義:要牧天下萬民,同時也要牧住自己的欲望與懦弱;要負重前行,也要珍惜那些背後的期盼與托付。
“遵旨。”王明輝、小心翼翼的高正以及其他人緩緩跪下,眼中浮現無法言說的複雜情緒。
他們中有人是西廠提督王明輝,有人是內侍首領高正,也有人是原大夏的刑獄、兵備等權要,隻不過如今在現代,他們成了名義上的“經紀人”、“行政主管”或“投資經理”。
說到底,他們仍是那群大夏時代最忠於皇帝、最習慣侍奉皇權的人。
一開始,他們看見皇帝在這仿古的影視城裏盡情沉迷:美酒、歌舞、戲服加身,閃爍的燈光與攝影機記錄下一幕幕荒誕又奢靡的場景。
人人都歡笑著,像極了“漢靈帝與十常侍”所營造的極致糜爛。
王明輝和高正還曾彼此交換了一個會意的眼神——隻要皇帝開心,就好。
畢竟這些年來,劉鷺為了大夏殫精竭慮,做出的決策與犧牲不計其數。讓他享受一番,也未嚐不可。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十二監漸漸變得不安。
他們留意到,皇帝的“縱欲”似乎並不帶來真正的快樂。雖然他時而發出大笑,時而興致盎然地與人玩鬧,但在眾人恭維和歡笑間,劉鷺卻常常微皺眉頭,甚至目光渙散。
偶爾,他會盯著攝影機迴放的影像,沉默良久;有時,他看著飄揚的羅袖與精致的宮燈,忽然落下淚來,卻又沒人知道他為何而哭。
一次,“宮廷夜宴”拍攝結束後,王明輝鼓起勇氣上前,提議讓皇帝休息。其他人也忍不住勸諫:
“皇上,您……不如迴大夏看看?連日不歸,朝堂上也積了不少瑣事,妃子們正辛苦打理。長此以往,隻怕……”
高正也附和:“皇上,您莫非還記得唐玄宗當年的故事?長生殿歌舞雖美,卻險些斷送了大唐江山。您何苦仿效前人之失,重蹈玄宗覆轍?”
劉鷺隻是淡淡看了他們一眼,沒有發火,也沒有嗬斥。
相反,他讓樂隊繼續奏樂,讓舞女換上更華麗的衣裳。
等眾人再度散去時,劉鷺獨自坐在燈光昏暗的角落,手裏拿著一杯酒,卻遲遲沒有喝。
夜色深沉,閃光燈依舊不時亮起,拍攝團隊在外場忙碌地收工。
劉鷺抬頭,看到那高大又空洞的“宮殿”布景,心中驀地湧現一股荒誕的悲涼——這哪裏是真正的宮殿?不過是鏡頭前為了取悅觀眾、滿足資本需求而搭建的玩意兒罷了。
“玩樂到底有什麽意思?”
他喃喃自語,淚水忽然奪眶而出。
他想起那些史書裏常見的昏君:夏桀、商紂、漢靈帝、唐玄宗……他們曾那麽極致地享樂,玩物喪誌;到頭來,卻是江山崩塌,天下動蕩,百姓流離失所。
可自己又何嚐不是想試試——當一個放縱的帝王,能否真的得到滿足?短短的時日,他就已看破:荒淫的體驗不過是新鮮時尚的外殼,內裏空空如也。
一旦玩夠了,麵對的隻有深深的空虛與茫然。
“若沒有朕,大夏會變成什麽樣?”
他記起往日處理國政,夜以繼日地審閱奏折,親自推動工業改革,製定軍備規劃,甚至奔赴南疆前線,與將士同甘共苦。
每一樁每一件,都讓他筋疲力盡,但那種成就感、那種肩負社稷的使命,卻充盈著他的靈魂。
而如今,為了體驗所謂的“荒唐享樂”,他遠離了大夏,遠離了妃子們、遠離了無數臣子和百姓的期盼。
短暫的縱情固然能麻痹自我,但久了,就隻剩下愧疚和荒涼。
因為他知道,大夏的江山基業,根本經不起這種“玄宗式”的耽溺。就連十二監都已經在擔憂,恐怕下一步就是“安史之亂”那般嚴重的後果了。
“為什麽會有那麽多皇帝沉醉其中?”
劉鷺放下酒杯,輕聲發問,卻沒有人迴應。
因為那些古代帝王或許也曾遭遇與他相同的矛盾:肩負社稷,則身心俱疲;選擇享樂,便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想要兩全,卻總是難得其法。
“或許,他們隻是想逃避。逃避無窮無盡的政務,逃避內外壓迫與戰亂隱憂,逃避所有需要自己負起的責任。”
劉鷺深吸了一口氣,驀地笑了笑,笑裏卻含著淚。是啊,自己辛苦了這麽久,原以為可以放下重負,縱情聲色一段時日,卻發現內心依舊無法得到真正的放鬆——因為責任從未離開,他的心中仍掛念著那些將士、那些工廠、那些脆弱又生機勃勃的民生計劃。
“朕若真能躺平不問,豈非早就把江山社稷丟到腦後?”
可那並不是他想要的結局。
這些年,他從凡人一步步走到皇位,品嚐過權力的甘美,也付出過血和淚。
若真要他做一個“棄天下於不顧”的昏君,他做不到;但要他扛起所有人的未來,他有時也想疲倦地倒頭大睡。
夜裏,燈火逐漸暗淡下去。
十二監的人遠遠守著,生怕再有什麽變數。王明輝與高正交換了幾次眼神,最終決定先不再打擾皇帝。
不久後,劉鷺慢慢起身,背對著他們,輕聲吩咐道:“你們都迴去吧,朕也需要好好想一想。明天……我們迴大夏。”
那句“明天……我們迴大夏”在昏暗的拍攝場地裏迴蕩,宛如某種鍾聲,敲在十二監的心頭,帶著不容抗拒的威嚴。
剛剛的一場勸諫,讓他們見識到皇帝眼底那道極深的迷惘與痛苦。
他在片刻之前,似乎還沉浸在那宛如漢靈帝般荒唐的享樂裏,可忽然之間,整個人像被拉迴了現實,帶著某種蒼涼的清醒。
劉鷺靜靜地站在那裏,望著那些仿古宮殿的華麗布景,低聲歎息。
“朕原以為,皇位是用來讓人享樂的,至少可以讓人隨心所欲。可到頭來才發現,原來坐上那把龍椅,就意味著要變成天下人的牧者,也把自己囚禁在那種無邊的責任裏……”
他聲音低沉,像在喃喃自語。十二監知道他在傾吐心聲,卻不敢多言。
劉鷺頓了頓,又笑了笑,笑容裏滿是無法消解的無奈:“大夏先帝們為何要把這樣沉重的責任扔給我呢?一個原本喜歡低級欲望、隻想安安穩穩過日子的人,偏偏要我來承擔什麽拯救蒼生,帶領大夏工業化的重任……他們到底是怎麽想的?”
沒有人能迴答他。
也許是“天命”,也許是某種無可迴避的曆史洪流。可結果就是,他從一個能享樂就絕不想多費心思的普通人,硬生生走到了九五至尊的位置上,開始嚐試去達成那些前無古人的改革與擴張,帶著大夏一步步往前邁進。
“其實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沒有先帝能把這個江山交到一個真正想幹事的人手裏,而是落到了我頭上。也許……這就是命吧?”劉鷺長長地唿出一口氣,好像要把胸中那股鬱悶唿出去似的。
他想起了自己在大夏的日日夜夜:初登大寶時的忐忑,破除頑固勢力時的腥風血雨,戰場上與將士並肩的瞬間,坐在燭光下趕批奏折直到天明的疲倦……那一切的艱辛與無奈,都是他每一天都要麵對的真實。
相比之下,這幾日於現代影視城裏的極致奢糜,不過是一場自欺欺人的煙花,燃放時炫彩奪目,散去後卻滿地冷清。
“我有時真的恨——恨那些不肯認真肩負天下、最終把皇位扔給我的先帝們,為什麽不是他們繼續扛下去?為什麽要我來?”劉鷺的聲音忽然帶上一點哽咽,“可我更恨的是我自己,明明一開始想要逃避,卻發現逃也逃不掉。大夏的百姓、滿朝的將士,還有那幫跟著我從無到有建立起工業雛形的工匠……他們不能沒有我,我若棄他們不顧,他們就得死啊。”
他的語調忽而拔高,帶著壓抑許久的憤懣和悲哀。
可是悲哀之後,卻仍是沉默和清醒。
終究,他無法躺平,他明白自己最深的心願,不是這幾日的紙醉金迷,而是看著大夏一步步強盛,看著那些跟隨他的文武百官、百姓、工匠們,都能因此獲得新的希望和生活。
那才是作為“天子”最高級的滿足感。
“朕可能永遠都不是一個‘高尚’的皇帝,朕自私、好色,還常常厭倦那些繁瑣政務。但朕又知道,不管我怎樣逃避,我終究要麵對這個大夏。想來想去,也隻有朕能把這幅擔子扛下去……”
他微微俯身,慢慢地把酒杯放到地上,讓琥珀色的酒液灑落幾滴在腳邊。
沒有劇烈的摔杯,也沒有歇斯底裏的咆哮,隻是極輕極輕的一個動作,卻像落下了某種帷幕。
十二監望著皇帝的背影,他們看不到他的表情,但能夠聽見他的唿吸與話語中夾雜的沉痛和決絕。
或許,劉鷺已經理解了“天子”二字的真義:要牧天下萬民,同時也要牧住自己的欲望與懦弱;要負重前行,也要珍惜那些背後的期盼與托付。
“遵旨。”王明輝、小心翼翼的高正以及其他人緩緩跪下,眼中浮現無法言說的複雜情緒。